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泰世紀產物(公)公司新聞
防疫保單虧損持續擴大,金管會昨(26)日公布統計,今年截至7月25日,12家產險累計承保451.7萬件防疫險、保費收入為42.2億元,理賠件數達86.7萬件,理賠金額達319.4億元,近一周理賠金額大增61.3億元,再創今年以來單周最大增加金額,且今年防疫保單累計理賠金額更是總保費收入的逾七倍。
金管會公布防疫險最新銷售概況,國內目前共有五家保險公司銷售七張疫苗保險商品,其中三家產險銷售四張疫苗險、二家壽險銷售三張疫苗險,不過市面上已無產險公司銷售防疫保單。
截至7月25日,一般法定傳染病防疫險承保件數達451.7萬件,保費收入達42.2億元,理賠件數達86.7萬件,理賠金額突破300億元、來到319.4億元;今年防疫保單累計理賠金額為所收保費的7.56倍之多。
相較金管會截至7月18日統計,防疫險理賠件數近一周理賠件數增加15.5萬件,理賠金額亦大增61.3億元,再創下今年以來單周最大增加金額。由此可見,防疫險理賠高峰尚未結束,產險業營運備受挑戰。
因應防疫險虧損,目前國泰世紀產險、兆豐產、明台產、和泰產、新安東京海上產、南山產、中信產、富邦產共八家業者向金管會提出申請收回權益項下重大事故準備金,均已獲准,總計核准動用金額達99.4億元。
產險公司除了動用重大事故特別準備金外,同時也啟動增資計畫,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張玉煇表示,目前已核准國泰世紀產險、中信產險二家分別增資100億元及40億元。
疫苗險部分,今年截至7月25日,承保件數達227.1萬件、保費收入9.6億元,理賠件數13.3萬件,理賠金也大增至57.6億元,今年累計金額為已收保費的六倍。
金管會公布防疫險最新銷售概況,國內目前共有五家保險公司銷售七張疫苗保險商品,其中三家產險銷售四張疫苗險、二家壽險銷售三張疫苗險,不過市面上已無產險公司銷售防疫保單。
截至7月25日,一般法定傳染病防疫險承保件數達451.7萬件,保費收入達42.2億元,理賠件數達86.7萬件,理賠金額突破300億元、來到319.4億元;今年防疫保單累計理賠金額為所收保費的7.56倍之多。
相較金管會截至7月18日統計,防疫險理賠件數近一周理賠件數增加15.5萬件,理賠金額亦大增61.3億元,再創下今年以來單周最大增加金額。由此可見,防疫險理賠高峰尚未結束,產險業營運備受挑戰。
因應防疫險虧損,目前國泰世紀產險、兆豐產、明台產、和泰產、新安東京海上產、南山產、中信產、富邦產共八家業者向金管會提出申請收回權益項下重大事故準備金,均已獲准,總計核准動用金額達99.4億元。
產險公司除了動用重大事故特別準備金外,同時也啟動增資計畫,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張玉煇表示,目前已核准國泰世紀產險、中信產險二家分別增資100億元及40億元。
疫苗險部分,今年截至7月25日,承保件數達227.1萬件、保費收入9.6億元,理賠件數13.3萬件,理賠金也大增至57.6億元,今年累計金額為已收保費的六倍。
國泰產險7月正式獲頒BSI英國標準協會「ISO 22301營運持續管理 系統」國際標準驗證,成為台灣第一家通過BSI ISO 22301認證之產 險公司。
國泰產險採行國際驗證標準嚴格把關及檢視營運作業,確保遭逢重 大事件時公司各項業務能控制損失迅速復原,持續提供客戶服務,保 障客戶權益。
國泰產險表示,企業運營時刻面臨各式風險,如傳染病疫情、重大 災害、資安事件等,是否能有效控制損失,迅速復原,確保客戶權益 ,各項機制凸顯企業營運持續管理能力及營運韌性的重要性;國泰產 險導入ISO 22301系統,透過業務復原演練,確保若遭逢重大事件致 原辦公地點無法繼續辦公下,關鍵業務流程可在規劃時間內於異地辦 公室恢復運作,增進同仁應變力,強化公司經營體質。
國泰產險自2021年4月起,在專業顧問團隊輔導下,導入與國際標 準接軌的營運持續管理機制(Business Continuity Management, B CM),藉由營運衝擊分析過程確認關鍵業務範圍,透過風險評鑑辨識 可能造成營運中斷的風險,辦理演練及測試以確保管理機制之有效性 並提升應變能力,於2022年6月經由第三方認證單位英國標準協會BS I審查後,正式取得ISO 22301營運持續管理系統驗證。
展望未來,國泰產險將秉持著「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以國際規 格持續優化營運持續管理機制,讓各項風險管理機制更臻完善,進一 步強化營運韌性確保永續經營,以實現對保戶的承諾。
國泰產險採行國際驗證標準嚴格把關及檢視營運作業,確保遭逢重 大事件時公司各項業務能控制損失迅速復原,持續提供客戶服務,保 障客戶權益。
國泰產險表示,企業運營時刻面臨各式風險,如傳染病疫情、重大 災害、資安事件等,是否能有效控制損失,迅速復原,確保客戶權益 ,各項機制凸顯企業營運持續管理能力及營運韌性的重要性;國泰產 險導入ISO 22301系統,透過業務復原演練,確保若遭逢重大事件致 原辦公地點無法繼續辦公下,關鍵業務流程可在規劃時間內於異地辦 公室恢復運作,增進同仁應變力,強化公司經營體質。
國泰產險自2021年4月起,在專業顧問團隊輔導下,導入與國際標 準接軌的營運持續管理機制(Business Continuity Management, B CM),藉由營運衝擊分析過程確認關鍵業務範圍,透過風險評鑑辨識 可能造成營運中斷的風險,辦理演練及測試以確保管理機制之有效性 並提升應變能力,於2022年6月經由第三方認證單位英國標準協會BS I審查後,正式取得ISO 22301營運持續管理系統驗證。
展望未來,國泰產險將秉持著「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以國際規 格持續優化營運持續管理機制,讓各項風險管理機制更臻完善,進一 步強化營運韌性確保永續經營,以實現對保戶的承諾。
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19日宣布,已核准富邦產物申請至馬來 西亞納閩島設立子公司「納閩富邦再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這也是台 灣保險公司首次於海外設立再保險子公司。
據金管會統計至今年6月底,保險業赴東南亞設立海外分支機構( 含辦事處及子公司)者,共有六家(兩家產險、四家壽險)。
林志憲說明,富邦產物於1992年間赴馬來西亞設立吉隆坡代表人辦 事處,該公司評估馬國產險市場穩定成長且長期獲利,為拓展馬國產 險業務,因而規劃於馬國「納閩島國際境外金融中心」設立再保險子 公司,是以2021年的財務指標申請,鎖定馬來西亞的再保市場。
富邦產物目前海外據點,包括越南子公司、吉隆坡代表人辦事處、 印尼代表人辦事處與北京代表人辦事處;另參股投資大陸地區一家保 險公司、菲律賓一家保險經紀人公司及泰國一家保險經紀人公司。
林志憲表示,這是台灣保險公司首次於海外設立再保險子公司,有 助為當地台商提供更完整的風險規劃,並響應政府新南向政策,擴展 東南亞產險市場,提升保險業國際競爭力。
按馬來西亞規定,再保險公司法定資本額要求最低為1,000萬馬幣 (約新台幣6,800萬元)。富邦產險取得金管會核准後,仍要向馬來 西亞當地提出申請,再保險子公司開業時間估最快落在明年。根據富 邦產險預估,開業第四年可望開始獲利。
金管會統計至今年6月底,保險業赴東南亞設立海外分支機構(含 辦事處及子公司)共計六家,其中富邦產在馬來西亞、印尼設有辦事 處,南山人壽在越南、新壽在越南、緬甸設有辦事處。富邦產物、國 泰世紀產物、國泰人壽、富邦人壽則都在越南設有子公司。
據金管會統計至今年6月底,保險業赴東南亞設立海外分支機構( 含辦事處及子公司)者,共有六家(兩家產險、四家壽險)。
