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山人壽(公)公司新聞
頒獎典禮將於3月19日舉辦,為第一線醫務社工團隊及夥伴加油鼓勵,表達對醫務社工的重視與肯定,更希望將醫務社工默默付出、雪中送炭的感人精神發揚光大,為台灣社會增添幸福力量。
衛生福利部擔任指導單位,南山人壽慈善基金會與中華民國醫務社會工作協會,共同設立「南山醫務社工獎」,去年獲得熱烈迴響,今年擴大邀請範圍,增加各醫院參加個人組名額,讓第一線社工人員或堅守醫務社工崗位的資深主管都有機會參加,此外,來自各地精神專科醫院的參與,也讓涵蓋不同領域的醫務社工有更多的交流機會。
今年評審團陣容也更多元,包括來自媒體界、社會學界以及具醫療與醫院管理或財經背景的專家,以宏觀的角度進行評選,也讓更多領域專家來闡釋這項專業工作價值。
第二屆南山醫務社工獎的參賽資料可發現,醫務社工發揮高度助人者熱情與專業,在病人與家屬最需要的時候伸出援手之外,更看見社會需要,整合在地的需求與各界資源,讓關懷更持續、讓工作更有溫度。
透過持續關懷、運用資源整合計畫協助因病破碎的家庭恢復正常生活等,不但成為病患和家屬減輕疾病影響的心靈支柱,更透過與不同團隊溝通與合作,將有形與無形服務範圍向外延伸,從協助獨居長輩送餐、推動居家安寧照護到建構失智友善社區,都看得到醫務社工的角色與任務,為台灣社會建構無縫的健康照護系統。
第二屆「南山醫務社工獎」經跨領域評審團初審,從社工精神與專業、服務成效、創新或特色等不同面向,評選出團體、個人組各六名入圍者,後續將再進行決審會議,評選出「典範獎」、「優秀獎」得主,並於3月19日舉行頒獎典禮公開表揚。
台灣壽險業近期因為宣告利率的問題,引發了市場關注。根據最新消息,金管會近期對六家壽險公司展開了監督,並對其高宣告利率行為進行了「道德勸說」。這六家公司分別是台灣人壽、中國人壽、南山人壽、全球人壽、遠雄人壽和宏泰人壽。這波監督行動起因於去年11月和12月資本市場的回檔,但今年壽險業的宣告利率卻不降反升,讓保險局不得不出手介入。 金管會指出,這六家壽險公司提出調高宣告利率的四大理由,包括市場競爭激烈、調降利率恐遭客訴、宣告利率仍符合實際投報率,以及公司的投資及財務能力可支應此宣告。然而,由於今年1月資本市場回穩,壽險公司的獲利雖然不如去年亮眼,但淨值明顯回升,這意味著未實現利益也在增加,按照公式計算,本可以提升宣告利率。 保險局強調,將持續觀察這六家公司的後續行為,若情況持續惡化,不排除調降宣告利率公式,不再給予利率加碼空間。此外,金管會也將研究是否有更細緻的管理方式,以確保市場的穩定。 這次金管會的監督行動,對於南山人壽等六家壽險公司來說,不僅是對其經營模式的檢視,也是對整個壽險業市場的警示。未來,壽險公司若想維持高宣告利率,必須更加注重長期穩健經營,避免對市場造成過度波動。
保險局強調會再觀察,若情況持續惡化,不排除調降宣告利率公式,不再給予利率加碼空間。
六家公司分別是台灣人壽、中國人壽、南山人壽、全球人壽、遠雄人壽、宏泰人壽,這六家公司也紛紛提出自己調高宣告利率的四大理由,即市場同儕競爭激烈、調降利率恐遭客訴、宣告利率仍符合實際投報率、公司投資及財務能力可支應此宣告等。
由於今年1月資本市場又回穩,壽險公司獲利雖不如去年亮眼,但淨值明顯回升,代表未實現利益跟著增加,若依照公式是可以提高宣告利率,因此金管會也表示,將再觀察幾個月,看各公司後續宣告利率、資本市場走向,並研究是否有更細緻管理方式,但若逼金管會出手,就可能限縮各家壽險公司可宣告利率的空間。
利變型壽險或利變型年金都是要採區隔資產,也就是與其他保單分開計算資金運用的投資報酬率,扣掉佣金成本等,各公司依此宣告利率,金管會2018年12月28日修正宣告利率上限公式,從原先不得高於區隔資產前12個月移動平均投報率加2碼(1碼是0.25個百分點),放寬為前24個月(不含宣告當月)移動平均投資報酬率加計2碼。
