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邦人壽(公)公司新聞
**富邦金控、富邦人壽獲「友善育兒事業獎」 鼓勵生育打造職場新趨勢**
台北市勞動局首次舉辦「友善育兒事業獎」,台北市長蔣萬安親自出席頒獎儀式。富邦金控及子公司富邦人壽榮獲殊榮,肯定其在營造友善育兒職場環境的卓越表現。 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興表示,富邦金控積極落實ESG永續策略,致力提供全方位的員工照護,推動友善育兒職場環境,提升員工身心健康。 為支持少子化議題,富邦金控提供多項福利措施,包括:新生兒補助10萬元、6歲以下子女育兒津貼1.5萬元、10周有薪產假、8天陪產檢及陪產假。2023年,富邦金控及子公司已迎來710名「富邦寶寶」,顯示集團不僅守護員工家庭幸福,也為社會注入生機。 富邦人壽針對少子化現象,推出從結婚到育兒的各項補助,優於法定規定的產檢假、產假、陪產檢及陪產假。此外,公司提供員工子女團體保險,由公司負擔70%保費,保障員工子女健康。 富邦人壽在各辦公大樓設有22間哺集乳室,聘請護理師團隊關懷孕婦及產後女性,提供專業諮詢與照護資訊,營造安心無虞的職場環境。據壽險業者透露,今年5月及6月可能有一波賣股潮,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股價已高,擔心領了股利、賠了股價;二是5月新台幣匯率開 始走揚,若不賣股補匯損,及繳避險保證金,獲利恐有極大壓力;三 是面臨半年報結帳,也必須顧慮資本適足率,賣股可降資產風險;四 是股價已高,會拉低經常性收益率(Recurring yield),不利法人 評價。
5月下旬前五大壽險金控陸續召開法說會,國泰人壽、富邦人壽及 凱基人壽揭露首季實現股票資本利得合計逾773億元,國壽有390億元 ,為12季以來新高;富壽則為328億元,亦創八季新高;凱壽首季實 現股票資本利得也有54.12億元,同創八季新高。初估前六大壽險首 季從股市中實現資本利得逾1,100億元。
全球股市頻創新高,大型壽險投資策略亦轉向資本利得,素有台股 投資王的富壽,首季不管是台股、海外股投報率都超過19%。富壽表 示,長期看好股市表現,但考量今年股市指數已高,相對股息殖利率 會下滑,因此今年策略注重成長股與區間操作。
國壽首季股票未實現利益逾千億元,強調未來獲利動能強大,國壽 亦指出,今年股市策略將著重總回報,股息與資本利得一併考量,機 動調整佈建部位。
凱壽總經理郭瑜玲28日亦在法說會上表示,目前股市已達預期的高 點,不會為追求多拿現金股利,而多增加股票投資,現金股利與資本 利得會一併納入考量。
大型壽險股市策略轉往資本利得或著重總回報,預估今年壽險現金 股利收入將下降,去年前六大壽險領到的現金股利約1,044億元,較 2022年減少近8%,今年預期可能低於千億元,但資本利得首季是是 去年同期的1倍以上,全年亦可能有逾1,600億元的股市資本利得,彌 補減少的股利收入。
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興表示,富邦金控積極落實2021年訂定的ESG 四大永續策略,其中在友善職場的部分,遵循「激勵」策略的精神, 持續推動全方位的員工照護,打造友善育兒之職場環境,以提升所有 富邦人的健康福祉。