林志憲說明,富邦產物於1992年間赴馬來西亞設立吉隆坡代表人辦 事處,該公司評估馬國產險市場穩定成長且長期獲利,為拓展馬國產 險業務,因而規劃於馬國「納閩島國際境外金融中心」設立再保險子 公司,是以2021年的財務指標申請,鎖定馬來西亞的再保市場。
富邦產物目前海外據點,包括越南子公司、吉隆坡代表人辦事處、 印尼代表人辦事處與北京代表人辦事處;另參股投資大陸地區一家保 險公司、菲律賓一家保險經紀人公司及泰國一家保險經紀人公司。
林志憲表示,這是台灣保險公司首次於海外設立再保險子公司,有 助為當地台商提供更完整的風險規劃,並響應政府新南向政策,擴展 東南亞產險市場,提升保險業國際競爭力。
按馬來西亞規定,再保險公司法定資本額要求最低為1,000萬馬幣 (約新台幣6,800萬元)。富邦產險取得金管會核准後,仍要向馬來 西亞當地提出申請,再保險子公司開業時間估最快落在明年。根據富 邦產險預估,開業第四年可望開始獲利。
金管會統計至今年6月底,保險業赴東南亞設立海外分支機構(含 辦事處及子公司)共計六家,其中富邦產在馬來西亞、印尼設有辦事 處,南山人壽在越南、新壽在越南、緬甸設有辦事處。富邦產物、國 泰世紀產物、國泰人壽、富邦人壽則都在越南設有子公司。
保險業響應政府新南向政策,金管會昨(19)日宣布,已核准富邦產險申請至馬來西亞納閩島設立子公司「納閩富邦再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為我國保險公司首次於海外設立再保險子公司。
根據金管會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保險業赴東南亞設立海外分支機構(含辦事處及子公司)共有六家業者,包括二家產險、四家壽險。
以國內保險業在東南亞設立辦事處來看,共一家產險、二家壽險申設,其中富邦產險在馬來西亞及印尼設有辦事處,而南山人壽在越南、新光人壽則在越南、緬甸設有辦事處。
至於保險業赴東南亞設立子公司共有二家產險、二家壽險,分別為富邦產險、國泰世紀產險、富邦人壽及國泰人壽均在越南落腳。
保險業前進新南向再增新案例,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表示,富邦產險在1992年間赴馬來西亞設立吉隆坡代表人辦事處,據該公司評估馬國產險市場穩定成長且長期獲利,為拓展馬國產險業務,因此規劃於馬國「納閩島國際境外金融中心」設立再保險子公司,是以2021年財務指標來申請,核心業務鎖定馬來西亞的再保市場。
林志憲指出,此案例為我國保險公司首次在海外設立再保險子公司,有助於為當地台商提供更完整的風險規劃,並響應政府新南向政策,擴展東南亞產險市場,提升台灣保險業國際競爭力。
按照馬來西亞政府規定,再保險公司法定資本額最低要求為1,000萬令吉(約新台幣6,800萬元)。據了解,富邦產險在取得金管會核准後,仍要向馬來西亞當地政府提出申請,推估再保險子公司開業時間最快落在明(2023)年;另據富邦產險預估,開業第四年可望出現獲利空間。
進一步觀察富邦產險目前海外據點,包括越南子公司、吉隆坡代表人辦事處、印尼代表人辦事處與北京代表人辦事處;另參股投資大陸地區一家保險公司、菲律賓一家保險經紀人公司及泰國一家保險經紀人公司。
根據金管會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保險業赴東南亞設立海外分支機構(含辦事處及子公司)共有六家業者,包括二家產險、四家壽險。
以國內保險業在東南亞設立辦事處來看,共一家產險、二家壽險申設,其中富邦產險在馬來西亞及印尼設有辦事處,而南山人壽在越南、新光人壽則在越南、緬甸設有辦事處。
至於保險業赴東南亞設立子公司共有二家產險、二家壽險,分別為富邦產險、國泰世紀產險、富邦人壽及國泰人壽均在越南落腳。
保險業前進新南向再增新案例,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表示,富邦產險在1992年間赴馬來西亞設立吉隆坡代表人辦事處,據該公司評估馬國產險市場穩定成長且長期獲利,為拓展馬國產險業務,因此規劃於馬國「納閩島國際境外金融中心」設立再保險子公司,是以2021年財務指標來申請,核心業務鎖定馬來西亞的再保市場。
林志憲指出,此案例為我國保險公司首次在海外設立再保險子公司,有助於為當地台商提供更完整的風險規劃,並響應政府新南向政策,擴展東南亞產險市場,提升台灣保險業國際競爭力。
按照馬來西亞政府規定,再保險公司法定資本額最低要求為1,000萬令吉(約新台幣6,800萬元)。據了解,富邦產險在取得金管會核准後,仍要向馬來西亞當地政府提出申請,推估再保險子公司開業時間最快落在明(2023)年;另據富邦產險預估,開業第四年可望出現獲利空間。
進一步觀察富邦產險目前海外據點,包括越南子公司、吉隆坡代表人辦事處、印尼代表人辦事處與北京代表人辦事處;另參股投資大陸地區一家保險公司、菲律賓一家保險經紀人公司及泰國一家保險經紀人公司。
12家有推出防疫保單的產險公司中,近期陸續公布6月防疫保單理 賠金額,就各公司公布防疫保單理賠金額來看,金額最高是新安東京 的43.28億元,理賠87,765件,其次是富邦產的32.84億元,理賠件數 也是81,879件,國泰產險理賠16.9億元,和泰產險的6.42億元,其他 產險6月份理賠金額都在億元以上。
12產險防疫保單上半年理賠金額仍是以新安東京產險理賠金額最高 ,新安東京產險在4月至6月的三個月共理賠了11.78萬件,理賠金額 高達58.11億元。富邦產險防疫保單理賠情況,依資料顯示,截至6月 底為止,富邦產險前六月直接賠款達48.8億元。至於國泰產險防疫保 單至6月底止,該公司已賠付理賠金額為21.0億元。和泰產險4月至6 月共理賠防疫保單共22,598件,理賠金額達9.76億元。
富邦產險說,該公司以累積確診率15.2%去評估,於6月底對於已 發生但尚未報案或未決之案件提存自留賠款準備109億元,累計上半 年直接理賠金額及提列自留賠款準備合計157.8億元,若不考慮再保 因素之直接賠款則超過200億元。截至6月底RBC逾200%,目前該公司 資本水準尚屬穩健,未來會持續動態評估增資需求。
國泰產險表示,防疫保單今年截至6月底已賠付理賠金額為21.0億 元,另對於未報案件則依衛福部公告確診人數而預先估列賠款準備4 1.3億元。除了母公司增資款100億元已於6月24日注資完成,另向主 管機關申請沖減重大事故特別準備金18.4億元及危險變動特別準備金 10.4億元,以減少防疫保單理賠損失影響並強化公司自有資本,截至 6月底,自結RBC逾460%。
12產險防疫保單上半年理賠金額仍是以新安東京產險理賠金額最高 ,新安東京產險在4月至6月的三個月共理賠了11.78萬件,理賠金額 高達58.11億元。富邦產險防疫保單理賠情況,依資料顯示,截至6月 底為止,富邦產險前六月直接賠款達48.8億元。至於國泰產險防疫保 單至6月底止,該公司已賠付理賠金額為21.0億元。和泰產險4月至6 月共理賠防疫保單共22,598件,理賠金額達9.76億元。
富邦產險說,該公司以累積確診率15.2%去評估,於6月底對於已 發生但尚未報案或未決之案件提存自留賠款準備109億元,累計上半 年直接理賠金額及提列自留賠款準備合計157.8億元,若不考慮再保 因素之直接賠款則超過200億元。截至6月底RBC逾200%,目前該公司 資本水準尚屬穩健,未來會持續動態評估增資需求。
國泰產險表示,防疫保單今年截至6月底已賠付理賠金額為21.0億 元,另對於未報案件則依衛福部公告確診人數而預先估列賠款準備4 1.3億元。除了母公司增資款100億元已於6月24日注資完成,另向主 管機關申請沖減重大事故特別準備金18.4億元及危險變動特別準備金 10.4億元,以減少防疫保單理賠損失影響並強化公司自有資本,截至 6月底,自結RBC逾460%。
