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信航空公司新聞
農曆春節腳步逼進,南港老爺行旅每年皆會以特定主題於除夕夜盛 大登場。今年為貼心讓民眾重拾出國體驗,聯手華信航空讓飯店大廳 化身為登機櫃檯,於除夕圍爐宴提供機上尊榮服務,讓賓客們能感受 特別的除夕氛圍。
南港老爺行旅還加碼推出三大優惠:1、入住南港老爺行旅享華信 航空國內全航線機票九折。2、飯店官網預訂「旅人住房專案」並輸 入優惠碼可享九折優惠。3、憑華信航空全航線登機證享Soft Kitch en用餐九折。另外,春節期間搭乘華信旅客還可在機上品嘗迎賓小點 :南港老爺行旅限定「白米包種茶」及「黑米烏龍茶」等兩款口味米 香餅。
華信航空國內航線採用最新一代70人座ATR72-600全新客機,運用 華航集團機隊資源整合,以180人座A320及158人座B737-800噴射客機 ,配合旅遊旺季增加班次數或放大機型,提供民眾返鄉、旅遊或商務 舒適快捷的搭機服務。
南港老爺行旅亦推出年菜外帶,由Soft Kitchen主廚黃耀裕親自設 計十道豐富精選菜色,如行旅精選拼盤集、花膠螺片佛跳牆、爐烤華 麗海大蝦、法式羊肩咖哩汁、花菇玉環燴鮑魚、鼓油清蒸鮮虎斑、蒲 燒鰻魚蒸米糕、黑巧克力鉑金包、黑松露酥皮蛋塔以及季節合時鮮果 盤。
南港老爺行旅祭出小家庭五人份每套11,950元、家族團圓十人份每 套23,800元,限量10套,1月21日前預訂再贈紅酒一瓶及限量紅包袋 一份。詳情可查詢官網:reurl.cc/NpX2q6。
(禁止酒駕.飲酒過量有害健康)
台灣虎航近兩年因新冠疫情的重拳連擊,無論營收與獲利皆出現大 幅度衰退,2017∼2019年每股獲利各為2.86元、4.91元、4.04元,2 020年卻大虧13.71億元,今年前三季也持續虧損16.39億元,導致興 櫃均價自掛牌高峰的63.51元慘遭對半砍。
台灣虎航看好未來航空業觀光復甦超前部署,援引證交所公告申請 股票上市寬容措施,如期申請上市,以避免短期受疫情衝擊,而延後 進軍資本市場,上市籌資將用於機隊汰舊換新與擴大機隊。
台灣虎航現有13架飛機,包括今年新進2架A320neo,短期目標是隨 載客率成長,有節奏擴大機隊規模至15架,包括8架租賃機、7架自有 機;目前資本額40億元。受疫情衝擊,台灣虎航2020年營收18.8億元 ,年減80%,稅後虧損13.71億元,由盈轉虧,每股虧損6.45元;20 21年前11月營收2.41億元,年減87.11%。
台灣虎航看好航空產業觀光復甦,11月率先開放銷售四條航線,包 括桃園-澳門、桃園-東京成田、桃園-大阪關西、桃園-首爾仁川,宣 告重返客運市場。
台灣虎航定位為低成本航空,以桃園為營運基地(另有台中、高雄 出發航線)共計22個航點、29條航線,主營東北亞、東南亞、澳門的 客、貨運服務及地勤代理服務。
華航作為台灣虎航最大股東,持股比重高達78.41%,其次則為華 信航空持股3.86%,台灣虎航成立於2014元4月21日,於2019年12月 16日在興櫃交易,董事長為陳漢銘,公司實收資本額40億元,本次I PO主辦輔導券商為台新證券,今年前11月營收為2.41億元,年減87. 11%。
根據交通部民航局最新統計,由於國際疫情嚴峻,華航長榮兩家航 空繼續擴大虧損,客運量依舊較往年同期減少,兩大航空都靠貨運支 撐,不過仍不足以支撐客運減少的營收大洞,華航上半年虧損13.62 億、長榮則是20.53億元,是七家航空公司虧損最多。
去年才剛開始正式售票營運的星宇航空,同樣因疫情拖累,載客量 少的情況下,多靠客機機腹貨倉來載運貨物填補,不過上半年仍虧損 14億元,且從去年營運以來,累積虧損已達53.1億。
國籍航空當中唯一的低成本航空台灣虎航,在國際各國邊境管制仍 嚴,國人無法出國的情況下,上半年虧損10.86億元。為了穩定營運 ,台灣虎航正在進行增資30億元,將在9月6日截止,預計增資後實收 資本額將增至40億元。
