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邦人壽(公)公司新聞
三商壽29日股價收在7.24元,應是2022年9月之後的新高,除與三 商壽首季淨值比回到法定標準3%以上外,也與市場傳出有買家評估 併購有關。
據了解,從2022年開始,三商壽就積極尋求策略投資人入股,強化 財務體質,同時也不排除一次性出售,近期有洽談一外資入股,已向 金管會報告,但雙方仍未就入股條件達成共識。
市場人士表示,一年多來,幾乎大型金控、旗下沒有壽險的金控、 大型壽險公司都曾看過三商壽,但至今沒有人敢「拍板」,就是擔心 2026年接軌新清償能力指標ICS,三商壽亦有不少高利率保單,增資 壓力亦不小,現在除了花錢併購,未來可能要有增資責任。
三商壽表示,不評論市場傳言,若有具體進展,會報董事會後對外 公告。三商壽在28日法說會透露年底前尋求機會出清投資失利的台灣 50反1 ETF,29日三商壽股價一舉站上7.24元。
金管會官員說,除原本洽談的國外策略投資人與現金增資、發債外 ,三商壽確實一直有跟其他公司談併購,但還沒有很明確的對象,策 略投資人與併購一直有在談。據了解,金管會並不排斥三商壽與金控 談合併,主要認為三商壽目前賣相最佳,可趁價碼最好時賣出,以免 最後賣不掉。
國內前八大資產逾兆元的壽險公司,即國泰、富邦、南山、新光、 凱基、台灣、三商美邦及全球人壽,亦都有自家業務員團隊,任兩家 合併,都會改變現有排名,只是在2026年接軌前,各壽險公司光發債 、現增就已有很大壓力,此時要進行「壽壽併」,除非已有信心接軌 過關,或財務實力雄厚,否則應很難成行。
國壽4月投資型保單仍有41.2億元左右業績,前四月143.4億元,都 是業界第二,富邦人壽前四月88.9億元排名第三,安達人壽前四月以 近88億元緊追在後,南山人壽4月急起直追,前四月以76億元擠上第 五名,第六及第七名為法國巴黎人壽與三商美邦人壽,各有67.9億元 與67.8億元,相差極小。
今年股市多頭列車啟動,投資型保單新約保費3月有261億元,創七 個月新高,其中國泰人壽3月熱賣64億元,位居龍頭寶座,安聯人壽 單月賣45億元緊追在後,富邦人壽單月也賣近36億元拿下第三名,南 山人壽則以單月賣28億元,一口氣衝到第四名,第五名是法巴人壽賣 24億元,第六名是安達人壽單月賣22億元,三商壽3月賣近20億元為 第七名。
4月投資型保單仍然賣250億元之上,但排名卻大洗牌。安聯人壽4 月靠著強大的保經代通路,單月賣出45億元,拿下龍頭寶座,至於3 月在一哥位子的國壽,因強化利變型保單銷售,4月僅有41億元,拿 下亞軍;南山人壽則超車富壽4月的25.3億元,靠著旗下強大的業務 部隊,單月賣32億元奪下單月第三名。
外商壽險安達人壽也不甘示弱,靠保經代通路單月賣出26億元,拿 下單月第四名;三商壽單月則賣21億元,超車法巴人壽的20.8億元, 拿下第六名。
銀行今年銷售投資型保單市占率僅2∼3成左右,主要靠各家業務員 與傳統保經代通路,安聯人壽前四月在傳統保經代拿到近113億元的 業績,亦是保經代通路的業績龍頭,其次是安達人壽拿到近85億元, 主要都是銷售投資型保單,其他則主要靠自家業務員或銀行銷售。
根據今年第1季最新資料顯示,目前中信金總資產約8.38兆元,新光金總資產5.08兆元,台新金3.2兆元,假設新光金與台新金合併,總資產規模為8.28兆元,有機會與中信金一較高下,屆時中信金將面臨被超車的挑戰,但若中信金與新光金合併,總資產規模將達13.46兆元,超越國泰金成為國內最大金控。
