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宏泰人壽(公)公司新聞
富邦金控近期動作頗為活躍,市場傳言富邦金將對日盛金發動公開收購,目標至少收購日盛金持股超過50%。這項重大動作若能成功,將成為金管會開放金控牌照十多年來,台灣金融史上首度「金金併」。富邦金控在4日時已公告將向金管會申請投資金融事業,並待主管機關核准後將補充公告投資對象。市場盛傳,富邦金已向金管會初步溝通,並規劃以公開收購的方式直接進攻日盛金。 不僅如此,日盛金近期也引來不少關注。先是正大集團向金管會遞件,日盛金最大股東建高集團負責人陳銘達也表達想加碼持股的意願。金融圈傳言,富邦金有意透過「公開收購」成為日盛金單一最大股東。此外,宏泰集團以及台中銀行大股東中纖集團家族,對日盛金也表現出相當興趣。 市場人士分析,富邦金公開收購日盛金的價格可能介於每股11至12元間,目標收購至少超過一半的持股。若以日盛金的實收資本額377.24億元來看,富邦金要完成對日盛金的公開收購目標,大約要花250億元。由於建高集團與新生銀行合計持股日盛金近六成,若兩大股東願意賣股,富邦金的公開收購目標便有望達成。 對於宏泰集團而言,市場人士認為,其主要是看上日盛金的金控牌照,對於宏泰集團整合旗下眾多金融事業可以發揮相當效果。近期金融圈傳出建高控股董事長陳銘達希望與較走「本土路線」的金融業者合作,整合建高集團本身股權,也提高市場對宏泰集團與日盛金的想像空間。陳銘達要找的合作對象,包括一起承接NBS兩位華裔加拿大籍自然人股東的股權,若能成局,該合作者可望接手日盛金接近10%的股權。市場解讀,較未在大陸布局金融業的宏泰集團,可能是陳銘達較屬意的合作對象。
富邦金控4日時曾公告「董事會決議將向金管會申請投資金融事業 ,並將待主管機關核准後補充公告投資對象。市場盛傳,富邦金上周 已經對此向金管會初步溝通,由於富邦金控規劃用公開收購的方式「 一步到位」、直取日盛金,若能完成,將是金管會開放金控牌照十多 年來,台灣金融史上首度「金金併」。
日盛金出售已喊了快十年,但近期似有升溫現象,先是正大集團向 金管會遞件、日盛金最大股東建高集團負責人陳銘達也赴金管會表達 想加碼持股,金融圈則傳出富邦金有意透過「公開收購」成為日盛金 單一最大股東,也有人傳出旗下有群益證券、群益投信、安泰銀行、 宏泰人壽等多項金融業轉投資的宏泰集團,以及台中銀行大股東中纖 集團家族,對日盛金也有相當的興趣。
金融圈人士分析,富邦金公開收購日盛金價格可能介於每股11∼1 2元間,目標收購至少超過一半的持股,若以日盛金的實收資本額37 7.24億元來看,富邦金要完成對日盛金的公開收購目標,大約要花2 50億元;由於建高集團與新生銀行合計持股日盛金近六成,若兩大股 東要賣,富邦金公開收購便可望成功。
至於宏泰集團,市場人士表示,主要是看上日盛金的金控牌照,對 於宏泰集團整合旗下眾多金融事業可以發揮相當效果;且近期金融圈 傳建高控股董事長陳銘達希望和較走「本土路線」的金融業者合作, 整合建高集團本身股權,也提高市場對宏泰集團與日盛金的想像空間 。
據指出,陳銘達要找的合作對象,包括一起承接NBS兩位華裔加拿 大籍自然人股東的股權,倘能成局,該合作者可望接手日盛金接近1 0%的股權,市場解讀,較未在大陸布局金融業的宏泰集團,可能是 陳銘達較屬意的合作對象。