國內航線部分,立榮及華信航空、德安航空,去年同期因國際疫情 嚴峻,國人多在國內旅遊的情況下,去年立榮全年獲利將近2億,但 今年5月起本土疫情爆發,尤其是進入3級警戒後,國人大幅減少,因 此三家航空都呈現虧損。
根據民航局統計,上半年華信虧損近7億元,立榮虧損近1.9億元, 而德安則虧損2,837萬元。
民航局統計顯示,今年4月尚未爆發本土疫情群聚時,各航線載客量還有52.5萬餘人次,但5月中旬疫情大爆發,疫情指揮中心宣布雙北、繼而全台實施三級警戒後,所有國內旅遊全部暫停,民眾非必要也都留在家中,包括航空、鐵路、捷運、客運等各大眾運輸工具載客量驟減,其中航空載客量大減17.2萬餘人次,5月僅35.3萬餘人次。
立榮航空表示,國內航線3月至4月的載客人數分別為22.9萬及32.7萬人次,但國內5月中旬進入疫情第三級警戒後,立榮航空除參考地方政府及各方代表意見外,經陳報民航局後調降運能, 5月載客人數近22萬名旅客,6月則僅剩約1.8萬名,減幅高達九成。
華信航空的載客狀況也很不理想,4月時還有18.6萬人次,5月衰退到12.3萬人次,華信表示,6月載客數目前尚未完成統計,但狀況確實比5月更糟。
根據民航資料指出,去年疫情嚴峻,但華航和立榮、華信都獲利,今年持續受到疫情影響,第1季六家國籍航空公司都呈虧損狀態,其中立榮虧損8,050.8萬元,華信虧損3.56億餘元,5、6月立榮、華信載客量大減,預估第2季也是虧損,若7月中旬無法解封,暑假旺季商機不再,恐怕全年營運數字會很難看。
據了解,去年立榮、華信兩家航空公司都是台北─金門航線票價調降最多,其中華信北金票價從2,276元降至2,093元,調降183元,降幅約8%,是降幅最大的一條航線;立榮北金票價從2,298元降至2,138元,調降160元,降幅約7%。若票價回歸到一年前的水準,預期這次漲幅最大的航線也將是北金航線。
據指出,國內航空票價由民航局管控上限,2014年實施浮動票價公式,適度反映國際油價變動因素,航空公司可在上限範圍內自訂票價。至於上限票價調整,以中油公司每個月初公告的國內航空燃油價格為依據,設定連續三個月的平均門檻,分別是每公升21.74元、每公升16.23元及每公升10.72元。
民航局官員表示,國內航空票價調整,規定油價漲幅必須達一定門檻,今年5至7月國際油價持續上漲,國內線航空燃油的平均價格為每公升新台幣16.23元,已達到調升門檻,所以航空公司可依規定提報新的國內線全額航空票價,經一個月宣導期後就可正式生效。
官員表示,依油價調漲幅度推估,這次航空公司提報國內航線票價漲幅約為去年調4%至8%的幅度,也就是說,7月底國內航線票價可能回到去年降價前的水準。
雖然目前疫情嚴峻,提升警戒至第三級,載客量大減,但因航空燃油占業者的營運成本仍偏高,立榮和華信都表示,昨天已向民航局申請調整全額票面價,預計本月7日對外公告、本月30日起生效。
本次裁罰對象中,遠航已停止營運;公平會表示,經業務單位確認,遠航雖歇業,但其事業體並無解散、清算情形,有關聯合行為的部分,仍會祭出相關罰則。華信表示,民航局對國內線機票價格有上下限值規定,華信都依規定銷售機票;目前沒有收到公平會裁處書,收到後會跟相關部門研議。立榮表示,收到後再討論。
公平會指出,雖然飛機票價比起其他交通運輸工具高,但因速度快,常是民眾往來澎湖、金門等離島以及台東的選擇;公平會透過主動調查發現,2019年間立榮、華信及遠航曾二度透過同業見面的機會,討論並達成「2019年4月起維持票價」及「2019年第3季團體機票不要低於去年」等二項共識。
公平會指出,2019年立榮、華信及遠東航空卻兩度透過同業見面的機會,討論並達成「2019年4月起維持票價」及「2019年第三季團體機票不要低於去年」的共識。
公平會表示,雖然三家業者都稱這只是隨口允諾或是附和,實際票價仍然會依照市場供需決定,但經過調查發現,參與會面的航空公司代表,都是負責票價擬訂或是決策的人員,即使僅僅只是對於票價討論的「同意」或是「附和」行為,都足以使2019年國內機票價格,朝向「避免降價」或是「維持」的方向研擬,進而造成國內航空業者都維持票價、不降價的共同行為。
