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山人壽(公)公司新聞
**又一壽險發債!南山擬境外籌資1580億創新高**
隨著壽險業2026年接軌國際ICS制度腳步逼近,發債潮持續發燒。繼凱基人壽宣布發行次順位公司債後,南山人壽也宣布將設立海外公司進行發債籌資,成為今年第二家在新加坡設立特定目的國外公司(SPV)的壽險業者。
南山人壽表示,將在新加坡設立全資子公司,並發行資本性質美元債券,以取得資金投資運用,充實資本。考量亞洲投資人為主要銷售對象,以及新加坡的便利性,因此選擇在當地設立SPV。
除了南山人壽外,今年至今已有國泰人壽、富邦人壽、新光人壽、三商美邦人壽和凱基人壽等六家壽險公司宣布發債,總額達1,580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由於市場胃納量有限,各壽險公司爭相發債。除了六家已公告發債的業者外,台壽也表示有需求時會考慮發債。目前,各大壽險公司的發債總額已超過去年全年,顯示壽險業積極備戰接軌國際監理標準。
南山人壽發布公告後,表示擬設立的SPV額定資本額為2,000萬美元,將向金管會提出申請設立,待核准後再進行後續作業。隨著壽險業發債潮持續,今年壽險業發債金額可望再創新紀錄。
**南山人壽發債腳步加快 設立SPV發行美元債券**
台灣壽險業持續展開發債動作,南山人壽於昨日(30日)宣布,將在新加坡設立特殊目的公司(SPV),發行具資本性質的美元債券。此外,開發金旗下的凱基人壽也宣布發行上限100億元的10年至15年期累積次順位公司債,成為六大壽險公司中第五家宣布發債的業者,合計發債金額預計將達1,530億元。
南山人壽董事會昨日決議,將於新加坡成立100%持有的子公司「Nanshan Life Pte. Ltd.」,資本額為2,000萬美元。該子公司設立後,計畫發行具資本性質的美元債券,並將募集資金運用於投資。
繼國泰人壽之後,新光、南山人壽等業者陸續宣布設立SPV的計畫,新光人壽預計於明年成立SPV公司。凱基人壽則將發行上限100億元的10年至15年期累積次順位公司債,以強化財務結構、充實自有資本及提升資本適足率。
壽險公司為配合IFRS 17與ICS新制上路,於去年掀起發債潮,今年的發債規模更大。在六大壽險公司中,國泰、南山、新光、富邦等四家壽險已公布發債計畫,其中國泰發債額度最高,達800億元,南山人壽其次,擬發債300億元,富邦與新光分別發250億元和80億元,凱基人壽則擬發100億元。
凱基人壽公告,將發行10年以上累積次順位公司債,上限為100億 元,得依實際狀況需求一次或分次發行,票面利率將向市場探詢,債 券發行期間不超過15年。統計上半年還沒結束,已有國壽、富邦人壽 、南山人壽、新光人壽、三商美邦人壽及凱壽等六家壽險宣布發債, 其中國壽還包含一部分的海外發債,六家壽險已公告發債額度達1,5 80億元。
南山人壽公告擬設立100%持股的SPV,以海外發債籌資。南山人壽 表示,為充實資本以順利接軌國際ICS制度,且遵照法令開放腳步, 董事會決議擬在新加坡設立100%持有的子公司,額定資本額為2,00 0萬美元,設立後將以發行具資本性質美元債券,並以所取得的資金 進行投資運用為目的。
對於設立在新加坡,南山人壽說明,主要考量初次發行主要銷售對 象為亞洲投資人,加上地點具便利性,因此選擇於亞洲金融中心新加 坡,設立SPV,後續還要向金管會提出申請設立,並待金管會核准後 ,進行後續相關作業。
