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東京海上產物保險(未)公司新聞
裕隆汽車昨(31)日舉行股東會,董事長嚴陳莉蓮在會中透露,去年轉投資新安東京海上產物保險防疫險項目,導致公司出現虧損,不過本業還是維持獲利。對於今年,嚴陳莉蓮預計營運將可望回歸正常,同時公司也將加大力度投入新能源相關事業。她強調,裕隆將陸續推出NIS SAN X-Trail、LUXGEN n7電動車,並深化儲能櫃製造技術及建構儲能系統。
嚴陳莉蓮還提到,新店裕隆城開發方面,裕隆城商場預計第三季開幕,將結合商業、科技、生活、人文等元素,提供多樣化的休閒娛樂、美食購物、文創藝文,以及集團汽車價值鏈的服務,實現「人、車、生活」的經營理念。
儘管去年公司出現虧損,裕隆股東會還是通過了去年配發1元現金股息。總經理姚振祥在會後解釋,公司今年將持續朝新能源車轉型,並在製造管理方面朝數位化、AI發展,同時也將發展儲能事業。他透露,NISSAN X-Trail預計8月上線,而LUXGEN n7電動車則將力拚年底前上線小量產。
對於市場關注的n7上市及量產規劃,姚振祥強調,交車時間並非裕隆能決定的,主要取決於合作夥伴。他提到,目前進度都在掌握之中,雖然不會提前量產,但將力拚年底前上線。對於大陸電動車市場的競爭,姚振祥認為,雖然對岸發展速度較快,但台灣擁有完整的產業發展經驗,仍可以努力做到最好,滿足顧客需求。他也預測,國內車市進口車去年因供應鏈問題銷售占比提高,但長期來看,國產車市場還是會恢復正常。
近日來,隨著電動車產業的熱潮不斷升溫,相關供應鏈企業也順勢而起,吸引了眾多市場關注。元富投顧在最新的報告中對台灣汽車產業的領軍企業裕隆(2201)和為升(2231)給予了高度評價,並預測了其未來的發展勢頭。 報導指出,裕隆(2201)作為台灣汽車產業的佼佼者,其未來成長動能來自於電動車市場的快速發展。元富投顧對裕隆給予「買進」的投資評等,並預測裕隆2023年的營運表現將有所回升。由於防疫措施的逐步放寬,以及晶片短缺問題的逐步解決,車市整體呈現出好轉趨勢,對裕隆的營運帶來正面影響。預計裕隆2023年將創下自2019年減資以來的最佳獲利水準。 新店裕隆城的開幕也將為裕隆帶來新的營運收穫。該建築計劃於9月正式營運,總樓層達八樓,面積約4.3萬坪。其中,誠品商場、威秀影廳等商業設施將為裕隆帶來可觀的租金收入。法人預估,2023年新店裕隆城將為裕隆帶來1億元的租金收入,2024年則可達3億至4億元。 另一方面,為升(2231)在4月的營收雖然月減18%,但年增47%,營收達3.78億元。為升的管理層對2023年的成長前景持审慎樂觀態度,並預計TPMS與開關件業務將在存貨修正後重拾動能,同時通訊監控設備及工程營收將維持強勁。此外,毫米波雷達的出貨量預計將因應市場需求而上升。凱基投顧預估,為升第二季營收將持平於12.4億元,並預計下半年營收動能將更為強勁,整體成長達13%。
【台灣新聞】裕隆汽車邁入新時代,鴻華先進申請創新板,新能源電動車大時代即將來臨!