「宏泰人壽」近期展開了一場熱血沸騰的公益活動,主題是「生命有限,益起熱血」。這場由「宏泰i公益」志工團與台北捐血中心攜手舉辦的捐血活動,動員了全台北、中、南三地的員工、志工以及保戶們共同參與,共募得289袋熱血,捐血量達72,250c.c.,為血庫注入了新的活力。 活動當日,雖然天公不作美,下著大雨,但這並沒有阻止熱心民眾的熱情。許多宏泰人壽的員工也捨不得錯過這次機會,一大早就到捐血車現場排隊,他們表示,捐血助人是件讓人感到樂在其中的事情,並且會繼續參與這樣的公益捐血活動。 宏泰人壽董事長魯奐毅與總經理湯維華也親自到場,以示對這項公益活動的支持。他們在現場為大雨中堅守岗位的志工們加油打氣,也為排隊捐血的民眾帶來鼓舞。 活動中,宏泰人壽還特別邀請了血寶寶人偶現場加油,許多排隊的民眾紛紛與血寶寶人偶合照,並在網路上發佈,呼籲更多人一起加入捐血的行列。為感謝民眾的熱心參與,宏泰人壽還準備了精美小禮物,北部捐血民眾可獲得輕便小電扇,台中及高雄的捐血民眾則可獲得電子食物秤。
活動當日除了公益小組積極響應之外,宏泰人壽也鼓勵員工踴躍參 與,希望能為社會多盡一份心力。宏泰人壽董事長魯奐毅與總經理湯 維華也以身作則、親自到場參與此次捐血活動,為現場大雨中工作的 志工以及排隊捐血的民眾打氣加油。
活動當天在低溫濕冷的大雨天裡,許多熱心的民眾無畏寒風,一大 早就來到捐血車現場排隊等著要捐血,其中更有許多宏泰人壽的同仁 。他們表示對於捐血助人感到很快樂,未來也會繼續參加公益捐血活 動。
宏泰人壽在捐血車現場特別邀請到血寶寶人偶來為捐血民眾加油, 現場許多排隊的民眾紛紛拿出手機與血寶寶人偶合照上傳網路,號召 更多人一起來挽起袖子捐血。為感謝民眾熱血響應,宏泰人壽特別致 贈現場參與捐血的民眾每人一份精美小禮物,北部捐血民眾可獲得輕 便小電扇,台中及高雄的捐血民眾可獲得電子食物秤。
【壽險新聞】9月投資型保單熱銷,宏泰人壽見風使舵,財富規劃再起飛
台灣壽險業界近期發生了一項重大變化,9月的年保費(FYP)收入出現了新趨勢。根據壽險公會最新統計,投資型保單的初年度保費收入達到了345.47億元,首次單月超越傳統型保單的321.83億元,顯示出投資型保單在市場上的崛起。
在這波熱潮中,投資型年金險的銷售額更是亮眼,單月大賣268億元,年增長接近12%,佔整體初年度保費收入的四成。這也使得今年前九個月的年衰退幅度從34%緩和到28%,顯見市場對投資型保單的熱情。
宏泰人壽多元行銷處副總陳銘正指出,隨著利率的持續走低,過去偏好高儲蓄型保單的客戶開始尋求新的財富規劃方案。許多客戶選擇回到原點,透過購買投資型保單來達到財務目標。這種趨勢讓宏泰人壽見風使舵,迅速調整產品結構,以滿足市場需求。
從各個險種來看,傳統型年金險的銷售額也有所成長,年增長達13.59%。而金管會對附保證型投資型保單的嚴格監管,反而引發了市場的買氣。不過,利變型壽險的熱度似乎有所消退,但宣告利率不受新制上路影響,仍維持一定的成長。
總結來說,在低利率環境下,投資型保單重獲保戶青睞,宏泰人壽等壽險公司也積極調整策略,以應對市場變化。未來,投資型保單在台灣壽險市場的份額有望進一步擴大。
其中投資型年金險單月大賣268億元,年增近12%,占整體初年度保費收入比重達四成是主因。
壽險公會統計,累計今年1到9月壽險業總保費收入2兆2,505億元,年減7.8%;其中初年度保費收入6,057億元,年減30.1%,傳統型與投資型雖然都衰退,但投資型保單9月單月大賣,使得前八月初年度保費從年衰退34%到前九月的年衰退幅度只剩下28%。
