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人壽(公)公司新聞
距離2026年這個重要節點愈來愈近,壽險業的發債潮也越演越烈,今年第一季的發債公告額度已經超過去年整年的總和,這個數字高達1,130億元,這是至少過去10年來的新高。當中,南山人壽、國泰人壽、新光人壽和富邦人壽這四大壽險公司的發債合計,更是創下了前所未有的紀錄。加上金管會已經放寬規定,允許壽險公司設立特殊目的機構(SPV)在海外發債,預計今年的壽險發債總額將近1,500億元。 由於市場的胃納量有限,發債時間越晚,債票的票面利率就越高,所以各家公司都想要搶先一步,獲得更多資金。在第一季還未結束時,這四大壽險公司已經搶發債,總額高達1,130億元,已經超過去年的1,110億元;而過去十年來,壽險發債超過千億元的情況,只發生過兩次,分別是2016年的1,040億元和去年的1,110億元。 率先發債的國泰人壽,將發債額度提高到500億元,創下國壽史上新高,將會分次發行,主要以新台幣為主,票面利率預計在3.7%到3.85%之間,只有約一成的比例是美元,票面利率則是5.8%,比去年的6.1%稍微低一些。据了解,國壽的發債實際到位金額已經超過500億元的一半。 第二位發債的是新光人壽,發債額度為80億元,也是以新台幣為主,預計票面利率與去年相當,為4%。去年新光人壽發行了130億元的次順位債,票面利率就是4%,吸引了許多專業投資人的關注,今年的80億元也預計會很快滿額。 第三名則是南山人壽,發債額度為300億元,這也是南山人壽史上最高的發債額度,比去年的115億元多了很多,將會以新台幣為主,預計票面利率在3.75%到3.88%之間;第四家發債的是富邦人壽,他們在8日公告發行10年期次順位債,額度為250億元,票面利率則要待市場反應後再決定。 去年發債搶頭香的台灣人壽表示,在核算資本適足率(RBC)後,認為今年沒有急迫性要發債,但後續如果仍有需求,也會考慮發債。金管會已經開放設立SPV海外發債的途徑,台灣人壽也會考慮這個方案。去年前六大壽險公司都發行了債券,總額達1,110億元,而今年光四大壽險公司的發債就已經超過去年整年的發債額度,再加上海外發債的開放,國泰人壽的董事會已經率先通過設立SPV至海外籌資,只待金管會正式開放,預計今年壽險公司國內外發債總額可能達到1,500億元。
因市場胃納量有限,越晚發債票面利率就越高,各公司都打算先搶 先贏,第一季還沒結束,已有四大壽險搶發債,合計高達1,130億元 ,超過去年的1,110億元;近十年壽險發債超過千億元只有過兩次, 即2016年1,040億元,及去年的1,110億元。
率先公告發債的國泰人壽,額度拉高到500億元,創國壽史上新高 ,將採分次發行,以新台幣為主,票面利率約3.7%∼3.85%,僅1成 以下是美元,票面利率約5.8%,比去年6.1%略低。據了解,目前國 壽發債實際到位金額已超過500億元的一半以上。
第二名宣布的是新光人壽,發債額度80億元,以發行新台幣為主, 票面利率預估與去年相當,來到4%,去年發行130億元次順位債,票 面利率高達4%,吸引不少專業投資人搶進,今年80億元也有望很快 額滿。
搶第三名的南山人壽發債額度300億元,也創下南山史上最高,比 去年115億元更多,將以新台幣為主,票面利率預估與去年相當,在 3.75%%∼3.88%;富邦人壽是第四家宣布,8日公告發行10年期次 順位債,額度為250億元,票面利率還要向市場詢價。
去年發債搶頭香的台灣人壽表示,核算資本適足率(RBC)後,認 為今年沒有急迫性要發債,但後續有需求仍會考慮,金管會將開放可 設立SPV海外發債,也會考量海外發債的途徑。
去年前六大壽險皆發債,包括台灣、凱基、國泰、富邦、南山、新 光人壽等合計額度達1,110億元,今年光四大壽險發債就已超過去年 發債額度,加上開放設立SPV海外發債籌資,國泰人壽董事會已率先 通過設SPV至海外籌資,就等金管會正式開放,預估今年壽險國內外 發債可能近1,500億元。
