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山人壽(公)公司新聞
產險2018年網路投保成長率前二名是住宅火險及旅行綜合險,分別是101%、92%,但若以投保絕對數字來看,住火險全年網路金額是1,036萬元,在各產險全面衝網路投保旅綜險下,近一年保費則已飆升逾2億元。
如明台產險因飛機延誤3小時即理賠,明台產險2018年網路投保旅平險保數及件數都比2017年成長110%,高過業界平均。
其他產險都在網路投保旅綜險下功夫,如國泰產、富邦產、旺旺保、明台產等在飛機延誤達標即通知客戶,國泰產和富邦產和特定航空公司合作,達到理賠不用申請、理賠金自動匯入等。新光產險更推出「飛機延誤2小時即理賠」,更創下業界最短的理賠條件,不難看出產險在網路投保競爭激烈。
各產險公司預告今年還會有旅綜險的新產品,如臺灣產險推出讓保戶轉嫁旅遊行程預定後因不可預測的保險事故致未能順利出發,還必須要支付相關旅行費用的風險─「旅遊行程取消或縮短旅行費用損失補償保險」,臺產表示,日後該保單也會在網路上開賣。
新安東京海上產險為了網路投保發展在2018年即另設「新創發展中心」專門研發網路投保新產品並打造全新「吉時保」線上投保平台,日前已推出兩個新商品,短期租借車險以及兒童居家照顧險,還在網路上首賣租屋族專屬住宅火險商品,未來還會持續研發新型種產險。
在2018年網路投保項目中,住宅火險投保金額更是倍數成長,為了提高住火險的保障,國泰產險表示,預期會推出住家保戶傘綜合保險商品,提供客戶比一般住火及地震基本險更多的保障以符合民眾需求。在網路投保市占率第二的新安東京海上產險新推出住宅火災綜合防護險」目前也可網路投保。
富邦產險則表示,預計會推出「登山綜合保險」網路投保,讓登山者在登山前,拿起手機即可投保。
台灣壽險業龍頭南山人壽再創佳績!根據最新公布的數據,2018年南山人壽在銀行通路銷售壽險保單的保費達787億元,佔其新契約保費近四成,這一成績顯示南山人壽在銀行通路上的龐大影響力。不僅如此,南山人壽在銀行通路上的表現也為其去年在業績榜上取得第五名的位置提供了有力支持。
去年整體壽險業的新契約保費達到1兆3,799億元,創下新高,其中銀行通路貢獻了55%的保費,達5,238億元。在銀行通路中,儲蓄性質的保單如傳統壽險與投資型保單佔據了88%,其中銀行通路銷售的利變壽險保費達6,958億元,大多數來自銀行通路。
南山人壽在銀行通路上的表現不僅僅是單一產品的銷售,而是涵蓋了多種產品,包括利變壽險、利變年金以及投資型保單。去年,南山人壽在銀行通路銷售的投資型保單保費達2,704億元,佔投資型保單的53.7%,這一成績也證明了南山人壽在多元產品上的銷售能力。
除了南山人壽,其他壽險公司也在銀行通路上有不錯的表現。例如,中國人壽在銀行通路上的保費達1,083億元,富邦人壽則是1,056億元,這兩家公司分別位居銀行通路保費榜的冠、亞軍。而南山人壽則以976億元的保費位居第三,銀行通路貢獻保費占率都在5~7成以上。
在業績榜上,南山人壽去年全年新契約業績位居第五名,這一成績充分展示了南山人壽在市場上的競爭力。隨著銀行通路在壽險業的重要性不斷提升,南山人壽在這一領域的發展前景值得期待。
三商美邦人壽去年搖搖欲墜,面對市場風雲變幻,竟然首度出現虧損!不過,儘管2018年風浪洶湧,這家在業界素有口碑的公司還是堅強地站了出來。根據最新公布的數據,三商美邦人壽去年全年自結稅後虧損3.1億元,讓人驚呼一聲「這是怎麼了?」
不過,話說回來,三商美邦人壽的總資產可是穩穩地達到了1兆1,442億元,穩居國內資產第七大壽險公司,這個成績還是相當不錯的。去年新契約保費也達到了366億元,排名業界第九,年成長率還有14%,這可見公司的業績還是維持著一定的成長動能。