若以國內傳統六大壽險排名,根據保險局公開資料檢視2024年第1季底各壽險公司資產總額,依序為國泰人壽8.82兆元、富邦人壽5.98兆元、南山人壽5.54兆元、新光人壽3.67兆元、凱基人壽2.46兆元、台灣人壽2.25兆元。
新光人壽與台灣人壽合併後資產總額,將可望挑戰第三大。
若以今年前四月新契約保費計算,前六大排名為富邦人壽368億元、國泰人壽351.9億元、南山人壽266.7億元、台灣人壽164.5億元、凱基人壽160.1億元及新光人壽129億元。
由於壽險業績持續回溫,台灣人壽與新光人壽合併後加總新契約保費收入,將可躍居六大壽險業中第三大。
金融股由於獲利穩定且殖利率高,前十大股東常見到壽險公司的身影。富邦人壽去年持有中信金78萬張為第一大股東,至今年4月僅剩47.4萬張或2.36%退居第三,國壽持股從1.41%降至 1.37%,新壽也大砍15.3萬張,從第六大股東退居到第17位,目前持股20.5萬餘張。
顯示一年來中信金股價大漲之下,三大壽險有志一同逢高實現獲利。此外,辜仲諒個人去年未在大股東名單中,今年以23.8萬張或1.19%入列第14大股東。
另方面,富邦人壽去年持有上海商銀10萬張,今年持股增至13萬張或2.68%,升至第五大股東。不過加碼最多的金融股是永豐金,至3月底持股達39萬張,依去年年報揭露持股計,一年來加碼近10萬張。永豐金股價在本月也創下歷史新高。
第一金最新大股東名單甫公告,前二名依舊為財政部、臺灣銀行;新加坡政府主權基金持股比率從去年1.89%大增至2.38%、排名從第四升至第三,超越華南銀行,其後的臺灣菸酒持股1.55%未變,不過在國壽減碼之下排名升至第五。國泰台灣ESG永續高股息ETF則從去年第十名一舉躋身第六。
七到九名依序為國壽1.50%、台灣人壽1.49%、富邦人壽1.32%;其中,除台壽持股比例未變,國壽較去年減持3.1萬張、富壽減持5,264張。
第十名的新制勞退基金持股較去年減少0.18個百分點至1.25%。第11名仍為挪威央行主權基金,持股略減至1.12%。至於去年持股1.03%的凱基人壽(中壽)今年已不在大股東名單上,惟據查仍持有10萬張以上。
**壽險業投資策略轉向資本利得**
台灣六大壽險公司手中持有逾 3 兆元的股票部位,今年可能調節持有比例,獲利了結。業者表示,股價已達相對高峰,投資策略將轉向以總回報為主的股息加資本利得,預估今年現金股利收入可能低於千億新台幣。
大型壽險公司近期釋出訊息,認為股價已達「相對高點」,今年投資將以股息和資本利得總和考量,不再單純追求股利。業者透露,5 月和 6 月可能出現一波賣股潮,原因包括股價高、新台幣匯率走強、半年報結帳需要顧慮資本適足率,以及高股價會降低經常性收益率。
富邦人壽、國泰人壽和凱基人壽等五大壽險金控已陸續公布第一季財報。富邦人壽第一季實現股票資本利得 328 億元,創八季新高;國泰人壽則有 390 億元,為 12 季以來新高。六大壽險首季從股市中實現資本利得估計已超過 1,100 億元。
富邦人壽表示,長期看好股市表現,但今年股指已高,股息殖利率會下滑,因此今年策略注重成長股與區間操作。國泰人壽則強調今年將注重總回報,股息與資本利得一併考量,機動調整佈建部位。
大型壽險股市策略轉變,預估今年壽險現金股利收入將下降。去年六大壽險領到的現金股利約 1,044 億元,較前年減少近 8%。業者預計今年可能低於千億元,但首季資本利得已超過去年同期的 1 倍以上,全年可能超過 1,600 億元,可彌補減少的股利收入。
