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信房屋仲介(未)公司新聞
【房地產新聞】房市盤整,銀行變身建案店面最佳「室友」!中信房屋仲介揭露,桃園藝文特區某建案,店面多半租給銀行,穩定收租又升值,銀行承租分行辦事處,地段、商業指數要夠高,店面空間需求大,且須登記為金融機構。中信房屋分析,這類建案店面出租投報率高達2.6%起,銀行視為長期穩定好房客,租金議價空間較大。楊梅埔心某建案,地點優越,附近商圈熱鬧,第一期店面已有一半由銀行承租,第二期即將推出。目前有一戶店面因屋主另有計劃,尋找新租客。詳情請洽中信房屋,電話:0926-374-166。(邱四珍報導)
房市盤整之際,銀行成為建案店面最佳鄰居,看準銀行長期穩定的租金收益,又可提升建案店面高價值形象,不少建商或投資者買進店面鎖定銀行。既然銀行成為拉抬建案門面最佳房客,新案完工交屋後,建商或投資者紛紛以銀行為出售或出租對象。除了店面坪數大,在主要道路上,最主要仍是該店面使用登記申請為金融機構,若順利出租投報率高達2.6%起。
中信房屋表示,這幾年桃園藝文特區的某建案來說,店面多出租給銀行作為營業據點,不但穩定收租,店面增值的幅度令人稱羨,銀行承租分行辦事處,除了地段商業指數要夠高,店面本身空間需求也大,且要使用登記為金融機構,好店面難尋,除了銀行買下自用,通常以承租方式,一簽約至少5年以上,長則10年,房東視銀行為長期穩定好房客,租金較有議價空間。
楊梅埔心的某建案,其地點近鄰近火車站,正省道的交通要道,附近有傳統市場及熱鬧商圈,該建案打造埔心的豪宅,推出第一期之後,店面已有一半為銀行進駐,第二期不久後也將推出,趨勢與藝文特區頗為相似。此類建案的店面釋出極為稀少,現有一戶出租給某外商銀行的店面,因屋主另有財務規劃,擬將另尋有緣人。
詳情請電洽或LINE:0926-374-166。(邱四珍)
中信房屋表示,這幾年桃園藝文特區的某建案來說,店面多出租給銀行作為營業據點,不但穩定收租,店面增值的幅度令人稱羨,銀行承租分行辦事處,除了地段商業指數要夠高,店面本身空間需求也大,且要使用登記為金融機構,好店面難尋,除了銀行買下自用,通常以承租方式,一簽約至少5年以上,長則10年,房東視銀行為長期穩定好房客,租金較有議價空間。
楊梅埔心的某建案,其地點近鄰近火車站,正省道的交通要道,附近有傳統市場及熱鬧商圈,該建案打造埔心的豪宅,推出第一期之後,店面已有一半為銀行進駐,第二期不久後也將推出,趨勢與藝文特區頗為相似。此類建案的店面釋出極為稀少,現有一戶出租給某外商銀行的店面,因屋主另有財務規劃,擬將另尋有緣人。
詳情請電洽或LINE:0926-374-166。(邱四珍)
女力發威!去年台北市女性房貸購屋族無論在數量、成長幅度上均 高於男性,為六都唯一,反應女性人口增加、社會地會提高及經濟穩 定性高,也有愈來愈多以妻子作為申貸人,若此一趨勢持續,被戲稱 為「天龍國」的台北市,未來可能得改稱「天鳳國」。
根據聯徵中心針對房貸族統計,相較於六都購屋族「男多於女」, 台北市是唯一「女大於男」的直轄市,去年台北市20∼70歲的購屋者 中男性有7,271件、女性有7,435件,在購屋性別年增率上女性年增5 .6%、男性年增1.8%,台北市女性購屋無論件數和成長率均高於男 性。
統計顯示,六都中另二個女性成長高於男性的分別為桃園及台南, 桃園女性購屋年增20.8%高於男性的16.9%,台南女性購屋年增5.8 %,高於男性的2.9%。
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張漢超表示,國內女性人口自2013年起即高於 男性,加上女性對買房的期待也較男性為高,使女性購屋比例相對提 升,收入及工作條件較以往提高,特別台北市女性軍公教及專業人士 、主管數量也多,加上夫妻共同購屋也有不少會選擇將房屋登記在妻 子名下,使女性購屋量成長。
信義房屋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女性在購屋決策中扮演更重 要角色,銀行的核貸成數與利率雖與男性相去不遠,不過第四季全台 女性整體平均購屋總價1,103萬,低於男性的1,138萬,比男性少了3 5萬元,平均購買43.6坪房屋,也低於男性的47.2坪,這也與單身都 會女性購買小宅,拉低平均購屋面積有關。
根據聯徵中心針對房貸族統計,相較於六都購屋族「男多於女」, 台北市是唯一「女大於男」的直轄市,去年台北市20∼70歲的購屋者 中男性有7,271件、女性有7,435件,在購屋性別年增率上女性年增5 .6%、男性年增1.8%,台北市女性購屋無論件數和成長率均高於男 性。
統計顯示,六都中另二個女性成長高於男性的分別為桃園及台南, 桃園女性購屋年增20.8%高於男性的16.9%,台南女性購屋年增5.8 %,高於男性的2.9%。
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張漢超表示,國內女性人口自2013年起即高於 男性,加上女性對買房的期待也較男性為高,使女性購屋比例相對提 升,收入及工作條件較以往提高,特別台北市女性軍公教及專業人士 、主管數量也多,加上夫妻共同購屋也有不少會選擇將房屋登記在妻 子名下,使女性購屋量成長。
信義房屋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女性在購屋決策中扮演更重 要角色,銀行的核貸成數與利率雖與男性相去不遠,不過第四季全台 女性整體平均購屋總價1,103萬,低於男性的1,138萬,比男性少了3 5萬元,平均購買43.6坪房屋,也低於男性的47.2坪,這也與單身都 會女性購買小宅,拉低平均購屋面積有關。
中信房屋新任總經理張世宗1日升任,為中信房屋首位基層出身的總經理。他指出,目前中信房屋擁有235店,希望透過質量的同步優化,並規劃直營示範店,增加舊有店東再展店,希望中信在一年內店數能一舉提升至300店。
老字號房仲品牌中信房屋已有34年歷史,歷經四任總經理,有別於過去中信房屋總經理均由中信集團派任,張世宗是首位由中信房屋基層出身,也曾負責大陸市場業務,今年8月升任中信房屋總經理。
張世宗指出,國內各房仲品牌在整體交易旳市占都不大,屬於零散型的產業結構,只有仰賴市場與品牌的競合才能成長,加盟市占的擴展需得到加加盟主的認可,過度換招、削價競爭對市場並不健康。
因此,以中信房屋穩健質樸的特性,注入年輕活力的元素,全力展店,強化品牌影響力,特別是由「質」來帶動「量」。中信房屋店數在2013年時最高曾達365店,希望在今年底重回250店、一年後達300店目標。目前中信房屋在雙北、桃園市占率較高,預期在中南部市場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對於房市,張世宗指出,民國80年代平均每年買賣移轉棟數近40萬棟,民國90年代約38萬棟,但近四年不及30萬棟,可以預期未來房市年交易量低於30萬棟將成常態,今年下半年因中美貿易戰、香港反送中、美聯準會降息等因素加劇,市場從「回溫」轉為「保溫」,交易量不如上半年,全年預估28萬棟左右。
