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邦人壽(公)公司新聞
2022年開始因美國聯準會大幅且快速升息,債券價格暴跌,股市亦 波動,壽險業淨值受衝擊,最慘時期是2022年第三季,有高達六家壽 險公司單季淨值比掉到3%以下。之後金管會同意進行金融資產重分 類,將債券轉列攤銷後成本,加上之後股債市回穩,去年各大壽險淨 值開始回升,去年第三季只剩下兩家壽險公司淨值比在3%以下。
至去年底僅三商美邦人壽淨值比低於3%,經積極自救後,三商壽 首季淨值比從去年底的2.97%,回升到3%之上、來到3.24%,不只 是回升到法定標準之上,也終結三商壽連七季淨值比低於3%的情況 。
第一季淨值比最高的是法巴人壽為29.2%,安達人壽、合庫人壽首 季淨值比也都在20%以上,安聯人壽、富邦人壽在10%以上,國泰、 凱基、台壽、台新、元大等淨值比皆位處7%以上偏高水準。
金管會對保險業監理指標其中一項,就是連續兩期淨值比不得低於 3%,但監理上只看6月、12月的數據,因此,第一季各家壽險自結的 淨值比僅作為參考,但股市還在多頭,若剩下一個月股匯市未出現巨 幅變化,預期6月各壽險公司淨值比應該也可以「All Pass」(全數 過關)。
三商壽表示,首季淨值比提升至3.24%,主要受惠於國內外股市上 揚,及新台幣兌美元貶值的正面影響,第一季台股指數上漲,權益類 已實現獲利較去年同期增加逾14億元,及受惠匯兌利益,有助於獲利 表現。
國壽表示,主要是要為2026年接軌做準備,目前國壽資本適足率( RBC)逾300%,2026年改以新清償能力指標(ICS)時,法定是100% ,國壽希望維持160%的相對高水準,以因應業務成長及市場變化, 因此決議再發債300億元,等於今年發債額度拉高到800億元。
且國壽新申請的300億元額度中,將有一部分會以海外SPV(特殊目 的公司)來發債,至於發行額度多少,還要視市場情勢調整,還要先 取得金管會的同意。
國壽一年二度募資,曾在2008年發生過,當時為因應市場可能的劇 烈波動,國壽上下半年各募資150億元,合計300億元,今年是以發行 次債模式,先從市場要搶下800億元,以免其他壽險也募資搶錢時, 利率及成本攀高。
壽險業今年出現發債潮,上半年還未過完,已有五家壽險公告發債 ,國壽全年要發800億元,新光人壽要發債80億元,富邦人壽及南山 人壽各要發債300億元,三商美邦人壽亦有50億元,合計已有1,530億 元,且還有多家壽險仍未決定是否發債等資,今年確定會是壽險年度 發債量的新高。
因國內債市胃納量有限,壽險業發債必須先搶先贏,今年前四月五 家壽險公司公告發債,額度已超過去年全年1,110億元,更創下至少 十年新高。
富邦人壽盈餘轉增資75.89億元,強化資本結構
為接軌2026年國際會計準則第17號(IFRS 17),台灣壽險業強化資本結構。今年已有四家壽險公司公告盈餘轉增資,分別為南山人壽、富邦人壽、凱基人壽和遠雄人壽。 其中,富邦人壽今年公告發放股票股利75.89億元,成為今年前六大壽險公司中,與南山人壽、國泰人壽等公司宣布配發股票股利的業者。 南山人壽盈餘轉增資金額最高,達87.73億元;四家壽險公司今年盈餘轉增資金額合計超過188億元。 除南山人壽外,凱基人壽也宣布盈餘轉增資發行新股,金額達14億7,836萬元;遠雄人壽則將發行新股10億股,金額為1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只有合庫人壽宣布配發現金股利,金額為9.63億元。合庫人壽也是壽險業中唯一連續九年發放現金股利的公司。南山人壽最新公布股東常會議案,擬將去年可分派盈餘的87億7,3 46萬元,辦理盈餘轉增資,共發行新股8.77億股,且每千股將配發6 3.475股。南山人壽表示,盈餘轉增資發行新股案預計將在今年的股 東常會上表決,若順利通過,將向金管會申報生效後,由董事會另訂 配股除權基準日及發行新股事宜。