昨日(31日),裕隆汽車(2201)董事長嚴陳莉蓮在股東會上表示,從今年開始,裕隆將正式邁入「穩獲利、正成長、固根基」的新時代。這一重要里程碑的來臨,意味著裕隆在競爭激烈的汽車市場上,將更加堅定地追求穩健的發展策略。
在這個新時代裡,裕隆的重要投資事業——鴻華先進,也傳來好消息。鴻華先進已正式送件申請創新板,同時也宣告裕隆新能源、電動車的大時代即將來臨。鴻華先進以電動車平台、成車及零件等為營運主力,大股東包括鴻海、裕隆等知名上市企業,未來將成為市場上的一股強大力量。
裕隆總經理姚振祥在會上強調,未來裕隆將持續朝向新能源車輛的轉型,並在製造管理上朝數位化、AI發展,同時也不會放棄儲能事業的發展。這些策略的實施,將使裕隆在汽車產業的競爭中,更加具有競爭力。
對於去年受到疫情及晶片供應短缺的影響,嚴陳莉蓮表示,儘管面對這些困難,裕隆仍維持了穩健的本業獲利能力。而受到轉投資公司新安東京的防疫險保單理賠影響造成的虧損,則是一次性事件,理賠損失已在去年提列完畢,未對公司長期發展造成影響。
鴻華先進主要以電動車平台、成車及零件等為營運主力,大股東包括鴻海、裕隆等知名上市企業。裕隆總經理姚振祥指出,未來,裕隆將持續朝新能源車轉型,製造管理朝數位化、AI發展,同時也會致力發展儲能事業。
嚴陳莉蓮說,裕隆去年雖受到疫情及晶片供應短缺的影響,仍維持穩健的本業獲利能力,而受到轉投資公司新安東京的防疫險保單理賠影響轉虧,則是一次性事件,理賠損失已在去年提列完畢。
此外,新店裕隆城開發方面,嚴陳莉蓮指出,裕隆城商場預計第三 季開幕,將結合商業、科技、生活、人文等元素,提供休閒娛樂、美 食購物、文創藝文,以及集團汽車價值鏈的服務能量,實現裕隆汽車 「人、車、生活」的經營理念。
雖然去年虧損,不過裕隆股東會仍通過去年配發1元現金股息。對 於今年布局,總經理姚振祥會後說明,公司持續朝新能源車轉型,製 造管理方面則持續朝數位化、AI發展,同時致力發展儲能事業。姚振 祥說,NISSAN X-Trail預計8月上線,至於備受市場矚目的LUXGEN n 7電動車,將力拚年底前上線小量產,首批將先提供集團內部試駕, 力求產品穩定才會交到車主手中,「求穩不求快。」
市場關注n7上市乃至量產規劃時程是否可能延宕,姚振祥強調,「 何時交車並非裕隆說了算,主要看合作夥伴,」就製造廠的角色,目 前就是配合鴻華先進的腳步,目前進度都在掌握之中,雖不可能提前 量產,但將力拚年底前上線。
對於大陸電動車市場百花爭鳴,發展腳步更快,姚振祥分析,對岸 是集全國力量去扶植電動車產業,不可否認台灣市場較小沒辦法如此 ,但我們擁有完整且深厚的產業發展經驗,還是可以努力做到最好, 讓顧客滿意。國內車市部分,姚振祥分析,進口車在去年因供應鏈不 及交車,今年出現較大反彈,因此銷售占比提高,但長期來看,國產 車市場還是會恢復過去正常水位。
展望裕隆2023年營運,元富投顧指出,隨防疫鬆綁,第一季新安東 京海上保險已虧轉盈,防疫險影響減少。而在缺晶片逐步解決下,整 體車市好轉也有利營運回升。裕隆城第三季開始營運挹注租金,第四 季電動車新車款N7將開始出貨,加有稅盾影響稅率較低,法人預期, 裕隆稅後純益76.55億元將寫下自2019年減資以來最佳獲利水準。
新店裕隆城如先前規畫,將於9月營運,其主體建物樓層為地下三 樓至八樓,約4.3萬坪,地下一樓至四樓為誠品商場、五樓至六樓為 商場、七樓與八樓為威秀影廳。法人推估,2023年挹注租金1億元, 2024年整年貢獻3億至4億元。今年的折攤須從1月開始計算,不過, 因商場租金9月才開始挹注,推估今年商場仍將虧損,2024年開始挹 注獲利貢獻。
