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邦人壽(公)公司新聞
台灣是四面環海、海洋資源豐富的寶島,長期關注環境永續議題的 富邦人壽,今年持續響應壽險公會「為地球保險」壽險業接力淨灘活 動,於3月29日由集團同仁共同關懷台東杉原海灣,為本島僅存珍貴 的海龜產卵棲地淨灘,合力清除約438公斤的海岸垃圾,期盼發揮企 業綠色影響力,為地球永續發展盡一份力。
富邦人壽執行副總周資為表示,公司秉持「為地球保險」守護海洋 精神,響應壽險公會號召,今年持續關懷台東地區海岸,獲得在地同 仁熱情參與,一起至杉原海灣執行淨灘,此地是由當地居民巡守保護 並成功推動觀光的護漁區,期盼企業起到拋磚引玉效果,為亟需守護 的海岸環境還原淨潔、維持海洋生物多樣性,共同追求永續共存的生 存環境。
此次淨灘共拾獲約438公斤海廢,其中以輪胎及汽車座椅為最大宗 ,次多是塑膠製品,參與同仁們辛苦撿拾,希冀幫助自然生物生存環 境遠離海廢衝擊。除此,行前亦特別攜手海湧工作室舉辦環境教育講 座,傳遞多元的環境保護作為,更呼籲同仁可從自身日常習慣開始改 變,主動減少廢棄物產生,積極將環保行動於日常落實,展現個人永 續力。
隨著環保意識高漲,富邦人壽除舉辦淨灘活動,更注意到川廢為海 廢主要來源之一,2021年起即率企業之先攜手荒野保護協會推動河川 廢棄物快篩調查計畫,並將調查數據提供公部門參考,以將資源重點 配置促進優化河川治理,近年已陸續關懷台中烏溪、新竹頭前溪、雙 北淡水河等,培育企業同仁與社會大眾成為公民科學家,身體力行參 與調查志工行動,扮演綠色種子影響身邊親友及保戶,持續強化全民 重視河川保育,加速阻止陸地垃圾流進河川與汪洋,一起守護河海、 愛護地球。
富邦人壽執行副總周資為表示,富邦人壽秉持「為地球保險」守護海洋精神,響應壽險公會號召,今年持續關懷台東地區海岸,獲得在地同仁熱情參與,一起至杉原海灣執行淨灘,此地是由當地居民巡守保護並成功推動觀光的護漁區,期盼企業起到拋磚引玉效果,為亟需守護的海岸環境還原淨潔、維持海洋生物多樣性,共同追求永續共存的生存環境。
這次淨灘共拾獲約438公斤海廢,其中以輪胎及汽車座椅為最大宗,次多是塑膠製品,參與同仁們辛苦撿拾,希冀幫助自然生物生存環境遠離海廢衝擊。除此,行前亦特別攜手海湧工作室舉辦環境教育講座,傳遞多元的環境保護作為,更呼籲同仁可從自身日常習慣開始改變,主動減少廢棄物產生,如減少一次性容器改使用環保餐具等,積極將環保行動於日常落實,展現個人永續力。
富邦人壽除舉辦淨灘活動,更注意到川廢為海廢主要來源之一,早於2021年起即率企業之先攜手荒野保護協會推動河川廢棄物快篩調查計畫,扮演綠色種子影響身邊親友及保戶,持續強化全民重視河川保育,一起守護河海、愛護地球。(項家麟)
**壽險業資本適足率達標率90.48% 富邦人壽RBC逾300%**
壽險業2023年底資本適足率(RBC)已全數出爐,21家壽險公司中,有19家達到法規要求的200%,達標率為90.48%。富邦人壽RBC達336.09%,位居前段班。
富邦人壽去年6月RBC為316.6%,經過一年努力,提升至336.09%。除了富邦人壽外,凱基人壽、國泰人壽、台灣人壽等大型壽險公司,RBC皆在300%以上,展現穩健的財務實力。
僅剩新光人壽、三商美邦人壽未達標。新光人壽RBC為176.37%,已獲母公司新光金注資70億元,並計畫現金增資125億元,並發行次債80億元,強化資本。
三商美邦人壽RBC為111.09%,較去年6月下降。三商壽表示,已調整資產配置,強化股票部位操作,並透過普通股現增、私募、特別股及國內可轉換公司債等方式籌資,提升RBC。
金管會要求壽險公司必須在今年6月前全部達標,否則將採取監理措施。壽險業積極採取自救措施,展現強化資本的決心,以維持財務穩健,保障保戶權益。
