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邦人壽(公)公司新聞
另一表現突出的是台灣人壽,單季投資性不動產租金收入年成長4 1.89%、資產規模年增近6%,為本季成長幅度最高的黑馬。
國泰人壽第一季投資性不動產租金收入達33.13億元,年增3.35% 、季增8.77%,維持市場領先地位,坐穩雙冠王寶座,不動產餘額將 近5,028.9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逾85.6億元、年增1.73%。國壽指 出,第一季與去年同期相比,受惠於商場、飯店遇到過年期間抽成增 加,另有部分已完成的工程陸續開始收租,導致租金收入增加。
觀察各壽險租金收益增長幅度,台壽可謂最大黑馬,第一季租金收 入達7.19億元、年成長近42%,季增幅達35%,同期其投資性不動產 餘額達1,070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5.8%。台灣人壽過去兩年積極布 局大型商業不動產與複合式開發案,搭配其不動產管理經驗,加速活 化資產與租金正成長,本季租金收入明顯跳升,顯示其資產頭報策略 見效。以今年3月20日盛大開幕的南港大型商場LaLaport為例,完工 出租後的收益率上應會在3%以上。
富邦人壽第一季租金收入20.12億元,仍穩居第二高,但年減7%, 也較去年底水位下滑,投資性不動產餘額也出現小幅收斂至2,605億 元;新光人壽與南山人壽本季表現穩定,租金收入分別約有12.54億 元、11.86億元,年增幅分別為1.85%與4.96%,投資性不動產餘額 也略有增長。
凱基人壽第一季租金收入雖小幅成長1.18%,但資產餘額較去年同 期減少4.56%,與資產汰舊換新或重新配置策略有關。凱基人壽指出 ,不動產餘額降低主要是處分部分閒置資產所致,另持續專注於不動 產物業的收益的優化,提升整體出租率及適時反應租金漲幅, 使第 一季租金收入優於去年同期。
新台幣近期狂升,對壽險業帶來巨大壓力,為緩解業界困境,金管會出手救援,研擬鬆綁兩大準備金提存指標,為壽險公司注入新鮮血液。這兩大方案分別是拉高保單責任準備金利率,以及採用第六回合生命表,讓壽險業能夠釋出過去有效保單的「溢提」準備金,轉為外匯準備金,以應對匯率波動。該方案預計在6月底前實施,為壽險業帶來數千億元的準備金轉換機會。
根據市場估計,這兩大準備金約可達數千億元的「溢提數」,轉列為外匯準備金。對於擁有大量舊有高利率終身壽險的大型壽險公司來說,將是受惠最大的群體。保發中心於3日邀集九家壽險業者進行方案細節討論,並由業者進行試算。壽險公會於昨日迅速通過並正式向金管會提出提案,力爭6月實施。
金管會正在研擬鬆綁準備金的可行性。其中一個方案是將所有「有效保單」責任準備金利率提高1碼(0.25百分點),減少的提存金額可轉列為外匯準備金。但轉列的前提是責準金不能低於保價金。例如,責準利率從2%提高至2.25%,業者只需提存97元的準備金,減少的1元可轉列為外匯準備金。目前全體壽險業責任準備金餘額共有數十兆元,預計提高1碼後,全體壽險業可轉列外匯準備金可望達數千億元。
另一個方案是允許壽險業以第六回合生命表檢視死亡準備金。由於目前死亡準備金都是使用第五回合生命表,計算餘命僅70歲,但實際餘命已延長至80歲,當餘命增加、提存死亡準備金減少時,中間的「溢提」部分也可轉列為外匯準備金。這對於持有終身壽險、健康險的壽險公司來說,將是一大挹注。
面對新台幣的暴升,包括國泰、富邦、南山等八家壽險業已申請外匯準備金新制。然而,5月新台幣暴升近7%,外匯準備金水庫恐將全額動用,6月新台幣又見「29」字頭,壽險圈的壓力再次緊張。在壽險公會第一個提案被金管會打回票後,業者在考慮多種因素後,重新提出鬆綁準備金、搬救命錢的方案。市場預期,金管會有望接受這一方案。