**富邦金控、富邦人壽獲「友善育兒事業獎」 鼓勵生育打造職場新趨勢**
台北市勞動局首次舉辦「友善育兒事業獎」,台北市長蔣萬安親自出席頒獎儀式。富邦金控及子公司富邦人壽榮獲殊榮,肯定其在營造友善育兒職場環境的卓越表現。 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興表示,富邦金控積極落實ESG永續策略,致力提供全方位的員工照護,推動友善育兒職場環境,提升員工身心健康。 為支持少子化議題,富邦金控提供多項福利措施,包括:新生兒補助10萬元、6歲以下子女育兒津貼1.5萬元、10周有薪產假、8天陪產檢及陪產假。2023年,富邦金控及子公司已迎來710名「富邦寶寶」,顯示集團不僅守護員工家庭幸福,也為社會注入生機。 富邦人壽針對少子化現象,推出從結婚到育兒的各項補助,優於法定規定的產檢假、產假、陪產檢及陪產假。此外,公司提供員工子女團體保險,由公司負擔70%保費,保障員工子女健康。 富邦人壽在各辦公大樓設有22間哺集乳室,聘請護理師團隊關懷孕婦及產後女性,提供專業諮詢與照護資訊,營造安心無虞的職場環境。據壽險業者透露,今年5月及6月可能有一波賣股潮,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股價已高,擔心領了股利、賠了股價;二是5月新台幣匯率開 始走揚,若不賣股補匯損,及繳避險保證金,獲利恐有極大壓力;三 是面臨半年報結帳,也必須顧慮資本適足率,賣股可降資產風險;四 是股價已高,會拉低經常性收益率(Recurring yield),不利法人 評價。
5月下旬前五大壽險金控陸續召開法說會,國泰人壽、富邦人壽及 凱基人壽揭露首季實現股票資本利得合計逾773億元,國壽有390億元 ,為12季以來新高;富壽則為328億元,亦創八季新高;凱壽首季實 現股票資本利得也有54.12億元,同創八季新高。初估前六大壽險首 季從股市中實現資本利得逾1,100億元。
全球股市頻創新高,大型壽險投資策略亦轉向資本利得,素有台股 投資王的富壽,首季不管是台股、海外股投報率都超過19%。富壽表 示,長期看好股市表現,但考量今年股市指數已高,相對股息殖利率 會下滑,因此今年策略注重成長股與區間操作。
國壽首季股票未實現利益逾千億元,強調未來獲利動能強大,國壽 亦指出,今年股市策略將著重總回報,股息與資本利得一併考量,機 動調整佈建部位。
凱壽總經理郭瑜玲28日亦在法說會上表示,目前股市已達預期的高 點,不會為追求多拿現金股利,而多增加股票投資,現金股利與資本 利得會一併納入考量。
大型壽險股市策略轉往資本利得或著重總回報,預估今年壽險現金 股利收入將下降,去年前六大壽險領到的現金股利約1,044億元,較 2022年減少近8%,今年預期可能低於千億元,但資本利得首季是是 去年同期的1倍以上,全年亦可能有逾1,600億元的股市資本利得,彌 補減少的股利收入。
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興表示,富邦金控積極落實2021年訂定的ESG 四大永續策略,其中在友善職場的部分,遵循「激勵」策略的精神, 持續推動全方位的員工照護,打造友善育兒之職場環境,以提升所有 富邦人的健康福祉。