特別是投資型保單,去年全年新契約保費有234億元,年成長率更是驚人的66%,這也有效降低了傳統保單的初年度成本。看來,三商美邦人壽在產品結構上做了一些調整,效果還是相當顯著的。
但話說回來,這次的虧損也是因為避險成本過高,以及中美貿易戰造成的全球股市回檔等負面因素衝擊。去年前三季的匯兌成本就高達88億元,第四季還是持續增加。另外,中美貿易戰也讓三商美邦人壽投資的國外股票部位出現虧損,到去年9月底股票未實現損失有72億元。
不過,三商美邦人壽也表達了對未來的信心。他們表示,將會更加嚴格控管股票投資,適度降低國外投資部位,並隨著新台幣匯率波動,適時調整避險比例。在保單銷售上,也將持續增加投資型保單及美元保單銷售,以穩定手續費收入、減輕避險成本壓力。
這次的虧損對三商美邦人壽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考驗,但相信他們一定會從中學習,並且更加堅強地走向未來。
三商美邦人壽公布,到去年底總資產已達1兆1,442億元,穩居國內資產第七大壽險公司,2018年三商美邦人壽新契約保費366億元,應是業界第九名,年成長14%,即業績仍維持一定的成長動能,其中成長最多是投資型保單,去年全年新契約保費有234億元,年成長66%,有效降低傳統保單的初年度成本。
獲利一向穩健的三商美邦人壽,從2013年開始,每年稅後獲利都逾20億元,即便在2008年金融海嘯時都能維持獲利,從2005∼2017年,維持連續13年獲利的紀錄,但去年因為下半年全球資本市場起風浪,全年稅後虧損3.1億元,出現14年來首度虧損。
國泰人壽、富邦人壽、南山人壽、新光人壽、中國人壽及台灣人壽等前六大壽險公司,去年12月也出現獲利急凍、甚至虧損的情況,去年第四季六大公司合計稅後虧損213億元,加上三商美邦人壽之後,應是虧220億元左右,獲利大回吐。
三商美邦人壽去年12月法說會時也揭露獲利衰退的兩大原因,一是避險成本大增,去年前三季的匯兌成本即達88億元,第四季也持續增加。
二是中美貿易戰造成全球資本市場波動,造成三商美邦人壽投資的國外股票部位出現虧損,到去年9月底股票未實現損失有72億元,沒有太大的可實現獲利的空間。
去年6月底三商美邦人壽稅後獲利還有23.51億元,但是下半年即出現獲利回吐,去年第三季稅後虧19.59億元、第四季估計再虧7億元左右,造成全年稅後虧損3.1億元。
三商美邦人壽表示,鑑於中美貿易情勢持續動盪,避險成本今年依舊居高不下,今年將更加嚴格控管股票投資與適度降低國外投資部位,且隨著新台幣匯率波動,適時調整避險比例。在保單銷售上,也將持續增加投資型保單及美元保單銷售,以穩定手續費收入、減輕避險成本壓力。
去年壽險業新契約保費達1兆3,799億元,創下新高,其中有55%的保費來自銀行通路貢獻,近38%是各家壽險公司業務員,即全年有5,238億元,另外傳統保經代公司則貢獻881億元保費,占率6.4%,剩下即是各公司的電銷、網路投保等多元通路,去年約有73億元。
依據壽險公會分析,去年個人壽險的新契約保費有近4,670億元,是銀行通路銷售,占此險種的60.7%,去年個人壽險最熱銷則是利變壽險,保費有6,958億元,大部分都來自銀行通路。
銀行通路除了銷售利變壽險、利變年金,也會賣投資型保單,去年共銷售2,704億元,占投資型保單的53.7%,賣贏壽險公司業務員,同時無論是利變壽險、利變年金或投資型保單,大部分躉繳保費的業績都來自銀行。
也因此幾大銀行都是壽險公司「兵家必爭」的通路,誰站穩銀行上架重點保單,就能拿到較多的業績,如中信銀、台新銀、華南銀、彰銀、兆豐銀、台灣銀行等,都是幾家壽險公司積極爭取的通路。
去年銀行通路拿到最多保費的是中國人壽的近1,083億元,其次是富邦人壽的1,056億元,第三名是台灣人壽976億元,銀行通路貢獻保費占率都在5∼7成以上,三家公司去年全年新契約業績也分別是業界的第四名、第三名及第五名。