當時就是擔心去年下半年資本市場回檔,若只計12個月平均報酬率,有些公司可能要調降宣告利率,恐造成「客訴」爆增,結果沒想到新公式上路後,各壽險公司不但不是穩住利率,反而是從1月開始不斷升息,讓保險局不得不出手約談。
保險局表示,若依公式來看,六家壽險公司都沒有超過上限,但有些公司去年11、12月的投報率只有2%多,有些是3∼4%左右,但宣告4%的利率,就是壓縮公司獲利,且若扣掉公司營運成本,恐就是虧損,長期下來會造成財務上的問題,因此才約談這六家公司,以道德勸說方式,希望業者注意「長期穩健經營」原則。
和泰大金空調的員工最近有福了!該公司董事長蘇一仲出手大方,為員工下半生的退休生活著想,決定向南山人壽投保團體年金保單,這一舉動不僅展現了和泰大金對員工的關懷,也讓公司成為了台灣唯一一家對全體員工都投保的企業。 蘇一仲董事長表示,同仁在公司打拚了一輩子,退休後的下半生應該讓公司來照顧。這份對員工的照顧,也體現在對年金保單的規畫上。和泰大金與南山人壽合作,規畫了一套特別的團體年金方案,這套方案有三點與一般企業不同,顯示了和泰大金對員工的用心。 首先,所有員工不分職位或年資,都能享受這個年金方案的福利。其次,年金納保同時,即歸入員工帳戶,不須等到專案滿期。最特別的是,除了公司為員工提撥的部分,員工自提的部分也由公司全部負擔,這讓員工無需擔心自提會降低參加意願。 蘇一仲董事長的這一做法,與一般企業主的想法不同。他認為,留人更要留心,所以不將年金與服務年限綁定,而是讓員工在繳費的同時就能享受福利。這種做法,讓和泰大金空調成為了一個真正關心員工的企業,也讓消費者對公司的產品和服務更加信賴。無論市場如何變動,和泰大金空調都能穩定且雙位數高成長,這正是因為它有這樣一個以員工為核心的企業文化。
台灣企業和泰興業在今年過年前,給予員工一個意外的驚喜!公司董事長蘇一仲豪氣送出價值超過14.4萬的團體年金保單,讓4百多位同仁人人有獎,年資越久領的越多,讓員工在迎接金豬年時刻,感受到公司對他們的關懷與幸福。
蘇一仲董事長關注到近年來國內軍公教年金改革引發的討論,以及勞保基金財務惡化將面臨破產的問題,為了讓員工退休後的生活品質不會受到影響,他決定為員工打造一個退休後的保障。
透過集團關係企業的和全保代協助,和泰興業選擇了南山人壽規劃的「相對提撥」團體年金方案,該方案讓企業與員工共同投保,為員工構築個人退休生活的防護網。蘇一仲董事長更將員工每年自提的部分也由公司買單,展現出對員工的深厚情感。
蘇一仲強調,「有滿意的員工才有滿意的顧客。」他認為,公司將獲利分享給員工,是善的循環。和泰興業透過這樣的行動,不僅讓員工感受到幸福,也讓顧客獲得優質的服務,實踐了提升生活品質、環境永續,創造美好人生的企業願景。
近年來國內軍公教年金改革在社會上引起討論,蘇一仲想到在企業努力工作的夥伴,如果單純依照目前的勞保退休金及勞退新制的公司提撥6%,兩層機制合計可以領取的退休金不到所得替代率的50%,退休後的生活恐怕只能勉強應付基本開銷。
今年1月勞動部公布的最新報告顯示,勞保基金財務惡化,2027年將面臨破產,不忍同仁在退休後過著又老又窮的日子,影響生活品質,蘇一仲關懷一起打拚的工作夥伴,發想起照顧員工下半生的念頭,「同仁為公司打拚了上半生,退休後的下半生就讓公司為同仁做點事吧。」
和泰興業行政長和人資部主管接到指令後,透過集團關係企業的和全保代協助提案規劃,最後由南山人壽規劃的團體年金方案符合和泰興業理念雀屏中選。
南山人壽規劃的「相對提撥」團體年金方案,是由企業與員工分別提撥保費,共同投保團體年金險,為員工構築個人退休生活的防護網。考量自提的限制會降低員工參加團體年金的意願,蘇一仲豪氣將員工每年自提的部分也由公司買單,幸福企業老闆想的果然不一樣。
「有滿意的員工才有滿意的顧客。」蘇一仲強調,「公司把獲利分享給員工,就是善的循環。」和泰興業打造幸福企業,讓大金空調的顧客可以獲得優質的服務,也實踐和泰興業投入冷凍空調產業發展,提升生活品質、環境永續,創造美好人生祥的企業願景。