為升4月營收月減18%,但年增47%,至3.78億元。法人指出,為 升經營管理階層表對2023年成長展望持審慎樂觀看法,預期:一、T PMS與開關件業務將於存貨修正後重拾動能;二、基於出貨時程與更 多潛在專案取得,通訊監控設備及工程營收動能維持強勁;三、在法 規及更多車款滲透推升需求下,毫米波雷達出貨量上升(主要為大陸 )。凱基投顧預估,為升第二季營收預估季持平於12.4億元,並預期 下半年營收動能將更強勁,較上半年成長13%。
裕隆集團70周年慶典上,股東會成為亮點,中華車30日率先帶來喜訊!董事長嚴陳莉蓮向股東們報告,公司已成功度過防疫險風暴,並預計獲利將恢復成長。總經理陳昭文在會後補充,隨著MG產能提前在5月突破千輛,公司有望將原先設定的1.2萬輛銷售目標再上修,而7月的白牌新車上市,將讓今年二輪、四輪產品齊飛,帶動業績攀升。 裕隆集團的70周年首場股東會,不僅是慶典,更連放利多,讓股價表現亮麗。裕隆盤中最高價達到89.8元,創下33年來新高;中華車則是盤中觸及97.4元,江申則是站回100元,皆創近年新高價。 雖然中華車去年因防疫險而虧損,但股東會仍通過配發4元現金股息。嚴陳莉蓮表示,今年將積極布局內外銷市場,強化產品競爭力,特別是綠能產品。第二季已推出高續航力、充電速度更快的華菱利電動商用車,7月還將推出全新換電大動力電動機車,積極拓展年輕客群。 事實上,中華車第一季業績已創下10年單季新高。陳昭文表示,MG自去年推出至今已交車超過5000輛,待交車數量還有4000輛,公司計劃9月底再推出小型跨界休旅車,樂觀預期將進一步推升銷售動能。 陳昭文也指出,隨著產能提前在5月突破千輛,不排除將在3月設定的1.2萬輛銷售目標再上修,這將是MG第二度上修全年銷售目標。他提到,第二季推出的華菱利電動商用車受到車主好評,未來將有助於品牌開拓綠能車型。第一季電動二輪銷量1553輛,較去年同期成長4.9%,他預計7月將推出全新白牌電動機車,將推升銷量持續成長。 在轉投資方面,陳昭文表示,對新安東京產險預計6月底增資後持股將達27.66%,雖然經過防疫險衝擊,但新安東京品牌形象提升,今年第一季接單率明顯成長,看好後續獲利能力。同時,持有43.87%股權的江申今年業績也表現亮眼。在各領域都交出亮眼成績下,陳昭文對今年展望充滿信心。
台股資金近期紛紛湧向汽車類股,其中裕隆(2201)與中華(2204)受到法人關注。裕隆因首款純電動車Luxgen n7的上市,預計將在2024年帶動營運動能加速,而中華則因MG新車款導入及稅盾效益,運營增溫。裕隆今年第一季每股稅後純益(EPS)為1.23元,雖低於預期,但已於去年底完成保單虧損認列,並預計今年首季估列迴轉利益約5億元。法人對裕隆2024年營運表現持正面看法。中華今年第一季EPS為2.71元,雖然下修今年獲利預估值,但新品牌MG的進入將為公司帶來增量,並預計明年營運將持續加溫。
台灣車輛製造龍頭裕隆集團昨(30)日舉行股東會,由中華開幕,董長嚴陳莉蓮在會上強調,公司去年因應COVID-19疫情,對新安產險防疫險的虧損已提列完畢,從今年開始將恢復過去穩定的獲利模式,並著眼於成長。結果,裕隆集團股價終場上漲4.59%,收盤價達86.6元,創下33年來新高價位。 然而,展望未來,市場法人對裕隆集團的表現持有保留態度。由於大陸通路事業首季大幅衰退,今年本業獲利可能不如預期。但值得關注的是,裕隆首款純電動純電車n7將在第四季開始交付,預期將為LUXGEN品牌帶來銷售上的改善,並有望提升裕隆品牌與台灣通路體系的整體表現。 對於看好裕隆集團後市股價的投資人,權證發行商建議,可以考慮布局價內外15%以內、距離到期天數超過五個月以上的中長天期相關權證,以分攤投資風險。