距壽險2026年接軌越來越近,發債潮越演越烈,今年前五月發債額 度就超過去年全年,已有國泰、南山、新光、富邦、三商壽、凱基壽 公告發債,若台壽今年也公告發債的話,今年前七大壽險公司全都有 發債。
去年發債搶頭香的台灣人壽表示,核算資本適足率(RBC)後,認 為今年沒有急迫性要發債,但後續有需求仍會考慮,金管會將開放可 設立SPV海外發債,也會考量海外發債的途徑。
因市場胃納量有限,越晚發債票面利率就越高,各壽險公司先搶先 贏,六家壽險公司發債,合計已高達1,580億元,超過去年的1,110億 元;近十年壽險發債超過千億元只有過兩次,即2016年1,040億元及 去年1,110億元。
南山人壽昨日董事會決議擬於新加坡設立100%持有的子公司Nanshan Life Pte. Ltd.,額定資本額為2,000萬美元,設立後將以發行具資本性質美元債券,並以所取得的資金進行投資運用為目的。繼國泰人壽後,包括新光、南山人壽等都陸續宣布成立SPV規劃,新光人壽計劃明年設立SPV公司。
凱基人壽則是將發行上限100億元的10年至15年期累積次順位公司債,以強化財務結構、充實公司自有資本並提升資本適足率。
壽險公司因應IFRS 17與ICS新制接軌需求,大型壽險業者去年就掀起發債潮,今年的發債規模則是更大。六大壽險中,之前已經公布發債計畫的國泰、南山、新光、富邦等四大壽險,其中,國壽發債額度達800億元,其次南山人壽擬發債300億元,富邦發250億元、新光發80億元,昨天宣布的凱基人壽則是擬發100億元。
**南山壽險投資型保單成績亮眼 重回前五名**
在全球資本市場表現向好的帶動下,台灣投資型保單銷售持續升溫。根據壽險公會統計,4月份壽險業投資型保單新契約保費超過259億元,年增幅度超過4成。
投資型保單業績排名也出現大洗牌。安聯人壽憑藉穩健的傳統保經代通路,前四月投資型保費達178億元,超越過去長期稱霸的國泰人壽,躍居投資型保單一哥。
闊別投資型市場四年後,南山人壽今年重新加入,表現搶眼。4月份單月以32億元業績拿下第三名,前四月累計達76億元,擠上第五名,展現其強勁的業務實力。
國泰人壽4月份投資型保單業績約為41.2億元,前四月累計143.4億元,仍穩居業界第二。富邦人壽前四月業績為88.9億元,排名第三。安達人壽緊追在後,前四月業績接近88億元。
受到股市多頭行情的影響,今年投資型保單新約保費表現強勁。3月份新約保費達261億元,創下七個月新高。南山人壽在3月份單月賣出28億元,一舉衝到第四名,表現亮眼。
4月份投資型保單業績仍維持在250億元以上,但排名有所變動。安聯人壽憑藉保經代通路,單月賣出45億元,奪得龍頭寶座。國壽4月份因強化利變型保單銷售,投資型保單業績僅為41億元,位居第二。
南山人壽表現亮眼,4月份單月賣出32億元,超越富邦人壽的25.3億元,奪下單月第三名。外商壽險安達人壽也不甘示弱,單月賣出26億元,拿下第四名。三商美邦人壽單月業績為21億元,超越法國巴黎人壽的20.8億元,拿下第六名。
銀行銷售投資型保單的市占率約為2-3成,主要依賴業務員與傳統保經代通路。安聯人壽前四月在傳統保經代通路取得近113億元的業績,成為保經代通路業績龍頭。安達人壽前四月在傳統保經代通路獲取近85億元的業績,主要透過銷售投資型保單。
三商美邦併購題材再起!南山人壽傳評估
去年開始尋求策略投資的三商美邦人壽(以下簡稱三商壽),近日股價狂飆,市場傳出有金控評估併購,其中「南山人壽」傳為熱門人選。
消息人士指出,過去一年多以來,三商壽積極尋找策略投資人以強化財務體質,甚至考慮一次性出售。近期傳出與一家外資接觸甚密,已向金管會報告,但雙方尚未達成共識。