【臺北訊】近期來,臺灣壽險業的市場氛圍可說是春風滿面,各大壽險公司紛紛交出亮麗的成績單。據統計,今年前二月,六大壽險公司累計稅後賺進373.88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改善去年90億元的虧損狀況。其中,國泰人壽以2月75.2億元的稅後純益,成為六大壽險公司的冠軍。 國泰人壽表示,今年以來金融市場的回暖,讓公司的投資操作得以穩健進行,加上保險本業的營運狀況良好,財務表現十分亮眼。特別是美國企業財報獲利表現超越市場預期,帶動股市大漲,國泰人壽把握波段操作,實現了資本利得。此外,市場對Fed降息預期的修正,也讓美元反彈,新臺幣對美元單月貶值0.87%,匯兌利得有助於緩和避險成本壓力。 富邦人壽的2月稅後純益達42.75億元,累計稅後純益133.5億元,同比成長超過300%。富邦人壽指出,這主要來自於利息收入以及國內外股票及基金資本利得,而臺股的持續走升,也讓公司有機會實現資本利得。 南山人壽則表示,得益於經常性收益的穩定挹注,以及把握臺美股市上漲的機會實現資本利得,2月稅後純益約8.3億元,累計今年前二月稅後純益達63.75億元。新臺幣對美元的續貶,也有助於緩和避險成本壓力。 臺灣人壽、凱基人壽以及新光人壽也陸續報告了良好的財務表現。臺灣人壽單月稅後獲利7.3億元,前二月累計稅後純益48.97億元;凱基人壽2月稅後獲利14.35億元,前二月累計稅後純益30.14億元;新光人壽則是受惠於新臺幣貶值及積極實現股票資本利得,2月稅後賺進5.96億元,前二月虧損縮減至24.88億元。
南山人壽近日動作頻繁,為了穩固3月份的獲利,公司選擇在市場波動中,巧妙地處分了一批私募基金。這一舉動,讓南山人壽在這波資本市場的波瀾中,成功抓取了波動中的機會。根據最新資料,南山人壽這次處分私募基金,總金額高達12億美元,實現了2.7億美元的資本利得,換算成新臺幣,這個數字相當於近85億元,為公司的獲利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隨著3月的資本市場波動加劇,新臺幣匯率方向不明,壽險業紛紛預作打算,要穩住本月獲利。不僅南山人壽,其他壽險公司也趁臺股攻上2萬點的時機,進行換股操作,實現資本利得。市場普遍預期,若臺股表現穩定,首季壽險業的獲利將可比去年同期「好很多」。 今年1月、2月,新臺幣對美元的匯率持續貶值,加上臺股衝高,讓壽險公司的獲利如獲至寶。不過,隨著美國聯準會降息時程延後,地緣政治不斷升溫,今年資本市場的變數依然充滿挑戰。新臺幣匯率的走勢變幻莫測,對於壽險公司的獲利構成了潛在威脅。 南山人壽表示,為了穩住首季獲利表現,公司已經在去年底處分了八檔私募基金,總計2.4億美元,實現了5,800萬美元的利益。這筆資金在今年1月已經認列,為公司帶來新臺幣逾18億元的資本利得。加上實現股票等資本利得,以及1月新臺幣貶值1.8%,臺壽元月的稅後淨利衝上41.67億元,在六大壽險公司中排名第四。 而國泰人壽也在3月處分了21檔私募基金,總計12億美元,實現了2.7億美元的資本利得。市場預估,國泰人壽若再趁臺股上攻2萬點時實現股票資本利得,3月的獲利應可相對「抗波動」。 在臺股3月8日閃現2萬點歷史新高的背景下,市場多空看法不一。各大壽險公司近期對股市投資佈局更加機動,視情況實現獲利,並轉進未來潛力股。南山人壽投資部門的經理人們會依照自身持股相對價值進行換股操作,逐步實現獲利。公司強調,會持續關注聯準會政策、經濟數據、國內外地緣政治變化,保持彈性並動態調整投資策略。凱基人壽則強調,會秉持穩健的操作原則,適時掌握市場波動實現資本利得。
