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泰世紀產物(公)公司新聞
首檔配息ETN 元大上櫃ESG高息N今掛牌 連結特選上櫃ESG永續高股息報酬指數,投資策略訴求價差、股息兩頭賺
全市場首檔配息ETN「元大上櫃ESG高息N」(020035)3日正式掛牌 交易。
發行價格為每單位5元,發行五年期,專注投資上櫃ESG評分高及兼 具高股息的企業,除息基準日訂為每年10月第3個營業日,將成份股 配息收益配發給投資人,讓投資人除了有機會可賺投資價差外,也能 享有成股股息現金入袋的實質好處。是小資族及存股族,在當前市場 震盪下,對抗通膨的新選擇。
「元大上櫃ESG高息N」連結的「特選上櫃ESG永續高股息報酬指數 」,前六大成分股為元太、環球晶、中美晶、世界、群聯及頎邦,囊 括具代表性上櫃半導體業及光電業的績優股。
根據歷史資料回測,過去五年「特選上櫃ESG永續高股息報酬指數 」的累積報酬率高達182%,平均年化報酬率28%,平均現金殖利率 超過6%,不論是績效或是股息表現,均優於同期間上櫃及上市大盤 指數,顯示「特選上櫃ESG永續高股息報酬指數」投資策略可有效提 升投資組合績效。
為滿足更多喜歡存股收息的投資人需求,此次元大證券與臺灣指數 公司、櫃檯買賣中心合作,推出首檔具年配息特色的ETN,由於每單 位發行價5元,入手門檻低,小錢就能參與15檔高股息股票的漲跌, 並有機會年年收領高股息,股利、價差兩頭賺,值得投資人納入資產 配置參考。
全市場首檔配息ETN「元大上櫃ESG高息N」(020035)3日正式掛牌 交易。
發行價格為每單位5元,發行五年期,專注投資上櫃ESG評分高及兼 具高股息的企業,除息基準日訂為每年10月第3個營業日,將成份股 配息收益配發給投資人,讓投資人除了有機會可賺投資價差外,也能 享有成股股息現金入袋的實質好處。是小資族及存股族,在當前市場 震盪下,對抗通膨的新選擇。
「元大上櫃ESG高息N」連結的「特選上櫃ESG永續高股息報酬指數 」,前六大成分股為元太、環球晶、中美晶、世界、群聯及頎邦,囊 括具代表性上櫃半導體業及光電業的績優股。
根據歷史資料回測,過去五年「特選上櫃ESG永續高股息報酬指數 」的累積報酬率高達182%,平均年化報酬率28%,平均現金殖利率 超過6%,不論是績效或是股息表現,均優於同期間上櫃及上市大盤 指數,顯示「特選上櫃ESG永續高股息報酬指數」投資策略可有效提 升投資組合績效。
為滿足更多喜歡存股收息的投資人需求,此次元大證券與臺灣指數 公司、櫃檯買賣中心合作,推出首檔具年配息特色的ETN,由於每單 位發行價5元,入手門檻低,小錢就能參與15檔高股息股票的漲跌, 並有機會年年收領高股息,股利、價差兩頭賺,值得投資人納入資產 配置參考。
防疫險和疫苗險理賠已衝破千億元大關,理賠海嘯未歇,產險業增資金額已衝破800億元,其中還有兩家做了二度增資,金管會保險局長施瓊華昨(29)日說,產險業今年底前是否掀起第三波增資潮,需關注BA.5疫情發展狀況,目前業者比較擔心BA.5傳染力。
據了解,富邦產、國泰世紀產、和泰產、新安東京海上產、兆豐產和中信產等六家產險業者,都預計在今年底完成增資,其中中信產已啟動二次增資,新安東京產今年底也會再啟動二次增資,估整體增資額將衝破800億元。
據統計到昨日止,全台確診人數已達641萬人,確診率近28%,12家產險業理賠額恐上探1,500億元,將比目前1,070億元理賠額(防疫險+疫苗險)再增加近500億元,理賠額還沒看到盡頭。
根據指揮中心估計,COVID-19疫情可能會在10月上旬達到高峰後反轉降溫,施瓊華說,業者目前較擔憂的是BA.5傳染力,目前只有兩家業者有二度增資,是否三度增資要看後續疫情發展狀況。
據了解,中信產二次增資共90億元,新安東京首度147億元增資將在9月底到位,年底會再啟動第二次增資。
若加上和泰產26億股(以每股淨值8.7元估算共增資226億元)、富邦產150億元、國泰世紀產100億元、兆豐產20億元等,六大銷售防疫險業者增資額將達約820億元左右。
金管會統計,8月產險業虧損擴大到215億元,累計前八月虧損765億元,續創史上同期最慘紀錄,8月底淨值再降到943億元,若以年底數字來看,恐已下探逾九年新低。
據了解,富邦產、國泰世紀產、和泰產、新安東京海上產、兆豐產和中信產等六家產險業者,都預計在今年底完成增資,其中中信產已啟動二次增資,新安東京產今年底也會再啟動二次增資,估整體增資額將衝破800億元。
據統計到昨日止,全台確診人數已達641萬人,確診率近28%,12家產險業理賠額恐上探1,500億元,將比目前1,070億元理賠額(防疫險+疫苗險)再增加近500億元,理賠額還沒看到盡頭。
根據指揮中心估計,COVID-19疫情可能會在10月上旬達到高峰後反轉降溫,施瓊華說,業者目前較擔憂的是BA.5傳染力,目前只有兩家業者有二度增資,是否三度增資要看後續疫情發展狀況。
據了解,中信產二次增資共90億元,新安東京首度147億元增資將在9月底到位,年底會再啟動第二次增資。
若加上和泰產26億股(以每股淨值8.7元估算共增資226億元)、富邦產150億元、國泰世紀產100億元、兆豐產20億元等,六大銷售防疫險業者增資額將達約820億元左右。
金管會統計,8月產險業虧損擴大到215億元,累計前八月虧損765億元,續創史上同期最慘紀錄,8月底淨值再降到943億元,若以年底數字來看,恐已下探逾九年新低。
保險業60年來首度開放申請設立純網路保險公司,已自8月1日接受 遞件到10月底截止,金管會21日宣布,將設純網保審查會,由金管會 主委指派主管擔任召集人,共有9∼11位審查委員,由金管會官員及 專家學者組成,審查時間五個月,明年4月放榜。
據了解,目前表達有意願申請純網保的業者,多是想設立純網路產 險公司,包括中信金控、德國安聯集團及日本三井住友集團,但至今 都尚未正式遞件。
今年因廣義防疫保單慘賠,金額恐上看1,500億元、甚至更高,如 富邦產險、國泰世紀產險、和泰產險、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及中信產險 等都因防疫險造成罕見的重大虧損,亦可能影響股東再投資設立純網 保意願,最終這些公司是否遞件申請,應要看10月的情況,但金管會 表示,只開放這一次,錯過可能再也沒機會。
金管會21日公布純網路保險公司審查會設置要點,即為這次開放純 網保,組成「任務編組」的審查會,審查結果出爐後即解散,2019年 純網銀申請時,銀行局亦有審查會設置要點,由金管會副主委出任召 集人,共有九位委員,金管會代表五人,另外四名是由外部專家學者 擔任。
金管會這次開放純網路保險公司,純網路壽險資本額20億元、產險 10億元,且產險可專營一年期或短年期的創新保單,如外送員保險、 共享車險、碎片式保單等,大部分來金管會詢問申請細節的潛在申請 人,多是對設立純網路產險有興趣,但目前都沒有任何一家提出正式 的文件,相關溝通也離送件還有一段距離。
金管會表示,會等真正有申請案後,才會正式組成純網保審查會, 現在最麻煩的問題就是大部分保險學者專家,多已是保險公司獨董、 或有合作相關研究案,要找到真正有獨立性且有代表性的專家學者, 有點「傷腦筋」。
另外就是國泰金控、富邦金控等都未表達要申設純網保,表達意願 的公司有的有高層人事更動,有的溝通內容仍不太成熟,有些則是受 近期疫情及經濟影響,不確定最後是否會遞件。
據了解,目前表達有意願申請純網保的業者,多是想設立純網路產 險公司,包括中信金控、德國安聯集團及日本三井住友集團,但至今 都尚未正式遞件。
今年因廣義防疫保單慘賠,金額恐上看1,500億元、甚至更高,如 富邦產險、國泰世紀產險、和泰產險、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及中信產險 等都因防疫險造成罕見的重大虧損,亦可能影響股東再投資設立純網 保意願,最終這些公司是否遞件申請,應要看10月的情況,但金管會 表示,只開放這一次,錯過可能再也沒機會。
金管會21日公布純網路保險公司審查會設置要點,即為這次開放純 網保,組成「任務編組」的審查會,審查結果出爐後即解散,2019年 純網銀申請時,銀行局亦有審查會設置要點,由金管會副主委出任召 集人,共有九位委員,金管會代表五人,另外四名是由外部專家學者 擔任。
金管會這次開放純網路保險公司,純網路壽險資本額20億元、產險 10億元,且產險可專營一年期或短年期的創新保單,如外送員保險、 共享車險、碎片式保單等,大部分來金管會詢問申請細節的潛在申請 人,多是對設立純網路產險有興趣,但目前都沒有任何一家提出正式 的文件,相關溝通也離送件還有一段距離。