壽險業2023年底資本適足率(RBC)全數出爐,六大壽險公司中,包含凱基、富邦、國泰、台壽等大型壽險公司的RBC皆在300%之上,南山人壽RBC達
280%,僅剩新光人壽、三商美邦人壽未達標,而金管會也下達最後通牒,要求在今年6月盡全力達標,兩家壽險公司也提出最新自救方案。
金管會以每半年度為基準,要求保險業RBC不得低於200%、淨值比不得連兩期低於3%,兩大指標為金管會衡量保險公司清償能力的參考指標。2023年底壽險業經會計師查核的資本適足率及淨值比也已全數公告。
21家壽險中,法巴人壽、合庫人壽、安聯人壽、安達人壽、友邦人壽等公司的RBC皆在500%之上,而六大壽險公司中,凱基人壽由去年6月RBC 299.58%、淨值比5.88%,提升為RBC 339.97%、淨值比6.47%;富邦人壽去年6月RBC為316.6%、淨值比8.99%,提升為RBC 336.09%、淨值比9.8%;國泰人壽由RBC311.54%%、淨值比7.64%,提升為RBC 323.45%、淨值比8.38%;台灣人壽去年6月RBC為289.27%、淨值比6.14%,提升為RBC 305.44%、淨值比6.93%;而南山人壽則小幅下降,但仍維持在280%以上、淨值比6.66%。
而宏泰人壽在去年6月底RBC僅145.82%,屬於資本顯著不足,淨值比2.42%,也未達標準,但宏泰人壽積極處分資產,去年12月就曾公告已處分台北市南港區玉成段二小段232地號土地,總交易金額逾30億元、預計處分利益5.5億元,加上提高出租投報率,努力提升RBC,在去年12月底RBC回升至214.68%、淨值比3.2%,順利達標。
如今僅剩新光人壽、三商美邦人壽尚未達標,新光人壽去年12月底RBC為176.37%、淨值比4.47%,屬於資本不足階段。為了強化資本,新光金已於3月
28日以其餘子公司盈餘上繳轉增資新壽70億元資金外,3月29日董事會通過將辦理現金增資,預計發行普通股16.7億股,目標籌資125億元進而注資新壽,另外,新壽也計劃發行次債籌資80億元。
三商壽RBC由去年6月140.23%下降至年底的111.09%,但是三商壽透過調整資產配置,強化股票部位操作,去年底淨值比已由6月2.84%回升至2.97%,已接近達標。三商壽表示,今年3月董事會通過各項籌資規劃,除再次通過普通股現增案,並將私募案由原本普通股外,新增納入特別股及國內可轉換公司債,擴大籌資管道。後續各項規劃若能順利推展,RBC未來可望回升到法定標準以上。
富邦人壽數位服務再升級「身分快遞員」上線,保單變更更便利
富邦人壽持續提升數位行動服務,近日推出「身分快遞員」服務,結合「行動身分識別服務(MID)」擴大運用,讓保戶變更保單更快速、便利。
過去,保險公司為保障保戶權益,會抽樣進行電訪確認,但常因保戶時間不方便,導致變更案件延誤。針對這個問題,富邦人壽於2021年與臺灣網路認證公司合作,以MID運用於契約變更確認,成為首家取得主管機關核准的保險業者。
如今,富邦人壽再將MID服務升級為「身分快遞員」,適用條件更廣,服務項目更多。當保戶需進行保單變更,若符合未滿65歲、本國自然人、手機門號與使用人同一人等條件,將收到專屬簡訊,保戶只需點選連結輸入身分證資訊,即可完成身分確認,無須再等候電訪或受時間地點限制。
富邦人壽總經理陳世岳表示,身分快遞員的推出不僅提升保單服務效率,也減省紙本文件使用,落實環境永續,讓保戶在享受便利數位服務的同時,也能為環保盡一份心力。
此外,富邦人壽也將MID運用於行動保全服務一次授權,保戶只需動態密碼驗證,就能透過業務人員行動裝置填寫變更內容或借款申請,或進行電子化轉帳授權或信用卡授權扣款變更等作業,免除逐次簽署紙本同意書的繁瑣程序。
