

富邦人壽(公)公司新聞
**壽險業搶攻外溢保單市場 富邦人壽位居前三**
根據金管會統計,今年首季外溢保單初年度保費達52.84億元,年增幅達12%。壽險業者積極搶攻市場,國泰人壽以28億元的保費收入奪下「外溢保費王」,保費亞軍南山人壽則以14.8萬件的保單件數榮獲「外溢件數王」。
受益於民眾防疫後的健康意識抬頭,外溢保單近年成為壽險業者的兵家必爭之地。目前金管會已核准215張具有外溢效果的保險商品,而富邦人壽也積極參與搶市占。
首季各家壽險公司外溢保單銷售情況來看,富邦人壽初年度保費收入達7億元,位居前三名。三大壽險業者,包括國泰人壽、南山人壽和富邦人壽,共囊括市場近九成的份額。
此外,健走型保單首季熱度最高,初年度保費近30.59億元、保單件數約12.2萬件。健檢型保單也表現不俗,初年度保費達10.47億元、保單件數超過6.05萬件。
實支實付險走向「損害填補」,最大停售效應發生在去年底與今年 初,因多家壽險公司去年底先行停售副本理賠保單,或調整核保政策 ,帶動去年壽險健康險新契約保費收入來到402.4億元、創三年新高 ,今年1月賣44億元,也創2019年以來單月新高。
經歷停售後,目前有副本理賠的實支實付醫療險剩不到三家,多家 壽險開始進行保單調整,保戶擔心買不到,近期再推升一波健康險銷 售,5月賣近39億元,前五月每月皆賣超過30億元,累積賣出187億元 、年增17%,創2018年以來同期新高。
保經業者表示,保戶想趕搭「末班車」,以實支實付醫療險最熱, 但其實可選擇已不多,近期詢問度較高包括富邦人壽、台銀人壽、台 新人壽等,富壽近期賣最好是費率平準型、續保到80歲保單,因雜費 額度較高且7月要停售,很多保戶在問;台銀人壽、台新人壽還有副 本理賠。
近期主打倍數的住院醫療險買氣也很熱,像國泰人壽一張住院醫療 險,主打繳費20年後有所繳保費的3倍實支醫療帳戶;全球人壽一張 主打75歲後仍有實支實付保障的終身醫療險等,都是近期醫療險的熱 賣商品。
富邦人壽實踐低碳策略, ESG主題性投資占比達51%,備受肯定。面對國際永續趨勢,富邦人壽長期布局,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納入核心業務及營運策略,更積極發揮企業綠色影響力,不僅對內實踐綠色企業作為,對外也致力於綠色金融投資,包含低碳、綠債及綠能科技投資,並以「低碳」為策略主軸,協助被投資公司提升ESG績效及進行永續轉型。截至2023年底ESG主題性投資金額約新台幣2.44兆元,占投資總資產51%。參與金管會主辦的首屆永續金融評鑑,榮列保險業前20%的最佳評級;參加全球不動產永續指標GRESB評級,於開發類(新建工程)獲得4星級評等。
為致力達成「協助客戶永續轉型」願景,訂定綠色金融量化目標與質化目標。在量化目標方面,將原訂定2025年的綠色金融目標延伸至2030年,投資包含低碳、綠債及綠能科技等。截至2023年底止,綠色金融投資餘額為1.90兆元,較2020年底(基準年)成長12%,2023年當年度的目標達成率為102%;在質化目標方面, 除原已訂定的「不再新承做燃煤比大於50%電廠投資」,另增加燃料煤開採╱運輸業、燃料煤發電及非典型油氣產業(如頁岩油氣、北極油氣等)的准入╱撤資標準。目標於2040 年後,不再新增投資於未提出與巴黎協定目標一致減碳轉型計畫的企業。
同時,富邦人壽持續深化自身永續投資的積極作為,如購買MSCI ESG指數資料庫,強化ESG投資規範依據。對投資標的碳盤查,進行氣候變遷情境分析,以NGFS訂定2030及2050氣候情境,針對轉型風險進行信用風險與市場風險的影響評估,分析碳費敏感度,瞭解投資面可能的衝擊;並透過CA100+參與台灣、美國、東南亞大型企業之議合小組,從內而外積極發揮對全球氣候變遷的影響力。
