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山人壽(公)公司新聞
「亞洲企業社會責任獎」由亞洲企業商會主辦,表揚推動企業社會責任的亞洲企業,有永續諾貝爾獎之稱。「南山慈善基金-醫療關懷計畫」奪「健康衛生推廣獎」殊榮,在16個亞洲國家、200多企業中脫穎而出。
主辦單位表示,南山人壽致力結合保險本業與專長,協助弱勢就醫、義工走入社區、透過導入社會投資報酬率(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簡稱SROI),以量化數據呈現社會價值,每投入新臺幣1元,約可創造4.54元社會價值,發揮社會影響力,成為實踐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簡稱CSR)典範。
英國專業財經媒體《全球銀行及金融評論Global Banking & Finance Review》每年針對全球金融機構在營運成長、財務表現以及創新發展等面向進行評選,南山人壽也以深入台灣保險市場,提供以客戶為中心的產品和服務,建構全方位人壽保險解決方案,參與在地關懷及支援社區等整體作為,不但獲選為「2019年台灣最佳壽險公司」,更成唯一連六年獲此殊榮台灣壽險公司。
更值得一提的是,南山人壽2015年起連三年獲《Global Brands Magazine》頒「台灣最佳壽險品牌(Best Life Insurance Brand Taiwan)」,2018年更上層樓,攜手南山產物連二年獲頒「2019台灣最佳保險品牌(Best Insurance Brand Taiwan)」,南山人壽與南山產物經營績效,獲國際財經媒體認可。
展望未來,南山將持續發揮「公益服務業」精神,透過創新商品,以及服務與關懷,深入社區,傳遞保險幸福價值,落實企業社會責任,為台灣創造更多幸福。
因應今年市場波動劇烈,壽險業紛紛推出籌資計畫,包括年初中信金增資台灣人壽99.996億元,國泰人壽打算發行無到期日累積次順位公司債,預計要募150億元,但向金管會申請100億元。
中壽3月下旬董事會通過要發行4.5億股新股,擬現增112.5億元,原訂每股25元現增價,但本周一(27日)輸入觀測站訂價20.6元,總募資金額僅92.7億元,較目標少20餘億元。
壽險業今年爆現增潮,保險局日前表示,南山人壽、中國人壽、台灣人壽、新光人壽、國泰人壽都遞件申請增資,增資金額即有600億~700億元,全年恐怕上看千億元規模,上半年核准南山、中壽、台灣人壽及國壽等四家共計557.49億元,但從中壽案件來看,跌價是否已影響股東認購意願及現增募資狀況,值得再多加觀察。
除壽險業之外,銀行局今年核准銀行辦理現增的還包括中國輸出入銀行18億元、星展銀22.5、中信銀99.99(特別股)、玉山銀及日盛銀盈餘轉增資各41.11與4.23億元,加上電支電票共8億元,總計銀行端亦有193.83億元增資計算,加總壽險業的總計金額將有751餘億元。
台灣壽險業界近年來推出一系列以健康促進為核心的保單,其中南山人壽推出的「樂健康祥」保單,在短短幾個月內便成為銷售冠軍。這款保單不僅提供保戶依健檢結果享受保費優惠或增加保額的機會,更鼓勵保戶維持健康生活,減少壽險公司的理賠風險。 隨著現代人「三高」、肥胖等健康問題的普遍存在,南山人壽等壽險公司紛紛推出類似的外溢保單,以保費折扣、回饋金、增加保額等方式,鼓勵保戶積極運動、維持健康。而「樂健康祥」保單的熱賣,更是顯示了市場對健康保單的熱情。 為了享受保單的優惠,保戶必須完成五大任務,包括不抽菸、均衡飲食、規律運動、維持體重、及定期檢測身體各項指數。