富邦金控長期關注少子化議題,持續優化生、育措施,包括:每胎 新生兒補助10萬元、6歲以下子女每年補助育兒津貼1.5萬元等,另有 提供優於法規的10周有薪產假、8天陪產檢及陪產假等。富邦金控及 子公司2023年共迎接逾710名富邦寶寶,粗出生率千分之19,為台灣 粗出生率的3.3倍,顯示富邦金控不但是員工幸福家庭的守護者,也 為社會注入更多的新生命力。
富邦人壽因應少子化社會現象,為鼓勵增產,提供員工從結婚、生 產到育兒(0∼6歲)各項補助,優於法定天數的給薪產檢假、產假、 陪產檢及陪產假,及4個彈性班別兼顧照顧家庭的作息需求。另外, 公司的團體保險除了提供員工保障外,員工子女加保不限人數,由公 司負擔70%保費。
為協助同仁安心生養,富邦人壽於各辦公大樓共設有22間哺集乳室 ,聘任具醫護背景的專職護理師團隊,主動關懷懷孕及產後一年內之 女性員工,提供所需之諮詢與照護資訊,打造友善的職場環境。
**壽險市場轉型 聚焦分期、保障型保單** 過去高利吸金的躉繳儲蓄險時代告終,壽險業正全力進行商品轉型,加速累積合約服務邊際利潤(CSM)以應對2026年新會計制度的到來。 根據統計,壽險新契約保費自2021年的1兆480億元一路滑落,去年僅剩6,714億元,今年前四月雖有13%成長,但預估難以重回2021年上兆元水準。 壽險業者指出,躉繳或高利儲蓄險的CSM多半不高,甚至可能賠錢,因此壽險公司不再過度依賴此類保單拉抬保費。目前市場上積極推動的意外險、醫療險等保障型保單,以及分期繳費的商品,因保費較低、CSM較高,有助於壽險業在接軌後降低增資壓力。 **富邦人壽搶占分紅保單優勢** 其中,富邦人壽今年主推分紅保單有成,首季CSM已超過100億元,預計全年可超過400億元。富邦人壽表示,分紅保單在新型清償能力制度(ICS)下,資本計提比利變型保單低,且利潤較平穩,因此將繼續推廣此類商品。 其他大型壽險公司也訂有內部CSM目標,例如國泰人壽約700億元、新光人壽300億元。預計到2026年接軌前,新光人壽可累積1,000億元至1,500億元的CSM水準。 壽險業強調,商品轉型是為了接軌新制度後保持高資本適足率,並減少增資壓力,未來將持續推動高保障、分期繳費的保單,以確保長期穩定的經營。
**壽險業限縮避險成本 不動產增值利益準備金成財源**
為了減緩匯率波動對獲利的影響,壽險業者向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金管會)提案成立「外匯價格準備金」。其中,不動產增值利益準備金作為六項財源之一,首度浮出檯面。統計顯示,國泰人壽不動產增值利益準備金逾百億元,受益最大,新光人壽以 56 億元位居第二。
根據壽險公會的版本,「外匯價格準備金」的財源包括:不動產增值利益準備金、重大事故收回準備金、營業損失準備金、公司自願強化提存準備金、長年期保費不足準備金,以及其他經金管會核准的項目。
根據各家公司財報,截至 2023 年底,國泰人壽的不動產增值利益準備金高達 110.8 億元,高居業界首位。其次是新光人壽,該項準備金為 56.4 億元。南山人壽以 13.5 億元排名第三,富邦人壽與台灣人壽分別為 6.5 億元與 0.5 億元。七大壽險公司,包括國泰人壽、新光人壽、南山人壽、富邦人壽、台灣人壽、凱基人壽與三商美邦人壽,不動產增值利益準備金合計逼近 200 億元。
壽險業者強調,「外匯價格準備金新制」採個案申請方式,並非一體適用。當新台幣匯率貶值時,壽險業者有兌換利益時,需提存準備金。當台幣升值出現兌換損失時,就可以將這筆準備金沖抵,減輕獲利衝擊。
此外,「外匯價格準備金」可以緩衝匯損,減少壽險業每年數百億元的避險費用。當準備金水庫愈加厚實,業者無需加強避險,避險費用將不再影響投報率,業者收益可望大幅提升。
