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山人壽(公)公司新聞
金管會保險局表示,去年前11個月全體外幣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折合新台幣有5,782億元,比前年同期增加26%,其中投資型有2,263億元,成長61%。
若以銷售量來看,賣最多的還是美元保單,去年前11月已銷售160.49億美元,以昨天收盤30.8兌1美元來估算,約新台幣4,943億元。
在各幣別方面,去年前11月,人民幣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人民幣96.08億元,比前年同期大增9.52倍。其中大部分都是投資型,有人民幣92.54億元,增加11.19倍。銷售最多的前三大保險公司,分別是台灣人壽、南山人壽與法國巴黎人壽。
人民幣傳統型保單,則有人民幣3.54億元,年成長130%。賣最多的是國泰人壽、台灣人壽及新光人壽。
至於美元保單也一樣賣熱,去年前11月新契約保費收入160.49億美元,比前年同期增加21%,受新台幣貶值影響,增幅逐步下降。其中投資型有52.16億美元,增幅45%。
銷售美元保單最多的前三大保險公司,分別是國泰人壽、法國巴黎人壽及安聯人壽。傳統型有88.27億美元,成長11%。賣最多前三大保險公司,是南山人壽、富邦人壽及南山人壽。
澳幣保單持續衰退,去年前11個月新契約保費收入澳幣5.86億元,比前年同期大減41%。澳幣保單投資型銷售最多的前三大壽險公司,包括國泰人壽、安聯人壽及法國巴黎人壽;傳統型賣最多的是新光人壽、富邦人壽及國泰人壽。
微風南山商場營業面積高達1.62萬坪,結合精品、流行服飾、雜貨、異國美食。其中米其林星級餐廳品牌就有七家在此開出分店,包括摘下日本米其林一星,全球唯一的「米其林級鐵板燒餐廳」THE UKAI TAIPEI。
在業種配置方面,微風南山餐飲占45%,居全台百貨之冠;精品占23%、服飾配件占13%;超市占7%,但位於B1的微風超市占地2,222坪,是亞洲最大的百貨商場超市。
另外,股神巴菲特鍾愛的牛排館,也是影集「慾望城市」及「穿著Prada的惡魔」中出現的知名場景,Smith & Wollensky台灣及亞洲首家分店也進駐。
專櫃方面,全館約200間專櫃,獨家店櫃130間,占比近七成,也是全台百貨之冠。
廖鎮漢說,微風策略長廖曉喬去國外拿下三個知名品牌,包括了台裔美籍時裝設計師Alexander Wang、法國前衛時裝品牌Maison Margiela的副線MM6、義大利選貨店始祖10 Corso Como Logo Shop,全部皆是由微風精品全新獨家代理。
另外,商場由微風、atre、日本三井物產三方聯盟,JR東日本旗下購物中心atre為日本經營鐵道購物商場業者,進駐二到四樓,也是台灣商場首創,共有51家日本獨家品牌,包括人氣咖啡廳Blue Bottle Coffee,服飾品牌MAISON DE REEFUR以及小雜貨等品項。
廖鎮漢說,商場籌備兩年半,與日方在八個月內談成合作,訂出三年內達到損益兩平目標,今年十家店總營收挑戰300億元。
微風南山商場位在信義區,廖鎮漢認為,信義區百貨密度居世界之冠,也展現出台灣的競爭力,台北市仍有開出百貨的空間,中南部亦有機會,台中、高雄都在評估中。
他說,不排除透過atre前進日本市場,將先以文化交流形式赴日舉辦「微風台灣文化展」,也評估前進台中和高雄。談到景氣,他認為景氣好或壞不是經營藉口,搬出何種牛肉吸引消費者才最重要。
