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山人壽(公)公司新聞
統計指出,保經公司新增業務員總數為1,208人,扣除異動後淨增 438人,居三大通路中業務員人數淨增長最多;壽險公司4月新增人數 2,349人,實際淨增185人;保代公司僅新增761人,出現127人淨減, 顯示競爭壓力加劇、人力流動加速較明顯。
從各家壽險公司來看,國泰人壽不含內勤登錄數的業務員規模居冠 ,共有5萬9,126人;南山人壽與富邦人壽分列二、三名,分別為3萬 3,494人與3萬3,059人;新光人壽與台灣人壽分別為1萬2,469人與7, 416人;近年積極強化自營通路的凱基人壽,目前也累積達1.5萬業務 員。
4月新增業務員方面,以國壽512人最多,富邦與南山人壽分別為4 29人與298人,凱基人壽210人;台灣人壽與新光人壽僅分別新增40人 與73人,新增人數相對保守。
觀察4月六家壽險每一業務員保費收入貢獻表現,以4月新契約保費 收入來換算,台灣人壽新契約保費37億元,平均每人貢獻約49.9萬元 ,表現最亮眼;凱基人壽64.2億元新契約保費,每人平均貢獻約42. 8萬元排名第二;新光人壽新契約保費36.8億元,每人平均貢獻29.5 萬元排名第三。
雖然國壽以124億元新契約保費居總體之首,但因人力基數龐大, 平均每人貢獻約21萬元;富邦人壽新契約保費94.3億元,平均為28. 5萬元;南山人壽69億元,平均為20.6萬元。以單人貢獻度來看,三 家公司雖未居前列,但因其吸納大量兼職業務員,形成人力規模優勢 ,從銷售成果來看仍展現穩健成長。
觀察個別公司結構,富邦人壽指出,新增業務員以18∼24歲最多, 整體仍以30∼34歲為主,其次為35∼39歲、25∼29歲族群。保險業自 由度高、挑戰性強,能發揮年輕人對職涯的期待與理想,因此對年輕 人有吸引力。
國泰人壽分析,今年新進正職業務員以25∼34歲最多,透過AG2.0 系統化增員流程篩選適配對象,再結合培育計畫與數位工具協助新人 發展。國壽也打造新業務平台NAP,整合行政、行銷與7,000堂線上課 程供進修,並舉辦暑期金融體驗營「夢想直販所」,提前讓Z世代感 受職場實境。
南山人壽統計,今年前四月18∼24歲新登錄人數占比近半,其次為 25∼29歲與30∼34歲。除了收入潛力,團隊文化與支持系統也是吸引 年輕人的關鍵。針對Z世代則持續深入校園舉辦營隊、競賽、產學合 作與獎學金等活動,培養年輕世代保險觀念,每年投注逾2億元發展 全職新人。
凱基人壽表示,今年新增業務員集中於25∼29歲,其次為30∼34歲 與18∼24歲。保險業具備工時彈性、收入與努力成正比,加上數位化 程度高,與Z世代追求自主、彈性的價值觀契合。
台灣人壽4月新增業務員中,18∼24歲占35%最多,25∼29歲約18 %。台壽認為,吸引年輕人加入的原因為「龍鑽計畫」提供明確晉升 與獎金機會、「Fun新培育計畫」搭配穩定保戶基礎,及金控資源支 持,讓新人快速上手、建立自信。
新光人壽4月新登錄73人中,以35歲以上為多,但18∼24歲也具相 當比重。新壽強調,組織涵蓋多元年齡層,包括二度就業、轉職與家 庭主婦等,針對Z世代,除推動校園實習計畫,也設計「超越/超業 專案」提供新人紮實訓練,搭配「珍珠計畫」由主管與超業師雙指導 ,協助新人接觸市場、加速成長。
近期新台幣對外匯的升值對台灣壽險業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其中南山人壽等大型壽險公司受到的影響尤為顯著。根據最新數據,5月份新台幣升值近7%,對壽險業造成的匯損影響數目達到17億元至18億元之間。金管會主委彭金隆指出,新台幣每升值1元,整體壽險業的影響數將達2,000億元,而5月份新台幣的狂漲使得壽險業的影響數高達4,000億元。
為應對這波匯率波動,許多壽險公司紛紛採取了相應措施。例如,富邦人壽透過提高NDF及PROXY的避險比重,將未避險美元部位從3月底的27.2%降低至4月的19%。此外,富壽已經申請外價金新制並獲准,自行增提100億元,以沖抵外匯損失。
國泰人壽的執行副總林昭廷表示,4月份在舊制外匯準備金基礎下,新台幣升值1%將導致約20億元的匯損,但由於NDF的評價利益,實際的未實現匯損只有54億元。而從5月起適用新制後,國壽預估匯損金額將為0元。