台灣車業龍頭裕隆集團,近期在電動車市場展開了全面攻勢,旗下品牌納智捷即將量產新電動車,同時,裕隆集團董事長嚴陳莉蓮在股東會上透露,Luxgen n¹將提前在8月問世,為集團帶來新的發展動能。此外,裕隆集團將在第三季開幕裕隆城商場,進一步擴大商業版圖。股價方面,裕隆昨收86.6元,創33年來新高,成交量和成交值也暴增,成為台股前十大個股之一。 裕隆集團董事長嚴陳莉蓮強調,集團不僅將回到穩定獲利,更將追求成長。在電動車方面,除了納智捷新電動車將量產,還將導入MG品牌電動車,並在台灣生產、銷售。此外,今年也將積極投入NISSAN X-Trail,做好新能源車世代來臨的準備。在綠色儲能事業方面,裕隆集團也持續深化儲能櫃製造技術及建構储能系統。 在金融方面,裕隆集團轉投資新安產險在防疫險保單的一次性虧損已經提列完畢,今年起集團不僅穩定賺錢,還期許進入高度成長期。在電動車生產方面,中華車總經理陳昭文表示,MG新車款本月產能提高,累計交車台數已達5,000台,未交車訂單超過4,000張。中華車已上修全年MG交車台數至1.2萬台,並預計MG下半年還會有一款新車導入台灣生產。
展望後市,法人認為裕隆受到大陸通路事業首季大幅衰退影響,今年本業獲利表現可能較失色,不過,首款純電純電車n7將在第4季開始交付,預期能改善明年LUXGEN的銷售表現,明年裕隆的品牌體系與台灣通路體系都能見到改善。
權證發行商建議,看好裕隆後市股價表現的投資人,可挑選價內外15%以內、距離到期天數超過五個月以上的中長天期相關權證進行布局。
裕隆集團今年將迎來70周年新里程碑,第3季堪稱好戲連台,不僅納智捷新電動車即將量產,嚴陳莉蓮昨日還首度透露「Luxgen n⁷將提前問世」,內部預期8月間,裕隆生產線上將迎來首部量產的Luxgen n⁷。另外,裕隆集團再加上裕隆城商場將在第3季開幕,將為集團挹注全新的發展動能。
裕隆昨股價收86.6元,寫33年來新高,大漲3.8元、漲幅4.6%,成交量暴增至6.4萬餘張,較前日激增6.8倍,成交值也跳增至56億元,擠進台股前十大、位列第九,與長榮航同列台股成交值前十大個股中唯二的兩檔傳產股。
在電動車版圖方面,不僅Luxgen n⁷將提前在下季將問世,明年將導入MG品牌電動車,在台生產、銷售,今年也將積投入NISSAN X-Trail ,不僅擴大產能,也將做好新能源車世代來臨的準備。另外,在發展綠色儲能事業方面,也持續深化儲能櫃製造技術及建構儲能系統。
嚴陳莉蓮昨日主持裕隆集團旗下中華車股東會,她表示,轉投資新安產險在防疫險保單的一次性虧損已經提列完畢,今年起集團不僅穩定賺錢,還期許進入高度成長期。
至於電動車生產方面,除了納智捷Luxgen n⁷很快會量產,甚至繼續擴大生產胃納量,就是為了未來集團內的電動車大軍做準備,其中,中華車在電動車布局將有新動作,導入MG品牌的電動車來台,預期將再度掀起銷售熱潮。
今年中華車將積極佈局內外銷市場、強化產品競爭力。特別是綠能方面,第2季已推出高續航力、充電速度更快的中華菱利電動商用車,以及全新換電大動力的電動機車,積極拓展年輕客群。
中華車總經理陳昭文表示,MG新車款在本月產能提高,有機會拉高至超出單月的接單量。截至目前為止,MG累計交車台數已達5,000台,目前未交車訂單超過4,000張。中華車已上修全年MG交車台數至1.2萬台,如果中華車的產能可以再拉高,不排除再上修MG全年交車的台數。MG下半年還會有一款新車導入台灣生產,使得MG的車款更豐富,今年還不會導入電動車來台生產,但明年導入的MG車款則不排除電動車。
隨著裕隆集團70周年首場股東會連放利多,集團各公司股價亦表態 上演慶祝行情,其中,裕隆盤中最高衝至89.8元,創33年新高;中華 車盤中觸及97.4元,江申更站回100元,皆為近年新高價。
中華車去年雖受防疫險重創而虧損,不過股東會仍通過配發4元現 金股息。嚴陳莉蓮表示,今年將更積極布局內外銷市場,強化產品競 爭力,尤其綠能產品,第二季已推出高續航力、充電速度更快的中華 菱利電動商用車,7月還有全新換電大動力電動機車上市,積極拓展 年輕客群。
事實上,中華車第一季業績已創10年單季新高,陳昭文表示,MG自 去年推出至今已交車逾5000輛,目前待交車仍高達4000輛,公司規劃 9月底還會再推出小型跨界休旅車,樂觀將進一步推升銷售動能。