老字號房仲品牌中信房屋已有34年歷史,歷經四任總經理,有別於過去中信房屋總經理均由中信集團派任,張世宗是首位由中信房屋基層出身,也曾負責大陸市場業務,今年8月升任中信房屋總經理。
張世宗指出,國內各房仲品牌在整體交易旳市占都不大,屬於零散型的產業結構,只有仰賴市場與品牌的競合才能成長,加盟市占的擴展需得到加加盟主的認可,過度換招、削價競爭對市場並不健康。
因此,以中信房屋穩健質樸的特性,注入年輕活力的元素,全力展店,強化品牌影響力,特別是由「質」來帶動「量」。中信房屋店數在2013年時最高曾達365店,希望在今年底重回250店、一年後達300店目標。目前中信房屋在雙北、桃園市占率較高,預期在中南部市場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對於房市,張世宗指出,民國80年代平均每年買賣移轉棟數近40萬棟,民國90年代約38萬棟,但近四年不及30萬棟,可以預期未來房市年交易量低於30萬棟將成常態,今年下半年因中美貿易戰、香港反送中、美聯準會降息等因素加劇,市場從「回溫」轉為「保溫」,交易量不如上半年,全年預估28萬棟左右。
中信房屋新任總經理張世宗昨(14)日指出,中信房屋將往「質與量」的方向邁進,目前全台有235店,未來除規劃直營示範店,希望今年底前能增加到250家,上任一年內能夠突破300家店的門檻。
張世宗今年8月升任總經理,是中信房屋首位基層出身的總經理。他表示,台灣各家房仲品牌占國內整體交易市場的份額都不算大,加上房產仲介是屬於零散型的產業結構、跨入及退出的門檻不高,造成有些相關從業人員較為短視近利且素質良莠不齊。
張世宗認為,「質與量」是中信房屋努力的方向,目前全台有235家店,今年淨增加約十家,主力區域在雙北、桃園市占率較高,預期中南部市場展店還有很大成長空間,希望今年底前能增加到250家,上任一年內能突破300家店的門檻。
房仲是接觸市況的第一線,針對今年市場買氣,張世宗認為,未來國內房市年交易量低於30萬棟將成常態,以今年市況來說,外在變數眾多,下半年包括美中貿易戰、日韓貿易戰、香港反送中、美聯準會降息等負面因素,總統大選前哨戰也開打,全年移轉量估28萬棟。
張世宗今年8月升任總經理,是中信房屋首位基層出身的總經理。他表示,台灣各家房仲品牌占國內整體交易市場的份額都不算大,加上房產仲介是屬於零散型的產業結構、跨入及退出的門檻不高,造成有些相關從業人員較為短視近利且素質良莠不齊。
張世宗認為,「質與量」是中信房屋努力的方向,目前全台有235家店,今年淨增加約十家,主力區域在雙北、桃園市占率較高,預期中南部市場展店還有很大成長空間,希望今年底前能增加到250家,上任一年內能突破300家店的門檻。
房仲是接觸市況的第一線,針對今年市場買氣,張世宗認為,未來國內房市年交易量低於30萬棟將成常態,以今年市況來說,外在變數眾多,下半年包括美中貿易戰、日韓貿易戰、香港反送中、美聯準會降息等負面因素,總統大選前哨戰也開打,全年移轉量估28萬棟。
根據中信房屋委託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公司在5月11∼18日,在六 大理財項目中,受訪民眾只有對外幣投資較上季增加,其他項目如活 定存、股票、房地產、黃金、保險等投資都較第一季下降。
根據宅指數調查結果,中信房屋副總經理劉天仁表示,第二季的經 濟感受指標,除了「理財」與「房價」較第一季微幅增加,其餘經濟 感受指數均下降。另六大理財項目中,只有投資外幣較上季增加,減 少最多的是活存、定存,其次為不動產。
劉天仁指出,儘管不動產投資下降,但不動產已連續七季超越現金 ,穩坐抗跌保值第一寶座,表示民眾仍然肯定並偏愛不動產的保值價 值。
台經院景氣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表示,如果房地產價格波動不大,投 資意願不高,加上看好美元後市的人會去買美元。另外,中美貿易戰 中對台灣影響,並不只有出口,出口並不是影響最大,影響最直接反 倒是金融市場,近期即可以看到大家都買外幣去,因為歐洲和日本景 氣不如預期好,全球資金浩浩蕩蕩續往美國前進,使得美元明顯轉強 。這也是為何民眾對外幣投資比重提高原因。
至於何時是最佳購屋時間點以及民眾想購屋的時間,劉天仁指出, 根據調查,對於民眾認為最佳購屋時間出現「M型化」現象,例如「 不到三個月內」與「一至兩年」購屋的受訪者較上季增加。但本季中 信房屋宅指數調查與上一季比較, 民眾對「經濟感受」與「購屋意 願」兩大綜合指數表現雙雙翻黑。
除了民眾看好美元後市,聯博收益策略投資組合經理葆羅.狄儂( Paul DeNoon)及法商凱敏雅克資產管理常務董事暨投資審議委員Di dier Saint-Georges均表示,第二季不是降低新興市場貨幣投資比重 ,就是增加避險成數。
Didier Saint-Georges說,5月外匯市場波動大,美元兌歐元漲勢 加速,新興市場貨幣也一片貶值聲,投資團隊為降低風險,過去幾周 均對日圓、新興市場貨幣避險,在整體配置中,可增加美元比重。
根據宅指數調查結果,中信房屋副總經理劉天仁表示,第二季的經 濟感受指標,除了「理財」與「房價」較第一季微幅增加,其餘經濟 感受指數均下降。另六大理財項目中,只有投資外幣較上季增加,減 少最多的是活存、定存,其次為不動產。
劉天仁指出,儘管不動產投資下降,但不動產已連續七季超越現金 ,穩坐抗跌保值第一寶座,表示民眾仍然肯定並偏愛不動產的保值價 值。
台經院景氣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表示,如果房地產價格波動不大,投 資意願不高,加上看好美元後市的人會去買美元。另外,中美貿易戰 中對台灣影響,並不只有出口,出口並不是影響最大,影響最直接反 倒是金融市場,近期即可以看到大家都買外幣去,因為歐洲和日本景 氣不如預期好,全球資金浩浩蕩蕩續往美國前進,使得美元明顯轉強 。這也是為何民眾對外幣投資比重提高原因。
至於何時是最佳購屋時間點以及民眾想購屋的時間,劉天仁指出, 根據調查,對於民眾認為最佳購屋時間出現「M型化」現象,例如「 不到三個月內」與「一至兩年」購屋的受訪者較上季增加。但本季中 信房屋宅指數調查與上一季比較, 民眾對「經濟感受」與「購屋意 願」兩大綜合指數表現雙雙翻黑。