公平會認定,這三家航空公司已足以影響市場供需功能,違反公平交易法有關聯合行為之禁制規定。
華信航空近期在財務和環境永續方面交出亮眼成績單,不僅讓股價穩定上漲,也展現了公司在航空業界的領先地位。隨著元月份貨運營收的成長,華信航空的運營面也傳來好消息。這家國內台灣航空業的佼佼者,在環境管理方面表現出色,成為全球航空業中首個發布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報告的公司,這對於未來全球航空貨運和客運市場的競爭,是一大優勢。 華信航空這份報告是基於國際民航組織(ICAO)和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的減碳目標完成的,這也反映了公司對於環境永續的承諾。自2018年簽署氣候相關財務揭露指引以來,華信航空不斷推進節能減碳的實踐,導入新世代節能環保航機,如A350,其航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減少約25%。公司還成立了節油小組,在用油績效上達到亞太航協(AAPA)的標竿地位,並推廣環保旅程ECO Travel碳抵換計畫,促進低碳旅遊的觀念。 值得一提的是,華信航空與集團合作,成功取得環保署的「碳標籤」和「減碳標籤」,成為國內航空業唯一擁有雙標籤的公司。這些努力不僅提升了公司的品牌形象,也為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股市方面,華信航空表現同樣亮眼。在台股昨日重挫的情況下,航運族群卻能強勢撐盤,運輸指數上漲1.05%。華信航空的股價也吸引了買盤關注,股價大漲,成為航運股的領頭羊。由於半導體供應鏈出貨強勁,空運貨運需求攀升,再加上近期北美、歐洲許多港口出現塞港現象,導致許多急單轉向空運,使得華信航空在航空貨運市場上的表現格外亮眼。 華信航空和長榮航的強勢表現,不僅反映了航空貨運市場的興盛,也讓人們對於未來的航空業發展充滿期待。在這樣的背景下,華信航空的未來營收還是頗具想像空間。
國際投資人當前關注企業「環境永續」所投入的努力,華航發表全球航空業首份「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報告」,其評估指標則是依據兩大航空權威機構:國際民航組織 (ICAO) 及國際航空運輸協會 (IATA) 減碳目標,所完成的報告。華航繼2018年公開簽署氣候相關財務揭露指引後,再寫國籍航空企業永續發展新頁。
華航指出,該公司積極落實節能減碳,引進新世代節能環保航機,如A350每趟航程能有效減少約25%二氧化碳排放量;成立節油小組,用油績效為亞太航協(AAPA)標竿地位;推廣環保旅程ECO Travel碳抵換計畫,提升國民低碳旅遊觀念。華航藉由集團合作,協助華信航空取得環保署「碳標籤」及「減碳標籤」,為國內航空業唯一雙標籤。
台股昨(28)日重挫,但航運族群強勢撐盤,運輸指數上漲1.05%。其中,航空雙雄昨日股價吸引買盤進駐,股價雙雙大漲,華航上漲0.55元,收11.45元,漲幅5.5%;長榮航則上漲0.4元,收12.9元,漲幅3.2%,成為航運股領頭羊,是台股中少數撐盤的角色。
國內半導體供應鏈出貨強勁,對於空運貨運需求攀升,再加上最近因為北美、歐洲許多港口出現塞港,不少急單忍痛轉空運,在兩大需求加持下,航空貨運旺到2月,台灣-歐洲線貨運價格,漲幅分別為15%~25%,1月26日起台灣-美國線依地區、各家調漲幅度不同約在25%-40%,兩岸港澳線價飆漲一倍,航空貨運等於全線開漲,華航、長榮航受惠外,中菲行、捷迅、遠雄港、台驊及旗下的台灣空運今年營收還是有著想像空間。
