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山人壽(公)公司新聞
據保險局統計,第一季外溢保單新契約保費47億元、年增45%,新 契約件數27.3萬件、年增率24%。外溢保單三類型中,以健走型最受 歡迎,七家壽險銷售62張健走型外溢保單,新契約保費21.6億元、件 數8.9萬件。以保費來看,冠軍是國泰人壽19.4億元、市占率41.3% ,第二名是南山人壽13.73億元、市占率29.2%,富邦人壽以10.3億 元排名第三、市占率22%;新契約件數則是南山人壽14.6萬件居冠, 其次國泰人壽8.6萬件,富邦人壽2.3萬件排名第三。
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表示,目前市場上銷售金額最多的三張外溢保 單,前二名是國泰人壽的健走型保單,第三是富邦人壽的實物給付型 。
國泰人壽指出,其推出市場第一張外溢保單,透過保費折減鼓勵保 戶維持健康體況,後續推出計步型外溢商品,並增加多種回饋機制, 例如提供健檢報告、癌症篩檢、疫苗接種等,以增額型外溢保單來說 ,平均每人增加約5.2萬元保額,也有減費型外溢保單的保戶已獲得 最高15%保費折減。
南山人壽商品研發資深副總陳維新說明,據其內部數據,年輕族群 仍是外溢保單銷售主力,20歲至40歲以下青壯年佔整體外溢保單被保 險人的48%,雖然50歲到59歲的屆退族非目前外溢保單的主力客群, 但投保佔比已從2018的5%成長至2022年的10%,卻是成長幅度最明 顯的族群。另被保險人女性約佔53%,高於男性,六都以平均人口最 年輕的桃園市成長幅度最高。
且觀察保戶投保同一險種,外溢保單投保額高於非外溢;最熱賣的 住院醫療外溢保單,去年理賠率較同類型非外溢保單理賠率低,即初 步來看,健康促進機制對保戶健康有正面影響,但因外溢保單熱賣是 近二年,樣本數還不夠多,有待更長時間的觀察。
【台北訊】近期市場波動對投資型保單產品帶來衝擊,台灣壽險業界新契約保費首季同比衰退達53.9%。面對這樣的市場環境,南山人壽積極尋找新出路,將主力商品轉向自由分紅保單,目標是今年底讓自由分紅保單新契約保費占比達到4成,約400億元,甚至有望超越投資型保單。 南山人壽總經理陳世岳指出,由於近年金融市場動盪,投資型保單帳戶淨值下跌,導致客戶不滿和爭議增加,加上主管機關的規範加強,公司決定將投資型保單的比重降低。利變型保單則受到宣告利率平穩機制限制,因此選擇轉向自由分紅保單。 在台灣壽險市場,目前只有外商保誠人壽主推自由分紅保單,而早期中國人壽也曾經將其作為主力保單。但由於銷售難度和市場變化,本國壽險公司普遍未銷售此類保單。南山人壽成為首家宣佈轉向自由分紅保單的大型壽險公司,市場正觀望是否會引發新一波的自由分紅保單銷售熱潮。目前,國泰人壽表示不會跟進,而南山人壽則正在進行研究。 去年南山人壽的初年度保費中,約有49.5%來自投資型保單。陳世岳強調,要讓分紅保單超越投資型保單的占比,雖然有點困難,但公司會努力逐月提升,並希望年底分紅保單占比能夠達到4成。未來,南山人壽將分紅保單、利變型商品和終身保障型壽險作為主力商品。 自由分紅保單的分红主要來自死差、費差和利差,只有當年有盈餘時才會進行分紅。每年分紅金額需經董事會通過後報保險局同意,並向金管會報告。董采苓強調,即使當年出現評價損失,只要累積盈餘,分紅保單仍會進行分紅。因此,保戶需要長期投保,才能累積足夠的盈餘。