壽險業者指出,主要是台美利差擴大,壽險業避險成本已飆破3% ,資金匯往國外投資扣掉避險後可能也賺不到3%,因此壽險業2019 年都打算大賣美元傳統保單,可以不用避險,因此美元保單占率可望 比去年更高。
也因此,今年才開年,國泰人壽、中國人壽、台灣人壽、全球人壽 及富邦人壽都已拉高躉繳美元利變壽險宣告利率,估計美元傳統型保 單今年可維持一定的成長幅度。
金管會8日宣布,2018年前11月外幣保單新契約保費共新台幣5,78 2億元,較前一年同期成長26%,即多出1,193億元左右,其中美元保 單就有160.49億元(據保發中心換算為新台幣4,808億元),占外幣 保單的83%左右,是最大宗,且比前年同期成長21%,是外幣保單成 長主要動能。
但若以成長幅度來看,是以人民幣保單成長952%最多,主要是去 年前11月人民幣的投資型保單新契約保費有92.54億人民幣(約新台 幣416億元),同比成長11倍,其中主要是台灣人壽、南山人壽及法 國巴黎人壽的保單,而去年前11月人民幣傳統保單新契約保費僅3.5 4億人民幣(即約新台幣16億元),但也成長130%。
2018年前11月美元傳統保單保費有108.33億美元,但因年初及年底 匯率相差大,換算新台幣保費約3,251億元,成長13%,前三名保險 公司是南山人壽、新光人壽及富邦人壽;但美元投資型則有52.16億 美元,約新台幣1,557億元,成長45%。
台灣壽險市場近期掀起了一股目標債保單的熱潮,這種投資型保單的保費收入從前年的165億元暴增至去年的1,250億元,成長速度驚人。其中,南山人壽、台灣人壽、法國巴黎人壽和保誠等公司共同推動了這股風潮,預計今年將挑戰1,300億元的新高。 目標債保單作為投資型保單的一種,去年前11個月的整體壽險業投資型保單初年保費收入高達4,698億元,估計全年將達5,000億元,目標債保單佔據了其中的25%,成為當紅炸子雞。這種保單的投資標的是美元計價的新興市場債券,對保戶來說,平均每年投資報酬率介於4~4.8%,遠高於美元優利存款和新台幣存款。 南山人壽作為市場的佼佼者,去年加入目標債保單的競爭後,銷售金額達457億元,奪得市占第一。該公司今年銷售目標、檔數與金額都與去年相當,並預計1月中旬上市首檔產品。今年的一個亮點是,部分保單的存續期將從6年擴增至10年,為保戶帶來更高的報酬。 台灣人壽則表示,今年預計發四檔產品,金額將達250億至300億元,並將於3月4日開賣首檔產品,引入定期還本的特色。這些動向都顯示了目標債保單在台灣壽險市場的崛起,未來市場潛力無窮。
台灣南山人壽公司自本月起正式實施金融業最嚴格的投資人員控管機制,這項被市場稱為「南山條款」的自律規範,將對公司內的股權交易人員及其相關人員投下嚴格的監管籠罩。根據規定,未來所有能夠看到股權交易決策的人員,包括股權交易人員、直屬主管、風控人員、法遵或法務人員,以及公司高階主管等,在進行國內股票或相關投資時,必須事先取得公司核准,並且公司有權要求查核其個人投資帳戶。 金管會已經核備了產壽險公會的資產管理自律規範,這項規範的範圍廣泛,除了直接交易下單的投資人員外,還包括其直屬主管、風控人員、法遵或法務人員、公司高階主管等,凡是可以看到投資決策及部位的人員,都必須受到管控。此外,申報及查詢投資帳戶時,除了上述人員外,還包括配偶、未成年子女及利用其他人名義交易的帳戶,都需要進行申報,並同意授權公司可以查詢或定期查詢相關交易帳戶。 雖然這項規定屬於自律規範,違反規定的人將會先受到警告,然後公會可處以5~20萬元的罰款。但保險局表示,若公司有管理疏失,保險局也會開罰,罰款金額可達60~120萬元。 由於南山人壽在2018年曾爆出投資部門經理利用通訊軟體推薦個股的事件,該名經理已離職,但保險局仍強調保險業應對投資人員的投資行為進行管理。自律規範中明確指出,從事國內股權投資的相關人員應盡忠實誠信原則,並有四大不可為:利用職務知悉的消息洩露給他人或利用此消息買賣股票;利用保險資金為自己或他人利益買賣股票;公開或利用傳播媒體對個股進行推介或預測未來價位;以及其他影響保險公司權益或經營的行為。
