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泰世紀產物(公)公司新聞
極端氣候頻繁,班機因颱風、大雪延誤或取消已成常態。專家指出,旅遊不便險的保費不高,卻能涵蓋班機延誤、行李延誤與損失、旅程取消、更改與中斷等「六大保障」,建議根據行程內容與交通方式,選擇對應的保障範圍與金額,以備不時之需。
對首次出國或自由行旅客而言,將旅平險與旅遊不便險搭配投保更能提升保障效果。專家建議七大核心保障項目為:意外身故或失能、傷害醫療、海外突發疾病、班機延誤、行李延誤╱損失、個人責任與緊急救援。不應只看保費高低,而應關注保障內容是否實用完整。
旅遊地點不同,風險樣態也有所差異。以東南亞為例,當地醫療資源參差不齊,有些地區治安與交通環境不佳,加上氣候炎熱潮濕,傳染病與食物中毒風險偏高,因此建議加保傷害醫療與海外突發疾病保障,提升醫療應變能力。
至於東北亞國家,就要留意氣候風險,包括颱風、雪季等,可能造成的不便,或是增加的風險,例如可以增加海外突發疾病險、班機延誤險等,強化保障,讓旅途無後顧之憂。
若前往歐洲申根國家旅遊,則須特別留意旅平險是否符合申根簽證規定。根據申根公約,旅平險必須涵蓋整段申根區旅行期間、醫療保障額度不少於30,000歐元(約新台幣100萬元),並包含醫療送返與遺體運送等內容。若保障不足,可能影響簽證核發與入境資格。
目前國內包括中信產、新光產、新安東京海上、國泰產與富邦產等產險公司,皆有針對歐洲旅遊推出符合申根規範的保險商品,建議有歐洲行程規劃的旅客可事先比價並確認保障內容,為旅程增添一份安心保障。
國泰金控昨(13)日發布最新營業報告,揭露了2024年的亮眼表現。董事長蔡宏圖在會議中強調,雖然全球經濟仍存在多項不確定性,但國泰金控在眾多努力下,成功把握市場機遇,創下了新的紀錄。
蔡宏圖在報告中提到,展望未來,新興科技應用將成為市場關注焦點,全球經濟也維持一定的韌性。然而,美國總統川普的新政策、地緣政治風險以及各主要經濟體的央行貨幣政策走向,都將對金融市場帶來變數。
在股東結構方面,新加坡主權基金對國泰金控的興趣日益增長,其持股比重從去年的1.1%增加至1.71%,排名從第九名躍升至第五名。而「台新銀行受託保管國泰ESG永續高股息ETF信託專戶」成為今年前十大股東的新成員,持股比重為1.21%,排名第七。長庚醫療則在今年跌出前十名。
值得注意的是,國泰金控的蔡家家族持股比例保持穩定,旗下萬寶開發、霖園投資、百星投資和萬達投資分別持有國泰金控15.68%、13.88%、1.21%與1.12%的股票,合計持股高達31.89%,與去年持平。
就營運成果而言,國泰金控在2024年表現出色,稅後純益創下歷史次高紀錄,達1,112.3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為7.29元。國泰世華銀行、國泰產險、國泰證券及國泰投信等子公司也均創下了歷史新高的獲利紀錄,而國泰人壽的獲利則創下了歷年次高。
國泰金控也積極強化公司治理機制,計劃於今年委請外部專業獨立機構執行董事會績效評估,並將完成第九屆董事改選,以持續提升董事會成員的專業性。
國泰金昨天公布的前十大股東名單顯示,新加坡主權基金今年熱烈加碼國泰金股票,持股比重由前一年的1.1%增至1.71%,增加0.61個百分點,排名也從第九名躍升至第五名。
此外,「台新銀行受託保管國泰ESG永續高股息ETF信託專戶」為今年前十大股東的「新面孔」,持股比重為1.21%、排名第七;去年排名第十的長庚醫療,今年跌出榜外。
去年排名第五的勞工保險基金,今年退步至第六;去年第六的百星投資,今年退居第八;全球人壽從第七降至第九,萬達投資退後兩名,從第八變第十。
國泰金蔡家旗下包括萬寶開發、霖園投資、百星投資和萬達投資,為國泰金第一、第二、第八與第十大股東,分別持有國泰金15.68%、13.88%、1.21%與1.12%的股票,合計持股高達31.89%,與前一年持平。