除了民眾看好美元後市,聯博收益策略投資組合經理葆羅.狄儂( Paul DeNoon)及法商凱敏雅克資產管理常務董事暨投資審議委員Di dier Saint-Georges均表示,第二季不是降低新興市場貨幣投資比重 ,就是增加避險成數。
Didier Saint-Georges說,5月外匯市場波動大,美元兌歐元漲勢 加速,新興市場貨幣也一片貶值聲,投資團隊為降低風險,過去幾周 均對日圓、新興市場貨幣避險,在整體配置中,可增加美元比重。
據中信房屋最新第2季調查顯示,不動產連續七季超越現金,穩坐抗跌保值冠軍寶座;值得注意的是,兩年內有購屋計畫的民眾比率季增2.6個百分點,且比重達28.1%,顯示已有民眾感受到房價合理化,願意進場購屋。
中信房屋副總劉天仁指出,不動產連續七季超越現金,穩坐抗跌保值第一寶座,表示民眾仍然肯定並偏愛不動產的價值。不過,本季中信房屋宅指數調查與上一季比較,經濟感受與購屋意願兩大綜合指數雙雙翻黑,顯示民眾對於經濟表現的感受不佳時,房市也不會好。
兩年內有購屋計畫的民眾比率由首季的25.5%、季增2.6個百分點,比重達28.1%。另外,本季「不到三個月內」有出手購屋意願民眾,較上季微增0.6個百分點,顯示已有民眾感到房價合理化,願意進場購屋。
中信房屋副總劉天仁指出,不動產連續七季超越現金,穩坐抗跌保值第一寶座,表示民眾仍然肯定並偏愛不動產的價值。不過,本季中信房屋宅指數調查與上一季比較,經濟感受與購屋意願兩大綜合指數雙雙翻黑,顯示民眾對於經濟表現的感受不佳時,房市也不會好。
兩年內有購屋計畫的民眾比率由首季的25.5%、季增2.6個百分點,比重達28.1%。另外,本季「不到三個月內」有出手購屋意願民眾,較上季微增0.6個百分點,顯示已有民眾感到房價合理化,願意進場購屋。
看準房市回溫趨勢,國內五大房仲攜手樂屋網打造全新交易平台, 整合線上線下交易模式,初估將成為700億元的成交大平台。樂屋網 與房仲業者結合,不僅要透過流通聯賣方式,讓房仲業以合作取代競 爭,更重要恐是要搶攻類似數字科技等網路資訊服務業市場大餅。
台灣房市逐漸回暖,包括21世紀不動產、大家房屋、中信房屋、太 平洋房屋與住商不動產等五大房仲品牌聯手,透過樂屋網架設內部交 易平台,以流通聯賣、自動媒合機制,推出全方位的新交易服務。
以五大房仲目前規模來看,初估年度提供成交物件約3.5萬件,若 以每件總價1,000萬,流通率20%計算,樂屋網將成為約700億的成交 大平台。樂屋網總經理蕭政華表示,O2O營銷模式通過打折、提供信 息、服務預訂等方式,把線下商店的消息推送給互聯網用戶,從而將 他們轉換為自己的線下客戶。
在整個購屋過程中,看屋往往花費最多時間,透過全新的O2O模式 ,消費者可以一站到位,更快速地做出購屋決策,縮短成交時間;房 仲業也可透過流通聯賣方式,以合作取代競爭。他指出,樂屋網目前 每月流覽量約1,500∼1,800萬筆,與客戶(房仲業者)採年約制,收 取客戶刊登資訊廣告費,續約率達8成以上;但樂屋網成立10年來仍 是虧損狀態,去年增資6∼7千萬,虧損則近千萬元,目標今年要達損 益兩平。
蕭政華坦言,樂屋網最大競爭對手為數字科技的591房屋網,591流 量為樂屋網的4∼5倍,但主要以租賃為主;但他認為,數字科技網站 平台眾多,與樂屋網專注房地產物件有所不同。另外,同樣是房地產 平台的好房網主要在房地產相關新聞刊登,流量與樂屋網相當;至於 屋比房屋比價平台提供類似Trivago的房價搜尋,蕭政華認為這是假 議題,因為刊登的最低房價無法像訂房一樣真的下訂。
台灣房市逐漸回暖,包括21世紀不動產、大家房屋、中信房屋、太 平洋房屋與住商不動產等五大房仲品牌聯手,透過樂屋網架設內部交 易平台,以流通聯賣、自動媒合機制,推出全方位的新交易服務。
以五大房仲目前規模來看,初估年度提供成交物件約3.5萬件,若 以每件總價1,000萬,流通率20%計算,樂屋網將成為約700億的成交 大平台。樂屋網總經理蕭政華表示,O2O營銷模式通過打折、提供信 息、服務預訂等方式,把線下商店的消息推送給互聯網用戶,從而將 他們轉換為自己的線下客戶。
在整個購屋過程中,看屋往往花費最多時間,透過全新的O2O模式 ,消費者可以一站到位,更快速地做出購屋決策,縮短成交時間;房 仲業也可透過流通聯賣方式,以合作取代競爭。他指出,樂屋網目前 每月流覽量約1,500∼1,800萬筆,與客戶(房仲業者)採年約制,收 取客戶刊登資訊廣告費,續約率達8成以上;但樂屋網成立10年來仍 是虧損狀態,去年增資6∼7千萬,虧損則近千萬元,目標今年要達損 益兩平。
蕭政華坦言,樂屋網最大競爭對手為數字科技的591房屋網,591流 量為樂屋網的4∼5倍,但主要以租賃為主;但他認為,數字科技網站 平台眾多,與樂屋網專注房地產物件有所不同。另外,同樣是房地產 平台的好房網主要在房地產相關新聞刊登,流量與樂屋網相當;至於 屋比房屋比價平台提供類似Trivago的房價搜尋,蕭政華認為這是假 議題,因為刊登的最低房價無法像訂房一樣真的下訂。
中信房屋昨(25)日發布宅指數調查,副總劉天仁表示,包括實價登錄房價、買賣移轉件數、房仲業營收等多項指標均呈反轉向上,加上第3季房仲看屋及付斡量季增約45%,今年全台交易量可望挑戰27萬件、年增一成。
中信房屋調查顯示,賣方對價格不再堅持,買方價格認知回升,可望往成交價格貼近,成交量有望續增,值得注意的是,個人及家庭收入高等族群,購屋意願明顯回升,以家庭月收入16萬元以上者最明顯。
中信宅指數調查顯示,近五成民眾認為房市在2018年落底。劉天仁認為,六都房價多在去年第2季出現底部,推估今年交易量有機會挑戰27萬棟。
中信房屋調查顯示,賣方對價格不再堅持,買方價格認知回升,可望往成交價格貼近,成交量有望續增,值得注意的是,個人及家庭收入高等族群,購屋意願明顯回升,以家庭月收入16萬元以上者最明顯。
中信宅指數調查顯示,近五成民眾認為房市在2018年落底。劉天仁認為,六都房價多在去年第2季出現底部,推估今年交易量有機會挑戰27萬棟。
中信房屋宅指數調查,第3季門市來客量及斡旋量較上季大增45.8 %及44.8%,對經濟較敏感的個人及家庭收入較高民眾,購屋意願皆 開始提升,房市落底訊號更顯強烈,47.4%民眾認為房市可望在201 8年落底,中信房屋推估,今年全年買賣移轉棟數有望挑戰27萬棟。
中信房屋昨(25)日公布第3季宅指數調查顯示,個人月收入8萬以 上的民眾,購屋意願已從第2季的16.8%,提高至本季的20%,而月 收入達16萬以上家庭,購屋意願也從12.4%提升至17.2%。第三季購 屋意願綜合指數為34.41%,較上季的33.49%,增加0.91個百分點; 而第3季選擇不動產為理財方式比率為22.4%,較上季增加2.2個百分 點,投資意願連三季回升。
值得注意的是,中信房屋統計旗下門市交易狀況,本季來客量較上 季大增45.8%,其中又以增加10∼15%來客數比率最高、近3成;而 斡旋量亦較上季大增44.8%,也以增加10∼15%最高、為26.5%。