2018年新契約保費第一名的國泰人壽,去年銀行通路亦貢獻777億元保費,占其新契約保費近37%,比前年增加近300億元;第二名南山人壽在銀行通路去年也拿到787億元的保費,占其新契約保費近4成,等於除了自家業務員通路要顧,前五強在銀行通路也積極耕耘。
台灣的壽險業近年來在追求高利保單的趨勢下,為了滿足保戶對於2.5%至4%利率的期待,開始尋求新的投資管道。其中,以南山人壽為首的壽險公司,將目光轉向了新台幣計價的債券ETF(指數型基金)。2018年,台灣債券ETF的總銷售額達到3,000億元以上,其中約六成金額來自壽險公司的資金投入。 由於金管會自2018年起限制壽險資金對海外投資的過度依賴,要求國際板債券計算時需加上海外投資比例,上限定為65%,使得大多數壽險公司都接近這個上限。再加上國內公債利率偏低,以及國際板投資受限,壽險業在2016年後每年都需處理3兆至3.5兆元的保費收入,而近兩年來台美利差不斷擴大,匯率避險成本也相對提高。 面對這些挑戰,2019年各家壽險公司普遍認為,在美中貿易戰的影響下,台美利差並無緩和的跡象,因此必須增加國內投資或新台幣計價的高收益商品,以降低匯損風險。雖然台股股票殖利率可達4%至5%,但波動性較高,且投資標的有限,因此債券商品成為壽險業的首選。 新台幣計價的債券ETF,因為算作投資國內,報酬率在3%以上,同時還能降低匯兌成本,並具有一定的流通性,成為壽險業者避險匯損的理想選擇。根據業者的估計,今年投資這款債券ETF的部位可能達到2,000億元以上,而目前壽險業可投資此款債券ETF的最高額度是可運用資金的10%,但實際占比不到1%,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間。金管會雖然沒有對此設立明確限制,但口頭上要求業者注意投資標的分散,因此預計今年將有更多壽險公司加大對債券ETF的投資力度。
南山人壽近來發生人事變動,原投資長楊智淵將轉任董事長特助,而投資長一職則由劉慧欣接棒。這位轉任的楊智淵可是個重量級人物,他帶領南山人壽投資團隊7年多,為公司創下了不少亮麗的成績。不過,由於個人健康因素,楊智淵決定放棄投資長一職,轉任董事長杜英宗的特助,繼續在投資管理上發揮他的專業知識。
楊智淵可是台大財金系碩士畢業的高材生,過去曾任復華投信總經理,並有「債券天王」的美譽。2011年,他被南山人壽董事長杜英宗挖角,成為南山人壽五虎將之一,與當時的領導團隊共同為公司發展盡心竭力。
而接任楊智淵投資長職位的劉慧欣,也是一位金融界的佼佼者。她畢業於政治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擁有超過20年的金融業實務經驗,曾經在多間知名金融機構如大華證券、中華開發工業銀行、凱基證券以及台灣人壽等任職,對於財務和投資領域都有深刻的理解。
南山人壽強調,劉慧欣在南山人壽的表現一直十分出色,尤其是在固定收益投資部副總經理的崗位上,她以專業和勤奮的態度,獲得了公司內外的高度評價,如今升任投資長,將繼續為南山人壽的投資策略帶來新動力。
由於金管會2018年開始為限制壽險資金過度投資海外,要求國際板債券加計國外投資,上限定為65%,大多公司都已逼近上限,國內公債利率太低、國際板又受限縮,壽險業2016年之後每年都有3兆至3.5兆元的保費收入需要去化,加上近二年來台美利差不斷擴大、壽險業匯率避險成本太高。
展望2019年,各家認為美中貿易戰下,台美利差看來也沒有緩和跡象,因此保險業者勢必要增加國內投資或是新台幣計價的高收益商品,來規避相關匯損。
但台股股票殖利率儘管有4%至5%以上,但波動度高,保險公司投資標的有限,集中在一些電信股、高殖利率股,債券商品仍是壽險業首選,尤其是以新台幣計價的債券ETF,算投資國內,不僅報酬率在3%以上,又可降低匯兌成本,還具一定流通性,是不錯的投資商品,深受匯損所苦的壽險業者表示,今年仍會強化這方面的投資,壽險業可投資此款債券ETF的最高額度是可運用資金的10%,目前僅占不到1%,比重其實並不算高,金管會並沒限制業者,只口頭要求注意標的分散,因此業者推估,今年投資部位可能在2,000億元以上。