近期,台灣壽險業積極發債籌資,為了厚實自身的資本基礎,準備迎接即將來臨的國際標準化壽險監管制(ICS)新制。根據櫃買中心統計,今年截至5月底,全體壽險業次順位債券發行金額已達307.8億元,其中,富邦人壽以190億元的發債金額領先群倫,緊隨其後的是全球人壽的53.4億元,南山人壽的50億元,以及三商美邦人壽的14.4億元。
隨著國內保險業即將於2026年接軌ICS 2.0,金管會在2023年4月宣布了一項新政策,允許保險業發行10年期以上的長期次順位公司債進行籌資。這項政策不僅能夠計入自有資本計算RBC,還可以像保險業以其他形式持有的自有資本一樣,進行投資管理運用。金管會的鬆綁政策,為壽險業帶來了2023年與2024年的發債盛況,兩年間的發債規模分別達到1,074.87億元與1,378.88億元(含美元債)。
在2023年與2024年的發債排名中,前五大壽險公司均來自前六大壽險公司。2023年,壽險龍頭國泰人壽以近350億元的發債金額,包括兩檔美元債券,獨占鳌頭;富邦人壽以250億元發債金額緊隨其後;台灣人壽、新光人壽與南山人壽分別發行130、130與115億元。至於2024年,發債排名略有變動,富邦人壽以560億元的發債金額穩坐冠軍,國泰人壽以500.68億元(含一檔美元債)位居第二,南山人壽、凱基人壽與新光人壽分別以110.2億元、100億元與83億元排名第三至第五。
為了迎接ICS新制,壽險業近年來不斷積極發展,並積極發債來厚實資本。國泰人壽執行副總林昭廷在法說會上表示,國泰人壽目前資本相當充足,暫時沒有發債的需求和規劃。這也反映了壽險業在迎接新標準的過程中,正逐步穩健發展。
富邦金除了向金管會申請增提外匯準備金獲准,壽險三雄國泰人壽 、富邦人壽與南山人壽均向金管會遞件申請外匯準備金新制,而金管 會已通過國壽與南山的申請,近日也將快馬加鞭通過富邦人壽的核准 。
6月台股ETF換股秀也進入重頭戲,群益台灣精選高息(00919)、 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等千億級高股息ETF陸續調整成分股,卡位 買盤流入力道加強,市場坐等抬轎或倒貨,使近期盤面籌碼大挪移。
法人表示,金控股因去年獲利大豐收,普遍交出亮麗股利,使今年 股利政策較去年大幅提升,進而獲得人氣高息ETF青睞納入成分股, 富邦金、國泰金雙雙被資產規模超過3,600億元的群益台灣精選高息 ETF選入,在主被動買盤推動下,使股價4日分別強勢大漲4.19%、1 .25%。
富邦金今日將召開法說會,外匯匯損將成市場關注焦點,而金管會 已經規劃針對壽險業外匯準備金做出鬆綁,並且先同意業者在半年報 申報時,資本適足率(RBC)可用匯率的半年日均價計算,有助財報 帳面數字美化。
富邦人壽4月稅後淨損24.1億元,前四月稅後淨利為249.5億元。國 泰人壽4月稅後淨損25.7億元,前四月稅後純益156.7億元。川普關稅 導致美元貶值、亞幣加速升值,在主管機關政策因應下具利空出盡意 味,壽險為主體的金融股表現回穩。
壽險圈估算,這兩大準備金約達數千億元「溢提數」可轉列外匯準備金,每家壽險業估有數百億元,以有大量舊有高利率終身壽險的大型壽險公司受惠最大。
保發中心3日邀集九家壽險業者對此方案作細部討論,並由壽險業者試算,壽險公會昨(4)日火速通過並正式提案給金管會,力拚6月上路。金管會已正研擬鬆綁的可行性。
兩大方案為:一、拉高所有「有效保單」責任準備金利率1碼(0.25百分點),提存金額減少的「差額」可轉列外匯準備金。但轉列前提是責準金不能低於保價金。