和泰大金照顧員工的心意與行動,不但培養出無數國內空調菁英,人才適所適用,發揮所長,不僅是和泰大金成為空調一哥最有力的後盾,老闆蘇一仲落實企業願景,做到公司就是所有員工的靠山,這對消費者而言,更是有無比信賴的安心,這也說明和泰大金空調無論市場起伏,每年都穩定且雙位數高成長的理由。
蘇一仲說,同仁為公司打拚上半生,退休後的下半生就讓公司為同仁做點事。
蘇一仲有感近年金改革衝突,與勞保基金財務惡化、面臨破產,想到員工夥伴以後退休生活品質,起了照顧員工下半生念頭,主動為每位員工規畫退休年金。經關係企業和全保代協助提案規畫,經一年多尋找適合方案和遴選保險公司,最後南山人壽規畫團體年金方案符合和泰大金理念雀屏中選,南山人壽具有企業團體保險規畫與服務的豐富經驗,此次承作專案,更特別深入了解和泰大金需求,其中有三點與一般企業規畫團體年金大不同,充分顯示和泰大金對員工的照顧和用心。
一,所有員工不分職位或年資,均享有此年金方案的福利;二,年金納保同時,即歸予員工帳戶之中,不綁定於專案6年期滿後才歸入員工帳戶;三,除公司為員工所提撥的之外,員工相對自提的部分,亦由公司負擔。第三點是蘇一仲要讓員工不必擔心自提而降低參加意願,指示員工自提部分,也由公司全部負擔。
蘇一仲和一般企業主想的不一樣,留人更留心。一般企業團體年金的公提帳戶多設定為期滿後投保金額才轉至員工帳戶,做為留才措施,但和泰大金不綁定服務年限,繳納保費同時就歸入員工年金帳戶,因為和泰大金原就長期推動員工有感福利措施及共好職場,平均離職率極低,推動團體年金不是為降低離職率,沒有綁定服務年限必要,完全就是照顧員工。
金管會最近公布了一個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數字!去年(2022年)台灣外幣保單的銷售額達到了新台幣6,179億元,比前一年增加了22%呢!這個成長率可真是不小啊。其中,人民幣保單更是賣破人民幣百億元大關,年增長竟然高達6.21倍,實在是驚人。不過,最大的壓軸還是美元保單,全年熱賣171.9億美元,折合新台幣高達5,300億元,年增長18%,真是穩如泰山。 金管會保險局的人員解釋說,去年外幣保單新契約的保費收入中,投資型保單有2,398億元,成長了54%,而傳統型保單也有3,780億元,成長了8%。看起來,投資型保單真的是愈來愈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啊。 在銷售量的排行上,美元保單當然是壓軸好手,全年熱賣171.9億美元。而在人民幣保單方面,雖然上半年熱潮不斷,但下半年熱度卻有點退潮。人民幣保單以投資型為主,賣了98.94億元,銷售量前三名分別是台灣人壽、南山人壽和法國巴黎人壽。 美元保單的銷售情況也不錯,全年新契約保費收入171.9億美元,年增長18%。雖然受到新台幣波動的影響,成長幅度不如前年,但還是保持了不錯的成長速度。其中,投資型保單有55.21億美元,增幅40%,銷售最多的前兩大保險公司分別是國泰人壽和法國巴黎人壽,而南山人壽在最後一個月擠下安聯人壽,躍升為第三名。 至于傳統型美元保單,去年保費收入達到116.69億美元,成長了10%,銷售最多的前三大保險公司則是南山人壽、富邦人壽和新光人壽。 而澳幣保單的銷售情況就比較讓人擔憂了,去年新契約保費收入只有澳幣6.2億元,比前年劇減40%,包括傳統型和投資型都同步衰退。銷售最多的前三大壽險公司分別是國泰人壽、安聯人壽和法國巴黎人壽。
【台灣新聞】今年元月壽險業獲利「不過不失」,南山人壽挑戰千億淨值回升
今年的元月,雖然壽險業的獲利沒有去年那麼亮眼,但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不過不失」。在已經公布元月獲利的公司中,南山人壽表現亮眼,淨值回升有望挑戰千億元大關。
去年元月,六大壽險公司共賺進322億元,而今年元月,新光金控公布的數據顯示,其元月稅後獲利為21.51億元,每股稅後賺0.18元。子公司新光人壽單月稅後獲利也達到15.29億元,從去年第四季的虧損中回神。不過,去年元月新光金控稅後獲利高達103.08億元,讓今年元月的獲利顯得並不那麼出色。