疫情尚未見遏止之勢,防疫保單理賠潮持續擴散,據各產險最新統計,以承保量前六大業者來看,今年6月理賠件數合計達26.8萬件,理賠金額合計105.93億元,其中新安產(43.28億元)、富邦產(32.84億元)、國泰產(16.9億元)理賠金額就占了前六大業者近九成。
本土COVID-19疫情在4、5月顯著升溫,理賠申請常有遞延效應,產險業者表示,民眾若確診或遭匡列隔離,多半會在治療或解除隔離後,才會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因此防疫保單理賠金額將會持續擴大,未來將隨著疫情趨緩而隨之減少。
根據此次銷售防疫險業者揭露最新統計,以承保量前六大業者來看,今年6月理賠件數合計達26.8萬件,其中新安東京海上產8萬7,765件占最多,其次為富邦產(8萬1,879件)、國泰產(6萬4,000件),至於和泰產、兆豐產、中信產理賠件數分別有1萬4,619件、1萬1,900件、8,621件。
另以理賠金額來看,6月防疫險理賠金額突破10億元的業者有三家,分別是新安東京海上產43.28億元、富邦產32.84億元及國泰產16.9億元,其餘和泰產6.42億元、兆豐產3.72億元、中信產2.77億元,六家產險業者合計理賠金額達105.93億元。
產險公司因應防疫險理賠對財務造成的衝擊,除了透過增資外,亦向金管會申請動用權益項下重大事故準備金。
目前國泰產、兆豐產、明台產、和泰產、新安東京海上產、南山產、中信產、富邦產共八家已向金管會申請收回重大事故準備金,且均已獲准,核准收回金額總計99.4億元;另國泰產、中信產已獲金管會核准各增資100、40億元,也有部分產險業者亦評估增資規劃中。
本土COVID-19疫情在4、5月顯著升溫,理賠申請常有遞延效應,產險業者表示,民眾若確診或遭匡列隔離,多半會在治療或解除隔離後,才會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因此防疫保單理賠金額將會持續擴大,未來將隨著疫情趨緩而隨之減少。
根據此次銷售防疫險業者揭露最新統計,以承保量前六大業者來看,今年6月理賠件數合計達26.8萬件,其中新安東京海上產8萬7,765件占最多,其次為富邦產(8萬1,879件)、國泰產(6萬4,000件),至於和泰產、兆豐產、中信產理賠件數分別有1萬4,619件、1萬1,900件、8,621件。
另以理賠金額來看,6月防疫險理賠金額突破10億元的業者有三家,分別是新安東京海上產43.28億元、富邦產32.84億元及國泰產16.9億元,其餘和泰產6.42億元、兆豐產3.72億元、中信產2.77億元,六家產險業者合計理賠金額達105.93億元。
產險公司因應防疫險理賠對財務造成的衝擊,除了透過增資外,亦向金管會申請動用權益項下重大事故準備金。
目前國泰產、兆豐產、明台產、和泰產、新安東京海上產、南山產、中信產、富邦產共八家已向金管會申請收回重大事故準備金,且均已獲准,核准收回金額總計99.4億元;另國泰產、中信產已獲金管會核准各增資100、40億元,也有部分產險業者亦評估增資規劃中。
金管會昨(12)日公布統計,今年截至7月11日,12家產險累計承保444.9萬件防疫險,理賠金額突破200億元,達205.6億元,短短一周理賠金額暴增56.2億元,創下今年以來單周最高理賠金額。
因應防疫保單對產險業財務衝擊,已有八家產險業者獲金管會核准動用99.4億元特別準備金。
目前防疫保單理賠率已達12.8%,逼近產險業預估的15%,損失率已達498%,成為史上損失率最高險種。
金管會指出,截至7月11日,國內共有四家產險、二家壽險銷售八張疫苗保險商品,其中三張為壽險、五張為產險業銷售的疫苗險。目前市面上已買不到防疫險。
統計指出,一般法定傳染病防疫險承保件數達444.9萬件,保費收入達41.3億元,理賠件數達57.1萬件,理賠金額增至205.65億元;今年防疫保單累計理賠金額為所收保費的4.97倍。
相較截至7月4日統計,防疫險理賠件數短短一周增加了14.7萬件,理賠金額也暴增56.2億元,相當於一天理賠8億元。
在疫苗險部分,今年截至7月11日,承保件數達222萬件、保費收入9.3億元,理賠件數達8萬件,理賠金額也成長至35億元,由此可見,今年疫苗險累計理賠金額也已達保費收入的3.75倍;若與7月4日統計相比,理賠件數及金額近一周分別增加2.8萬件、12.6億元。
因應防疫保單對產險業財務衝擊,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表示,已核准國泰世紀產險、兆豐產、明台產、和泰產、新安東京海上產、南山產、中信產、富邦產共八家業者動用重大事故特別準備金,動用金額共99.4億元。
另金管會已核准國泰世紀產、中信產分別增資100億元、40億元,部分產險業者也在規劃增資,但尚未向金管會申請。
因應防疫保單對產險業財務衝擊,已有八家產險業者獲金管會核准動用99.4億元特別準備金。
目前防疫保單理賠率已達12.8%,逼近產險業預估的15%,損失率已達498%,成為史上損失率最高險種。
金管會指出,截至7月11日,國內共有四家產險、二家壽險銷售八張疫苗保險商品,其中三張為壽險、五張為產險業銷售的疫苗險。目前市面上已買不到防疫險。
統計指出,一般法定傳染病防疫險承保件數達444.9萬件,保費收入達41.3億元,理賠件數達57.1萬件,理賠金額增至205.65億元;今年防疫保單累計理賠金額為所收保費的4.97倍。
相較截至7月4日統計,防疫險理賠件數短短一周增加了14.7萬件,理賠金額也暴增56.2億元,相當於一天理賠8億元。
在疫苗險部分,今年截至7月11日,承保件數達222萬件、保費收入9.3億元,理賠件數達8萬件,理賠金額也成長至35億元,由此可見,今年疫苗險累計理賠金額也已達保費收入的3.75倍;若與7月4日統計相比,理賠件數及金額近一周分別增加2.8萬件、12.6億元。
因應防疫保單對產險業財務衝擊,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表示,已核准國泰世紀產險、兆豐產、明台產、和泰產、新安東京海上產、南山產、中信產、富邦產共八家業者動用重大事故特別準備金,動用金額共99.4億元。
另金管會已核准國泰世紀產、中信產分別增資100億元、40億元,部分產險業者也在規劃增資,但尚未向金管會申請。
兆豐產險現金增資金額最晚8月定案,考量財務健全度,據悉,兆豐產險內部規劃擬參考產險同業作法,增資需求可能落在50億元至100億元之間,如此則兆豐金控須向金管會申請發債籌資以注資產險,若金管會不同意,兆豐金恐被迫辦理現增。
兆豐金控董事長張兆順昨(12)日出席兆豐銀升級發行統一7-ELEVEN獅聯名卡記者會,他在會後受訪表示,兆豐產險如果拿最低的風險資本適足率RBC200%為準,可能還不必增資,但是經營企業RBC「不能那麼緊張」,因此還要再評估,另外,確診率如果上升到20%以上,不增資也不行,詳細增資規劃由兆豐產評估中,就看這一兩個月決定。
事實上,兆豐產在6月底兆豐金例行董事會專案報告,已修改5月報告表示年內不須增資的說法,關鍵即在確診率上升,兆豐產為此也在6月繼續增提損失,累計上半年已虧掉一個股本,每股稅後淨損超過10元。
兆豐產並表示,為因應防疫保單理賠後的財務結構與資本弱化問題,因此必須增資,評估參考同業包括國泰世紀產險、中信產險增資金額,希望能夠由金控注資約50億至100億元之間。不過,詳細的增資計畫包括增資多少則RBC等財務數據與效益為何,則尚未完成。兆豐產高層主管表示,相關數據、情境分析與增資規劃,內部還在進行評估,目前尚不便對外說明。
據指出,兆豐金之前原本規劃,若兆豐產增資只需要約20億元上下,也許可以考慮發行公司債或其他資金調度方式支應,因為金額不大,但若要擴增至50億元以上,則兆豐金仍以發債方式籌資的話,金管會可能會有意見,因為涉及以短支長、資本不對稱問題,如此恐怕兆豐金就得辦理現金增資,但兆豐金增資茲事體大,涉及公股管理、每股獲利稀釋等問題,如何避免傷腦筋。不過,防疫保單之亂確實是意外特殊狀況,因此等產險子公司做好增資規劃後,再看主管機關意向。