除南山人壽外,富邦人壽今年也已公告發放股票股利75.89億元, 亦即今年前六大壽險公司中,有三家公告要發放股票股利,國泰人壽 、新光人壽、台灣人壽今年則是不配發股利。
今年最早公告的壽險公司是遠雄人壽,4月25日就公告盈餘轉增資 發行新股,將發行普通股10億股,總金額為10億元,每千股無償配發 80股。遠雄人壽也已公告,每股配發股票股利0.8元,股東配股總股 數達1億股,遠雄去年也是配發股票股利,每股配發股票股利0.8元, 2022年則是配發現金股利,每股配發1元、共12.43億元。
凱基人壽5月9日也公告,決議今年將盈餘轉增資發行新股,發行股 數為14.78億股,發行總金額為14億7,836萬元,依此每千股將無償配 發30股。凱基人壽當天也公告,董事會決議配發股票股利14.78億元 。
至於配發現金股利,今年依舊只有合庫人壽一家,今年配發現金股 利9.63億元,比去年3.58億元高,成為今年首家、可能是唯一的一家 確定發放現金股利的壽險公司,合庫人壽也是目前壽險業中唯一的一 家連續九年都發放現金股利的壽險公司。
壽險搶現金,4月利變、分紅保單大賣,三分台灣保費市場
受到美國升息影響,台幣面臨貶值壓力,壽險業紛紛推出利變壽險和分紅保單,吸引民眾資金避險。富邦人壽、南山人壽、國泰人壽等大型壽險公司,前4個月的新契約保費達1,312億元,年增9%。其中,富邦人壽靠著分紅保單銷售,前4個月估計已突破200億元。
根據業界估計,4月份壽險業新契約保費超過600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逾13%,重回雙位數成長。其中,利變壽險約200億元、分紅保單近100億元、投資型保單約200億元,三者幾乎瓜分台灣保費市場。
富邦人壽指出,美元利率仍處高點,加上銀行通路解約壓力,壽險業開始強化利變壽險和分紅保單的銷售。分紅保單在7月1日將有新制上路,但富邦人壽強調,並非要停售,而是轉向利變壽險,加上高資產族群的傳承和資產累積需求,分紅保單的買氣持續成長。
此外,國泰人壽、台灣人壽等大型壽險公司,利變壽險業績也都超過150億元。投資型保單方面,安聯人壽逼近200億元,南山人壽接近80億元,安達人壽則估計有100億元。
**壽險業績回溫 富邦國泰四強鼎立** 今年前四月,台灣壽險業持續回暖,六大壽險公司新契約保費合計達1,440.1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6.6%。業界推估,整體壽險業前四月的保費收入可望突破2,406.8億元,年增率超過13%。 其中,富邦人壽表現亮眼,4月新契約保費達85.2億元,年增23%,略領先國泰人壽的80.3億元。前四月累計,富邦人壽以368億元緊咬國泰人壽的351.9億元,兩家公司競爭激烈。 富邦人壽成長動能來自傳統型及投資型商品,並持續推動長年期繳與保障型保單銷售。富邦表示,將持續強化此策略。此外,富邦人壽在前四月個人健康及傷害險業務成長亮眼,年增達31%。 國泰人壽則在健康及意外險領域表現突出,單月新契約保費年增18%。第一季外溢保單及實物給付型保單銷售量高居業界龍頭,其中外溢保單結合「FitBack健康吧」機制,協助客戶養成健康習慣,第一季新契約保費達28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46%。 