國人疫後健康意識抬頭,外溢保單近年成為各家壽險兵家必爭之地。
金管會目前已核准及備查13家公司共215張具外溢效果之保險商品,據保險局統計,2024年第1季外溢保單賣出3.1萬件,件數較去年同期增加3.7萬件、年增14%;初年度保費收入達52.84億元,突破50億元關卡,較去年同期增加5.85億元、年增12%。
在銷售外溢保單的13家公司中,若以第1季初年度保費來看,國泰人壽保費收入達28億元,拿下「外溢保費王」,南山人壽保費收入13億元,富邦人壽保費收入7億元,排在第二、三名。以件數來看,南山人壽以14.8萬件取勝,搶下「外溢件數王」,國泰人壽件數約11.5萬件,富邦人壽達3萬件,三大壽險囊括逾九成。
第1季以健走型保單買氣最佳,初年度保費收入近30.59億元、新契約件數約12.2萬件,其次為健檢型保單,初年度保費收入10.47億元、新契約件數逾6.05萬件,至於提供其他非現金方式給付促進健康的保單初年度保費收入近6.97億元、新契約件數3.03萬件。
實支實付醫療險改革延至10月1日施行 富邦人壽保單調整12張
為了落實損害填補原則,金管會去年宣布實支實付醫療險將全面改採正本理賠,原定7月1日上路。但保險業者反映需要更多緩衝期,產、壽險公會向金管會提出延後至10月1日實施的申請,且不溯及既往。
這項改革涉及三大新制,除了實支實付醫療險正本理賠外,還包括分紅保單強化分紅揭露,以及失能險不得使用意外失能程度給付表。近期產、壽險業者已陸續進行保單改版或停售。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表示,保險業者需要更多時間調整,金管會已同意延後施行。消費者無需擔心,新制不會影響既有保單,市面上也有定額給付的保單,不會有買不到保單的狀況。
根據保險局普查,產險業者爭取10月1日上路,壽險業者原本建議9月1日,但與產險業者溝通後,最終將同步建議10月1日施行。
因應新制,壽險業者已進行保單調整。富邦人壽表示,將調整12張保單,其中包括9張住院醫療、2張意外醫療和1張利變壽險。
其他壽險業者也陸續改版保單。國壽調整22張、全球人壽調整3張、宏泰人壽調整約29張。外商壽險方面,友邦人壽有1張失能險自7月起停售,保誠人壽有7月停售的分紅綜合險和2張失能險。
產險業者也將全面修改保單條款,保障項目包含實支實付傷害醫療都將修正,副本理賠改為正本。
**富邦人壽領軍,壽險新約保費破3千億,年增逾1成** 壽險業5月再傳佳音!前六大壽險公司新約保費達381億元,預估整體壽險業5月新約業績將近680億元。其中,以富邦人壽表現出色,前五月新約業績近466億元,拿下冠軍寶座。 壽險業積極搶攻現金保費,前五月新約保費收入有望突破3,000億元大關,年增12%,重回保費雙位數成長軌道。其中,有利現金收入的商品,像是利變壽險、分紅保單等,預計占整體新約保費60%左右。 富邦人壽今年將銷售重點放在分紅保單上,在股市多頭及金管會新制推升下,分紅保單業績穩定上升。此外,南山人壽、台灣人壽也受惠於利變型壽險銷售增加,前五月新約保費分別達332億元、200億元以上。 凱基人壽、新光人壽今年則以銷售利變型壽險為主,預計6月新約保費將突破200億元。壽險業表示,美國降息時程延後,加上新台幣連貶,美元保單解約壓力增加,因此紛紛拉高宣告利率,強化利變型壽險、分紅保單的銷售。 另外,在市場多頭及通路強勢推薦下,5月投資型保單新約保費預估超過200億元,壽險業5月新約保費有機會超過680億元,將創去年8月以來新高。
富邦人壽等壽險業新契約保費上揚,前五月成長4%!