9月整體保單初年度保費667.3億元,其中投資型初年度345.47億元,年減4%,未來有望正成長,傳統型9月初年度保費年減逾26%。
宏泰人壽多元行銷處副總陳銘正表示,宣告利率往下調,過去喜歡高儲蓄險的客戶未必會將預算轉向保障型商品,許多客戶會走回原點,透過購買投資型保單達成財務規劃目標。利變型壽險熱度消退,投資型保單重返市場,呼應市場需求。
從各險別來看,壽險無論險種都衰退35%以上,反觀投資型年金險銷售268億元,年增11.91%,傳統型年金險銷售41.11億元,成長13.59%,金管會打算嚴管附保證型投資型保單,停售預期反引來買氣;利變年金險宣告利率不受新制上路影響,仍維持一定成長。
金管會7月起調整新契約責任準備金適用利率、加上死亡保障對應保價金最低門檻及利變型商品宣告利率平穩機制實施後,導致儲蓄險風光不再,因應保險新制上路,各家壽險紛紛祭出變額萬能壽險及變額年金險,成為今年下半年強勢主流。
從8月新契約保費收入來看,前三名壽險幾乎都靠投資型保單撐腰,國泰人壽排名第一,8月新契約保費87億元,投資型保單59.5億元,占比逾68%。第二、三名分別是富邦人壽的82.9億元與台灣人壽的64.52億元,投資型占比近36%及58%,亦即都要同時能賣利變保單及投資型保單,才能維持一定業績量。
也打算切入投資型保單市場的宏泰人壽多元行銷處副總陳銘正表示,宣告利率往下調情況下,客戶未必就會將預算轉向保障型商品,因預定利率下降、罹病率提高等因素,保障型商品變貴,對準保戶及銷售人員都是很大壓力。
陳銘正說,許多客戶原本想透過保險規劃達短期保本或提升保單價值目標,然而買不到高利率商品,許多客戶走回原點,思考是否應透過購買投資型商品,達成財務規劃目標,這呼應了當時投資型商品的初衷、反映消費者心聲。
2020年,台灣的資本市場波動頻繁,新台幣強勢升值,壽險淨值面臨巨大壓力。為了緩解這一情況,金管會從今年三月起,對壽險公司的淨值與資本適足率實施「周周盯」的監管措施。這意味著各壽險公司必須在每周五提交當周的自結淨值比與RBC比率,以確保業績穩定。 在這樣的背景下,壽險業的競爭變得更加激烈。有壽險公司負責人甚至將競爭對手的淨值列在白板上,不允許自己掉到後段班。過去,壽險業每半年計算一次資本適足率(RBC),只要達到法定的200%以上即可。但自去年以來,金管會增加了淨值比的監管指標,要求淨值/資產比率必須達到2%以上,低於3%就會被列入高度監管對象。 去年12月,所有壽險公司的淨值比都超過3%。然而,隨著疫情的擴散,壽險公司的投資標的受到影響,3月的淨值一下子就少了5,337億元。這讓許多公司董事長和總經理感到擔憂,也讓金管會高度關注。 從3月底開始,壽險公司的財務數字申報從每月一次改為每周一次,以確保數據的及時性。許多壽險公司都對淨值變化保持高度警惕。例如,在8月資本市場波動時,六大壽險公司的淨值一個月就少了近760億元。 到今年6月底,只有宏泰人壽一家淨值比尚未達到2%,其他壽險公司都在3%以上。宏泰人壽的業績表現引起業界關注,成為了業內的焦點。壽險業者目前都以淨值比不滿4%的幾家壽險企業為「標竿」,緊盯自家數據,力求不落入後段班。若成為金管會的關注對象,將會面臨更大的營運壓力。
壽險業過往每半年計算一次資本適足率(RBC),必須達法定的200%以上,若要較高的投資額度或更多投資標的,就要達250%。但因為RBC涉及投資資產、保單組成、利率等諸多變動項目,所以只要6月底或12月底調整投資資產,如減少高波動股票、拉尾盤等,RBC過關就不是問題。