業界分析,壽險業持續推動商品轉型,因應IFRS17和ICS的規範調整,導致投資型保單銷售趨緩。不過,各家壽險業者積極推出傳統型保單,填補缺口。 南山人壽4月新契約保費年增38%,累計前四月保費收入266.7億元,排名業界第三。台灣人壽和凱基人壽競爭激烈,4月新契約保費分別為47.9億元和47.1億元。前四月累計,台灣人壽和凱基人壽分別拿下第四名和第五名。 新光人壽4月新契約保費年增11.6%,前四月累計保費收入129億元,年增2%。
觀察今年4月,六大壽險新契約保費合計為353.9億元,低於今年3月的416.3億元,但較去年同期大增17.3%。
根據各公司統計,今年前四月,大型壽險公司的投資型保單多數較去年同期衰退,且幅度還高達兩位數。壽險業高層分析,主要是2023年7月投資型保單禁令上路,新制上路前市場有一波「最後上車潮」、推升去年上半年投資型保單的銷售業績,今年新規範上路後,銷售通路需要時間適應與了解,導致今年前四月投資型保單銷售衰退。
此外,多數大型壽險業今年前四月的傳統型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均大幅成長,主要是為因應接軌IFRS17(國際會計準則第17號公報)及國際保險資本標準(ICS),壽險業正極力推動商品轉型,持續強化長年期繳與保障型商品銷售。
六大壽險個別業績比一比,今年4月富邦人壽新契約保費為85.2億元,略為領先國泰人壽的80.3億元;今年前四月富邦人壽新契約保費為368億元,國泰人壽新契約保費約351.9億元緊追在後,雙方「戰況」十分激烈。
富邦人壽4月新契約保費為85.2億,年增23%,成長動能主要來自傳統型及投資型商品。富邦人壽表示,將持續強化長年期繳與保障型商品銷售;前四月個人健康及傷害險較去年同期成長31%,商品轉型策略推動有成。
國泰人壽健康及意外險商品銷售動能穩健成長,單月新契約保費年成長18%。今年第1季,國泰人壽外溢保單及實物給付型保單銷售量雙雙居冠,其中外溢保單主要結合「FitBack健康吧」外溢機制,協助客戶養成健康生活習慣,第1季新契約保費達28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46%。
南山人壽4月新契約保費62.1億元,年增38%,累計前四月新契約保費為266.7億元,排名業界第三。
台灣人壽與凱基人壽同樣上演「龍虎鬥」,台灣人壽4月新契約保費為47.9億元,以些微差距領先凱基人壽的47.1億元;今年前四月台灣人壽新契約保費為164.5億元,凱基人壽則是160.1億元,分居第四與第五名。
新光人壽4月新契約保費為31.3億元,年增11.6%,今年前四月新契約保費為129億元,年增2%。
國泰、富邦、南山、新光、凱基與台灣等六大壽險,前四個月新契 約保費1,312億元,年增約9%,其中國壽因投資型保單銷量減少,凱 基壽則是傳統保單業績放緩,其餘四家皆成長,成長最高是台壽年增 達42.1%。
美國仍未降息,美元利率仍處高點,為因應新台幣隨時可能重貶, 及過去銀行通路銷售保單的解約壓力,壽險業前四月明顯強化利變壽 險、分紅保單的銷售,分紅保單4月估計銷量近百億元,如首季分紅 保單已賣逾160億元的富壽,4月估計已破200億元,保誠人壽前三月 分紅保單亦賣近110億元,估4月有望破150億元,法國巴黎人壽亦加 入分紅保單銷售,單月百億元銷量有望。
由於分紅保單7月1日將有新制上路,市場傳出有停售效應,但富壽 強調,保單並未要停售,主要是美元維持高利率下,利變壽險賣相失 色,轉向分紅保單,加上不少高資產族有傳承需要及資產累積需求, 因此分紅保單買氣持續成長。