金管會表示,會等真正有申請案後,才會正式組成純網保審查會, 現在最麻煩的問題就是大部分保險學者專家,多已是保險公司獨董、 或有合作相關研究案,要找到真正有獨立性且有代表性的專家學者, 有點「傷腦筋」。
另外就是國泰金控、富邦金控等都未表達要申設純網保,表達意願 的公司有的有高層人事更動,有的溝通內容仍不太成熟,有些則是受 近期疫情及經濟影響,不確定最後是否會遞件。
金管會昨(20)日宣布兩大措施拯救產險業,一、將「遞延所得稅資產」從逐年認列,放寬得全額一次認列計入自有資本,此舉可拉高業者資本適足率(RBC),降增資壓力,二、8月起,居家照護比照住院的融通理賠額,可減計提撥安定基金,減少營業費用支出,減輕虧損。
此兩大措施中,以第一項助益較大,若以過去十年12家有銷售防疫險的產險業稅前盈餘估1,228億元,來推估未來十年獲利打五~八折估計,約可賺614億~982億元,再以邊際稅率20%計算,約可認列122億~196億元遞延所得稅資產。
一家產險業者認為,此舉對RBC較低的富邦產、國泰世紀產可減緩增資壓力,可避免二次增資,但一些中小型產險業者是「現金流量」問題,此政策效果有限。
依現行所得稅法規定,若公司當年度虧損、可在未來十年內,從當期純益中扣除後,再課營所稅;目前計算RBC規定是「逐年認列」,這次金管會鬆綁因防疫保單虧損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可全額一次認列。
例如業者今年因防疫險虧了100億元免繳稅,明年賺200億元、依所得稅邊際稅率20%估算,本來要繳40億元稅款(200×0.2=40),但可以扣今年虧100億元,因此只需繳100億元的20億元稅款,等於省了20億元的稅。
金管會考量所得稅法規定可在未來十年內與盈餘互抵,若經會計師簽證其遞延所得稅資產可在未來十年實現,在具未來經濟效益下,以未來十年遞延所得稅資產,可提前全額一次認列RBC。
例如F公司防疫險虧400億元,那除非F公司未來十年可以賺到400億元,才能「認滿」80億元(400×0.2=80);但事實上未來十年可能只能賺200億元,頂多只能認40億元(200×0.2=40),且若後續「高估」了獲利,少賺就只能少抵。
其次,金管會也宣布,8月起產險業者居家照護比照一般住院融通理賠額,可減少提撥安定基金費用,從目前以保費收入提撥千分之1.8~2.3繳付安定基金費用,最低可降到千分之1。
例如A公司本來提撥千分之2,8月起最低可少一半,減少營業費用支出、增加盈餘,可減緩虧損壓力。據金管會統計,去年產險業提撥安定基金是3.84億元,若是少了一半,全體產險業可多1.74億元盈餘收入。
此兩大措施中,以第一項助益較大,若以過去十年12家有銷售防疫險的產險業稅前盈餘估1,228億元,來推估未來十年獲利打五~八折估計,約可賺614億~982億元,再以邊際稅率20%計算,約可認列122億~196億元遞延所得稅資產。
一家產險業者認為,此舉對RBC較低的富邦產、國泰世紀產可減緩增資壓力,可避免二次增資,但一些中小型產險業者是「現金流量」問題,此政策效果有限。
依現行所得稅法規定,若公司當年度虧損、可在未來十年內,從當期純益中扣除後,再課營所稅;目前計算RBC規定是「逐年認列」,這次金管會鬆綁因防疫保單虧損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可全額一次認列。
例如業者今年因防疫險虧了100億元免繳稅,明年賺200億元、依所得稅邊際稅率20%估算,本來要繳40億元稅款(200×0.2=40),但可以扣今年虧100億元,因此只需繳100億元的20億元稅款,等於省了20億元的稅。
金管會考量所得稅法規定可在未來十年內與盈餘互抵,若經會計師簽證其遞延所得稅資產可在未來十年實現,在具未來經濟效益下,以未來十年遞延所得稅資產,可提前全額一次認列RBC。
例如F公司防疫險虧400億元,那除非F公司未來十年可以賺到400億元,才能「認滿」80億元(400×0.2=80);但事實上未來十年可能只能賺200億元,頂多只能認40億元(200×0.2=40),且若後續「高估」了獲利,少賺就只能少抵。
其次,金管會也宣布,8月起產險業者居家照護比照一般住院融通理賠額,可減少提撥安定基金費用,從目前以保費收入提撥千分之1.8~2.3繳付安定基金費用,最低可降到千分之1。
例如A公司本來提撥千分之2,8月起最低可少一半,減少營業費用支出、增加盈餘,可減緩虧損壓力。據金管會統計,去年產險業提撥安定基金是3.84億元,若是少了一半,全體產險業可多1.74億元盈餘收入。
產險失血 金管會二措施救援 1.放寬遞延所得稅資產認列,拉高RBC 2.居家照護自留理賠,減計安定基金提撥
產險業成今年最「慘」產業,金管會20日宣布,祭出二項財務紓困 措施,一是產險公司計算資本適足率(RBC)時,「遞延所得稅資產 」由十年逐年認入認許資產,改為今年可全額一次認列;二是防疫保 單居家照護比照住院理賠的自留理賠金額,可用來減計保險安定基金 提撥金額。
此二項措施以第一項影響最大,估計可為產險公司增加100億元左 右的自有資金,降低部分增資壓力。第二項措施則可以減少部分費用 支出,估計頂多1億∼2億元。
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表示,這次是對產險公司「紓困」,若壽險公 司有疫苗險等融通給付部分,亦可以適用減提安定基金費用。
產險業前七月稅前虧損已達550億元,估計前八月虧損可能逼近65 0億元,單是富邦產、國泰世紀產、和泰產、新安東京產、中信產及 兆豐產等前六大防疫險承保公司,上半年稅前就已虧損近482億元, 8月應已擴大到600多億元,所得稅可認列金額近百億元。
金管會表示,防疫保單理賠持續增加,已有四家產險公司完成或規 劃現金增資共487億元,且近日產險公會向金管會陳請協助,為安定 保險市場及維持產險經營量能,就財務面提供二項協助措施。
二項產險紓困措施的第一項是計算RBC時,「遞延所得稅資產」由 分十年逐年計入認許資產,放寬為今年全額認列計入,但必須有獲利 才能認列。
例如某產險公司因防疫險虧損新台幣100億元,以營所稅邊際稅率 20%計算,預估可扣抵的營所稅約有20億元,但該產險公司參考過去 十年獲利情形預估,未來十年約有80億元盈餘,估計可一次認列的所 得稅資產為16億元,有助拉高RBC。
第二項措施是自今年8月1日起,防疫保單理賠居家照護,比照住院 給付的金額,可減計保險安定基金提撥金額,產險業依總保費提撥比 率約為千分之1.8至千分之2.3,去年一年約繳3.84億元。
金管會允許產險業自今年8月1日起將居家照護理賠金額,用來減計 各公司安定基金差別提撥率,最低不得低於千分之1,其差額用來彌 補融通給付的金額。
產險業成今年最「慘」產業,金管會20日宣布,祭出二項財務紓困 措施,一是產險公司計算資本適足率(RBC)時,「遞延所得稅資產 」由十年逐年認入認許資產,改為今年可全額一次認列;二是防疫保 單居家照護比照住院理賠的自留理賠金額,可用來減計保險安定基金 提撥金額。
此二項措施以第一項影響最大,估計可為產險公司增加100億元左 右的自有資金,降低部分增資壓力。第二項措施則可以減少部分費用 支出,估計頂多1億∼2億元。
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表示,這次是對產險公司「紓困」,若壽險公 司有疫苗險等融通給付部分,亦可以適用減提安定基金費用。
產險業前七月稅前虧損已達550億元,估計前八月虧損可能逼近65 0億元,單是富邦產、國泰世紀產、和泰產、新安東京產、中信產及 兆豐產等前六大防疫險承保公司,上半年稅前就已虧損近482億元, 8月應已擴大到600多億元,所得稅可認列金額近百億元。
金管會表示,防疫保單理賠持續增加,已有四家產險公司完成或規 劃現金增資共487億元,且近日產險公會向金管會陳請協助,為安定 保險市場及維持產險經營量能,就財務面提供二項協助措施。
二項產險紓困措施的第一項是計算RBC時,「遞延所得稅資產」由 分十年逐年計入認許資產,放寬為今年全額認列計入,但必須有獲利 才能認列。
例如某產險公司因防疫險虧損新台幣100億元,以營所稅邊際稅率 20%計算,預估可扣抵的營所稅約有20億元,但該產險公司參考過去 十年獲利情形預估,未來十年約有80億元盈餘,估計可一次認列的所 得稅資產為16億元,有助拉高RBC。
第二項措施是自今年8月1日起,防疫保單理賠居家照護,比照住院 給付的金額,可減計保險安定基金提撥金額,產險業依總保費提撥比 率約為千分之1.8至千分之2.3,去年一年約繳3.84億元。
金管會允許產險業自今年8月1日起將居家照護理賠金額,用來減計 各公司安定基金差別提撥率,最低不得低於千分之1,其差額用來彌 補融通給付的金額。