南山人壽11日公佈財報,結果亮麗得讓人眼睛為之一亮!2月份的稅後淨利竟然有8.34億元,這個數字還只是冰山一角,因為六大壽險合計起來,2月份的稅後總收入竟然超過了153億元,比起去年同時期,多賺了接近166億元,這個成長幅度,真的讓人驚嘆不已。更別說,六大壽險的淨值,比起去年10月市場最波動的時候,還多了超過4,300億元,這個數字,對於投資人來說,絕對是一個大好的消息。 來看看這六大壽險是誰?國泰、富邦、南山、新光、凱基(原中國)及臺灣人壽,這些名字,對投資人來說,絕對不陌生。今年前兩個月,因為新臺幣貶值加上股市回升,這六大公司的稅後獲利接近374億元,比起去年同時期,增加了近463億元,這個成長速度,讓人不禁對今年壽險業的前景感到期待。 話說回來,這個好成績,還要歸功於匯兌利益的加持。連續兩個月,六大壽險都有匯兌利益,這讓他們的外匯準備金餘額,在2月底時,竟然達到了902億元,比起去年底,增加了225.7億元,雖然還比前年提存高峯時少了近1,443億元,但至少今年開始有逐步提存了。 再來看看六大壽險的淨值下金融資產,去年10月因股債雙跌,實現損失擴大到近6,500億元,讓人緊張不已。但隨著臺股及美股去年第四季至今年前兩個月不斷創新高,加上債市回穩,六大壽險的淨值下金融資產未實現損失已縮小到近2,100億元,甚至有些公司已經由虧損轉正,這對投資人來說,絕對是一個好消息。 具體來看,前兩個月六大壽險累計稅後獲利,以富壽的133.5億元最高,同比成長451%;排名第二的是國壽,獲利122.4億元,比起去年同時期增加了逾148億元;第三名則是南山壽,獲利63.8億元,同比增近57倍;臺壽獲利48.97億元、凱壽是30.14億元,都顯著成長,新壽2月獲利近6億元,將前兩個月累計虧損縮小至24.88億元,也比去年同期少虧近49億元。 整體來看,估計整體壽險業2月底外匯準備金也可明顯回升到1,200億元至1,300億元之間,淨值亦有望回升到近2.3兆元,創近25個月新高。只要新臺幣繼續貶值、臺股持續旺熱,壽險業今年獲利就能穩定成長。
受惠於保險本業的穩健回溫,加上股市沸騰和新臺幣匯率的下跌,今年來壽險業的獲利情形看起來相當樂觀。六大壽險公司累計前兩個月已經賺進了373.88億元,與去年同期虧損90億元的情況相比,可說是顯著的好轉。其中,南山人壽作為壽險業的佼佼者,也難逃這股獲利風暴。 在六大壽險公司中,2月份合計賺進了153.86億元,雖然這個數字比1月份的220億元少了點,但這主要是因為農曆春節假期影響了工作天數。國泰人壽在這波獲利潮中,以2月75.2億元的稅後純益傲視羣倫,累計至今已經達到122.4億元。這種亮眼的表現,主要歸功於金融市場的回暖和公司投資操作的穩健。 南山人壽也表現不錯,他們表示,受惠於穩定的經常性收益,以及成功把握臺美股市上漲的機會實現資本利得,2月份的稅後純益約為8.3億元,累計今年前兩個月已經獲得了63.75億元的稅後純益。 富邦人壽的表現也值得注意,2月份的稅後純益為42.75億元,累計至今已經有133.5億元,這個成長速度達到了去年同期超過300%。他們指出,這個月的主要投資收益來源是利息收入、國內外股票及基金資本利得。 凱基人壽和新光人壽也都有出色的表現,凱基人壽2月份的稅後獲利達到了14.35億元,前兩個月的累計稅後純益為30.14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成長。新光人壽則是受惠於新臺幣的貶值和積極實現股票資本利得,2月份的稅後獲利為5.96億元,前兩個月的虧損縮減至24.88億元。 這些壽險公司的亮麗表現,除了市場的助力外,也反映了臺灣金融市場的穩定成長。在這波好氣候下,南山人壽等壽險公司不僅保護了投資人的利益,也為臺灣金融市場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根據各公司公告數據,今年2月,六大壽險合計賺進153.86億元,低於元月的220億元,主要是適逢農曆春節假期、工作天數較少。