目標債保單為投資型保單的一種,壽險公會統計顯示,去年前11個月,整體壽險業投資型保單初年保費(FYP)收入為4,698億元,業者估全年約5,000億元,據此推算,目標債保單約占25%,已成投資型保單的當紅炸子雞。
壽險公司主管指出,國內迄今發行的目標債保單,清一色為躉繳、存續期間六年,投資標的都是美元計價的新興市場債券。扣除給基金公司及壽險公司的費用,倘若發行債券的機構不違約,保戶持有六年,複利計算下,去年發行的商品,平均每年投資報酬率介於4~4.8%,高於美元優利存款、遑論新台幣。
除了報酬率佳,對壽險公司來講,因投資型保單的投資盈虧由要保人自負,可省卻海外投資避險成本攀升,或海外投資瀕臨法規上限的麻煩事,也樂於推廣。
國內第一檔目標債保單為台灣人壽在2017年2月發行,當年僅台壽與法國巴黎人壽兩家,整體銷售金額僅約165億元。南山人壽去年加入戰局後,市況沸騰。南山開賣首年就以457億元拿下市占第一。
南山人壽主管表示,今年銷售目標、檔數與金額都跟去年差不多,第一檔預計1月中旬上市。今年最大特色為,其中部分保單將率同業之先,存續期從6年擴至10年,為保戶開創更高報酬。
台灣人壽高層說,今年預算目標、檔數與金額都要超越去年,全年將發四檔、金額擴至250億至300億元。第一檔預計3月4日開賣,將注入定期還本的特色。
金管會已核備產壽險公會的資產管理自律規範,除了直接交易下單 的投資人員,其直屬主管、風控人員、法遵或法務人員、公司高階主 管等,凡是可看見投資決策及部位者,都要納管。另外申報及查詢投 資帳戶上,除了上述人員,配偶、未成年子女及利用其他人名義交易 的帳戶,都要申報,且同意授權公司可以查詢或本人要定期查詢相關 交易帳戶,報交給公司,管理範圍比投信只管基金經理人更寬,光是 影響的投資人員就有300∼500人以上。
雖然新規定僅是「自律規範」,若違反規定會先警告,接著是公會 可處以5∼20萬元的罰款,但保險局表示,會要求各公司訂入內稽內 控管理,若有公司有管理疏失,保險局也會同步開罰,可罰60∼1,2 00萬元。
壽險公會表示,部分壽險公司已決定,若每月要申報投資部位極為 繁瑣,且可能遺漏,可能會在工作契約上直接要求投資部門人員「禁 止買賣」自己工作會涉及的有價證券,有些公司已要求投資部門人員 不得買賣台股及股權相關的商品。
南山人壽在2018年時爆出有投資部門經理,利用通訊軟體LINE群組 ,推薦相關個股,且暗示這些股票南山人壽亦會買進等,類似投顧老 師,雖然該名經理已離職,但保險局仍是要求保險業應對投資人員的 投資行為進行管理。
自律規範中明訂,各保險公司從事國內股權投資的相關人員應盡忠 實誠信原則,有四大不可為,一是利用職務知悉的消息洩露給他人, 或利用此消息買賣國內股票;二是利用保險資金為自己或他人利益, 買進或賣出股票,或沒有正常理由時,與公司的投資決策對作;三是 公開或利用傳播媒體對個股進行推介或預測未來價位;四是其他影響 保險公司權益或經營的行為。