除了國外策略投資,市場傳言三商壽也與其他公司商談併購,但尚未有明確對象。金管會官員表示,金管會並不排斥三商壽與金控洽談合併,認為目前三商壽賣相最好,可趁價格優時出售。
據了解,國內前八大資產逾兆元的壽險公司,包括南山人壽、國泰人壽、富邦人壽等,都有自家業務員團隊。若合併任兩家壽險公司,將改變現有排名。不過,考量到2026年接軌新清償能力指標ICS的壓力,市場認為此時進行「壽壽併」須具備財務實力或自信接軌過關,否則難以進行。
**新光金併購台新金挑戰中信金 南美人壽有望躍居第三**
新光金控大股東吳東進傳出有意與中信金控合併,若合併案順利通過,將動搖國內金控版圖,南山人壽也將因此受益。 合併後的新光金控和中信金控總資產將達到驚人的 13.46 兆元,超越國泰金,成為台灣最大的金控公司。在壽險業部分,南山人壽和新光人壽合併後,資產總額和新契約保費排名都將挑戰第三名。 根據今年第一季最新數據,南山人壽資產總額為 5.54 兆元,新光人壽為 3.67 兆元,兩家壽險公司合併後將有望挑戰資產總額第三大的富邦人壽(5.98 兆元)。 此外,在今年前四個月的新契約保費排名中,南山人壽以 266.7 億元排名第三,新光人壽則以 129 億元排名第六。合併後,兩家公司的總保費收入將達到 395.7 億元,躍居六大壽險業的第三大。 業界分析,壽險業績近年來持續回溫,南山人壽和新光人壽合併後將擁有更龐大的客戶群和業務規模,有望進一步提升市場競爭力,穩固在壽險業的前三大地位。**南山人壽恐面臨競爭對手威脅 中信金有意併購新光金**
新光金控與台新金控正積極研議合併事宜,市場傳出,中信金控也加入競標行列,有意併購新光金,以擴大規模。 中信金控總資產近8.4兆元,排名國內第三大金控,旗下擁有國內第一大民營銀行中信銀行,以及第六大壽險台灣人壽。若能成功併購新光金,中信金控的總資產將增至近13.5兆元,超越國泰金控,成為金控龍頭。 據透露,中信金控偏好併購新光金,而非京城銀行,但目前台新金控與新光金已進入合意併購階段,研究合併可行性。中信金控若要介入,可能也需採合意併購方式,洽談換股比率及價格。 市場分析,中信金控股價攀高,此時洽談合併換股,出價能力較強。新光金控目前收盤價為8.99元,而中信金控收36.05元。 新光金控創辦人吳東進積極尋求多家金控併購新光金,其中中信金控對此表示「心動」。新光金控與台新金控表示「不予評論」,中信金控則未回應。 金管會表示,目前尚未收到任何金控申請併購,但若有業者申請,將依法審核。 值得注意的是,若中信金控成功併購新光金,新光金控旗下的南山人壽恐面臨競爭對手台灣人壽的威脅。台灣人壽目前為國內第四大壽險公司,市佔率約12%,而南山人壽則為第五大壽險公司,市佔率約11%。兩家壽險公司合併後,將躍升為國內第二大壽險公司,瓜分壽險市場版圖。市場傳出新光金創辦人吳東進積極尋找多家金控,迎娶新光金,僅 中信金「心動」,對此,新光金、中信金29日都表示「不予評論」。 據透露,中信金近期的確在研議併購新光金與京城銀行,希望二擇一 擴大版圖,其中又對新光金更為偏好,但目前台新金與新光金是以合 意併購為前提,研究合併可行性中,中信金要「介入」,應也是採合 意併購,洽談換股比率及價格,就要看新光金是否願意談,後續都要 看金管會是否核准。
新光金29日收盤價8.99元,中信金則收36.05元,台新金則是18.3 元,市場分析,中信金股價攀高,此時洽談合併換股,出價能力的確 較高。
台新金4月已接到新光金來函邀約研究合併可行性,5月初董事會已 通過,並回函新光金;未來雙方應會委請外部顧問,據指出,台新金 目前尚未啟動併購流程。金管會指出,未收到任一家金控申請併購。 但若有業者申請,金管會將依法審核。