除了新光金控,其他壽險公司如中國人壽、台灣人壽的淨值也均有顯著回升,總計接近300億元。預計,加上國泰人壽、富邦人壽與南山人壽,淨值回升的金額將更加驚人。
去年第四季,由於資本市場回檔,新壽連續多月出現稅後虧損。但今年元月,稅後獲利達到15.29億元,明顯好於去年第四季。去年元月新壽稅後獲利為96.27億元,推升新光金去年元月單月稅後獲利103.08億元,今年元月雖有元富證獲利2.07億元,但新光金首月獲利仍比去年同期減少79%。
台灣人壽元月稅後獲利為11.63億元,雖略低於去年同期的21.63億元,但淨值大量增加百億元規模,外匯準備金餘額則持平在22.7億元。中國人壽元月獲利7.76億元,比去年同期的16.54億元略低,但外匯準備金餘額達35億元,且首月新契約保費衝上219億元,淨值回升逾百億元。
目前國泰金控與富邦金控尚未公告元月獲利,但去年元月國泰金控獲利145.7億元,富邦金則有76.5億元,這些獲利都歸功於壽險子公司在資本市場上的實現獲利。今年元月,除非也能大量實現股債利益,否則恐難以超越去年同期的獲利表現,但淨值回升應該都會相當顯著。
金管會保險局表示,外幣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中,投資型有2,398億元,成長54%;傳統型有3,780億元,亦成長8%。以銷售量來看,美元保單賣最多,全年熱賣171.9億美元。
在各種幣別方面,去年人民幣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人民幣102.8億元,比前年大增6.21倍,不過在上半年熱賣後,下半年人民幣保單熱潮減退。人民幣保單以投資型為主,賣了98.94億元,銷售量前三大保險公司為台灣人壽、南山人壽與法國巴黎人壽。
美元保單全年新契約保費收入171.9億美元,比前年增加18%,不過受到新台幣波動影響,成長幅度不如前年。其中投資型有55.21億美元,增幅40%,銷售最多的前二大保險公司,分別是國泰人壽、法國巴黎人壽,最後一個月南山人壽擠下安聯人壽排進第三。
去年傳統型美元保單保費116.69億美元,成長10%,賣最多的前三大保險公司,是南山人壽、富邦人壽及新光人壽。
澳幣保單去年新契約保費收入是澳幣6.2億元,比前年劇減40%,包括傳統型及投資型都同步衰退。銷售最多的前三大壽險公司,包括國泰人壽、安聯人壽及法國巴黎人壽。
獲利雖不比去年元月亮眼,但因為美債價格彈升,股市也回穩上揚 ,光是新光人壽、中國人壽、台灣人壽淨值回升就近300億元,估計 加上國泰人壽、富邦人壽與南山人壽,淨值回升的金額應十分驚人, 並可能挑戰千億元。
2019年元月美股、台股等資本市場表現都比去年第四季好,且債券 價格也有回升,新光人壽也趁勢實現資本利得,且淨值單月增加80多 億元;同時一籃子貨幣避險上,由於人民幣升值等因素,匯兌上亦有 斬獲,單月增提外匯變動準備金達18.25億元,累積外匯準備金餘額 達65.6億元。
去年第四季新壽因為資本市場回檔,連續多月出現稅後虧損,今年 元月稅後賺15.29億元,明顯比去年第四季好很多,但2018年元月新 壽稅後大賺96.27億元,推升新光金去年元月單月稅後獲利103.08億 元,今年元月雖有元富證獲利2.07億元助陣,但新光金首月獲利21. 51億元,仍是比去年同期減少79%。
另外已公布元月獲利的還有台灣人壽單月稅後賺11.63億元,同樣 比去年同期的21.63億元略低,但淨值一樣大量增加百億元規模,外 匯準備金餘額則是持平在22.7億元;中國人壽元月則賺7.76億元,比 去年同期的16.54億元略低,但其單月增提3.4億元外匯準備金,餘額 達35億元,且首月新契約保費衝上219億元,淨值回升逾百億元。
國泰金控與富邦金控14日晚間仍未公告獲利,國泰金2018年元月大 賺145.7億元,富邦金則有76.5億元,都是歸功於壽險子公司國壽與 富邦人壽在資本市場上實現獲利,今年元月除非也大量實現股債利益 ,否則恐無法超越去年同期的獲利表現,但淨值應該都會大量回升。