但從去年開始,金管會增加淨值比的監理指標,同樣6月及12月各看一次,淨值/資產(扣分離帳戶)比率必須達2%以上,其實低於3%就會被金管會鎖定,列入高度監理對象,若連續二次不達2%,保險局就會限期祭出立即糾正措施,最嚴重就是退場。
2019年12月所有壽險公司淨值比都逾3%,但因2月底疫情迅速擴散全球,壽險公司投資標的想跑都跑不掉,3月淨值一下子就少了5,337億元,四家壽險公司淨值比不到3%,甚至有公司不到1%,嚇壞一堆公司董事長、總經理,也嚇到金管會。
也因此,以往每月申報的財務數字,從3月底開始,改為每周五要申報最新淨值比、RBC數據,先前淨值較弱的壽險公司都有被專案金檢或要求提報改善方案,各家壽險公司現在對淨值變化,「皮都繃很緊」。
例如8月資本市場又開始波動,六大壽險公司帳上股債價格都有些回落,淨值一個月又少了近760億元,估計整體壽險業單月淨值少800∼900億元,是3月之後首度淨值再次下降。
到今年6月底,只剩下宏泰人壽一家淨值比尚未達2%,其他壽險公司都在3%以上,低於4%的只剩下中華郵政壽險部、三商美邦人壽、台銀人壽,新光人壽透過認列投資性不動產增值利益,加增資30億元,6月底已達5.03%。
壽險業者目前即以淨值比不滿4%的幾家壽險企業為「標竿」,每周都試算,緊盯自家數據千萬不要低於這幾家,否則一旦成為被金管會盯上的對象,接下來的營運壓力勢必倍增。
宏泰人壽的「宏泰i公益」志工團不僅關心社會公益,還積極推動環保行動。在9月12日,這群熱心人士集結82人,攜手前往新北市萬里區的頂寮沙灘海岸,展開淨灘活動,為海洋環境盡一份心力。當天,他們一共清理了178.7公斤的海洋廢棄物,這個數字相當驚人,也反映了海洋污染的嚴重性。 活動開始前,宏泰i公益志工團特別邀請了荒野保護協會的專家來為志工們講解淨灘的重要性,並教導如何從源頭做起,減少垃圾產生,確保環境的長期可持續性。志工們被分為七個小組,每組有11到13人,並由荒野保護協會的保育志工帶領,進行分類回收的教學和實際的海洋廢棄物撿拾工作。 根據2019年ICC淨灘數據顯示,近七成的海洋廢棄物與飲食相關,其中無法自然分解的塑膠類佔了91.6%。特別是塑膠袋,對海洋生物構成巨大威脅,魚類誤食後可能會死亡,而人類則可能會通過食用這些魚類間接接觸到這些廢棄物。 宏泰i公益的志工們表示,能夠參與這樣的活動非常開心,他們將繼續努力,為愛護台灣海洋環境出一份力,讓這個四面環海的寶貴土地不再受到海洋廢棄物的侵擾。
在正式開始淨灘工作之前,宏泰i公益志工團邀請到荒野保護協會向參加淨灘的志工們說明淨灘的意義,協助志工們建立完整的環保觀念、從源頭做垃圾減量,杜絕環保後患。接著開始分組淨灘,共分為七組,每組11∼13人。每個小組會有一位荒野保護協會的保育志工帶領小組成員做宣導教育,教導大家如何分類海洋廢棄物後就開始撿拾海洋廢棄物並分類回收。
根據2019年ICC淨灘數據,發現近七成的海洋廢棄物跟飲食有關,無法自然分解的塑膠類占比91.6%,其中塑膠袋更是海洋生物的大敵,魚類誤食塑膠袋會導致死亡,而人類很可能會吃到這些魚類,牠們腹中誤吞的塑膠袋也可能被人類誤食。
「宏泰i公益」志工們表示,很高興有機會親身參與這個有意義的活動。未來將會為愛地球、愛護台灣海洋多盡一份力,讓四面環海的美麗台灣不再被海洋廢棄物圍繞。
6月底宏泰人壽淨值比為1.88%,未達到金管會要求的2%門檻,黃天牧表示,宏泰人壽還有今年12月底的一次機會,即金管會會到明年初才會採取措施。