這些措施不僅能幫助保戶改善健康狀況,還能幫助壽險公司降低理賠成本。 南山人壽的「樂健康祥」保單,去年11月上市至今,銷售量已達1.3萬張,保費收入超過6千多萬元。其中,今年前四個月銷售量更是高達8千張,成為今年的銷售冠軍。而同時期,國泰人壽的「鍾愛健康」保單也累計銷售4萬件,保費收入達1.2億元。 除了南山人壽外,台灣其他壽險公司如國泰人壽、新光人壽及台灣人壽也推出類似的健檢型定期健康險,共同推動了這一產品的發展。目前,已有近5.4萬人投保了這類保單。 這類保單還提供了保戶定期健檢的機會,例如南山人壽每兩年提供一次健檢,若保戶達到要求體況,保額可增加最多20%。若保戶取得A++的體況,則之後九年或八年的保費可享較低費率,並會退回之前溢繳的保費為「健康回饋金」,比率最高20%。 四家壽險公司都提供十年定期健康險,並保證續保到70歲。主要承保七項特定重大疾病,如重度心肌梗塞、腦中風、癌症等。這些措施不僅有助於保戶的健 康,也讓壽險公司能夠提供更具價值的產品。
台灣南山人壽近日又因投資決策的內控機制出現疏漏,遭到保險局的重懲。根據最新公告,南山人壽因為投資決策與停損都由投資長一人決定,這種做法被認為是「校長兼撞鐘」,導致公司內控機制無法有效運作,因此被開出180萬元的罰單。
這次南山人壽的問題出在股票投資決策上,其投資部門的職權分工並不符合「牽制原則」,也就是說,投資長一人就掌控了從投資決策到操盤的所有權限,甚至在股票要停損時,也是由他一人決定,這種情況讓公司的內控機制形同虛設。
根據當時的保險法規,這種行為如果未經修法,最高可被罰600萬元。不過由於情節並不嚴重,保險局最終判定為「中度罰鍰」,開出180萬元的罰單。
這已經是南山人壽在今年內第二次因投資決策問題受到罰款了。之前在4月份,南山人壽也曾因為類似問題被罰款180萬元。而隨著金管會檢查局對壽險公司投資決策及內控機制的專案金檢逐漸結束,預計還會有更多壽險公司因為投資決策的疏失而接獲罰單。
不僅南山人壽,其他壽險公司也要注意了,因為隨著檢查結果陸續出爐,那些在投資決策上存在疏漏的公司,也將逐漸浮出水面,準備迎接自己的「罰單」。
現代人普遍面臨三高、肥胖等問題,為了協助保戶管理健健,並可減少壽險公司理賠,國內壽險公司紛紛推出各式外溢保單,即投保後以保費折扣、回饋金、增加保額等方式,鼓勵保戶持續運動、維持健康。
目前外溢保單中銷售量最佳的即是依健檢體況享有保費優惠或增加保額者,最早推出的是國泰人壽的鍾愛健康,至今已有4萬件投保,保費收入1.2億元;後來居上的是南山人壽樂健康祥,去年11月推出至今已銷售1.3萬張,保費6千多萬元,其中有8千張是今年前四月銷售,是此款保單今年的銷售冠軍。
新光人壽的活力勇健與台灣人壽的享健康則有數百件投保量。
這類保單最重要的要測身體尼古丁含量、膽固醇、血壓及身體質量(BMI),因此保戶必須至少作到五大任務,即不抽菸、均衡飲食、規律運動、維持體重、及定期檢測身體各項指數等,才可能擊敗「吸菸怪」、「肥胖怪」及「不蔬怪」等,拿到壽險公司的獎勵。
這類保單都有提供保戶健檢機會,南山人壽是每二年一次,若保戶都有達到要求的體況,則保額最多可增加20%;台壽是第一個保單年度的第八個月、國壽與新壽是第二個保單年度的第八個月會提供健檢,若保戶取得A++的體況,則之後九年或八年的保費可享較低費率,並會退回之前溢繳的保費為「健康回饋金」,比率最高20%。
四家壽險公司都是十年定期健康險,之後保證續保到70歲,且主要承保七項特定重大疾病(新壽與台壽對特定重疾保額再加倍),即重度的心肌梗塞、腦中風、癌症、末期腎病變、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器官移植、癱瘓等。