中信金目前排名國內第三大金控,3月底合併資產近8.4兆元,市值 超過7,500億元,旗下有國內第一大民營銀行中信銀行,及第六大壽 險台灣人壽,前四月稅後純益260.27億元,EPS為1.33元,在金控中 排名第三。若能併購新光金,將成為規模第一大金控,壽險子公司規 模有望逾5.8兆元,超越富邦人壽及南山人壽,躍升第二大壽險,證 券、投信也跟著擴大版圖。
據了解,吳東進會找中信金等金控,是爭取除台新金外的各種可能 性,希望新光金要「嫁」也要有「好歸宿」。新光金、台新金過去多 次研究合併,價格一直談不攏,吳東進派大股東希望用每股淨值來談 ,台新金先前則以市價出具換股建議。
新光金大股東林伯翰表示,新光金與台新金合併,也只是維持第四 大金控地位,但與中信金合併,會成為第一大,若真能合併「Why N ot」。
三商壽29日股價收在7.24元,應是2022年9月之後的新高,除與三 商壽首季淨值比回到法定標準3%以上外,也與市場傳出有買家評估 併購有關。
據了解,從2022年開始,三商壽就積極尋求策略投資人入股,強化 財務體質,同時也不排除一次性出售,近期有洽談一外資入股,已向 金管會報告,但雙方仍未就入股條件達成共識。
市場人士表示,一年多來,幾乎大型金控、旗下沒有壽險的金控、 大型壽險公司都曾看過三商壽,但至今沒有人敢「拍板」,就是擔心 2026年接軌新清償能力指標ICS,三商壽亦有不少高利率保單,增資 壓力亦不小,現在除了花錢併購,未來可能要有增資責任。
三商壽表示,不評論市場傳言,若有具體進展,會報董事會後對外 公告。三商壽在28日法說會透露年底前尋求機會出清投資失利的台灣 50反1 ETF,29日三商壽股價一舉站上7.24元。
金管會官員說,除原本洽談的國外策略投資人與現金增資、發債外 ,三商壽確實一直有跟其他公司談併購,但還沒有很明確的對象,策 略投資人與併購一直有在談。據了解,金管會並不排斥三商壽與金控 談合併,主要認為三商壽目前賣相最佳,可趁價碼最好時賣出,以免 最後賣不掉。
國內前八大資產逾兆元的壽險公司,即國泰、富邦、南山、新光、 凱基、台灣、三商美邦及全球人壽,亦都有自家業務員團隊,任兩家 合併,都會改變現有排名,只是在2026年接軌前,各壽險公司光發債 、現增就已有很大壓力,此時要進行「壽壽併」,除非已有信心接軌 過關,或財務實力雄厚,否則應很難成行。
國壽4月投資型保單仍有41.2億元左右業績,前四月143.4億元,都 是業界第二,富邦人壽前四月88.9億元排名第三,安達人壽前四月以 近88億元緊追在後,南山人壽4月急起直追,前四月以76億元擠上第 五名,第六及第七名為法國巴黎人壽與三商美邦人壽,各有67.9億元 與67.8億元,相差極小。
今年股市多頭列車啟動,投資型保單新約保費3月有261億元,創七 個月新高,其中國泰人壽3月熱賣64億元,位居龍頭寶座,安聯人壽 單月賣45億元緊追在後,富邦人壽單月也賣近36億元拿下第三名,南 山人壽則以單月賣28億元,一口氣衝到第四名,第五名是法巴人壽賣 24億元,第六名是安達人壽單月賣22億元,三商壽3月賣近20億元為 第七名。
4月投資型保單仍然賣250億元之上,但排名卻大洗牌。安聯人壽4 月靠著強大的保經代通路,單月賣出45億元,拿下龍頭寶座,至於3 月在一哥位子的國壽,因強化利變型保單銷售,4月僅有41億元,拿 下亞軍;南山人壽則超車富壽4月的25.3億元,靠著旗下強大的業務 部隊,單月賣32億元奪下單月第三名。
外商壽險安達人壽也不甘示弱,靠保經代通路單月賣出26億元,拿 下單月第四名;三商壽單月則賣21億元,超車法巴人壽的20.8億元, 拿下第六名。