而在產能提前在5月破千後,陳昭文30日也進一步樂觀指出,不排 除再上修在3月設定的1.2萬輛銷售目標,將是MG第二度上修全年銷售 目標。
陳昭文表示,第二季推出的中華菱利電動商用車同樣獲得車主肯定 ,未來將有助於品牌開拓綠能車型;此外,第一季電動二輪銷量155 3輛,亦較去年同期成長4.9%,他透露,預計7月再推出全新白牌電 動機車,將推升銷量繼續成長。
轉投資部分,陳昭文表示,對新安東京產險預計6月底增資後持股 為27.66%,雖經過防疫險衝擊,但新安東京品牌形象提升,今年第 一季接單率明顯較以往成長,看好後續獲利能力;另持有43.87%股 權的江申,今年也業績大好。在各領域都繳出亮眼成績下,陳昭文樂 觀看待今年展望。
裕隆今年第一季每股稅後純益(EPS)為1.23元,低於預期,主因 為裕日車業績不佳拖累轉投資收益表現,以及尚無估列稅盾效益,稅 率較高所致。不過保單的虧損在去年底完全認列,且隨著國內疫情消 褪,隔離政策調整,新安東京今年首季反而估列迴轉利益約5億元。
法人表示,裕隆今年轉投資表現不佳,加上稅率估值的調整,因此 下修獲利,但納智捷首款純電動車Luxgen n7今年第四季開始交付, 明年銷售量可期,以及NISSAN品牌的銷售、中國通路事業、轉投資事 業都有機會回升,並有較多稅盾的優惠,對裕隆2024年營運看法正面 。
在中華部分,今年第一季EPS為2.71元,法人認為,今年稅盾效益 遞延至明、後年,因此下修今年獲利預估值,然而本業獲利與轉投資 收益並無太大的調整。整體而言,中華新品牌MG將帶來額外增量,且 單月產能在5月份開始突破逾千台,替中華創造更多業績想像空間。
法人認為,中華明年的營運持續催油門,主因MG的新車款再導入, 出貨量提升,加上稅盾效益的貢獻。法人認為中華已蛻變成具有高成 長動能的個股。
至於稅率方面,因新安東京的稅盾效益需待國稅局查核後才會估列 ,待審核通過後,中華將在2024年、2025年再使用相關的稅盾效益。
車險市場近期可是熱鬧非凡,政府強制險規定讓許多車主不得不為愛車投保,這個市場的商機自然吸引了眾多產險業者搶攻。就在眾多家族企業紛紛推出線上投保優惠,力圖吸引消費者目光的時候,我們台灣的<新安東京海上產險>也推出了一系列新措施,讓消費者投保更加方便又實惠。 新安東京海上產險近日推出了「e保汽車險」專案,這個專案可是有三大利多!首先,保費優惠超級實惠,比傳統通路辦理還能多省下15%的費用;其次,如果你投保的車險保費超過5,000元,那麼你將會獲得免費的100公里道路救援服務,這可是業界最高標準哦;最後,投保流程簡單方便,只需五步驟、五分鐘就能完成投保,線上刷卡後還能即時收到電子保單,真是省時又省力。 不僅如此,其他產險公司也各有妙招。中信產險推出網路投保汽車強制險,最高能省下330元的保費;富邦產險則提供最高330元的保費優惠,還有九折的任意險優惠;新光產險在6月30日前投保汽車強制險,就能省下330元,任意險也能享受八八折的優惠;而國泰產險則是送你100公里不限次數的道路救援服務。 對於任意險的網路投保,泰安產險、臺灣產險、兆豐保險、新安東京海上產險等公司,最高都能享受八二折的優惠。看來,台灣的車險市場真的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戰場,不僅僅是價格戰,更多的是服務和優惠的競爭。車主們在選擇產險的時候,可得好好比較一下,選擇最适合自己的產險方案。
中信產昨(29)日推出「e保汽車險」專案,具三大利多,第一:保費較傳統通路辦理最多享15%優惠;第二:車險保費達新台幣5,000元以上,免費享有業界最高100公里道路救援服務;第三:輕鬆五步驟、五分鐘完成投保,線上刷卡電子保單即時發送。