我國航空公司在國際表現不錯,尤其華航、長榮在全世界排名前4名,兩公司貨運部分在第二季都賺了不少錢,而立榮、華信航空7-8月搭配國內推動旅遊補助,在金門、澎湖航班上表現也不錯。業界高階指出,兩航客運部門不會太大,又都有經營全貨機,是在疫情中仍能靠貨運賺錢的主因。
華航董事長謝世謙坦言,這波疫情中,航空公司主要就是要想「怎樣存活下來」,首先是財務安全,現金不足,公司可能馬上就要關門;第二就是人員訓練,包含客運、貨運、地勤人員、飛行人員等,都要趁這段時間加強訓練,等待重新出發。
華信航空近期為應對疫情帶來的影響,進行了一系列的人事調整,以精簡外站運作,並優化公司組織結構。根據了解,日本福岡站將由大阪站監管,奧地利站則由德國站監管,而大陸較小站將由大站監管。這波人事異動涉及14名主管,包括新任紐約分公司總經理武志厚,以及葉進福將從福岡總經理調任總公司行政處協理。 華航自今年8月起已逐漸調回停飛航點的駐外人員,以降低外站津貼及房舍等相關支出。由於預計航空客運市場的恢復將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尤其是旅遊城市,華航開始逐步調回停飛的外站主管。 總經理黃世惠因健康因素將返回高雄老家擔任專員,其遺缺由公關室媒體事務部經理武志厚接任,而武志厚則由杭州辦事處總經理李文儀接替。福岡分公司總經理葉進福將調任行政處協理,而華信航空航務部副協理康益全則升任華航航務處協理。 此外,華潔洗滌公司總經理羅道偉將調任成都辦事處總經理,由青島辦事處總經理林俊男接任;奧地利分公司總經理陳麗蘭則調任資訊管理處計畫發展部經理;修護工廠專業修理部經理施輝煌將擔任華廈航科國際總經理;貨運處貨運場站作業經理徐智強任華儲公司副總;成都辦事處總經理林祈吟調任空服處行政部經理。 由於各國境管措施仍持續,進出國門的隔離問題存在,因此新人事派令預定最晚12月1日完成履新。這次的人事調整,不僅是對外站運作的精簡,也是對華航組織結構的優化,以期在疫情持續的影響下,能夠穩定運作並迎接未來的挑戰。
華航在今年8月就已陸續暫時調回停飛航點駐外人員,以減少外站津貼與房舍等支出,由於估計航空客運市場恢復緩慢,尤其是旅遊城市,華航開始逐步調回停飛的外站主管。
華航紐約公司總經理黃世惠因健康因素,將調回高雄老家擔任專員,遺缺由公關室媒體事務部經理武志厚接任,武志厚遺缺由杭州辦事處總經理李文儀接任;福岡分公司總經理葉進福調任行政處協理;華信航空航務部副協理康益全升任華航航務處協理,華航客運處通路管理部經理張邱驊與加拿大分公司總經理李明彥對調。
華潔洗滌公司總經理羅道偉調任成都辦事處總經理,遺缺由青島辦事處總經理林俊男接任;奧地利分公司總經理陳麗蘭調任資訊管理處計畫發展部經理;修護工廠專業修理部經理施輝煌擔任華廈航科國際總經理;貨運處貨運場站作業經理徐智強任華儲公司副總;武漢辦事處總經理葉宗孟調華信航空另案派職;成都辦事處總經理林祈吟調任空服處行政部經理。
因為以上異動,福岡業務由大阪分公司總經理蕭國智督導,杭州由寧波辦事處總經理凌慶豐督導,青島由華東區首席代表兼上海辦事處總經理馮震宇督導,武漢由華航首席代表兼廣州辦事處總經理曾仲瑋督導,奧地利由德國分公司總經理華德麟督導。由於各國都還在實施境管,進出國門都有隔離問題,因此新人事派令預定最晚12月1日完成履新。
華航昨日董事會正式通過對台灣虎航的現金增資案,預計將投入最高20億元,這個決定旨在為台灣虎航下半年的營運做好充分的準備。由於航空業近期受到疫情的嚴重衝擊,觀光旅客數量的急劇下降,對平價航空的影響尤為明顯,華航在確保台灣虎航財務結構健康的前提下,決定進行這次增資。 無論是全球還是台灣,航空業都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過去十年,航空業一直處於繁榮期,但疫情一來,這種繁榮一夕之間化為烏有。許多國家實施的邊境管制對於以客運市場為主的平價航空帶來了極大的打擊。 台灣虎航去年的營收達到了95.13億元,稅後純益為8.08億元,每股純益4.04元。