銀行今年銷售投資型保單市占率僅2∼3成左右,主要靠各家業務員 與傳統保經代通路,安聯人壽前四月在傳統保經代拿到近113億元的 業績,亦是保經代通路的業績龍頭,其次是安達人壽拿到近85億元, 主要都是銷售投資型保單,其他則主要靠自家業務員或銀行銷售。
根據今年第1季最新資料顯示,目前中信金總資產約8.38兆元,新光金總資產5.08兆元,台新金3.2兆元,假設新光金與台新金合併,總資產規模為8.28兆元,有機會與中信金一較高下,屆時中信金將面臨被超車的挑戰,但若中信金與新光金合併,總資產規模將達13.46兆元,超越國泰金成為國內最大金控。
若以國內傳統六大壽險排名,根據保險局公開資料檢視2024年第1季底各壽險公司資產總額,依序為國泰人壽8.82兆元、富邦人壽5.98兆元、南山人壽5.54兆元、新光人壽3.67兆元、凱基人壽2.46兆元、台灣人壽2.25兆元。
新光人壽與台灣人壽合併後資產總額,將可望挑戰第三大。
若以今年前四月新契約保費計算,前六大排名為富邦人壽368億元、國泰人壽351.9億元、南山人壽266.7億元、台灣人壽164.5億元、凱基人壽160.1億元及新光人壽129億元。
由於壽險業績持續回溫,台灣人壽與新光人壽合併後加總新契約保費收入,將可躍居六大壽險業中第三大。
**壽險業苦尋避險成本「解方」**
為了解決壽險業每年龐大的避險成本,壽險公會向金管會提出了「外匯價格準備金」建議案,而這項建議案中,預計用於充實外匯準備金的六項準備金來源,其中之一的不動產增值利益準備金金額也隨之曝光。
根據統計,在國泰人壽、新光人壽、南山人壽等七家壽險公司中,不動產增值利益準備金合計接近200億元。其中,國泰人壽以110.8億元居冠,新光人壽以56.4億元位居第二,南山人壽約13.5億元位居第三,顯示這些壽險業者在房地產投資上獲利頗豐。
壽險業高層強調,這項建議並非「一體適用」,而是採「個案申請」方式。當新台幣匯率貶值時,壽險業者需提存一筆準備金,作為日後台幣升值時的沖抵損失之用。這項準備金猶如一個「水庫」,能緩衝匯率變動對壽險業獲利的影響。
同時,外匯準備金也能減少壽險業者每年支付的龐大避險費用,讓業者更靈活地運用資金。透過充實外匯準備金,業者不需過度加強避險,避免避險費用侵蝕投資報酬率,進而提升整體收益。
據統計,國泰人壽、新光人壽、南山人壽、富邦人壽、台灣人壽、凱基人壽與三商美邦人壽等七大壽險,「不動產增值利益準備金」合計接近200億元。
根據壽險公會版本,預備充實外匯準備金的六項準備金項目,包括:不動產增值利益準備金、重大事故收回準備金、營業損失準備金、公司自願強化提存準備金、長年期保費不足準備金,及其他經金管會核准的項目。
根據各家公司財報,截至2023年底,國泰人壽的不動產增值利益準備金高達110.8億元,居壽險公司之冠;其次則是新光人壽,該項準備金為56.4億元。
第三名是南山人壽,約13.5億元,富邦人壽與台灣人壽分別為6.5億元與0.5億元。凱基人壽無不動產增值利益準備金,三商美邦人壽為1.4億元,合計189.1億元。
壽險業高層強調,業者提案的「外匯價格準備金新制」並非「吃大鍋飯」、一體適用,而是採「個案申請」方式。
「外匯價格準備金」是什麼?簡言之,當新台幣匯率貶值、壽險業有兌換利益時,需提存一筆準備金,以因應當台幣升值、壽險業出現兌換損失時,就可以把這筆準備金,拿出來沖抵,藉此減輕對獲利衝擊。
外匯準備金如同壽險業的大水庫,不會讓壽險業因匯率亂流,讓「獲利暴起暴落」。其次,因為水庫也緩衝了匯損,可減少壽險業為了避險、每年付出高達數百億元的避險費用,第三,當準備金水庫愈厚實,業者不需加大力道避險,避險費用不會吃掉投報率,業者經常性收益可大幅提升。