宅指數調查發現,購買意願增加前三名因素為「房屋條件符合需求 」(76.4%)、「房價低於行情」(75.4%),及「銀行降低貸款利 率」(41.8%),而若與上一季比較,增加最多的是「房屋條件符合 需求」(增加7.8%),及「較穩定的政治局勢」(增加6.6%)。
此外,高達72.6%民眾認為目前房價持平偏漲,62.8%的房仲門市 業者也認為第四季房價將是持平偏漲,另有47.4%民眾認為房價將在 2018年落底(上半年20.2%、下半年27.2%),較上季增加9.7個百 分點。
中信房屋副總劉天仁表示,房屋是否適合自身需求的比例提升了, 符合自用當道的現象。
中信房屋昨(25)日公布第3季宅指數調查顯示,個人月收入8萬以 上的民眾,購屋意願已從第2季的16.8%,提高至本季的20%,而月 收入達16萬以上家庭,購屋意願也從12.4%提升至17.2%。第三季購 屋意願綜合指數為34.41%,較上季的33.49%,增加0.91個百分點; 而第3季選擇不動產為理財方式比率為22.4%,較上季增加2.2個百分 點,投資意願連三季回升。
值得注意的是,中信房屋統計旗下門市交易狀況,本季來客量較上 季大增45.8%,其中又以增加10∼15%來客數比率最高、近3成;而 斡旋量亦較上季大增44.8%,也以增加10∼15%最高、為26.5%。
宅指數調查發現,購買意願增加前三名因素為「房屋條件符合需求 」(76.4%)、「房價低於行情」(75.4%),及「銀行降低貸款利 率」(41.8%),而若與上一季比較,增加最多的是「房屋條件符合 需求」(增加7.8%),及「較穩定的政治局勢」(增加6.6%)。
此外,高達72.6%民眾認為目前房價持平偏漲,62.8%的房仲門市 業者也認為第四季房價將是持平偏漲,另有47.4%民眾認為房價將在 2018年落底(上半年20.2%、下半年27.2%),較上季增加9.7個百 分點。
中信房屋副總劉天仁表示,房屋是否適合自身需求的比例提升了, 符合自用當道的現象。
美國聯準會啟動升息機制後,有房貸者都擔心央行也會跟著升息,根據調查顯示,有8成購屋者只能忍受上限是3碼,另一方面,準備購屋者也正在快升息才有「斷頭屋」可買,不過,專家認為,利率必須要至3%之上,甚至到4∼5%時,斷頭屋才會從市場大量拋出,但短期內恐不易看到。
永慶房屋集團管理部經理謝志傑表示,根據永慶房屋調查,高達79%購屋者和68%售屋者,對於升息的承受力上限只到2.5%左右,也就是再升息3碼,就超過民眾房貸負擔能力,依照過去每次升息約半碼,大約升6次。
永慶房屋集團業務總經理葉凌棋指出,美國已經啟動升息循環,今年可能再升息1∼2次,台灣未來也無排除也會跟著升息,升息恐影響民眾購屋意願,也將成為未來房市重要的變數。
至於民眾想要等斷頭屋,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主任徐佳馨則認為不容易,因為央行升息半碼,反映在房貸利率僅0.06∼0.07個百分點,因此,房貸利率要升到3%的壓力點還有很長的距離。
其次,多數屋主甚至投資客取得時間早,成本較低,除非個人資金周轉有問題,不然不容易產生「斷頭屋」,市場上要出現大量「斷頭屋」壓力不大,想要期待如果去幾波多頭轉空,法拍市場出現爆量來撿便宜的狀態並不容易。
中信房屋行銷企劃部副理江龍名表示,目前房貸利率多為1∼2%,若政府近期升息,不會一下子就跳到要命的數字,影響消費者的層面多為感受性,話題大於實質。利率若升到3∼4%時信心面會受打擊,若真要到達斷頭或市場拋售,這個利率數字可能要5%以上才會真正出現,不過對於自住及多屋投資者,傷害並不相同。
永慶房屋集團管理部經理謝志傑表示,根據永慶房屋調查,高達79%購屋者和68%售屋者,對於升息的承受力上限只到2.5%左右,也就是再升息3碼,就超過民眾房貸負擔能力,依照過去每次升息約半碼,大約升6次。
永慶房屋集團業務總經理葉凌棋指出,美國已經啟動升息循環,今年可能再升息1∼2次,台灣未來也無排除也會跟著升息,升息恐影響民眾購屋意願,也將成為未來房市重要的變數。
至於民眾想要等斷頭屋,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主任徐佳馨則認為不容易,因為央行升息半碼,反映在房貸利率僅0.06∼0.07個百分點,因此,房貸利率要升到3%的壓力點還有很長的距離。
其次,多數屋主甚至投資客取得時間早,成本較低,除非個人資金周轉有問題,不然不容易產生「斷頭屋」,市場上要出現大量「斷頭屋」壓力不大,想要期待如果去幾波多頭轉空,法拍市場出現爆量來撿便宜的狀態並不容易。
中信房屋行銷企劃部副理江龍名表示,目前房貸利率多為1∼2%,若政府近期升息,不會一下子就跳到要命的數字,影響消費者的層面多為感受性,話題大於實質。利率若升到3∼4%時信心面會受打擊,若真要到達斷頭或市場拋售,這個利率數字可能要5%以上才會真正出現,不過對於自住及多屋投資者,傷害並不相同。
政府調控房市,變相造成雙北市住宅租金價格上揚,統計去年實價租賃資料,近2年北市各住宅產品平均月租金上漲7.7∼11.3%、新北上漲5.2∼17.4%;值得注意的是,北市大樓華廈去年平均月租金超過5.5萬元,一年租金高達66萬元,已占北市家庭可支配所得中位數近6成。北市房屋不僅買不起、也租不起,迫使租屋族轉向公寓、套房產品。
日前中信房屋宅指數調查,在租賃市場方面,20∼30坪的2房電梯大廈最受租屋者青睞、占比高達18.6%,其次是2房的一般公寓、占比為16.7%;租屋者最能接受的平均月租金為5,000∼12,500元、占比高達54.1%。
但屋比趨勢研究中心統計實價租賃資料顯示,近2年雙北租賃市場,所有住宅產品租金上漲情形相當明顯,雙北的無殼族即便不買房,租屋壓力也愈來愈大。
以北市公寓來說,2014年平均每坪月租金約878元,到2016年已漲至983元、漲幅達12%;套房則由1,572元上漲至1,687元、漲幅7.3%;大樓華廈也由1395元上漲至1,459元、漲幅4.6%,去年在北市租一間公寓,平均月租金逼近2.6萬元,大樓華廈更超過5.5萬元,連套房都要2.4萬元。
屋比趨勢研究中心總監陳傑鳴表示,這幾年政府調控房市,種種的限貸管控措施雖抑制了雙北房價漲勢,但也使不少原本有意購屋的民眾暫停購屋,轉買為租,也帶動雙北租金不斷上漲。
日前中信房屋宅指數調查,在租賃市場方面,20∼30坪的2房電梯大廈最受租屋者青睞、占比高達18.6%,其次是2房的一般公寓、占比為16.7%;租屋者最能接受的平均月租金為5,000∼12,500元、占比高達54.1%。
但屋比趨勢研究中心統計實價租賃資料顯示,近2年雙北租賃市場,所有住宅產品租金上漲情形相當明顯,雙北的無殼族即便不買房,租屋壓力也愈來愈大。