例如責準利率2%,壽險未來要還給保戶100元,現在得提存98元準備金在帳面上,未來拉高責準利率1碼到2.25%,業者只需提存97元的準備金,提存金額減少1元,可轉列成外匯準備金。
目前全體壽險業責任準備金餘額共有數十兆元,估算拉高1碼,全體壽險業可轉列外匯準備金可望達數千億元,可大幅減緩新台幣暴升的匯損壓力,也挽救獲利。
二、允許壽險業以第六回合生命表檢視死亡準備金。業者說明,目前死亡準備金都是用第五回合生命表,計算餘命僅70歲,但目前餘命已延長到80歲,當餘命增加、提存死亡準備金減少,中間「溢提」部分也可轉列外匯準備金。這塊以有終身壽險、健康險較多者,挹注較大。
5月新台幣暴升近7%,包括國泰、富邦、南山等八家壽險業都已申請外匯準備金新制,但5月外匯準備金水庫恐全額動用到「乾枯」,6月新台幣又見「29」字頭,再度拉緊壽險圈的神經。
在壽險公會第一個提案:接軌IFRS17的有利影響數,遭金管會打回票後,業者在考量合法、又不違反會計制度、也不提前接軌等諸多評估後,重新再向金管會提鬆綁準備金、搬救命錢方案。市場預期,金管會有望點頭。
國內保險業將於2026年接軌ICS 2.0,金管會在2023年4月宣布,保險業可發行10年期以上長期次順位公司債籌資,不僅能計入自有資本計算RBC,也可比照保險業以其他形式持有的自有資本進行投資管理運用。
金管會鬆綁政策,促使壽險業在2023、2024年接連爆發逾千億元的發債盛況。櫃買中心資料顯示,2023年壽險次順位債發行金額衝上1,074.87億元(含兩檔美元債),2024年發債規模再擴張至1,378.88億元(含一檔美元債)。
回顧2023年與2024年,發債前五大壽險公司均為前六大壽險,2023年由壽險龍頭國泰人壽搶下發債王,包含兩檔美元債券在內,全年發債近350億元;富邦人壽發債250億元居次;台灣人壽、新光人壽與南山人壽也分別發行130、130與115億元。
2024年發債前五大排名略見變動,富邦人壽發債560億元居冠,國泰人壽500.68億元(含一檔美元債),南山人壽110.2億元,凱基人壽100億元,新光人壽為83億元。
壽險業為拚接軌國際新制,近年來均按表操課、積極發債厚實資本,國泰人壽執行副總林昭廷先前在法說會上表示,國泰人壽目前資本相當充足,暫無發債需求與規劃。
新台幣匯率強升,衝擊壽險業5月獲利表現,富邦人壽雙管齊下,除遞件申請外匯準備金新制外,昨天也公告,獲金管會核准增提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100億元。
目前國內的壽險三雄,國泰人壽、富邦人壽與南山人壽均向金管會遞件申請外匯準備金新制;金管會已通過國泰人壽與南山人壽的申請,近日也將快馬加鞭通過富邦人壽的核准。
據統計至6月2日止,已獲金管會核准適用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新制 的業者,包括友邦人壽、新光人壽、凱基人壽、台新人壽、三商美邦 人壽、國泰人壽、南山人壽、富邦人壽,合計八家。壽險業者積極參 與,主要是希望趕在5月底前適用,富邦人壽更同步增提外匯價格變 動準備金100億元,雙管齊下力抗匯損。
國壽、南山壽申請新制後面對匯損壓力暫時減緩,其中國泰人壽4 月底外價金餘額305億元,改用新制後可多出146億元;南山人壽改用 新制後則有超過500億元,是兩家外價金餘額最高的壽險公司,應足 以因應5月匯損帶來的壓力;富邦人壽3月底外價金餘額262億元,且 持續動態提高避險比率加上成功改新制後,又增提百億元外匯準備金 ,預估也可撐過5月匯損帶來的龐大壓力。