富邦人壽總經理陳世岳表示,投資型保單近年面臨金融市場動盪, 保戶看到帳戶淨值下跌導致客訴、爭議增加,主管機關也增加限制, 今年刻意將投資型保單「降溫」,利變型保單則受到宣告利率平穩機 制限制,因此今年轉向分紅保單,目前投資型保單每月貢獻初年度保 費約30億元到40億元,期望今年分紅保單銷售可超過投資型保單。
目前壽險市場上只剩外商保誠人壽主推自由分紅保單,早期中國人 壽曾將自由分紅保單當做主力保單,但因銷售難度大、市場變化等因 素,本國壽險目前都已未銷售此類保單,富邦人壽是首家喊出要改推 自由分紅保單的大型壽險,市場正在觀望是否掀起新一波自由分紅保 單銷售潮,國泰人壽表示目前不會跟進,南山人壽則在研究。
去年富邦人壽初年度保費1,063億元中,約有49.5%是來自投資型 保單。陳世岳指出,今年分紅保單要超越投資型保單占比,還有點困 難,但希望逐月成長,今年底目標分紅保單希望能達到4成。富壽的 分紅保單預計到2026年都會是主力商品之一,其餘主力就是利變型商 品、終身保障型壽險等。
早期強制分紅保單是市場利率高於保單預定利率的部分,即利差益 要「強制分紅」,現在銷售的是自由分紅保單,採獨立分紅帳戶,與 保險公司自有資金分開,金管會規定自由分紅保單可分配盈餘7成以 上要分紅給保戶。
富壽執行副總董采苓說明,分紅保單的分紅主要來自死差、費差、 利差,有盈餘才會分紅,每年分紅金額會提報董事會通過後報保險局 同意,一旦兩期不分紅就要向金管會報告。
董采苓強調,分紅保單在建議書上仍然會有預期報酬率,因分紅保 單有較高比率投資在股票,長期報酬率會較高。
就算當年度出現評價損失,分紅保單只要有累積盈餘,仍可分紅, 所以保戶要長期投保,才能累積足夠盈餘。
南山人壽這家公司真是厲害啊!他們推出的健康守護圈服務,最近還獲得了2023年亞太史蒂夫獎的兩項殊榮呢!這個獎可是商業界的奧斯卡啊,看來南山人壽真的是實至名歸啊!他們的「BAM活力洋溢APP」和「遠距健康管理服務」真的是為了幫助大家健康,想得可真是周到。 這個「BAM活力洋溢APP」還是跟ReMark合作的呢!用戶可以透過它來追蹤自己的健康數據,比如步數、BMI、睡眠時數等等,還可以跟朋友一起競賽,甚至還有公益捐款活動,讓運動變得有趣多了。而且,如果用戶的健康數據出現異常,APP還會主動發送警訊提醒,真是個全方位的健康守門員。 目前,這個APP已經有超過7.8萬名用戶下載,累計步數超過600億步,這可真是讓人驚嘆的數字啊!假設每走一萬步可以減碳1.42公斤,那麼這些步數加起來就相當於減少了852萬公斤的碳排放,這對環境保護來說也是一大貢獻啊!南山人壽真的不僅僅是賣保險的,他們還是國人健康的堅強後盾呢!