以北市公寓來說,2014年平均每坪月租金約878元,到2016年已漲至983元、漲幅達12%;套房則由1,572元上漲至1,687元、漲幅7.3%;大樓華廈也由1395元上漲至1,459元、漲幅4.6%,去年在北市租一間公寓,平均月租金逼近2.6萬元,大樓華廈更超過5.5萬元,連套房都要2.4萬元。
屋比趨勢研究中心總監陳傑鳴表示,這幾年政府調控房市,種種的限貸管控措施雖抑制了雙北房價漲勢,但也使不少原本有意購屋的民眾暫停購屋,轉買為租,也帶動雙北租金不斷上漲。
房市底部訊號出現?房仲業者最新調查報告顯示,今年前2月看屋組數年增近6成、斡旋量年增46%、不動產投資意願小幅回升、台股營建指數創下五個月來新高,上述跡象顯示今年不動產將是「房市漸漸光」,且有4成民眾認為房價落底時間點就在今年。
中信房屋昨(29)日公布第一季宅指數調查顯示,2年內有購屋計畫民眾比例,由上季的24.2%提高至今年第一季的28.3%;有購屋計畫的民眾中,首購族高居52.4%,較上季增加1.6個百分點,「房價低於市場行情」及「房屋條件符合需求」,是本季促使民眾進場購屋兩大主因。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2月看屋組數年增59%,潛在買盤的斡旋量也年增46%,此外,本季不動產投資意願比例為19.3%、較上季小增1.6個百分點,且不動產位居投資抗跌保值產品首位,出現連兩季回升,而先行指標的台股營建指數創下5個月來新高,上述指標讓房市回溫露出曙光。
另外,調查也顯示,房仲業者看跌房價比例較上季大減2成,房價已漸趨平穩,65%業者預估今年房價可望落底,而約有4成民眾也認為今年房價會落底,但也有近3成民眾認為落底時間將在2019年後。
中信房屋副總劉天仁表示,去年房市移轉量24.5萬棟,創26年來新低,以歷年移轉量來看,年平均移轉量應有36.5萬棟,去年移轉量乖離率已高達33.2%,隨時有機會修正,而今年前2月移轉棟數年增率已大增46%。
劉天仁認為,今年房地產走勢將是「房市漸漸光」,預估今年移轉量將在25.7∼26.5萬棟左右,雖仍低於平均移轉量,但將是2013年房市高點下跌以來首度出現逆勢成長,房市有望朝打底的正向發展。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認為,升息是最後一把劍,刺激房市加速趕底,但預料央行不會急著升息。
中信房屋昨(29)日公布第一季宅指數調查顯示,2年內有購屋計畫民眾比例,由上季的24.2%提高至今年第一季的28.3%;有購屋計畫的民眾中,首購族高居52.4%,較上季增加1.6個百分點,「房價低於市場行情」及「房屋條件符合需求」,是本季促使民眾進場購屋兩大主因。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2月看屋組數年增59%,潛在買盤的斡旋量也年增46%,此外,本季不動產投資意願比例為19.3%、較上季小增1.6個百分點,且不動產位居投資抗跌保值產品首位,出現連兩季回升,而先行指標的台股營建指數創下5個月來新高,上述指標讓房市回溫露出曙光。
另外,調查也顯示,房仲業者看跌房價比例較上季大減2成,房價已漸趨平穩,65%業者預估今年房價可望落底,而約有4成民眾也認為今年房價會落底,但也有近3成民眾認為落底時間將在2019年後。
中信房屋副總劉天仁表示,去年房市移轉量24.5萬棟,創26年來新低,以歷年移轉量來看,年平均移轉量應有36.5萬棟,去年移轉量乖離率已高達33.2%,隨時有機會修正,而今年前2月移轉棟數年增率已大增46%。
劉天仁認為,今年房地產走勢將是「房市漸漸光」,預估今年移轉量將在25.7∼26.5萬棟左右,雖仍低於平均移轉量,但將是2013年房市高點下跌以來首度出現逆勢成長,房市有望朝打底的正向發展。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認為,升息是最後一把劍,刺激房市加速趕底,但預料央行不會急著升息。
中信房屋昨(29)日公布最新「宅指數」調查,預期房價可望在2017年落底,尤其下半年有希望築底。
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也表示,不動產業在各產業類別中,25%以上認為2017年會比2016年略為好轉,顯示產學界對於明年房市的看法,出現交集。
最近政府終於要挽救「戴著呼吸器」的重症患者-房地產業,官員也透露政策不再打房,被市場解讀為政府救市訊號明顯,產學界也終於有共識,認為明年房市有機會優於2016年。
中信房屋董事長鄭余正全昨天表示,由於政府宣示停止打房,並已祭出房屋稅調整的實際行動;再加上各研究機構預期,2017年經濟成長率大約都在1.7%左右,比今年將略為回升。
另外,美國新任總統川普明年1月將正式上任,從保護貿易政策方面,對於全球化策略的台灣來說,會有一定程度的牽動,但相對的很多國家的調控政策,也可望迫使資金回流台灣,為台灣房市注入活水。
中信房屋預期,2017年下半年是房市築底的時機,全年建物買賣移轉棟數上看24.9萬棟∼25.3萬棟之間,略比2016年回升。
中信房屋公布最新的宅指數調查指出,「購屋意願」、「整體經濟感受」雙雙出現32季以來新低,再加上全國買賣移轉棟數,恐怕將創下26年來最低點,房市看似烏雲密布。然而,由於調查也顯示,不動產重返抗跌保值的冠軍寶座,且中高收入所得者購屋意願增加4.8%,以及高達40.5%的民眾、65.4%的房地產業者,都認為房價將在2017年落底。
應邀出席中信房屋公布宅指數記者會的孫明德,昨天也分析,2016年不動產業和服務業一樣,併列為兩大「慘」業之一的悲情產業;不過2017年展望,略為偏多,25%以上認為會優於2016年。
孫明德表示,不過明年將面臨國際和國內「脫帽立正」(即脫貿利政諧音)四大不變數因素牽動,包括:英國脫歐影響歐盟經濟體;美國新任總統川普上任之後的貿易政策,和中國大陸兩隻大象在打架之際,台灣這隻小螞蟻如何閃躲;利率走勢;法、德、中、韓世界各國選舉和政權轉換所帶來的動盪,因此台灣明年要如何保二?恐怕最實際的作法,還是加速推動老舊住宅都市更新,政府加速擴大公共建設。
另外,中信房屋宅指數調查也顯示,69.1%民眾及75.1%業者認同,「重稅」及「釘子戶」兩大障礙,扼殺都更進度。
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也表示,不動產業在各產業類別中,25%以上認為2017年會比2016年略為好轉,顯示產學界對於明年房市的看法,出現交集。
最近政府終於要挽救「戴著呼吸器」的重症患者-房地產業,官員也透露政策不再打房,被市場解讀為政府救市訊號明顯,產學界也終於有共識,認為明年房市有機會優於2016年。
中信房屋董事長鄭余正全昨天表示,由於政府宣示停止打房,並已祭出房屋稅調整的實際行動;再加上各研究機構預期,2017年經濟成長率大約都在1.7%左右,比今年將略為回升。