富邦人壽總經理陳世岳表示,為保障保戶權益,保險公司會針對保 單變更案件進行抽樣電訪確認,但常因保戶上班或不方便接聽電話, 造成變更案件時效拖延。為加速保單行政服務效率,富邦人壽於110 年與臺灣網路認證公司的TWID身分識別中心合作,以手機號碼及身分 證資訊進行身分識別,取代保全電訪確認契約變更內容,為首家獲主 管機關核准試辦MID運用的保險業者。而「身分快遞員」可說是MID數 位服務的豪華升級版,適用條件更廣、服務項目更多,提供民眾更便 捷的數位金融體驗。
「身分快遞員」除運用在取代保全電訪確認作業外,富邦人壽更運 用MID在申請行動保全服務一次授權作業,取得授權資格之保戶,只 需經動態密碼驗證,即可透過業務人員之行動裝置填寫變更內容或借 款申請,也可電子化轉帳授權或信用卡授權完成扣款授權之變更,保 戶於一次書面授權後,後續服務即無需逐次再行簽署紙本同意書,提 升數位化作業落實環境永續,將綠色保險服務再升級,與保戶共創低 碳環保生活。
2024年壽險業務員2月登錄人數出爐!農曆春節影響工作天數,壽險三大通路業務員人數皆較上月衰退。總計37萬3,553人,較1月減少1,167人。
六大壽險公司今年增員目標達22,500人,富邦人壽等兩家龍頭業務員人數卻較上月減少350人以上。業界分析,除了工作天數較少、考核機制影響外,各家公司搶才積極,也讓競爭加劇。
除富邦人壽外,同為龍頭之一的南山人壽業務員人數也較上月減少。反觀凱基人壽、安聯人壽等六家壽險公司則逆勢成長,其中凱基人壽單月增加67人,安聯、全球、新光、遠雄、台新等公司也都有增長。
目前各壽險公司正積極搶才,以達標增員目標。經代業務員近年增長速度較快,到2月底已逼近壽險公司業務員人數,未來競爭勢必更加激烈。
據壽險公會統計,壽險公司、保代、保經三大通路中,在2月皆出現衰退,2月壽險公司登錄業務員人數較上月減少1,009人,來到20萬5,993人,連續二個月衰退;代理人公司登錄業務員人數減少154人,來到7萬8,212人;經紀人公司登錄業務員較上月減少四人,達8萬9,348人;總計壽險業務員人數為37萬3,553人,較1月減少1,167人。
壽險業者分析,業務員登錄連續二個月衰退,主要是因今年2月遇到農曆春節,工作天數較少,公司增員速度也有減緩,加上各大保險公司有考核機制,因此影響業務員登錄情形。另外,經代業務員近年增長速度較快,到2月底與壽險公司業務員人力只差3.8萬人。
以各壽險公司來看,2月僅有六家壽險業務員登錄呈單月成長,但人數皆在百人以下,增加最多的是凱基人壽,較上月增加67人,安聯人壽、全球人壽、新光人壽、遠雄人壽及台新人壽登錄業務員人數皆呈現正成長。而南山人壽、富邦人壽業務員人數都較上月減少350人以上。
展望今年,六大壽險公司增員目標人數為22,500人,為了達標正在積極搶才。
央行升息帶動 中華郵政調升存款利率
中央銀行 21 日決議升息半碼,中華郵政 26 日宣布調升各天期存款利率,幅度為 0.115 至 0.13 個百分點。由於中華郵政存款利率與許多政策性貸款利率連動,包括公教人員「築巢優利貸」和保險業不動產投資最低收益率,都會跟進調高。
調升後,中華郵政 1 年期定儲固定利率增至 1.725%,機動利率增至 1.685%;2 年期定儲固定利率增至 1.74%,機動利率為 1.72%。
銀行主管表示,受惠中華郵政調升利率,公教人員的「築巢優利貸」、青年安心成家房貸等政策貸款,以及保險業不動產投資最低收益率基準,都將上調。
其中,保險業不動產投資最低收益率從 2.845% 調升至 2.97%,逼近 3% 大關。壽險業者坦言,國內房價高漲,投資收益率提高,台北市商辦大樓獲利較低,因此大型壽險業會持續將投資重心轉向桃園、台中、南部等地區。
事實上,富邦人壽、國泰人壽近年來已陸續在桃園、新竹、台中等地區購置土地,鎖定倉儲物流廠出租等商機,提高投資報酬率。