防疫保單理賠風暴持續席捲產壽險業。金管會昨(13)日公布最新資料,廣義防疫保單總理賠至前(12)日止已飆破900億元達901.76億元,最快未來一周理賠金額恐破千億元。
產險公會向金管會求救,提出兩建議方案,保險局官員昨回應,公會給出意見多與防疫政策有關,評估討論中。
根據金管會保險局最新統計,統計至今年9月12日止,防疫保單理賠逾187萬張,理賠金額累計達713億元,近一周增加67億元,疫苗險已理賠45萬張,累計理賠金額187億元,近一周增加27億元,可看出隨近期進入本土BA.5疫情,染疫人數持續增加,單周理賠金額已從前次一星期的70多億元,增加到近一周的94億元。
國內昨日新增4萬6,795例本土個案,飆出這一波本土BA.5疫情來新高,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推估9月中下旬將達高峰,如果以國內確診人數每天4.5萬人增加中計算,最快一到兩周,廣義防疫險理賠將會突破千億元。
根據金管會最新統計,產險業前七月稅前虧損擴大至550億元、淨值跌破千億關卡下探逾三年低點。
保險局昨日指出,目前國內尚有三家產壽險業者販售疫苗險,兩家產險僅受理續保案件,其中一家產險僅承保6~18歲保險人為限;另外一家為壽險業,僅受理團險、不受理個人投保。
受到防疫保單大賠,產險業持續增資以求度過理賠風暴。保險局昨日統計,目前有四家產險公司向保險局申請增資,最新統計金額為487億元,後續仍有公司規劃增資,但尚未報到保險局。另外,目前有三家公司申請短期借款。
已公布申請增資的產險業,包括國泰世紀產險增資100億元、中信產險增資90億元,都已完成,富邦產險增資150億元、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增資147億元仍在進行,四家合計487億元。
對於防疫險理賠風暴快壓垮產險業,產險公會已向金管會提出建議,包括取消快篩陽確診及取消居家照護視為住院,保險局回應,確實有收到產險公會彙整意見,多與防疫政策有關,例如快篩陽檢測程序是否更精確,保險局還在評估討論中。
產險公會向金管會求救,提出兩建議方案,保險局官員昨回應,公會給出意見多與防疫政策有關,評估討論中。
根據金管會保險局最新統計,統計至今年9月12日止,防疫保單理賠逾187萬張,理賠金額累計達713億元,近一周增加67億元,疫苗險已理賠45萬張,累計理賠金額187億元,近一周增加27億元,可看出隨近期進入本土BA.5疫情,染疫人數持續增加,單周理賠金額已從前次一星期的70多億元,增加到近一周的94億元。
國內昨日新增4萬6,795例本土個案,飆出這一波本土BA.5疫情來新高,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推估9月中下旬將達高峰,如果以國內確診人數每天4.5萬人增加中計算,最快一到兩周,廣義防疫險理賠將會突破千億元。
根據金管會最新統計,產險業前七月稅前虧損擴大至550億元、淨值跌破千億關卡下探逾三年低點。
保險局昨日指出,目前國內尚有三家產壽險業者販售疫苗險,兩家產險僅受理續保案件,其中一家產險僅承保6~18歲保險人為限;另外一家為壽險業,僅受理團險、不受理個人投保。
受到防疫保單大賠,產險業持續增資以求度過理賠風暴。保險局昨日統計,目前有四家產險公司向保險局申請增資,最新統計金額為487億元,後續仍有公司規劃增資,但尚未報到保險局。另外,目前有三家公司申請短期借款。
已公布申請增資的產險業,包括國泰世紀產險增資100億元、中信產險增資90億元,都已完成,富邦產險增資150億元、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增資147億元仍在進行,四家合計487億元。
對於防疫險理賠風暴快壓垮產險業,產險公會已向金管會提出建議,包括取消快篩陽確診及取消居家照護視為住院,保險局回應,確實有收到產險公會彙整意見,多與防疫政策有關,例如快篩陽檢測程序是否更精確,保險局還在評估討論中。
美國持續升息,壽險淨值年底前恐難明顯回升,金管會主委黃天牧 13日首度表示,保險法規明訂的清償能力指標,是「建構正常情況下 」,如果是比較特別的金融情勢造成指標不合格,即目前快速升息對 抗通膨,造成債券價格大跌、壽險公司連二期淨值比恐低於3%,金 管會將討論更合適的處理方式。
也就是說,6月底淨值比不到3%的三商美邦人壽、南山人壽及宏泰 人壽,若12月淨值比仍低於3%,依法規必須進行相關財業務改善措 施,最直接就是增資。
但黃天牧也鬆口,若是會計政策選擇造成的影響,實際上沒有影響 正常保單支付能力,金管會將密切觀察到年底前的情況,是否還是這 三家,還是有增加家數,會視保險業健全經營、保戶信心及整體金融 環境作綜合考量。
保險局13日公布,今年到8月底,共有五家壽險公司辦理現金增資 ,合計185.03億元,即三商美邦人壽、新光人壽、台新人壽、第一金 人壽及安達人壽,比去年同期多21%;但這部分仍未包括三商壽第二 度現增10億股,及私募20億股的部分,若都在年底前完成,壽險今年 現增金額應該會超過350億元。
產險業到8月底已有四家公司現增437億元,即國泰世紀產、中信產 、富邦產及新安東京海上產,是去年同期裕利安宜現增1.08億元的4 00多倍,且這部分也還沒有計算9月中信產二度現增50億元,及兆豐 產已規劃的20億至22億元。
若再考慮還有產險公司會增資或二度增資,壽險公司年底若有強化 資本計畫,今年保險業現增恐逼近千億元,創史上單年新高。
黃天牧表示,保險公司清償能力有二指標,一是資本適足率(RBC )須高於200%,另一是淨值比高於3%,目前淨值比下降,主要是會 計政策選擇造成的影響(即將大量債券放在公允價值入其他綜合損益 ,債券跌價即淨值減少),跟實際上正常支付保單理賠能力,沒有特 別直接關係。
黃天牧表示,會密切觀察到年底,但法規規定清償能力是建構在正 常的情況下,目前市場面臨快速升息解決通膨及會計制度等因素,針 對是否要強制壽險公司增資,金管會目前無法回答,但會開始討論因 應方式。
也就是說,6月底淨值比不到3%的三商美邦人壽、南山人壽及宏泰 人壽,若12月淨值比仍低於3%,依法規必須進行相關財業務改善措 施,最直接就是增資。
但黃天牧也鬆口,若是會計政策選擇造成的影響,實際上沒有影響 正常保單支付能力,金管會將密切觀察到年底前的情況,是否還是這 三家,還是有增加家數,會視保險業健全經營、保戶信心及整體金融 環境作綜合考量。
保險局13日公布,今年到8月底,共有五家壽險公司辦理現金增資 ,合計185.03億元,即三商美邦人壽、新光人壽、台新人壽、第一金 人壽及安達人壽,比去年同期多21%;但這部分仍未包括三商壽第二 度現增10億股,及私募20億股的部分,若都在年底前完成,壽險今年 現增金額應該會超過350億元。
產險業到8月底已有四家公司現增437億元,即國泰世紀產、中信產 、富邦產及新安東京海上產,是去年同期裕利安宜現增1.08億元的4 00多倍,且這部分也還沒有計算9月中信產二度現增50億元,及兆豐 產已規劃的20億至22億元。
若再考慮還有產險公司會增資或二度增資,壽險公司年底若有強化 資本計畫,今年保險業現增恐逼近千億元,創史上單年新高。
黃天牧表示,保險公司清償能力有二指標,一是資本適足率(RBC )須高於200%,另一是淨值比高於3%,目前淨值比下降,主要是會 計政策選擇造成的影響(即將大量債券放在公允價值入其他綜合損益 ,債券跌價即淨值減少),跟實際上正常支付保單理賠能力,沒有特 別直接關係。
黃天牧表示,會密切觀察到年底,但法規規定清償能力是建構在正 常的情況下,目前市場面臨快速升息解決通膨及會計制度等因素,針 對是否要強制壽險公司增資,金管會目前無法回答,但會開始討論因 應方式。
防疫險損失金額增加、股債疲軟資本利得空間變小等影響下,15家上市櫃金控合計8月稅後純益315.42億、年減45.3%,前八月稅後純益3,083.33億元、年減53.5%,累計每股稅後純益(EPS)由富邦金以7.29元居冠,國泰金以3.72元居次。
單月獲利成長力道來看,僅兆豐金、永豐金、第一金呈現正成長,分別年增15.8%、4.8%、2.3%;累計獲利僅永豐金一家正成長。
富邦金昨(12)日公布,8月稅後純益56.47億、年減65.1%,前八月稅後純益890.98億、年減27.2%,累計EPS為7.29元。單月獲利、累計獲利、累計每股純益,均居金控業第一。
富邦金主要子公司台北富邦銀行8月稅後純益22.3億、年增7.2%,前八月稅後純益137.7億、年增28.9%,金額均創歷年同期新高,且是富邦金的四家主要子公司當中,唯一單月與累計獲利均呈現成長者。
富邦金表示,北富銀受惠升息帶動利息淨收益(NII)持續成長,8月及前八月NII,年增率都超過10%;自家銀行財務操作,前八月金融商品評價收益也年增近兩成;財富管理淨手續費收入,8月及前八月則是都年減5~10%,主要反映投資市場震盪,投資人轉趨保守。