面對新台幣持續升值帶來的匯損壓力,壽險業者除陸續申請外匯價 格變動準備金新制,透過新制開放壽險業申請將五類準備金轉列充實 外匯準備金水位,就可適用提存與沖抵100%全額。另外,增提外價 金、下調股利也是因應之道,台壽就以不發股利因應,富邦人壽4月 已公告擬發放現金股利210億元,後續是否跟進下調股利發放額度, 備受市場關注。
從近期壽險業者除期盼金管會出手救援外,已紛紛出招自救,可見 新台幣持續升值帶來的匯損壓力與日俱增,預期勢必衝擊即將公布的 金控5月獲利,進而影響今年存股族對金融股除權息行情的期待。富 邦金將在6月5日舉行法人說明會,富邦人壽獲利與因應匯率變動之道 ,勢必將成為法人關切焦點。
國壽5月調升美元保單宣告利率至4.25%後,6月未再調整任何幣別 保單的宣告利率;富壽6月宣布針對約30張美元利變壽險調高宣告利 率0.1個百分點,調整後最高利率達4.25%;全球壽原先美元保單最 高就是4.25%,6月也宣布一張美元保單同步調升10個基本點至4.25 %,主因為近月觀察區隔資產帳戶的累積情況表現穩健,且已有累積 收益。
其他凱基、台灣、遠雄、國泰、臺銀、新光、三商美邦、宏泰人壽 等,6月美元保單宣告利率不變。凱壽以4.3%美元利變型終身壽險維 持領先之一;台灣人壽美元保障商品最高也是4.3%;遠雄人壽4月、 5月推出兩張美元利變型終身壽險4.32%,穩居市場最高,6月未再新 增商品或調整利率。
其他外幣保單方面,各壽險皆未調整宣告利率,凱壽旗下人民幣保 單最高宣告利率3%、澳幣保單最高宣告利率4.15%;台壽旗下人民 幣保單宣告利率最高仍是2.6%、澳幣保單4.2%;國壽現售澳幣保單 最高為3.9%。
新台幣保單方面,臺銀人壽針對停售的新台幣利變型壽險(含萬能 壽險)調升宣告利率10個基本點至2.1%,主力維持最高2.45%;多 數壽險維持新台幣保單宣告利率不變,市場最高仍落在2.75%。
新商品方面,全球壽與台壽均透露正規劃新款利變型壽險或利變型 年金險商品。
「業務員第13個月定著率」可視為一家公司的留才指標,也就是各壽險公司當年度登錄業務員迄第13個月仍在職人數占當年度登錄業務員總數的比例,定著率愈高,代表愈多新血留得住,成為公司的戰將。
根據保險業公開資訊觀測站最新公布的數據,近三年壽險公司業務員定著率持續上升,從2022年平均57.13%、2023年60.15%,2024年提升至66.14%。
21家壽險公司中,2024年定著率最高為宏泰人壽、臺銀人壽,以100%的高定著率並列第一,中華郵政壽險定著率為97.06%,較2023年小幅成長。而六大壽險中,凱基人壽定著率達89.32%排在第一,亦超越2023年的86.85%;台灣人壽以80.38%的定著率排在第二;第三則是國壽成長至67.1%。
定著率進步最大的則是新光人壽,從2023年的46.5%躍升至62.98%,一口氣上升逾16個百分點,顯見留才策略有成;富邦人壽亦較2023年成長逾3個百分點,達62.98%;南山人壽2024年定著率則為54.47%。
另,據壽險公會統計,壽險公司4月登錄業務員人數止跌,較上月增加185人,來到20萬4,401人,若是與2024年同期20萬5,523人相較,減少1,122人。
富邦人壽強調,該公司推出的新台幣「活利優退分紅終身保險」,與美元「美富優退外幣分紅終身保險」等金流型分紅保單,能夠協助民眾增加退休現金流,可彈性選擇退休年齡,還有壽險保障長期累積使資產增值,打造舒適與尊嚴的晚年生活。
富邦人壽表示,生活在高通膨+高齡化的雙高時代,勞工朋友提領勞退金前如果因為工作中斷、意外、疾病,或是提領後活太久,都可能面對生活費不夠用的財務風險、醫療費不足的健康風險、長期看護需求的照護風險。
富邦人壽指出,「活利優退」與「美富優退」可補足三大缺口:第一、勞工退休金新制年滿60歲才能領。第二、每月薪資自提上限僅6%。第三、帳戶金額非終身領。