為了接軌後能有高資本適足率、且降低增資壓力,各壽險積極累積 CSM(合約服務邊際利潤),躉繳或高利的儲蓄險保單,CSM多半不高 ,甚至可能賠錢,壽險公司賣太多,保費雖好看,但增資壓力就隨之 而來。
壽險新契約保費在2021年達1兆480億元後就一路下滑,2022年僅剩 7,730億元,去年更不到7,000億元、僅6,714億元,今年前四月2,39 2億元、年增13%,若趨勢未變,預期今年可望超過去年,但難回到 2021年上兆元水準。
壽險業目前積極進行商品組合轉型,隨著接軌時間越來越近,各壽 險公司積極推動意外險、醫療險等保障型保單,同時轉向高保障分期 繳商品,這類保單因保費相對低,且少躉繳後,一次性大筆的新契約 保費不高,但這類保單的CSM(合約服務邊際)較高,有助於壽險業 在接軌後可不用增資太多金額。
國泰人壽表示,今年優先目標是累積CSM,第一季已有約240億元∼ 250億元水準,相較去年第一季180億元∼190億元,年增有3成,預期 今年可順利達成內部CSM的目標。
富邦人壽今年主推分紅保單有成,雖犧牲短期的新契約價值(VNB ),但考量2026年接軌ICS時,分紅保單在ICS下資本計提比利變型保 單低,利潤也比較平穩,因此基於未來接軌,將繼續推行分紅保單, 今年首季富壽CSM已超過100億元,預期全年會超過400億元。
目前大型壽險公司內部多訂有CSM目標,據了解,富邦人壽內部有 訂定一年400億元目標;國泰人壽估1年會有約700億元水準;新光人 壽每年設300億元目標,預期到2026年接軌前可累計到1,000億元∼1 ,500億元。
據統計,國泰人壽、新光人壽、南山人壽、富邦人壽、台灣人壽、凱基人壽與三商美邦人壽等七大壽險,「不動產增值利益準備金」合計接近200億元。
根據壽險公會版本,預備充實外匯準備金的六項準備金項目,包括:不動產增值利益準備金、重大事故收回準備金、營業損失準備金、公司自願強化提存準備金、長年期保費不足準備金,及其他經金管會核准的項目。
根據各家公司財報,截至2023年底,國泰人壽的不動產增值利益準備金高達110.8億元,居壽險公司之冠;其次則是新光人壽,該項準備金為56.4億元。
第三名是南山人壽,約13.5億元,富邦人壽與台灣人壽分別為6.5億元與0.5億元。凱基人壽無不動產增值利益準備金,三商美邦人壽為1.4億元,合計189.1億元。
壽險業高層強調,業者提案的「外匯價格準備金新制」並非「吃大鍋飯」、一體適用,而是採「個案申請」方式。
「外匯價格準備金」是什麼?簡言之,當新台幣匯率貶值、壽險業有兌換利益時,需提存一筆準備金,以因應當台幣升值、壽險業出現兌換損失時,就可以把這筆準備金,拿出來沖抵,藉此減輕對獲利衝擊。
外匯準備金如同壽險業的大水庫,不會讓壽險業因匯率亂流,讓「獲利暴起暴落」。其次,因為水庫也緩衝了匯損,可減少壽險業為了避險、每年付出高達數百億元的避險費用,第三,當準備金水庫愈厚實,業者不需加大力道避險,避險費用不會吃掉投報率,業者經常性收益可大幅提升。
壽險業新契約保費增,富邦人壽預估雙位數成長
受投資型保單支撐,壽險業前4個月新契約保費達到2,391億元,年增12.6%。其中兩大龍頭國泰人壽和富邦人壽對今年新契約保費抱持樂觀態度。
富邦人壽預估,今年新契約保費有望雙位數成長。國泰人壽則預期,傳統保單將有雙位數成長,但投資型保單全年恐仍衰退。