【台灣金融新聞】近期,台灣壽險市場掀起了一股美元利變壽險宣告利率的調整風潮,不過在金管會的強力監督下,這股風潮似乎已經緩慢冷卻。金管會對於壽險公司調高宣告利率的行為進行了技術性的施壓,並要求業界自律,維持市場穩定。
根據報導,金管會保險局指出,過去投報率不能保證未來的收益,尤其是在去年第四季資本市場下滑的情況下,理論上宣告利率應該是往下調整或維持平穩。然而,今年初宣告利率卻不斷上漲,這讓金管會感到有些不合理。
在金管會的強烈要求下,2月1日起,包括南山人壽在內的多家大型壽險公司都表示將不再調高宣告利率。這些公司包括國泰人壽、富邦人壽、新光人壽、台灣人壽與中國人壽等,都表示將遵守金管會的期待,維持利率不變。
不過,仍有部分壽險公司如宏泰人壽、全球人壽與遠雄人壽等,在已預告調高宣告利率的情況下,依舊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其中,遠雄人壽的調整幅度最大,將宣告利率從3.95%拉高到3.98%,提高3個基本點。
對於此次利率調整,南山人壽等公司表示,這是因為公司早已規劃好相關策略,並且按照相關公式計算,確保符合宣告利率的規範。同時,這些公司也強調,將會遵守金管會的期待,不會再次調整宣告利率。
金管會保險局坦言,不希望看到壽險公司進行惡性競爭,不斷調高宣告利率。未來,金管會將與壽險業者進行會議,探討更有效的方法來反應實際投資報酬率,並確保各公司的財務體質。
總結來說,在金管會的監督下,台灣壽險市場的宣告利率調整已經逐漸趨於穩定。南山人壽等大型壽險公司也表達了對金管會政策的支持,並將維持利率不變,以確保市場的穩定與保戶的權益。
保險業者今年以來競相調高美元利變壽險宣告利率搶客,被金管會盯上。金管會保險局技術性的施壓表示,對於2月依舊有壽險公司調高宣告利率,「農曆年後會讓各家公司感受到金管會的關心」。大型壽險公司則回應強調,會符合金管會的期待,2月不會再調整宣告利率,意即接下來美元利變壽險宣告利率將因而正式凍漲。
保險局指出,過去的投報率不能保證未來的收益,但去年第四季資本市場下滑,理論上宣告利率應往下調整或維持,去年底金管會新函令是希望宣告利率不要驟降,維持平穩,沒想到今年初宣告利率紛紛往上,「有些不合理」。
在保險局暗示利率應「凍漲」下,2月1日大型壽險公司幾乎都不敢再更動宣告利率,國泰人壽、富邦人壽、南山人壽、新光人壽、台灣人壽與中國人壽都表示2月不會調高宣告利率,但如已預告的宏泰人壽調整四張保單到4%,全球人壽動二張、最高到4.01%,遠雄人壽也升息最高10個基本點(1基本點等於0.01個百分點)。
也就是保險局1月底緊急通過壽險公會暗示後,主要大型壽險公司的利變壽險宣告利率2月已開始凍漲,但如前一天已預告要調高宣告利率的宏泰人壽,依舊如計畫調整四張利變壽險,由3.99%拉高到4%;全球人壽也拉高二張利變壽險的宣告利率,其中鑫美利由3.98%拉高到4%,新美利則由4%拉高到4.01%。
遠雄人壽也調整四張利變壽險的宣告利率,美滿旺旺由3.95%拉高到3.98%,提高3個基本點,是這波調整宣告利率最高者;美滿佳鑫則是由3.7%拉高到3.8%,拉高10個基本點,是這波幅度最大者;另外二張則是各從3.7%跟3.8%再加5個基本點。
對此,調升宣告利率的壽險公司表示,是因為先前就規劃要反應,且依相關公式計算,都符合宣告利率的規範。大型壽險公司則強調,會符合金管會的期待,2月不會再調整宣告利率。也就是說,美元利變壽險宣告利率可能正式凍漲。
保險局坦言,不希望壽險公司惡性競爭,不斷調高宣告利率,目前各家計算方式的確有些不同,金管會1月31日中午才透過壽險公會傳達,的確可能來不及,農曆年後會再找壽險業者開會,且不排除找出更能反應實際投資報酬率、各公司財務體質的宣告方式。
保險局強調,希望壽險業者自律,兼顧穩健經營與保戶權益,不要貿然吸收一大堆美元資金又無法去化,若仍沒有「紀律」,保險局就不排除介入,祭出新的管理政策。