今年5月六大壽險的新契約保費達380.7億元,比4月多了7.5%。1到5月,六大壽險的保費達1,821.2億元,比去年同期多了4%。
壽險業者預估,今年5月整體壽險業的保費收入約688億元,1到5月應該會達到約3,080億元的規模,比去年同期增加12.3%。
今年前五月,富邦人壽和國泰人壽的新契約保費都超過400億元,分別為465.7億元和429.3億元。南山人壽排名第三,有331.5億元。
富邦人壽表示,今年前五月的新契約保費成長了20%,5月成長了23%,主要是因為傳統型商品和個人健康及傷害險的業績表現亮眼。
國泰人壽也指出,健康及意外險商品的銷售動能穩健成長,5月相關商品的新契約保費比上個月成長32%、比去年成長13%。
南山人壽5月的新契約保費為64.8億元,年增約18%,主要以利變壽險商品及投資型年金為銷售主力,加上持續推出符合國人醫療照護需求商品,醫療險商品動能穩健。
壽險業搶現金保費大作戰,5月前六大壽險新契約保費達381億元, 預估整體壽險業5月新契約業績將近680億元,其中應近60%為利變壽 險、分紅保單等有利現金收入的商品,壽險業前五月新契約保費收入 有望破3,000億元大關,年增12%,重回保費雙位數成長的軌道。
國泰、富邦、南山、新光、凱基與台灣等前六大壽險公司,5月新 契約保費為381億元,相較去年同期成長4.5%,已連續三個月單月賣 超過300億元大關,前五個月新契約保費合計達1,821億元、年增約4 %,包含富邦、南山、台壽年增率都有2成,富壽是因為其分紅保單 熱賣,南山人壽、台壽則是利變型壽險銷量增加。
美國降息時程延後,且新台幣連貶四個月,今年以來美元保單解約 壓力增加,壽險業開始拉高宣告利率,強化利變型壽險、分紅保單的 銷售,外商壽險則是主攻投資型保單。
在市場多頭及通路強勢推薦下5月投資型保單新契約保費預估逾20 0億元,壽險業5月新契約保費有機會超過680億元,將創去年8月以來 新高。
在利變型壽險、分紅保單與投資型保單「三分天下」挹注下,壽險 業前五月的新契約保費收入有機會破3,000億元,相較於去年同期2, 741億元,預期年增將逾1成,重回過往雙位數成長的軌道。
前五個月新契約保費以國壽、富壽衝最快,都已賣超過400億元, 前五月富壽以近466億元的新約業績拿下冠軍,主要是今年銷售重點 持續放在分紅保單,在股市多頭及金管會將有新制推升下,分紅保單 業績穩定上升。
國壽前五月業績近430億元,今年採雙管齊下策略,除推動美元利 變壽險外,也維持一定的投資型保單業績,但因去年國壽是唯一投資 型保單正成長的壽險,去年前五月投資型保單有近266億元業績,今 年則尚不到200億元,因此國壽前五月新契約保費未出現雙位數成長 。
南山人壽前五月新約保費近332億元,主要是利變型保單銷售,同 時近期開始推動投資型保單亦帶入不少業績;台壽前五月新約業績也 逾200億元,應是業界第五。
凱壽、新壽今年也都是以銷售利變型壽險為主,有望在6月賣破20 0億元。
六大壽險今年5月保費收入出爐。根據各公司數據,六大壽險今年5月新契約保費收入(FYP)合計為380.7億元,高於前一個月的354.3億元,月增7.5%;今年前五月,六大壽險新契約保費合計為1,821.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
壽險業者推估,今年5月整體壽險業合計新契約保費收入約688億元,今年前五月應可達到約3,080億元的規模,較去年同期增加12.3%。