然而,今年上半年,由於疫情影響,其營收僅為16.38億元,相較於去年同期的數字減少了66.6%。華航持有台灣虎航69.45%的股權,為了應對疫情對平價航空的衝擊,華航董事會決定對虎航進行增資,以提升其財務營運能力,並期待疫情過後,為國人提供更便捷的亞洲區間飛航服務。 另一方面,華信航空則因應國內旅遊市場的爆發,許多人選擇前往離島進行「另類出國旅遊」,華信已經能夠依靠自己的力量維持穩定的現金流,從而減輕了母公司華航的負擔。雖然疫情初期華信的營運也遭遇困難,但端午節後,離島航線的需求突然上升,澎湖、金門及台東的訂位率和載客率都達到了九成以上。為了滿足市場需求,華信還與台灣虎航合作濕租了三架約180座的A320客機。
華航此次對虎航增資,主要考量航空業受到疫情衝擊,觀光旅客一夕之間消失,平價航空受到的衝擊更大,在健全虎航財務結構的考量下,提出此次增資案。
疫情對航空業的衝擊堪稱空前,航空業過去十年大多頭行情一夕全毀,隨著全球許多國家都進行邊境管制,尤以客運市場為主的平價航空影響最大。
虎航去年營收95.13億元,稅後純益8.08億元,每股純益為4.04元。今年受疫情影響,上半年營收僅16.38億元,年減66.6%。
華航持有台灣虎航69.45%股權,考量這波疫情對於平價航空的衝擊,6日董事會同意對台灣虎航增資,藉此提升虎航財務營運體質,靜待疫情結束後,再度為國人提供亞洲區間飛航服務。
至於集團旗下另一家航空公司華信,則受惠國旅大爆發,許多人選擇來趟「離島另類出國旅遊」,華信已能靠自己維持穩定的現金流,減輕母公司華航的負擔。
華信在疫情發生後營運也盪到谷底,所幸端午節開始,離島航線需求一夕翻轉,第3季的澎湖、金門及台東訂位率、載客率都達九成以上,考量市場需求,華信還與台灣虎航濕租三架約180座的A320客機。
國內疫情漸趨穩定,離島旅遊風靡全台,台灣虎航(6757)為抓住這波旅遊熱潮,本月5日起將旗下客機租借給華信航空,共同營運離島航線,包括澎湖與金門,租期三個月,預計將大幅提升台虎第三季營收。華信航空將濕租台虎四架A320飛機,其中一架作為備用機,飛行基地將設在松山機場,定期往返澎湖與金門。這項合作對雙方來說都是一場雙贏的策略,讓華信航空能夠充分運用今年離島旅遊的熱潮,同時台虎航也能夠提升營收。台虎航去年平均每月營收為7.93億元,今年有望重回億元以上。董事長陳漢銘表示,台虎航在疫情影響下,仍是國籍航空中相對靈活且具彈性的航空公司,並且將繼續以樂觀的態度看待疫情後的旅遊市場需求反彈。
華信航空是向台虎濕租四架A320飛機投入澎湖、金門航線營運,其 中一架屬於備用機,接下來三個月台虎四架客機將以松山機場為基地 ,定期飛澎湖與金門。據了解,租約採濕租方式,由台北配備機師與 空服員,租金以小時計,預計每日飛台北-澎湖11個航班,另飛台北 -金門一班,租期三個月,之後將視市場情況決定續租架數。
台虎2019年營收95.13億元,稅後淨利8.08億元,EPS 4.04元,公 司董事會原通過配發現金股利3元,疫情擴大後,為保留2億現金以供 應變,將股利降為2元。公司方面表示,截至目前為止,年底股票上 市計畫沒有改變。
台虎目前共有11架A320客機,能將客機租給關係企業華信航空所經 營離島航線使用,是雙贏的策略,讓華信可以充分利用今年離島旅遊 大爆發的機會衝刺業績,4月營收最低曾降到320.3萬元的台虎,營收 有機會重回億元之上。台虎去年平均每月營收有7.93億元。
台虎董事長陳漢銘日前在股東常會上表示,在疫情影響下,台灣虎 航仍是國籍航空中最靈活且具彈性的航空公司,除了維持東京與大阪 客運航班每日至少一班的不間斷飛行,也以客機載貨增加現金收入。
展望後市,台虎表示仍抱持樂觀態度,並看好疫情後的旅遊市場需 求大幅反彈,將充分運用既有資源,創造最大營運成長力道。