富邦金控長期關注少子化議題,持續優化生、育措施,包括:每胎 新生兒補助10萬元、6歲以下子女每年補助育兒津貼1.5萬元等,另有 提供優於法規的10周有薪產假、8天陪產檢及陪產假等。富邦金控及 子公司2023年共迎接逾710名富邦寶寶,粗出生率千分之19,為台灣 粗出生率的3.3倍,顯示富邦金控不但是員工幸福家庭的守護者,也 為社會注入更多的新生命力。
富邦人壽因應少子化社會現象,為鼓勵增產,提供員工從結婚、生 產到育兒(0∼6歲)各項補助,優於法定天數的給薪產檢假、產假、 陪產檢及陪產假,及4個彈性班別兼顧照顧家庭的作息需求。另外, 公司的團體保險除了提供員工保障外,員工子女加保不限人數,由公 司負擔70%保費。
為協助同仁安心生養,富邦人壽於各辦公大樓共設有22間哺集乳室 ,聘任具醫護背景的專職護理師團隊,主動關懷懷孕及產後一年內之 女性員工,提供所需之諮詢與照護資訊,打造友善的職場環境。
**壽險市場轉型 聚焦分期、保障型保單** 過去高利吸金的躉繳儲蓄險時代告終,壽險業正全力進行商品轉型,加速累積合約服務邊際利潤(CSM)以應對2026年新會計制度的到來。 根據統計,壽險新契約保費自2021年的1兆480億元一路滑落,去年僅剩6,714億元,今年前四月雖有13%成長,但預估難以重回2021年上兆元水準。 壽險業者指出,躉繳或高利儲蓄險的CSM多半不高,甚至可能賠錢,因此壽險公司不再過度依賴此類保單拉抬保費。目前市場上積極推動的意外險、醫療險等保障型保單,以及分期繳費的商品,因保費較低、CSM較高,有助於壽險業在接軌後降低增資壓力。 **富邦人壽搶占分紅保單優勢** 其中,富邦人壽今年主推分紅保單有成,首季CSM已超過100億元,預計全年可超過400億元。富邦人壽表示,分紅保單在新型清償能力制度(ICS)下,資本計提比利變型保單低,且利潤較平穩,因此將繼續推廣此類商品。 其他大型壽險公司也訂有內部CSM目標,例如國泰人壽約700億元、新光人壽300億元。預計到2026年接軌前,新光人壽可累積1,000億元至1,500億元的CSM水準。 壽險業強調,商品轉型是為了接軌新制度後保持高資本適足率,並減少增資壓力,未來將持續推動高保障、分期繳費的保單,以確保長期穩定的經營。
**壽險業限縮避險成本 不動產增值利益準備金成財源**
為了減緩匯率波動對獲利的影響,壽險業者向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金管會)提案成立「外匯價格準備金」。其中,不動產增值利益準備金作為六項財源之一,首度浮出檯面。統計顯示,國泰人壽不動產增值利益準備金逾百億元,受益最大,新光人壽以 56 億元位居第二。
根據壽險公會的版本,「外匯價格準備金」的財源包括:不動產增值利益準備金、重大事故收回準備金、營業損失準備金、公司自願強化提存準備金、長年期保費不足準備金,以及其他經金管會核准的項目。
根據各家公司財報,截至 2023 年底,國泰人壽的不動產增值利益準備金高達 110.8 億元,高居業界首位。其次是新光人壽,該項準備金為 56.4 億元。南山人壽以 13.5 億元排名第三,富邦人壽與台灣人壽分別為 6.5 億元與 0.5 億元。七大壽險公司,包括國泰人壽、新光人壽、南山人壽、富邦人壽、台灣人壽、凱基人壽與三商美邦人壽,不動產增值利益準備金合計逼近 200 億元。
壽險業者強調,「外匯價格準備金新制」採個案申請方式,並非一體適用。當新台幣匯率貶值時,壽險業者有兌換利益時,需提存準備金。當台幣升值出現兌換損失時,就可以將這筆準備金沖抵,減輕獲利衝擊。