金管會檢查局去年針對壽險公司投資決策及內控機制進行專案金檢,檢查結果已陸續開罰,如新壽1月被罰600萬元、南山人壽4月被罰180萬元,三商美邦人壽是第三家,後續還有壽險公司投資亦有疏失,罰單將陸續出爐。
三商美邦人壽共有五項疏失,其中被罰最重的是其辦理股票投資作業,投資部門的職權分工顯不符「牽制原則」,即公司投資長負責股票投資決策、操盤,但股票要停損時,並非由投資部門層層分析、上簽,而是由投資長一人決定,等於從頭到尾都掌控在一人手中,制度面設計不佳,造成內控機制無法發揮。
這部分行為疏失依未修法前保險法最高可罰600萬元,但因情節並不嚴重,因此算「中度罰鍰」180萬元。
台灣壽險業界在5月份享受了一波「意外」的財運。由於新台幣對美元的匯率在5月份「急速下跌」,創下45個月來單月最大貶幅,這對壽險公司來說,可是個「大利好」。因為這次的匯率變動,讓壽險公司的海外投資金額大幅成長,進而帶來了可觀的匯兌利益。 根據內部人士透露,光是前六大壽險公司,5月份預估要提存的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就超過了200億元,六家公司單月匯兌利益可望上看300到400億元。這對於壽險業來說,是一個相當「輕鬆」的月份,因為不必為了避險成本而為難。 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離月底關帳還有六個交易日,新台幣是否會維持2%的貶值幅度,還是個未知數。所以,目前的獲利只是到23日的預估值,並不能確定最終的獲利情況。 保險局也於23日公布,到4月底的壽險業避險成本達830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43億元,增加近21%。雖然今年前4月新台幣貶值0.56%,但因為海外投資部位已逾新台幣17兆元,各公司都「不敢不避險」。再加上傳統換匯換率避險(CCS)今年成本都在2%以上,所以前四月壽險業用衍生性商品避險與評價的成本高達1,358億元。 去年前四月新台幣升值,衍生性商品避險成本僅81億元,但今年成本多出1,277億元。若完全不避險,今年前四月匯兌利率有667億元,去年同期則是匯損544億元。 由於有匯兌利益,其中六成要增提為外匯準備金。前四月壽險業已提存139億元的外匯準備金,整體壽險業外匯準備金餘額已來到699億元,創歷史新高紀錄。若新台幣匯率持續走弱,則光是國泰人壽、富邦人壽、新光人壽、南山人壽、中國人壽及台灣人壽可能5月就增提200億元左右的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整體業界估計會提存破250億元,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就會破900億元,甚至逼近千億元,創此制度推出以來的新高。 此外,4月壽險業淨值回升到1兆5,720億元,應是扣除去年1月1日IFRS9開帳日外的淨值新高,4個月共增加4,819億元,前四月稅前獲利476億元,同比衰退10.9%,衰退幅度已在縮小中。