蔡宏圖在營業報告書中表示,回顧2024年,全球經濟溫和擴張,主要經濟體通膨緩解,受惠AI應用浪潮,金融市場上行,國泰金控在全體同仁協力下,營運表現亮眼,稅後純益創歷史次高、達1,112.3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為7.29元,子公司國泰世華銀行、國泰產險、國泰證券及國泰投信獲利皆創歷史新高,國泰人壽獲利創歷年次高。
國泰金控持續強化公司治理機制,計劃於今年委請外部專業獨立機構執行董事會績效評估,另將完成第九屆董事改選,持續強化董事會成員組成之專業性。
台灣寵物保險市場在近年來經歷了波瀾壯觀的變遷。自2023年開始,市場遭遇了高損失率風暴,導致規模急速收縮,需求與供給同時降溫。雖然到了2025年首季,賠款率顯著下滑至38.76%,但市場整體保費與投保件數仍處於歷史低點,回穩之路漫漫。
回顧2022年,寵物保險市場達到了高峰,全年投保件數高達93,927件,簽單保費突破2.69億元。然而,2023年的理賠金額衝高至2.63億元,滿期損失率飆升至108.85%,保費收入無法支應理賠成本,市場迅速冷卻。
去年全年投保件數降至28,800件,簽單保費僅剩1.29億元,今年第一季度進一步萎縮至17,306件,保費收入為3,704萬元。市場規模在兩年間已蒸發超過四成,這反映了業者強化風控、消費者認知改變與產品調整的多重效應。
不過,損失率的改善為市場未來的復甦留下一線希望。去年損失率已回落至70.63%,今年首季更降至38.76%,這顯示了新保單條款與精算調整的成效。產險業者指出,透過調整商品內容、強化核保與理賠流程,並搭配AI風險預測,已逐步降低虧損風險。
國泰產險表示,台灣少子化與晚婚趨勢加劇,養毛小孩作為陪伴的人越來越多。由於寵物無健保制度,高額醫療費對飼主是一大風險來源,這使得寵物險具有高度市場潛力。該公司將持續強化寵物健康風險規劃商品,提升民眾保障意識。
旺旺友聯則認為,未來將深化與寵物相關產業的合作,打造跨業聯盟與整合生態圈。透過寵物醫療、飼料、電商等管道擴展投保觸角,推升市場滲透率。
富邦產險看好都市化與高齡化趨勢下,飼主對毛孩照護需求的提升將推進寵物險普及率。富邦強調,飼主可透過保險轉嫁財務風險,同時該公司也將與寵物服務業者合作,共同推廣保障觀念。
近期,上市金控公布的4月份獲利數據顯示,受美國川普對等關稅政策衝擊,整體金控4月合計獲利186.3億元,創近九年同期新低。累計前四月,整體金控稅後純益1,622.4億元,年減約23%。在這波市場波動中,富邦金和國泰金分別以每股純益(EPS)3.31元和2.28元,穩坐冠亞軍。
3月台股大跌逾2,000點,4月的川普關稱戰更對資本市場造成嚴重衝擊。擁有大量海外債券部位的壽險公司受到匯損與資產評價損失等多重衝擊,成為重災區。在九家旗下有壽險子公司的金控中,僅凱基金一家其子壽險4月單月未虧損,新光金則是虧損持續擴大。
整體來看,4月單月合計獲利186.3億元,比前月減半,同比衰退65%,創2017年以來的同月新低。累計前四月,整體稅後純益1,622.4億元,年減23%。其中,富邦金4月自結稅後純益41.7億元,主要來自連結稅制所得稅利益24.9億元,抵銷子壽險虧損,但單月獲利仍較前月減62%,累計前四月稅後純益452.8億元,年增4.3%,EPS為3.31元。
富邦人壽4月由盈轉虧24.1億元。國泰金4月稅後純益12.9億元,月減86.9%,累計稅後純益達334.1億元,年減34.4%,EPS為2.28元。除了國泰人壽因匯率強升由盈轉虧外,國泰世華銀行、國泰產險及國泰投信累計稅後純益均創歷史新高。
國泰人壽4月轉虧,稅後淨損25.7億元,累計稅後純益156.7億元,年減55.4%。單月獲利下滑,主要反映新台幣匯率4月強升3.6%,導致避險成本上升。凱基金控4月自結稅後純益5.18億元,月減67%,前四月累計稅後純益92.24億元,年減13.3%,EPS 0.55元。
凱基人壽4月稅後純益4.31億元,月減六成多,但成為金控子壽險中唯一4月有獲利的公司,累計前四月稅後純益66.07億元。新光金4月稅後淨損38.5億元,累計前四月合併稅後淨損163.8億元,每股稅後淨損0.93元。新壽4月稅後淨損38.1億元,累計前四月淨損148.6億元。