【台北訊】近期,隨著金管會對壽險產業的規範升級,各大壽險公司紛紛推出或調整癌症保險產品,其中南山人壽更是搶先一步,推出新康護防癌健康終身險,以全新癌症定義和理賠機制,為消費者提供更全面的保障。這次的改革,不僅反映了醫學進步的趨勢,也體現了南山人壽對於保戶健康關懷的堅定立場。 根據新規定,癌症被分為三級,並且對於癌症的理賠倍數有了明確的規定。南山人壽的新康護防癌健康終身險,針對初期或輕度、重度及特定癌症,設定了不同的理賠倍數,最高可達252倍保額,這對於減輕保戶在面對癌症時的經濟壓力具有顯著作用。 不僅如此,南山人壽還對女性的癌險費率進行了調整,女性保戶的費率可降低約3%,這對於女性保戶來說是一個實惠的好消息。 金管會對「嚴重特定傷病疾病項目及定義」和「癌症定義」的標準化,旨在降低理賠糾紛,確保保戶在投保時對於特定疾病的定義有明確的了解。雖然外界對於癌症分級的理賠方式有所質疑,但金管會已經澄清,這並非加價策略,而是基於醫學進步和疾病治療的變化所做的調整。 國泰人壽、新光人壽、台灣人壽等公司也紛紛作出相應的調整,或停售舊款保單,或推出新保單,以符合新的標準。南山人壽則選擇了調整費率的方式,同時在癌症保險方面提供更具競爭力的產品。 國壽強調,新推出的癌險保單不僅提供初期、輕度、重度癌症的理賠,還針對癌症患者提供長期的經濟支援。保單確定後,患者每年還可領取12倍保額的補助金,最高可領取20年,這對於癌症患者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慰藉。 總結來說,南山人壽的這次產品更新,不僅反映了壽險市場的進步,也體現了企業對於消費者健康保障的承諾。隨著醫學的發展和社會的變遷,南山人壽將繼續以客戶需求為導向,提供更全面、更實用的保險產品。
國壽停售去年的康護防癌險,新的保單給付方式雷同,但保費有比舊款便宜一些;另外如新光人壽、台灣人壽也都停售舊款保單,南山人壽則是調整費率,在癌險部分,女性的費率可便宜3%左右。
金管會日前宣布對「嚴重特定傷病疾病項目及定義」和「癌症定義」標準化,從2019年1月1日起所有保險公司的特定傷病險與癌險保單定義都將採用統一標準,即保戶不論投保哪一家公司的保單,對特定疾病的定義都相同,有助降低理賠糾紛,但是外界質疑癌險分為初期及輕度、重度,輕度及初期可能不賠,等於變相加價,但金管會已澄清此為誤解。
身為壽險龍頭,國壽3日即率先強調有推出初期、輕度、重度癌症都有得賠的癌險保單,同時因應醫學進步,癌症有轉為慢性病的趨勢,有別於主流癌險都是罹癌確診後一次性給付保險金,這次國壽的新康護是罹癌後先給付一筆初次罹癌保險金,之後每年還有保額12倍、最高領20年的罹癌補助金,協助保戶長期對抗癌症,保戶一旦確定罹患重病癌症後,即豁免保費,即不用再繳交保費,保單繼續有效。
國壽表示,疾病定義標準化對於客戶與保險公司都是利多,不僅讓客戶更瞭解自己所購買的保障及理賠判定標準,保險公司在明確知道保戶缺少哪些保障後,也能為客戶規劃更完善的保單,保險商品的本質在於填補可能面臨重大的損失,疾病定義標準化後更容易進行明確的理賠認定,提供給保戶的服務品質也就會更高。
【台北訊】近期,由於美國升息和台美利差擴大,壽險業的避險成本不斷攀升,對台灣的利變壽險產品造成衝擊。為了應對這種情況,南山人壽自今(2)日起,將停售繳費2年期的新台幣利變壽險,這也是該公司首次將停售範圍從躉繳型擴展至2年期。 這一決策並非單獨行動,台灣人壽和富邦人壽也相繼宣布相關措施。台灣人壽已經在去年7、8月間率先對躉繳型利變壽險實施停售,而南山人壽則是在去年第4季跟進。如今,這波停售風潮已經從躉繳型擴展至2年期,顯示壽險公司為了應對避險成本上升,正進行一系列調整。 南山人壽的高階主管表示,為了減少風險,公司決定對躉繳型和2年期的新台幣利變壽險同時停售。而台灣人壽的高層則預估,繳費5年期以內的新台幣利變壽險將逐漸消失。 業界分析,美國持續升息的背景下,台美利差預計將持續擴大,壽險業的避險成本也將隨之上升。為了降低成本,壽險公司不得不採取「停短留長」的策略,即減少短期保單的銷售,轉而推廣長期保單。 在這波停售潮中,躉繳型利變壽險成為了主要的對象。不僅南山人壽和台灣人壽已經停售,新光人壽和富邦人壽也計劃在本月初停售。這一趨勢反映了壽險業在面對外部環境變化時,積極進行產品結構調整,以確保公司長期穩定發展。