兆豐金控董事長張兆順昨(12)日出席兆豐銀升級發行統一7-ELEVEN獅聯名卡記者會,他在會後受訪表示,兆豐產險如果拿最低的風險資本適足率RBC200%為準,可能還不必增資,但是經營企業RBC「不能那麼緊張」,因此還要再評估,另外,確診率如果上升到20%以上,不增資也不行,詳細增資規劃由兆豐產評估中,就看這一兩個月決定。
事實上,兆豐產在6月底兆豐金例行董事會專案報告,已修改5月報告表示年內不須增資的說法,關鍵即在確診率上升,兆豐產為此也在6月繼續增提損失,累計上半年已虧掉一個股本,每股稅後淨損超過10元。
兆豐產並表示,為因應防疫保單理賠後的財務結構與資本弱化問題,因此必須增資,評估參考同業包括國泰世紀產險、中信產險增資金額,希望能夠由金控注資約50億至100億元之間。不過,詳細的增資計畫包括增資多少則RBC等財務數據與效益為何,則尚未完成。兆豐產高層主管表示,相關數據、情境分析與增資規劃,內部還在進行評估,目前尚不便對外說明。
據指出,兆豐金之前原本規劃,若兆豐產增資只需要約20億元上下,也許可以考慮發行公司債或其他資金調度方式支應,因為金額不大,但若要擴增至50億元以上,則兆豐金仍以發債方式籌資的話,金管會可能會有意見,因為涉及以短支長、資本不對稱問題,如此恐怕兆豐金就得辦理現金增資,但兆豐金增資茲事體大,涉及公股管理、每股獲利稀釋等問題,如何避免傷腦筋。不過,防疫保單之亂確實是意外特殊狀況,因此等產險子公司做好增資規劃後,再看主管機關意向。
寵物險愈來愈夯,根據統計,寵物險前五月簽單保費已逾億元,較 去年同期成長77%,不過其損率也從去年同期的57%提高至63%。
毛小孩的陪伴帶來許多慰藉與溫暖,並成為家庭中重要的成員,因 此,民眾養毛小孩情況愈來愈多,但毛小孩並沒有健保,一旦生病或 發生意外需要看病或動手術、甚至住院治療,飼主將支付龐大費用, 有飼主表示,光是照X光、動一點小小手術並拿三天藥,就要好幾張 大鈔。
產險業者表示,據統計,若以十年的壽命來計算,養狗平均花費約 60萬元,養貓則是55萬元左右,其中不包含生病、意外或毀壞東西等 突發狀況。因飼主重視毛小孩加上毛小孩醫療費用高,近年飼主對於 寵物險需求大增。
根據保發中心資料顯示,截至5月底為止,今年寵物險簽單保費已 達1.08億元,其中華南產險、國泰產險以及富邦產險則是前三大,前 五月寵物險保費都逾千萬元,分別是7,657萬元、1,417萬元以及1,0 78萬元,華南產險市占率逾七成,若加計國泰產及富邦產等,前三大 寵物險保費市占率即達94%。
目前有十家產險推出寵物險,除了前三大之外,其他七家產險寵物 險因承保件數較少,保費不多,只要有保戶申請理賠,損率立即大幅 跳升,因此,已有兩家產險前五月寵物險損率已突破100%;另兩家 損率也逾80%,整體寵物險損率達63%,若是加計管銷費用,大部分 產險早已賣一張賠一張。
因寵物險損率過高,部分產險公司正在調整契約或推出新專案,讓 保單內容既能符合飼主需求且可降低損率。
毛小孩的陪伴帶來許多慰藉與溫暖,並成為家庭中重要的成員,因 此,民眾養毛小孩情況愈來愈多,但毛小孩並沒有健保,一旦生病或 發生意外需要看病或動手術、甚至住院治療,飼主將支付龐大費用, 有飼主表示,光是照X光、動一點小小手術並拿三天藥,就要好幾張 大鈔。
產險業者表示,據統計,若以十年的壽命來計算,養狗平均花費約 60萬元,養貓則是55萬元左右,其中不包含生病、意外或毀壞東西等 突發狀況。因飼主重視毛小孩加上毛小孩醫療費用高,近年飼主對於 寵物險需求大增。
根據保發中心資料顯示,截至5月底為止,今年寵物險簽單保費已 達1.08億元,其中華南產險、國泰產險以及富邦產險則是前三大,前 五月寵物險保費都逾千萬元,分別是7,657萬元、1,417萬元以及1,0 78萬元,華南產險市占率逾七成,若加計國泰產及富邦產等,前三大 寵物險保費市占率即達94%。
目前有十家產險推出寵物險,除了前三大之外,其他七家產險寵物 險因承保件數較少,保費不多,只要有保戶申請理賠,損率立即大幅 跳升,因此,已有兩家產險前五月寵物險損率已突破100%;另兩家 損率也逾80%,整體寵物險損率達63%,若是加計管銷費用,大部分 產險早已賣一張賠一張。
因寵物險損率過高,部分產險公司正在調整契約或推出新專案,讓 保單內容既能符合飼主需求且可降低損率。
本土確診人數破400萬人,金管會12日公布,到7月11日止,防疫險 已理賠57.11萬件,理賠金額205.65億元,單周增加近56.27億元,創 近來單周最高理賠金額,且理賠件數占承保445萬張保單來看,理賠 率已達12.83%,已快超過產險業預估的15%,且損失率已高達497% ,應是台灣產險史上損率最高險種。
防疫險理賠近206億元,是今年已收保費41.37億元的近5倍,等於 產險公司已拿自己的錢出來賠。
先前業界預估防疫險理賠率15%∼20%,目前已近13%,但國內每 日確診人數仍在2萬∼3萬人次,保單理賠申請會遞延,加上一人可能 不止一張防疫保單,即防疫險理賠率恐逾20%,甚至更高,300億∼ 400億元的理賠金額恐仍是「低估」。
同時間,今年到7月11日止,理賠疫苗副作用或打了疫苗仍確診的 疫苗險,亦理賠逾8萬件,理賠金額35.06億元,也是疫苗險已收保費 9.35億元的3.75倍,即損率375%以上,也是賠錢保單,理賠件數占 今年已承保222萬件的3.63%。
疫苗險是產險及壽險都有推出,但壽險主要承保住院日額,產險則 有理賠確診一次性保險金,所以產險公司疫苗險亦算賠錢貨。
為降低防疫險衝擊,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表示,至今已有國泰世紀 產、兆豐產、明台產、和泰產、新安東京海上產、南山產、中信產及 富邦產等八家公司申請淨值下特別準備金沖回,金額共99.4億元,負 債項下則是重大事故準備金沖抵不足,可以危險變動準備金沖減,降 低虧損,而國泰產亦已增資100億元,中信產將增資40億元,其他產 險公司亦在著手準備增資。
今年到7月11日為止,產險業新承保444.97萬張防疫險,保費收入 41.37億元,產險公司即便連同2020及2021年的防疫險保費收入,三 年共114億元,都不夠今年已賠出的205.65億元,若加上去年已賠近 23億元,二年已賠228.64億元,已是防疫險三年保費收入的二倍,後 續可能還要賠出更多。
防疫險理賠近206億元,是今年已收保費41.37億元的近5倍,等於 產險公司已拿自己的錢出來賠。
先前業界預估防疫險理賠率15%∼20%,目前已近13%,但國內每 日確診人數仍在2萬∼3萬人次,保單理賠申請會遞延,加上一人可能 不止一張防疫保單,即防疫險理賠率恐逾20%,甚至更高,300億∼ 400億元的理賠金額恐仍是「低估」。
同時間,今年到7月11日止,理賠疫苗副作用或打了疫苗仍確診的 疫苗險,亦理賠逾8萬件,理賠金額35.06億元,也是疫苗險已收保費 9.35億元的3.75倍,即損率375%以上,也是賠錢保單,理賠件數占 今年已承保222萬件的3.63%。
疫苗險是產險及壽險都有推出,但壽險主要承保住院日額,產險則 有理賠確診一次性保險金,所以產險公司疫苗險亦算賠錢貨。
為降低防疫險衝擊,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表示,至今已有國泰世紀 產、兆豐產、明台產、和泰產、新安東京海上產、南山產、中信產及 富邦產等八家公司申請淨值下特別準備金沖回,金額共99.4億元,負 債項下則是重大事故準備金沖抵不足,可以危險變動準備金沖減,降 低虧損,而國泰產亦已增資100億元,中信產將增資40億元,其他產 險公司亦在著手準備增資。
今年到7月11日為止,產險業新承保444.97萬張防疫險,保費收入 41.37億元,產險公司即便連同2020及2021年的防疫險保費收入,三 年共114億元,都不夠今年已賠出的205.65億元,若加上去年已賠近 23億元,二年已賠228.64億元,已是防疫險三年保費收入的二倍,後 續可能還要賠出更多。