國泰人壽表示,第一季傳統型保單成長動能大,意外險與醫療險大幅成長逾7成。傳統保單整體年增約16%,預期今年可有雙位數成長。但投資型保單去年7月法令變動後,影響新商品設計,加上去年投資型保單逆勢成長造成基期較高,估計今年投資型保單將衰退。
壽險業進入轉型期,傳統高額的新契約保費時代已過。壽險業者近年轉推保障型、投資型與利變型保單,雖然新契約保費不如過去,但分期繳納和保障提升,使壽險新契約價值相對提高,累積合約服務邊際有所助益。
國泰人壽首季合約服務邊際為89億元,年增32%,已達今年目標280億元的1/4。富邦人壽首季合約服務邊際為61億元,與去年同期持平。富邦人壽指出,第二季分紅保單利潤將陸續認列,預期全年合約服務邊際將有雙位數成長。
國泰人壽表示,第一季傳統型保單有很大的成長動能,意外險與醫 療險(A & H)也大幅成長超過7成,傳統保單包含A & H、儲蓄型 約年增16%,預期今年傳統型保單可以有雙位數成長。但針對投資型 保單預估應會衰退,因為去年7月後,投資型保單有新法令上路,因 應法令變動重新設計新商品,通路上需要一段時間熟悉,因此投資型 保單比較難掌握,加上去年投資型保單唯一逆勢成長,使得基期較高 ,估計今年投資型保單相對會衰退。
但壽險業績進入接軌轉型期,從2009年以來每年9,000多億元到逾 兆元新契約保費的時代「已過去」,壽險業近年改推保障型、投資型 與相對較保守的利變型保單,雖然新契約保費不如過往,但分期繳、 保障型提升,對壽險來說,新契約價值(VNB)相對提高,累積CSM( 合約服務邊際)有助益。
國壽首季VNB為89億元、年增32%,離今年目標280億元已達1/4, 今年優先目標是累積CSM,第一季已有約240億元∼250億水準,較去 年同期年增3成,與VNB同步,至於CSM可達內部目標。
富壽首季VNB為61億元,與去年同期持平。富壽指出,今年第一季 因分紅保單推動,相對利變來說,分紅保單VNB較低,當分紅分出去 時,才可在保險公司帳上認列利潤,分紅保單初期希望能累計資產, 所以初期分較少,真正認列利潤是在後期,預期第二季會恢復成長, 全年應有雙位數成長。
**富邦人壽股市投資大豐收 首季獲利創八季新高**
國內外股市近期屢創新高,壽險業績也水漲船高。富邦人壽 (2883) 首季實現股票資本利得超過 328 億元,是去年同期的 2 倍以上,創下連續八季以來單季新高紀錄。 富邦人壽指出,國內外股票的投資報酬率都超過 19%。由於股價已來到相對高點,今年富邦人壽將採取不同的投資策略,不再「坐等股息」,而是尋找「成長股」和「區間操作」,以實現資本利得為優先。 去年底,富邦人壽持有超過 16.9 萬張台積電 (2330) 股票,堪稱壽險業中台股投資冠軍。隨著台股上漲,富邦人壽台積電一檔的未實現獲利就可能超過 400 億元。截至 3 月底,富邦人壽淨值下未實現評價利益達 404 億元,其中股票未實現利益至少逼近 800 億元。 富邦人壽持有台股市值也來到 4,828 億元,同樣創下八季新高。台股占富邦人壽總投資部位的 9.7%,國外股票部位也拉高到 3,329 億元,創下富邦人壽國外股票投資金額的季底新高。國內外股票合計占比達 16.4%,也是八季以來的新高比率。 富邦人壽表示,受惠於美國聯準會遲未降息,壽險業投資的債券多數跌價,難有實現資本利得機會。富邦人壽首季實現固定收益利得僅 1.54 億元,比去年同期減少近 58%。 目前壽險業的獲利主要來自股票收益,富邦人壽應該是壽險業中股票未實現獲利最高者。富邦人壽首季也積極「區間操作」,台股首季投資報酬率就達 19.6%,是 2022 年第三季以來的新高;國外股首季投報率亦達 19.4%。 