富邦產險8月防疫險含再保之直接賠款109.6億、自留占66.7億;前八月直接賠款249.5億、自留占132.7億,8月底提存之賠款準備餘額66億。富邦產8月底防疫險有效件數「不減反增」,新增15.8萬件至約170.8萬件,因照會件經客戶補齊相關資料後簽發保單。
國泰金昨也公布獲利自結數,8月稅後純益13.6億、年減87.5%,前八月稅後純益530.6億、年減53.5%,累計EPS為3.72元,金控業次高。
國泰金主要子公司國泰世華銀行8月稅後純益25億、年增5.9%,前八月稅後純益184.7億、年增10.6%,為國泰金之五家主要子公司當中,唯一單月與累計獲利均呈現成長者。
升息帶動國泰世華銀行的淨利差(NIM)走高,8月NIM為1.45%,較去年12月增加0.23個百分點;NII方面,8月年增31%、前八月年增21%,均呈現雙位數成長。
國泰世紀產險8月防疫險直接賠款63.2億、自留占54.8億;前八月直接賠款124.9億、自留占95.3億,8月底提存之賠款準備餘額30.6億,有效保單減至68.6萬件。
單月獲利成長力道來看,僅兆豐金、永豐金、第一金呈現正成長,分別年增15.8%、4.8%、2.3%;累計獲利僅永豐金一家正成長。
富邦金昨(12)日公布,8月稅後純益56.47億、年減65.1%,前八月稅後純益890.98億、年減27.2%,累計EPS為7.29元。單月獲利、累計獲利、累計每股純益,均居金控業第一。
富邦金主要子公司台北富邦銀行8月稅後純益22.3億、年增7.2%,前八月稅後純益137.7億、年增28.9%,金額均創歷年同期新高,且是富邦金的四家主要子公司當中,唯一單月與累計獲利均呈現成長者。
富邦金表示,北富銀受惠升息帶動利息淨收益(NII)持續成長,8月及前八月NII,年增率都超過10%;自家銀行財務操作,前八月金融商品評價收益也年增近兩成;財富管理淨手續費收入,8月及前八月則是都年減5~10%,主要反映投資市場震盪,投資人轉趨保守。
富邦產險8月防疫險含再保之直接賠款109.6億、自留占66.7億;前八月直接賠款249.5億、自留占132.7億,8月底提存之賠款準備餘額66億。富邦產8月底防疫險有效件數「不減反增」,新增15.8萬件至約170.8萬件,因照會件經客戶補齊相關資料後簽發保單。
國泰金昨也公布獲利自結數,8月稅後純益13.6億、年減87.5%,前八月稅後純益530.6億、年減53.5%,累計EPS為3.72元,金控業次高。
國泰金主要子公司國泰世華銀行8月稅後純益25億、年增5.9%,前八月稅後純益184.7億、年增10.6%,為國泰金之五家主要子公司當中,唯一單月與累計獲利均呈現成長者。
升息帶動國泰世華銀行的淨利差(NIM)走高,8月NIM為1.45%,較去年12月增加0.23個百分點;NII方面,8月年增31%、前八月年增21%,均呈現雙位數成長。
國泰世紀產險8月防疫險直接賠款63.2億、自留占54.8億;前八月直接賠款124.9億、自留占95.3億,8月底提存之賠款準備餘額30.6億,有效保單減至68.6萬件。
防疫保單、疫苗險理賠金額持續擴大,據最新統計兩者理賠件數已突破200萬件、金額破800億元。金管會昨(6)日公布,今年以來統計至9月5日止,防疫保單已理賠超過170萬件、理賠金額逾646億元;疫苗險理賠件數達38.6萬件,理賠金額160.5億元,若以防疫保單加上疫苗險理賠總件數達208.6萬件,理賠金額突破800億元,達806.6億元。
根據金管會保險局公布最新數據,從8月30日到9月5日近一周防疫險理賠件數增加近12.7萬件,理賠金額增加54.1億元;疫苗險近一周理賠件數增加4.4萬件,理賠金額增加18.1億元。
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張玉煇表示,防疫保單承保件數至今仍每周上升,主因6月前核保案件過多,6月底待各家保險公司處理完,有些仍需要照會保戶補件,因為後續補件,如果通過核保,會進一步追溯到當初申請日期,後面申請的會再加入,導致承保件數持續增加。
此外,自今年累計至9月5日,防疫險部分,有效保單共473.3萬件,保費收入45億元,理賠金額是保費收入的14倍以上;疫苗險部分,有效保單共240.3萬件,保費收入10.1億元,理賠金額是保費收入的15倍以上,總計防疫險加上疫苗險的總有效保單共713.6萬件。
金管會統計,現階段一共有四家產險向金管會申請增資獲准,分別為國泰世紀產險增資100億元、中信產險增資40億元、富邦產險增資150億元、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增資147億元,合計申請增資437億元。張玉煇說,目前富邦、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兩家,正在進行增資程序,而國泰世紀產、中信產已完成增資。
另外,金管會已核准三家產險融通短期借款,以支應防疫險鉅額理賠金,目前剩三家保險公司販售疫苗險、共三張保單。其中兩間產險業、兩張產品,其中一家產險僅接受續保件、一家產險可受理新投保,不過被保險人年紀限制為6至18歲;另有一家仍販售疫苗險的壽險公司,可接受新投保且並未設下年齡限制。
根據金管會保險局公布最新數據,從8月30日到9月5日近一周防疫險理賠件數增加近12.7萬件,理賠金額增加54.1億元;疫苗險近一周理賠件數增加4.4萬件,理賠金額增加18.1億元。
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張玉煇表示,防疫保單承保件數至今仍每周上升,主因6月前核保案件過多,6月底待各家保險公司處理完,有些仍需要照會保戶補件,因為後續補件,如果通過核保,會進一步追溯到當初申請日期,後面申請的會再加入,導致承保件數持續增加。
此外,自今年累計至9月5日,防疫險部分,有效保單共473.3萬件,保費收入45億元,理賠金額是保費收入的14倍以上;疫苗險部分,有效保單共240.3萬件,保費收入10.1億元,理賠金額是保費收入的15倍以上,總計防疫險加上疫苗險的總有效保單共713.6萬件。
金管會統計,現階段一共有四家產險向金管會申請增資獲准,分別為國泰世紀產險增資100億元、中信產險增資40億元、富邦產險增資150億元、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增資147億元,合計申請增資437億元。張玉煇說,目前富邦、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兩家,正在進行增資程序,而國泰世紀產、中信產已完成增資。
另外,金管會已核准三家產險融通短期借款,以支應防疫險鉅額理賠金,目前剩三家保險公司販售疫苗險、共三張保單。其中兩間產險業、兩張產品,其中一家產險僅接受續保件、一家產險可受理新投保,不過被保險人年紀限制為6至18歲;另有一家仍販售疫苗險的壽險公司,可接受新投保且並未設下年齡限制。
第一屆永續金融評鑑2023年將公布結果,共有35家本國銀行、八大 壽險、前五大產險、一家再保及九家證券商受評,金管會綜規處處長 胡則華6日表示,永續金融先行者聯盟的五家金控未受評,但在子公 司接受永續金融評比時可加分,共有八家公司受惠。
胡則華表示,第一屆本國銀行有35家接受永續金融評比,除了輸出 入銀行及純網銀未列入受評,幾乎所有本國銀行都納入評比;壽險第 一屆僅總資產超過兆元的八家公司受評,即國泰、富邦、南山、新光 、中國、台灣、三商美邦及全球人壽;產險是資產前五大公司受評, 即富邦、國泰世紀、新光、明台、兆豐產險,加上中再保一家。
證券商是一家資本額逾50億元者,即元大證券,加上八家上市櫃券 商,即統一、群益、致和、宏遠、康和、大展、美好及福邦證券;投 信業則考慮規模等因素,第二屆之後才考慮納入評比。
金管會5日揭露的五家金控組成永續金融先行者聯盟,即國泰金控 、中信金控、第一金控、玉山金控及元大金控,並沒有納入永續金融 評比,但子公司若受評可加分。即有國泰人壽、國泰世紀產、國泰世 華銀、中信銀行、台灣人壽、第一銀行、玉山銀行及元大證券等八家 子公司受惠。
胡則華表示,永續金融評比是綠色金融2.0行動方案的措施之一, 年底前會公告評鑑指標。
胡則華表示,第一屆本國銀行有35家接受永續金融評比,除了輸出 入銀行及純網銀未列入受評,幾乎所有本國銀行都納入評比;壽險第 一屆僅總資產超過兆元的八家公司受評,即國泰、富邦、南山、新光 、中國、台灣、三商美邦及全球人壽;產險是資產前五大公司受評, 即富邦、國泰世紀、新光、明台、兆豐產險,加上中再保一家。