15家上市櫃金控6月獲利昨(11)日全數出爐,6月稅後純益合計258.3億元、年減57.9%,前六月稅後純益合計2,294.5億元、年減32.8%;累計每股稅後純益由富邦金以5.62元穩居第一,次為國泰金的3.43元。
產險子公司或孫公司上半年提列防疫險理賠金額大增,加上股票市場疲軟,15家上市櫃金控6月獲利僅日盛金、永豐金、合庫金三家較去年同期成長,上半年累計獲利全數呈現衰退。
富邦金昨日公告,6月稅後純益41.5億、前六月稅後純益693.8億、累計每股稅後純益(EPS)5.62元,三項指標都居金控業第一。
主要子公司方面,富邦產險因防疫險理賠,6月稅後淨損55.8億元,較去年同期盈轉虧,前六月稅後淨損33.6億元、同樣較去年相比賠錢,獲利金雞母富邦人壽及台北富邦銀行,6月獲利均較去年同期雙位數成長。
富邦產6月防疫險理賠8.2萬件、理賠金額32.8億元,6月底提列的賠款準備餘額109億元,較5月底18.8億元大增90.2億元。
富邦產已獲金管會保險局核准,6月收回負債項下危險變動特別準備金30億,及權益項下重大事故特別準備金37.2億,前者挹注6月稅前盈餘30億元,後者可提高RBC(資本適足率)。
台北富邦銀行因核心收益包含利息淨收益及手續費淨收益均較去年同期成長,6月稅後純益17.3億元、年增19.3%,前六月稅後純益117.2億元、年增24.8%,累計獲利創下同期新高。
國泰金控6月稅後純益28億元、年減78.4%;前六月稅後純益490.7億元、年減46.3%,累計每股稅後純益(EPS)為3.43元,每股純益居金控業第二,490.7億元為該公司成立近21年來,同期次高。
國泰金主管表示,國泰金去年稅後大賺1,405.7億元,6月繳納未分配盈餘稅36億元,以致國泰金6月稅前盈餘100.5億元,稅後純益驟降為28億元。
國泰人壽6月也因半年度投資性不動產,按市場評價認列10億多的增值稅,加上國壽6月有不錯匯兌利益,比5月多繳26億元的營所稅,總計國泰金與國壽6月單月多貢獻國庫高達72億元稅款。
國泰世紀產險6月獲准沖減重大事故特別準備金18.4億元、危險變動特別準備金10.4億元,6月底RBC走高到460%。
產險子公司或孫公司上半年提列防疫險理賠金額大增,加上股票市場疲軟,15家上市櫃金控6月獲利僅日盛金、永豐金、合庫金三家較去年同期成長,上半年累計獲利全數呈現衰退。
富邦金昨日公告,6月稅後純益41.5億、前六月稅後純益693.8億、累計每股稅後純益(EPS)5.62元,三項指標都居金控業第一。
主要子公司方面,富邦產險因防疫險理賠,6月稅後淨損55.8億元,較去年同期盈轉虧,前六月稅後淨損33.6億元、同樣較去年相比賠錢,獲利金雞母富邦人壽及台北富邦銀行,6月獲利均較去年同期雙位數成長。
富邦產6月防疫險理賠8.2萬件、理賠金額32.8億元,6月底提列的賠款準備餘額109億元,較5月底18.8億元大增90.2億元。
富邦產已獲金管會保險局核准,6月收回負債項下危險變動特別準備金30億,及權益項下重大事故特別準備金37.2億,前者挹注6月稅前盈餘30億元,後者可提高RBC(資本適足率)。
台北富邦銀行因核心收益包含利息淨收益及手續費淨收益均較去年同期成長,6月稅後純益17.3億元、年增19.3%,前六月稅後純益117.2億元、年增24.8%,累計獲利創下同期新高。
國泰金控6月稅後純益28億元、年減78.4%;前六月稅後純益490.7億元、年減46.3%,累計每股稅後純益(EPS)為3.43元,每股純益居金控業第二,490.7億元為該公司成立近21年來,同期次高。
國泰金主管表示,國泰金去年稅後大賺1,405.7億元,6月繳納未分配盈餘稅36億元,以致國泰金6月稅前盈餘100.5億元,稅後純益驟降為28億元。
國泰人壽6月也因半年度投資性不動產,按市場評價認列10億多的增值稅,加上國壽6月有不錯匯兌利益,比5月多繳26億元的營所稅,總計國泰金與國壽6月單月多貢獻國庫高達72億元稅款。
國泰世紀產險6月獲准沖減重大事故特別準備金18.4億元、危險變動特別準備金10.4億元,6月底RBC走高到460%。
股市回檔,債市殖利率上揚,加上防疫保單損失,15家金控自結6 月單月稅後獲利258.26億元,較2021年同期衰退近58%,且是連續第 二個月獲利較去年同月腰斬;合計上半年15家金控累計稅後獲利2,2 94.58億元,也較去年少賺逾1,121億元,但仍是歷史同期次高。
富邦金控11日公告6月稅後淨利41.52億元,子公司富邦產險6月因 防疫保單稅後大虧55.82億元,富邦人壽6月獲利仍破百億元,加上台 北富邦銀上半年稅後賺117億元,累計前六月富邦金稅後淨利693.76 億元,每股稅後盈餘5.62元,繼續拿下6月單月、上半年及EPS獲利三 冠王。
國泰金11日也公告上半年稅後獲利490.7億元,為金控亞軍,EPS為 3.43元。但6月國泰金子公司國泰世紀產因防疫保單稅後虧損18.8億 元,國泰人壽雖有匯兌利益近80億元,但同月進行股債「汰弱留強」 ,實現投資損失,加上不動產土增稅及金控6月認列36億元未分配盈 餘稅,造成國泰金6月稅前獲利100.5億元,應是金控單月稅前第一名 ,但稅後獲利僅28億元,落至單月第三。
同樣受孫公司中信產險防疫保單賠款干擾獲利的中信金控,6月中 信銀稅後大賺34.8億元,拿下國銀獲利第一名,推升中信金控6月稅 後賺31.29億元,繼5月之後再度拿下單月金控獲利亞軍,上半年累計 稅後獲利252.98億元,排名第三,EPS為1.24元。
15家金控上半年獲利全數較2021年同期衰退4%∼78%,去年上半 年時有11家金控獲利破百億元,今年到6月底僅富邦金、國泰金、中 信金、開發金、元大金及第一金獲利破百億元,主要就是疫情、通膨 升息及俄烏戰事等不利因素,造成股市回檔、債券跌價及產險防疫保 單大賠,讓金控下壽險、證券及產險子公司今年獲利表現都不如去年 。
升息讓銀行成為穩定獲利來源,中信銀、國泰世華銀、台北富邦銀 、第一銀上半年獲利都破百億元,放款及淨利差穩定成長。
富邦金控11日公告6月稅後淨利41.52億元,子公司富邦產險6月因 防疫保單稅後大虧55.82億元,富邦人壽6月獲利仍破百億元,加上台 北富邦銀上半年稅後賺117億元,累計前六月富邦金稅後淨利693.76 億元,每股稅後盈餘5.62元,繼續拿下6月單月、上半年及EPS獲利三 冠王。
國泰金11日也公告上半年稅後獲利490.7億元,為金控亞軍,EPS為 3.43元。但6月國泰金子公司國泰世紀產因防疫保單稅後虧損18.8億 元,國泰人壽雖有匯兌利益近80億元,但同月進行股債「汰弱留強」 ,實現投資損失,加上不動產土增稅及金控6月認列36億元未分配盈 餘稅,造成國泰金6月稅前獲利100.5億元,應是金控單月稅前第一名 ,但稅後獲利僅28億元,落至單月第三。
同樣受孫公司中信產險防疫保單賠款干擾獲利的中信金控,6月中 信銀稅後大賺34.8億元,拿下國銀獲利第一名,推升中信金控6月稅 後賺31.29億元,繼5月之後再度拿下單月金控獲利亞軍,上半年累計 稅後獲利252.98億元,排名第三,EPS為1.24元。
15家金控上半年獲利全數較2021年同期衰退4%∼78%,去年上半 年時有11家金控獲利破百億元,今年到6月底僅富邦金、國泰金、中 信金、開發金、元大金及第一金獲利破百億元,主要就是疫情、通膨 升息及俄烏戰事等不利因素,造成股市回檔、債券跌價及產險防疫保 單大賠,讓金控下壽險、證券及產險子公司今年獲利表現都不如去年 。
升息讓銀行成為穩定獲利來源,中信銀、國泰世華銀、台北富邦銀 、第一銀上半年獲利都破百億元,放款及淨利差穩定成長。
全球疫情反覆,即使國外邊境已解封,暑假期出國人數漸增,產險 業者表示,因為疫情不明朗,目前沒有銷售海外旅行平安險,在疫情 未完全受控前,短期也不會再推出新的海外旅平險,只會承保國內旅 行綜合險。
據保發中心資料顯示,在2019年之前,旅綜險一向是產險業者重點 推廣業務項目,使得承保金額持續增加,在2019年時旅行綜合險簽單 保費已逾10億元,不過在新冠疫情爆發後,2020年海外綜合險承保金 額隨即大降至2億元左右,2021年海外商務旅行簽單保費只剩下200萬 至300萬元。