南山人壽表示,楊智淵加入南山7年多以來,帶領投資團隊屢創佳績,雖卸任投資長一職,但未來南山人壽仍會借重他在投資管理數十年的豐富經驗,因此,安排他轉任董事長特別助理一職,繼續協助公司的投資團隊運作事宜。
台大財金系碩士畢業的楊智淵,曾任復華投信總經理,是國內赫赫有名的固定收益專家,素有「債券天王」之稱。在2011年7月被南山人壽董事長杜英宗挖角出任投資長,為潤成投資控股入主南山人壽時的重要高階幹部,與當時的董事長郭文德、副董事長杜英宗、總經理陳潤權、財務長許妙靜,並稱南山人壽五虎將。
至於接任投資長的劉慧欣則畢業於政治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擁有超過20年豐富的金融業實務歷練,過去曾歷任大華證券、中華開發工業銀行、凱基證券,以及台灣人壽等金融機構,對於財務及投資專業領域均十分嫻熟。
南山人壽表示,劉慧欣在加入南山人壽7年多以來,擔任固定收益投資部副總經理,專業傑出的表現深獲肯定,獲公司拔擢升任投資長一職。
海外旅遊潮、商品多元、集團跨售帶動,小產險賣傷害險大放異彩!簽單保費年增率7.4%,創七年新高,與壽險業保費差距擴大至62億元,為史上最大!產險公會統計,2018年傷害險簽單保費收入達181億元,年增7.4%,成長力道為2012年來最強。與此同時,產險傷害險業績與壽險業差距也擴大至史上單年最大。產險傷害險今年仍有望挑戰200億元新高。富邦、國泰世紀、新光、旺旺友聯、美商安達分居產險傷害險業績前五名。產險傷害險之所以能取得好成績,主要有三個原因:國人海外旅遊熱潮帶動旅平險需求,產險傷害險費率比壽險傷害險更便宜,以及產險傷害險與其他個人保險的混搭銷售策略。富邦產險去年傷害險保費收入約74億元,其中傷害險占33%,富邦產能穩居國內傷害險龍頭。南山產險去年傷害險簽單保費大增31%,幾乎全靠母公司南山人壽業務員的貢獻。
產險公會統計,產險業去(2018)年傷害險簽單保費收入約181億元,較前年成長7.4%,為2012年來成長力道最強的一年。
另外,相較壽險業去年傷害險的初年度保費(FYP)收入119億元,產壽險的傷害險業績差距也擴大到史上單年最大。
多家產險公司的傷害險主管不約而同指出,產險傷害險的成長榮景,今年仍將持續,簽單保費有機會挑戰200億元史上新高。
國內產險傷害險業績前五大分別為:富邦、國泰世紀、新光、旺旺友聯、美商安達。
產險業者分析,產險傷害險賣出好成績,主要有三個原因,首先是國人海外旅遊盛行,保障意外死殘與意外醫療的旅平險增溫,美商安達產險去年還為此進駐桃園機場第一與第二航廈,為國內首家在機場設投保櫃檯的產險公司。
其次,產險傷害險的費率比壽險傷害險便宜,以純死殘保障、保額100萬元、職業等級第一類為例,壽險傷害險年繳保費約900元,產險傷害險約550元,加上搭乘大眾運輸、電梯或火災等特定事故,死殘保額加倍,CP值較壽險傷害險要高。
產險業者表示,產險傷害險與其他個人保險混搭,未來將日趨多樣。例如,把保障意外死殘、意外醫療的傷害險,跟保障手機維修、遺失、爆炸等的手機保險一起套裝銷售,這些都有助產險傷害險市場擴張。
另外,據產險業者交換情報,富邦產險去年透過富邦人壽業務員銷售的保費約74億元,車險占49%,傷害險占33%居第二大,富邦產能穩居國內傷害險龍頭,兄弟公司富壽及以電話行銷為主的富邦行銷公司,功不可沒。
南山產險也是,南山產去年傷害險簽單保費約3億元,較前年大增31%,幾乎都是母公司南山人壽業務員所貢獻。