此外,「外匯價格準備金」可以緩衝匯損,減少壽險業每年數百億元的避險費用。當準備金水庫愈加厚實,業者無需加強避險,避險費用將不再影響投報率,業者收益可望大幅提升。
為了接軌後能有高資本適足率、且降低增資壓力,各壽險積極累積 CSM(合約服務邊際利潤),躉繳或高利的儲蓄險保單,CSM多半不高 ,甚至可能賠錢,壽險公司賣太多,保費雖好看,但增資壓力就隨之 而來。
壽險新契約保費在2021年達1兆480億元後就一路下滑,2022年僅剩 7,730億元,去年更不到7,000億元、僅6,714億元,今年前四月2,39 2億元、年增13%,若趨勢未變,預期今年可望超過去年,但難回到 2021年上兆元水準。
壽險業目前積極進行商品組合轉型,隨著接軌時間越來越近,各壽 險公司積極推動意外險、醫療險等保障型保單,同時轉向高保障分期 繳商品,這類保單因保費相對低,且少躉繳後,一次性大筆的新契約 保費不高,但這類保單的CSM(合約服務邊際)較高,有助於壽險業 在接軌後可不用增資太多金額。
國泰人壽表示,今年優先目標是累積CSM,第一季已有約240億元∼ 250億元水準,相較去年第一季180億元∼190億元,年增有3成,預期 今年可順利達成內部CSM的目標。
富邦人壽今年主推分紅保單有成,雖犧牲短期的新契約價值(VNB ),但考量2026年接軌ICS時,分紅保單在ICS下資本計提比利變型保 單低,利潤也比較平穩,因此基於未來接軌,將繼續推行分紅保單, 今年首季富壽CSM已超過100億元,預期全年會超過400億元。
目前大型壽險公司內部多訂有CSM目標,據了解,富邦人壽內部有 訂定一年400億元目標;國泰人壽估1年會有約700億元水準;新光人 壽每年設300億元目標,預期到2026年接軌前可累計到1,000億元∼1 ,500億元。
據統計,國泰人壽、新光人壽、南山人壽、富邦人壽、台灣人壽、凱基人壽與三商美邦人壽等七大壽險,「不動產增值利益準備金」合計接近200億元。
根據壽險公會版本,預備充實外匯準備金的六項準備金項目,包括:不動產增值利益準備金、重大事故收回準備金、營業損失準備金、公司自願強化提存準備金、長年期保費不足準備金,及其他經金管會核准的項目。
根據各家公司財報,截至2023年底,國泰人壽的不動產增值利益準備金高達110.8億元,居壽險公司之冠;其次則是新光人壽,該項準備金為56.4億元。
第三名是南山人壽,約13.5億元,富邦人壽與台灣人壽分別為6.5億元與0.5億元。凱基人壽無不動產增值利益準備金,三商美邦人壽為1.4億元,合計189.1億元。
壽險業高層強調,業者提案的「外匯價格準備金新制」並非「吃大鍋飯」、一體適用,而是採「個案申請」方式。
「外匯價格準備金」是什麼?簡言之,當新台幣匯率貶值、壽險業有兌換利益時,需提存一筆準備金,以因應當台幣升值、壽險業出現兌換損失時,就可以把這筆準備金,拿出來沖抵,藉此減輕對獲利衝擊。
外匯準備金如同壽險業的大水庫,不會讓壽險業因匯率亂流,讓「獲利暴起暴落」。其次,因為水庫也緩衝了匯損,可減少壽險業為了避險、每年付出高達數百億元的避險費用,第三,當準備金水庫愈厚實,業者不需加大力道避險,避險費用不會吃掉投報率,業者經常性收益可大幅提升。
壽險業新契約保費增,富邦人壽預估雙位數成長
受投資型保單支撐,壽險業前4個月新契約保費達到2,391億元,年增12.6%。其中兩大龍頭國泰人壽和富邦人壽對今年新契約保費抱持樂觀態度。
富邦人壽預估,今年新契約保費有望雙位數成長。國泰人壽則預期,傳統保單將有雙位數成長,但投資型保單全年恐仍衰退。