面對全球金融市場的波動,台灣金控雙雄——富邦金控與國泰金控,在銀行子公司的強大獲利動能支持下,仍能穩定發展。台北富邦銀行在4月份的稅後純益達到29.1億元,創下歷年4月新高,累計前四月稅後純益更是達到130.3億元,年成長22%,再創歷史紀錄。同時,國泰世華銀行前四個月的稅後純益為158.9億元,年成長18%,也創下同期新高。
儘管如此,富邦金控與國泰金控的整體表現仍有差異。富邦金控前四個月的稅後純益為452.8億元,年成長率降至4.3%,而國泰金控的稅後純益則為334.1億元,年減34.4%。這主要是由於兩家金控的壽險子公司在4月份受到新台幣升值衝擊,產生兌換損失,導致累積獲利成長率下滑。
在銀行子公司方面,台北富邦銀行的利息淨收益因存放款規模成長及淨利差提升,較同期成長11%;手續費淨收益則因財富管理、信用卡及授信等業務動能成長,較同期成長17%。國泰世華銀行的放款動能和財管市場業務也持續成長,4月份的稅後純益為37.1億元。
在壽險子公司方面,富邦人壽與國泰人壽在4月份分別虧損24.1億元和25.7億元,主要因為新台幣升值導致的兌換損失。為應對這一情況,富邦人壽已經透過提高傳統避險及一籃子避險比重來緩和匯率波動對損益的影響。國泰人壽則因實現資本利得較少,加上避險成本較3月高,影響了整體獲利。
在產險子公司方面,國泰產險和富邦產險的稅後純益均維持穩定成長,分別創下同期新高。而證券子公司方面,富邦證券和國泰證券的稅後純益則受到台股重挫的衝擊,但國泰證券在台股累計經紀市占率上仍創下同期新高,複委託成交量也較年成長55%,維持市占第一。
根據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統計,寵物保險市場在2022年達到高峰,全 年投保件數高達93,927件,簽單保費突破2.69億元。然而隨著2023年 理賠金額衝高至2.63億元,滿期損失率飆升至108.85%,保費收入已 無法支應理賠成本,使得業者承保意願大幅下滑,市場迅速冷卻。
去年全年投保件數降至28,800件,簽單保費僅剩1.29億元,今年第 一季進一步萎縮至17,306件,保費收入為3,704萬元,但仍較去年同 期保費略高一點,即使如此,若依此推估全年保費,市場規模在兩年 間已蒸發超過四成,反映業者強化風控、消費者認知改變與產品調整 的多重效應。
損失率顯著改善為市場未來復甦留下一線希望,去年損失率已回落 至70.63%,今年首季更降至38.76%,顯示新保單條款與精算調整成 效初現。產險業者指出,近期透過調整商品內容、強化核保與理賠流 程、並搭配AI風險預測,已逐步降低虧損風險,未來隨市場教育深化 與精準定價機制普及,寵物保險可望邁向永續經營。
國泰產險表示,台灣少子化與晚婚趨勢加劇,越來越多民眾選擇養 毛小孩作為陪伴,然而寵物無健保制度,高額醫療費對飼主是一大風 險來源,促使寵物險具備高度市場潛力。該公司將持續強化寵物健康 風險規劃商品,提升民眾保障意識。
旺旺友聯認為,未來將深化與寵物相關產業的合作,打造跨業聯盟 與整合生態圈,藉由寵物醫療、飼料、電商等管道擴展投保觸角,推 升市場滲透率。
富邦產險看好都市化與高齡化趨勢下,飼主對毛孩照護需求提升, 將推進寵物險普及率。富邦強調,寵物若突發疾病或事故,其醫療支 出常高達數萬元,飼主可透過保險轉嫁財務風險,同時該公司也將與 寵物服務業者合作,共同推廣保障觀念。
3月台股崩跌逾2,000點,4月川普關稅戰更是嚴重衝擊資本市場,擁有龐大海外債券部位的壽險公司蒙受匯損與資產評價損失等多重衝擊,淪為重災區,九家旗下有壽險子公司的金控,僅凱基金一家其子壽險4月單月未虧損,新光金則是虧損持續擴大,整體金控4月單月合計僅賺186.3億元,比前月腰斬、去年同期衰退65%,為2017年以來的同月新低,累計前四月整體稅後純益1,622.4億元,年減23%。
富邦金4月自結稅後純益41.7億,主要反映連結稅制所得稅利益24.9億元,抵銷子壽險虧損,但單月獲利仍較前月減62%,累計前四月稅後純益452.8億元,年增4.3%,EPS為3.31元。富邦人壽4月由盈轉虧24.1億元。