台灣壽險業再掀風雲,金管會為強化業界體質,針對高儲蓄險保單祭出監理措施。昨日(23日),南山人壽總經理莊中慶發言表示,公司將全力配合金管會的安排,逐步下架高儲蓄險保單,並著重於提高保障型商品的比重。不僅南山人壽,國泰人壽、富邦人壽、中國人壽等業界領頭羊也紛紛表態,將跟進政策方向,共同推動產業的轉型升級。 莊中慶總經理指出,南山人壽已於去年第四季開始停售部分儲蓄成分較高的產品,並陸續推出高保障成分的壽險、長期照護保險、定期型態醫療險,以及專為糖友設計的住院醫療保險等多元商品。未來,南山人壽將繼續根據主管機關的指導,降低儲蓄成分較高商品的銷售,並規劃更多元的保障型、高齡化商品,以滿足不同保戶的需求。 國泰人壽主管則表示,公司將積極推動保障型商品,並對金管會新規定的儲蓄型商品規範表示支持,認為這將有助於降低未來的投資壓力,進而降低整個產業的風險。富邦人壽也表達了對政策的支持,並表示將等待主管機關公布具體辦法後,再進行未來銷售策略及產品規劃的討論。 這次金管會的監理措施,對於台灣壽險業來說是一場重要的轉型。各大壽險公司紛紛響應,不僅顯示了業界對政策的認同,也展現了對未來市場的信心。未來,隨著保障型商品的比重不斷提升,台灣壽險業將迎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國壽主管昨天表示,公司目前力推保障型商品,金管會新的儲蓄型商品的規範,能降低未來投資的壓力,降低整個產業的風險。國泰人壽會接受這樣的改變。
至於未來商品的規畫,國壽表示正在評估中;富邦人壽也說,會配合金管會政策,轉向銷售保障型商品,但要等主管機關公布辦法,才能討論儲蓄型保單未來的銷售策略及產品規劃。
南山人壽主管昨天表示,公司已於去年第4季停售部分儲蓄成分較高的商品,今年也陸續推出高保障成分的保障型壽險、長期照護保險、定期型態醫療險,以及具健康促進概念的糖友專屬住院醫療保險等商品;南山未來會配合主管機關政策,降低儲蓄成分較高商品的銷售,規劃更多元的保障型、高齡化商品提供予保戶。
中壽強調2019年度仍將持續推動保障型商品,並配合不同族群推出相對應的商品。
因為已有超大額的匯兌利益,壽險業者私下表示,所以5月相對過去「輕鬆」,不必為了龐大的避險成本「找錢」,即不用硬去實現股債資本利得,去撐住單月獲利。
不過壽險業者也表示,目前離月底關帳還有六個交易日,新台幣是不是會維持2%的貶值幅度,仍很難說,所以目前的「獲利」只是到23日的預估值,另外也不排除有公司看錯方向,還去加重避險比重,即可能沒有賺到這麼多。
保險局23日亦公布到4月底的壽險業避險成本達830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43億元,增加近21%。雖然今年前4月新台幣是貶值0.56%,但因為海外投資部位已逾新台幣17兆元,各公司「不敢不避險」,再加上傳統換匯換率避險(CCS)今年成本都在2%以上,因此前四月壽險業用衍生性商品避險與評價的成本高達1,358億元。
去年前四月新台幣有升值,因此衍生性商品避險成本僅81億元,等於今年成本多出1,277億元,但若完全不避險,今年前四月匯兌利率有667億元,去年同期則是匯損544億元。
由於有匯兌利益,其中六成要增提為外匯準備金,前四月壽險業已提存139億元的外匯準備金,整體壽險業外匯準備金餘額已來到699億元,創歷史新高紀錄。
若新台幣匯率持續走弱,則光是國泰人壽、富邦人壽、新光人壽、南山人壽、中國人壽及台灣人壽可能5月就增提200億元左右的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可創單月提存最多的紀錄,整體業界估計會提存破250億元,則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就會破900億元,甚至逼近千億元,創此制度推出以來的新高。