國泰人壽表示,第一季傳統型保單成長動能大,意外險與醫療險大幅成長逾7成。傳統保單整體年增約16%,預期今年可有雙位數成長。但投資型保單去年7月法令變動後,影響新商品設計,加上去年投資型保單逆勢成長造成基期較高,估計今年投資型保單將衰退。
壽險業進入轉型期,傳統高額的新契約保費時代已過。壽險業者近年轉推保障型、投資型與利變型保單,雖然新契約保費不如過去,但分期繳納和保障提升,使壽險新契約價值相對提高,累積合約服務邊際有所助益。
國泰人壽首季合約服務邊際為89億元,年增32%,已達今年目標280億元的1/4。富邦人壽首季合約服務邊際為61億元,與去年同期持平。富邦人壽指出,第二季分紅保單利潤將陸續認列,預期全年合約服務邊際將有雙位數成長。
國泰人壽表示,第一季傳統型保單有很大的成長動能,意外險與醫 療險(A & H)也大幅成長超過7成,傳統保單包含A & H、儲蓄型 約年增16%,預期今年傳統型保單可以有雙位數成長。但針對投資型 保單預估應會衰退,因為去年7月後,投資型保單有新法令上路,因 應法令變動重新設計新商品,通路上需要一段時間熟悉,因此投資型 保單比較難掌握,加上去年投資型保單唯一逆勢成長,使得基期較高 ,估計今年投資型保單相對會衰退。
但壽險業績進入接軌轉型期,從2009年以來每年9,000多億元到逾 兆元新契約保費的時代「已過去」,壽險業近年改推保障型、投資型 與相對較保守的利變型保單,雖然新契約保費不如過往,但分期繳、 保障型提升,對壽險來說,新契約價值(VNB)相對提高,累積CSM( 合約服務邊際)有助益。
國壽首季VNB為89億元、年增32%,離今年目標280億元已達1/4, 今年優先目標是累積CSM,第一季已有約240億元∼250億水準,較去 年同期年增3成,與VNB同步,至於CSM可達內部目標。
富壽首季VNB為61億元,與去年同期持平。富壽指出,今年第一季 因分紅保單推動,相對利變來說,分紅保單VNB較低,當分紅分出去 時,才可在保險公司帳上認列利潤,分紅保單初期希望能累計資產, 所以初期分較少,真正認列利潤是在後期,預期第二季會恢復成長, 全年應有雙位數成長。
**富邦人壽股市投資大豐收 首季獲利創八季新高**
國內外股市近期屢創新高,壽險業績也水漲船高。富邦人壽 (2883) 首季實現股票資本利得超過 328 億元,是去年同期的 2 倍以上,創下連續八季以來單季新高紀錄。 富邦人壽指出,國內外股票的投資報酬率都超過 19%。由於股價已來到相對高點,今年富邦人壽將採取不同的投資策略,不再「坐等股息」,而是尋找「成長股」和「區間操作」,以實現資本利得為優先。 去年底,富邦人壽持有超過 16.9 萬張台積電 (2330) 股票,堪稱壽險業中台股投資冠軍。隨著台股上漲,富邦人壽台積電一檔的未實現獲利就可能超過 400 億元。截至 3 月底,富邦人壽淨值下未實現評價利益達 404 億元,其中股票未實現利益至少逼近 800 億元。 富邦人壽持有台股市值也來到 4,828 億元,同樣創下八季新高。台股占富邦人壽總投資部位的 9.7%,國外股票部位也拉高到 3,329 億元,創下富邦人壽國外股票投資金額的季底新高。國內外股票合計占比達 16.4%,也是八季以來的新高比率。 富邦人壽表示,受惠於美國聯準會遲未降息,壽險業投資的債券多數跌價,難有實現資本利得機會。富邦人壽首季實現固定收益利得僅 1.54 億元,比去年同期減少近 58%。 