國泰金4月稅後純益12.9億元,月減86.9%,累計稅後純益達334.1億元,年減34.4%,EPS為2.28元。除國泰人壽因匯率強升由盈轉虧外,國泰世華銀行、國泰產險及國泰投信累計稅後純益均續創歷史新高。
國泰人壽4月轉虧、稅後淨損25.7億元,累計稅後純益156.7億元,年減55.4%。單月獲利下滑,主要反映新台幣匯率4月強升3.6%,致避險成本較高。
凱基金控4月自結稅後純益5.18億元,月減67%,前四月累計稅後純益92.24億元,年減13.3%,EPS 0.55元。凱基人壽4月稅後純益4.31億元,月減六成多,但是金控子壽險中唯一4月有獲利,累計前四月稅後純益66.07億元。新光金4月稅後淨損38.5億元,累計前四月合併稅後淨損163.8億元,每股稅後淨損0.93元。新壽4月稅後淨損38.1億元,累計前四月淨損148.6億元。
但富邦金前四個月稅後純益452.8億元、年成長降至4.3%,首季年 成長是35%,EPS3.31元;國泰金前四月稅後賺334.1億元、前四月年 減34.4%,首季年減13.6%,EPS為2.28元。
金控雙雄銀行子公司獲利動能續強,台北富邦銀行4月稅後純益29 .1億元,創歷年4月新高,累計前四月稅後純益130.3億元、年成長2 2%,續創歷史新高,其中利息淨收益受惠存放款規模成長及淨利差 提升,較同期成長11%,手續費淨收益因財富管理、信用卡及授信等 業務動能成長,較同期成長17%;國泰世華銀行放款動能、財管市場 各項業務持續成長,4月稅後純益37.1億元,前四個月賺進158.9億元 、年成長18%,續創同期歷史新高。
金控雙雄壽險子公司4月受到新台幣升值3.64%衝擊,產生兌換損 失,富邦人壽與國泰人壽單月虧損分別為24.1億元、25.7億元,成為 拖累今年以來累積獲利成長率的主因。為因應金融市場波動,富邦人 壽已透過提高傳統避險及一籃子避險比重,緩和匯率波動對損益之影 響;國壽4月因實現資本利得較少,加上避險成本較3月高而影響整體 獲利。
產險子公司則維持穩定成長,國泰產險4月稅後純益1.7億元,累計 稅後純益續創同期新高達12.4億元、年成長29%;富邦產險4月稅後 純益4.4億元,累計稅後純益20.6億元、年成長29%。
證券子公司受到4月台股重挫衝擊,富邦證4月稅後純益3.1億元, 累計稅後純益19.8億元,年減36%,主因台股加權指數最低點一度來 到17,306.97點,為今年新低點,成交值也衰退,累計前四月台股日 均值年減13%,致證券經紀收入、金融資產部位損益較去年同期減少 ;國泰證券4月稅後純益1.3億元,累計稅後純益10億元、年減15%, 但截至4月底台股累計經紀市占率達4.30%,創同期歷史新高,累計 複委託成交量較年成長55%,維持市占第一。
根據保險業公開資訊觀測站數據,2024年保費收入前十名依序為富邦產、國泰產、新光產、新安東京上海、明台產、和泰產、華南產、旺旺友聯、泰安產與兆豐產。富邦產險去年再度穩居台灣產險市場龍頭寶座,市占率高達23.77%,展現強勁的保費收入實力。然而,富邦產的資產報酬率(ROA)達2.77%,未能擠入產險業前十名。富邦產險今年第1季簽單金額達192.5億元,年增15%,市占率為25.4%,較去年同期提升0.7個百分點,續寫市佔領導地位。
去年保費收入第二至十名分別為國泰產367.5億元(市占率13.5%)、新光產262.8億元(9.6%)、新安東京210.6億元(7.7%)、明台產195.9億元(7.2%)、和泰143.3億元(5.2%)、華南產140.2億元(5.1%)、旺旺友聯136.5億元(5%)、泰安125.9億元(4.6%)、兆豐產110.2億元(4%)。
不過若比較前十大市占率公司的ROA表現,則可以看出中型產險公司,甚至中小型業者,表現較為亮眼,旺旺友聯以3.3%在前十大公司中,表現最搶眼,其次為明台產2.9%、新安東京的2.7%、泰安2.6%、華南產2.5%。市占前三大的富邦產、國泰產及新光產,分別為1.8%、2.31%及2.35%。
台灣產險業界在數位化浪潮中不斷前進,近期數據顯示,2025年前四月網路投保累計金額已達17.70億元,同比去年同期成長達17.14%,顯示產險市場的數位化成長動能持續發酵。然而,細節分析單月數據,從2月創下的高點後,成長幅度逐月收斂,網路投保市場似乎進入了短期盤整階段。