回顧今年前五個月,六大壽險業績回溫,1月與3月合計新契約保費均突破400億元,分別來到403.6億元與416.3億元;2月因適逢農曆春節,新契約保費收入降至266.3億元;4月與5月未達400億元,分別為354.3億元與380.7億元。
今年前五月,六大壽險裡,包括富邦人壽與國泰人壽,新契約保費收入已突破400億元,分別為465.7億元與429.3億元;南山人壽則是331.5億元、排名第三。
至於台灣人壽、凱基人壽與新光人壽,今年前五月新契約保費分別為215.9億元、199.8億元與179億元。
統計顯示,六大壽險合計前五月新契約保費為1,821.2億元,年增4%;業者推估,整體壽險業界今年前五月新契約保費約3,080億元,年增12.3%。
富邦人壽今年前五月新契約保費465.7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0%;5月新契約保費97.7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3%,成長動能主要來自傳統型商品,另個人健康及傷害險業績表現亮眼,累計前五月較去年同期成長37%,轉型成果顯著。
國泰人壽指出,健康及意外險商品的銷售動能穩健成長,5月相關商品新契約保費較上月成長32%、較去年成長13%。
南山人壽5月新契約保費為64.8億元,年增約18%,主要以利變壽險商品及投資型年金為銷售主力,加上持續推出符合國人醫療照護需求商品,醫療險商品動能穩健。
原訂7月1日上路的保單改革有三大新制,包含實支實付醫療險落實 損害填補,分紅保單強化分紅揭露,與失能險不得用意外失能程度與 給付表,近期產、壽險業皆掀保單改版停售潮。金管會主委彭金隆1 2日表示,保險業者表達需要更多調適時間,金管會願意給予業者一 定時間調整,也請消費者安心,新制不追溯過去保單,市場上也有定 額給付的保單,不會有買不到保單的情況。
保險局對保險業進行普查結果出爐,據了解,產險業爭取10月1日 上路,壽險業原建議可9月1日上路,在與產險業溝通後,將同步建議 10月1日上路。
因應新制,壽險業已進行保單改版調整。國內中大型壽險初估有6 6張保單需調整,國壽將調整22張,但18張是因應保單強制執行新制 ,僅一張失能險團險需調整,另三張因應旅平險意外死亡與失能費率 調降;富壽調整12張保單,其中住院醫療9張、意外醫療2張、1張利 變壽險;全球人壽須調整住院醫療、意外醫療正本理賠三張;宏泰人 壽初估約29張保單需改版。
外商壽險初估有21張,安聯人壽二張失能險下架,調整實支實付住 院醫療險及意外醫療險各一張;友邦人壽一張失能險自7月起停售; 法巴人壽有七張傷害險、五張醫療險,共12張需調整;保誠人壽7月 停售現有分紅綜合險,再推新分紅保單,二張失能險停售;安達人壽 月底四張失能險將下架。另如台銀、南山、新光、凱基、三商美邦等 壽險表示,將待金管會確定上路時程,才能進一步盤點保單調整張數 。
產險業將全面修改保單條款,保障項目包含實支實付傷害醫療都將 修正,副本理賠改為正本。
記者林育萱 台北報導
台灣大哥大(台灣大)宣布加入「富邦能源綠能投資平台」,攜手泓德能源、富邦人壽、富邦媒體共同成立「富邦能源」控股公司,總投資金額達110億元。富邦人壽持股超過7成,台灣大、泓德能源各持10%。
「富邦能源」將自建約380MW的光電案場及開發354MW的儲能案場,5年內預計完成。台灣大總經理林之晨將出任富邦能源董事長,並表示將借重泓德能源的技術與能力,投入儲能案場開發,成為台灣首個投入「綠能投資平台」的金融電信服務集團。
「富邦能源綠能投資平台」由泓德能源、富邦人壽和策略合作夥伴組成,目前旗下有「星泓電力」、「星魚電力」、「星德電力」和「富邦能源」等4個綠能投資平台,預計管理資產金額超過650億元。