台灣壽險業龍頭南山人壽與其他四大壽險公司董事長,計畫在農曆年前拜會金管會主委顧立雄,就外匯準備金問題進行協商。由於台美利差擴大,壽險業的避險成本大增,去年全年避險成本可能達到新台幣2,200億元。南山人壽董事長杜英宗、中國人壽董事長王銘陽、新光人壽副董李紀珠、富邦人壽董事長蔡明興以及國泰金控董事長蔡宏圖,共同要求見顧立雄,並提出增加外匯準備金等建議。
顧立雄對此表示,願意與壽險業代表見面,但必須透過壽險公會管道進行,並且強調死利差準備金用於未來接軌IFRS17準備,不應隨意動用。對於壽險公會增提外匯準備金的建議,顧立雄表示可以考慮,但對於不動產增值準備金則認為作用不大。此外,顧立雄也提到,將會設置20%的警戒水位天花板,以避免業者因累積快速、金額大的外匯準備金而受到懲罰。
南山人壽與其他壽險公司所提出的第二桶金建議,包括不動產增值準備金、併購利益準備金、保單復效準備金及死利差互抵準備金。顧立雄強調,死利差準備金是為了未來準備,必須留在帳上「廣積糧」,而壽險公會的建議則是希望透過提高外匯準備金來對應匯率波動。
台灣壽險業龍頭南山人壽,與富邦人壽、中國人壽、新光人壽及國泰人壽等五大壽險公司董事長,近期計劃在農曆年前拜會金管會主委顧立雄,為業界爭取外匯準備金。這群壽險業領袖,計劃提出超過新台幣3千億元的死利差互抵準備金,希望借用這筆資金以應對市場變數。 顧立雄在17日對此提出兩點回應。首先,他建議這群壽險業領袖透過壽險公會的正式管道提出建言,這代表著整體壽險業將共同表達其意見。其次,顧立雄表示,他同意壽險公會提案增提外匯準備金,但對於動用死利差準備金則表示疑慮。 根據了解,壽險公會建議當換匯成本超過2%時,外匯準備金的月提存比率應從目前的萬分之5提高至萬分之6,年提存比率則從0.6%提高至0.72%。同時,有匯損的沖抵比重也將從50%提高至60%,以降低損益波動。此外,還建議設立20%的警戒水位天花板,以避免快速累積大量外匯準備金的業者受到懲罰。 南山人壽董事長杜英宗、中國人壽董事長王銘陽、新光人壽副董李紀珠,以及國泰人壽董事長黃調貴和代表台灣人壽的中信金控總經理吳一揆,共同組成的「五王一后」團隊,將會見顧立雄,並提出包括不動產增值準備金、併購利益準備金、保單復效準備金及死利差互抵準備金等第二桶金的借用建議。 保險局指出,不動產增值準備金約為100至200億元,而死利差準備金和復效準備金等責任準備金,截至去年11月底共計近22.3兆元。顧立雄強調,整體壽險業的死利差準備金超過3千億元,這是為未來準備接軌IFRS17(即保險會計,負債須以市價列帳)的準備。他指出,這些準備金必須留在帳上「廣積糧」,即要多提準備金,並已向壽險公會表達此一立場。對於不動產增值準備金,顧立雄認為其金額不大,對於匯損的影響有限,因此他更傾向於同意壽險公會增提外匯準備金的提案。
亦即顧立雄願意會見五王一后,但會面必須透過既有的壽險公會管道安排,代表整體壽險業一起表達意見;其次是會同意壽險公會提案增提外匯準備金,但恐怕不會同意動用死利差準備金。
據了解,壽險公會的提案是當換匯(CS)成本破2%時,外匯準備金月提存比率,由國外投資未避險部位的萬分之5提高為萬分之6,年提存由0.6%拉高為0.72%,但同時間有匯損的沖抵比重,則由50%拉高為60%,即更有效降低損益的波動。
另則是建議20%的警戒水位設天花板,即約以全壽險外匯準備金達700億元左右作標準,否則累積快速、金額大的業者將形同被懲罰。
壽險業高達新台幣16兆元的國外投資,在台美利差擴大下,避險成本大增,去年全年恐有逾新台幣2,200億元的避險成本,在富邦人壽董事長蔡明興號召下,南山人壽董事長杜英宗、中國人壽董事長王銘陽、新光人壽副董李紀珠原訂四人要求見顧立雄,後國泰金控董事長蔡宏圖要求下,增加國泰人壽董事長黃調貴及代表台灣人壽的中信金控總經理吳一揆,五王一后相約一起去見顧立雄。
五王一后打算建議借用的第二桶金包括不動產增值準備金、併購利益準備金、保單復效準備金及死利差互抵準備金。