保誠人壽日前宣布,董事會日前已經核准2025年分紅保單的紅利宣告。在股票投資部分,雖然經歷2024年全球經濟成長動能趨緩、以及地緣政治與主要國家大選等不利因素與不確定性,但是受益於貨幣政策轉趨寬鬆、人工智慧(AI)等科技創新需求及強健的企業資產負債表等利多題材,全球股市普遍上揚。
固定收益投資部分,2024年的美債長天期公債殖利率回升至年度高點,美元強勢亦有助於提升外幣資產投資收益率,因此,2024年度分紅帳戶報酬率及累積報酬率仍有不錯的表現,使得保誠人壽連續12年所銷售的分紅保單,皆維持在100%中分紅以上的水準。
台灣壽險業最新「定著率」數據顯示,業界整體呈現向上趨勢,2024年平均定著率達到66%,顯示各家公司留才策略成效显著。在六大壽險公司中,凱基人壽與台灣人壽的定著率分別超過80%,而新光人壽則在一年內定著率上升逾16個百分點,這些成果都證明了公司在留才方面的努力得到回報。 「業務員第13個月定著率」作為衡量公司留才能力的重要指標,其高定著率意味著公司能夠留住更多新血,讓他們成為公司的戰將。根據保險業公開資訊觀測站最新的數據,過去三年的壽險公司業務員定著率不斷上升,從2022年的平均57.13%上升到2023年的60.15%,最終在2024年提升至66.14%。 在21家壽險公司中,宏泰人壽和臺銀人壽以100%的高定著率並列第一,中華郵政壽險的定著率則為97.06%,比去年小幅成長。凱基人壽以89.32%的定著率位居六大壽險公司之首,略超過2023年的86.85%;台灣人壽以80.38%的定著率排在第二;而國壽則成長至67.1%。新光人壽的定著率進步最為顯著,從2023年的46.5%躍升至62.98%,這一躍升證明了公司在留才策略上的成功。富邦人壽的定著率也有所上升,比去年成長超過3個百分點,達到62.98%;南山人壽的2024年定著率則為54.47%。 此外,壽險公會的統計數據顯示,4月份壽險公司登錄業務員人數止跌回升,較上月增加185人,總計達到20萬4,401人。然而,與去年同期相比,人數減少了1,122人。 綜合上述數據,台灣壽險業在留才方面取得顯著成果,不僅提高了業務員的定著率,也為公司的長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台灣壽險市場近期掀起一波分紅保單的搶市潮,其中深耕市場多年的保誠人壽與重新炒熱分紅保單市場的富邦人壽,不約而同地推出多項新產品,力圖固樁市場地位。富邦人壽近期推出的「活利優退分紅終身保險」與「美富優退外幣分紅終身保險」,旨在幫助民眾增加退休現金流,彈性選擇退休年齡,並提供長期壽險保障,讓資產增值,打造舒適與尊嚴的晚年生活。
面對高通膨與高齡化的雙高時代,富邦人壽強調,勞工朋友在提領勞退金前,可能會遇到工作中斷、意外、疾病等風險,或是提領後活太久所帶來的財務、健康與照護風險。為此,「活利優退」與「美富優退」兩款保單,旨在補足三大缺口:一是勞工退休金新制年滿60歲才能領;二是每月薪資自提上限僅6%;三是帳戶金額非終身領。
另一方面,保誠人壽也於近期宣布,其董事會已核准2025年分紅保單的紅利宣告。儘管全球經濟成長動能趨緩,地緣政治與主要國家大選等不利因素與不確定性存在,但受益於貨幣政策轉趨寬鬆、AI等科技創新需求以及強健的企業資產負債表,全球股市普遍上揚。固定收益投資方面,美債長天期公債殖利率回升至年度高點,美元強勢亦提升外幣資產投資收益率,使得保誠人壽的2024年度分紅帳戶報酬率及累積報酬率表現亮眼。連續12年銷售的分紅保單,均維持在100%中分紅以上的水準。