南山人壽近期在金融市場上引起了廣泛關注,這主要是由於其在應對匯兌風險方面的策略轉變。隨著金管會對壽險業國外投資加計國際板債券額度的限縮,南山人壽和其他壽險公司一樣,開始尋找新的投資途徑。為了降低匯兌成本,南山人壽已經投資了700~800億元於新台幣計價的外幣債券ETF,這種ETF主要是投資美國債券,並且投資報酬率在3%以上。 這種策略並不是南山人壽獨創,國泰人壽、三商美邦人壽等壽險公司也表達了類似的投資意向。這些公司認為,外幣債券ETF具有較高的流通性,並且投資美國債券能夠獲得較高的投資報酬率。不過,金管會對此投資策略有所警惕,並已經進行口頭警告,提醒各公司不要過度投資,否則將會採取新的管理措施。 根據了解,目前壽險業投資新台幣計價外國債券ETF在計算資本適足率時,只會被認定為8.1%的風險係數。但若投資過度集中,將會增加6.1%的風險係數,這意味著投資風險將大幅增加。金管會也強調,壽險業大量投資國內發行的外國債券ETF,實際上仍存在匯率風險,並且有规避國外投資限額控管的嫌疑。 儘管如此,金管會目前仍對壽險業的投資保持觀望態度,並且給予一定的去化空間。對於南山人壽來說,這種投資策略不僅能夠降低匯兌風險,還能夠為公司帶來穩定的投資回報。
南山人壽高階主管表示,南山的新台幣利變壽險,躉繳與2年期均為停售;台灣人壽高層也說,預估繳費5年期以內的新台幣利變壽險,未來將會慢慢消失。
這也是台灣人壽2018年7、8月間率壽險同業之先,針對躉繳型利變壽險,先後在業務員、保經代、銀行等三大通路祭出停售令,南山人壽去年第4季跟進停售後,首見商品衝擊從躉繳型擴至2年期。
壽險公司主管指出,美國持續升息,今年預估還會升一到兩次,中央銀行文風不動,台美利差料將持續擴大,壽險業避險成本含避險與未避險部位、新台幣與外幣一併計算,估將從去年平均約1.5%增至1.7%~1.8%。
主流避險工具換匯、NDF(無本金遠期外匯)的平均避險成本,也將走高至3.5%左右。
壽險業為了停損,只好「停短留長」,因繳費年期愈長的保單,儲蓄成分愈低,可有多一點的死差益與費差益,來彌補避險成本攀升導致的利差損。
其中,近年在銀行通路熱銷的躉繳型利變壽險,成了主要壽險公司率先開刀對象。台灣人壽、南山人壽等去年已經停售;新光人壽、富邦人壽則是預計本月初停售。
2018年國內外幣債券ETF規模急速增加到新台幣3,000億元,大部分是壽險業資金,如國泰人壽、三商美邦人壽均表示,會強化這部分的投資,來降低匯兌成本;南山人壽先前已投資700∼800億元,富邦人壽、新光人壽亦投資不少。
壽險業者表示,外幣債券ETF具有一定的流通性,且主要是投資美國債券,投資報酬率也都在3%以上,甚至更高,再加上是以新台幣計價,算國內投資,又不用進行避險,算是極不錯的投資標的。
據了解,目前壽險業投資新台幣計價外國債券ETF,在計算資本適足率時只算8.1%的風險係數,金管會警告各公司若投資太過集中,將要加計提匯率風險,即增加6.1%的風險係數,簡單來說,投資新台幣1,000億元,計提的資本將從81億元增加到142億元,增幅75%,投資太多的公司資本適足率將「馬上掛點」。
依法規,保險業投資這類ETF商品,最高可占其可運用資金的10%,依目前壽險業24兆元的資金,即有2.4兆元的投資額度,但金管會認為,壽險業大量投資國內發行的外國債券ETF,雖然都是以新台幣計價,實際上都是投資國外債券,依舊有匯率風險,同時這部分算在國內投資,壽險業有「假國內、真國外」投資,規避國外投資限額控管的嫌疑。