台灣再保公司即將於今年5月31日舉行股東會,進行董事會的改選作業。昨日(19日),正式公布了董事候選人的名單,此次提名是足額提名,預計將選出九席董事,其中包含六席一般董事和三席獨立董事。從現任董事名單和候選人名單來看,今年的一般董事席次有變動,長榮國際從三席減至兩席,財政部則從兩席減至一席,而長榮海運和聖世公司分別提名了一席和兩席董事。 在董事名單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熟悉的名字,例如長榮國際代表楊誠對、長榮國際代表張明煜、長榮海運代表、前中再保總經理鄭靜芬,以及財政部代表李宜芬等。值得注意的是,聖世公司是長榮集團大房老三張國政所屬的投資公司。 獨立董事部分,則有曾任台北律師公會理事的张炳煌、摩根證券投信保險策略部前執行董事劉瑋,以及南山人壽前獨董石百達等。其中,一般董事中法人代表也發生變動,如長榮國際代表吳景明改由聖世公司代表張彩玉接替,財政部則由兩席減至一席,剩下李宜芬,楊金亨則改由聖世公司代表張華平接任;獨立董事方面,周育正則改由石百達接替。 關於公司的財務狀況,中再保去年稅後純益達2.53億元,每股純益0.41元。然而,由於受到法定傳染病及疫苗險業務的損失影響,公司的獲利與2021年的20.65億元、每股稅後3.5元相比,差距甚遠。因此,公司決議今年不發放股利。過去十年來,中再保的殖利率約在7%左右,有時甚至高達8%,是投資者心中的穩定成長高配息股。
史蒂夫(Stevie)獎創始於2002年,其後創立包含亞太史蒂夫獎等八個國際性及地域性獎項,每年針對全球在企業行銷、品牌管理、公共關係等領域的傑出表現者進行表揚,素有商業界奧斯卡獎之美稱。2023年的亞太史蒂夫獎,共有來自全球20個國家、超過800件作品參賽,由逾百名經驗豐富的各領域專家進行評分。
南山人壽健康守護圈的兩項創新服務「BAM活力洋溢APP」、「遠距健康管理服務」,洞察民眾需求,積極結合跨領域業者,透過數位工具及創新作法,針對痛點協助民眾在疫情時代持續進行健康管理,創新的商業模式,獲得本次亞太史蒂夫獎評審團的一致肯定,獲獎實至名歸。
其中,「BAM活力洋溢APP」由南山人壽與ReMark合作推出,使用者可根據步數、BMI、睡眠時數、動態卡路里、靜止心率等健康指標,計算每日的減齡效果;可邀請好友揪團運動、不定期推出步數挑戰賽及結合公益捐款活動,透過多樣化的趣味方式鼓勵使用者養成運動習慣;健康風險提醒功能,若用戶生理數據異常即發送警訊,主動提醒用戶注意身體狀況,儼然成為後疫情時代的健康數位守門員。
目前已有超過7.8萬名用戶下載成功協助其健康管理及監控健康風險,累計整體使用者的總步數超過600億步,換算可繞行地球逾1,000圈,假設走路一萬步可以減碳1.42公斤,已相當於減少減碳852萬公斤碳排放。
今年董事名單中,包含長榮國際代表、中再保董事長楊誠對,長榮國際代表張明煜,長榮海運代表、前中再保總經理鄭靜芬,財政部代表李宜芬,聖世公司代表張彩玉、張華平等六席,據了解,聖世公司是長榮集團大房老三張國政所屬的投資公司。
獨董部分,包括曾任臺北律師公會理事張炳煌、摩根證券投信保險策略部前執行董事劉瑋、南山人壽前獨董石百達。其中,一般董事中法人代表更動兩席,一為長榮國際代表吳景明改為聖世公司代表張彩玉、財政部由兩席減為一席剩下李宜芬,另一位楊金亨改為聖世公司張華平;此外,獨董代表一席周育正改為石百達。
中再保去年稅後純益2.53億元,每股純益0.41元。中再保表示,主要受法定傳染病及疫苗險業務損失影響。相較2021年,中再保獲利20.65億元,每股稅後3.5元,表現差距甚遠,因此決議今年不發股利。
攤開中再保過往十年的配息表現,殖利率可見約在7%左右、更好還有8%榮景,可謂存股族心中穩定成長的高配息股成員。
年輕人逐夢,南山人壽給你舞台!近年來,隨著創業潮的興起,許多年輕人捨棄傳統工作模式,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南山人壽作為保險業的領軍者,積極為年輕人提供一個實現夢想的舞台。在高雄的群興通訊處,我們看到了年輕業務員們的熱情與堅定,他們用實力證明,年輕人也能在保險業打出一片天地。