4月壽險業淨值回升到1兆5,720億元,應是扣除去年1月1日IFRS9開帳日外的淨值新高,4個月共增加4,819億元,前四月稅前獲利476億元,同比衰退10.9%,衰退幅度已在縮小中。
台灣壽險業面臨「三高一低」困境,金管會顧立雄提出五大解方
近期,金管會主委顧立雄針對台灣壽險業的「三高一低」問題,即高利差損、保費高成長、過高國外投資占率以及低淨值,提出了五大改革方向,希望從源頭降低壽險業的經營風險。
顧立雄於22日與壽險業界重要領袖進行座談,包括南山人壽董事長杜英宗、富邦人壽董事長蔡明興等壽險「五王一后」及多家壽險公司董總。他強調,壽險業在高利保單壓力、投資報酬偏低以及市場競爭激烈的環境下,市場波動對壽險業的經營安全構成威脅。
顧立雄指出,壽險業目前存在三大問題:一是大量銷售儲蓄險,保費快速累積,產生資金去化問題及國外投資比重偏高,導致匯損;二是資產大幅成長,但淨值成長有限,使得淨值比偏低,壽險業可能承擔過大經營風險;三是接軌IFRS17,準備金缺口及軟硬體建構費用高,成本壓力極大。
針對這些問題,顧立雄提出了五大改革方向:一是強化保險商品送審及銷售後管理機制,引導保險業者多銷售保障型保單;二是導正銷售行為,嚴禁勸誘保戶借錢買保單;三是強化資本結構,要求淨值比低於2%的公司強制增資;四是提升保險公司資金運用效率與彈性;五是協助業者接軌IFRS17,提升財務資訊透明度。
顧立雄還強調,台灣壽險業應按部就班,有望在2021年底前達標接軌IFRS17,並不存在台灣是壽險業接軌IFRS17風險最高國家的問題。
近日來,台灣保險市場上掀起一股「控糖保單」風潮,眾多保險公司紛紛推出針對糖尿病友的專屬外溢保單,其中南山人壽的「Hold住糖」定期健康險,更是引人注目。這款保單專為35至60歲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設計,保障期限長達至被保險人保險年齡滿69歲的保單年度末,提供全面的醫療保障,包括住院日額、住院手術醫療保險金、門診手術醫療保險金、門診醫療保險金、意外身故保險金或喪葬費用保險金等。 南山人壽的「Hold住糖」外溢保單與市面上其他同類型保單有所不同,它不僅僅是依檢測標準來判定保費折減比例,而是鼓勵保戶養成日常自我健康管理習慣。只要保戶定期上傳飲食、運動、量測血糖等資料,就能積累分數,分數超過750分,就能獲得保費10%的折扣,這種獎勵機制大大提高了保戶積極參與自我管理的動力。 不僅南山人壽,其他保險公司也紛紛推出類似產品。台灣人壽的「與糖同行」保單,針對糖尿病初期及第二型病友,在黃金治療期內定期測血糖、有效降低糖化血色素的保戶,可享有血糖管理折扣金及健康激勵金,最多保費折扣可達40%。而富邦人壽的「智糖人生」保單,則是銷售最久的外溢保單,已有近200張的銷售量,提供保障至74歲的定期健康險,並有日額醫療保障及5項特定重大疾病保障。 富邦人壽的保單在首年就會根據保戶的血糖控制情況,給予「分級回饋」機制,糖化血色素檢測數據分為五個級別,最高可享受40%的折扣,讓保戶在第一年就能感受到保障的實質好處。這些保險公司的創新措施,不僅提供保戶健康的保障,更鼓勵他們積極控制血糖,改善健康狀況。