此外,「築巢優利貸」利率將由 2.06% 上調至 2.185%;青年安心成家房貸一段式利率將維持在 1.775%,由於政府持續補貼半碼至 2026 年 7 月 31 日,因此不受中華郵政調升利率影響。
調整後,中華郵政1年期定儲固定利率增至1.725%、機動利率1.685%;2年期定儲固定利率增至1.74%、機動利率為1.72%,將嘉惠廣大的存款族。
銀行主管說,公教人員的「築巢優利貸」、青年安心成家房貸等政策貸款,以及保險業不動產投資最低收益率等,均以中華郵政2年期定儲機動利率做為加碼的基準利率。
中華郵政調升利率後,保險業不動產投資最低收益率從2.845%,進一步上調至2.97%、逼近3%大關。壽險業高層坦言,國內房價高漲,不動產投資最低收益率又拉高至近3%大關,可以說「台北市商辦大樓沒機會了」,可預見的趨勢是,國內大型壽險業獵地將持續「脫北」,轉向投報率較高的桃園、台中甚至是南部地區。
近年來,國泰人壽、富邦人壽已陸續在桃園、新竹、台中等地區購入土地,主要就是鎖定倉儲物流廠出租等商機,以提高投資報酬率。
此外,公教人員的「築巢優利貸」,是按中華郵政2年期定儲機動利率加碼0.465個百分點,中華郵政調整利率後,貸款利率將由2.06%上漲至2.185%。
至於財政部推出的青年安心成家房貸,以一段式利率為例,2021年起是按中華郵政2年期定儲機動利率加碼0.555個百分點。在中華郵政調整利率之前,利率為2.15%,不過,因原公股銀行減收利息半碼,再由政府補貼1碼至2026年7月31日為止,實際上的貸款利率僅1.775%。
央行21日宣布升息半碼後,行政院決議,就本次升息部分,不論既有貸戶或新貸戶,均由政府同幅補貼半碼至2026年7月31日止。因此,中華郵政升息後,青安利率原本會上漲至2.275%,但因公股行庫減收與政府加碼補貼,青安房貸利率得以「凍漲」、維持先前的1.775%水準。
中央銀行突然祭出升息,半碼(0.125個百分點)的調整,對壽險業來說,這不僅是個不小的震盪,更是商辦投資的警鐘。眼睜睜看著2026年的接軌大門即將閉合,壽險業的商辦投資路線似乎要走向「絕跡」。為了應對央行的升息政策,壽險業不動產投報率的最低門檻已經拉升至2.97%,而商辦的報酬率卻無法與此門檻相比,接軌後不動產甚至未被視為「適格資產」,這對業界來說,意味著投資越多,接軌的困難度也越高。 去年,壽險業投資不動產的動作明顯減少,整年僅有兩家壽險公司出手,合計三筆交易。今年,隨著壽險業為了自救,開始尋求出售不動產來充實資本,像是三商美邦人壽、新光人壽都表達了可能的出售意願。連大型壽險公司也加入了這場自救行列,為未來的接軌做好準備。 自從2022年央行開始連續五次升息以來,壽險業投資不動產的最低投報率門檻已從2.095%提高到2.845%,而上周的意外升息讓這個門檻再拉升至2.97%,逼近3%。壽險業者坦言,現行商用辦公室的報酬率幾乎無法達到這個標準,意味著壽險資金恐怕難以再大規模投入商辦大樓的購買。 不動產市場的價格仍然居高不下,加上壽險業預計將面對2026年接軌的保險負債會計IFRS 17與新清償能力指標ICS,每項投資和業務都必須考慮接軌後的資本適足率影響,這讓壽險業從去年開始就緩慢放緩了不動產的投資。 去年,只有國泰人壽和台新人壽出手購買不動產,分別在桃園和台中購買土地,以及竹北科技園區的大樓單層和台南永康的廠辦。這顯示了壽險業近年來在土地和不動產投資上,已經從台北市中心轉移到其他地區。與2022年的五家壽險、11筆不動產交易相比,去年的交易數量明顯減少,早期壽險業一年內動輒投資數百億元購買土地和建築的盛況已經不再。 截至去年底,壽險業投資性不動產的帳列金額約為1.53兆元,年增3.4%。其中,國泰人壽以帳列金額約5,000億元成為壽險業最大的地主,富邦人壽排名第二,帳列金額達2,630億元,南山、新壽的不動產帳列金額也都超過2,000億元。 在租金收益方面,去年壽險業不動產的租金總額約340億元,連續兩年超過300億元,年增約15億元,年增率達4.5%。其中,國泰人壽的全年租金收益將近120億元,年增近4億元,是最大的包租公。富邦人壽的全年租金收益則有52億元,年增2億元,位居第二。