他表示,現在保險業要看淨值比及RBC(資本適足率),RBC是在保險法已有明確規定,淨值比目前是在行政規定,但在這次保險法修法時,會將淨值比納入法律,黃天牧說:「就是按照現在的法規走就對了」。
即保險業若RBC不到200%、淨值比連二期不到2%,金管會都會依法執行立即糾正措施。
但非金控下的壽險公司因為沒有「富爸爸」,增資相對比較「吃力」,過去如遠雄人壽、宏泰人壽的大股東分別以持有的不動產作價,增資30億元及近70億元,但當時也有引發一些適法性爭議,如不動產價值認定,其他股東若無不動產可作價增資,即可能被大股東以不動產增資,稀釋掉持股,且質疑為何不賣掉不動產,用現金來增資等。
同時這兩件不動產作價增資案,都不是在黃天牧出任保險局長任內核准的個案。黃天牧表示,銀行現在也不准許不動產作價增資,就監理衡平性來看,保險公司的大股東也不應拿資產來增資,同時過去有已退場壽險公司在不動產增資上亦曾有瑕疵,所以黃天牧並不歡迎壽險公司再以資產作價增資。
宏泰人壽3月底淨值比就低於1%,保險局要求提出財務改善方案,但宏泰人壽至今未提出,黃天牧是「話說前頭」,先強調他的原則就是不再希望壽險公司提議要用不動產作價增資,若要增資就是大股東拿出現金來增資。
宏泰人壽大股東為台灣地王林堉璘三子、現在宏泰集團掌門人林鴻南,據《富比世》調查,其身價高達455億元台幣,但旗下宏泰人壽2012年開始大舉獵地,導致資本適足率表現不佳,屢被要求增資,七年頻頻虧損,大股東總計卻只增資過20億元。今年上半年資本適足率再度逼近200%門檻,且淨值比1.88%,據傳大股東可能又打算用不動產作價增資,並不想拿現金出來,但黃天牧這次已表達不接受的立場,將要求拿現金來增資。
對此,宏泰人壽發言系統昨天僅表示,不予回應。
過去曾有遠雄人壽、宏泰人壽大股東曾以其持有的不動產作價,分別完成30億元與70億元增資。
宏泰人壽上一次是在2015年資本適足率未達法定標準200%,董事會又未能如期提出增資計畫,遭保險局依違反《保險法》相關規定及有礙健全經營之虞,予以糾正並要求限期增資。
當時林鴻南一度打算減資85%再辦理資產作價增資100億元,卻因資產作價對象竟然為宏泰關係人,且其他股東拿不出不動產反遭稀釋股權,因此遭保險局駁回申請,最後以減資彌補虧損並處分土地作收。
【金融新聞】近來股市與債市雙漲,台灣壽險業的淨值比也跟著水漲船高,不過,在這波漲勢中,有些公司卻陷入了「警戒區」。根據最新數據,截至6月底,全台22家壽險公司中,有18家淨值比超過5%,處於極為安全的水平,但宏泰人壽卻在這波漲勢中,未能及時拉回淨值比,僅有1.88%,正式進入警戒區。若宏泰人壽未能於年底前將淨值比拉回2%以上,金管會將依法採取行動。 除了宏泰人壽,還有三家壽險公司的淨值比接近警戒線,分別是三商美邦人壽、台銀人壽及中華郵政壽險部,其淨值比分別為3.44%、3.9%與3.4%。這些公司的經營成本上升,主要是由於股債價值回升不夠,以及第二季新台幣升值,匯兌成本增加所致。 從另一個監理指標來看,即資本適足率(RBC),今年6月底兆元以上壽險公司中,只有國泰人壽、全球人壽的RBC超過300%,處於較穩健的水準。然而,若以法規投資額度門檻250%來看,前八大壽險公司中,新光人壽、三商美邦人壽兩家的RBC僅有210%左右。 金管會去年開始實施雙監理指標,要求每半年的RBC必須超過200%,淨值比不得連續兩期低於2%。只要觸及其中一個指標,金管會就會啟動立即糾正措施,包括限制業務、裁撤分支機構或限期增資等。 值得一提的是,新壽在面對股債雙跌的疫情影響下,不僅增資30億元,還認列投資性不動產續後增值利益468億元,使得6月底淨值達1,564億元,淨值比也拉高到5.03%。而外商壽險多半因規模小或多經營投資型保單,其RBC與淨值比都相當高,與本國壽險公司相比,具有較大的優勢。