【保險新聞】 保險業今年來可說是波瀾壯觀,不僅市場環境變動頻繁,還得面對金管會的監管強化,為了整頓產業、保障消費者權益,金管會主委顧立雄特別於昨日(22日)邀請了22家壽險公司的負責人齊聚一堂,包括富邦金董座蔡明興、南山人壽董座杜英宗、國壽董事長黃調貴等重量級人物。會前,蔡明興就坦承,現在經營壽險業真的比以前辛苦多了,得花更多心思去應對。 在座談會上,蔡明興被問到壽險業現況,他認為由於環境變化迅速,包括美中貿易糾紛、國際政經情勢等因素,壽險公司必須更加機動和靈活,不僅要調整投資組合,還得花更多心思在投資決策上。對於是否會向金管會提出建議,蔡明興表示,他會聽取金管會的意見。 會議中,除了蔡明興外,其他董事長和總經理多數都保持沉默,似乎是在等待主管機關的指導。保險局長施瓊華轉述,會議中討論較多的議題之一是希望高齡保單的定義能更加明確。對於金管會預計建立傳統型人壽保險門檻比率,可能影響到7,400億元儲蓄保單的計劃,業界普遍認為這是必要的調整。 根據金管會統計,去年銷售保障型及高齡化保險商品的初年度保費收入占比已超過六成的壽險公司,包括元大人壽、康健人壽等。至於蔡明興提到的IFRS 17國際會計準則,他表示富邦壽已經做了很多準備,由於4%以上的保單較少,所以調整的幅度相對較小。 顧立雄在會議開場時強調,能與這些壽險公司的董事長和總經理聚會非常難得,他希望未來能定期舉辦這類座談會,以促進主管機關與業界的雙向溝通,共同推動保險市場的健全發展。
南山人壽表示,是主管機關核准,國內首創具「行為、數據」雙重外溢機制之糖尿病保單,最高可抵扣一成保費。
南山人壽表示,目前尚未有保險公司以「行為、數據」設計雙重外溢機制的保單,此張保單希望保戶養成自我健康管理習慣(行為)或抗糖達標(數據)者,第三年開始有機會享有最高10%的保險費折減。
市售同類型保單要糖友依同一檢測標準判定保險費折減比例,亦即糖化血色素規定要減少一定比率才有折抵,南山Hold助糖定期醫療險放寬檢視標準,只要養成習慣,定期上傳飲食、運動、量測血糖等資料,就能獲得積分,亦即只要「有定期做功課(行為)不必高分(數據)」,而且可以至少獲得5%的外溢(折扣),南山希望藉此張保單,讓糖友依自身健康狀況及醫生之建議,訂定個人化行為目標,鼓勵糖友更有動力搭配智慧管理工具進行自我照護與監控。
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國內約有200多萬名糖友,且每年以25,000名速度持續增加中,而糖友購買健康險保單時,往往會因為體況被拒絕,或被要求加費。
南山表示,Hold助糖定期醫療保險(TDH)」是專為35歲到60歲第二型糖尿病患者設計,繳費及保障至屆滿69歲,著重提供保戶基礎醫療保障,包括住院日額保險金、住院手術醫療保險金、門診手術醫療保險金、門診醫療保險金、意外身故保險金或喪葬費用保險金,補足糖友基本醫療保障缺口,承保後不需等待即可享醫療及意外保障,亦不會因發生糖尿病特定併發症而致契約終止,在最需要醫療給付時,持續提供保障,亦有別於目前部分市售同類型保單。
顧立雄22日下午與壽險業負責人面對面座談,包括壽險「五王一后」即國泰人壽董事長黃調貴、富邦人壽董事長蔡明興、南山人壽董事長杜英宗、中國人壽董事長王銘陽、台灣人壽董事長黃思國及新光人董副董事長李紀珠等,及三商美邦人壽董事長陳翔玠、全球人壽董事長彭騰德等22家壽險公司董總都親自出席。
顧立雄一開場就指出,國內壽險業在高利保單包袱、投資報酬偏低、以及市場高度競爭下,造成市場匯率、利率與股價的波動,都會威脅壽險業的經營安全。
他也點明各界近期關心壽險業三大問題,一是大量銷售儲蓄險,保費快速累積,產生資金去化問題、國外投資比重偏高,進而出現匯損等。二是資產大幅成長,但淨值成長有限,導致淨值比偏低,2018年底僅4.46%,在全球金融環境波動下,壽險業可能承擔過大經營風險,但吸收損失能力卻極有限。