近期台幣強升對壽險業帶來不小的壓力,金管會主委彭金隆昨日(28日)在記者會上指出,整體壽險業面臨6兆元未避險的風險,約等值2,000億美元。台幣每升值1元,壽險業就會承受2,000億元的新台幣匯損。金管會已要求業界謹慎考慮今年的配息政策,並已有一家壽險公司撤銷了配息申請。
根據規定,壽險業配發現金股息需經保險局核准。目前,富邦人壽、台灣人壽、合庫人壽、凱基人壽等四家壽險業已向保險局遞件申請,總計近260億元。其中,已有一家壽險公司決定將股息保留在帳上,不繳給母金控。一位壽險高層表示,由於美國川普關稱導致今年股債匯市波動加大,壽險業應該多保留現金以應對風險,並順利接軌2026年的TW-ICS(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
彭金隆強調,即使在太平時期,壽險業發放股息也應遵循盈餘的20%原則,配息政策已經相當保守。此外,金控子壽險公司可以隨時召開董事會調整股息政策。他坦承,若將股息上繳給母金控,母金控明年可能會對子壽險公司進行增資,這對業界來說是個負擔。金管會已經請求業界謹慎思考,並有一家壽險公司已經撤銷了配息申請。
根據各家壽險公司的公告,富邦人壽計劃配發現金股息210億元,台灣人壽19.17億元,合庫人壽5.78億元,凱基人壽25億元,總計近260億元。其中,已有一家壽險公司因金管會的「勸說」而決定撤回申請。
在財委會昨日審議「國際金融業務條例」和「投保法修正草案」時,立委賴士葆、鍾佳濱、李坤城等人均關注到台幣升值對壽險業獲利和資本適足率(RBC)的影響,以及這是否會影響接軌TW-ICS和股息政策。彭金隆承認,目前壽險業可運用資金共37兆元,其中23兆元在海外。扣除非匯損問題的外幣保單後,還有15兆元。這15兆元中,有六成已經避險,未避險的台幣部位有6兆元,約等值2,000億美元。為了讓壽險業順利接軌TW-ICS,金管會已經傾向於同意採用匯率半年日均價計算RBC,預計6月底半年報將採用此方法。若業者的RBC在採用此方法後仍未達標,金管會也將提供「補考」機會。
依規定,壽險業配發現金股息都需經保險局核准,目前有富邦、台灣、合庫、凱基人壽等四家壽險業向保險局遞件申請當中,合計近260億元。據了解,已有一家將調整,把股息保留在帳上,不上繳母金控。
一家壽險高層坦言,美國川普關稅讓今年股債匯市波動甚鉅,壽險本應該多保留現金在帳上,不要上繳母金控,才更有能力抵禦風險,也能順利2026年接軌TW-ICS(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
彭金隆也說,即便是太平時期,壽險業發放股息,也不是賺多少、就可以全部都發掉,股息是以盈餘20%為原則,配發股息政策已經很保守。
其次,若是金控子壽險,可隨時召開董事會調整股息政策。他坦言,若是上繳了母金控,屆時金控明年又要對子壽險增資,這樣更辛苦,金管會請業者審慎思考後,有一家已撤銷申請。
依各家壽險公告,富邦人壽擬配發現金股息210億元、台灣人壽19.17億元、合庫人壽5.78億元、凱基人壽25億元,合計近260億元。其中已有一家遭金管會「勸說」已決定撤件。
財委會昨日審「國際金融業務條例」、「投保法修正草案」,立委賴士葆、鍾佳濱、李坤城等均聚焦台幣升值重創壽險業獲利和RBC,是否影響接軌及股息政策。
彭金隆坦言,目前整體壽險業可運用資金共37兆元,有23兆元在海外,扣掉無匯損問題的外幣保單,還有15兆元。
這15兆元中,有六成有避險,未避險部位有台幣6兆元,約等值2,000億美元,當台幣每升值1元,就會有2,000億元新台幣匯兌損失影響數。
為了讓壽險業可順利接軌TW-ICS,金管會已傾向同意RBC採匯率半年日均價計算,預計6月底半年報就會採用。據了解,若業者RBC採匯率半年日均價計算後,還是有人沒達標,金管會也願意給「補考」機會。