證券商是一家資本額逾50億元者,即元大證券,加上八家上市櫃券 商,即統一、群益、致和、宏遠、康和、大展、美好及福邦證券;投 信業則考慮規模等因素,第二屆之後才考慮納入評比。
金管會5日揭露的五家金控組成永續金融先行者聯盟,即國泰金控 、中信金控、第一金控、玉山金控及元大金控,並沒有納入永續金融 評比,但子公司若受評可加分。即有國泰人壽、國泰世紀產、國泰世 華銀、中信銀行、台灣人壽、第一銀行、玉山銀行及元大證券等八家 子公司受惠。
胡則華表示,永續金融評比是綠色金融2.0行動方案的措施之一, 年底前會公告評鑑指標。
不必等到明年,國內整體產險業認列的防疫保單損失金額,包含已經理賠給保戶的金額,加上產險公司已提列的損失準備餘額,今年前八月已突破1,000億元。
產險業者預估,若算到明年4月多數保險失效,整體認損金額1,200億元跑不掉,甚至可能上衝至1,500億元。
繼富邦金控8月19日於第2季法說會公布,子公司富邦產險今年前七月防疫險直接損失(已賠+提損)接近300億元之後,國泰金控昨(29)日法說會也公布,子公司國泰世紀產險前七月防疫險直接損失110億元,產險雙雄就占了410億元。
若加上新安東京海上產險8月5日公布,今年上半年認列防疫險損失290億元,光是富邦產險、國泰產險、新安東京海上產險三家,今年前六、七月的認損金額,合計高達700億元。
不含台灣產險及中央再保險在內,國內共有12家產險公司銷售防疫保單,產險公司究竟需要為這場政府防疫政策大轉彎準備多少「紓困金額」,隨著每日確診人數始終高懸逾2萬人,數字不斷飆高,目前肯定達到「12位數」。
不願具名的產險公司高層說,這波防疫險大多集中在今年4月底賣出,保單有效期間一年,產險業今年到明年4月,整體防疫險認損金額,1,200億元跑不掉,甚至可能會上衝到1,500億元。
產險業者原本一再希望,金管會能夠幫忙業者遊說防疫指揮中心,把防疫等級下調,終結這場「千億紓困」風波,然而隨著年底縣市長選舉腳步接近,產險業者已經收拾起這項無望的期待,準備與12位數對泣。
外界關注防疫險理賠,國泰金昨日法說會詳細解釋,國泰產險資深副總許嘉元表示,國泰產今年前七月理賠損失(已賠+提損)110億元,扣除再保,自留損失約80億元。許嘉元說,新冠肺炎確診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國泰產險損失大約增加5.7億到6億元。
國泰金已於今年6月增資國泰產險100億元,且收回權益項下重大事故特別準備金18.4億元,國泰產的RBC(資本適足率)從去年底284%提升到450%,許嘉元表示,國泰產目前資本適足率足夠,沒有二度增資的計畫。
產險業者預估,若算到明年4月多數保險失效,整體認損金額1,200億元跑不掉,甚至可能上衝至1,500億元。
繼富邦金控8月19日於第2季法說會公布,子公司富邦產險今年前七月防疫險直接損失(已賠+提損)接近300億元之後,國泰金控昨(29)日法說會也公布,子公司國泰世紀產險前七月防疫險直接損失110億元,產險雙雄就占了410億元。
若加上新安東京海上產險8月5日公布,今年上半年認列防疫險損失290億元,光是富邦產險、國泰產險、新安東京海上產險三家,今年前六、七月的認損金額,合計高達700億元。
不含台灣產險及中央再保險在內,國內共有12家產險公司銷售防疫保單,產險公司究竟需要為這場政府防疫政策大轉彎準備多少「紓困金額」,隨著每日確診人數始終高懸逾2萬人,數字不斷飆高,目前肯定達到「12位數」。
不願具名的產險公司高層說,這波防疫險大多集中在今年4月底賣出,保單有效期間一年,產險業今年到明年4月,整體防疫險認損金額,1,200億元跑不掉,甚至可能會上衝到1,500億元。
產險業者原本一再希望,金管會能夠幫忙業者遊說防疫指揮中心,把防疫等級下調,終結這場「千億紓困」風波,然而隨著年底縣市長選舉腳步接近,產險業者已經收拾起這項無望的期待,準備與12位數對泣。
外界關注防疫險理賠,國泰金昨日法說會詳細解釋,國泰產險資深副總許嘉元表示,國泰產今年前七月理賠損失(已賠+提損)110億元,扣除再保,自留損失約80億元。許嘉元說,新冠肺炎確診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國泰產險損失大約增加5.7億到6億元。
國泰金已於今年6月增資國泰產險100億元,且收回權益項下重大事故特別準備金18.4億元,國泰產的RBC(資本適足率)從去年底284%提升到450%,許嘉元表示,國泰產目前資本適足率足夠,沒有二度增資的計畫。
國泰金控29日在線上法說會揭露,若以今年至今升息情況,國泰世 華銀行今年利息收入可望增加25億元左右,國泰人壽因加碼海外較高 利率債券,今年固定收益可增加30億元,若以明年完整一年來看,估 計可增加60億元。
國泰金強調,為接軌保險負債會計(IFRS17)需求,國壽將持續加 碼前景穩定的現金股利股,即今年有逢低加碼,現金股利會比去年成 長10%∼15%,全年會有220億元至230億元現金股利。
29日不少法人提問國泰世紀產險的防疫保單理賠,及國泰金因淨值 下降與產險子公司問題,是否啟動增資。
國泰金財務長陳晏如表示,7月國泰金淨值回升866億元,帳面淨值 達5,380億元,每股淨值回升到33元,7月雙重槓桿比回落到125%的 合理水準。
她指出,目前看待升息是「短空長多」,短期內國泰金並沒有增資 計畫,但若未來六到九個月或一年,會考慮集團及子公司營運情況, 及可能有併購機會,會在最佳時機辦理增資。
因金融資產評價下跌,國泰金淨值減少,金控資本適足率由去年底 149%降到今年6月133%,雙重槓桿比拉高到131%,銀行亦因同樣原 因,資本適足率由去年底16.2%降到14.9%,第一類資本比率由14. 1%降為12.4%。
至於國泰金6月底增資國泰產100億元,國泰產資本適足率已從去年 底284%拉高到450%,且6月國泰產收回負債下危險變動特別準備金 10.4億元,有助拉高上半年稅前損益,並收回權益項下重大事故特別 準備金18.4億元,有助RBC提升,目前看來並沒有二度增資需求。
國泰金強調,為接軌保險負債會計(IFRS17)需求,國壽將持續加 碼前景穩定的現金股利股,即今年有逢低加碼,現金股利會比去年成 長10%∼15%,全年會有220億元至230億元現金股利。
29日不少法人提問國泰世紀產險的防疫保單理賠,及國泰金因淨值 下降與產險子公司問題,是否啟動增資。
國泰金財務長陳晏如表示,7月國泰金淨值回升866億元,帳面淨值 達5,380億元,每股淨值回升到33元,7月雙重槓桿比回落到125%的 合理水準。
她指出,目前看待升息是「短空長多」,短期內國泰金並沒有增資 計畫,但若未來六到九個月或一年,會考慮集團及子公司營運情況, 及可能有併購機會,會在最佳時機辦理增資。
因金融資產評價下跌,國泰金淨值減少,金控資本適足率由去年底 149%降到今年6月133%,雙重槓桿比拉高到131%,銀行亦因同樣原 因,資本適足率由去年底16.2%降到14.9%,第一類資本比率由14. 1%降為12.4%。
至於國泰金6月底增資國泰產100億元,國泰產資本適足率已從去年 底284%拉高到450%,且6月國泰產收回負債下危險變動特別準備金 10.4億元,有助拉高上半年稅前損益,並收回權益項下重大事故特別 準備金18.4億元,有助RBC提升,目前看來並沒有二度增資需求。
防疫保單理賠金本周突破600億。金管會昨(23)日公布,今年以來統計至8月22日止,防疫保單已理賠143萬件、理賠金額534億元;疫苗險理賠件數達28.7萬件,理賠金額121.6億元,若以防疫保單加上疫苗險理賠總件數達171.8萬件,理賠金額為655.7億元,防疫險近一周理賠增58.8億元,為今年單周理賠增額次高。
根據金管會保險局公布數據顯示,從8月16日到8月22日近一周防疫險理賠件數增加近4萬件,理賠金額增加58.8億元;疫苗險近一周理賠件數增加2.5萬件,理賠金額增加18.4億元。
另外,今年統計至8月22日,有效保單共467.9萬件,保費收入44.3億,理賠金額是保費收入的12倍以上。金管會統計,目前共四家產險向金管會申請增資獲准,分別為國泰世紀產險增資100億元、中信產險增資40億元、富邦產險增資150億元、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增資147億元,合計申請增資437億元,遠高於前五年產險業增資家數及總額。中信產已表明將二度增資,估計整體產險業增資超過640億元。
產險業在過去五年僅有兩家公司辦理過現金增資,分別是2017年增資6.7億元、2021年現增1.08 億元,合計7.78億元,盈餘轉增資有1.06億元,今年產險業目前增資金額437億元,等於是過去五年間的56倍。