具體來看,今年1月的網路投保金額為3.93億元,略低於去年同期的4億元,年減1.75%。2月則因機車強制險續保潮與春節旅遊熱潮的帶動,金額攀升至4.77億元,年增逾4成,創下單月新高。3月維持高檔,達到4.78億元,年增23.2%。但到了4月,金額回落至4.21億元,年增幅降至9.64%,成長動能明顯放緩。
在產險種類方面,汽車保險和機車保險的網路投保金額分別達1.51億元和1.32億元,年增率分別為8.65%和2.32%。旅遊綜合險及傷害險因需求高且操作簡便,持續受到網路投保族的喜愛,其中旅綜險更是呈現強勁成長。但住宅火險則因基期因素,4月金額降至658萬元,年減近22%,成為主要險種中唯一呈現明顯衰退的類別。
各大產險公司對於未來的發展策略各有著不同的布局。台灣產險將結合自媒體經營、Line推播及數位廣告,並針對居家類商品設計促銷活動,以期提升市場份額。富邦產險則著重於優化使用者體驗、強化數位行銷與產品創新。國泰產險則強調將根據客戶需求不斷調整策略,並強化線上流程與服務效率。旺旺友聯產險則看好數位投保的長期潛力,將持續投入資源以提升平台操作便利性與產品彈性。
根據產險業統計,今年1月網路投保金額為3.93億元,略低於去年 同期的4億元,年減1.75%;2月在機車強制險續保潮與春節旅遊熱潮 帶動下,金額攀升至4.77億元,年增逾4成,創下單月新高;3月維持 高檔,達到4.78億元,年增23.2%;4月則是回落至4.21億元,年增 幅降至9.64%,呈現動能放緩現象。
4月汽車保險網路投保金額達1.51億元,年增8.65%;機車保險1. 32億元,年增2.32%。旅遊綜合險及傷害險受惠於高需求與操作簡便 ,持續受網路投保族群青睞,旅綜險更呈現強勁成長。反觀住宅火險 則呈逆風走勢,4月金額降至658萬元,年減近22%,為主要險種中唯 一呈現明顯衰退者。
台灣產險表示,未來將會結合自媒體經營、Line推播及數位廣告持 續推廣,並針對居家類商品設計促銷活動,目前已經有不錯成效。富 邦產險則強調,將持續優化使用者體驗、強化數位行銷與產品創新, 以提升整體網投吸引力。
國泰產險指出,未來將依據客戶需求滾動調整策略,並強化線上流 程與服務效率,提供更貼近用戶需求的保障方案。旺旺友聯產險也看 好數位投保長期潛力,將持續投入資源提升平台操作便利性與產品彈 性,擴大網路投保占比。
四家上市產險公司第1季財報已全數公布,新光產險稅後純益7.1億元,年減19%;台產稅後純益3.4億元,年減14.9%;第一保稅後純益2.5億元,僅小幅衰退0.5%;旺旺保稅後純益為0.3億元;年減92.4%。若以每股稅後純益(EPS)比較,新產以2.25元排在第一,其他依序為台產的0.94元、第一保0.84元以及旺旺保0.14元。四家公司獲利與去年同期相較,年減逾三成,主要反映市場波動劇烈,投資收益減少。
而四家金控旗下產險,包含富邦產險、國泰產險、華南產險及兆豐產險在第1季則表現不俗,合計第1季稅後純益達31.75億元,優於去年同期。
其中,富邦產險第1季稅後純益16.2億元,較去年同期13.5億元,年增逾二成,累計稅後EPS為5.41元,業務表現方面,其3月整體簽單保費59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6%,其中以商業火險成長241%表現最亮眼,帶動企業保險簽單保費較去年同期成長41%。累計前三月簽單保費收入192.5億元,年成長15%,簽單市佔率25.4%,較去年同期增加0.7%。
國泰產險第1季稅後純益達10.7億元,年成長23%,累計每股稅後純益為5.35元,國泰產險表示,金融市場近期受川普關稅政策及經濟數據變化影響劇烈震盪,投資團隊將持續關注市場動態審慎布局,以尋求穩健獲利表現並降低投資波動。3月簽單保費29.5億元,累計簽單保費96.6億元,年成長12%。
華南產險第1季稅後純益3.32億元,相較去年同期年減16.7%,累計稅後EPS為1.66元;兆豐產險第1季稅後純益1.53億元,年減7.8%,累計稅後EPS為0.34元。