去年壽險業投資不動產行動銳減,僅兩家壽險、合計三筆,今年部 分壽險要自救,還將賣不動產,包含三商美邦人壽、新光人壽,都不 排除要出售不動產充實資本,大型壽險也可能出售不動產,以利未來 接軌。
央行從2022年開始利率連五升,壽險業投資不動產最低投報率門檻 從先前的2.095%已拉高到2.845%,上周央行意外升息半碼,最低投 報率再拉上2.97%,已逼近3%,壽險業者表示,現行商用辦公室幾 乎無法達到此報酬率。亦即壽險資金恐難再大買商辦大樓。
不動產市場價格仍處相對高檔,加上壽險業面臨2026年接軌保險負 債會計IFRS 17與新清償能力指標ICS,現在任何投資及業務,都須考 量接軌後資本適足率的影響,讓壽險業從去年開始就放緩不動產投資 。
去年僅有國泰人壽、台新人壽出手,國壽去年買的二筆土地分別在 桃園、台中,都不在台北,台新人壽去年購買竹北科技園區的大樓單 層,今年初也買下台南永康的廠辦,顯示壽險業近年在獵地或不動產 投資上,皆移往台北市以外的地區。且相較2022年有五家壽險、11筆 不動產交易,去年壽險不動產交易明顯大幅減少,早期壽險一年動輒 數百億元獵地買樓的景況亦不復見。
近年來不動產價格高漲,統計至去年底,壽險業投資性不動產帳列 金額約1.53兆元,相較2022年的1.48兆元,年增3.4%。國壽仍是壽 險業最大的地主,帳列金額約5,000億元,富壽排名第二,帳列金額 2,630億元,南山、新壽不動產帳列金額也都超過2,000億元。
租金收益上,去年整體壽險業不動產租金約340億元,連續兩年超 過300億元,比前一年增加約15億元,年增約4.5%。最大包租公還是 國壽,全年租金收益將近120億元、年增近4億元,第二大是富壽,全 年租金收益有52億元、年增2億元。
【專欄報導】富邦人壽台股龍頭地位穩固,積極佈局迎接新年度挑戰
近年來,在壽險業界中,國泰人壽與富邦人壽一直是兩大壽險龍頭,他們的策略與表現都受到廣大投資者的關注。就在今年,這兩大壽險公司將繼續加碼台股,而去年兩大壽險從股票各實現超過400億元的資本利得,這也讓市場對他們今年的表現充滿期待。 去年,國泰人壽從股票實現了409億元的資本利得,年增177億元,增長率達到76%。這一成績主要來自上半年,當時就實現了249億元的利得。而富邦人壽去年也實現了461億元的資本利得,雖然比前一年減少了162億元,但實現時機集中在第一季與第四季,各實現163億元與146億元。 儘管兩大壽險去年實現了不少資本利得,但由於台股漲勢良好,他們的台股部位仍處於相對高點。國泰人壽去年底台股部位達到5,040億元,創近八季新高,而富邦人壽的台股部位則是4,404億元,單季增加555億元,比重也從去年第三季的7.9%上升到9.1%。 不過,讓人感到放心的是,兩大壽險持有現金仍十分充沛。國泰人壽去年底持有現金還有1,990億元,而富邦人壽則有1,948億元。這些現金都將成為他們今年加碼台股的重要基礎。 在今年的策略上,富邦人壽將以區間操作為主,積極佈局國內外股票部位。由於去年第四季已經開始積極佈局,當時現金水位有所下降,但這也為今年做好了準備。富邦人壽強調,將會重點關注AI驅動產業發展、科技革新的趨勢性、成長性類股,並認為區間操作會有更好的機會。 而國泰人壽則會轉向累積現金股利為主。由於過去兩年市場震盪影響了台股股息殖利率,去年股利收入不到200億元,今年將會增加布局優質高股息股票部位,以提升股利收入。此外,國泰人壽也將積極準備2025年底的接軌工作,進一步強化公司的整體競爭力。 總結來說,國泰人壽與富邦人壽在今年的台股布局上,都將帶來新的挑戰與機會。