群興通訊處的經理黃格倫,他將自己從事保險業務的經驗與知識,編寫成戰略筆記,用八周時間分享給新進的業務員們。這種无私的分享,讓年輕人在 shortest time 獲得寶貴的經驗。黃格倫說:「我們希望年輕夥伴們能夠在這裡找到屬於自己的夢想,並將它實現。」
鄭佳佳是群興通訊處的業務經理,她曾是南山人壽培訓班的一員,四年的時間就從一個新人成長為區經理,年收入破300萬元。她的故事讓我們看到,只要有夢想,加上堅持與努力,年輕人也能在南山人壽這個大家庭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實現自己的價值。
南山人壽不僅提供年輕人一個實現夢想的舞台,還透過系統化的課程教學、財務補助及獎勵機制,幫助年輕人在壽險事業起步階段站穩腳步。就像黃盛震所說:「透過南山人壽的訓練,讓我相信這一切是可以被改變的,年輕人不要怕累,多靠勤奮去彌補不足的地方。」南山人壽相信,只要有夢想,就一定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以家住高雄的南山人壽群興通訊處業務經理鄭佳佳為例,她的爸媽為了讓患有罕病的姊姊能醫病,耗費畢生積蓄,鄭佳佳為了減輕家中經濟負擔,20歲就踏入保險業打拚,加入南山人壽群興通訊處成為培訓班的一員,僅四年即成為區經理,現在年收入破300萬元,不僅做到經濟獨立,也給家人穩定的生活。
為了提供年輕人打拚事業的平台,南山人壽積極延攬優秀人才,輔導就業,並透過紮實的教育訓練、財務補助及獎勵引導等多元機制,協助年輕人在壽險事業起步階段站穩腳步、並持續發展。以位於高雄的群興通訊處為例,團隊規模約130人,團隊平均年齡只有24歲,群興通訊處經理黃格倫表示,為了讓年輕夥伴能在短時間進入狀況,他把他自己從事保險業務會遇到的各種情境,以及業務員該具備的專業等內容集結成一本戰略筆記,利用八周時間無私地分享給新人,並培訓七位襄理持續教授專業課程,讓團隊保持最佳戰力,年輕人在這裡可以實現夢想。
作為培訓成員之一的鄭佳佳表示,在系統化的課程教學裡,對於沒社會經驗的新鮮人很有幫助。舉例來說,在教授「陌生開發」課程時,除了教導與人交際的方法,還會幫新人打好預防針,例如:去工廠拜訪客戶,有可能會在門口被狗追,或被擺臭臉等,事先把這些情境告訴新人,可有效降低挫折感。
南山人壽群興通訊處業務襄理黃盛震,也是南山人壽一手培育的新人,他的父親在他小時候因工安意外過世,為了減輕媽媽的經濟壓力,大學時期就加入保險業。講話速度偏慢的他回憶,剛開始很多人會質疑他無法當一位好業務,或認為年輕人穩定性不高,所以初期成交速度慢,但他透過勤奮地拜訪客戶、及貼心細緻的服務,逐步讓客戶了解他的為人,增加信任感,慢慢帶動業績。黃盛震說:「透過南山人壽的訓練,讓我相信這一切是可以被改變的,年輕人不要怕累,多靠勤奮去彌補不足的地方。」只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台灣壽險業近期面臨不小的挑戰,不僅金管會對投資型保單進行緊縮管制,聯準會的激烈升息也對美元保單銷售造成衝擊。根據最新數據,今年第一季,壽險業初年度保費收入合計僅1,642億元,比去年同期減少了39.4%,其中投資型保單的衰退幅度達到53.9%,傳統型保單則是年減25.9%。不過,壽險公會也指出,雖然業績下滑,但主要壽險公司的業績已經從一季初的谷底回升,其中南山人壽、國泰、富邦、新光與中國人壽等五大壽險公司3月初年度保費合計超過400億元,相較2月,各家公司都有兩位數以上的增長幅度。
在這波業績下滑的浪潮中,南山人壽表現可圈可點。根據統計,南山人壽在首季的初年度保費收入中,傳統型保單的初年度保費為885億元,年減27%,投資型保單則為234億元,年減20.9%。此外,南山人壽的年金險初年度保費為26億元,年減64.5%,投資型年金險則為370億元,年減63.5%。在通路方面,南山人壽的初年度保費收入中,公司本身行銷體系佔762億元、銀行經代保代通路佔626億元、傳統保經代佔15.41%。