根據產險業統計,19家產險公司今年第1季簽單保費達757.6億元,較去年同期679.3億元,增加78.3億元,年成長11.5%。展望今年,產險業者指出,今年第1季整體產險業獲利雖減少約一成,主要是因投資獲利減少的原因,但若以保險本業來看,今年費率調整的態勢依然存在,再保量能持續緊縮,企業險簽單保費仍會維持穩定成長的態勢不變,加上個人險持續成長的帶動,仍有機會挑戰去年獲利。
國泰金控昨日(29日)正式公布2024年的股利政策,宣布每股將配發3.5元現金股利,這一數字創下了近三年來的新高紀錄,與2021年的最高水平持平。以昨日收盤價55.7元計算,現金殖利率高達6.2%,不僅刷新了國泰金自身的近年紀錄,也在已公布股利政策的12家金控中奪得現金殖利率的冠軍。
國泰金近年來在股利發放上一直採取現金股利的形式,這一做法顯示了其穩健的財務體質和優異的獲利表現。過去五年中,國泰金的股利發放情況如下:2020年每股配發2.5元現金股利,2021年則達到3.5元,創下歷史高點;2022年受景氣波動和金融市場劇烈震盪影響,僅配發0.9元,為近五年最低;2023年則回升至2元。而2024年的股利一舉回升至3.5元,超過市場預期的3元,給小股東帶來了一個大驚喜。
2024年,國泰金全年稅後純益達到1,111.9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為7.28元,創下歷史次高紀錄。這一獲利成長動能主要來自旗下核心子公司,如國泰世華銀行、國泰產險、國泰證券及國泰投信等,這些子公司的稅後純益均創下了歷史新高,國泰人壽的獲利也達到了歷年次高水平。國泰金總經理李長庚在法說會中明確表示,今年公司的經營表現亮眼,將與董事會爭取讓投資人共享成果,並對今年配息前景表示信心。
此次公告的3.5元股利,不僅實現了對投資人的承諾,也超過了法人的預估水準,預計將成為市場與投資人關注的焦點。目前,在金控業的14家中,除了富邦金尚未公布2024年的股利政策,新光金決定今年不配發股利外,其餘12家已經揭露了股利分配情況。統計數據顯示,已公布的12家金控合計將發放現金股利總額達2,500億元,不僅遠高於2023年的水平,更一舉突破2021年創下的歷史紀錄。
若富邦金也加入配息行列,市場預期今年金控業現金股利總額將有望挑戰2,800至3,000億元的大關。富邦金2024年全年稅後純益達到1,508.2億元,創下國內金控業歷來單年最高獲利紀錄,每股稅後純益(EPS)高達10.77元,配息能力備受市場矚目。在全球金融市場波動劇烈的背景下,高股息題材持續吸引資金關注。國泰金此次的大方配息,為投資人注入了信心,也再次凸顯了其在國內金控版圖中的獲利與股東回饋實力。隨著除息旺季的來臨,金控股配息行情可望持續發酵。
國泰世紀產物在2024年7月再創新猷,獲得金管會核准試辦「點數或電子票券折抵保費」的新服務模式。這項創新服務不僅為保戶帶來更多便利,也為業界開辟了新的服務領域。根據最新消息,國泰產險已成功完成試辦,並正式落地實施,金管會也對相關規定進行了修正,確保保戶能夠利用點數或保險票券折抵部分保費,不僅限於特定保險產品,但需進行本人身份驗證,因此並非全額折抵。 此次,國泰產險與神坊資訊(小樹生活)以及康迅數位(PayEasy)攜手合作,推出了業界首創的「點數或電子票券抵換保費」服務。該服務為客戶提供了更多元化的繳費選擇。當客戶在國泰產險官網投保車險或旅遊險時,即可使用「小樹點」(首次使用需先進行綁定)或「PayEasy保險票券」來抵換保費,這樣的創新服務讓保戶在享受保障的同時,也能夠享受更多的便利。 此外,金管會此次也對壽險業網路投保的險種進行了擴展。除了原有的定期壽險、利變壽險、投資型年金險、傳統年金險、生死合險、小額終老和微型保單等七種險種外,新增了重大疾病險和定額型健康險兩大險種,使得壽險網路投保的險種總數達到了九種。 保險局副局長陳清源表示,目前重大疾病險只能透過基富通平台進行投保,並再導向到保險公司官網。但從即日起,民眾可以直接在官網進行投保,單一被保險人的投保金額上限為100萬元。同時,定額型健康險也因應市場需求而開放,新戶註冊時的最高保額為150萬元,而舊保戶的最高保額則為250萬元。 國泰世紀產物的這次創新,不僅提升了保戶的投保體驗,也顯示了該公司在產品創新和服務優化上的不斷努力。未來,國泰世紀產物將繼續以客戶需求為導向,提供更多創新服務,為台灣保險市場帶來更多活力。