而這兩大壽險龍頭的表現,也將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去年在美國升息的大環境下,國泰人壽和富邦人壽這兩大壽險公司可是相當活躍,專注布局高殖利率的美債市場。結果,兩家公司去年都交出了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經常性收益成績單。預計今年避險前的經常性收益率還會再上一階,主要得益於債券的利息收入。 國泰人壽去年經常性收益達到了2,599億元,這個數字至少是11年來的新高,年增長了173億元,相當於7%,而且這個成績已經連續五年超過2,000億元了。去年避險前的經常性收益率則是3.45%,比2022年底的3.37%還要高,也是自2020年以來的最高點。 國泰人壽解釋,去年他們的經常性收益率能夠達到這樣的水準,主要是因為他們持續布建債券,並且債券殖利率維持在高位,這讓他們的利息收入實現了雙位數成長,最終帶動了經常性收益率的提升。 再來看看富邦人壽,他們去年的經常性收益是1,744億元,這也是至少10年來的新高,年增長了107億元,相當於6.5%。去年避險前的經常性收益率高達3.53%,主要也是因為利息收入的增加。去年他們的利息收入有1,137億元,年增長了3.6%。雖然避險成本較高,導致避險後的經常性收益率下降到2.5%,還是低於2022年的3.03%。 對於今年的經常性收益率,國泰人壽預計,在接軌的2025年底前,避險前的經常性收益率都會逐步上升,他們的內部目標是將避險前的經常性收益率提高到3.5%。預計今年經常性收益率的主要貢獻將來自利息收入,而股利收入則會根據資本市場的變動來決定。 富邦人壽則表示,他們會繼續布局債券和以新台幣計價的債券ETF,預計今年避險前的經常性收益率可以增加5到10個基本點。但是,由於台美利差還是相當大,避險成本還未能有效降低,所以預計今年避險後的經常性收益率可能會略低於去年。
台灣保險業龍頭富邦人壽近期再創佳績,據最新調查數據顯示,在就業市場中,金融及保險業的全年總薪資中位數高達103.7萬元,傲視各產業,成為許多人轉職的首選目標。富邦人壽憑藉其精實的培訓制度和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服務理念,讓業務員得以多角化經營,2023年業務人員薪資年增幅高達近5成,今年更是不斷擴大招募規模,預計將增員5,000人,展現強大的吸睛魅力。 陳寬偉副總經理表示,許多人為了追求事業成功,不得不陷入超時工作的生活,不惜犧牲健康與自由,卻往往因為產業或職缺的限制,而無法獲得成功的機會。富邦人壽推出的「創業制」業務工作,讓業務員能夠自主規劃工作、開發客戶、團隊合作,透過個人努力達到理想的報酬與成就,讓薪資、健康與自由不再僅是單一選擇,幫助轉職者找回人生的自主權。 在富邦人壽,完善的職涯規劃與訓練,讓真正有實力的人能夠獲得與努力相匹配的高收入。只要按照公司規劃的組織發展方向逐步進行,最快6個月就能晉升為主任,3年內更可成立通訊處,創造屬於自己的事業藍圖。 為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加入,富邦人壽推出跨域徵才專案,無論是金融專業人士、跨業具有行銷/組織經驗的優秀人才,或是體育、社會公益等方面的傑出人士,只要通過甄選,即可獲得主管職位,並享有額外專屬獎勵。 即使沒有相關經驗,富邦人壽也提供「新銳培訓計畫」,透過充分的學習演練,協助新人扎根銷售基本技術與專業知識。對於表現亮眼的夥伴,公司還會提供为期6個月的「精銳培訓計畫」,以「雙教練模式」全方位提升學員的職能,培養真正的精實部隊種子。