此外,金管會已核准三家產險融通短期借款,以支應防疫險鉅額理賠金,目前剩三家保險公司販售疫苗險、兩間產險業、兩張產品,其中一家產險僅接受續保件、一家產險可受理新投保,不過被保險人年紀限制為6至18歲;另唯一一家仍在販售疫苗險的壽險公司,可接受新投保且未設年齡限制。
根據金管會保險局公布數據顯示,從8月16日到8月22日近一周防疫險理賠件數增加近4萬件,理賠金額增加58.8億元;疫苗險近一周理賠件數增加2.5萬件,理賠金額增加18.4億元。
另外,今年統計至8月22日,有效保單共467.9萬件,保費收入44.3億,理賠金額是保費收入的12倍以上。金管會統計,目前共四家產險向金管會申請增資獲准,分別為國泰世紀產險增資100億元、中信產險增資40億元、富邦產險增資150億元、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增資147億元,合計申請增資437億元,遠高於前五年產險業增資家數及總額。中信產已表明將二度增資,估計整體產險業增資超過640億元。
產險業在過去五年僅有兩家公司辦理過現金增資,分別是2017年增資6.7億元、2021年現增1.08 億元,合計7.78億元,盈餘轉增資有1.06億元,今年產險業目前增資金額437億元,等於是過去五年間的56倍。
此外,金管會已核准三家產險融通短期借款,以支應防疫險鉅額理賠金,目前剩三家保險公司販售疫苗險、兩間產險業、兩張產品,其中一家產險僅接受續保件、一家產險可受理新投保,不過被保險人年紀限制為6至18歲;另唯一一家仍在販售疫苗險的壽險公司,可接受新投保且未設年齡限制。
中信金控總經理陳佳文23日在法說會表示,台美央行將持續升息, 對銀行淨利息收入將是利多,其中活存利率不會隨升息幅度等比反應 ,中信銀是國銀外幣活存第一大,且新台幣活存比重亦高,7月淨利 差(NIM)已達1.7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上升20個基本點(1基點是 0.01百分點)。
以中信銀升息資產4.6兆元來看,一年可增加淨利息收入逾90億元 ,但今年是逐步升息,應無法足額反應。
中信金控財務長邱雅玲則表示,中信銀估計今年全年美國聯準會應 會升息13碼(目前已升9碼,1碼是0.25百分點),台灣央行全年則是 升息2.5碼(目前已升1.5碼),反映到中信銀的淨利息收益上,全年 將增加50億元,對獲利貢獻不少。
上半年因通膨壓力、各國央行紛紛升息,造成債券殖利率上揚、股 票回檔,陳佳文指出,以投資為主的壽險子公司經營辛苦,但銀行淨 利差則擴大,上半年中信金稅後獲利243億元,仍是歷年次高,下半 年升息速度應比上半年「慢一點」,全年中信金獲利預估仍「相當不 錯」。
中信金控上半年稅後純益242.95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27.4%,每 股稅後純益(EPS)1.19元,中信銀行上半年稅後純益162.06億元, 同比成長8.9%,台灣人壽則是受到資本市場波動及子公司中信產險 防疫險理賠損失,第二季稅後虧損3.73億元,上半年累計稅後賺88. 41億元,但較去年同期衰退46.7%。
今年中信金控獲利的最大變數是中信產險的防疫保單理賠率。據中 信產母公司台灣人壽策略長葉(木百)宏表示,以全台確診率15%∼ 16%估算,中信產上半年已認損43億元,且規劃增資40億元,但若確 診率拉上20%,理賠金額將多17億元、拉上25%要多認損32億元,台 壽已啟動二度增資中信產的規劃,增資金額則要看確診率。
以中信銀升息資產4.6兆元來看,一年可增加淨利息收入逾90億元 ,但今年是逐步升息,應無法足額反應。
中信金控財務長邱雅玲則表示,中信銀估計今年全年美國聯準會應 會升息13碼(目前已升9碼,1碼是0.25百分點),台灣央行全年則是 升息2.5碼(目前已升1.5碼),反映到中信銀的淨利息收益上,全年 將增加50億元,對獲利貢獻不少。
上半年因通膨壓力、各國央行紛紛升息,造成債券殖利率上揚、股 票回檔,陳佳文指出,以投資為主的壽險子公司經營辛苦,但銀行淨 利差則擴大,上半年中信金稅後獲利243億元,仍是歷年次高,下半 年升息速度應比上半年「慢一點」,全年中信金獲利預估仍「相當不 錯」。
中信金控上半年稅後純益242.95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27.4%,每 股稅後純益(EPS)1.19元,中信銀行上半年稅後純益162.06億元, 同比成長8.9%,台灣人壽則是受到資本市場波動及子公司中信產險 防疫險理賠損失,第二季稅後虧損3.73億元,上半年累計稅後賺88. 41億元,但較去年同期衰退46.7%。
今年中信金控獲利的最大變數是中信產險的防疫保單理賠率。據中 信產母公司台灣人壽策略長葉(木百)宏表示,以全台確診率15%∼ 16%估算,中信產上半年已認損43億元,且規劃增資40億元,但若確 診率拉上20%,理賠金額將多17億元、拉上25%要多認損32億元,台 壽已啟動二度增資中信產的規劃,增資金額則要看確診率。
不想再賠錢了,寵物險市占前二大產險公司─華南產、國泰產均改 版推出新方案。根據保發中心資料顯示,寵物險去年件數倍增,從前 年的2.7萬餘件到去年的5.7萬件,十家產險寵物險共1.611億元,去 年也賠了1.147億元,若加計佣金及管銷費用,寵物險是賠錢的。
至於今年度上半年,整體寵物險市場簽單保費已來到近1.3億元, 相較去年同期呈現80%高成長,但是市場整體理賠損失率為67.6%, 相較去年同期上升7.5%。
由於寵物險佣金和銷售成本普遍都高於一般產險項目,大半的產險 公司,都是賠錢在承保寵物險。
根據保發中心資料顯示,原本有十家產險推出寵物險,寵物險簽單 保費來看,華南產險、國泰產險以及富邦產險則是前三大,華南產險 寵物險市占率逾七成,國泰產市占率為13%多,前二大寵物險保費市 占率近85%,富邦產市占率約10%。除了前三大之外,其他七家產險 寵物險承保件數並不多。
因寵物險損率過高,各產險紛改版或悄悄退回市場,不再銷售寵物 險,據保經代業者表示,市占第一的華南產險寵物險也將改版並自8 月31日起停止舊方案,近期已開始推新版商品,目前針對紙本件,華 南產已開始建議新方案。
華南產險表示,該公司新保單調整方向將分別從保險費率適度調漲 、醫療費用給付額度及次數的限制等作全面性修訂,也會重新設計保 險項目組合方案供飼主依需求選擇。國泰產險表示,在今年6月份國 泰產險視經營概況及市場動態調整寵物險,並推出柴犬及貓特定專案 -柴喵雙全專案。
富邦產險則是在今年3月推出「毛起來愛2.0」寵物險網路投保專案 ,內含寵物醫療、侵權責任、意外喪葬、協尋廣告及寵物寄宿費用五 大保障,所有保障項目皆免自負額,其中門診、住院、手術醫療保障 於保期內不限理賠次數,醫療門診費用累計最高給付達1萬元,0至1 0歲憑晶片號碼就可快速核保,最高可續保至16歲,且貓狗保費分開 計價,也獨家開發毛孩們的隱性需求,納入了寵物預防針過敏與輸血 補償。但富邦產寵物險損率不到40%比其他家略少一點。
至於今年度上半年,整體寵物險市場簽單保費已來到近1.3億元, 相較去年同期呈現80%高成長,但是市場整體理賠損失率為67.6%, 相較去年同期上升7.5%。
由於寵物險佣金和銷售成本普遍都高於一般產險項目,大半的產險 公司,都是賠錢在承保寵物險。
根據保發中心資料顯示,原本有十家產險推出寵物險,寵物險簽單 保費來看,華南產險、國泰產險以及富邦產險則是前三大,華南產險 寵物險市占率逾七成,國泰產市占率為13%多,前二大寵物險保費市 占率近85%,富邦產市占率約10%。除了前三大之外,其他七家產險 寵物險承保件數並不多。
因寵物險損率過高,各產險紛改版或悄悄退回市場,不再銷售寵物 險,據保經代業者表示,市占第一的華南產險寵物險也將改版並自8 月31日起停止舊方案,近期已開始推新版商品,目前針對紙本件,華 南產已開始建議新方案。
華南產險表示,該公司新保單調整方向將分別從保險費率適度調漲 、醫療費用給付額度及次數的限制等作全面性修訂,也會重新設計保 險項目組合方案供飼主依需求選擇。國泰產險表示,在今年6月份國 泰產險視經營概況及市場動態調整寵物險,並推出柴犬及貓特定專案 -柴喵雙全專案。
富邦產險則是在今年3月推出「毛起來愛2.0」寵物險網路投保專案 ,內含寵物醫療、侵權責任、意外喪葬、協尋廣告及寵物寄宿費用五 大保障,所有保障項目皆免自負額,其中門診、住院、手術醫療保障 於保期內不限理賠次數,醫療門診費用累計最高給付達1萬元,0至1 0歲憑晶片號碼就可快速核保,最高可續保至16歲,且貓狗保費分開 計價,也獨家開發毛孩們的隱性需求,納入了寵物預防針過敏與輸血 補償。但富邦產寵物險損率不到40%比其他家略少一點。