由於利變壽險、傳統壽險及分紅保單的資金才是大部分由壽險公司 運用,壽險公司銷售投資型保單,多只是賺手續費及自然保費,雖對 接軌有益,但對累積資金較無效果,今年前四月壽險業明顯增加利變 保單及分紅保單的銷售力度。
4月利變壽險估計亦有200多億元,分紅保單近100億元,在資本市 場仍多頭且南山人壽重回投資型保單市場,及安聯人壽、安達人壽及 法巴人壽主攻投資型下,4月投資型保單估計亦有200多億元,三大保 單即瓜分單月600億左右的新契約保費。
利變壽險如國壽、台壽、南山前四月都應有150億元以上,分紅保 單則是富壽與保誠人壽各有150∼200億元,投資型保單,國壽前四月 近150億元,安聯人壽逼近200億元,南山則要近80億元,安達則應有 百億元。
**國泰金4月獨領風騷 賺破500億元** 台灣保險業龍頭富邦人壽的母公司富邦金控,尚未公布4月獲利,但分析師推測,由於子公司富邦人壽持有大量台積電股票,且4月台積電股價表現強勁,富邦人壽應有可觀的未實現獲利。 國泰金控9日公布4月單月稅後純益137.4億元,創歷史新高,累計前4月稅後獲利509.4億元,也是歷史次高,年增近297%,穩居金控獲利三冠王。 除了國泰金,開發金控也順利突破百億大關,累計前4月稅後獲利106.39億元,年增近153%。 中信金控4月稅後純益51.07億元,累計前4月稅後獲利260.27億元,目前排名亞軍。不過,中信金下轄銀行4月因放款動能強勁,提列備抵金額較高,導致獲利較3月減少逾3成。 其他金控方面,14家已公布獲利數據的金控,累計前4月稅後獲利合計1,677.95億元,比去年同期成長87.2%,估計金控業前4月稅後獲利將突破2,000億元。
<strong>富邦人壽尚未揭露成績單 四大壽險前四月累計賺552.6億元</strong>
受惠美元升值,今年前四月壽險業大幅降低避險成本,加上持續操作海內外股票,四大壽險國泰、台壽、凱基、新壽累計已公布的獲利達552.6億元,比去年同期虧損98.2億元轉虧為盈。
不過,4月壽險業遇上美國聯準會(Fed)態度偏鷹,美債利率走揚、美股承受壓力,拉低當月表現,四大壽險稅後純益較3月減少14.7%。
國泰人壽4月稅後純益104億元,暫居冠軍,領先新光人壽的27.87億元、台壽的22.24億元、凱基人壽的18.96億元。
目前六大壽險中,富邦人壽與南山人壽尚未公布4月成績單。新光人壽4月較3月略減1.14億元,但前四月仍賺32億元,連續三個月獲利。
凱基人壽4月稅後純益18.96億元,較3月減少2.39億元,下滑11.2%。台壽前四月稅後純益98.79億元,受惠美元持續升值,加上股債資本利得較佳。
**富邦人壽打造和諧職場 與工會簽署團體協約**
致力營造尊重、和諧的職場環境,富邦金控子公司富邦人壽與工會共同簽署團體協約。昨日簽約儀式上,由富邦人壽董事長林福星和工會理事長闕念祖代表雙方簽字,行政院勞動部、臺北市政府勞動局和金融業工會聯合總會等代表都到場見證這項保險業勞資合作的里程碑。
林福星董事長表示,企業的競爭力源自員工的正向和積極性,只有勞資間建立起互相尊重的基礎,公司才能永續發展。此次簽署的團體協約,納入了優於法規的勞動條件和員工福利,具體落實了對員工的關懷,確保員工權益完善。這不僅促進企業進步,也對保險業有指標意義,有助於穩定勞資關係,打造和諧的職場環境,實現「正向力量、豐富生命」的企業理念。
經過近兩年的研議,雙方達成共識,簽訂了多項優惠條文,包括:職場內外意外事故關懷金、職業病關懷金,以及每胎補助 10 萬元的生育補助、每年 1.5 萬元的育兒補助等。更將員工持股信託福利正式納入協約,保障員工福利。
富邦人壽曾 12 度榮獲《世界金融雜誌》評選為「台灣最佳保險公司」。作為國民品牌,富邦人壽相信多元、公平、共融的企業文化,將引領成為友善平權的幸福企業。