富邦人壽業務通路處副總經理陳寬偉表示,為了取得事業上的成功 ,許多人被迫陷入超時工作的局面,即便以犧牲健康與自由為代價, 都可能因為產業或職缺上的限制,而未能換到成功的入場券。事實上 ,作對職涯選擇更為重要,富邦人壽以「創業制」為核心的業務工作 ,讓業務員能自己規劃工作、開發客戶、團隊合作,透過個人的努力 程度達到想要的報酬與成就,讓薪資、健康與自由不再只是單選題, 幫轉職者找回人生的自主權。
富邦人壽透過完善的職涯規劃與訓練,讓真正有實力的人可以獲得 與努力相符的高收入,只要依照公司規劃的組織發展方向循序漸進, 最快6個月能晉升主任、3年成立通訊處,創造屬於自己的事業藍圖。
為吸引更多夥伴加入,富邦人壽推出跨域徵才專案,不論是具備金 融經驗的專業人士、跨業具有行銷/組織經驗的優秀人才,或在體育 、社會公益等方面有卓越貢獻的傑出人士,只要通過甄選後,即可聘 任為主管,享有額外專屬獎勵。
即便是沒有相關經驗, 富邦人壽也推出「新銳培訓計畫」,藉由 充分的學習演練,協助新人扎根銷售基本技術與專業知識,針對表現 亮眼且有一定市場經驗的夥伴,還會安排為期6個月的「精銳培訓計 畫」,以專屬的「雙教練模式」,帶領學員全方位精進職能,成為真 正的精實部隊種子。
國泰人壽去年從股票實現資本利得409億元,年增177億元或76%, 其中光上半年就實現249億元;富邦人壽去年也實現股票資本利得46 1億元,但為年減162億元或26%,實現時機主要集中在第一季與第四 季,各實現163億元、146億元。
去年兩大壽險雖實現不少資本利得,但受惠台股漲勢,兩大壽險至 去年底的台股部位都在相對高點。國泰人壽至去年底部位5,040億元 ,居近八季來新高,占總投資比重2022年底僅5%,去年底提高到6. 6%,比重為近七季新高;富邦人壽至去年底台股部位4,404億元,單 季增加555億元,占總投資比重去年第三季僅7.9%,去年底已提高到 9.1%。
兩大壽險持有現金仍充沛,國泰人壽至去年底持有現金還有1,990 億元、富邦人壽有1,948億元,皆有助於今年加碼台股。
壽險「台股王」的富邦人壽,去年台股投報率高達12.45%,對於 今年台股策略,富邦人壽表示,去年第四季就有開始積極佈局國內、 外股票部位,因此第四季現金水位有下降,因應AI驅動產業發展、科 技革新的發酵,台美相關廠商受惠多,因此對今年股票操作會以趨勢 性、成長性類股作為重心,認為區間操作會比較有機會。顯示今年策 略上將著重資本利得,非累積現金股利。
國泰人壽去年台股投報率7.4%,以總投報率與資本利得作為考量 ,因此去年股利收入不到200億元,今年將轉向累積現金股利為主。 國泰人壽指出,過去兩年因市場震盪,影響台股股息殖利率,去年也 有處理相對沒有未來性的個股,今年將加碼展望佳、長期看好的個股 ,且因應2025年底接軌準備,今年將增加布局優質高股息股票部位, 以提升股利收入。
國泰人壽去年經常性收益有高達2,599億元,至少為11年以上新高 ,年增173億元或7%,且已連續五年經常性收益都超過2,000億;去 年避險前經常性收益率來到3.45%,不只較2022年底的3.37%進一步 提高,也是2020年以來最高。
國泰人壽表示,去年受惠於債券持續布建,及債券殖利率維持高位 ,利息收入有雙位數成長,帶動去年經常性收益率達3.45%,年增8 個基本點(1基本點是0.01個百分點),主要就是來自債券利息收入 成長。
富邦人壽去年經常性收益1,744億元,至少創10年以上新高,年增 107億元或6.5%。去年避險前經常性收益率高達3.53%,主要也是來 自利息收入增加,去年光利息收入就有1,137億元、年增3.6%,但因 避險成本過高,導致去年避險後經常性收益率下降到2.5%,低於20 22年的3.03%。
展望今年的經常性收益率,國泰人壽指出,預期到接軌的2025年底 前,避險前經常性收益率都會逐步往上走,內部目標在2025年底前要 將避險前經常性收益率提高到3.5%,預期今年經常性收益率主要貢 獻會是利息收入,股利收入要視資本市場的變動。