台灣保險市場近來出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小額終老保險的銷售熱潮逐漸退燒。根據金管會最新統計,2018年全台13家小額終老保險業者銷售的新契約總件數,竟然只有9.19萬件,這比2017年的35.82萬件,減少了73.34%,可見市場反應並不如預期。
不過,儘管銷售件數大減,但當年度的保費收入卻不減反增,達到57億3,965萬元,年增長32.63%。這主要是因為雖然新契約減少,但還有大量的舊契約續期,所以保費收入有所上升。
內政部統計,截至2018年3月底,台灣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經達到331萬人,佔總人口的14.1%,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金管會自2017年起推動小額終老保單,希望以低廉的價格提供給老年人基本保障。
這款保單的特點是壽險金額為30萬元,傷害險為2萬元,附加費用僅能收10%以內,相較於傳統壽險,其實便宜了七、八成。而且,從0到84歲的人都可以投保,終生只能買一次,作為基本款保單。
2017年,小額終老保險的銷售情況還算不錯,當年總保費收入達到43億2,763萬元。但到了2018年,新契約數量年減逾七成,這讓人不禁對這款保單的未來感到擔憂。
為了鼓勵壽險公司推廣小額終老保險,金管會給予了許多激勵加分措施,壽險業也視為善盡社會責任。從最初的四家壽險公司,到現在已有13家推出這款保單,但結果卻並不理想。
保險專家指出,小額終老保險實際上的折扣情況依年齡和性別不同而有所不同,對於70歲以上的高齡者來說,投保這款保險可能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划算,保障也不夠充分,主要用來支付身後的喪葬費用。而它並不能附加其他保費相對便宜的住院險、失能險、重疾險等各種附約,對於一般受眾來說,吸引力並不高。
【記者邱金蘭、葉憶如/台北報導】 哇塞,最近南山人壽可是風光無限量啊!你知道嗎?他們11月推出的那款健康檢查型外溢保單,賣得超級火紅的,結果竟然讓他們在12月一舉擠下富邦人壽和台灣人壽,奪下了全年外溢保單銷售亞軍,第一名則是國壽。這次金管會公布的2018年外溢保單銷售統計,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不過話說回來,2018年的外溢保單總保費收入竟然達到了1.92億元,年增長還有68.42%呢!去年12月單月就增加了5,045件,保費收入有3,082萬元,其中最大宗的就是健檢型保單。 這款南山人壽的「樂健康祥定期健康保險」從去年11月開賣,一個月就賣了超過4,000件,真的是超強的。這款保單強調健康保戶可以以相同的保費,獲得更高的保障,還會每兩年提供一次指定健康檢查。而且,如果檢查結果良好,下一個保單年度起兩年內,還可以提供最高20%的重大疾病保障增額呢! 自從2016年壽險業開放銷售外溢保單以來,市場上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類:健檢型、健走型和健康管理型。從去年的銷售保費收入來看,健檢型保單的初續年度保費收入最高,有1億3,152萬元,其次是健走型,銷售了5,954萬元,而健康管理型則僅賣出185萬元。 從成長幅度來看,健走型保單去年新契約增加了1,242件,保費收入也增加了4,674萬元,增長幅度高達265%。而健檢型保單雖然件數減少了,但保費卻增加了3,147萬元,成長幅度也有31.45%。 現在市場上有六家壽險公司在銷售外溢保單,其中南山人壽是健檢型,富邦人壽有健走型、健檢型和健康管理型各一張,新光人壽則是健康管理、健檢和健走各有一張。看來南山人壽的這次外溢保單銷售成績,真的是超級亮眼的啦!