三是接軌IFRS17,保險業須補足準備金缺口及軟硬體建構費用高,成本壓力極大。顧立雄表示,目前是以2021年底提足所有準備金為目標,之後3年則逐步調整,台灣對國際宣示的接軌時間依舊是2025年,但他強調,若壽險業按部就班,一定可以在2021年底前達標,並不存在台灣是壽險業接軌IFRS17風險最高國家的問題。
顧立雄提出五大改革方向,即一是強化保險商品送審及銷售後管理機制,引導保險業者多銷售保障型等利率敏感度低的保單,如單純死亡險、健康險、長照、實物給付保單等,未來要達新契約保費的60%,以回歸保險本質。
二是導正壽險業者追求業績的不當銷售行為,嚴禁勸誘保戶借錢買保單。三為強化保險業資本結構,將要求淨值比低於2%要強制增資,及增訂核心資本要求。四是強化保險業匯率風險及資產負債面的管理能力,並提升保險公司資金運用效率與彈性。五即協助業者接軌IFRS17,提升保險業財務資訊透明度。
南山人壽本周開賣其糖尿病外溢保單「Hold住糖」定期健康險,即供35∼60歲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投保,繳費及保障到被保險人保險年齡屆滿69歲的保單年度末,提供住院日額、住院手術醫療保險金、門診手術醫療保險金、門診醫療保險金、意外身故保險金或喪葬費用保險金等。
南山人壽強調其「Hold住糖」的外溢機制有別於目前已開賣的同類型保單,即不是要求被保險人依同一檢測標準判定保費折減比例,「Hold住糖」的被保險人只要養成日常自我健康管理習慣,定期上傳飲食、運動、量測血糖等資料,就能獲得積分,只要超過750分,就能拿到保費10%的折扣。
台壽的「與糖同行」針對糖尿病初期及第二型病友,訴求在前二年黃金治療期能定期測血糖、有效降低糖化血色素,控制得宜的保戶即可有血糖管理折扣金5%,及第三年的較佳體位的減費與前二年保費差價的健康激勵金,最多保費折扣可近40%。
而銷售最久的是富邦人壽的「智糖人生」,目前已有近200張的銷售量,是可保障到74歲的定期健康險,同樣有日額等醫療保障及5項特定重大疾病等保障。
富邦人壽的保單訴求首年就依血糖控制情況,給予「分級回饋」機制,保戶的糖化血色素檢測數據分為五個級別,最大折扣40%,讓保戶第一年就有感。
富邦人壽董事長蔡明興昨天出席座談會會前受訪,被問到現在壽險業真有那麼差嗎?最近壽險業股價都不好?他表示,現在環境變動很快,包括(美中)貿易糾紛、國際政經情勢,必須比以前更機動,更靈活的調整投資組合,包括外匯避險及各種投資組合,投資決策更辛苦一點,要多花點心思。
至於是否打算向金管會提出那些建議?蔡明興說,主要聽看金管會有何想法。
22家壽險業董事長及總經理昨天出席座談會,多數惜字如金,就如蔡明興所說,大部分是聽主管機關想法。
據保險局長施瓊華轉述,昨天各家壽險業會中發言較少,主要有意見的議題是,希望高齡保單的定義方面能更明確一點。
至於金管會擬建立傳統型人壽保險門檻比率,恐衝擊7,400億元儲蓄保單,在場所有壽險公司董事長或總經理有沒有意見?施瓊華表示,「還好欸!大家都沒有意見,業者也認為這是應該要調整的方向。」
據金管會統計,去年銷售保障型及高齡化保險商品的初年度保費收入(FYP)占比已逾六成的業者包含元大人壽、康健人壽、第一金人壽、宏泰人壽、遠雄人壽、新光人壽、台灣人壽與中國人壽八家。
蔡明興是現場唯一停下腳步公開受訪的董事長,被問到接軌國際會計準則IFRS 17,是否像國泰人壽準備那麼多特別盈餘公積?他表示,他們一直為IFRS 17做很多準備,因富邦壽4%以上的保單比較少,所以相對要調整的比較少。
顧立雄昨天在開場白指出,難得能與22家壽險公司董事長及總經理聚會,尤其是董事長,希望未來能有定期的座談,透過主管機關與業者面對面雙向溝通,來傳達金管會重要監理政策,與直接聽取業界建言,相信應有助未來保險市場的健全發展。