國泰產是攜手神坊資訊(小樹生活)、康迅數位(PayEasy),推出業界首創「點數或電子票券抵換保費」新型態服務模式。
客戶在國泰產險官網投保車險或旅遊險時,即可用「小樹點」(首次需先綁定)或「PayEasy保險票券」抵換保費,多一個繳費選擇。
金管會這次也新增壽險業網路投保的險種,除目前可投保定期壽險、利變壽險、投資型年金險、傳統年金險、生死合險、小額終老和微型保單等七種外,新增兩大險種,一、重大疾病險,二、定額型健康險,整體壽險網路投保險種達九種。
保險局副局長陳清源說,目前重大疾病險只能透過基富通平台再導向到保險公司官網,即日起,民眾可直接在官網投保,單一被保險人投保金額限100萬元。
其次,定額型健康險也因外界有此需求做放行,首次新戶註冊最高保額150萬元,舊保戶最高250萬元。
智慧型手機的普及讓年輕人生活更加便捷,但也伴隨著價格不斷攀升的風險。為了保障愛機,許多年輕族群開始關注手機保險,也就是行動裝置險。根據保發中心統計,2024年手機險保費達到51.34億元,顯示手機險已逐漸成為高價電子產品的熱門保障選擇。
手機險的投保對象不僅限於年輕族群,中高齡族群投保率也持續上升,這與他們較穩定的經濟能力有關。富邦產險指出,40歲以下客戶的投保件數在2024年呈現增長,主要是因為購買新機時增加保險保障。該公司的手機保險業務主要通過台灣大哥大電信直營及加盟店進行,去年業績成長,除了營業據點增加,還因應了2024年9月iPhone推出的AI手機帶動的換機潮。
國泰產險則觀察到,45歲以下的族群一直是手機險的主要客群,佔比約7成。這個年齡層對手機的依賴度高,偏好高單價旗艦機型,隨著經濟能力的提升,風險意識也逐漸增強,手機險因此成為一種「剛需」。
保發中心統計顯示,行動裝置保單市場自2018年推出以來,年保費已從6.26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50億元以上,呈現穩定成長態勢。總理賠金額也逐年攀升,2024年達17.25億元,手機險已成為產險業的重要業務之一。
新安東京海上產險觀察到,隨著手機功能的升級和價格上揚,行動裝置維修費用也日益升高,投保手機險已經成為年輕人保護愛機的基本需求。
展望未來,富邦產險預期手機產品將持續推陳出新,帶動手機單價上揚,預計手機險市場仍將保持成長。然而,由於市場競爭激烈,保費成長幅度可能有限。國泰產險也認為,手機險的保費成長將受到行動裝置銷售市場的影響,隨著平均價格上升,消費者投保意願增加,將對保費成長起到推動作用。
手機價值不斷攀升,一不留神手滑摔落,可能得承受不菲的修理費。根據產險業者的統計,去年手機險的理賠案件中,摔機、螢幕問題以及受潮成為三大常見類型。為了降低意外發生後的經濟壓力,業內建議單價不菲的手機應該投保相關險種。
富邦產險的數據顯示,去年手機險理賠案件類型中,摔機、螢幕問題(如觸控不良、顯示異常等)及受潮分居前三名。國泰產險則依過往理賠資料分析,行動裝置的理賠申請主要集中於車禍、摔機造成的螢幕破裂或受潮泡水等情況。新安東京海上產險的內部資料也指出,去年手機險理賠案件前三原因為外力壓迫毀損、外殼及螢幕破損、入水受潮。
這些數據顯示,摔機、螢幕破裂、受潮等,都是造成手機故障的常見原因。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強調,手機險的平均理賠金額約近萬元,若民眾需自費維修或置換零件,將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為此,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建議民眾,在購買新機或續約舊機時,可額外投保行動裝置保險,以應對手機發生意外事故時的損耗。國泰產險也提醒,購買新機並有投保手機險需求的消費者在投保前,應注意保險費與自負額、理賠範圍、每年意外損害賠償次數等四大事項。