【新聞快訊】近期,台灣保險市場出現一個引人注目的現象,那就是外溢保單的熱銷。這類保單不僅提供保障,還具有促進健康管理的作用,深受消費者歡迎。其中,南山人壽推出的二年期健檢保單,因為能夠根據健檢結果提高保額,在去年11、12月銷售量超過8000張,成為市場的焦點。此外,國泰人壽的「健走減保費」保單也在去年12月單月銷售超過700張,表現亮眼。 根據金管會保險局的統計,去年外溢保單銷售量達1萬645件,總保費收入1.92億元,年成長率達68%。其中,依健檢結果抵減保費的保單最受歡迎,全年銷售量達8400張,保費收入1.32億元。這類保單由國壽、富邦人壽、新光人壽、台灣人壽及南山人壽等五家壽險公司推出。 此外,依健走步數折減保費或給付現金回饋的保單,去年銷售量達2237張,總保費5954萬元,件數比前年成長125%,保費成長365%。這類保單也由國壽、台壽、新壽、富邦人壽與中國人壽等五家壽險公司推出。 值得注意的是,給付健檢的實物給付保單,去年全年只售出8張,保費185萬元,件數比前年少了六件,衰退幅度達43%。這種保單的投保後壽險公司每年或每二年給付給保戶健檢機會,卻因為銷售不佳,成為了保險市場的悲情保單。 整體來看,外溢保單的熱銷,反映了消費者對於健康保障的關注程度日益提高。而南山人壽在這波熱潮中,以其創新的保單設計和優質的服務,成功吸引了大量消費者的目光。
內政部統計,2018年3月底戶籍登記65歲以上老年人口計331萬人,占總人口14.1%,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金管會自2017年推動小額終老保單,以30萬元壽險搭配2萬元傷害險,附加費用僅能收10%以內,強調保單較現行傳統壽險要便宜七、八成,0到84歲都可投保,終生只能買一次,用來做基本款保單。
金管會2017年小額終老險35.82萬件、總保費收入43億2,763億元,2018年新契約件數年減逾七成,而加計前一年後有效契約數,總保費收入57億3,965萬元,年增32.63%,2018年外溢保單保費與新契約數前五大為國泰人壽、富邦人壽、南山人壽、三商美邦人壽與中國人壽。
為鼓勵各壽險推小額終老險,金管會給予許多激勵加分措施,壽險業也視為善盡社會責任,從一開始四家壽險,如今13家壽險公司都推出小額終老險,但第二年實際銷售狀況卻不理想。
保險專家指出,小額終老險實際打折情況依年齡性別不同,70歲以上高齡者投保沒有想像中划算,也無大倍數的保障,只夠「支付身後的喪葬費用」,不能附加其他保費相對便宜的住院險、失能險、重疾險等各種附約,對一般人較不具吸引力。
外溢保單銷售排名大洗牌!金管會最新公布去(2018)年外溢保單銷售統計,南山人壽11月新推出健康檢查型外溢保單大賣,12月擠下富邦人壽與台灣人壽,拿下全年外溢保單銷售亞軍,第一名為國壽。
金管會昨(29)日公布2018年外溢保單總保費收入達1.92億元,年增68.42%,共計六家壽險公司新契約銷售件數為10,645件,較2017年略增2.54%。保險局官員表示,去年12月外溢保單增加件數達5,045件,新契約保費收入達3,082萬元,最大宗即是健檢型。
南山人壽「樂健康祥定期健康保險」去年11月開賣,一個月即賣逾4,000件,強調健康保戶有機會以相同保費,獲更高額保障,每兩年提供保戶指定健康檢查,並依據健檢結果,次一保單年度起的兩個保單年度,提供最高20%重大疾病保障增額。
2016年開放壽險業販售外溢保單,目前外溢保單大略可區分以體況值減免保費或增加保額等優惠的健診(體檢)、運動習慣的健走型及提供其他非現金方式給付的健康管理三大類。
從去年銷售保費收入來看,以健檢型初續年度保費收入1億3,152萬元,占比重最高;健走型銷售5,954萬元,排名第二高,而健康管理型去年僅賣出185萬元。
從成長幅度來看,健走型去年不僅新契約增加1,242件,件數增最多,一年新增4,674萬元保費收入,亦是三類型中增額最多,幅度達265%。而健檢型件數減少,保費則增加,去年較前一年減少972件,金額卻增加3,147萬元,成長幅度為31.45%。