**精品百萬VIP消費率攀升 南山人壽VIP Lounge預計進駐**
疫情期間精品業績大爆發,微風廣場今年微風之夜業績成長至少 5%,其中 VIP 消費貢獻占 4 成。微風廣場耗資百萬打造 VIP 室,提供午茶饗宴、精品鑑賞搶先預購等服務,帶動業績成長。麗晶精品會員數約 1.6 萬至 1.7 萬人,黑卡會員約 2,000 至 2,200 人,除了享有精品鑑賞、停車優先等優惠,還有年度獎賞計畫,累計消費最高的前三名會員可享豪華出國遊。 台北 101 購物中心 VIP 會員近 3,000 人,貢獻占整體營收比重逾 3 成,重大檔期業績貢獻占比更高達 5 成。VIP 最重視商品齊全、專人服務、硬體寬敞、停車方便以及集點回饋,並享有海外策略聯盟百貨的餐廳與精品鑑賞預訂。台北 101 去年營收突破 200 億元,今年樂觀將持續增長。 不僅如此,微風廣場還計畫在南山和信義設置 VIP Lounge,寵愛 VIP 顧客,讓他們留國內消費。未來精品百貨的 VIP 服務將更精緻貼心,為精品業績帶來新的成長動能。壽險業務員登錄人數衰退 南山人壽逆勢成長
根據壽險公會統計,4月壽險業務員登錄人數跌回37.3萬人,較上月減少786人,其中壽險公司登錄業務員人數較上月衰退656人。然而,南山人壽逆勢成長,4月登錄業務員增加170人,成為亮點。
儘管各壽險公司祭出考核機制,但今年前四月壽險業績回溫,新契約保費、續年度保費與總保費收入均較去年同期增長。其中,壽險新契約保費年增12.7%,達2,391.68億元;續年度保費年增6.2%,達5,062.17億元;總保費收入年增8.2%,達7,453.85億元。
三大通路中,保險代理人公司和保險經紀人公司登錄業務員人數皆衰退,分別減少395人及265人。而南山人壽、國泰人壽、新光人壽等壽險公司登錄業務員人數增加。富邦人壽表示,將持續評量人力,對業務績效不佳者將予以汰除,以提升人均產能。
在分紅保單帶動及投資型新商品陸續上架的影響下,今年前四月壽險新契約保費(FYP)、續年度保費與總保費收入,全數較去年同期增長。其中,壽險新契約保費2,391.68億元,年增12.7%;續年度保費5,062.17億元,年增6.2%;總保費收入7,453.85億元,年增8.2%。
儘管業績回溫,但在各大壽險公司祭出考核機制下,業務員登錄也受到影響。據壽險公會統計,壽險公司、保代、保經三大通路中,壽險公司業務員人數在連續兩個月正成長之後,登錄人數再度下滑,4月壽險公司登錄業務員人數較上月減少656人,來到20萬5,523人。
而保險代理人公司登錄業務員亦較上月衰退,人數較月減395人,來到7萬7,509人;保險經紀人公司則是三大通路中唯一保持正成長的,登錄業務員較上月增加265人,達8萬9,978人;總計4月壽險業務員人數為37萬3,010人,較上月減少786人。
若以各壽險公司來觀察,4月有七家壽險業務員登錄呈現單月正成長,分別是南山人壽增加170人、國泰人壽增加41人、新光人壽增加15人,其他包含台新人壽、保誠人壽、安達人壽及友邦人壽登錄業務員人數皆呈現增加。而富邦人壽、凱基人壽則呈現減少。
對此,富邦人壽表示,自今年起,公司即以重視精實人力、提升人均產能為組織發展目標。除持續進行適當的評量外,對新進人員亦提供更嚴謹及紮實的訓練,倘無法配合公司之訓練且業務績效不佳者,將會視情況予以適當之汰除。