其中,國泰人壽2月稅後純益75.2億元、高居六大壽險之冠,累計稅後純益122.4億元,主要反映資本利得及經常性收益挹注。
國泰人壽指出,今年以來金融市場回暖,公司投資操作平穩,保險本業營運穩健,財務表現亮眼。2月受惠美國企業財報獲利表現優於市場預期,激勵股市大漲,國壽掌握波段操作,伺機實現資本利得;另市場修正對Fed降息的預期,帶動美元反彈,新台幣兌美元單月貶值0.87%,匯兌利得有助緩和避險成本壓力,加上經常性收益持續挹注,帶動整體獲利表現。
富邦人壽2月稅後純益為42.75億元,累計稅後純益為133.5億元,單月及累計獲利均較去年同期成長300%以上。富邦人壽指出,本月主要投資收益來源為利息收入、國內外股票及基金資本利得。2月台股持續走升,伺機實現資本利得。
南山人壽表示,受惠於經常性收益穩定挹注,及掌握台美股市上漲實現資本利得,同時新台幣兌美元續貶有助緩和避險成本壓力,使南山人壽2月稅後純益約8.3億元,累計今年前二月稅後純益63.75億元。
台灣人壽也受惠於新台幣貶值,減緩避險成本壓力,加上處分利得挹注,單月稅後獲利7.3億元,前二月累計稅後純益48.97億元。
凱基人壽2月稅後獲利為14.35億元,前二月稅後純益達30.14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成長。
新光人壽同樣受惠於新台幣貶值,及積極實現股票資本利得,2月稅後賺進5.96億元,前二月虧損縮減至24.88億元。
若台股表現穩定,估計首季壽險獲利應可比去年同期「好很多」, 市場法人也對今年的壽險業表現,持比去年正面的看法。
今年1月、2月新台幣兌美元貶值,加上台股衝高,讓壽險公司獲利 吃大補丸,預計連二月獲利開紅盤,但在美國聯準會降息時程延後, 地緣政治持續升溫下,今年資本市場仍充滿變數,新台幣匯率走勢更 變幻莫測,3月8日當周新台幣升值1.68角或0.53%,周線終止連四黑 ,新台幣若3月持續走升,恐侵蝕前二個月的獲利。
壽險業近期更機動調整資產與避險部位,要穩住首季獲利表現,台 灣人壽在去年底處份八檔私募基金,共計2.4億美元,實現5,800萬美 元利益,在今年1月認列,等於有新台幣逾18億元資本利得打底,加 上實現股票等資本利得,與1月新台幣貶值1.8%,台壽元月稅後淨利 衝上41.67億元,六大中排名第四。
國泰人壽則是3月處份21檔私募基金共計12億美元,實現2.7億美元 資本利得,市場估計國泰人壽應會認在3月,若再趁台股上2萬點時實 現股票資本利得,則國壽3月獲利應可相對「抗波動」。
台股3月8日閃現2萬點歷史新高後,近期上下震盪,市場多空看法 不一。各大壽險近期對股市投資布局亦更為機動,視情況實現獲利已 高的個股,轉進未來潛力股,台壽指出,投資部門各經理人會依照自 身持股相對價值換股操作,逐步實現獲利。
壽險業表示,目前台美股市仍是看好,各家公司目前評價利益多來 自台股及美股,但會視「風吹草動」及未來展望,伺機調整股票部位 。
南山人壽認為,3月持續觀察三大重點,即聯準會政策、經濟數據 、國內外地緣政治變化,保持彈性並動態調整投資策略;凱基人壽也 強調,會秉持穩健的操作原則,適時掌握市場波動實現資本利得。
國泰、富邦、南山、新光、凱基(原中國)及台灣人壽是國內總資 產前六大壽險公司,今年前二月因新台幣貶值及股市回升,六大公司 前二月合計稅後獲利近374億元,比去年同期獲利增加近463億元。
同時,因為連二個月因有匯兌利益,增資外匯準備金,六大壽險2 月底合計外匯準備金餘額達902億元,較去年底增加225.7億元,但仍 較前年提存高峰少近1,443億元,主要還是去年初及去年第四季新台 幣兌美元急升,用掉不少,今年又開始逐步提存。