據金管會蒐集的資料顯示,大型壽險公司投資外幣債券ETF的投資金額從上百億元到數百億元不等,尚無公司破千億元,同時也沒有公司「敢叫」投信為其量身訂作單檔外幣債券ETF,但金管會有發現,部分外幣債券ETF有逾五成的資金來自某一壽險公司。
ETF投資算是「其他經主管機關核准」的商品,不是算在基金受益憑證,也因此2018年壽險業對受益憑證的投資前10月減少了157億元,但證券化加計其他經主管機關投資的部位,10個月用增加逾2千億元,餘額已首度超越一般基金投資。
金管會表示,已先進行「口頭警告」,表示監理機關已注意到這一現象,若投資太過份,將祭出進一步的措施,即會加算匯率風險係數,至於「勿太over」是否有畫出明確的紅線?金管會表示,仍會持續觀察,目前整體壽險業投資尚不到可運用資金的1%,仍願意給壽險資金一定的去化空間,不會馬上限縮。
但大部分壽險現在幾乎都是半退出房貸市場的狀態,即不再主動爭取房貸客戶,僅服務自家保戶主動上門的房貸案件,因此從去年9月到今年9月底,壽險業新增房貸幾乎都是富邦人壽承作,其抵押放款一年來增加約392億元,餘額來到1,638億元,排名壽險業第二高。
壽險業抵押放款(主要是房貸業務)規模都在8、9千億元,第一大是國泰人壽,但國壽已表示房貸業務利率不符資金成本,將會逐步將資金轉往國外或更高投報率的標的,9月國壽擔押貸款餘額降至4,230億元,雖仍是業界第一大,但已比極盛時期少了1,300多億元。
另外如新光人壽、南山人壽、台灣人壽、中國人壽、三商美邦人壽等,9月底的抵押放款餘額,都比去年同期少了50∼156億元不等,許多公司根本已不受理新的房貸件,整體壽險業到9月底抵押貸款餘額降到8,470億元左右,比去年9月底減少約183億元,僅剩富邦人壽及全球人壽業務仍有增加。
富邦人壽近來在房貸業務相對較積極,表定優質房貸利率最低可到1.71%,但若是優質客戶議價還有機會更低,如先前高保額、高保價的保戶房貸利率可有1.58%。
因為主力只剩下一家壽險公司,也因此金管會公布聯徵中心資料顯示,9月保險業新增房貸共935件,貸款金額近48.6億元,平均利率僅1.71%,與富邦人壽提供的利率貼近,同月銀行增加1.64萬件的房貸案,貸款金額116.9億元,平均利率是1.74%。
房貸一向是銀行的主力商品之一,因為銀行與保險資金成本不同,過去放款利率也一定比保險公司低,今年卻意外出現壽險比銀行平均放款利率更低的情況。今年10月底國銀房貸餘額達6.88兆元,比去年底增加逾2,500億元,增加最多是中信銀的456億元。
雖然整體金融業前十月稅前賺近5,048億元,仍成長4.1%,但最後 二個月有中美關係緊張及資本市場亂流,再加上匯率因素,造成大型 壽險業11月獲利衰退,12月還有銀行可能打呆或增提準備,或有部分 公司要認列投資損失等,全年恐難超越2015年稅前獲利5,612億元的 歷史高點。
國銀今年前十月稅前獲利2,932.2億元,同比成長7.7%,外銀在台 分行稅前則賺134.1億元,則成長10.55%,但陸銀在台分行、票金、 中華郵政的儲匯業務,都是比去年同期衰退,整體銀行業前十月稅前 獲利3,314億元,則比去年同期多賺169.8億元,成長幅度逾5%,已 算是前十月金融業獲利成長幅度最大者。
保險業則是壽險業前十月稅前賺1,174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4.7% ,產險則是稅前賺140億元,成長5.3%,合計整體保險業的成長率則 是4.8%,但如主要金控及大型壽險公司已公布11月獲利,新光人壽 、富邦人壽、南山人壽及中國人壽、國泰人壽都因匯率、股債市不佳 及業績成長等因素,稅前是虧損,估計壽險業11月獲利表現可能「倒 退嚕」,全年要保住1,314億元,都有一定難度。