另外,美國新任總統川普明年1月將正式上任,從保護貿易政策方面,對於全球化策略的台灣來說,會有一定程度的牽動,但相對的很多國家的調控政策,也可望迫使資金回流台灣,為台灣房市注入活水。
中信房屋預期,2017年下半年是房市築底的時機,全年建物買賣移轉棟數上看24.9萬棟∼25.3萬棟之間,略比2016年回升。
中信房屋公布最新的宅指數調查指出,「購屋意願」、「整體經濟感受」雙雙出現32季以來新低,再加上全國買賣移轉棟數,恐怕將創下26年來最低點,房市看似烏雲密布。然而,由於調查也顯示,不動產重返抗跌保值的冠軍寶座,且中高收入所得者購屋意願增加4.8%,以及高達40.5%的民眾、65.4%的房地產業者,都認為房價將在2017年落底。
應邀出席中信房屋公布宅指數記者會的孫明德,昨天也分析,2016年不動產業和服務業一樣,併列為兩大「慘」業之一的悲情產業;不過2017年展望,略為偏多,25%以上認為會優於2016年。
孫明德表示,不過明年將面臨國際和國內「脫帽立正」(即脫貿利政諧音)四大不變數因素牽動,包括:英國脫歐影響歐盟經濟體;美國新任總統川普上任之後的貿易政策,和中國大陸兩隻大象在打架之際,台灣這隻小螞蟻如何閃躲;利率走勢;法、德、中、韓世界各國選舉和政權轉換所帶來的動盪,因此台灣明年要如何保二?恐怕最實際的作法,還是加速推動老舊住宅都市更新,政府加速擴大公共建設。
另外,中信房屋宅指數調查也顯示,69.1%民眾及75.1%業者認同,「重稅」及「釘子戶」兩大障礙,扼殺都更進度。
逐漸拉近,但仍未到成交的甜蜜點,導致目前量能呈現膠著,預估全年交易量落在23.8萬∼24.9萬棟之間,仍將創下歷史新低量。
中信房屋昨(29)日公布今年第3季宅指數調查,在未來3個月到半年內有意願購屋的人較上一季增加1.1%;至於2年內有購屋意願者,則較上一季減少4.1%。
不過,2年內有購屋計畫的以50歲以上較高所得者為主,這些人購屋意願在本季飆高達47.4%,是連續30季調查以來的次高,顯示有資產者並不看壞房市後市。
對未來房價走向,調查顯示民眾以「持平」看法居多、占34%,看跌比率為32.7%;反觀第一線房仲加盟店則有53.5%看跌,業者對未來房價走勢比民眾更為悲觀。
在買賣雙方開價部分,中信房屋針對172家加盟店調查,屋主以實價加價2成以上的開價,比率由上季的38.8%下滑至本季的30.2%,減少了8.6個百分點;而以實價加1成開價的屋主,則由上季的44%增加至本季的52.3%,增加了8.3%個百分點。
在買方部分,仍以實價打8折出價者最多、占比40.7%,但已較上季減少2.2個百分點,以實價作為出價的比率也由上季的13%降至8.1%;增加的則是實價打9折,由上一季26.6%提高至本季的30.2%。
中信房屋副總劉天仁表示,目前有超過一半的屋主是以實價加價1成開價,買方對成交價格期待也有往實價9折位移的跡象。他指出,賣方出價雖然向下修正,但買賣雙方仍未達成交的甜蜜點,導致目前量能呈現膠著。
劉天仁認為,如果買賣雙方對於成交價格的認知持續膠著,預估今年全國買賣移轉棟數約24.4萬棟,可能落在23.8萬棟∼24.9萬棟之間,將創下25年來最低記錄。
中信房屋昨(29)日公布今年第3季宅指數調查,在未來3個月到半年內有意願購屋的人較上一季增加1.1%;至於2年內有購屋意願者,則較上一季減少4.1%。
不過,2年內有購屋計畫的以50歲以上較高所得者為主,這些人購屋意願在本季飆高達47.4%,是連續30季調查以來的次高,顯示有資產者並不看壞房市後市。
對未來房價走向,調查顯示民眾以「持平」看法居多、占34%,看跌比率為32.7%;反觀第一線房仲加盟店則有53.5%看跌,業者對未來房價走勢比民眾更為悲觀。
在買賣雙方開價部分,中信房屋針對172家加盟店調查,屋主以實價加價2成以上的開價,比率由上季的38.8%下滑至本季的30.2%,減少了8.6個百分點;而以實價加1成開價的屋主,則由上季的44%增加至本季的52.3%,增加了8.3%個百分點。
在買方部分,仍以實價打8折出價者最多、占比40.7%,但已較上季減少2.2個百分點,以實價作為出價的比率也由上季的13%降至8.1%;增加的則是實價打9折,由上一季26.6%提高至本季的30.2%。
中信房屋副總劉天仁表示,目前有超過一半的屋主是以實價加價1成開價,買方對成交價格期待也有往實價9折位移的跡象。他指出,賣方出價雖然向下修正,但買賣雙方仍未達成交的甜蜜點,導致目前量能呈現膠著。
劉天仁認為,如果買賣雙方對於成交價格的認知持續膠著,預估今年全國買賣移轉棟數約24.4萬棟,可能落在23.8萬棟∼24.9萬棟之間,將創下25年來最低記錄。
中信房屋昨(29)日發布第3季宅指數調查指出,「重稅」已取代「高房價」,成為影響民眾購屋的主要因素,而多數民眾贊成台北市應取消加價項目、三戶以內的自用房屋應輕稅、豪宅路段率固定加乘應在三成以內。
過去房價是影響購屋意願的主要因素,不過重稅衝擊購屋意願的比重大幅提高,中信房屋調查顯示,本季買方希望「物件有增值或轉手空間」、「降低貸款利率」、「提高貸款成數」和「稅賦降低」比重提高,其中,認為降低稅負會提高購屋意願,從上季的24.6%提高至31.7%,增加了七個百分點。
中信房屋副總經理劉天仁表示,重稅已經取代房價,成為房市的大魔怪,高持有稅同時影響了購屋及都更的意願。房屋稅加重的程度,讓潛在購屋者除煩惱如何買房子,還要煩惱如何養房子,稅賦可能成為壓垮房市的最後一根稻草。
針對近期房屋稅爭議的調查顯示,有高達89.6%的台北市民認為應取消台北市房屋稅包括電扶梯、中央空調、玻璃帷幕等加價項目;51.8%的民眾同意自用住宅輕稅,且夫妻、配偶、未成年子女、直系血親應限制全國三戶以內;83%民眾認為台北市豪宅路段率若改成固定係數加成課稅,加乘應在三成以內。
劉天仁表示,雖然近期不少房市指標出現一點曙光,例如二次購屋比率增加、對於未來房價走向民眾比業者樂觀、不動產理財比重提高等,但成交狀況仍然膠著。主要原因在於,即使過去屋主開價通常是實價加二成,向下修正至實價加一成;但買方對成交價的期待也同步從實價往實價的九折位移,造成目前的低交易量,預期今年全年買賣移轉件數約24.4萬件,將創歷史新低量。
過去房價是影響購屋意願的主要因素,不過重稅衝擊購屋意願的比重大幅提高,中信房屋調查顯示,本季買方希望「物件有增值或轉手空間」、「降低貸款利率」、「提高貸款成數」和「稅賦降低」比重提高,其中,認為降低稅負會提高購屋意願,從上季的24.6%提高至31.7%,增加了七個百分點。
中信房屋副總經理劉天仁表示,重稅已經取代房價,成為房市的大魔怪,高持有稅同時影響了購屋及都更的意願。房屋稅加重的程度,讓潛在購屋者除煩惱如何買房子,還要煩惱如何養房子,稅賦可能成為壓垮房市的最後一根稻草。