以往壽險業第三季都會坐等現金股利,以增加經常性收益。富邦人壽去年現金股利有 229 億元,創歷年新高。不過,今年富邦人壽投資主管透露,考量台股指數和股價已在相對高點,股息殖利率下滑,今年股市操作將關注 AI 產業、成長型股票,並採區間操作策略。富邦人壽預期今年股利收入將會比去年下降。 受此影響,富邦人壽首季股票現金股利收入為 17 億元,較去年首季 19 億元年減 11.6%。富邦人壽表示,今年將避免出現領股息後卻賠了股價的情形,因此會採取靈活調整的投資策略。<h2>富邦人壽EV漲16.6% 至71.5元 富邦金控被低估?</h2>
富邦人壽今(23)日公布2023年隱含價值(EV)為9,310億元,年增16.6%,換算富邦金控股數的每股EV達71.5元,高於去年底富邦金64.8元的收盤價。這意味著去年底富邦人壽的價值就應讓富邦金股價超過71.5元。
去年底富邦人壽每股EV為64.4元,今年恢復成長。富邦人壽指出,主要是2023年獲利近361億元,淨值提升至5,358億元(年增29%),帶動調整後淨值上升。
儘管整體市場新契約保費收入下滑13.1%,富邦人壽的新契約價值(VNB)卻逆勢成長20.3%,達到200億元。富邦人壽表示,這是因為他們著重分期繳及保障型保單的銷售。
展望未來,富邦人壽執行副總董采苓指出,首季分紅保單占率已達55%。她認為,隨著2026年接軌新制,分紅保單資本計提將降低,有助於維持有效契約價值的穩定成長,對EV成長也有正面助益。
富邦人壽去年底的精算評估價值(AV)為1兆1,298億元,換算每股AV達86.8元。
**富邦人壽應對匯率走勢調整避險策略**
隨著近期新台幣匯率走揚,壽險業紛紛調整避險策略。其中,富邦人壽表示,自4月中開始,受惠於美元走弱、新台幣反彈,已逐漸拉高避險比重。
富壽指出,因台美利差仍大,避險成本有較高支出。但若美國聯準會 (Fed) 預計第四季降息,或央行再升息,將會讓長期的避險成本逐步改善。
為了節省避險成本,富壽也將新台幣新錢多投放到新台幣計價債券 ETF。預計今年的避險成本支出可控制在1%至1.5%的範圍內。
匯銀主管表示,目前市場關注下周美國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 (PCE) 的結果。若 PCE 數據優於預期,美元將進一步回落,新台幣有望衝破 32.2 元的關卡。
**富邦人壽推出優富年年分紅養老險 助年輕族群輕鬆規劃退休金** 面對人口老化,年輕世代除了追求當下精彩人生,也別忘了提早規劃退休生活。富邦人壽推出「富邦人壽優富年年分紅養老保險」,提供年輕族群「零件式附約、保費月繳、月給付現金流、享有保單紅利」等四大特色,讓年輕人每月撥出小額資金,就能在設定的退休年齡(55歲、60歲、65歲)領取穩定生存保險金,打造退休現金流生活。 富邦人壽執行副總經理董采苓表示,越早開始規劃退休,負擔越輕鬆。以相同退休金目標為例,35歲開始每月投入的金額比45歲才開始少近一半。如果僅仰賴政府退休金,面臨通膨和老年醫療支出時,可能面臨退休金不足的問題。因此,提早規劃才是掌握退休主動權的關鍵。 「優富年年」保單提供繳費期滿55歲、60歲、65歲三種選擇,讓保戶根據人生規劃設定繳費期滿和生存保險金給付時間。此外,保單還兼具「零件式」附約特色,可依需求加值保障。「月繳」方式有助降低繳費壓力;「月給付」生存保險金則能提供穩定的退休金流;「有機會分享」富邦人壽經營分紅保單績效,讓保戶獲取保單紅利。 富邦人壽提醒年輕人,預算有限更要及早開始,利用時間複利的優勢,為未來退休生活做準備。