資本市場不佳,證券業獲利亦會受影響,原本前9月證券業累計稅 前獲利420.18億元,還比去年同期成長4.8%左右,但到10月,獲利 微幅倒退,累計前十月稅前賺419.41億元,轉為衰退6.93%。
銀行10月海外分行有爆逾放,11月台股雖回穩,但12月又開始來回 震盪,金融業已不敢預估今年仍能比去年大幅成長,若能持平或維持 1∼5%的成長,已算是表現不錯,若整體金融業稅前獲利仍比去年成 長4%,則全年獲利還有5,600億元的水準,但恐就難再創新高。
南山人壽公布11月合併損失7.3億,較去年衰退122%。主要受到市場行情不穩定影響,11月實現較少資本利得,以及11月新台幣對美元匯率回升,產生匯兌損失,不過,截至2018年11月,南山人壽累計合併獲利仍達265.5億,較去年同期成長30%。11月合併新契約保費為205億,主要受惠於推出的投資型保單商品,備受保戶青睞,年成長27%。而今年累計1~11月合併新契約保費為1,845億。另南山人壽2018年11月合併總保費為新台幣428億,較去年同期成長2%。
第四季股災連連,也衝擊15家上市櫃金控公司獲利表現,壽險金控更成重災區效應,根據各公司公布的11月自結稅後盈餘,全體合計前11月稅後盈餘來到2,997.08億元,年成長只剩個位數的4.26%,但已超越去年全年的2,971.56億元,如無意外,全年應可突破3千億元大關,再創新高紀錄。
金控龍頭國泰及富邦金11月單月獲利各縮水至僅15.1億元及6.2億元,但累計前11個月仍均維持500億元之上水準,各為567億元及531億元,合計已占全體獲利的逾三分之一,年成長各有3.58%及4.8%,展現強者恆強的表現。
前11月稅後獲利第一名的壽險公司仍是國泰人壽,有357.1億元,年成長1.9%,由於第四季資本市場波動,加上連二個月大量增提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國壽目前就是穩住獲利,不要因資本市場及匯市波動而有太大變化。
富邦人壽11月單月稅後虧損10.5億元,是近二年來罕見單月虧損,累計前11月稅後獲利307.8億元,同比成長2.7%左右,仍是拿下壽險業第二名。
六大壽險公司累計前11月稅後約賺1,218億元,仍較去年同期成長8.4%,主要來自南山人壽及中國人壽仍有二位數成長,南山人壽11月單月稅後雖虧損7.27億元,但累計前11月稅後賺265.54億元,同比成長29.8%,獲利排名壽險第三名。
中國人壽11月單月稅後雖虧2.46億元,但前11月稅後賺106.7億元,仍比去年同期成長23.2%,在六大壽險公司中排名獲利第四名。
今年到11月為止,壽險及銀行買下不動產的金額約370億元,今年與往年最大不同是,銀行業者「搶樓」不落人後,甚至比壽險業更敢花錢,今年花最多錢買的是元大銀行,9月以底價的2.2倍、82億元氣走南山人壽,買下北市空軍官兵活動中心70年地上權,每坪權利金720萬元創下新高。
玉山銀11月也大手筆以60.88億元的價格,全數吃下冠德建設位於敦化北路、民權東路口的50年地上權總部大樓兩棟。
富邦人壽搶下高雄凹子底70年地上權,金額78.08億元,未來對這筆接近高雄捷運站土地,會再加碼投資開發,總金額上看200億。
九合一大選後,國泰人壽公告以約76.64億元買下台中市未來有雙捷運通過的西屯區約3,260坪土地,這是國壽近六年來最大手筆。
其他壽險公司投資不動產的動作包括,新光人壽投資台北中正區地上權、台北金融中心部分樓層共37.75億元,台灣人壽買內湖壹傳媒大樓17.9億元,南山買萬國大樓部分樓層7.61億元。