儘管業績受到影響,南山人壽仍保持穩健的發展態勢。根據數據,今年首季壽險業保費收入合計5,416億元,較去年度的6,686億元減少了19%。其中,初年度保費計1,642億元,較去年度的2,712億元減少了39.4%,續年度保費收入為3,773億元,較去年度的3,973億元減少了5%。南山人壽在這波壽險業的調整中,仍能保持穩定的增長,實屬不易。
壽險公會數據顯示,今年第1季,壽險業初年度保費收入合計1,642億元,年衰退39.4%,其中傳統型初年度保費為1,037億元,年減25.9%,投資型為605億元,年減53.9%。
據統計,包括國泰、富邦、南山、新光與中國人壽等五大壽險,3月初年度保費(FYP)合計超過400億元,且相較2月,各家公司都有兩位數以上的增長幅度,顯示主要壽險公司的業績已較今年1月與2月谷底回升。
壽險公會指出,今年首季初年度保費收入(加計負債)裡的各險別統計,壽險為1,120億元、占68.2%,較去年同期衰退25.8%;年金險397億元,占24.2%,較去年同期大減63.6%;傷害險占1.9%;健康險為5.7%,較去年同期增加9%。
若進一步細分,壽險傳統型保單的初年度保費為885億元,年減27%,投資型為234億元,年減20.9%。在年金險部分,傳統型初年度保費26億元,年減64.5%,投資型370億元,年減63.5%。
以各個通路業績來看,初年度保費收入中,壽險公司本身行銷體系762億元、占46.43%;銀行經代保代通路626億元、占38.17%;傳統保經代占15.41%。
若以險種資料來看,投資型保險銀行保經代通路與壽險公司的比率約為0.42:1,而傳統商品健康保險與傷害保險仍以壽險業自己銷售為主力。
壽險公會指出,今年首季壽險業保費收入合計5,416億元,較去年度6,686億元減少19%;其中初年度保費計1,642億元,較去年度2,712億元減少39.4%,續年度保費收入為3,773億元,較去年度3,973億元減少5%。
少子化風潮席捲全台,政府推動生育津貼,各縣市也陸續加入加碼行列,希望從多方面鼓勵生育。但對於新生命來說,醫療保障絕對是首要考慮。近期,保險業者提醒家長,住院日額型終身醫療險加上實支實付型醫療險,是為孩子建立健全保障的關鍵組合。
根據衛福部統計,2021年0至14歲孩童申請重大傷病住院的人數高達4,422人,每人平均醫療費用超過45萬元,這顯示了重大傷病並不僅僅是成年人的問題,孩童也面臨著這樣的風險。全球人壽大數據團隊統計,不管是學齡前或學齡後的兒童,家長為孩子投保最多的主約,就是重大傷病險和住院日額型終身醫療險。
全球人壽強調,住院日額型終身醫療險與實支實付型醫療險的組合,可以轉嫁就醫、住院或手術等相關花費,同時也能補貼因照護而造成的薪資損失。這樣的保障方案,對於學齡前兒童來說尤其重要,因為這個階段的孩童抵抗力較弱,較容易感染疾病或住院。
國泰人壽則提供了「經典防護版」、「安心升級版」和「安心全配版」三種方案,針對不同預算的家庭設計。以「經典防護版」為例,每月約需319元,就能享有2,000元住院日額和最高10萬元的住院雜費給付。
南山人壽也建議,兒童投保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幼稚園至小學階段,投保定期型醫療險和實支實付型醫療險;中學生階段,除了定期和實支實付醫療,還可考慮投保意外醫療險;大學階段,則應著重於癌症險和重大疾病險,讓保障更加全面。
隨著社會結構的變遷,對於孩子的保障越來越重要。南山人壽等保險公司,透過專業的產品和服務,幫助家長為孩子建立一個安全、穩定的未來。
根據衛福部統計,0至14歲孩童於2021年申請重大傷病住院費用的人數達4,422人,以申請醫療費用點數換算,每人平均醫療費用逾45萬元,顯示重大傷病不挑年齡,孩童仍有重大傷病的風險。