高雄亞灣區成為金融業的下一個競爭熱點,不僅因為地緣位置優勢,更是因為金管會的積極推動高資產客戶財管業務。根據金管會的最新統計,目前已有13家國銀開始提供這項服務,並紛紛遞件申請進駐亞灣區,目標是7月份正式開業。此外,還有兩家投信業者和一家壽險業也加入競爭,使得亞灣區的金融競爭更加激烈。
這13家國銀中,除了星展銀行在4月已經開始營運外,其他如渣打銀行和台新銀行尚未啟動業務。而這13家銀行已經全部將目光投向亞灣區,顯示了市場的巨大潛力。另外,兩家投信業者也積極申請進駐,希望利用多通路銷售境外基金,這將為投信業帶來新的商機。
值得一提的是,國泰人壽已向高雄市政府申請簽署MOU,展開合作。而富邦、新光、南山、凱基等四家壽險業也不甘示弱,正在積極準備進入亞灣區市場。
在國銀承做高資產客戶財管業務方面,金管會的數據顯示,第一銀行以2,417位客戶和2,494億元的管理資產規模,已連續七個月保持領先地位。若以客戶數量來看,中信銀行則以2,298位客戶和2,391億元的管理資產規模,連續兩個月位居第二。這些數據都反映了亞灣區市場的潛在價值。
為了關懷社會弱勢群體,政府積極推動微型保險計劃,旨在為經濟弱勢者提供基本的人身保險保障。近期,各大壽險公司紛紛響應,共同推動微型保險的發展。根據最新數據,2025年的微型保單保費目標預計將達到1億3,347萬元,較2024年成長約11%,顯示了微型保險在台灣的普及與發展趨勢。
截至目前,整體壽險業的微型保險達成率已達一成,其中元大人壽、新光人壽、凱基人壽的達成率分別位居前三名。這些公司透過各種創新方案,為69.4萬名壽險保戶提供了保障。金管會自2009年起推動微型保險,旨在補充政府社會保險的不足,近年來,承保對象範圍不斷擴大,目前已為11類經濟弱勢或特定身分族群提供保障。
微型保險的保單具有低保費、保障內容簡單易懂、保險期間短(一年)以及多元投保方式等特點,這對於經濟弱勢者來說,是極具吸引力的選擇。金管會近年來也放寬了微型保險的承保規範,將承保對象擴大至中低收入高齡者,並調整了經濟弱勢者的年所得上限,讓更多族群得以受惠。
在微型保險的推廣上,產險業也不遺餘力。目前已有兩家產險公司開辦試辦型微型財產保險,總保障人數達17.5萬人。壽險公司則設定今年要完成1億3,347萬元的微型保單保費目標,據壽險公會統計,截至今年3月底,總保費收入為1,555.8萬元,總達成率11.66%,努力朝年底達標目標前進。
具體來看,元大人壽、新光人壽、凱基人壽的達成率超過20%,分別為34.74%、33.54%、22.34%。在有效契約人數方面,國泰人壽以17.2萬人佔據首位,提供約588億元的保障,之後依次為南山人壽和凱基人壽。新光人壽、台灣人壽、富邦人壽的有效契約人數分別為7.9萬人、7萬人、6.1萬人。
除了壽險公司外,產險業也在積極推展微型保險。13家產險公司設定今年要完成2,881萬元的微型保單保費目標,截至3月底,總保費收入為565.1萬元,總達成率約二成,其中,國泰產和泰安產的達成率分別達87%和51%。
金管會已核准15家國銀開辦富豪戶財管業務,星展銀在4月開辦,僅剩渣打銀和台新尚未開辦,換言之,開辦的13家銀行已全數搶進亞灣區。
另有二家投信業者也遞件申請進駐,證期局副局長高晶萍說,主要想申請做多通路銷售未具證投信基金性質的境外基金(俗稱另類基金),過去一檔基金只能找一家銀行,該項業務是讓投信可找多家銀行做銷售。
另一家壽險已向高雄市政府申請簽MOU。據了解,該家壽險是國泰人壽,另富邦、新光、南山、凱基等四家壽險業也正摩拳中。
金管會公布4月底國銀承做高資產客戶(1億元以上)財管業務,若以AUM來看,第一銀行已連續七個月稱王,若加上客戶數,則是連兩個月超車中信銀,成為雙料冠軍。