南山人壽則在4月底餘額約178億元的基础上,得以追加404億元,總規模達到582億元,足以應對5月份可能面臨的匯損衝擊。台灣人壽策略長葉宏強強調,新台幣升值1角將對台壽造成約2.6億元的匯損,而為了提升資本適足率,台壽今年已規劃發債300億元並宣布不發放股利。
凱基人壽的執行副總林紹華在法說會上指出,以當前外匯曝險估算,新台幣每升1角影響金額少於17億元,截至4月底凱壽仍有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212億元,新台幣損平點約在30.7元至30.8元,若新台幣再升值,將直接影響損益。
總結來說,台灣壽險業者在這波匯率波動中,透過新制或增提外匯準備金等策略,暫時度過了龐大匯損帶來的壓力。而央行也出手穩定匯率,期望能夠將5月的匯損壓力「絕後」。
今年第一季,台灣壽險業的財報逐漸揭曉,其中投資性不動產的表現格外受到矚目。在眾多壽險公司中,國泰人壽以約5,028.96億元的投資性不動產餘額蟬聯「地產王」寶座,同時租金收入也以33.13億元穩居「最大包租公」。然而,在眾多壽險公司中,台灣人壽的表現格外亮眼,成為了一匹黑馬。
台灣人壽在第一季的投資性不動產租金收入年成長達41.89%,資產規模年增近6%,這一成長幅度在所有壽險公司中是最高的。這主要得益於公司過去兩年積極布局大型商業不動產與複合式開發案,並結合其豐富的不動產管理經驗,成功活化資產並推動租金收入的正成長。以近期盛大開幕的南港大型商場LaLaport為例,其完工出租後的收益率預計將超過3%。
其他壽險公司的表現也各有特色。富邦人壽第一季租金收入為20.12億元,雖然年減7%,但仍然穩居第二高。新光人壽與南山人壽的表現則相對穩定,租金收入分別約有12.54億元與11.86億元,年增幅分別為1.85%與4.96%,投資性不動產餘額也略有增長。
凱基人壽第一季租金收入小幅成長1.18%,但資產餘額較去年同期減少4.56%,這與公司採取的資產汰舊換新或重新配置策略有關。凱基人壽表示,不動產餘額降低主要是因為處分部分閒置資產,並持續專注於不動產物業的收益優化,提升出租率並適時反應租金漲幅,使得第一季的租金收入優於去年同期。
南山人壽在長期以來與台北市南山人壽企業工會的合作關係上,不僅展現了彼此間的深厚信任,更在近日達成了新的里程碑。根據最新消息,兩方基於共同發展的願景,經過慎密溝通與討論,已於昨日正式簽署協議書,這將為未來的業務合作奠定更加穩固的基礎。
此次協議的簽署,著重於保障南山人壽業務夥伴的權益,並強化雙方之間的互信與尊重。這一決策將有助於南山人壽的业务夥伴更加專注於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從而共同推動南山人壽的業務發展。
南山人壽強調,在面對業務招攬過程中可能產生的爭議,公司始終秉持著照顧業務夥伴的立場,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判斷,並作出合適的處理。這一原則已經在日常營運中得到了落實。此次協議的簽署,正是對主管機關推動和諧關係的期待的一個具體回應,將相關實務運作進行明確的文字修正,並納入協議內容。
在客戶投保新保單時,南山人壽將進行詳細的檢視,確保客戶在投保前後六個月內未解除舊保單,並加強確認客戶解約及投保新約的意願,從而避免不當勸誘或不符合客戶需求的情況發生。一旦釐清相關情況,南山人壽將立即給付業務夥伴應得的招攬報酬。
在長期壽險業務中,南山人壽認識到業務夥伴對保戶的持續服務的重要性。因此,公司將後續服務成果對應的續期業務報酬,增加為業績評量的額外選項,並正式納入協議內容。
這份協議書的簽署,由南山人壽總經理范文偉與台北市南山人壽企業工會理事長蔡坤穎共同代表,並有行政院勞動部勞動關係司司長王厚偉、台北市勞動局局長王秋冬到場見證,顯示了對此合作關係的肯定與支持。
南山人壽指出,在招攬業務出現爭議時,南山人壽一向以照顧業務夥伴的立場,依實際發生的情形去分析判斷責任歸屬,作出妥適的處置,相關機制早已落實在日常營運當中。因此,遵循主管機關對促進和諧關係的期待,將相關實務運作作更明確的文字修正,納入協議內容。
當客戶投保新保單時,南山人壽會檢視客戶在投保前六個月及投保後六個月是否有解除舊保單的情況,若出現此情況,南山人壽將加強確認客戶解約及投保新約的意願,確保類似情況中無不當勸誘或不符合客戶投保需求、亦未損及客戶權益等情況,而於釐清後即給付業務夥伴相應的招攬報酬。此次即將這部分實務作業納入協議內容。