全球人壽大數據團隊統計至2022年,資料顯示不管是學齡前或學齡後兒童,家長為孩子投保件數最多的主約為重大傷病險及住院日額型終身醫療險等,如果以住院日額型終身醫療險搭配實支實付型醫療險等其他定期險附約,一年保費平均約為2萬2,000元。
全球人壽表示,住院日額型終身醫療險加實支實付型醫療險為必備首選,學齡前兒童為嬰幼兒到上幼兒園期間,通常是抵抗力較弱的時期,除了心理上需要逐漸熟悉團體生活外,身體的免疫力也慢慢在適應外在環境的各種病毒,因此也較容易受感染或罹患疾病,甚至一不小心就可能需要住院觀察或治療,此組合可以轉嫁就醫、住院或是手術等相關花費,也能填補父母因照護須請假造成的薪資損失等相關費用。
國泰人壽則為幼兒依不同預算設計「經典防護版」、「安心升級版」或「安心全配版」三種方案,有預算考量的爸媽建議先了解「經典防護版」,保障項目涵蓋住院醫療、門診手術與高達101項特定處置保障,以六歲男童為例,每月只要約319元,就有高達2,000元住院日額與每次住院雜費最高10萬元等給付項目。
此外,南山人壽也建議,兒童投保大致可分三階段。第一部分,由於每100名嬰幼兒到小學生就有16位因疾病或傷害住院,高於國人平均住院率的二倍,因此幼稚園至小學,醫療險可投保定期型加實支實付;第二階段是中學生時期,南山人壽說明,據調查,台灣未成年兒少死亡率遠高於日韓,主要為意外事故,這時期除了定期和實支實付醫療,可多投保意外醫療險。
第三階段則是大學階段,根據衛福部2021年死因統計中,運輸事故居於首位,另外癌症、重疾也有年輕化的趨勢,鼓勵提早做好準備,孩子到大學階段,不妨著重在癌症險、重大疾病險,讓保障更加全面。
【台北訊】新台幣的強勁升值,讓台灣壽險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六大壽險公司今年首季,雖然賣股、賣債實現逾500億元的資本利得,卻仍難抵匯兌壓力和資金成本,合計稅後虧損近65億元,創下13年來同期最慘表現。其中,南山人壽表現不理想,虧損金額達4.83億元。
今年1月,新台幣對美元急升6.56角,若壽險業不進行避險,匯損將達2,718億元。即便使用換匯及無本金遠期外匯進行避險,單月匯損失仍達651億元。加上台美利差擴大,避險工具成本飆升,壽險公司經營壓力倍增。
然而,3月外匯準備金新制度上路,為壽險業帶來一丝希望。六大壽險公司3月收回近37億元外匯準備金,用於沖抵避險工具成本。其中,南山人壽、富邦人壽等公司,因觸及提存上限,可省下10多億元的外匯準備金。
儘管如此,六大壽險公司3月總匯兌成本仍逾200億元。雖然首季虧損縮小,但淨值下金融資產仍有逾4千億元的評價損失,業內人士直言今年經營環境艱困。
六大壽險公司首季就比誰投資的台股、尤其是台積電投資的最多, 有較厚的本錢可實現獲利。首季富邦人壽稅後純益72.39億元,是六 大首季獲利王,但仍比去年首季獲利衰退80%以上,其次是南山人壽 4.83億元、中國人壽3.21億元,台灣人壽、國泰人壽、新光人壽三家 公司,首季稅後都出現虧損。六公司合計比去年少賺1,033億元,衰 退幅度高達107%。
今年1月新台幣兌美元急升6.56角,壽險業若完全不避險,匯損將 高達2,718億元,即便用換匯(CS)及無本金遠期外匯(NDF)避險, 單月匯兌損失仍達651億元,加上台美利差擴大,年初NDF成本飆上4 .4%,CS也要3.63%,一個月光避險工具就要付200多億元,壽險公 司再怎麼賣股票,都很難支應匯兌成本。
六大壽險公司今年首月就虧損78.15億元,之後因台股及基金回穩 ,有獲利可實現,同時3月外匯準備金新制度上路,避險工具高於歷 史平均成本的部分,有50%可用外匯準備金沖抵,且可經損益表。
3月六大壽險公司即收回近37億元外匯準備金,沖抵避險工具成本 ,新台幣3月小幅升值,有些公司還有匯損,有些公司則有一籃子貨 幣避險利益,最主要的是國泰人壽、富邦人壽及南山人壽都觸及提存 上限,可不用再強制提存外匯準備金,亦省下10多億元。