其中,保險費與自負額是首要關注點,消費者需注意保費多少以及若無法修理需支付多少自負額來置換手機。其次,了解理賠範圍非常關鍵,特別是注意市面上的手機險是否包含遺失或無法識別的狀況。另外,每年意外損害賠償次數也是消費者需要詳加關注的,因為這部分會依照實際投保方案有所變動。
最後,國泰產險提醒,手機險的投保是線下僅能臨櫃進行,離櫃後即無法承保,且退保後也不能再加保。因此,消費者在購機當下把握投保時機,是保障自身利益的關鍵。
富邦產險表示,40歲以下客戶之投保件數2024年相較於2023年呈現 增加趨勢,投保手機保險主要原因是購買新機時安排保險可多一層保 障。而該公司手機保險業務主要通路為台灣大哥大電信直營及加盟店 ,去年手機險業績成長,除了受惠台灣大哥大營業據點增加,也因應 2024年9月iPhone推出AI手機帶動換機潮,進而推升業績。
國泰產險觀察指出,45歲以下族群過去一直是手機險的主要客群, 占比約7成,該年齡層對手機依賴度高,且偏好高單價旗艦機型,風 險意識也隨著經濟能力提升而增強,讓投保手機險成為一種「剛需」 。
保發中心統計,行動裝置保單市場在2018年推出時,年保費僅6.2 6億元,2020年躍升至36.39億元,2023年已達49.09億元,2024年更 突破50億元大關。隨著手機功能升級、價格上揚,手機險市場呈現穩 定成長態勢。
總理賠金額亦逐年攀升,2021年手機險總理賠金額為10.74億元, 2022年增加至13.68億元,2023年達17.15億元,2024年進一步成長至 17.25億元,顯示手機險已成產險業重要業務之一。去年手機險投保 件數相較前一年約成長5.88%,簽單損率33.6%,仍在產險業者可接 受範圍。
對於手機不離身、隨時隨地滑一下的「滑世代」,新安東京海上產 險觀察,行動裝置維修費用日益升高,為愛機投保手機險已是最基本 且必要的保障,年輕族群對手機險需求仍在穩步成長。
展望今年手機險市場,富邦產險表示,手機產品持續推陳出新,例 如具高規格攝影鏡頭、折疊螢幕、AI功能等新技術,相對帶動手機單 價持續上揚,預期手機險仍將有成長空間。不過,各電信業者及手機 銷售通路同時銷售智慧型手機搭配手機險,市場競爭激烈,保費成長 幅度應有限。
國泰產險同樣認為,手機險受行動裝置整體銷售市場影響,隨著平 均價格上升,進而增加消費者投保意願,應可為保費成長帶來助力。
富邦產險統計,去年手機險理賠案件類型前三名依序為摔機、螢幕 問題(觸控不良、顯示異常等)及受潮;國泰產險就過往理賠資料來 看,行動裝置理賠申請樣態主要以車禍、摔機造成的螢幕破裂或受潮 泡水等較為常見;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內部資料顯示,去年手機險理賠 案件前三大原因分別為外力壓迫毀損、外殼及螢幕破損、入水受潮。
由此可見,舉凡摔機、螢幕破裂、受潮等,都是導致手機故障的常 見原因,新安東京海上產險指出,手機險平均每件理賠金額約近萬元 ,若民眾要全額自費維修或置換零件,動輒近萬元的維修費用,對消 費者而言絕對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建議,民眾可依據本身需求,在購入新機或舊機 續約時,為手機額外投保行動裝置保險,當手機發生不可預料的意外 事故,如意外碎屏、摔壞、落水及輾壓等導致損毀,就能省下可觀的 維修費用。
國泰產險提醒,購買新機、有投保手機險需求的民眾,在投保前務 必注意四大事項,首先是保險費與自負額,須注意保費及如果無法維 修需支付多少自負額置換手機;其次是要了解理賠範圍,針對何種意 外事故有進行理賠,另需特別留意市面上的手機險,針對遺失或無法 辨識的情況下,幾乎都無法進行理賠。
此外,還得看清楚手機險每年的意外損害賠償次數,目前市面上的 手機險大多提供一年三次意外損害的賠償次數,但會依照實際投保方 案變動,這部分需詳加注意;最後,線下僅能臨櫃投保,離櫃後即無 法承保,如中途退保後也不能再加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