華信航空董事長謝世謙在昨日(23日)的股東會上,透露了公司面對疫情下的經營策略。謝世謙強調,華航在航空貨運方面表現亮眼,加上政府紓困方案的支持,讓公司得以在減薪、減班休息政策下,緩解運營壓力。他表示,由於全球邊境開放情況尚不明朗,航班恢復仍需視情況而定。 謝世謙指出,華航今年受到疫情衝擊,客運航班執行率僅3%至4%,客運收入大幅下降。不過,華航的貨運營收上個月創下90億元新高,18架貨機全數發揮效益,並將客機轉為貨機使用,有效支撐現金流。因此,華航目前不會像其他航空公司那樣大規模裁員。 為了自救,華航自5月至7月實施減薪、減班政策,一般員工減薪15%,主管減薪20%,高階主管則減薪25%。此外,華航也與工會協商,進行每周多休一天的安排,預計7月底結束。謝世謙表示,華航努力維持現金流,並爭取政府紓困案,有信心順利渡過疫情。 謝世謙強調,疫情對航空產業造成嚴重傷害,對華航來說,現金流是維持運營的關鍵。華航的貨運收入和轉投資的子公司華信航空的表現,讓公司對下半年營運充滿信心。若疫情持續趨緩,華航將考慮7月結束後不再實施減薪、減班休息政策。 在機隊採購方面,華航計畫引進25架A321機型,其中14架為租機,11架為自購,以汰換738機型。至於區域廣體機型的採購則持續評估中。
華信航空近期表現亮眼,成功將離島旅遊帶進熱門話題,成為國人出遊的新選擇。在國際疫情尚未完全緩解的情況下,華信航空靠著自身的努力,成功減輕母公司華航的負擔。根據最新數據,華信航空7、8、9月的訂位率超過八成,顯示其市場需求相當旺盛。為了應對暑假的商機,華信航空甚至租用台灣虎航的三架A320客機,加上原有的ERJ機型,總共擁有近280個座位,準備迎接大量旅客。 過去,華信航空的國內線營收約為20億元,但今年上半年由於疫情影響,市場表現並不理想。然而,隨著國內疫情逐漸穩定,華信航空的業績也開始翻轉。尤其是澎湖、金門及台東等航線,訂位率都相當高。端午節連假,返鄉人潮與國旅帶動的離島、東部旅遊熱潮,讓華信航空台北-馬公航線的航班數量從6月的每天14班,增加到7月的30班以上。 華信航空表示,除了滿足當地居民的需求,也將努力擴大客源,在逆境中求生存。這家航空公司以實力證明,即使面對困難,也能找到機會,為旅客帶來更好的旅遊體驗。
面對全球許多航空公司都大規模裁員,謝世謙說,華航今年也同樣受到疫情衝擊,目前客運航班執行率僅3%至4%,客運收入從一個月平均約100億元,現載客航班從過去每天200班降到每個月僅200班,今年4、5月以來,客運營收掉到剩下4億多元,還好航空貨運表現不錯,減輕客運大幅下降的各項營運壓力。
華航有18架貨機,上個月華航貨運營收達到90億元新高,這18架貨機,完全發揮效益,再加上客機也開始改為貨機載貨,華航有能力靠自己賺現金流支撐下去,所以目前不會像許多航空業選擇裁員,裁員也不會是華航的選項。
謝世謙指出,自疫情爆發以來華航很努力在自救,努力開源節流,自5月至7月開始減薪、減班,一般員工減薪15%、主管則是減薪20%,高階主管則是25%,華航與工會協商後,開始進行每周多休一天,根據與工會協商內容,這個狀況將在7月底結束。
全球航空業真的很慘,華航也很努力在支撐, IATA(國際航空運輸協會)5月公布的數字,疫情影響航空業的營收金額已經來到4,960億美元(新台幣14.88兆元),較元月評估數字高出15倍;面對龐大的成本支出,華航努力維持現金流,祭出減薪休假策略,同時爭取紓困案,華航除維持300億元的現金,再加上貨運的收入來支應支出,有信心可以順利渡過這波疫情海嘯。
謝世謙說明,疫情爆發後,整個航空產業受到非常嚴重的傷害,對於航空業來說,現金流很重要,如果沒有現金收入航空業立即發生營運困難,貨運為華航重要的現金流,轉投資的子公司華信航空也受惠於國內線旅遊開始攀升,下半年營運也會比上半年好,所以華航也考慮只要疫情持續趨緩,7月結束後,不再實施減薪、減班休息政策。
另外,機隊採購上,A321目前採購數量為25架,其中引進14架租機,自購11架,因為是汰換738機型,所以計畫持續推動。至於區域廣體機型則是持續評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