先前產險公會表示,各產險目前只是沒有銷售海外不便險,仍有承 保海外旅平險,但據調查,銷售海外旅平險的產險公司仍是少數,大 部分產險公司在全球旅遊疫情等級提升為第三級並禁止旅行社出海外 旅遊團時,就已先將海外旅綜險下架,僅有零星產險未停售,且4、 5月國內疫情升溫時,一些沒有下架的保單又陸續停掉和疫情有關的 相關保障。
目前仍有極少數產險業者銷售海外旅行平安險或者旅行綜合險,但 承保範圍已明顯限縮。以明台產險為例,該公司海外旅行綜合險只承 保三項目:一、旅行法律責任保險金;二、身故保險金或喪葬費用保 險金、失能保險金;三、傷害醫療保險金。
台產也指出,該公司目前仍有銷售海外旅行綜合險,承保項目只有 :一、旅遊責任保險;二、旅遊傷害險(身故失能)及傷害醫療(實 支實付);三、旅遊期間住居所動產損失。
國泰產險官網仍受理海外旅平險投保,但因應疾管署宣布全球旅遊 疫情等級提升為第三級,暫停販售海外旅遊不便險及申根保險,且從 6月8日起也暫停提供海外突發疾病醫療及燒燙傷保險。
產險業者表示,換言之,目前海外旅行平安險中,只要和防疫或疫 情情相關的保障,都不列入保險的保障項目。
據保發中心資料顯示,在2019年之前,旅綜險一向是產險業者重點 推廣業務項目,使得承保金額持續增加,在2019年時旅行綜合險簽單 保費已逾10億元,不過在新冠疫情爆發後,2020年海外綜合險承保金 額隨即大降至2億元左右,2021年海外商務旅行簽單保費只剩下200萬 至300萬元。
先前產險公會表示,各產險目前只是沒有銷售海外不便險,仍有承 保海外旅平險,但據調查,銷售海外旅平險的產險公司仍是少數,大 部分產險公司在全球旅遊疫情等級提升為第三級並禁止旅行社出海外 旅遊團時,就已先將海外旅綜險下架,僅有零星產險未停售,且4、 5月國內疫情升溫時,一些沒有下架的保單又陸續停掉和疫情有關的 相關保障。
目前仍有極少數產險業者銷售海外旅行平安險或者旅行綜合險,但 承保範圍已明顯限縮。以明台產險為例,該公司海外旅行綜合險只承 保三項目:一、旅行法律責任保險金;二、身故保險金或喪葬費用保 險金、失能保險金;三、傷害醫療保險金。
台產也指出,該公司目前仍有銷售海外旅行綜合險,承保項目只有 :一、旅遊責任保險;二、旅遊傷害險(身故失能)及傷害醫療(實 支實付);三、旅遊期間住居所動產損失。
國泰產險官網仍受理海外旅平險投保,但因應疾管署宣布全球旅遊 疫情等級提升為第三級,暫停販售海外旅遊不便險及申根保險,且從 6月8日起也暫停提供海外突發疾病醫療及燒燙傷保險。
產險業者表示,換言之,目前海外旅行平安險中,只要和防疫或疫 情情相關的保障,都不列入保險的保障項目。
防疫險理賠進入高峰期。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張玉煇5日公布最新 防疫險理賠金額,2022年以來至7月4日止,理賠件數破42萬件、金額 來到149.4億元,是保費收入40.6億元的3.6倍,已有四家產險業者申 請動用重大事故特別準備金44.47億元、二家產險業申請增資。
張玉煇指出,保險局統計今年以來至7月4日,防疫險承保件數達4 35.5萬件、保費收入達40.6億元;理賠件數則達42.3萬件,理賠金額 達149.4億元,是保費收入40億元的3.6倍。由於市面上已無產險公司 銷售防疫保單,雖然短期內承保件數與保費收入不會再大幅增加,但 預期隨著確診人數高居不下,未來理賠金額仍將持續增加。
張玉煇指出,截至7月4日止,市面已無防疫險保單,還有七家銷售 疫苗險,包括五家產險、兩家壽險,合計有11張疫苗險。
為因應防疫險理賠造成對財務的衝擊,張玉煇表示,已有四家產險 公司向金管會申請動用重大事故特別準備金,分別為國泰世紀產、兆 豐產、和泰產、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共核准動用金額44.47億元。
增資部分,張玉煇表示,除國泰世紀產、中信產已核准增資申請案 ,也有部分產險公司正在進行增資評估作業,但尚未向金管會提出申 請。
對於二次感染是否能理賠?張玉煇表示,多數防疫險保單條款會約 定「同一保單年度」對「同一法定傳染病」只會給付一次。即大部份 保單只會有一次給付,即使不限一次給付,但也不會無限制,還是要 看各個保單條款規定。
張玉煇指出,保險局統計今年以來至7月4日,防疫險承保件數達4 35.5萬件、保費收入達40.6億元;理賠件數則達42.3萬件,理賠金額 達149.4億元,是保費收入40億元的3.6倍。由於市面上已無產險公司 銷售防疫保單,雖然短期內承保件數與保費收入不會再大幅增加,但 預期隨著確診人數高居不下,未來理賠金額仍將持續增加。
張玉煇指出,截至7月4日止,市面已無防疫險保單,還有七家銷售 疫苗險,包括五家產險、兩家壽險,合計有11張疫苗險。
為因應防疫險理賠造成對財務的衝擊,張玉煇表示,已有四家產險 公司向金管會申請動用重大事故特別準備金,分別為國泰世紀產、兆 豐產、和泰產、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共核准動用金額44.47億元。
增資部分,張玉煇表示,除國泰世紀產、中信產已核准增資申請案 ,也有部分產險公司正在進行增資評估作業,但尚未向金管會提出申 請。
對於二次感染是否能理賠?張玉煇表示,多數防疫險保單條款會約 定「同一保單年度」對「同一法定傳染病」只會給付一次。即大部份 保單只會有一次給付,即使不限一次給付,但也不會無限制,還是要 看各個保單條款規定。
產險防疫保單6月30日如期核保完成,近545萬張防疫保單恐賠光產 險業前兩年獲利,加上今年資本市場投資不如預期,產險業者可能啟 動史上最大現金增資潮,且已有兩家產險申請動用重大事故特別準備 金。
和泰產險公告,該公司總經理莊瑞德7月4日請辭獲准其職務將由民 國111年7月14日生效,至於新任總經理職缺將另依法聘任,報請主管 機關核准。
和泰產險對外表示,莊瑞德是因個人因素請辭,由於和泰產險上半 年防疫保單才理賠2.2萬件,理賠金額已近10億元;至於和泰產險是 否要辦理現金增資案,該公司仍在評估。
根據金管會統計,防疫險總承保件數為543萬件。2020年全體產險 獲利為148億元,2021年稅後盈餘近200億元,防疫保單簽單保費市占 率不到5%,但預估可理賠金額便將逾400億元。
金管會公布資料顯示,有四家產險因防疫保單讓其資本適足率不到 200%,國泰產險率先啟動增資案挹注100億元,資本額從30.57億元 增為50.57億元,該產險也向保險局申請動用重大事故特別準備金。
另外,中信產險也決定辦理40億元的現金增資案,在增資過後,資 本額將從20億元增加到60億元。
至於另外兩家即將辦理現金增資案,據了解,應是新安東京產險及 和泰產險。
和泰產險公告,該公司總經理莊瑞德7月4日請辭獲准其職務將由民 國111年7月14日生效,至於新任總經理職缺將另依法聘任,報請主管 機關核准。
和泰產險對外表示,莊瑞德是因個人因素請辭,由於和泰產險上半 年防疫保單才理賠2.2萬件,理賠金額已近10億元;至於和泰產險是 否要辦理現金增資案,該公司仍在評估。
根據金管會統計,防疫險總承保件數為543萬件。2020年全體產險 獲利為148億元,2021年稅後盈餘近200億元,防疫保單簽單保費市占 率不到5%,但預估可理賠金額便將逾400億元。
金管會公布資料顯示,有四家產險因防疫保單讓其資本適足率不到 200%,國泰產險率先啟動增資案挹注100億元,資本額從30.57億元 增為50.57億元,該產險也向保險局申請動用重大事故特別準備金。
另外,中信產險也決定辦理40億元的現金增資案,在增資過後,資 本額將從20億元增加到60億元。
至於另外兩家即將辦理現金增資案,據了解,應是新安東京產險及 和泰產險。
本土疫情尚未見遏止之勢,12家產險公司均向金管會承諾6月底前會完成防疫險核保,據各產險最新統計,防疫保單在途件仍有36.8萬件,其中南山產險、新光產險、華南產險、泰安產險、國泰產險共五家業者已完成核保,剩下七家產險中,以中信產險在途件12.4萬件、富邦產險在途件10.4萬件占最多。