針對近期房屋稅爭議的調查顯示,有高達89.6%的台北市民認為應取消台北市房屋稅包括電扶梯、中央空調、玻璃帷幕等加價項目;51.8%的民眾同意自用住宅輕稅,且夫妻、配偶、未成年子女、直系血親應限制全國三戶以內;83%民眾認為台北市豪宅路段率若改成固定係數加成課稅,加乘應在三成以內。
劉天仁表示,雖然近期不少房市指標出現一點曙光,例如二次購屋比率增加、對於未來房價走向民眾比業者樂觀、不動產理財比重提高等,但成交狀況仍然膠著。主要原因在於,即使過去屋主開價通常是實價加二成,向下修正至實價加一成;但買方對成交價的期待也同步從實價往實價的九折位移,造成目前的低交易量,預期今年全年買賣移轉件數約24.4萬件,將創歷史新低量。
中央銀行3月底大幅鬆綁房市信用管制措施,並未激勵房價止跌。近期知名捷運共構大樓EAT出現屋主以每坪114萬元售出,每坪賠13萬元的消息;房市專家也指出,國內房價還有5%至10%的下修空間。
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孟翰認為,房市量縮價跌的現象將持續,今年下半年也不見得會好轉,預估房價還有5%至10%的調整空間。
央行大幅鬆綁房市管制,加上連四季降息,外界原本擔憂,是否導致房市炒作風氣再起。台灣房屋智庫資深分析師陳炳辰指出,房市並未因為央行鬆綁而大幅回溫,眼下影響房市最大因素還是房地合一稅,以及整體經濟狀況。
中信房屋行銷企劃部副理江龍名表示,央行3月底鬆綁房市管制措施後,部分買家雖然購屋意願提升,但也因此讓部分賣方的讓價意願下滑,反而導致雙方對成交價的認知差距擴大。
不願具名的房市業者直指,就算央行鬆綁,房價也起不來,因為市場普遍認為房價還會走低,屋主若不讓價,買方根本不買單,即便精華地段的捷運共構宅,也逃不了跌價命運。
不少投資型賣方,寧可選擇認賠殺出。實際案例為,一位英文名字為Vivian的女士兩年多前以每坪127萬元購入永春站的捷運共構大樓,去年開始想要出售,不僅賣不掉,連看屋的人也寥寥可數。
她表示,央行3月底鬆綁房市管制措施後,看屋的人雖然變多,但價格根本上不來,想想每個月房貸就要2.4萬元,「只能先跑再說,就怕晚跑賠更多」。
Vivian今年5月時,以每坪114萬元出售,光是房價、服務費與相關稅費,合計賠了超過200萬元。
根據實價登錄資訊,六都今年1至5月,平均每坪成交價格26.1萬元,較去年同期下滑4.4%;北部地區跌價現象較為明顯,台北、新北與桃園市,房價各較去年同期掉了8.1%、7%與8.6%。今年上半年的交易量也較去年同期減少,六都上半年累計移轉棟數為8萬1,743棟,較去年同期減少18.4%。
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孟翰認為,房市量縮價跌的現象將持續,今年下半年也不見得會好轉,預估房價還有5%至10%的調整空間。
央行大幅鬆綁房市管制,加上連四季降息,外界原本擔憂,是否導致房市炒作風氣再起。台灣房屋智庫資深分析師陳炳辰指出,房市並未因為央行鬆綁而大幅回溫,眼下影響房市最大因素還是房地合一稅,以及整體經濟狀況。
中信房屋行銷企劃部副理江龍名表示,央行3月底鬆綁房市管制措施後,部分買家雖然購屋意願提升,但也因此讓部分賣方的讓價意願下滑,反而導致雙方對成交價的認知差距擴大。
不願具名的房市業者直指,就算央行鬆綁,房價也起不來,因為市場普遍認為房價還會走低,屋主若不讓價,買方根本不買單,即便精華地段的捷運共構宅,也逃不了跌價命運。
不少投資型賣方,寧可選擇認賠殺出。實際案例為,一位英文名字為Vivian的女士兩年多前以每坪127萬元購入永春站的捷運共構大樓,去年開始想要出售,不僅賣不掉,連看屋的人也寥寥可數。
她表示,央行3月底鬆綁房市管制措施後,看屋的人雖然變多,但價格根本上不來,想想每個月房貸就要2.4萬元,「只能先跑再說,就怕晚跑賠更多」。
Vivian今年5月時,以每坪114萬元出售,光是房價、服務費與相關稅費,合計賠了超過200萬元。
根據實價登錄資訊,六都今年1至5月,平均每坪成交價格26.1萬元,較去年同期下滑4.4%;北部地區跌價現象較為明顯,台北、新北與桃園市,房價各較去年同期掉了8.1%、7%與8.6%。今年上半年的交易量也較去年同期減少,六都上半年累計移轉棟數為8萬1,743棟,較去年同期減少18.4%。
今年房市落底期望幻滅?中信房屋宅指數調查,全國六都有高達7∼8成民眾採取觀望態度,認為今年不是進場購屋的好時機;且有6成民眾認為雙北房市最快要到2017年底才有機會落底。
中信房屋昨(30)日公布第2季宅指數,調查發現,6成購屋者認為雙北市房價至少到2017年下半年以後才會落底、其中4成甚至認為要到2018年後,只有約2成受訪者認為大台北房價會在今年底落底。
六都房價落底時間以台中最悲觀,高達7成6受訪者認為,台中房價至少會跌至明年下半年後;雙北市悲觀程度次之。此外,台北市、台中市有高達8成購屋者認為下半年並非進場購屋最佳時機,比率分別為80.6%及82.8%。其餘包括新北市、桃園市、台南市及高雄市,今年下半年仍存觀望態度的購屋民眾,比率分別為69.4%、68.7%、53.8%及76.2%。
中信房屋副總劉天仁表示,買方與賣方價格認知差距仍大,市場陷入膠著。中信房屋觀察,今年3∼5月成交量逐月成長,月增幅皆有6%∼10%,但6月上、中旬買氣又鈍化,加上近期英國脫歐效應震撼全球,6月市場交易量恐不樂觀。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指出,台灣出口衰退幅度由2位數變為個位數、進口數量由負轉正,加上進口資本設備大爆發,國內景氣復甦正在進行式中,下半年景氣對策信號「脫藍轉綠」有可能發生;景氣若能順利回升,對房市應有相當助力。
中信房屋昨(30)日公布第2季宅指數,調查發現,6成購屋者認為雙北市房價至少到2017年下半年以後才會落底、其中4成甚至認為要到2018年後,只有約2成受訪者認為大台北房價會在今年底落底。
六都房價落底時間以台中最悲觀,高達7成6受訪者認為,台中房價至少會跌至明年下半年後;雙北市悲觀程度次之。此外,台北市、台中市有高達8成購屋者認為下半年並非進場購屋最佳時機,比率分別為80.6%及82.8%。其餘包括新北市、桃園市、台南市及高雄市,今年下半年仍存觀望態度的購屋民眾,比率分別為69.4%、68.7%、53.8%及76.2%。
中信房屋副總劉天仁表示,買方與賣方價格認知差距仍大,市場陷入膠著。中信房屋觀察,今年3∼5月成交量逐月成長,月增幅皆有6%∼10%,但6月上、中旬買氣又鈍化,加上近期英國脫歐效應震撼全球,6月市場交易量恐不樂觀。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指出,台灣出口衰退幅度由2位數變為個位數、進口數量由負轉正,加上進口資本設備大爆發,國內景氣復甦正在進行式中,下半年景氣對策信號「脫藍轉綠」有可能發生;景氣若能順利回升,對房市應有相當助力。