微風廣場VIP室睽違五年斥資百萬完成最新改裝,並推出午茶饗宴 ,成功帶動微風廣場業績成長;Breeze Diamond Lounge全區最多可 容納30∼35位貴賓,因此一天最多接受約20組客人,以目前全台會員 逾百萬人次,年消百萬元以上的鑽石卡、琉金卡會員約3,300人,可 預約體驗午茶饗宴服務,精品鑑賞搶先預購、優先停車位預約等尊榮 服務,未來也將規劃在南山和信義設置VIP Lounge。
麗晶精品目前會員總數約1.6萬∼1.7萬人,黑卡人數約2,000∼2, 200人,VIP會員除享有精品鑑賞、停車優先、定期禮遇等優惠,較特 別的禮遇是年度獎賞計畫,每年累計消費最高的前三名會員,將享有 VIP Reward Trip出國豪華遊,且可攜伴一位;每一季消費前30名的 客人,可享一場sister tea party;每個月消費前十名會員,可獲得 晶華沐蘭SPA芳香療程,禮遇內容會不訂期調整。
台北101購物中心整體會員逾50萬人,年消費101萬元的VIP會員近 3,000人,一年貢獻占整體營收比重逾3成,重大檔期業績貢獻占比更 高達5成。101表示,VIP會員最重視的是百貨商品齊全且有專人服務 、硬體設備寬敞且停車方便以及集點回饋,像停車部分,VIP會員就 享有專屬車位,此外更享海外日、港、泰等策略聯盟的百貨與購物中 心餐廳與精品鑑賞預訂。101去年營收突破200億元,今年樂觀將持續 增長。
**南山人壽現金部位穩健,逾760億元**
受美國聯準會降息延後、保單解約增加等因素影響,壽險業第一季現金部位大幅下滑。根據統計,壽險業現金與約當現金部位已連續四季低於兆元,且3月底降至8,662億元,創2018年以來新低。
儘管壽險業整體現金部位下滑,但南山人壽表現穩健,截至第一季底,現金部位維持在760億元以上。南山人壽表示,公司持續穩健經營,並積極管理資金流動性,以應對市場波動。
壽險業表示,目前保單解約持續增加,加上新台幣兌美元急升,壽險業者積極籌措現金。預計第二季現金部位將拉高,以應對下半年潛在的現金需求。
市場分析師指出,美國聯準會降息落空,以及新台幣持續貶值,促使壽險業提高警覺,預留更多現金部位。其中,富邦人壽、國泰人壽的現金部位都超過2,000億元,國泰人壽更接近2,700億元,展現強勁的財務實力。
新台幣近日有急升跡象,但隨著股利發放旺季將至,外資領完股利 有可能匯出,後續新台幣仍有貶值可能,加上Fed遲遲不降息,給付 金額變化,成為壽險業下半年預留現金部位的關鍵。根據壽險財報顯 示,第一季壽險現金與約當現金部位約8,662億元。壽險業者表示, 第一季有部分現金是掌握機會加碼投資,因美債殖利率在相對高檔, 有趁機佈局,股市第一季也表現佳,也有部分加碼在股市上,另新台 幣貶值也有負擔外匯交割款與保證金。
3月壽險總給付金額飆升到2,476億元,創下史上新高,也是睽違1 5個月單月總給付飆上2,400億元之上,因應總給付金額升高,壽險業 已有開始增加現金部位,同時也希望能預留較多現金,有利於股市回 檔時逢低進場加碼。但當Fed降息落空,且市場對今年降息幅度的預 估持續縮小,加上新台幣連續貶值,讓壽險業提高警覺,多預留現金 部位,因應接下來給付持續增加的可能性。
根據財報顯示,各家壽險變化大,首季現金部位增加較多的是國泰 人壽,單季增加156億元,前六大壽險中有四家壽險單季減少逾百億 元,單季新光人壽減少457億元最多,其次是三商美邦人壽單季減少 約266億元。
統計顯示至第一季底,國泰人壽、富邦人壽現金部位都超過2,000 億元,尤其國泰人壽已接近2,700億元,南山人壽也超過760億元,新 光、台壽則約450億元∼5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