國內疫情目前呈現緩降坡趨勢,不過防疫保單先前搶保潮,造成產險業核保塞車情況,金管會已協調各產險公司,於6月底前會將所有核保中的案件全數處理完畢,對於尚未核保的民眾,可透過產險公司官網查詢目前核保進度。
根據12家銷售防疫保單業者揭露最新統計,目前南山產險、新光產險、華南產險、泰安產險、國泰產險共五家業者已完成核保,另有七家產險公司累計尚有36.8萬在途件,力拚6月30日前全數消化完畢。
統計指出,截至6月23日,在途件超過十萬件的產險公司共二家,其中中信產險有12.4萬件待核保占最多,其次則是富邦產險10.4萬件,單是前二家業者即占整體在途件逾六成。
其餘在途件尚有萬件以上的業者共四家,依序為和泰產險(5.4萬件)、兆豐產險(4.1萬件)、新安東京海上產險(2.9萬件)、旺旺友聯產險(1.3萬件),至於明台產險的在途件僅剩1,980件。
由於各產險公司均允諾6月底前會完成防疫險核保,金管會也督促還有在途件的業者盡快辦理核保作業。產險業者指出,以目前核保速度來看,應可趕在期限內消化完畢,如透過紙本進件方式,須由人工作業,因此已加派人力處理,希望能如期完成。
另從12家業者揭露統計來看,若扣除尚未核保的在途件,目前有效防疫保單合計達517.5萬件,其中承保前五大業者依序為富邦產險161.2萬件、新安東京海上產險88萬494件、國泰世紀產險83.6萬件、和泰產險70.9萬件、兆豐產險41萬2,715件。
中信產險防疫險有效契約有29萬5,930件、泰安產險13萬82件、明台產險10萬4,703件、新光產險10萬件、南山產險4萬6,341件、旺旺友聯產險2萬7,542件、華南產險2萬197件,由此可見,有銷售防疫保單的產險公司,承保件數皆突破萬件。
國內疫情目前呈現緩降坡趨勢,不過防疫保單先前搶保潮,造成產險業核保塞車情況,金管會已協調各產險公司,於6月底前會將所有核保中的案件全數處理完畢,對於尚未核保的民眾,可透過產險公司官網查詢目前核保進度。
根據12家銷售防疫保單業者揭露最新統計,目前南山產險、新光產險、華南產險、泰安產險、國泰產險共五家業者已完成核保,另有七家產險公司累計尚有36.8萬在途件,力拚6月30日前全數消化完畢。
統計指出,截至6月23日,在途件超過十萬件的產險公司共二家,其中中信產險有12.4萬件待核保占最多,其次則是富邦產險10.4萬件,單是前二家業者即占整體在途件逾六成。
其餘在途件尚有萬件以上的業者共四家,依序為和泰產險(5.4萬件)、兆豐產險(4.1萬件)、新安東京海上產險(2.9萬件)、旺旺友聯產險(1.3萬件),至於明台產險的在途件僅剩1,980件。
由於各產險公司均允諾6月底前會完成防疫險核保,金管會也督促還有在途件的業者盡快辦理核保作業。產險業者指出,以目前核保速度來看,應可趕在期限內消化完畢,如透過紙本進件方式,須由人工作業,因此已加派人力處理,希望能如期完成。
另從12家業者揭露統計來看,若扣除尚未核保的在途件,目前有效防疫保單合計達517.5萬件,其中承保前五大業者依序為富邦產險161.2萬件、新安東京海上產險88萬494件、國泰世紀產險83.6萬件、和泰產險70.9萬件、兆豐產險41萬2,715件。
中信產險防疫險有效契約有29萬5,930件、泰安產險13萬82件、明台產險10萬4,703件、新光產險10萬件、南山產險4萬6,341件、旺旺友聯產險2萬7,542件、華南產險2萬197件,由此可見,有銷售防疫保單的產險公司,承保件數皆突破萬件。
據12家銷售防疫保單業者最新公告,截至6月21日止,全台防疫保單有效件數(含續保等)達514.9萬件,正在核保中的在途保單則有55.8萬件,若這些在途保單全數承保,累計防疫保單將達570.8萬件,比4~5月高峰一度衝破600萬件走低。
產險業者說,5~6月有保單陸續到期,整體有效保單件數也會下降,估算遞延一個月的理賠額會從高點下滑。
據各業者到21日統計,包括國泰世紀產、泰安產、新光產、南山產等四家都已全數完成核保,僅剩八家仍有在途保單,其中以富邦產、中信產兩家業者的在途件都有16.7~16.9萬件最多,和泰產在途件也有7萬餘件。
產險業者說,各業者在途保單核保速度快慢,關鍵是從「哪裡進件量」,若是從保經代通路進件者,因採「紙本進件」需要人工作業、核保速度就會較慢。
以12家業者來看,防疫險有效保單第一大是富邦產達158.6萬件,加計在途保單16.7萬件,合計175.3萬件,新安產以94.3萬件、在途件5.8萬件,合計100.1萬件居第二大,國泰產83.5萬件居第三,國泰產從過去百萬件高峰大降,顯示後續理賠影響數也降低。
產險業者說,5~6月有保單陸續到期,整體有效保單件數也會下降,估算遞延一個月的理賠額會從高點下滑。
據各業者到21日統計,包括國泰世紀產、泰安產、新光產、南山產等四家都已全數完成核保,僅剩八家仍有在途保單,其中以富邦產、中信產兩家業者的在途件都有16.7~16.9萬件最多,和泰產在途件也有7萬餘件。
產險業者說,各業者在途保單核保速度快慢,關鍵是從「哪裡進件量」,若是從保經代通路進件者,因採「紙本進件」需要人工作業、核保速度就會較慢。
以12家業者來看,防疫險有效保單第一大是富邦產達158.6萬件,加計在途保單16.7萬件,合計175.3萬件,新安產以94.3萬件、在途件5.8萬件,合計100.1萬件居第二大,國泰產83.5萬件居第三,國泰產從過去百萬件高峰大降,顯示後續理賠影響數也降低。
防疫險112億元理賠額,宣告進入理賠高峰期,據透露,中小型產險業者最快7月底帳上現金流動性將拉警報,包括國泰產等五家產險業者已進入增資密集期、並盼趕在6月底前做準備金沖抵,雙管齊下拉高RBC(風險適足率)。
依規定,保險業者得在8月底前出具半年報,因防疫險巨災恐衝擊產險業者淨值和RBC兩項經營指標,一旦半年報的RBC低於200%法定標準,恐影響業者業務拓展。
一家產險業高層說,防疫險已進入理賠高峰期,帳上現金水位較低的中小型產險業者,最快7月底流動性恐拉警報,因此得趕在7月底增資到位。
另外RBC較低的大型產險業者,如國泰產則已宣布增資100億元。
該高層說,帳上流動性不足者,不可能賣股賣債,勢必走增資一途,有兩大主因,一、7~8月上市櫃公司發股息潮,業者不可能這時候賣股,二、債券殖利率攀升,這時候處分時機點也差,「總不能本業虧錢、投資部位又賠」。
據了解,前六大銷售防險業者中,除國泰產外,包括富邦產、和泰產、新安東京、中信產等都已有增資規劃,惟兆豐產仍向保險局表達未有增資需求。
確診人數多寡,牽動各業者增資金額高低,據了解,市場上有三種估算增資額方式,一是,理賠率小於等於全國確診率,如目前全國累計確診人數已達338.7萬人,若達400萬人、確診率達17%,有部分業者依此先行估算增資額。
二是,理賠率大於等於全國確診率,因一人投保多張保單所致,依此估算,就會放大增資額。
三是,依實際理賠額,採分階段增資。業者說,因理賠額會比確診再遞延一個月,全國確診率是5月初飆漲、6~7月進入高原期,換言之,6~7月理賠率是高峰期、隨後會略微下滑,因此依實際理賠數估算,就得須分階段增資。
至於重大事故及危險變動準備金沖抵部分,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昨(21)日表示,目前尚未有業者來申請,如有業者申請會盡快核准,據了解,保局將採取準備金可就損失部分全額沖抵。
保險局官員說,這兩項準備金沖抵,並不影響產險業當期損益和淨值,主要效果是降低對保留盈餘衝擊、也會提高RBC。該官員說,準備金可填補保留盈餘,避免業者帳上出現累積虧損,進而影響股利發放,也有業者評估採上下半年分階段沖抵。
依規定,保險業者得在8月底前出具半年報,因防疫險巨災恐衝擊產險業者淨值和RBC兩項經營指標,一旦半年報的RBC低於200%法定標準,恐影響業者業務拓展。
一家產險業高層說,防疫險已進入理賠高峰期,帳上現金水位較低的中小型產險業者,最快7月底流動性恐拉警報,因此得趕在7月底增資到位。