房市交易量露出曙光,房仲業3月旗下門市交易較1月量增2∼4成,為第2季房市帶來好兆頭。根據房仲業最新調查更顯示,六大指標全面回升,房市冰河期有解凍跡象,民眾購屋意願回升,房市出現「首購縮手,老手準備進場態勢」。
今年房市歷經前2月冰凍期,3月量能終於見到冬天裡第一道陽光,國內大型房仲業者統計,3月旗下門市交易,與1月份相較,信義房屋、住商不動產、台灣房屋成交量普遍增加2∼4成,永慶房產也有1成增長;若與有農曆春節的2月相較,成長幅度更大。
信義房屋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房市交易回復正常,但與去年同期相比,量能仍衰退,且近期房市管制政策鬆綁屬於「利空解除」,非「利多加持」,對房市將是「旺市不旺價」,僅有利交易量回溫,房價修正趨勢不變。
中信房屋昨(31)日公布最新第1季宅指數調查,六大指標包括家中經濟、理財、經濟感受綜合指數、景氣、物價及房價指數全面上揚;其中,「景氣」由上季的26.71上升至本季的29.57,「經濟感受綜合指數」則較上季上升1.74個百分點,終止連3季下滑趨勢。
此外,有43%的受訪者表示「2年內有購屋計畫」,較上季增加1.8個百分點;短期(3∼6個月)有購屋計畫者,也較上季增加2.3個百分點。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調查中發現,有購屋計畫受訪者中,「首購族」占43.2%,較上季減少10.8個百分點,顯示在經濟不佳下,首購族有縮手跡象。
反倒是有經濟能力的購屋老手,進場購屋意願明顯提升,其中,已有房者本季購屋意願上升9.6個百分點、家庭月收入達16萬元以上者增加4.4個百分點、50歲以上者購屋意願也較上季增加5.1個百分點。
中信房屋副總劉天仁指出,多項調查數據顯示,房市冰河有解凍跡象,民眾對第2季房市認為「量價持穩」居多,且3成民眾、4成房仲店頭認為今年下半年為房價落底時機,應是對新政府有所期待所致;另外3成民眾認為2018年房價才落底,則是對新政府持觀察心態。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則認為,央行鬆綁房市政策只是將掐住房市脖子的一隻手拿掉,民眾還是會觀察新政府上台後是否有進一步打房動作。
今年房市歷經前2月冰凍期,3月量能終於見到冬天裡第一道陽光,國內大型房仲業者統計,3月旗下門市交易,與1月份相較,信義房屋、住商不動產、台灣房屋成交量普遍增加2∼4成,永慶房產也有1成增長;若與有農曆春節的2月相較,成長幅度更大。
信義房屋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房市交易回復正常,但與去年同期相比,量能仍衰退,且近期房市管制政策鬆綁屬於「利空解除」,非「利多加持」,對房市將是「旺市不旺價」,僅有利交易量回溫,房價修正趨勢不變。
中信房屋昨(31)日公布最新第1季宅指數調查,六大指標包括家中經濟、理財、經濟感受綜合指數、景氣、物價及房價指數全面上揚;其中,「景氣」由上季的26.71上升至本季的29.57,「經濟感受綜合指數」則較上季上升1.74個百分點,終止連3季下滑趨勢。
此外,有43%的受訪者表示「2年內有購屋計畫」,較上季增加1.8個百分點;短期(3∼6個月)有購屋計畫者,也較上季增加2.3個百分點。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調查中發現,有購屋計畫受訪者中,「首購族」占43.2%,較上季減少10.8個百分點,顯示在經濟不佳下,首購族有縮手跡象。
反倒是有經濟能力的購屋老手,進場購屋意願明顯提升,其中,已有房者本季購屋意願上升9.6個百分點、家庭月收入達16萬元以上者增加4.4個百分點、50歲以上者購屋意願也較上季增加5.1個百分點。
中信房屋副總劉天仁指出,多項調查數據顯示,房市冰河有解凍跡象,民眾對第2季房市認為「量價持穩」居多,且3成民眾、4成房仲店頭認為今年下半年為房價落底時機,應是對新政府有所期待所致;另外3成民眾認為2018年房價才落底,則是對新政府持觀察心態。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則認為,央行鬆綁房市政策只是將掐住房市脖子的一隻手拿掉,民眾還是會觀察新政府上台後是否有進一步打房動作。
中信房屋最新宅指數調查顯示,買賣雙方溢價空間差距高達3成,導致去化天數拉長,但有高達5∼7成民眾與房仲業者認為,明年房地合一正式上路,且大選過後政治不確定性降低,房市格局可望從「底部出發」,預估明年全年房市量能微升至28萬棟。
中信房屋昨(24)日發布最新宅指數調查,今年全國買賣移轉棟數約27萬棟,創近14年來次低,僅高於2001年谷底時的25.9萬棟;若扣除發放使照9.2萬戶的新成屋,等於今年中古屋移轉量僅18萬棟左右,創下近24年來新低。
調查也顯示,目前買方以實價8折作為出價比例最高達36.5%,賣方則以實價加1成作為開價最多達48.1%,買賣雙方對房價認知差異仍大,議價空間高達3成,導致去化天數拉長,北市平均去化天數由去年的48天拉長至今年的63天,新北市則由30天拉長至90天。
展望明年房市,2年內有購屋計畫的民眾有49.3%認為明年房價可望落底,有72.2%的房仲業者也認同明年落底。
在房價變化方面,有35.4%的有購屋計畫民眾認為房價下跌,房價跌幅1成內占比30.6%最高;至於房仲店頭有近8成感受房價下跌,跌幅1成內占比63.5%,由購屋者及房仲認知來看,顯示目前房市跌幅不大,房價似乎出現1成的跌幅底線。
中信房屋昨(24)日發布最新宅指數調查,今年全國買賣移轉棟數約27萬棟,創近14年來次低,僅高於2001年谷底時的25.9萬棟;若扣除發放使照9.2萬戶的新成屋,等於今年中古屋移轉量僅18萬棟左右,創下近24年來新低。
調查也顯示,目前買方以實價8折作為出價比例最高達36.5%,賣方則以實價加1成作為開價最多達48.1%,買賣雙方對房價認知差異仍大,議價空間高達3成,導致去化天數拉長,北市平均去化天數由去年的48天拉長至今年的63天,新北市則由30天拉長至90天。
展望明年房市,2年內有購屋計畫的民眾有49.3%認為明年房價可望落底,有72.2%的房仲業者也認同明年落底。
在房價變化方面,有35.4%的有購屋計畫民眾認為房價下跌,房價跌幅1成內占比30.6%最高;至於房仲店頭有近8成感受房價下跌,跌幅1成內占比63.5%,由購屋者及房仲認知來看,顯示目前房市跌幅不大,房價似乎出現1成的跌幅底線。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