`開發金控亦公告4月稅後純益24.25億元,累計前四月稅後獲利突破 百億,達106.39億元,年增近153%,也是第六家進入獲利百億元的 金控。
中信金控4月稅後純益51.07億元,累積前四月稅後獲利260.27億元 ,EPS為1.33元,單月獲利目前排名亞軍,累計及每股獲利應是第三 名,4月獲利比3月減少逾3成,主要是中信銀行4月放款動能強勁,依 規定需提列相關備抵,單月稅後僅賺26.37億元,未能夠蟬聯金控下 銀行單月獲利王。
國泰金下銀行、產險、證券、投信前四月累計稅後純益皆創歷史新 高,壽險則是歷史次高。主要貢獻來自國壽4月稅後大賺104億元,累 計稅後賺351.4億元;國泰世華銀獲利4月稅後純益30.5億元,暫列4 月金控下銀行第一名,累計稅後純益134.7億元,年成長12%,主要 是今年把握利率高檔,增加外幣有價證券投資,累計淨利息收入年增 逾1成,財管、信用卡帶動淨手續費收入呈雙位數成長。
14家金控僅剩富邦金尚未公告,其餘13家前四月稅後獲利合計1,6 77.95億元,比去年同期成長87.2%,估計金控前四月稅後肯定可賺 破2,000億元,年增8成以上。
首季稅後純益303.8億元的富邦金,第一季暫列獲利亞軍,子公司 富邦人壽投資大量台積電,在4月應有極大的未實現獲利,就看是否 趁機實現,加上目前銀行獲利穩定、證券亦受惠台股交易量增,估計 富邦金4月獲利亦不差。
前四月賺破百億元的金控已有六家,包括國泰、富邦、中信、兆豐 、元大、開發,第一金有望在5月晉升百億元行列,預估不用等到6月 ,就有半數金控獲利可衝破百億元。
惟4月壽險業遭受美國聯準會(Fed)態度偏鷹,美債利率走揚、美股承受壓力,縮減壽險業4月表現,四大壽險總計4月稅後純益總計較3月縮減14.7%。
國泰人壽4月單月稅後純益104億元,暫居冠軍,賺贏新光人壽的27.87億元、台灣人壽22.24億元、凱基人壽18.96億元。目前六大壽險中,尚餘富邦人壽與南山人壽未公布4月成績單。
新光人壽4月較3月略減1.14億元,惟累計前四月賺32億元,連續三個月賺錢。凱基人壽4月稅後純益18.96億元仍較3月略減2.39億元,下滑11.2%。台灣人壽前四月稅後純益98.79億元,則受惠美元持續升值,加上股債資本利得較佳。
富邦人壽董事長林福星表示,企業強大的競爭力來自於正向、積極的員工,唯有勞資雙方建立互相尊重和信任的基礎,公司才能永續發展;此次與工會簽訂團體協約,納入多項優於法令的勞動條件及員工福利條文,具體實踐對員工關懷與照護的承諾,確保員工權益完善,不僅促進企業進步,對於保險業也具有指標意義,致力使勞資關係穩定與職場和諧,實現「正向力量、豐富生命」企業理念。
此次團體協約歷經近兩年時間研議,雙方順利達成共識,簽訂多項優於法令的勞動條件及員工福利條文,包括:職場內外意外事故關懷金、職業病關懷金,以及優於法令的每胎10萬元生育補助、每年1.5萬元育兒補助等,更將員工持股信託福利,正式納入團協條文以保障員工福利。
富邦人壽12度榮獲《世界金融雜誌》(World Finance)「台灣最佳保險公司」殊榮,身為國民品牌,富邦人壽相信多元、公平、共融企業文化與作為,將引領成為友善平權的幸福企業。