台灣大綠能策略則採多軌並進,除了投資或自建光電案場,也與泓德能源合作,由其轉供約6,700萬度綠電,強化旗下據點的綠電使用,同時與富邦金控支持中研院「淨零科技研發產研合作」計畫,探索新能源和新技術的開發。
台股站穩21,000點,六大壽險通路公司趁機出脫股票獲利出場!4月六家公司合計股債資本利得近480億元,創下今年1月來單月新高,累計前五月已「落袋」近2,000億元資本利得,推升六家公司稅後獲利近1,230億元,年增近12.5倍。 領頭羊國泰人壽前五月稅後獲利393.2億元,緊追在後的是富邦人壽的378.7億元;南山人壽以201.17億元位居第三,排名第四的是台灣人壽的111.36億元,凱基人壽有85億元,新光人壽則賺60.5億元,六大壽險全數獲利。 不過,受新台幣5月升值0.37%影響,六大壽險坦言「比較辛苦」,加上避險工具價格仍然偏高,5月淨匯兌成本超過300億元,是半年來單月新高,六家壽險公司也因此回收122億元的外匯準備金,抵銷新台幣升值造成的兌換損失。 六大壽險抓準台股站穩21,000點的時機,把握股票資本利得。前五月台股上漲逾18%,六大壽險公司也同步實現近2,000億元資本利得,帳上仍有未實現利益,預期6月仍有支撐。 值得注意的是,六大壽險多表示,今年股票投資採總回報率來看,即股票資本利得與股利合計要最大化。因此,若股價漲多,領股利可能拉低股價,就會先賣出股票,再伺機回補,預計今年第三季現金股利收入可能低於去年水準。 六大壽險資本利得的單月新高見於2022年1月,當月估計有逾600億元的資本利得,主要受惠台股站上18,000點,且債市也是多頭,壽險業手中的股債都增值,一個月靠賣股債就有600億元的投資資本利得。今年3月及5月則各有400億~500億元之間的資本利得,其中9成以上來自股票,債券幾乎沒有利得。
**實支實付醫療險副本理賠將取消**
根據金管會近期普查,最快本周將拍板決定實支實付醫療險回歸「損害填補」原則的時間點,預計在9月1日或10月1日正式上路。屆時,保險公司將不再受理副本理賠,保戶的實際理賠金額不得超過醫療總費用。
例如,保戶持有兩張實支實付保單,每張最高理賠10萬元。過去,副本理賠可讓保戶獲得20萬元的理賠金。未來,保戶必須先向保險公司A申請10萬元,再向保險公司B申請5萬元,避免保戶超額理賠。
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強調,各保險公司不得向業務員提供「不理賠獎金」,意圖降低保單損率。一旦收到申訴,將嚴格開罰。目前,市面上僅剩台新人壽、安聯人壽、台銀人壽的醫療險仍提供副本理賠。
另一方面,富邦人壽近期大動作停售12張保證續保保單,其中包含9張住院醫療險和2張意外傷害險。蔡火炎表示,富邦此舉與實支實付新制無關,主要是商品策略考量,為接軌國際財務報導準則(IFRS17)而進行調整,部分停售保單可能與風險控管或銷售情況不佳有關。
蔡火炎指出,實支實付險的副本理賠已於年初停售,預計新制上路後不會再有保單停售效應。
壽險市場大轉型!金管會推高價值保單獎勵機制 金管會祭出新政策,鼓勵壽險業者銷售保障成份較高的保單,如健康險、死亡險等。為了因應未來保險負債會計(IFRS17)及新清償能力指標(ICS)的變革,金管會希望引導壽險業調整商品結構,減輕業者負擔。 「乖寶寶」壽險公司有優惠!金管會規劃,符合特定條件的業者,可以延長享有較低的公建或股票風險係數計算優惠。這項優惠有助於壽險業者在投資上更具彈性,可以增加股票或公建的投資比重。 富邦人壽訂下年度400億元的高CSM(合約服務邊際)目標,積極調整產品組合,以符合金管會的政策導向。金管會的獎勵機制預計將於6月底出爐,屆時將公布符合資格的業者名單以及相應的優惠措施。 壽險業者表示,在政策的引導下,未來將會調整銷售策略,增加健康險、保障型商品的銷售量,以爭取獎勵。不過,由於高利率環境導致儲蓄型保單解約率上升,業者也表示可能仍會維持一部份儲蓄型保單的銷售,以補充保費收入。