富邦產推出網路投保汽車強制險最高省330元的保費優惠,投保任意險優惠九折,投保乙、丙式車體險,附加約定駕駛人條款就享保費八一折。
新光產同樣有車險網路投保優惠,只要在6月30日之前投保汽車強制險,一年期省330元,投保任意險優惠八八折,若投保車體險、任意險滿3,000元以上,可享最高30公里免費道路救援服務。國泰產險則推出投保甲乙丙式車體險,就送100公里不限次數道路救援。
任意險網路投保方面,泰安產險、臺灣產險、兆豐保險、新安東京海上產險等,最高可享八二折優惠。
裕隆集團下半年新車齊發,預計帶動一波交車高峰!中華汽車積極應對MG品牌車訂單需求,5月已提前達成月產千輛目標,年底前目標單月產量突破1,500輛。裕隆日產汽車則將陸續推出兩款電動化車款,裕隆汽車也重申納智捷n7電動車將如期於年底量產,並已準備好5.5萬輛產能應對接單需求。 裕隆三寶24日舉行法說會,中華車股價因MG新車銷售表現亮眼,一度触及90.4元高點,創下逾25年新高價,終場收於89.4元,漲幅達3.83%。MG品牌月交車量已突破700輛,原定6月達成千輛目標,但法說會上宣布將提前於5月達成,並力拚年底前月產量再增長至1,500輛。 MG新款車HS 2.0T將從6月起開始交車,中華車預計最快第三季末將推出全新車款,市場預期為小型跨界休旅車,並可望同步導入純電車型,為品牌業績帶來新動能。今年第一季MG對中華車營收貢獻約16億元,隨著新車上市和產能增加,法人預期營收貢獻將逐季成長。中華車表示,目前MG候車期約4~5個月,產能提升後估計可縮短至2~3個月。 中華車去年受轉投資新安東京海上產物保險防疫險影響,但今年已無影響,並表示第一季已認列部分迴轉利益,第二季也預計會有迴轉利益,稅盾效益估計會在明年發生。 裕隆集團對納智捷n7預接訂單達2.5萬張,規畫年產能達5.5萬輛,足以應對接單狀況。轉投資新安產險方面,裕隆表示,經過第四次增資後,現金流出已告一段落,今年可享稅盾效益,稅率約3%~5%。裕隆目前正積極進行現金增資作業,預計7月5日生效後,股本將擴大至107億元,包含CB可轉換公司債,推估不會增加高於15%的股本。 裕隆日車預告,下半年將推出兩款電動化新車,包括X-Trail國產化輕油電車型和進口Kicks e-Power,加上X-Trail e-Power待交訂單高達1,300張,預期將推升下半年新車銷量明顯提升。
裕隆三寶24日舉行法說會,其中中華車受惠MG新車銷售優於預期, 24日股價先行走強,一度站上觸及90.4元高點,創逾25年新高價,終 場收89.4元,漲幅達3.83%。
MG目前月交車量已突破700輛,中華車原先設定6月將突破千輛,不 過24日法說會報喜,透露千輛目標將提前於5月達陣,將力拚年底前 月產量再增至1,500輛。
MG新款車HS 2.0T將從6月起交車,中華車透露最快第三季末將再推 出MG品牌全新車款,市場預期為小型跨界休旅車,且可望同步導入純 電車型,為整體品牌業績添動能。
MG今年第一季對中華車貢獻營收約16億元,隨著新車上市、產能增 加,法人也看好營收貢獻將逐季成長。中華車表示,目前MG候車期約 4∼5個月,產能提升後估可縮短至2∼3個月。
除MG貢獻,中華車去年受轉投資新安東京海上產險防疫險重創,但 今年已不再有影響,中華車表示,除第一季已認列部分迴轉利益,第 二季應也還會有,至於稅盾效益估會在明年發生。
裕隆亦說明,納智捷n7預接訂單2.5萬張,已規畫可達5.5萬輛的年 產能規模,足以對應接單狀況,根據自鴻華先進的了解,都將按照時 程推進,於年底投產。
至於轉投資新安產險,裕隆表示,經過第四次增資後,現金流出告 一段落,今年可享稅盾效益,稅率約3%∼5%。裕隆目前也正積極進 行現金增資作業,裕隆表示,預計7月5日生效後,股本將擴大至107 億元,包含CB可轉換公司債,推估亦不會增加高於15%。