外溢保單類型分成三類,包括「以運習慣折減保費或增加保額」(簡稱健走型)、「以體況數值折減保費或增加保額」(簡稱健檢型)、「提供其他非現金方式給付促進健康的服務」(簡稱健康管理型)。
近年「健走型」外溢保單最受歡迎,首季新契約賣出747件,初年度保費收入3,410萬元,比去年同期52件、初年度保費79萬元,年成長逾九成。
其中,國泰人壽共推三張健走型外溢保單,是推出健走型外溢保單的六家壽險中銷售第一名,首季賣出600多件、初年度保費約3,000多萬元。
件數最多的是「健檢型」,今年第1季新契約件數共7,042件,初年度保費收入3,323萬元,比起去年同期的1,106件、初年度保費486萬元,年成長超過八成。其中南山人壽去年11月份推出新健檢型外溢保單,帶動銷售成長貢獻最大,南山人壽這張保單首季賣出7,000多件,初年度保費約2,900多萬元。「健康管理型」銷售低迷,新壽、富邦今年一整季兩家公司只賣出一張保單。
【台北訊】今季壽險業可說是「翻身大作戲」,雖然首季稅後獲利只有299.84億元,比去年同期衰退了45.7%,但綜合損益卻創下歷年同期新高,達到3,996.47億元。這主要得歸功於帳上金融資產價格的回升,讓壽險業在未實現獲利上,有了顯著的成長。 其中,南山人壽表現亮眼,稱霸首季獲利龍頭,稅後純益達80.24億元,次之為國壽的64.46億元,新壽則以38.47億元排名第三。富邦人壽則以31.41億元的獲利排名第四,全球人壽則以29.43億元名列第五。 在綜合損益方面,國泰人壽以1,200億元的優異成績,坐穩第一把交椅,這主要歸功於覆蓋法及透過其他損益以公允價值(FVOCI)的股債價值大量回升。而南山人壽也以近975億元的綜合損益,緊追在後,總資產達4.57兆元,以783億元的差距壓過富邦人壽,重回資產第二大公司的寶座。 不過,儘管壽險業的未實現獲利有所回升,但業內對於前景仍保持謹慎態度。國泰、富邦、南山、新光、台灣、中國、三商、全球等八大壽險公司,3月底現金或約當現金部位高達9,041億元,比去年底增加552億元,顯示業內對於投資機會仍持保守態度。
同時壽險業目前淨值項下未實現部位,加計攤銷後成本(AC)項下 未實現金額,應是有未實現獲利逾1,723億元,等於有「獲利底子」 ,與去年第四季底是未實現損失逾7,374億元相比,這一季壽險業身 價暴漲9,097億元,猶如坐雲霄飛車。
但似乎是對前景觀望,或等待更佳的投資機會,國泰、富邦、南山 、新光、台灣、中國、三商、全球等八大壽險公司,3月底現金或約 當現金部位高達9,041億元,比去年底增加552億元,其中以國壽增加 583億元及富邦增加385億元最多。
首季壽險業獲利第一名是南山人壽,稅後賺80.24億元,第二名是 國壽稅後賺64.46億元,第三名是新壽的38.47億元,富邦人壽則以3 1.41億元排名第四,第五是全球人壽的29.43億元。
若以綜合損益來看,第一名是國泰人壽,有1,200億元,代表國壽 在覆蓋法及透過其他損益以公允價值(FVOCI)的股債價值大量回升 ,國壽淨值下其他權益為未實現獲利312億元,是壽險業第一大,AC 項下也有263億元的未實現的獲利,亦是各公司第一。
綜合損益第二名是南山人壽,近975億元,主要是債券價值大量回 升,也讓南山人壽總資產達4.57兆元,以783億元之差險勝富邦人壽 的4.5兆元,拿回資產第二大公司的排名,但南山股票部位仍有未實 現損失,AC項下與公允價值相比亦是未實現損失約12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