保險局表示,不動產增值準備金約100∼200億元,放在去年11月底約有543億元的特別準備金項下;另外死利差準備金、復效準備金等都是責任準備金,去年11月底共近22.3兆元。
顧立雄表示,整體壽險業死利差準備金逾3千億元,這是為未來接軌IFRS17(即保險會計,負債須以市價列帳)時準備,必須要在帳上「廣積糧」,即要多提準備金,先前已向壽險公會表達此態度,且在法院判例上,死利差互抵準備金必須具公益性,不可以隨便動用。
另外不動產增值準備金金額不大,一年匯損2千多億元,顧立雄表示,沒有多大作用,不如同意壽險公會提案,增提外匯準備金,加速累積。
此舉意味,壽險大老建議還沒提出,似已碰了主管機關軟釘子。
壽險業去年前11月匯損逾2,000億元,侵蝕獲利與淨值,傳聞包括富邦人壽董事長蔡明興、南山人壽董事長杜英宗、中國人壽董事長王銘陽、新光人壽副董李紀珠、國泰人壽董事長黃調貴及中信金控總經理吳一揆等「五王一后」將在農曆年前面見金管會主委顧立雄,為外匯準備金爭取第二桶金。
顧立雄昨日陪同行政院長蘇貞昌視察合庫銀行總行後表示,要見面可以,但要依循壽險公會正常管道提出建言。 至於挪用準備金作「第二桶金」,顧立雄說,目前看來只有超過3,000億元的死利差互抵準備金,較可能因應壽險業的匯損。
但他強調,每個準備金都有提存目的及必要性,死差益3,000億元是用來因應IFRS 17(保險會計17號公報,負債須以市價列帳)上路必要的「安全存糧」,還要「廣積糧」,他已向壽險公會表達相關意見。
顧立雄解釋,法令見解是死利差互抵準備金須具公益性,不可挪做一次性支出,至於其他如不動產增值準備金等,由於金額不大,挪做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的功效也不大。
保險局副局長王麗惠昨天補充,保險公司各種法定各項責任金,都有特定提存目的,近年為逐步接軌IFRS 17,2012年開始要求各壽險公司每年要對有效契約附帶公允價值做提撥。
亦即顧立雄願意會見五王一后,但會面必須透過既有的壽險公會管道安排,代表整體壽險業一起表達意見;其次是會同意壽險公會提案增提外匯準備金,但恐怕不會同意動用死利差準備金。
據了解,壽險公會的提案是當換匯(CS)成本破2%時,外匯準備金月提存比率,由國外投資未避險部位的萬分之5提高為萬分之6,年提存由0.6%拉高為0.72%,但同時間有匯損的沖抵比重,則由50%拉高為60%,即更有效降低損益的波動。
另則是建議20%的警戒水位設天花板,即約以全壽險外匯準備金達700億元左右作標準,否則累積快速、金額大的業者將形同被懲罰。
壽險業高達新台幣16兆元的國外投資,在台美利差擴大下,避險成本大增,去年全年恐有逾新台幣2,200億元的避險成本,在富邦人壽董事長蔡明興號召下,南山人壽董事長杜英宗、中國人壽董事長王銘陽、新光人壽副董李紀珠原訂四人要求見顧立雄,後國泰金控董事長蔡宏圖要求下,增加國泰人壽董事長黃調貴及代表台灣人壽的中信金控總經理吳一揆,五王一后相約一起去見顧立雄。
五王一后打算建議借用的第二桶金包括不動產增值準備金、併購利益準備金、保單復效準備金及死利差互抵準備金。
保險局表示,不動產增值準備金約100∼200億元,放在去年11月底約有543億元的特別準備金項下;另外死利差準備金、復效準備金等都是責任準備金,去年11月底共近22.3兆元。
顧立雄表示,整體壽險業死利差準備金逾3千億元,這是為未來接軌IFRS17(即保險會計,負債須以市價列帳)時準備,必須要在帳上「廣積糧」,即要多提準備金,先前已向壽險公會表達此態度,且在法院判例上,死利差互抵準備金必須具公益性,不可以隨便動用。
另外不動產增值準備金金額不大,一年匯損2千多億元,顧立雄表示,沒有多大作用,不如同意壽險公會提案,增提外匯準備金,加速累積。
【台灣新聞】台灣壽險業今年大規模徵才,南山人壽領軍拓才計畫,暖青回鄉發光發熱!