一銀4月底客戶數2,417人、管理資產規模2,494億元,中信銀是2,298人、2,391億元。
金管會自2009年起推動微型保險,目的主要是提供經濟弱勢者基本程度的人身保險保障,以填補政府社會保險或社會救助機制不足的缺口,近年持續擴大承保對象範圍,目前為11類經濟弱勢或特定身分族群提供因應特定風險基本保障的保險商品,種類包括定期壽險、傷害保險、實支實付型傷害醫療保險,並具有低保費、保障內容簡單易懂、保險期間短(一年)、多元投保方式(個人投保、團體投保及集體投保)等特點。
金管會也於近年進一步放寬微型保險的承保規範,將承保對象擴大至中低收入高齡者,並調整經濟弱勢者的年所得上限規定,使更多族群得以受惠。此舉已促成兩家產險公司開辦試辦型微型財產保險,總保障人數達17.5萬人。
壽險公司設定今年要完成1億3,347萬元微型保單保費目標,據壽險公會統計,截至今年3月底,微型保險有效契約人數達69.4萬人,總保額2,118.5億元,總保費收入1,555.8萬元,總達成率11.66%,力拚年底達標。
進一步觀察微型保險壽險業目標達成率,15家公司設定今年要完成1億3,347萬元微型保單保費目標,目前達成率超過20%的壽險公司有元大人壽、新光人壽、凱基人壽,達成率分別為34.74%、33.54%、22.34%。
以微型保險有效契約人數來看,截至3月底,國泰人壽以17.2萬人占最多、提供約588億元的保障,之後依序為南山人壽約有11.6萬人、保額約350.6億元,凱基人壽則有10.1萬人、保額達304.9億元。而新光人壽、台灣人壽、富邦人壽有效契約人數分別有7.9萬人、7萬人、6.1萬人。
另外,為了提升微型保險覆蓋率,產險業同樣也在積極推展,13家產險公司設定今年要完成2,881萬元微型保單保費目標,截至3月底,總保費收入為565.1萬元,總達成率約二成,其中,國泰產達成率達87%、泰安產達成率51%。
台灣壽險業近期發放現金股利引發關注,由於新台幣升值對業界帶來的影響,是否適宜發放現金股利,成為業界及立委關切的焦點。根據最新資料,目前已有四家壽險公司宣布將發放現金股利,總額約達240.37億元。 在這四家壽險公司中,富邦人壽成為焦點之一。該公司於4月29日董事會決議,將發放現金股利210億元,但實際金額尚待主管機關核定。富邦人壽強調,已將相關資料函報主管機關進行審核。 除了富邦人壽外,遠雄人壽、台灣人壽及合庫人壽也陸續公告將發放現金股利。遠雄人壽預計發放現金股利0.4元、股票股利0.7元,整體現金股利將發放5.42億元。台灣人壽則決議發放現金股利19.17億元,合庫人壽則將發放現金股利5.78億元。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表示,壽險公司發放現金股利需經過金管會保險局的審查,並符合相關規定。然而,在現階段,彭金隆呼籲各壽險公司應該謹慎思考,考慮到壽險業的特殊性,以及新台幣升值對業界資本適足率(RBC)的影響。 立委們關注到新台幣升值對壽險業RBC的衝擊。彭金隆解釋,RBC數字每半年公告一次,時間為6月底及12月底。去年12月底時,21家壽險公司中,僅有三商美邦RBC為136.3%,連續六期未達標200%的標準。金管會會持續觀察RBC的變動情況,並對市場變動保持高度警覺。 總結來說,台灣壽險業發放現金股利的決策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包括公司經營狀況、市場環境以及監管要求。在當前新台幣升值和國際市場波動的背景下,業界及監管機關均將謹慎看待股利發放,以確保業界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