台灣壽險業的最新情況來了!最近公布的半年報告顯示,在眾多壽險公司中,只有宏泰人壽一家公司的淨值資產比未達到金管會的最低標準。具體來說,截至上個月底,宏泰人壽的淨值資產比只有1.88%,遠低於金管會要求的3%。這個數字讓宏泰人壽成了金管會的「黃牌警報」對象。 金管會規定,每半年會對壽險公司的淨值資產比進行一次檢查,只要連續兩期的淨值資產比低於3%,就會要求公司提出改善方案或進行增資。對於宏泰人壽來說,這已經是第一期的黃牌警報了。如果下半年的數字還是沒有改善,那麼大股東宏泰集團可能就必須面對金管會的增資要求。 而這次的問題並不是一時之過,因為隨著國際財務公報IFRS17的即將上路,金管會也明確規定,從2020年4月1日起,保險業淨值比只要連續兩期低於3%,就必須提出改善方案或增資。如果低於2%,那麼還要限期改善,否則金管會將會介入處理,甚至不排除接管的可能性。 看來宏泰人壽得加把勁了,否則下半年不僅僅是黃牌警報那麼簡單了。
除了宏泰人壽,另外三家淨值比在3%附近的為三商美邦人壽、台銀人壽及中華郵政壽險部,三家淨值比依序是3.44%、3.9%與3.4%,主要都是股債價值回升不夠多,第二季又遇到新台幣升值,匯兌成本增加,造成經營成本提高。
以另一監理指標壽險業資本適足率(RBC)來看,今年6月底兆元以上壽險公司只有國泰人壽、全球人壽的RBC超過300%以上,即在較穩健水準,但若以法規投資額度門檻250%來看,前八大壽險6月底有新光人壽、三商美邦人壽兩家不到250%,都只有210%左右。
金管會去年開始祭出雙監理指標,即每半年的RBC必須過200%,淨值比不得連續兩期(即二個半年)低於2%,只要觸及其中一個指標,金管會就會啟動立即糾正措施,最輕是限制業務或裁撤分支機構、限期增資等。壽險業因今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造成股債雙跌,淨值瞬間蒸發,淨值比大幅滑落,3月底時宏泰人壽淨值比不到1%,新壽、三商美邦、中華郵政壽險不到3%,雖然3月的淨值比不列入正式計算,但金管會仍是要這些公司提出改善計畫。
其中,新壽除了增資30億元,也認列投資性不動產續後增值利益468億元,加上股債價值回升,新壽6月底淨值達1,564億元,淨值比也拉高到5.03%。
此外,外商壽險多半因規模小、或多經營投資型保單,無論RBC或淨值比都極高,淨值比都是兩位數,RBC甚至可逾1,000%;相對地本國壽險因資產較大,且有較吃資本的傳統壽險、投資股債等,大型本國壽險公司6月底淨值比以國壽的9.56%最高。
國際財務公報IFRS17將上路,金管會明定2020年4月1日開始,保險業淨值比只要「連續兩期」低於3%,業者必須提出改善方案或增資,若低於2%就須限期改善,否則金管會將介入處理,若壽險公司遲未改善,也不排除被接管的可能性。