**富邦人壽發次債強化資本** 台灣金控旗下壽險公司近期積極擴充資本,富邦人壽採取發行次順位債券(次債)的方式,強化資本結構。 目前多家壽險公司已完成或規劃增資,包括第一金人壽增資 5 億元、台新人壽增資 30 億元、臺銀人壽增資 40 億元,以及新光人壽增資 125 億元。 除了增資外,富邦人壽和國泰人壽也透過發行次債籌措資金。次債具有較高利息、較低信用評等的特點,通常發行於公司資本結構中較後順位。發行次債可有效強化資本適足率,並增加財務彈性。 根據統計,今年第一季,中小型壽險公司的熱賣保單中,台新人壽的外幣保單占比最高,約為 66%,較去年同期成長逾 30%。第一金人壽、合庫人壽、臺銀人壽也受惠於房貸壽險保費收入的增加。 台新人壽自加入台新金控後積極轉型,首季總保費收入達 105.69 億元,年成長 26.92%,其中外幣保單占比高。第一金人壽首季的新契約保費年成長幅度達 119%,外幣保單表現亮眼。合庫人壽雖整體保費收入較去年同期下降,但房貸壽險保費收入因青年貸款政策而成長。 臺銀人壽第一季傳統型保單以利變壽險成長幅度最大,年成長約 1253%。此外,終身保險及健康險的保費收入也呈現成長趨勢。
**富邦人壽僅發股票股利 壽險業獲利今年難發現金**
自2026年起,台灣壽險業將接軌國際保險財務報導準則(IFRS 17)和新清償能力指標(ICS)。為了強化資本結構,今年壽險業發放現金股利的難度大增。
截至目前,僅合庫人壽宣布今年配發現金股利,金額9.63億元。其餘壽險業者中,富邦人壽和遠雄人壽則公告盈餘轉增資,配發股票股利。
富邦人壽今年股票股利共計75.89億元,是前六大壽險中唯一確定發放股利或股息的業者。去年,富邦人壽並未發放現金或股票股利。
壽險業者指出,由於目前債券持倉多有評價損失,加上2026年接軌新制的影響,壽險業近年難以發放大量現金股利。去年壽險業稅後獲利883億元,但今年至今只有合庫人壽宣布配發現金股利。
壽險業者表示,希望撐過接軌前的黑暗期,預計2026年後有望「重生」。
壽險業2026年將接軌負債會計IFRS17與新清償能力指標ICS,為強 化資本,連兩年僅有一家壽險公告配息,即合庫人壽今年公告配發現 金股利9.63億元,高於去年的3.58億元,也是今年首家、可能是唯一 確定發現金股利者,合庫人壽同時也是目前壽險業唯一連續九年都發 出現金股利的公司。
多家壽險已公告今年不配發股利,明年是接軌前最後一年,要配出 現金亦有難度,壽險業者表示,希望撐過接軌前黑暗期,2026年後即 有望「重生」。
今年有兩家壽險宣布發放股票股利,即富邦人壽股票股利共計75. 89億元,也是前六大壽險目前唯一確定發放股利或股息者,去年並未 發放現金或股票股利;另一家是遠雄人壽公告配發股票股利0.8元, 配股總股數1億股,去年也配發股票股利每股0.8元,2022年則是配發 現金股利每股1元、共12.43億元。
壽險業2022年因美國聯準會鷹式升息與俄烏戰爭,帳上股債未實現 評價損失擴大,全年稅後純益下滑到1,461億元。加上多家壽險去年 進行金融資產重分類,依保險局要求,重分類債券的跌價缺口扣除其 他權益正值後,將全數提列特別盈餘公積,導致大部分壽險難以發出 現金股利,僅合庫人壽配發3.58億元。
去年壽險持續受美國升息影響,帳上股債未實現評價損失波動劇烈 ,前三季原維持不錯的獲利動能,但第四季新台幣反轉急升,避險蒙 受損失,導致全年整體稅後純益僅約883億元,創10年新低,今年還 是僅合庫人壽宣布配發現金股利,發放率1.09%,高於去年的0.25% 。
金控下中小型壽險第一季熱賣保單中,台新人壽外幣保單約占66% ,較去年同期成長逾30%;第一金人壽外幣保單銷售狀況持續穩定成 長;合庫人壽、臺銀人壽受惠新青安及房市熱絡,房貸壽險保費收入 較去年成長。
第一金人壽今年為強化公司資本結構,因應發展及接軌新清償能力 制度(ICS),今年有增資規劃,目前通過為5億元;臺銀人壽為接軌 IFRS 17及ICS,與提升經營彈性,去年已辦現增60億元,今年預算規 劃再現增40億元,並獲母公司臺灣金控及財政部同意,但仍須立法院 審議通過;合庫人壽去年無增資,今年也無增資規劃;台新人壽則是 現金增資30億元。