而六大壽險淨值下金融資產在前年重分類後曾一度回升,但去年1 0月再因股債雙跌,實現損失擴大到近6,500億元,隨著台股及美股去 年第四季至今年前二個月不斷創新高,且債市回穩,六大壽險2月底 淨值下金融資產未實現損失已縮小到近2,100億元,有壽險公司甚至 已經由虧損轉正,累積之後的獲利本錢。
前二月六大壽險累計稅後獲利以富壽的133.5億元最高,較去年同 期成長451%;排名第二是國壽的122.4億元,比去年同期虧損26億元 ,增加逾148億元;第三是南山壽的63.8億元,同比增近57倍;台壽 前二月稅後賺48.97億元、凱壽是30.14億元,都較去年顯著成長,新 壽2月單月獲利近6億元,亦將前二月累計虧損縮小至24.88億元,亦 比去年同期少虧近49億元。
估計整體壽險業2月底外匯準備金亦可明顯回升到1,200億元至1,3 00億元之間,淨值亦有望回升到近2.3兆元,可創近25個月新高,因 此只要新台幣趨貶、台股續旺,壽險今年獲利即可穩定成長。
近來,富邦人壽可是掀起了一股分紅保單的購買熱潮,但看起來,這股熱潮並未讓其他壽險公司跟進。像國泰、南山人壽這些大老闆們,他們雖然都說會關注這個趨勢,也會好好研究分紅保單,但目前卻都沒有要推出的意思。這是什麼情況呢?原來,這些壽險公司的高層們都認為,分紅保單這個東西,雖然賣得熱鬧,但金管會準備在第二季度推出新規定,這恐怕會對銷售動能造成衝擊,未來能不能繼續這麼熱賣,還是個未知數。 其實,有家壽險公司內部是確實在研究分紅保單的,但這個東西真的不簡單,不像利變型那麼容易解釋和銷售。分紅機制複雜,讓人頭疼。相較之下,我們這些本土壽險公司還在猶豫,外商壽險可是早就動起來了。像保誠人壽這樣的外商壽險公司,早就對分紅保單有經營了。去年底,法國巴黎人壽也加入戰局,推出了他們的首張分紅保單「法商法國巴黎人壽鴻運旺旺來終身壽險(定期給付型)」。這個產品是針對6年期新臺幣繳費的終身壽險,投保年齡範圍從0歲到70歲。 不僅如此,現在安聯、安達人壽這些外商壽險公司都在評估中,誰知道今年是不是就會搶進我們的市場呢?這讓人不禁好奇,未來的壽險市場會是怎樣的一番景象。總之,分紅保單的未來,還真是讓人期待又猶豫啊!
儘管分紅保單熱銷,但大型壽險業高層也說,今年第2季金管會將祭出分紅保單新規定,恐衝擊銷售動能,未來是否還能如此熱賣,仍待觀察。
一家大型壽險業者表示,內部確實有在研究,不過分紅保單不像利變型容易解釋和銷售,分紅機制較複雜。
相較於本國壽險,外商銀行摩拳擦掌,除長期經營分紅保單的保誠人壽外,外商壽險法國巴黎人壽在去年底加入戰局、推出首張分紅保單「法商法國巴黎人壽鴻運旺旺來終身壽險 (定期給付型)」,為6年期新台幣繳費的終身壽險商品,客戶投保年齡為0至70歲。不僅如此,目前外商安聯及安達人壽等外商均表示「評估中」,不排除今年就搶進市場。
台灣壽險業即將大動作!面對美國聯準會降息的不確定性,新台幣走勢受到衝擊,南山人壽等壽險業龍頭紛紛研擬外匯「自救方案」。預計最快本周三大壽險巨頭將達成共識,並於下周的壽險公會會議中進行討論。這個方案若獲得金管會認可,將為壽險業帶來每年上千億元的成本節省。
根據報導,去年壽險業為維持帳面獲利穩定,投入高達3,600億元於傳統避險工具,但隨著時間推移,這些成本變得越來越沉重。為此,壽險公會已經研議了降低避險成本的方案,並由大型壽險公司內部進行可行性研究。
初步的方案方向有兩種。其一,是對於壽險業逾20兆元的債券,考慮從攤銷後成本(AC)項下改變會計處理方式,減少避險工具的費用。其二,是提高外匯準備金的沖抵比率,從而減少避險需求。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對此表示開放態度,並強調除了利率問題外,匯率也是影響壽險業的重要因素。黃主委鼓勵壽險業者提出更多創新想法,共同尋求解決之道。