金管會表示,目前市場上共有六家壽險公司銷售12張外溢保單,台灣人壽有二張 「步數健走」與「健檢體況優惠」;國壽一張計步一張健檢;中壽一張計步、南山是健檢型;新光三張,健康管理、健檢與健走各類均有一張;富邦亦有三張外溢保單,三類型各一張。
目前最夯的外溢保單,即投保後除了得到保障,還有督促管理健康的附加功能,即被歸類為外溢保單,去年11、12月銷售逾8千張的是南山人壽推出每二年健檢,依健檢結果提高保額,另外一張即是國泰人壽健走減保費,去年12月單月即銷售700多張。
保險局統計,去年外溢保單共銷售1萬645件,較前年增加2.54%,總保費收入1.92億元,年成長68%,其中銷售件數最多的是依健檢結果抵減保費的保單,共有五家壽險公司推出,包括國壽、富邦人壽、新光人壽、台灣人壽及南山人壽,全年賣出8,400張,保費1.32億元,件數衰退10%,但是保費成長31%。
銷售第二大則是依健走步數折減保費或給付現金回饋,2018年共銷售2,237張,總保費5,954萬元,件數比前年成長125%,保費成長365%,這類保單也有國壽、台壽、新壽、富邦人壽與中國人壽五家推出;給付健檢的實物給付保單同被歸類為外溢保單,但去年全年只賣出8張,保費185萬元,但因為有續期保費,因此保費比前一年成長32%。
整體上來看,外溢保單以保費收入來看的前三名公司,分別是國壽、南山人壽與富邦人壽。
實物給付保單2018年銷售15萬1,860件,保費0.8億元,件數成長1.9%,保費成長23%,銷售最多的實物給付保單,即國壽推出的旅平險附加海外醫療專機運送,共銷售15萬1,207件,占去年實物給付保單銷量的99.6%,但因為保費極便宜,15萬多件保費才2,256萬元,但保費及件數都比前一年成長。
實物給付銷售第二大即給付禮儀服務、塔位的生前契約保單,2018年共賣出645件,比前一年衰退近59%,但保費收入5,633萬元,比前一年成長33.8%,主要也是有續期保費進帳。
【台北訊】隨著網路投保的便利性不斷提升,台灣產險市場正在經歷一場革新的風潮。近年來,網路投保的成長速度驚人,其中旅行平安險和不便險成為主要推動力。南山人壽等產險公司也在積極研發各種適合網路投保的新產品,預計將在年底前陸續上市,帶來新的成長動能。 去年,住宅火險和旅行綜合險在網路投保方面的成長率分別達到101%和92%,顯示了網路投保的潛力。雖然住宅火險的網路投保金額只有1,036萬元,但旅綜險的保費已經飆升至超過2億元,這一成長速度令人咋舌。 南山人壽在網路投保旅平險方面表現亮眼,2018年保數及件數相比2017年成長了110%,遠超業界平均水平。此外,其他產險公司如國泰產險、富邦產險、旺旺保險、明台產險等也在旅行綜合險上下了功夫,提供飛機延誤達標即通知客戶、理賠不用申請、理賠金自動匯入等服務。 新光產險更是推出了「飛機延誤2小時即理賠」的優惠條件,創下了業界最短的理賠條件。這些公司不僅在網路投保上競爭激烈,還在服務和產品上不斷創新。 不僅如此,台灣產險公司還預計推出更多新產品。例如,臺灣產險推出的「旅遊行程取消或縮短旅行費用損失補償保險」讓保戶能夠轉嫁旅行行程中因不可預測的事故而造成的風險。而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則設立了「新創發展中心」,專門研發網路投保新產品,並推出了短期租借車險、兒童居家照顧險等新品。 國泰產險則計劃推出「住家保戶傘綜合保險」,提供比一般住火及地震基本險更多的保障。而富邦產險則將推出「登山綜合保險」,讓登山者在登山前就能通過手機投保。 這一切顯示了台灣產險市場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未來將帶來更多創新和便利的產品,滿足消費者的多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