近期,台灣壽險業界沸沸湧湧,眾多壽險公司紛紛展開徵才大作戰。其中,南山人壽領軍,與富邦人壽、國泰人壽等五大壽險業者一起新增逾2萬名保險人員,力圖擴大業務版圖,為消費者提供更完善的保險服務。
南山人壽2019年設定增員目標為6,000人,並推出「優質人才培訓計劃」,透過超過200多個小時的系統化專案培訓,搭配全新端對端境界系統平台,強力支援新人高效業務管理和精準行銷。
此外,南山人壽2018年新人首年度的月均收入可達5萬元,比勞動部統計的一般行業新鮮人平均起薪約3萬元高近七成,實力強大。
富邦人壽則推出「從A到DoubleA」徵員新十年計畫,鼓勵暖青回鄉發展,結合教育訓練與科技力,打造數位與專業實力兼具的業務大軍。
富邦人壽經營企畫處資深副總周志君表示,保險業要重新回歸保險、保障本質,以深耕創業制、數位科技力、攜手公益心圓夢三步曲,鼓勵暖青在自己的主場發光發熱。
富邦人壽還祭出鼓勵方案,降低在地成立通訊處的人數標準,並支付回鄉開設店鋪型的處辦公室租金,打造夢想平台三部曲,提升服務效率,結合數位行動科技力,並提倡公益。
除了南山人壽和富邦人壽,國泰人壽、新光人壽等壽險公司也積極徵才,展現出對業界未來發展的信心。
這場壽險業的徵才大作戰,不僅是對人才的競爭,更是對消費者服務的承諾。期待未來,台灣壽險業能夠在競爭中不斷進步,為消費者帶來更多保障和價值。
台灣壽險業近來發展熱絡,業界業務員人數在2018年底衝破22萬人次,創下13年來新高紀錄。今年九大壽險公司計畫招募3.36萬名新業務員,加上其他中小型壽險公司,預計將創造超過3.5萬個業務工作機會。許多壽險公司紛紛推出「回鄉創業」、「邊工作邊追求夢想」等吸引策略,希望吸引更多年輕人投入壽險業。 壽險業去年新契約保費達近1.38兆元,創下新高,而業務員人數也隨之回升。其中,國泰人壽去年底登錄業務員人數重回6萬規模,年增6,448人,是壽險業增員最多的公司。全體壽險公司去年底登錄業務員人數達22萬406人,為2006年以來的最高點。 由於壽險業務員的定著率約在五成左右,有些公司甚至更低,加上退休、轉職等因素,壽險公司必須不斷增員,以維持業務大軍的規模。2019年,如富邦人壽、南山人壽都計畫增員6千人,國壽則要增員5千人,三商美邦人壽4千人,新光人壽3千人,中國人壽2,500位,台灣人壽2千人,遠雄人壽3,300人,全球人壽1,800人,九大壽險公司合計增員3.36萬名業務員。 除了這九大壽險公司外,安聯人壽、元大人壽、保德信人壽、宏泰人壽、友邦人壽等也將增加業務員。預計整體壽險公司業務員人數將新增3.5萬人,並可能需要3至4千位內勤人力或儲備幹部,金控及銀行的儲備幹部、理專等,金融業今年工作機會預計有4.5至5萬人次。 富邦人壽資深副總周志君表示,公司近五年來一直推動年輕人返鄉創業,只要能招募到15~20位業務員,公司就會協助在當地租用辦公室及提供教育設備,多采店面式辦公,加強與鄰里的關係。年輕人平均二年九個月就能升任處經理,團隊人數可達35~40人,年薪平均300萬元以上。 國壽則提供一到二年的財務補助,並強調最快一年升主管,年薪挑戰150萬元,工作時間彈性,讓工作與夢想同行。中壽、台壽等多家壽險公司也推出財務補助計畫、iPad行銷工具、協助考照等,希望讓新進業務員有更多留任的機會。
高利保單停售效應,對保險業徵員行銷策略也帶來極大變化,富邦人壽自2019年將推出徵員新十年計畫,名為「從A到DoubleA」,今年要徵逾6,000人,並鼓勵暖青回鄉,結合教育訓練與科技力,打造數位與專業實力兼具的業務大軍。