「優富年年」透過延長繳費期和月繳方式,減輕保費壓力,讓年輕保戶能及早運用小額預算,打造長期的退休現金流。
**富邦人壽首季股市大賺 投資報酬率逾 19.6%** 富邦金控日前召開法說會,旗下富邦人壽公布首季成績單。得益於金融市場回穩與股價上漲,富邦人壽的股票投資表現亮眼,國內外股票投資的投報率均超過 19.6%,高於大盤的 13.1%。 展望未來,富邦金控總經理韓蔚廷表示仍看好股市,特別是人工智能 (AI) 相關產業。富邦人壽將鎖定成長型股票,並採用區間操作策略。 **債券投資也有斬獲** 此外,由於去年第四季利率處於高點,富邦人壽也布局新台幣計價債券 ETF,新資金的投報率約為 5% 到 5.5%。近期,富邦人壽也持續加碼債券 ETF。 截至首季底,富邦人壽的台股部位達 4,848 億元,季增 424 億元,投報率為 19.6%。國外股票部位則為 3,329 億元,季增 204 億元,投報率達 19.43%。 **總資產逼近五兆元** 受惠於利率上漲與美元升值,富邦人壽首季的總投資資產達 4 兆 9,934 億元,逼近五兆元大關。定期收益也因此有所成長,首季的經常性投資收益為 381 億元,年增 8.6%。 **其他亮點** 除了富邦人壽的投資收益亮眼外,台北富邦銀行首季也創下歷史新高,稅後純益達 81.6 億元。法人關注富邦金控對中國大陸的曝險,總經理韓蔚廷表示目前曝險比重低於 3%,且多數為投資等級的金融債券。 富邦金控董事會日前也通過配發每股現金股利 2.5 元及股票股利 0.5 元,合計總股利配發率達 62.5%。
台股3月站上2萬點,台積電股價亦一路狂飆,去年底還有逾16.9萬 張台積電的富壽,堪稱是壽險台股投資王,光台積電一檔未實現獲利 就可能逾400億元,3月底富壽淨值下未實現評價利益達404億元,其 中股票未實現利益至少近800億元,還有極大的「獲利本錢」。
反應全球股市上漲,股票價值增加,3月底富壽持有台股市值達4, 828億元,同樣是八季新高,台股占富壽總投資部位的9.7%,國外股 票部位亦拉高到新台幣3,329億元,創富壽國外股票投資金額的季底 新高,合計國內外股票占比達16.4%,同樣是八季以來新高比率。
在美國聯準會遲不降息下,壽險投資的債券多數跌價,難有實現資 本利得機會,富壽首季實現固定收益利得僅1.54億元,比去年同期少 近58%。
壽險業目前都靠股票獲利,富壽應該是壽險業中股票未實現獲利第 一高,富壽首季亦積極「區間操作」,台股首季投資報酬率就達19. 6%,為2022年第三季以來的新高,國外股首季投報率亦達19.4%。
過往壽險第三季都是坐等現金股利,增加經常性收益率,去年全年 富壽現金股利有229億元,創歷年新高,今年雖仍是看好股市、關注 相關產業,但富壽投資主管透露,考量台股指數及股價已在相對高點 ,股息殖利率下滑,今年股市操作將關注AI產業、成長型股票,且採 區間操今年股利收入應會比前一年下降。
首季富壽股票現金股利17億元,較去年首季19億元、年減11.6%。 富壽今年要避免領了股息,賠了股價,因此會採機動操作。
大型壽險每年會公布前一年隱含價值及精算價值,隱含價值是將壽 險公司的保單契約價值計算出類,類似年底若「清算」此壽險公司的 「真實價值」,精算價值則還會加計公司未來保單價值及業績成長等 ,國外投資者會以壽險每股EV來評估壽險公司股價,被外資法人視為 長期投資壽險公司重要的參考指標。若每股EV與現在的股價差距大, 也代表目前股價被低估或高估。