南山人壽等壽險業龍頭積極尋求自救方案,不僅是為了應對短期的外匯風險,更是為了壽險業的長期發展。這次的努力,無疑將對台灣壽險業的未來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壽險業高達10多兆元的國外投資,去年光傳統避險工具成本就高達 3,600億元,只為每月維持帳面獲利平穩、不要隨匯率大起大落,但 避險成本一去不回,已成為近年獲利最大包袱。據透露,壽險公會擬 研議降低避險成本方案,目前先由大型壽險公司內部研議出可行方案 ,初步可能方向有二。
一是目前壽險業逾20兆元債券,放在攤銷後成本(AC)項下,以成 本列帳,現行是持有期間還是要計算匯兌損益,但若改為持有期間可 不避險,到期或實現資本利得時,再計算匯兌損益,就可省下大量避 險工具費用,留在帳上強化資本,此建議包含之前新光人壽內部都有 研議過。
但此方案牽涉到會計制度的變更,除非金管會願意更改保險業會計 制度,否則將難以達成,且2026年接軌後資產會重分類,到時債券放 在AC部位會下降,大部分會移到OCI,是否還具有降低避險成本的成 效,還有待研議。
二是拉高外匯準備金可沖抵比率,也就是如果可以再借「一桶金」 到外匯準備金,例如從死利差互抵特別準備金先借用,若發生匯損時 可以100%沖抵,就能讓壽險業少避一點,若有匯兌利益時,也可增 加提存或將省下的費用做提存。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4日已釋出開放態度表示,壽險業避險成本,除 利率外還有匯率問題,現在看壽險業者是否還有其他想法,可以來跟 金管會討論。預估三大壽險巨頭會先討論出方案,拼下周於壽險公會 討論,再將建言正式送交金管會。
台灣南山人壽再拓海外發展新局!金管會於近期宣布,正式開放壽險業界可以在海外成立特殊目的公司(SPV)進行海外債籌資,並將此計入公司資本。這項新政策將為台灣壽險公司帶來更多的資金籌集管道,特別是對於如南山人壽這樣的壽險領軍企業來說,是一大福音。 根據金管會的規定,SPV的資本額及發債金額均需遵守國外投資的45%限額規定。這項政策的推出,主要是為了解決國內債券市場胃納量有限的问题,同時也為壽險業提供了一個新的資金籌集途徑。南山人壽等壽險公司將可以通過成立SPV,在海外發行具有資本性質的債券,並由保險公司提供相關保證。 目前,在海外投資上限可達45%的壽險公司中,南山人壽與國泰、富邦及凱基人壽並列。這些公司均表示,當前的海外投資額度還充裕,即使加上SPV的資本額及發債金額,仍有餘裕。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壽險公司為進行海外不動產投資,曾經成立過SPV,但由於規定變更,現在的SPV必須有日常營運,不能只是紙上公司。這意味著新設立的SPV將會有更高的設立成本,但同時也消除了租稅問題。 金管會副局長蔡火炎表示,目標是今年上半年完成法規修正,並讓有意願的壽險公司可以在下半年提出申請。申請過程中,壽險公司需要先申請核准海外SPV的設立,之後每次海外發債也都需要逐筆申請核准。 在RBC(資本充足率)制度下,10年期以上的次級債務可放第二類資本(T2),佔風險資本100%;無到期日的次級債務則可放第一類限制性資本(T1L),佔風險資本20%。這項新政策的推出,將為南山人壽以及其他壽險公司帶來更多發展機會。
金管會昨(5)日大动作,放行保險業可通過設立特定目的國外籌資事業(SPV)來發行海外資本性質債券。這一政策一出,立刻引起業界的關注,其中南山人壽就成為焦點之一。六大壽險公司裡,國泰、富邦、南山、台灣、新光人壽都表示會討論並評估這項新政策,但凱基人壽則說目前還沒有規劃。 南山人壽、台灣人壽、富邦人壽、新光人壽這幾家都回應,他們會內部討論這個新政策,並把它列入評估範圍。國泰金總經理李長庚也對這個方向表示贊同,認為這樣做可以讓壽險業的籌資更加便捷。他強調,只要主管機關的意願通過,國泰人壽海外也會訂定一定的發債額度。 