觀察金控壽險公司,第一季初步業績表現上,台新人壽2021年6月 加入台新金控以來,轉型為壽險顧問、銀行保險與保經代的三大通路 多元並進。今年首季總保費收入達105.69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6. 92%,外幣保單約占66%,較去年同期成長逾30%。
第一金人壽今年首季的新契約保費年成長幅度達119%。外幣保單 更受惠於升息持續穩定成長;合庫人壽今年第一季整體保費收入不如 去年,部分客戶減少外幣投資配置,但房貸壽險保費收入較去年成長 ,大多因為政府青年貸款政策,增加房市交易量。
臺銀人壽第一季傳統型保單以利變壽險成長幅度最大,較去年同期 成長約1253%,利變壽險主打資產傳承需求,首年即提供高保障倍數 的保障。其次是終身保險及健康險,分別較去年同期成長約16.75% 及9.89%。
**壽險業搭台積電順風車 第一季賺689億**
開春第一季,壽險業跟著台積電等科技股走勢,交出亮眼成績單。國泰、富邦、南山、新光、凱基、台灣等六大壽險龍頭,靠著台積電等科技股的資本利得,首季就進帳超過 1,100 億元,其中光是富邦人壽就貢獻最多,稱霸壽險界。 據了解,六大壽險的平均持股成本約落在每股 450 至 560 元,隨著台積電股價第一季漲幅超過 30%,3 月底收在 779 元,讓壽險公司光是台積電這檔股票,就有可能創造超過百億元的未實現利得。 儘管壽險公司趁勢減碼台積電,但仍有業內人士透露,4 月台積電站上 800 元時,不禁感到「賣早了」,未來若有回檔,仍會適時加碼。 值得注意的是,六大壽險在第一季實現的資本利得中,有約 8 成、近 900 億元來自台股,其中富邦人壽的未實現收益更居業界之冠。截至 3 月底,富邦人壽持有台積電市值約 1,360 億元,等於近 18.7 萬張,光是這部分的獲利就相當可觀。 隨著台積電持續走強,帶動台股站上 2 萬點大關,加上台幣貶值帶來的兌換利益,壽險業者預估,他們在台股的未實現獲利,可能逼近 2,000 億元大關,為壽險產業增添一大筆財富。除南山人壽,金控下五家大型壽險中有四家首季減碼台積電,規模 約480億元。業者表示,首季雖有新台幣貶值的兌換利益,但避險工 具及提存準備金成本仍高,還要支應本業經營成本,滿手債券又多是 跌價損失,第一季能「變現」的只剩下股票,其中又以台積電獲利較 豐。
六大壽險持有台積電平均成本大約在每股450∼560多元左右,第一 季台積電股價漲逾30%,3月底收在779元,大型壽險光一檔台積電就 可能有逾百億元的未實現利得,因此趁機出售實現獲利,保住首季獲 利的開門紅。
雖有壽險公司私下表示4月台積電站上800元,感覺「賣早了」,回 檔還是會伺機補部位。
六大壽險公司第一季實現資本利得約1,165億元,大部分都是國內 外股票,壽險業至3月底投資台股市值已逾2兆元,海外股僅約新台幣 5,200億元,六大壽險首季實現的資本利得估計約有8成、近900億元 是來自台股。
據公開資訊,金控下五大壽險即國泰、富邦、新光、凱基、台灣, 最大持股都是台積電,至3月底5家公司共持有台積電市值約3,415億 元,相較去年底市值增15%,以富邦人壽持有約1,360億元最多,估 計有近18.7萬張,因此富壽的台股未實現獲利是壽險業中最多,新光 人壽加上台積電的債券持有部位則逾900億元。
去年底台股在1萬7,930點附近時,壽險的台股未實現利益就有近8 00億元,國壽、富壽、台壽都逾200億元,即便有實現部分獲利,但 也不斷回補,在台積電攻上800元,台股站穩2萬點下,壽險台股未實 現獲利估計可能逼近2,000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