另外RBC較低的大型產險業者,如國泰產則已宣布增資100億元。
該高層說,帳上流動性不足者,不可能賣股賣債,勢必走增資一途,有兩大主因,一、7~8月上市櫃公司發股息潮,業者不可能這時候賣股,二、債券殖利率攀升,這時候處分時機點也差,「總不能本業虧錢、投資部位又賠」。
據了解,前六大銷售防險業者中,除國泰產外,包括富邦產、和泰產、新安東京、中信產等都已有增資規劃,惟兆豐產仍向保險局表達未有增資需求。
確診人數多寡,牽動各業者增資金額高低,據了解,市場上有三種估算增資額方式,一是,理賠率小於等於全國確診率,如目前全國累計確診人數已達338.7萬人,若達400萬人、確診率達17%,有部分業者依此先行估算增資額。
二是,理賠率大於等於全國確診率,因一人投保多張保單所致,依此估算,就會放大增資額。
三是,依實際理賠額,採分階段增資。業者說,因理賠額會比確診再遞延一個月,全國確診率是5月初飆漲、6~7月進入高原期,換言之,6~7月理賠率是高峰期、隨後會略微下滑,因此依實際理賠數估算,就得須分階段增資。
至於重大事故及危險變動準備金沖抵部分,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昨(21)日表示,目前尚未有業者來申請,如有業者申請會盡快核准,據了解,保局將採取準備金可就損失部分全額沖抵。
保險局官員說,這兩項準備金沖抵,並不影響產險業當期損益和淨值,主要效果是降低對保留盈餘衝擊、也會提高RBC。該官員說,準備金可填補保留盈餘,避免業者帳上出現累積虧損,進而影響股利發放,也有業者評估採上下半年分階段沖抵。
防疫保單理賠已破百億元。據保險局21日公布最新統計,今年截至 6月20日,防疫保單已有31.49萬件申請理賠,累計理賠金額逾112億 元,是今年防疫險已收保費35.61億元的3倍以上。以目前申請理賠速 度推估,6月底理賠金額就會破150億元。
針對防疫險「慘賠」,保險局已祭出三大措施,一是要求12家承保 防疫險的產險公司進行壓力測試,10家已將增資或改善計畫報董事會 ,富邦產及兆豐產是6月底前會向董事會報告相關計畫;二是嚴格監 控各公司現金流量,確保不會產生流動性風險;三是已同意產險公會 報交的淨值下重大事故準備金沖回方案,各產險公司已可開始申請備 查,至於負債項下的危險變動準備金是否准許沖抵,保險局仍在評估 中。
12家承保防疫險的產險公司淨值項下共有近468億元的重大事故與 危險變動準備金,預計半年報就可用來沖抵,損益表不受影響,但資 本適足率(RBC)可望拉高,降低增資壓力,若負債項下危險變動準 備金可動用,則可減少損失金額,12家非強制車險的特別準備金共有 約188億元。
產險公司正積極在6月底前核保完手中所有防疫保單,到6月20日為 止,今年已新承保376.82萬件,已收保費35.61億元,近一周是新承 保24.22萬件,保費增2.43億元,而據承保前六大產險公司揭露核保 中的「在途件」,富邦產還有24萬件、中信產18.9萬件、和泰產8.9 萬件、兆豐產6.19萬件、新安東京產8.9萬件,國泰產20日已全數核 保,估計6月底今年承保件數將破440萬件,保費收入約43億元。
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表示,近來每周都有7萬∼8萬件保單申請理賠 ,理賠金額連二周逾28億元,累計今年已賠出112億元,是今年已收 保費近3.15倍,即產險公司已是拿出自己的錢來賠。
目前申請理賠件數僅占承保件數的8.36%,以各公司預估的15%∼ 30%來看,理賠金額恐上看200億∼400億元。
針對防疫險「慘賠」,保險局已祭出三大措施,一是要求12家承保 防疫險的產險公司進行壓力測試,10家已將增資或改善計畫報董事會 ,富邦產及兆豐產是6月底前會向董事會報告相關計畫;二是嚴格監 控各公司現金流量,確保不會產生流動性風險;三是已同意產險公會 報交的淨值下重大事故準備金沖回方案,各產險公司已可開始申請備 查,至於負債項下的危險變動準備金是否准許沖抵,保險局仍在評估 中。
12家承保防疫險的產險公司淨值項下共有近468億元的重大事故與 危險變動準備金,預計半年報就可用來沖抵,損益表不受影響,但資 本適足率(RBC)可望拉高,降低增資壓力,若負債項下危險變動準 備金可動用,則可減少損失金額,12家非強制車險的特別準備金共有 約188億元。
產險公司正積極在6月底前核保完手中所有防疫保單,到6月20日為 止,今年已新承保376.82萬件,已收保費35.61億元,近一周是新承 保24.22萬件,保費增2.43億元,而據承保前六大產險公司揭露核保 中的「在途件」,富邦產還有24萬件、中信產18.9萬件、和泰產8.9 萬件、兆豐產6.19萬件、新安東京產8.9萬件,國泰產20日已全數核 保,估計6月底今年承保件數將破440萬件,保費收入約43億元。
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表示,近來每周都有7萬∼8萬件保單申請理賠 ,理賠金額連二周逾28億元,累計今年已賠出112億元,是今年已收 保費近3.15倍,即產險公司已是拿出自己的錢來賠。
目前申請理賠件數僅占承保件數的8.36%,以各公司預估的15%∼ 30%來看,理賠金額恐上看200億∼400億元。
中華信評調整個別產險公司信用評等的連串行動中,最新針對富邦 產險、國泰產險作出宣布,兩家信評都在「twAA+」等級的產險公司 因具有母集團的核心地位,其評等與金控集團的集團信用結構相同, 在集團高度整合的結構下,母公司有義務對體質較弱的子公司成員提 供援助,因此原有信用評等獲得確認,評等展望「穩定」。
中華信評評估,富邦產險擁有充裕的營運現金流量,因理賠金額激 增而導致的流動性衝擊應在可控管範圍內,也可支應因防疫保單的可 能賠款。
中華信評主辦分析師王珮齡認為,富邦產險並沒有因理賠金額增加 而面臨需要出售投資部位獲取現金的壓力。
但在防疫保單賠款不斷增加的情況下,中華信評認為,富邦產險在 維持其非常強健的資本緩衝空間方面,面臨著持續增高的不確定性, 時間會持續到未來一至二年,可能產生的理賠金規模恐將耗損富邦產 險2022年的資本生成能力,致使該公司僅有較為薄弱資本緩衝空間, 用於吸收其持續進行的業務與投資活動所衍生的資本需求。
國泰產險部分,中華信評認為,國泰金控集團將在所有可預見的情 況下,為國泰產險提供業務以及財務支持,近期國泰金控集團宣布為 國泰產險注資新台幣100億元,即可獲得印證。
王珮齡分析,國泰產險在集團中的貢獻占比較低,按資產與資本計 算均低於2%,近期防疫保單的理賠數量驟增而導致的理賠金額增加 ,不太可能削弱國泰金控集團的整體信用結構。中華信評預期,國泰 金控集團的正常年度獲利,應足以吸收前述理賠支付的潛在影響。
中華信評評估,富邦產險擁有充裕的營運現金流量,因理賠金額激 增而導致的流動性衝擊應在可控管範圍內,也可支應因防疫保單的可 能賠款。
中華信評主辦分析師王珮齡認為,富邦產險並沒有因理賠金額增加 而面臨需要出售投資部位獲取現金的壓力。
但在防疫保單賠款不斷增加的情況下,中華信評認為,富邦產險在 維持其非常強健的資本緩衝空間方面,面臨著持續增高的不確定性, 時間會持續到未來一至二年,可能產生的理賠金規模恐將耗損富邦產 險2022年的資本生成能力,致使該公司僅有較為薄弱資本緩衝空間, 用於吸收其持續進行的業務與投資活動所衍生的資本需求。
國泰產險部分,中華信評認為,國泰金控集團將在所有可預見的情 況下,為國泰產險提供業務以及財務支持,近期國泰金控集團宣布為 國泰產險注資新台幣100億元,即可獲得印證。
王珮齡分析,國泰產險在集團中的貢獻占比較低,按資產與資本計 算均低於2%,近期防疫保單的理賠數量驟增而導致的理賠金額增加 ,不太可能削弱國泰金控集團的整體信用結構。中華信評預期,國泰 金控集團的正常年度獲利,應足以吸收前述理賠支付的潛在影響。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