即便有外匯準備金作後盾,六大壽險公司加上避險工具成本、提存 外匯準備金及匯兌損益後,3月總匯兌成本依舊逾200億元,實現160 多億元資本利得,加上固定收益等,單月稅後獲利25.15億元,首季 虧損縮小,但淨值下金融資產仍有逾4千億元的評價損失,業者大嘆 :「今年經營真的很辛苦。」
回顧今(2023)年1月,六大壽險合計虧損78億元,且只有富邦人壽一家賺錢;到了2月,六大壽險續虧11億元,但南山、富邦、台灣、中國人壽等四家公司均已獲利。
至於3月,除新壽以外的五大壽險都已賺錢,雖然獲利水準距離去年同期仍有極大差距,但今年以來的累計虧損已從2月的近90億元,進一步縮減至64.75億元。
壽險公司3月獲利轉正,多數業者表示是受惠3月資本市場震盪走高、國內外股債價格回彈,所以出售股債實現獲利,不過獲利金額不高,主要是美台利差因素使外匯避險成本高漲。
台灣藍迪基金會,一個專為受虐、遺棄等家庭變故孩童提供庇護的機構,近期受到南山人壽的關注與支持。這家基金會目前照顧著來自全台灣約50位0至18歲的孩子,他們大多曾經遭受家暴、受虐、遺棄等不幸遭遇。在藍迪基金會的照顧下,這些孩子有了新的家,得以安心成長,學習自理生活,並接受專業的創傷修復課程。 藍迪基金會主任李懿玲指出,許多孩子剛到這裡時會感到不適應,因為他們過去的家庭環境相當不穩定。加上心理創傷,如目睹家暴、親友受虐或自己成為受害者,這些傷害對他們的心理造成長期影響。因此,除了提供生活照顧和課業輔導,藍迪基金會還會安排社工和心理師來幫助孩子們適應新環境,並治療他們的心理創傷。 南山人壽新北市雙和龍大通訊處的吳益瑲處經理,在參觀藍迪基金會後,與夥伴們決定自願成為捐助人,希望以自己的力量幫助這些孩子。捐助人之一張彩玲表示,雖然她們只是孩子人生中的一部分,但希望能夠給予他們溫暖和關心。張彩玲還積極邀請其他業務夥伴和客戶加入公益活動,並與雙和龍大通訊處一同捐贈生活必需品,如米、衛生紙、火鍋料等,以確保孩子們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 這次南山人壽的參與,不僅為藍迪基金會帶來實質的資源支持,更傳遞了社會關愛的溫暖力量。這樣的公益行動,不僅讓受助孩子感受到人間溫情,也讓參與者們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體會到生命的價值和社會責任。
藍迪基金會目前收容來自台灣各地約50位孩子,主要年齡介於0到18歲,大多是曾被家暴、受虐、遺棄等遭遇家庭變故的孩童,藍迪是他們現在的家,照顧他們生活起居,並提供三餐、住所以及學習的機會,讓孩子免於無家可歸,不必擔心下一餐在哪,能夠安心的成長。
因為孩子們過去的家庭成長環境相對顛沛流離,不少孩子剛來到藍迪大家庭時出現不適應的情形,藍迪基金會主任李懿玲表示,有些孩子需要花很久時間才能重新適應穩定的生活作息,加上過去原生家庭造成的創傷,像是曾目睹家人自傷,或是看到哥哥姊姊遭受暴力虐待,或自己就是受害者,這些傷害都會留在他們的心裡,也成為日後需努力跨過的一道坎。
藍迪基金會認為孩子們來到這裡最重要的是得到良好照顧、培養能力並修復內心創傷,李懿玲表示,在藍迪的孩子除了有生輔老師照顧生活需求、人際需求,並做好課業輔導外,也會有社工協助孩子培養適應生活的能力,並安排心理師協助孩子創傷復原。
然而,照顧孩童的生活及能力養成,需要穩定的資源投入,因此藍迪也開放助養孩童計畫,透過愛心人士定期捐款,讓孩子平安健康長大。南山人壽新北市雙和龍大通訊處吳益瑲處經理,在一次機緣下偕同夥伴們參觀藍迪基金會,了解孩童的需求後,許多業務夥伴自願成為捐助人,希望透過自己的力量幫助這些孩子,回饋社會。
南山人壽雙和龍大通訊處區經理張彩玲是捐助人之一,她說,孩子有時會寫卡片給她,分享這段時間做什麼有趣的事情,並且感謝她的付出,「雖然我們只是孩子人生中的一小部分,仍然希望就算只是一點棉薄之力,也能讓小朋友在成長過程中感受到他人對他的關心,帶給他溫暖的力量。」