富邦人壽2023年底隱含價值為9,310億元,較2022年底的7,986億元 ,年增16.6%,富壽表示,主要是2023年獲利近361億元與淨值大幅 提升,帶動調整後淨值上升至5,358億元,年成長29%,有效契約價 值3,952億元,年成長3.2%。
富邦人壽指出,去年受經濟環境及法規變動影響,整體市場新契約 保費收入下滑13.1%,且投資型保單銷售持續減少,而富壽新契約保 費收入年下滑11.1%,但在著重分期繳與保障型保單銷售下,新契約 價值(VNB)200億元、年成長20.3%。
富壽去年開始主攻分紅保單,富壽執行副總董采苓表示,今年首季 分紅保單占率已達55%,2026年接軌後,分紅保單資本計提會變低, 利潤較高,且有助有效契約價值穩定成長,長期對EV成長有正面助益 。
富邦人壽去年底以富邦金控股數換算,每股EV為71.5元,相較去年 底富邦金收盤價64.8元,每股EV超過金控的收盤價,2022年富壽依金 控股數每股EV則為64.4元,較前一年衰退22%以上,去年算是重新恢 復成長。富壽去年底的精算評估價值(AV)為1兆1,298億元,換算每 股AV達86.8元。
Fed會議紀錄偏鷹,但輝達財報報喜,帶動台積電ADR大漲,台股創 高吸金力十足,外資強勢匯入,激勵新台幣23日匯率走揚,盤中一度 逼近32.1元價位,終場收在32.246元,升值2.9分,匯價已連二升, 且單日漲幅0.09%,成為最強亞幣,總成交量15.27億美元。
匯銀主管指出,台股影響力強壓Fed偏鷹題材,匯價幾乎緊貼台股 走,已扭轉先前股匯脫鉤的情況;近期美元上攻力道已無動力,美元 上不去,台韓股市反映AI題材利多,新台幣及韓元雙雙走揚。
因應新台幣升值,壽險業緊急調整,觀察第一季美元強勢,新台幣 貶4.2%,匯兌利益受惠,像富壽第一季(扣外幣保單)避險比重降 到約4成。但4月中新台幣反彈,富壽表示,目前美元走弱、新台幣相 對強,有動態管理,調整一籃子避險與CS部位,拉高避險比重。
富壽認為,現階段因台美利差仍大,避險成本有較高支出,如果第 四季降息,或國內央行再升息,會讓長期避險成本逐步改善,現階段 只能將新台幣新錢多投放到新台幣計價債券ETF,節省避險成本,預 期今年避險成本支出可控管在1%∼1.5%。
匯銀主管強調,後續關注下周美國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PCE) 結果,在此之前匯市仍偏觀望,上檔壓力估落在32.3元,下檔支撐在 32.2元,若PCE數據優預期,美元近一步回落後,新台幣可望衝破32 .2元,往32元整數測試。
富邦人壽執行副總經理董采苓表示,時間是年輕族群最大的本錢, 相同目標的退休金,35歲每月所需投入的金額,會比45歲才開始少了 將近一半,若僅依賴政府退休金作為收入來源,當面臨通膨及年長後 高額的醫療支出時,很可能導致退休金準備不足,提早進行規劃,才 越能將退休的主動權握在自己手中。
富邦人壽深耕分紅保單市場,以專業團隊,為分紅保單獨立帳戶配 置操刀,並致力於為不同人生階段的民眾帶來完備的壽險保障及資產 規劃解方,讓高齡長者能以分紅保單規劃資產配置,讓中壯年家庭經 濟主力能妥適安排壽險保障守護家人,更讓年輕族群能在工作期間善 用小額月繳保費,長期累積打造未來的退休金流。為年輕人量身推出 的「富邦人壽優富年年分紅養老保險」,提供繳費年期55歲期滿、6 0歲期滿及65歲期滿三種選項,讓保戶可依據自己人生規劃選擇繳費 期滿及生存保險金給付的時間點。此商品具備四大特色,成為協助年 輕人自主享優退的「富朋友」:富/零件式「附」約,自訂加值保障 ;朋/「月」繳方式,降低繳費壓力、「月」給付生存保險金,穩定 退休金流;友:「有」機會分享富邦人壽經營分紅保單績效。