目前壽險業的獲利主要來自股票收益,富邦人壽應該是壽險業中股票未實現獲利最高者。富邦人壽首季也積極「區間操作」,台股首季投資報酬率就達 19.6%,是 2022 年第三季以來的新高;國外股首季投報率亦達 19.4%。 以往壽險業第三季都會坐等現金股利,以增加經常性收益。富邦人壽去年現金股利有 229 億元,創歷年新高。不過,今年富邦人壽投資主管透露,考量台股指數和股價已在相對高點,股息殖利率下滑,今年股市操作將關注 AI 產業、成長型股票,並採區間操作策略。富邦人壽預期今年股利收入將會比去年下降。 受此影響,富邦人壽首季股票現金股利收入為 17 億元,較去年首季 19 億元年減 11.6%。富邦人壽表示,今年將避免出現領股息後卻賠了股價的情形,因此會採取靈活調整的投資策略。<h2>富邦人壽EV漲16.6% 至71.5元 富邦金控被低估?</h2>
富邦人壽今(23)日公布2023年隱含價值(EV)為9,310億元,年增16.6%,換算富邦金控股數的每股EV達71.5元,高於去年底富邦金64.8元的收盤價。這意味著去年底富邦人壽的價值就應讓富邦金股價超過71.5元。
去年底富邦人壽每股EV為64.4元,今年恢復成長。富邦人壽指出,主要是2023年獲利近361億元,淨值提升至5,358億元(年增29%),帶動調整後淨值上升。
儘管整體市場新契約保費收入下滑13.1%,富邦人壽的新契約價值(VNB)卻逆勢成長20.3%,達到200億元。富邦人壽表示,這是因為他們著重分期繳及保障型保單的銷售。
展望未來,富邦人壽執行副總董采苓指出,首季分紅保單占率已達55%。她認為,隨著2026年接軌新制,分紅保單資本計提將降低,有助於維持有效契約價值的穩定成長,對EV成長也有正面助益。
富邦人壽去年底的精算評估價值(AV)為1兆1,298億元,換算每股AV達86.8元。
**富邦人壽應對匯率走勢調整避險策略**
隨著近期新台幣匯率走揚,壽險業紛紛調整避險策略。其中,富邦人壽表示,自4月中開始,受惠於美元走弱、新台幣反彈,已逐漸拉高避險比重。
富壽指出,因台美利差仍大,避險成本有較高支出。但若美國聯準會 (Fed) 預計第四季降息,或央行再升息,將會讓長期的避險成本逐步改善。
為了節省避險成本,富壽也將新台幣新錢多投放到新台幣計價債券 ETF。預計今年的避險成本支出可控制在1%至1.5%的範圍內。
匯銀主管表示,目前市場關注下周美國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 (PCE) 的結果。若 PCE 數據優於預期,美元將進一步回落,新台幣有望衝破 32.2 元的關卡。
**富邦人壽推出優富年年分紅養老險 助年輕族群輕鬆規劃退休金** 面對人口老化,年輕世代除了追求當下精彩人生,也別忘了提早規劃退休生活。富邦人壽推出「富邦人壽優富年年分紅養老保險」,提供年輕族群「零件式附約、保費月繳、月給付現金流、享有保單紅利」等四大特色,讓年輕人每月撥出小額資金,就能在設定的退休年齡(55歲、60歲、65歲)領取穩定生存保險金,打造退休現金流生活。 富邦人壽執行副總經理董采苓表示,越早開始規劃退休,負擔越輕鬆。以相同退休金目標為例,35歲開始每月投入的金額比45歲才開始少近一半。如果僅仰賴政府退休金,面臨通膨和老年醫療支出時,可能面臨退休金不足的問題。因此,提早規劃才是掌握退休主動權的關鍵。 「優富年年」保單提供繳費期滿55歲、60歲、65歲三種選擇,讓保戶根據人生規劃設定繳費期滿和生存保險金給付時間。