裕日車則預告,下半年兩款電動化新車包括X-Trail國產化輕油電 車型、進口Kicks e-Power將接續上市,再加上X-Trail e-Power目前 待交訂單仍高達1,300張,預期都將推升下半年新車銷量明顯提升。
台灣產險業近期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由於2022年爆發的「防疫險之亂」,截至今年4月底,防疫雙險的理賠金額已經高達近2,683億元,這一數字幾乎吞噬了產險業過去20年的獲利。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產險業界正在積極尋求解決之道,力求讓資本適足率(RBC)回升至法定標準的200%。 就在昨日(18日),富邦產險完成了第二次增資,金額達160億元,這筆資金已經成功入帳。隨後,中信產險、新安產險、和泰產險等公司也將陸續完成增資,目標是在6月底前將所有資金到位。然而,即便如此,產險業仍面臨近3,000億元的鉅額理賠損失,業界預估這個損失可能需要30年才能彌平。 根據統計,2022年全年理賠額為2,116.4億元,加上今年前四月的566.75億元,產險業已經賠付了2,683.2億元。市場預測,隨著5至6月保單全數屆滿,理賠額將會再上升至2,800億元左右。過去這近三年的抗疫歷程,讓產險業付出了近3,000億元的天價理賠金,也損失了20年來的獲利。 保險局統計顯示,從去年至今年4月底,富邦產險、國泰世紀產險、和泰產險、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兆豐產險、中信產險等公司已完成現金增資1,125億元,創下了產險業史上最大的增資潮。儘管如此,金管會近期還是宣布了五家產險公司的資本適足率低於法定200%的門檻,這五家公司分別是富邦產、兆豐產、和泰產、新安東京及中信產。 其中,兆豐產險在3月完成增資後資本適足率已達標,富邦產險的第二次增資也將在5月底前完成,預計RBC將恢復並高於法定標準。中信產險則計劃在5月進行第四次增資,金額約50億元。和泰產險將進行45億元的現增,而新安東京海上產險也將啟動120億元的現金增資,目標是在6月底前將資金全數到位。
不過即便如此,近3,000億元的鉅額理賠的損失,有產險業者預估,恐怕要花30年才能彌平。
據統計,2022年全年理賠額是2,116.4億元,加上今年累計前四月的566.75億元,合計這波防疫雙險、全體產險業已賠付了2,683.2億元。市場預料,後面5至6月到保單全數屆滿,理賠額估上探2,800億元左右,換言之,過去這近三年的抗疫史,讓產險業者付出近3,000億元的天價理賠金、吃掉了產險業逾20年來的獲利。
據保險局統計,從去年至今年4月底為止,富邦產險、國泰世紀產險、和泰產險、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兆豐產險、中信產險已完成現金增資1,125億元,創下產險業史上最大增資潮。
但即便如此,金管會日前仍宣布有五家產險公司2022年底資本適足率低於法定200%門檻,包含富邦產、兆豐產、和泰產、新安東京及中信產,其RBC分別是負37.25%、負8.8%、負321.06%、負1,078.76%及負1,680.92%,皆低於50%資本嚴重不足。
其中,兆豐產險3月完成增資後資本適足率已達標,富邦產險第二次增資160億元,也將於5月底前完成,屆時RBC將恢復且高於法定標準,而中信產險去年三次增資金額共155億元,規劃5月第四度增資約50億元。和泰產險則將進行45億元現增,新安東京海上產險也將啟動120億元現金增資,目標趕在6月底前將資金全數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