**富邦人壽發債250億元 壽險業今年籌資創新高** 富邦人壽於11日公告,將於12日發行250億元無擔保累積次順位公司債。本次發債分為甲券和乙券,甲券發行額度148.8億元、利率3.7%,乙券發行額度101.2億元、利率3.85%。 根據金管會統計,壽險業次順位公司債發行額度近年持續提升。今年截至目前,六家壽險公司已公告發債,總額度達1,580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富邦人壽本次發債的甲券期限為10年、乙券期限為15年。利率與同業國泰人壽相當,國壽日前宣布發債500億元,其中9成新台幣利率約3.7%~3.85%。 由於國內債市胃納量有限,壽險公司紛紛搶先發債,以降低發債成本。今年已公告發債的新光、南山、三商美邦、凱基等壽險公司,也預計於近期發債。 南山人壽今年發債額度300億元,創下史上最高。票面利率預計與去年相當,約3.75%~3.88%。 值得注意的是,壽險公司發債競爭激烈,後續發債的壽險公司可能面臨票面利率更高的壓力。富邦人壽此次發債,將有助於其強化財務結構,應對未來市場變化。
富邦人壽12保單停售!市場揣測與實支險新制有關
五家壽險公司驚傳保單停售潮,其中富邦人壽一口氣停售12張保單,引發市場關注。金管會澄清,停售是公司經營策略考量,與7月實施的實支險新制無關。
除了富邦人壽外,安聯、安達、台新和友邦人壽等壽險公司也在6月底停售21張保單,涵蓋住院醫療、意外傷害和失能險等三大險種。
金管會副局長蔡火炎表示,保險局尊重壽險公司的經營策略,目前停售的保單並不包含實支實付險,因此無關新制。
富邦人壽停售的12張保單中,有9張是住院醫療險,2張是意外傷害險,均非實支實付險。
金管會指出,富邦人壽大量停售保單,主要是為了接軌國際財務報導準則(IFRS)和保險資訊揭露與管理制度(ICS),以及風險控管和銷售策略等因素。
金管會初步評估,過去採用副本理賠的實支險已幾乎停賣,因此預計不會引發停售效應。
為加強實支實付醫療險的損害填補原則,金管會修改商品審查注意事項,要求實支住院醫療險和實支意外醫療險僅限理賠正本收據。
業者坦言,正本理賠的實務操作與過去無太大差異,由保戶決定向哪家公司申請理賠。金管會強調,不得有業務員拒絕客戶申請理賠或提供「不理賠獎金」的狀況,否則將予以處分。
**富邦人壽停售12張保單 實支實付平準費率走入歷史**
金管會將推動醫療險改革,富邦人壽配合政策,將於6月底前下架12張保單,包含9張住院醫療險和2張意外傷害險。其中,平準費率設計的實支實付險,如「享實在」、「真實在」等,將全數停售,代表實支實付平準費率走入歷史。
富邦人壽表示,新的實支醫療險商品將改為一年期險,預計7月推出。此外,台新人壽也有一張住院實支醫療險於6月底下架。
除了實支實付險,安聯人壽和安達人壽也調整意外和失能險。安聯人壽下架3張保單,安達人壽下架4張保單,包含市場上唯二的2張失能險。安達人壽表示,本次停售是因應法規調整,未來將持續推出符合保戶需求的保險商品。
友邦人壽原本於6月21日停止受理一張失能扶助險,配合政策實施日期,延後至6月30日下架,預計修改符合法令規定後再上架。