富邦人壽說明,債券與新台幣計價的債券ETF持續布局,預期今年 避險前經常性收益率有望增加5∼10個基本點,但因為台美利差仍大 ,避險成本還未能有效下降,預期今年避險後經常性收益率可能會略 低於去年。
網路投保成風潮,富邦人壽帶動保費創紀錄!近來,隨著網路投保的便利性不斷提升,眾多消費者紛紛轉向線上投保,結果就是保費收入和投保件數不斷刷新新高。
根據金管會的最新統計,今年前兩個月,全台保險業網路投保件數竟然突破了121.81萬件,保費收入則達到了8.36億元,這兩個數字都創下了近五年的新高紀錄。
這波投保熱潮主要受到兩大因素的影響。一個是民眾對旅平險的需求增加,另一個則是網路投保的便利性。特別是富邦人壽,它家的產險和壽險在網路投保方面表現亮麗,帶動了整體業界的成長。
具體來說,今年1、2月的產險和壽險網路投保件數,同比成長了37%,保費收入則增加了33%,顯示出投保熱絡的現象。
在產險方面,機車保險、旅綜險和汽車保險是最受歡迎的產品,投保件數分別達到24.81萬件、23.37萬件和15.89萬件,均比去年同期成長。
而在壽險方面,台壽、國壽和富壽則是銷售最好的前三大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旅遊潮的延續,與旅遊相關的保險產品,如旅遊不便險、旅平險等,也為網路投保帶來了不錯的挹注。
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也提醒消費者在網路投保時,要注意四大事項。首先是詳細閱讀保險商品說明和保單條款,避免後來發生爭議。
其次,若要投保壽險,要保人與被保險人需為同一人,除非是為7歲以下未成年子女投保旅行平安保險。
第三,網路投保的壽險保單,身故受益人限於被保險人的直系血親、配偶或法定繼承人。
最後,若以網路方式投保2年期以上的人壽保險,要保人仍享有「契約撤銷權」,可以在收受保單後的十日內申請撤銷契約。
金管會統計顯示,今年1、2月產險、壽險整體網路投保件數達121 .81萬件,年增37%;保費收入達8.36億元,年增率33%,投保熱絡 。產險業最熱銷的險種包括機車保險、旅綜險(含旅遊不便險)、汽 車保險,投保件數分別達24.81萬件、23.37萬件、15.89萬件,都比 去年同期成長。銷售業績最好的是富邦產險、新安東京海上、國泰產 險。
產險熱賣的旅平險、旅平險附加實支實付型傷害醫療保險、海外突 發疾病醫療險,件數達5.38萬件、5.17萬件、4.24萬件,分別較去年 成長27%、29%、100%;壽險銷售最好前三大是台壽、國壽、富壽 。
隨旅遊潮延續,大幅挹注網路投保的保險,統計去年有3成是屬於 旅遊相關需求保險,包括產險業的旅遊不便險、壽險業的旅平險、旅 平險附加實支實付型傷害醫療保險、海外突發疾病醫療險等。
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提醒民眾,若是要透過網路投保保單之前,應 注意四大事項,一是民眾可以透過保險公司或異業建置網站專區、網 頁或行動應用程式(APP)投保平台,隨時瀏覽網路投保的保險商品 說明、保單條款等,充分瞭解保險商品內容後,慎選符合自己需求的 保險商品,以避免投保後因認知不同而衍生爭議。
二是若以網路投保的壽險商品,要保人與被保險人需為同一人,但 以自然人憑證註冊或要保人為7歲以下未成年子女投保旅行平安保險 者,不在此限;三是以網路投保的壽險保單,身故受益人以被保險人 直系血親、配偶或法定繼承人為限;四是若以網路方式投保2年期以 上之人壽保險,要保人仍有「契約撤銷權」,得於收受保單的翌日起 十日內申請契約撤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