現金增資為國內產險業因應防疫險理賠的主要方式,隨著富邦產昨(16)日公告將辦理150億元現增、和泰產今日將舉行董事會討論現增金額、兆豐產已規劃現增20億元,整體產險業因應防疫險理賠,「首波」現增金額合計達628億元上下。
不含防疫險已在今年1月全數到期的台灣產險在內,我國共有12家產險公司銷售防疫保單,其中六家需要辦理現金增資,加上幫一般產險公司分擔風險以致自身RBC(資本適足率)壓力上身的中央再保險,國內一共有七家產險公司需要辦理現增。
富邦產董事會昨通過150億元增資案,預計於第3季前完成。據了解,其母公司富邦金控本周四(18日)將舉行董事會討論此案,有望順利通過。富邦產7月底RBC超過200%,增資150億元之後,RBC可增加逾100個百分點,展現履行保戶承諾的強大決心。
七家規劃增資的產險公司,包含富邦產在內,已有五家宣布方案,包括:新安東京海上將現增147億、國泰世紀100億、中國信託40億、中央再保險21億;目前僅剩兆豐、和泰兩家尚未對外宣布。
兆豐產方面,兆豐金控高層昨日表示,今年會增資20億元,明年會再增資一些。兆豐產高層也說,預計增資的20億元,今年10月底前會到位。
和泰產因增資金額屬於「百億級成員」,受到關注。據了解,和泰產今日董事會將討論現增金額,規模也是150億元上下。
新冠疫情確診人數「降不下來」,天天高懸在2萬人以上。金管會昨日公布今年至8月15日,防疫險理賠金額大約475億元,多名產險公司高層人員不約而同指出,金管會的統計是已經賠付的「落後指標」,這波防疫險理賠從今年起算到明年4、5月保單失效為止,理賠金額肯定會超過1,000億元。
連動所及,七家產險公司目前合計628億元上下的現增金額,只是首波,預估今年底到明年第1季,還會有部分公司需要二度增資。
不含防疫險已在今年1月全數到期的台灣產險在內,我國共有12家產險公司銷售防疫保單,其中六家需要辦理現金增資,加上幫一般產險公司分擔風險以致自身RBC(資本適足率)壓力上身的中央再保險,國內一共有七家產險公司需要辦理現增。
富邦產董事會昨通過150億元增資案,預計於第3季前完成。據了解,其母公司富邦金控本周四(18日)將舉行董事會討論此案,有望順利通過。富邦產7月底RBC超過200%,增資150億元之後,RBC可增加逾100個百分點,展現履行保戶承諾的強大決心。
七家規劃增資的產險公司,包含富邦產在內,已有五家宣布方案,包括:新安東京海上將現增147億、國泰世紀100億、中國信託40億、中央再保險21億;目前僅剩兆豐、和泰兩家尚未對外宣布。
兆豐產方面,兆豐金控高層昨日表示,今年會增資20億元,明年會再增資一些。兆豐產高層也說,預計增資的20億元,今年10月底前會到位。
和泰產因增資金額屬於「百億級成員」,受到關注。據了解,和泰產今日董事會將討論現增金額,規模也是150億元上下。
新冠疫情確診人數「降不下來」,天天高懸在2萬人以上。金管會昨日公布今年至8月15日,防疫險理賠金額大約475億元,多名產險公司高層人員不約而同指出,金管會的統計是已經賠付的「落後指標」,這波防疫險理賠從今年起算到明年4、5月保單失效為止,理賠金額肯定會超過1,000億元。
連動所及,七家產險公司目前合計628億元上下的現增金額,只是首波,預估今年底到明年第1季,還會有部分公司需要二度增資。
15家上市櫃金控7月獲利自結數昨(10)日全部出爐,現金股息收入挹注、淨利息收入增加、股債資產評價回升等支撐下,7月合計稅後純益473.21億元、年減12.5%,且有八家呈現正成長,單月獲利衰退情況改善,且呈現成長家數都明顯優於6月。
累計獲利方面,15家上市櫃前七月稅後純益2,767.88億元,年減35.9%,衰退幅度並未較前六月年減32.8%改善,永豐金控累計獲利呈現成長,擺脫前六月15家全部衰退的局面。
富邦金7月稅後純益140.5億元、年減24.4%,前七月稅後純益834.5億元、年減21.4%,累計每股稅後純益6.81元,單月與累計獲利、每股純益等三項指標全部拿下第一;國泰金也以每股純益3.61元穩居第二。
個別最受矚目動態方面,富邦金昨日首次在獲利新聞稿說明中提到,規劃第3季前對子公司富邦產險完成增資。富邦產7月防疫險理賠金額91億元、約20.8萬件,前七月賠款139.8億元、約33.3萬件,7月底已提存理賠準備餘額83.7億元,目前有效保單約160萬件。
因確診人數仍居高不下,每日以「萬」人計,據了解,富邦產已有心理準備,防疫險理賠將超過400億元,另外,多家產險業高層不約而同指出,整體理賠金額肯定突破1,000億元。所幸富邦產體質良好,需要母金控注資金額僅約100多億元。
富邦金另家子公司台北富邦銀行7月稅後純益34.2億元、年增69.3%,其餘銀行中,中國信託銀行為31.9億元、國泰世華銀行的25.1億元,前七月北豐銀稅後純益151.3億元,國泰世華則為159.7億元。
富邦金表示,北富銀7月獲利亮眼,主因金融商品收益增加。前七月稅後純益年增32.6%,主因今年2月認列轉投資南韓信用卡公司之廉價購買利益、次因資產規模穩定成長且升息。
國泰金7月稅後純益26.3億元、年減77.6%,前七月稅後純益516.9億元、年減49.9%,累計每股純益3.61元穩居金控業次高。
國泰金子公司國泰世紀產險7月防疫險理賠金額40.7億元、約11.5萬件,前七月賠款61.7億元、約20.2萬件,7月底已提存理賠準備餘額38.4億元,目前有效保單約70.5萬件。
國泰金已於6月對國泰產增資100億元,國泰金表示,以前七月理賠情況來看還算可控,尚無二度現增需求。
累計獲利方面,15家上市櫃前七月稅後純益2,767.88億元,年減35.9%,衰退幅度並未較前六月年減32.8%改善,永豐金控累計獲利呈現成長,擺脫前六月15家全部衰退的局面。
富邦金7月稅後純益140.5億元、年減24.4%,前七月稅後純益834.5億元、年減21.4%,累計每股稅後純益6.81元,單月與累計獲利、每股純益等三項指標全部拿下第一;國泰金也以每股純益3.61元穩居第二。
個別最受矚目動態方面,富邦金昨日首次在獲利新聞稿說明中提到,規劃第3季前對子公司富邦產險完成增資。富邦產7月防疫險理賠金額91億元、約20.8萬件,前七月賠款139.8億元、約33.3萬件,7月底已提存理賠準備餘額83.7億元,目前有效保單約160萬件。
因確診人數仍居高不下,每日以「萬」人計,據了解,富邦產已有心理準備,防疫險理賠將超過400億元,另外,多家產險業高層不約而同指出,整體理賠金額肯定突破1,000億元。所幸富邦產體質良好,需要母金控注資金額僅約100多億元。
富邦金另家子公司台北富邦銀行7月稅後純益34.2億元、年增69.3%,其餘銀行中,中國信託銀行為31.9億元、國泰世華銀行的25.1億元,前七月北豐銀稅後純益151.3億元,國泰世華則為159.7億元。
富邦金表示,北富銀7月獲利亮眼,主因金融商品收益增加。前七月稅後純益年增32.6%,主因今年2月認列轉投資南韓信用卡公司之廉價購買利益、次因資產規模穩定成長且升息。
國泰金7月稅後純益26.3億元、年減77.6%,前七月稅後純益516.9億元、年減49.9%,累計每股純益3.61元穩居金控業次高。
國泰金子公司國泰世紀產險7月防疫險理賠金額40.7億元、約11.5萬件,前七月賠款61.7億元、約20.2萬件,7月底已提存理賠準備餘額38.4億元,目前有效保單約70.5萬件。
國泰金已於6月對國泰產增資100億元,國泰金表示,以前七月理賠情況來看還算可控,尚無二度現增需求。
金管會昨(9)日邀19家產險業高層開業務聯繫會議,金管會主委黃天牧會中說,保險業是行菩薩道,還送了一本「台灣保險業企業風險管理」,暗示業者須做好企業風險管理;另外,避免防疫險停售前、通路端進件爆量,會中也討論對通路採限額銷售的可能性。
據透露,產險業高層昨親赴金管會時,桌上都先擺了一本書,是由主委黃天牧親寫、2018年9月出版的「台灣保險業企業風險管理」,業者苦笑說,或許金管會要業者做好「企業風險管理」。
黃天牧在會議結束前到場,還引用一位前輩所說,「保險業是人間菩薩,大家是行菩薩之道」,他說,挫折是一時,大家還是要看中長期,在經過挫折,從挫折學習到甚麼。
黃天牧也引用美國羅斯福總統(Theodore Roosevelt)的名言「榮耀屬於真正在競技場上拚搏的人(Man in the Arena)」與業者共勉。
目前包括新安東京、國泰世紀產、中信產等三家業者已增資287億元,據透露,富邦產近期董事會將通過增資約150億元,國泰世紀產、中信產也擬啟動二次增資,估前六大銷售防疫險的產險業,增資額恐上看600億元大關,創近年新高。
防疫險理賠額衝破400億元,昨會議聚焦防疫保單議題上,會中有業者提及,防疫險多在停售兩天前、由保經代通路「紙本爆量進件」,討論通路管理方式。
業者說,避免停售前、通路紙本爆量進件,思考採三大控管,一、有大量、金額小的保單,以網路投保為主,二、保經代通路採限額銷售,三、或採系統「卡」通路銷售,避免紙本大量進件。