新台幣匯率升值衝擊 六大壽險獲利5月降三成
受到新台幣匯率升值影響,六大壽險公司5月獲利普遍走跌,合計稅後賺進216.54億元,較前一個月減少33.3%,創三個月新低。
富邦人壽5月獲利居冠 年增七倍多
其中,富邦人壽5月稅後純益為113.5億元,創歷年5月新高,累計稅後純益達378.7億元,較去年同期分別成長726%及175%。
南山人壽表示,得益於穩定的經常性收益和權益證券資本利得,5月稅後純益為5.65億元,累計前五月稅後純益達201.2億元,儘管面臨匯率升值壓力,獲利表現仍維持穩健。
回顧今年3月至5月,新台幣匯率分別貶值4.13角、貶值5.52角和升值1.22角。匯率貶值有利於壽險公司海外投資收益,因此3月和4月六大壽險獲利分別達314.81億元和324.69億元。
國泰人壽5月稅後純益41.8億元,累計稅後純益393.2億元,創歷史次高。新光人壽5月稅後純益28.4億元,月增2.2%,累計稅後純益60.4億元。凱基人壽5月獲利14.5億元,今年前五月稅後獲利為85億元。台灣人壽受惠股票及基金處分利得挹注,5月稅後純益12.5億元。
**富邦百億綠能布局,台灣大助陣** 台灣大哥大宣佈,攜手富邦人壽、泓德能源、富邦媒體成立富邦能源,並由總經理林之晨出任董事長。作為台灣第一個投入「綠能投資平台」的金融電信服務集團,富邦能源將斥資百億元,五年內自建 380MW(百萬瓦)光電案場,積極搶攻綠能商機。 富邦能源總投資額達 110 億元,其中富邦人壽持股超過七成,台灣大與泓德能源各持股約一成。除了光電案場,富邦能源也將投資 354MW 儲能案場,加速台灣大及富邦集團的再生能源發展,同時提升能源轉型的電網韌性。 「富邦能源綠能平台」將整合集團資源,發揮泓德能源的技術與整合能力,極大化再生能源供應。林之晨表示,預計五年內自建裝置容量約 380MW 的光電案場,以實際行動支持再生能源發展,創造綠色未來。 台灣大承諾在 2040 年達成公司 100% 使用再生能源(RE100),並於 2050 年達成淨零碳排。為了加速目標達成,台灣大積極整合集團資源,與產業鏈夥伴合作,透過「投資或自建再生能源電廠」及「外購再生能源」雙軌模式,朝 2030 年使用再生能源比率達 35%、2035 年使用再生能源比率達 60% 的中短期目標邁進。 台灣大指出,2023 年與富邦金鼎力支持中研院「淨零科技研發產研合作」計畫,在在地熱能、海洋能及去碳燃氫技術等領域探索新能源與新技術應用的開發。今年 9 月更成功突破技術,跨出中研院實驗室,串接台電小型商用發電機組,為台灣潔淨能源發展立下里程碑。
**富邦人壽再投82.5億元,深度布局能源產業**
富邦人壽持續擴大能源事業版圖,繼5月認購富邦能源30億元後,近日再公告參與現金增資,投資金額上看82.5億元,展現對能源市場的看好與長期投入的決心。
壽險業者積極轉型投資,國泰人壽從2014年便開始布局太陽能電廠,目前更成為國內首家成立太陽能電廠子公司的壽險業者。泓德能源也攜手壽險業者籌組綠能投資平台,由泓德提供穩定案源,富邦人壽在此平台上持股超過七成。
富邦金控強調,此次參與富邦能源增資,是看好其發展潛力,相信能強化集團在能源產業的競爭優勢。而國泰人壽則持續尋求合適投資的太陽能案場,以回應政府能源轉型政策,並協助更多台灣企業取得綠電。
壽險業者的能源投資策略,不僅能為企業帶來穩定收益,也彰顯其對ESG議題的重視。透過深度佈局能源產業,壽險業者持續扮演能源轉型的重要推手,有助於促進台灣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