台灣宏泰人壽近期面臨銷售低潮,第二季實物給付保單銷售量創單季新低,僅售出1,035張,保費收入362萬元。這波銷售困境主要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以及民眾投保習慣的變化。其中,給付健檢的實物給付保單已連續五季銷售掛零,但保險局強調,新光人壽及富邦人壽的給付健檢保單仍在架上,保戶仍可投保。宏泰人壽推出的給付殯葬服務保單,上半年銷售量也僅90張,保費171萬元。此外,給付海外醫療專機運送及長照服務的保單,銷售量同比衰退近65%,保費收入衰退31%。保險局解釋,疫情導致國人無法出國,海外醫療專機條款因此銷售不佳。
其中,給付健檢的實物給付保單已五季銷售都「掛零」,但保險局強調,新光人壽及富邦人壽的給付健檢保單並未「停售」,即仍在架上,保戶有意願投保、仍是買得到的隱藏款保單。
實物給付今年賣不動的兩大原因,一是新冠肺炎造成國人無法出國,海外醫療專機條款賣不動;二是國人投保習慣,用保單存實物給付,不如存現金。
實付給付保單共有三款,一是給付殯葬服務,即連結生前契約,給付禮儀服務或塔位,共有台灣人壽、新光人壽、富邦人壽、宏泰人壽及全球人壽五家公司,推出十張保單,但上半年只賣出90張保單,保費合計171萬元,其中第二季只賣25張、保費45萬元,也幾乎快成隱藏款保單。
第二類是給付海外醫療專機運送及長照服務者,即國泰人壽一家推出五張商品,今年上半年銷售2.83萬張,同比衰退近65%,保費876萬元,衰退31%,其中第二季只賣了1,010張、保費317萬元,若扣掉長照保單,等於海外醫療專機附加條款第二季只賣了825張,保費51萬元,創新低量。
保險局解釋,主要是疫情衝擊,國人無法出國旅行,自然也不會投保海外急難救助的醫療專機條款。
第三類是給付健檢的保單,即富邦人壽與新光人壽各推出一張保單,去年第一季賣出一張、保費2萬元後,連續五季都沒有再賣出半張,2018年亦只賣出八張、保費31萬元,是典型「作口碑」的保單。
因為直接給付健檢機會,配合的醫療院所有區域性,且一般人健檢可能會自選檢查項目,保單較難自由變動,另外就是儲存健檢機會或鎖定健檢成本,與國人投保習慣較不相同,這二張實驗性極強的保單,最終是叫好不叫座。
宏泰人壽長期以來都充滿著對幼兒的關懷,跟一粒麥子基金會攜手,對花東地區的課輔專班給予了大力的支持,還規劃了各式各樣的課程,讓那裡的孩童能夠接觸到多元的藝術教育。最近,他們還舉辦了一場《2020年線條聯想畫繪畫比賽》,宏泰人壽多元行銷處副總經理陳銘正親自前往台東縣太麻里鄉的達旺浸信會,為這場比賽的得獎者頒獎。 從2010年開始,宏泰人壽就堅持著讓偏遠地區的孩童能夠得到更好、更全面的教育的信念。陳銘正除了頒獎,還跟著藝術營的小朋友们一起參加了體驗課程,從藝術的角度去學習視覺和觸覺的運用,發現質感的變化,甚至還一起製作了寶貝蛋,最後通過影片觀賞和小組討論,讓小朋友們分組創作自己心中的未來建築。 陳銘正強調,美學教育跟學科成績一樣重要,美學的觀察力和創造力會伴隨著孩子們的一生。宏泰人壽很高興能夠透過這樣的公益活動,回饋社會,為偏遠地區的孩童們的教育貢獻一份力量,並希望他們能夠永遠記得學習藝術的初衷和那份感動。 不僅如此,宏泰人壽還成立了「宏泰i公益」志工團,已經持續了七年。這七年中,超過六成的員工都陸續參與了志工活動,將自己的愛心化作實際行動,透過各種公益活動,將愛傳遞給需要幫助的人們。他們曾經為獨居老人募款尾牙基金,組隊淨灘保護環境,還前往濕地移除外來種,透過這些活動,宏泰人壽將關懷的力量散播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