凱基人壽卻有點不一樣,他們表示,由於目前公司的資本適足率已經充足,所以目前還沒有計劃設置SPV來發債。未來是否設置將視市場狀況而定。 市場傳聞,包括國泰人壽在內,有建議成立100%持股的SPV來發行海外債,這樣可以分散在台灣發債的風險,同時也讓公司體質更健康。壽險業界普遍認為,這對有資本需求的壽險公司來說是一大利多。因為目前發行海外債還有15%的扣繳稅款問題,但如果透過SPV發債,可以降低成本,並擴大全球市場,讓投資人更加多元。 隨著2026年即將接軌國際會計制度,壽險業對資本的需求將會增加。如果不能到海外籌資,籌資面將會遇到困難。如果可以增加通路,讓國內外同時打通,那麼壽險業在籌資上的確會更方便。
昨日包括台灣人壽、富邦人壽、新光人壽、南山人壽昨日均回應,對於金管會開放保險業設SPV公司發債,內部會進行討論並列入評估,國泰金總經理李長庚日前也贊同此方向,認為打通國外管道,能讓壽險業籌資更方便,國泰人壽尊重主管機關意願,只要通過,國壽海外也會訂出一定發債額度。
不過,開發金控旗下凱基人壽對此表示,目前公司資本適足率充足,因此暫時沒有規劃設置SPV以發債,未來會視市場狀況再決定是否需要。
市場傳出,包括國泰人壽在內,先前建議成立100%持股的SPV發海外債籌資,可以分散在台灣發債過度集中風險,同時強健體質。
壽險業者指出,這對有資本需求的業者來說是一大利多,因為目前發行海外債有扣繳稅款15%的問題,若透過SPV發行海外債,可以減少成本,且可以擴大全球市場,投資人也更加多元。
壽險業者指出,國內籌資管道有限太擠,面對2026年即將接軌會計制度,有強化資本需求,如果不能到海外籌資,籌資面容易遇到困難,如果可以增加通路,國內外同時打通,壽險業籌資上的確會更方便。
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表示,考量國內債券市場胃納量有限,為增加 壽險業強化資本的籌資管道,開放壽險業可透過成立SPV在國外發行 具資本性質的債券,保險公司可對該資本性質債券提供保證。設立S PV及發債後在海外投資運用,仍屬國外投資範圍,還是要計入現行的 45%國外投資上限額度。
目前海外投資上限可達45%的壽險公司共四家,即國泰、南山、富 邦及凱基人壽,業者表示,目前額度都還夠用,即便加上SPV資本額 及發債金額也都還有額度可用。
過去已有壽險公司申請投資國外不動產,為進行相關租稅規劃,因 此成立海外SPV,專門握有國外不動產,蔡火炎表示,設立SPV要有目 的性,當初是因為不動產投資申請設立SPV,同一SPV不可能再作為國 外籌資的主體,因此各壽險公司要再申請新設立以發債為目的的SPV 。
據了解國際現行規定,這些SPV都要有日常營運,不能再是紙上公 司,因此設立成本可能比早年投資不動產的SPV要高一些,但好處是 外人投資這些SPV發的債券,即無相關租稅問題。
蔡火炎說明,目標是要在今年上半年將法規修正完成,有意願的壽 險公司,最快可以在下半年提出申請,業者申請至少要過兩關,一次 是設立海外SPV,要依照國外投資管理辦法申請核准,之後每一次海 外發債額度,也都要逐筆申請核准。
依照現行RBC制度,10年期以上具到期日次債放第二類資本(T2) ,可占風險資本100%;無到期日次債,放第一類限制性資本(T1L) ,可占風險資本20%。