此外,保單還兼具「零件式」附約特色,可依需求加值保障。「月繳」方式有助降低繳費壓力;「月給付」生存保險金則能提供穩定的退休金流;「有機會分享」富邦人壽經營分紅保單績效,讓保戶獲取保單紅利。 富邦人壽提醒年輕人,預算有限更要及早開始,利用時間複利的優勢,為未來退休生活做準備。「優富年年」透過延長繳費期和月繳方式,減輕保費壓力,讓年輕保戶能及早運用小額預算,打造長期的退休現金流。
**富邦人壽首季股市大賺 投資報酬率逾 19.6%** 富邦金控日前召開法說會,旗下富邦人壽公布首季成績單。得益於金融市場回穩與股價上漲,富邦人壽的股票投資表現亮眼,國內外股票投資的投報率均超過 19.6%,高於大盤的 13.1%。 展望未來,富邦金控總經理韓蔚廷表示仍看好股市,特別是人工智能 (AI) 相關產業。富邦人壽將鎖定成長型股票,並採用區間操作策略。 **債券投資也有斬獲** 此外,由於去年第四季利率處於高點,富邦人壽也布局新台幣計價債券 ETF,新資金的投報率約為 5% 到 5.5%。近期,富邦人壽也持續加碼債券 ETF。 截至首季底,富邦人壽的台股部位達 4,848 億元,季增 424 億元,投報率為 19.6%。國外股票部位則為 3,329 億元,季增 204 億元,投報率達 19.43%。 **總資產逼近五兆元** 受惠於利率上漲與美元升值,富邦人壽首季的總投資資產達 4 兆 9,934 億元,逼近五兆元大關。定期收益也因此有所成長,首季的經常性投資收益為 381 億元,年增 8.6%。 **其他亮點** 除了富邦人壽的投資收益亮眼外,台北富邦銀行首季也創下歷史新高,稅後純益達 81.6 億元。法人關注富邦金控對中國大陸的曝險,總經理韓蔚廷表示目前曝險比重低於 3%,且多數為投資等級的金融債券。 富邦金控董事會日前也通過配發每股現金股利 2.5 元及股票股利 0.5 元,合計總股利配發率達 62.5%。
台股3月站上2萬點,台積電股價亦一路狂飆,去年底還有逾16.9萬 張台積電的富壽,堪稱是壽險台股投資王,光台積電一檔未實現獲利 就可能逾400億元,3月底富壽淨值下未實現評價利益達404億元,其 中股票未實現利益至少近800億元,還有極大的「獲利本錢」。
反應全球股市上漲,股票價值增加,3月底富壽持有台股市值達4, 828億元,同樣是八季新高,台股占富壽總投資部位的9.7%,國外股 票部位亦拉高到新台幣3,329億元,創富壽國外股票投資金額的季底 新高,合計國內外股票占比達16.4%,同樣是八季以來新高比率。
在美國聯準會遲不降息下,壽險投資的債券多數跌價,難有實現資 本利得機會,富壽首季實現固定收益利得僅1.54億元,比去年同期少 近58%。
壽險業目前都靠股票獲利,富壽應該是壽險業中股票未實現獲利第 一高,富壽首季亦積極「區間操作」,台股首季投資報酬率就達19. 6%,為2022年第三季以來的新高,國外股首季投報率亦達19.4%。
過往壽險第三季都是坐等現金股利,增加經常性收益率,去年全年 富壽現金股利有229億元,創歷年新高,今年雖仍是看好股市、關注 相關產業,但富壽投資主管透露,考量台股指數及股價已在相對高點 ,股息殖利率下滑,今年股市操作將關注AI產業、成長型股票,且採 區間操今年股利收入應會比前一年下降。
首季富壽股票現金股利17億元,較去年首季19億元、年減11.6%。 富壽今年要避免領了股息,賠了股價,因此會採機動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