其中以國泰人壽超過5,000億元最高,五大壽險業租金收入前三季約超過240億元,南山人壽因台北市信義區南山廣場完成招租,租金收入年增近三成,表現最佳。
海外投資變數多,今年壽險公司又回到以往熟悉的國內不動產市場。
根據各家壽險公司法說會與第3季財報資料顯示,五大壽險公司累計前三季投資在不動產的金額高達1兆42億元,投資金額前三大分別為國壽、富邦人壽和新光人壽。
國壽法說會公布前三季不動產投資部位高達5,000億元,占總投資部位比重約8.7%,在五家保險公司中最高,跟2015年時占比10.5%相比,雖然近三年不斷下滑,但是總金額還是逐年成長。
12月國壽公告加碼76餘億元,買下位於台中市西屯區的兩筆土地,靠近台中市政府、未來有雙捷運通過的精華商圈,使得國壽今年不動產投資的比重有機會超過去年。
富邦人壽與新光人壽今年不動產投資金額分別為2,087億元與1,444億元,投資金額排名第二及第三,就整體總投資占比來看,富邦壽5.8%,新壽5.6%。
從租金收入的角度來看,富邦金法說會公布前三季租金與其他收入有111億元,目前高過國壽季報上公布的81餘億元。
不過,富邦壽前三季租金收入比去年同期衰退約19%。
國壽前三季租金收入年成長率5.8%,相對穩定;身為國內最大商辦包租公,國壽每年租金收入都在百億元以上。
而值得一提的是,南山壽今年因為南山廣場開幕後,九成滿租,再加上微風百貨拚年底開業,帶動南山今年前三季租金收入大增至18.58億元,一年來增加超過4.1億元,幅度逾28.5%,年底百貨等各公司入駐後將有帶動近倍數成長,租金收入的成長幅度居五大壽險之冠。
12月如國泰人壽、富邦人壽、南山人壽、新光人壽與全球人壽等都按兵不動,靜待美國聯準會(Fed)與台灣中央銀行本月的動作,最快也是明年1月才會調整利率。
台灣人壽12月調整其躉繳、2年期、4年期與6年期繳費的美元利變終身壽險,共三張保單,如美加倍、臻美好等都是從3.43%拉高到3.5%,美福年年利變還本終身壽險則是從3.75%拉高到3.8%,台壽表示,只是調整到跟其他公司相同的水準。
中國人壽也調高三張現售保單及二張已停售的保單宣告利率,即美利旺、薪美滿與好美滿都是從3.7%拉高到3.75%,其中好美滿是跟上台壽的美富奇積,12月都是拉成3.75%。
先前台壽因為外幣傳統保單額度已滿,再銷售就會吃到自家的國外投資額度,因此銷售速度有稍稍放慢,金管會11月下旬已公告新的國外投資管理辦法,將外幣傳統保單不計入國外投資的限額,由準備金25%拉高為35%,各家公司都多出極大的外幣傳統保單額度。
壽險業者表示,12月有些公司是有競賽,有些是通路仍差一些業績,因此壽險公司有些會試水溫式的調整保單,但本月只有中壽及台壽率先升息,其他家都按兵不動。
今年在美元利變壽險與投資型保單大賣下,壽險新契約保費已超過1.14兆元,全年應可篤定破1.3兆元,創下單年新高,有些公司全年業績目標已幾乎達成,就沒有再加碼宣告利率。
前十月國壽新契約保費達1,808億元,全年應可有2千億元以上,雖較去年微幅衰退,但應可拿下年度業績王;南山人壽到10月底約1,622億元的新契約保費,全年約在1,900∼2,000億元間,應可搶下第二名。
前十月第三名是富邦人壽1,561億元,富邦近期業績升溫,全年應也可拿到1,900億元左右的業績,到10月仍與南山人壽有61億元的差距,仍要看最後二個月的變化;中壽前十月以1,240億元排名第四;台壽則以1,153億元排名第五;至於新壽今年也會破千億元保費,即前六強都有千億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