富邦人壽經營企畫處資深副總周志君昨(16)日表示,保險業因為前年調降責任準備金利率,導致近年來許多高利保單停售效應,保險業要重新回歸保險、保障本質,富邦人壽思考新的十年計畫,打算以深耕創業制、數位科技力、攜手公益心圓夢三步曲,鼓勵暖青在自己的主場發光發熱。
富邦同時祭出鼓勵方案,除降低在地成立通訊處的人數標準,從原本30人以上降至15人,而且回鄉開設店鋪型的處辦公室租金,都直接由總公司支付,公司更要打造夢想平台三部曲,首先是穩健制度與訓練、持續提升專業力,提升服務效率;二是數位行動科技力,結合雲端科技與社群化管理系統,三是提倡公益。實現以人為本的服務願景,鼓勵暖青回饋家鄉,形成社區支持新力量。
南山人壽2019年增員目標設定為6,000人,南山人壽表示,2018年新人首年度的月均收入可達5萬元,比勞動部統計一般行業新鮮人平均起薪約3萬元高近七成。
南山人壽因應整體業務部隊優質增員策略,2019年規劃「優質人才培訓計劃」,透過為期一年超過200多個小時系統化專案培訓,輔以南山全新端對端境界系統平台,強力支援新人高效業務管理、精準行銷。
中壽今年元月推出的「精英專案」,祭出長達15個月的新人財務補助計畫,最高可領取38萬元及一台iPad。新人首年度的月均收入即上看5萬元,並開發「i-Agent」系統,強調業務推廣行動化、數位化,快速有效率。
目前富邦人壽在全台107個行政區鄉鎮,共有545個服務據點,過去五年富邦人壽推動「大無疆計畫」,其中通訊處五年來從285個提高到408個,增加了123個新通訊處,成長逾43%。並有66個據點已發展成具有30~40人以上的通訊處規模,業務專職人力突破2.3萬人。
周志君說,富邦人壽深耕創業制度,過去五年來業務人數提升56.6%、近五年成立通訊處的處經理,40歲以下占36%,最年輕的處經理甚至不到25歲,經培訓的年輕人約二到三年可成為處經理,通常年薪上看300萬元沒有問題。
壽險業新契約保費去年創出近1.38兆元的新高,壽險公司業務員人數也明顯回升,國泰人壽去年底登錄業務員人數重回6萬規模,單年增加6,448人,是壽險業增加最多者;全體壽險公司去年底登錄業務員人數22萬406人,也是2006年以來的新高,壽險業務員極盛時期是2003年的25.7萬人。
由於壽險業務員定著率在五成上下,有些公司甚至更低,加上退休、轉職等,因此各公司必須積極「增員」,不斷補充新血,才能維持業務大軍的規模。
2019年如富邦人壽、南山人壽都各要增員6千人,國壽是5千人,三商美邦人壽要4千人,新光人壽則要3千人,中國人壽要2,500位業務員,台灣人壽是2千人,遠雄人壽需要3,300人,全球人壽則是1,800人,等於業務員最多的前九大壽險公司,合計就要增加3.36萬名業務員。
另外還有安聯人壽、元大人壽、保德信人壽、宏泰人壽、友邦人壽等都會增加業務員。
估計整體壽險公司業務員人數就要新增3.5萬人,另外可能需要3至4千位內勤人力或儲備幹部,加上金控及銀行的儲備幹部、理專,金融業今年工作機會估計有4.5至5萬人次。
富邦人壽資深副總周志君表示,富邦人壽近五年都在推動年輕人返鄉創業,只要能招募到15∼20位業務員,公司就協助在當地租用辦公室及提供教育設備,且多是店面式辦公場合,可加強與鄰里的關係,年輕人平均二年九個月就能升任處經理,即有35∼40人的團隊,年薪平均300萬元以上。
國壽則是提供一到二年的財務補助,訴求最快一年升主管,接著挑戰年薪150萬元,強調工作時間彈性,可「讓工作與夢想一起前進」;另外如中壽、台壽等多家壽險公司也有提供財務補助計畫、iPad行銷工具、協助考照等,都是希望讓每年新增的業務人員能有更多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