今年啊,台大校園裡頭熱鬧非凡,因為南山人壽的實體校園徵才活動開幕了!這次活動以「Dream Big」為主題,想要鼓勵這些Z世代的年輕人們,夢想無限,創造自己的未來。啊,南山人壽今年打算招募500名內勤人員,還有上千名業務新血,看來是準備大規模擴張啊。 其中,最受求職者矚目的就是「2024南山人壽儲備菁英計畫MA Program」啦!這個計畫提供非常扎實的培訓,年薪還能突破百萬元,真是誘人啊!這個計畫歡迎有企圖心、想要成為金融產業全方位領導人才的年輕人來挑戰。 南山人壽今年的徵才焦點不僅僅是這個儲備菁英計畫,還包括數位金融科技人才、數據分析人才、資料庫管理人才、通路管理儲備經理人等。這個「南山人壽儲備菁英MA Program」真的是培養關鍵人才的重中之重,不分科系都能報名,通過錄取的學員將接受全方位的訓練,還有三個領域的輪調,像是通路經營、客戶服務、數位科技,還能參與到AI、智能客服、數位與服務流程接觸點研究等多元創新專案,真的是學無止境啊。 南山人壽的總經理范文偉也來了,他說,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和人口結構的變化,未來的人才必須要有多樣性,才能夠應對社會的變化。現在的保險產業充滿了多元和創新的機會,他們歡迎熱愛挑戰的新世代一起加入南山,共同創造美好未來。 南山人壽還積極推動服務和數位轉型,強調人才的永續發展。他們不僅投入大量培訓資源,給員工充分的發揮空間,還在專業訓練之外,幫助員工培養其他技能和興趣。有生成式AI、Python程式設計、文學講座等多元課程,還有運動賽事、歌唱舞蹈競賽、社團活動等,真的是要讓員工在工作環境中也能感受到幸福和多元。 啊,這個「2024南山人壽儲備菁英MA Program」的招募時間從現在開始到4月3日,不論是海內外大學、研究所畢業生,還是工作經驗三年以下的人都可以來報名哦!南山人壽期待著你的加入,一起創造不一樣的未來!
南山人壽今年徵才重點包含儲備菁英MA、數位金融科技人才、數據 分析人才、資料庫管理人才、通路管理儲備經理人等。「南山人壽儲 備菁英MA Program」是南山培育關鍵人才的重要一環,不分科系皆可 應徵,錄取者將展開扎實的訓練與三大領域輪調,包含通路經營、客 戶服務、數位科技,還有機會參與AI、智能客服、數位與服務流程接 觸點研究、業務制度與數據分析等多元創新專案,並近身參與高階策 略會議和跨部門大型專案。
南山人壽總經理范文偉表示,隨科技高速發展、人口結構改變,未 來的人才必須具有多樣性,才能因應社會的變化,現在的保險產業充 滿多元、創新的工作機會,歡迎熱愛挑戰的新世代一起與南山創造未 來。
南山積極推動服務賦能、數位賦能轉型發展,強調人才永續,除投 入大量培訓資源、給予員工發揮所長的舞台,也希望在專業訓練以外 ,幫助員工培養其他技能和興趣,不只引進生成式AI、Python程式設 計、文學講座等多元課程,刺激員工的創新思維,同時舉辦運動賽事 、歌唱舞蹈競賽、活絡社團等,營造友善多元的工作環境,提升職場 幸福感。
「2024南山人壽儲備菁英MA Program」招募自即日起至4月3日止, 徵才不限科系,歡迎海內外大學、研究所畢業生及工作經驗三年以下 者應徵。
近年來,投資型保單市場再燃戰火,南山人壽、新光人壽等壽險公司積極加入競爭。隨著股市多頭行情的持續和美國可能降息的利多影響,投資型保單的買氣預計將迎來一波大回升。業內人士也建議消費者可以利用投資型保單來規劃資產配置和保障,並透過保單選股策略,把握各類股的輪動方向。 近期美股表現亮眼,但產業輪動迅速,使得投資人想要把握最佳產業相對困難。例如,今年首月通訊服務表現最佳,而去年第四季則是科技類股和公用事業類表現突出。為了降低風險,不少投資者選擇了諾貝爾經濟學得主席勒提出的CAPE本益比理論來進行投資。 南山人壽旗下的產品,如類全委帳戶投資型保單,就是採用這樣的策略。中信投信操作的美歐動態策略價值投資組合,就是以「選、攻、守」三策略,選擇美國和歐洲評價最低的產業進行投資,並根據OECD綜合領先指標來掌握經濟發展的趨勢。 對於美國股市,法人普遍持審慎樂觀的態度。群益美國新創亮點基金經理人向思穎則預期,2024年美國經濟和企業盈餘仍將持續增長,並建議投資人透過產業多元布局來平衡風險,關注AI相關科技股、消費、醫藥等領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