金管會官員則認為,不論何種控管方式,最關鍵的是「風險胃納量」並須隨時動態調整和監控,會中更期許業者應該要改變業績導向的經營文化。
黃天牧也勉勵保險公司強化自律,掌握企業核心價值及重視形象,做好風險管理。他會中提出四點想法,一、公共政策與企業經營均不能只看短期績效,不看長期影響。
二、監理手段不只有干預,也有協助業者發展,政府介入與市場自律之間,要符合比例原則,企業管理亦如是。三、金融市場須與國際接軌,但過程中亦須考量國內情況;四、面對更複雜的環境,股東利益不再是唯一決策目標,而已擴及利害關係人的利益。
據透露,產險業高層昨親赴金管會時,桌上都先擺了一本書,是由主委黃天牧親寫、2018年9月出版的「台灣保險業企業風險管理」,業者苦笑說,或許金管會要業者做好「企業風險管理」。
黃天牧在會議結束前到場,還引用一位前輩所說,「保險業是人間菩薩,大家是行菩薩之道」,他說,挫折是一時,大家還是要看中長期,在經過挫折,從挫折學習到甚麼。
黃天牧也引用美國羅斯福總統(Theodore Roosevelt)的名言「榮耀屬於真正在競技場上拚搏的人(Man in the Arena)」與業者共勉。
目前包括新安東京、國泰世紀產、中信產等三家業者已增資287億元,據透露,富邦產近期董事會將通過增資約150億元,國泰世紀產、中信產也擬啟動二次增資,估前六大銷售防疫險的產險業,增資額恐上看600億元大關,創近年新高。
防疫險理賠額衝破400億元,昨會議聚焦防疫保單議題上,會中有業者提及,防疫險多在停售兩天前、由保經代通路「紙本爆量進件」,討論通路管理方式。
業者說,避免停售前、通路紙本爆量進件,思考採三大控管,一、有大量、金額小的保單,以網路投保為主,二、保經代通路採限額銷售,三、或採系統「卡」通路銷售,避免紙本大量進件。
金管會官員則認為,不論何種控管方式,最關鍵的是「風險胃納量」並須隨時動態調整和監控,會中更期許業者應該要改變業績導向的經營文化。
黃天牧也勉勵保險公司強化自律,掌握企業核心價值及重視形象,做好風險管理。他會中提出四點想法,一、公共政策與企業經營均不能只看短期績效,不看長期影響。
二、監理手段不只有干預,也有協助業者發展,政府介入與市場自律之間,要符合比例原則,企業管理亦如是。三、金融市場須與國際接軌,但過程中亦須考量國內情況;四、面對更複雜的環境,股東利益不再是唯一決策目標,而已擴及利害關係人的利益。
防疫保單理賠潮波波湧現,今年以來理賠金額已突破300億元,衝擊產險業營運表現,且近一周理賠金額再創新高,顯現防疫險理賠仍處於高峰期。金管會保險局昨(28)日證實,目前已收到二家產險業者申請向外借款,以支付鉅額保險金,且均已核准。
據金管會統計,今年截至7月25日,12家產險累計承保451.7萬件防疫險、保費收入達42.2億元,理賠件數86.7萬件,理賠金額突破300億元、來到319.4億元,近一周理賠金額大增61.3億元,再創今年以來防疫險單周理賠金額新高,由此可見,防疫保單理賠高峰尚未結束,理賠金額持續攀升,已讓部分產險業者吃不消。
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張玉煇表示,依照保險法第143條規定,保險業不得向外借款、為保證人或以其財產提供為他人債務的擔保,但保險業有三種情形之一,報經主管機關核准向外借款者,則不在此限。
其中一種情形為給付鉅額保險金、大量解約或大量保單貸款的週轉需要,保險業可向主管機關報請核准。張玉煇證實,目前已收到二家產險業者申請向外借款,且金管會均已核准。
受防疫險拖累,產險業累計今年上半年稅前虧損469億元,創下歷年同期最慘紀錄。為因應防疫險鉅額虧損,目前國泰世紀產險、兆豐產、明台產、和泰產、新安東京海上產、南山產、中信產、富邦產共八家業者向金管會提出申請收回權益項下重大事故準備金,均已獲准,核准動用金額總計99.4億元。
除申請特別準備金沖回外,也有產險業者同步啟動增資計畫,金管會已核准國泰世紀產險、中信產險二家分別增資100億元及40億元,其他業者正進行評估程序中。
據金管會統計,今年截至7月25日,12家產險累計承保451.7萬件防疫險、保費收入達42.2億元,理賠件數86.7萬件,理賠金額突破300億元、來到319.4億元,近一周理賠金額大增61.3億元,再創今年以來防疫險單周理賠金額新高,由此可見,防疫保單理賠高峰尚未結束,理賠金額持續攀升,已讓部分產險業者吃不消。
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張玉煇表示,依照保險法第143條規定,保險業不得向外借款、為保證人或以其財產提供為他人債務的擔保,但保險業有三種情形之一,報經主管機關核准向外借款者,則不在此限。
其中一種情形為給付鉅額保險金、大量解約或大量保單貸款的週轉需要,保險業可向主管機關報請核准。張玉煇證實,目前已收到二家產險業者申請向外借款,且金管會均已核准。
受防疫險拖累,產險業累計今年上半年稅前虧損469億元,創下歷年同期最慘紀錄。為因應防疫險鉅額虧損,目前國泰世紀產險、兆豐產、明台產、和泰產、新安東京海上產、南山產、中信產、富邦產共八家業者向金管會提出申請收回權益項下重大事故準備金,均已獲准,核准動用金額總計99.4億元。
除申請特別準備金沖回外,也有產險業者同步啟動增資計畫,金管會已核准國泰世紀產險、中信產險二家分別增資100億元及40億元,其他業者正進行評估程序中。
國際權威媒體《銀行家雜誌》(The Banker)日前公布最新全球千大銀行排名,國泰世華銀行於台灣銀行整體綜合績效評比中,各項經營指標皆領先同業,連兩年獲台灣銀行業第一名榮耀;去年在本土肺炎疫情衝擊下,國泰世華銀行依然創下稅後淨利238億元的歷史新高紀錄,各項業務皆穩健成長,優異表現深受國際肯定。
國泰世華銀行總經理李偉正表示,「國泰世華銀行持續進行數位化投資與基礎建設升級,去年疫情警戒期間發揮卓著效果,不僅營收未衰退,財管、授信等業務都穩定成長。在金融科技力助攻下,國泰世華銀行經營績效大幅成長,獲利續創新高,資產品質維持穩健,這是全體員工共同努力的成果。面對充滿挑戰的疫後新時代,國泰世華銀行除堅持數位轉型,也將持續深耕國內外市場,以穩健步伐尋找新商機,並為客戶打造具前瞻性的全方位金融服務」。
因應數位化趨勢,國泰世華銀行擁抱創新技術,以「Mobile First」為發展策略,打造國泰世華網銀App成為集團金融服務數位大門,領先同業推出網銀App即可30分鐘內開立證券戶、運用SSO(Single Sign-On)機制讓網銀App客戶直接申購國泰產險防疫險等,都是國內銀行首例。截至今年6月底,國泰世華銀行數位用戶已逾620萬,為國銀之冠。
在永續金融方面,國泰世華銀行不僅是台灣首家簽署國際「赤道原則(EP)」與首家遵循「責任銀行原則(PRB)」,同時也是台灣首創太陽能與離岸風電融資的銀行業者,此外,國泰世華銀行在拓展更全面的永續主題式授信/投資,皆取得顯著成果。
適逢集團60周年,國泰世華銀行以永續發展為目標,將致力守護國人在人生各階段的財務安全與保障,為安心社會挹注穩定與正向的力量,落實普惠金融,善盡企業社會責任。追求成長的同時,也為社會做出貢獻,深化身為台灣銀行業領頭羊的影響力。
國泰世華銀行總經理李偉正表示,「國泰世華銀行持續進行數位化投資與基礎建設升級,去年疫情警戒期間發揮卓著效果,不僅營收未衰退,財管、授信等業務都穩定成長。在金融科技力助攻下,國泰世華銀行經營績效大幅成長,獲利續創新高,資產品質維持穩健,這是全體員工共同努力的成果。面對充滿挑戰的疫後新時代,國泰世華銀行除堅持數位轉型,也將持續深耕國內外市場,以穩健步伐尋找新商機,並為客戶打造具前瞻性的全方位金融服務」。
因應數位化趨勢,國泰世華銀行擁抱創新技術,以「Mobile First」為發展策略,打造國泰世華網銀App成為集團金融服務數位大門,領先同業推出網銀App即可30分鐘內開立證券戶、運用SSO(Single Sign-On)機制讓網銀App客戶直接申購國泰產險防疫險等,都是國內銀行首例。截至今年6月底,國泰世華銀行數位用戶已逾620萬,為國銀之冠。
在永續金融方面,國泰世華銀行不僅是台灣首家簽署國際「赤道原則(EP)」與首家遵循「責任銀行原則(PRB)」,同時也是台灣首創太陽能與離岸風電融資的銀行業者,此外,國泰世華銀行在拓展更全面的永續主題式授信/投資,皆取得顯著成果。
適逢集團60周年,國泰世華銀行以永續發展為目標,將致力守護國人在人生各階段的財務安全與保障,為安心社會挹注穩定與正向的力量,落實普惠金融,善盡企業社會責任。追求成長的同時,也為社會做出貢獻,深化身為台灣銀行業領頭羊的影響力。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