張彩玲說,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公益不能等,她自己投身公益,也積極邀請其他業務夥伴、客戶一同投入,除了捐助孩子外,雙和龍大通訊處也陸續捐贈基金會米、衛生紙、火鍋料、清潔用品、擦手巾等物資,希望借助眾人的力量幫助孩子快樂成長。
近日,台灣壽險業界傳來重大喜訊,南山人壽再創佳績,不僅在市場佔有率上穩坐領先地位,更在服務品質和創新產品上不斷突破。這家成立超過半個世紀的壽險公司,近年來不斷擴展業務範圍,不僅在台灣深耕,更放眼國際市場,成為業界矚目的焦點。 南山人壽的發展歷史可追溯至1963年,從一開始的小規模公司,如今已經發展成為台灣最大的壽險公司之一。這間公司不僅提供傳統的壽險保險,還涉足健康保險、投資保險等多種金融產品,滿足客戶多樣化的需求。 近期,南山人壽推出了多款新產品,其中一款針對年輕族的「青春保」受到廣大消費者的熱烈迴響。這款產品不僅保障範圍廣,還具有投資功能,讓年輕人在保障生活同時,也能夠享受投資收益。南山人壽的創新精神,讓其在激烈的市场競爭中保持優勢。 在服務品質方面,南山人壽始終秉持客戶至上的原則,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公司近年來積極推動數位化轉型,透過網上平台提供24小時保險服務,讓客戶隨時隨地都能夠獲得幫助。此外,南山人壽還不斷加強員工培訓,確保每一位服務人員都能提供專業、熱情的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南山人壽在社會責任方面也表現出色。公司積極參與各種公益活動,關注弱勢群體,近年來已經捐助多個慈善機構,總金額達數百萬元。這種對社會的貢獻,也讓南山人壽在業界獲得了良好的口碑。 總結來說,南山人壽作為台灣壽險業的領軍企業,不僅在業務發展上取得亮麗成績,更在服務品質、創新能力和社會責任方面展現出卓越的表現。未來,南山人壽將繼續秉持這種精神,為客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為台灣壽險業的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台灣新聞】 台灣的金融市場又傳來好消息!近期,南山人壽正式宣布了一項重要的發展里程碑,讓許多投資者眼睛為之一亮。作為台灣知名的保險公司,南山人壽的這次動作,無疑將對業界產生深遠的影響。 據了解,南山人壽近期成功推出了一款全新的產品,這款產品不僅結合了傳統的保險功能,還融入了當下流行的金融科技元素,讓消費者可以更加便捷地管理自己的財富。這一創新,讓南山人壽在業界中再次脫穎而出。 「我們深知,隨著科技不斷進步,消費者對金融服務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南山人壽的高層人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因此,我們不斷努力,將最新的科技應用於我們的產品和服務中,希望能夠為客戶帶來更好的體驗。」 新產品的推出,只是南山人壽近年來不斷創新的一個例子。過去數年,南山人壽在市場營銷、產品開發、客戶服務等方面都有顯著的進步。尤其是其在數位化轉型的過程中,不僅成功提升了效率,還大大降低了成本。 「我們的目標是成為台灣金融市場的領先者。」南山人壽的負責人透露,「未來,我們將繼續投入資源,不斷開發出更符合市場需求的新產品,同時也將強化我們的服務品質,以滿足客戶的多元化需求。」 此次新產品的推出,預計將為南山人壽帶來更多的客戶和市場份額。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南山人壽的這一策略,也讓人們對其未來發展充滿期待。未來,南山人壽將如何繼續發展,我們將保持關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