富邦人壽提醒年輕朋友,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更需要及早開始, 善用時間複利優勢,為自已預約未來的樂退生活,「優富年年」透過 延長繳費期間以及月繳方式,減輕保費支出壓力,讓年輕保戶可以及 早運用小額預算,訂立長期目標為退休打造現金流。
展望未來,富邦金控總經理韓蔚廷指出,長期仍看好股市,特別是AI相關產業,投資策略將鎖定成長型股票並採區間操作。
富邦人壽主管表示,因台股指數已高、配息率下滑,預估股利收入、經常性收益將較去年略降。此外,富邦人壽在去年第4季利率高點時布局新台幣計價債券ETF,新錢的投報率5%至5.5%,最近也持續加碼債券ETF。
今年首季富邦人壽台股部位4,848億元,季增424億元,投報率達19.6%;國外股票3,329億元,季增204億元,投報率達19.43%。
富邦人壽國外債券部位2兆8,392億元,季增1,065億元,占總投資部位的56.9%,投報率由去年底的3.91%上漲至4.14%。
第1季底富邦人壽總投資資產達4兆9,934億元、逼近五兆元大關,受惠利率走升與美元升值,首季經常性投資收益381億元,年成長8.6%。
台北富邦銀行首季稅後純益81.6億元,創歷史同期新高,各項業務規模穩健成長,淨利差年增6個基本點,企業授信與個人放款皆為雙位數成長,信用卡有效卡數市占率14.8%、位居市場第二,簽帳金額市占率13.7%、市場排名第三。
法人關注,富邦金中國大陸曝險情況,總經理韓蔚廷表示,目前沒有太大變化,對陸曝險占總資產比重低於3%,放款很少、多數為投資,逾九成以上為投資等級的金融債券。
韓蔚廷強調,目前金控與旗下主要子公司均沒有增資計畫。
富邦金控董事會通過擬配發普通股每股現金股利2.5元及股票股利0.5元,合計總股利配發3元,總股利配發率達62.5%。
富邦金首季稅後純益304.1億元、年增117.5%,每股稅後純益為2.34元。富邦金控獲利成長,來自富邦人壽與北富銀獲利年增141%與22%、富邦證券獲利年增43%、富邦產險轉虧為盈。
截至第1季底,富邦金總資產逾11.5兆元、年增8.4%,淨值8,965億元、年增25.7%。
**富邦人壽持股上海商銀增至2.68%**
近期,上海商銀公布十大股東名單。令人矚目的是,富邦人壽持股比例大幅上升,從2.06%增加至2.68%。 此舉表明富邦人壽持續看好上海商銀的前景。今年,上海商銀將以「智能永續,創新多元」為營運策略主軸,推動人工智能發展、加速數位轉型,並創新產品和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商銀前三大股東依然是家族投資公司,分別持股4.67%、3.82%和3.53%。其他主要股東包括SHEEN PERFECT(2.66%)、MAGNETIC HOLDINGS(2.65%)和LOGAN INVESTMENTS(2.47%)。 台新銀行託管國泰台灣傘型證券從去年的1.91%增加至2.77%,而大通託管先進星光先進總合國際股票指數基金投資專戶今年以1.06%擠入第十大股東。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第十大股東挪威中央銀行持股1.15%,今年退出前十大,降至第11大,持股稍降至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