壽險是長期的承諾,有賴業務夥伴持續對保戶的服務,南山人壽亦將後續服務成果對應的續期業務報酬,增加為業績評量的額外選項,並納入協議內容。
此協議書由南山人壽總經理范文偉與台北市南山人壽企業工會理事長蔡坤穎代表簽署,行政院勞動部勞動關係司司長王厚偉、台北市勞動局局長王秋冬到場見證。
據大型壽險公司估算這波新台幣升值的匯損數,部分壽險公司外匯 變動準備金燒光光,紛紛採取外價金新制或發債、不發股息等策略因 應。
富邦金5日法說中指出,富邦人壽透過提高NDF(無本金交易遠期外 匯)及PROXY(替代避險)避險比重、約1.9%,未避險美元部位由3 月底的27.2%,到4月已下降到19%,若以此標準,新台幣每升值1角 影響大約18億元。
但富壽因應匯率波動已申請外價金新制獲准,並自行增提100億元 ,5月已可適用新制,轉列80億元後,合計有270億元,可全數拿來沖 抵外匯損失,但到5月底即歸零,未來新制後將有100%沖抵機制。
國泰人壽執行副總林昭廷說,4月的舊制外匯準備金基礎下,新台 幣升值1%,匯損約20億元,升值1角影響數約6.3億元,但4月NDF增 加評價利益,真正的未實現只有54億元,加上攤提成本,升值1%對 損益表變動只有15億元。
5月起適用新制後,到月底都還有外匯準備金可衝抵,所以新台幣 升值一角或1%,國壽預估匯損金額是0元。
南山人壽截至4月底餘額約178億元,在新制度核准後得以追加404 億元,合計規模可達582億元,足以支撐5月可能面臨的匯損衝擊。
台灣人壽策略長葉(木百)宏強調,新台幣若升值1角,對台壽會 造成約2.6億元匯損,若要資本適足率(RBC)提升1個百分點則要6億 元,台壽今年不只規劃發債300億元、也已經宣布不發放股利。
凱基人壽執行副總林紹華法說會時說明,以目前外匯曝險估算,新 台幣每升1角影響少於17億元,截至4月底凱壽仍有外匯價格變動準備 金212億元,新台幣損平點約在30.7元∼30.8元,若再升值會直接影 響損益。
整體來看,壽險業者透過新制或增提方式,暫時度過5月龐大匯損 帶來的壓力。央行出手穩匯,期望5月的「空前」匯損壓力能就此「 絕後」。
另一表現突出的是台灣人壽,單季投資性不動產租金收入年成長4 1.89%、資產規模年增近6%,為本季成長幅度最高的黑馬。
國泰人壽第一季投資性不動產租金收入達33.13億元,年增3.35% 、季增8.77%,維持市場領先地位,坐穩雙冠王寶座,不動產餘額將 近5,028.9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逾85.6億元、年增1.73%。國壽指 出,第一季與去年同期相比,受惠於商場、飯店遇到過年期間抽成增 加,另有部分已完成的工程陸續開始收租,導致租金收入增加。
觀察各壽險租金收益增長幅度,台壽可謂最大黑馬,第一季租金收 入達7.19億元、年成長近42%,季增幅達35%,同期其投資性不動產 餘額達1,070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5.8%。台灣人壽過去兩年積極布 局大型商業不動產與複合式開發案,搭配其不動產管理經驗,加速活 化資產與租金正成長,本季租金收入明顯跳升,顯示其資產頭報策略 見效。以今年3月20日盛大開幕的南港大型商場LaLaport為例,完工 出租後的收益率上應會在3%以上。
富邦人壽第一季租金收入20.12億元,仍穩居第二高,但年減7%, 也較去年底水位下滑,投資性不動產餘額也出現小幅收斂至2,605億 元;新光人壽與南山人壽本季表現穩定,租金收入分別約有12.54億 元、11.86億元,年增幅分別為1.85%與4.96%,投資性不動產餘額 也略有增長。
凱基人壽第一季租金收入雖小幅成長1.18%,但資產餘額較去年同 期減少4.56%,與資產汰舊換新或重新配置策略有關。凱基人壽指出 ,不動產餘額降低主要是處分部分閒置資產所致,另持續專注於不動 產物業的收益的優化,提升整體出租率及適時反應租金漲幅, 使第 一季租金收入優於去年同期。
台灣壽險業近期面臨新台幣暴升的巨大壓力,業內人士紛紛尋求解決之道。為了緩解匯率波動帶來的損失,金管會已經研擬出兩大準備金提存指標的鬆綁方案,預計將於6月底前實施。
根據消息,金管會的方案包括:首先,將保單責任準備金利率提高,這將使得壽險公司能夠釋放出過去有效保單的「溢提」準備金,轉為外匯準備金,以應對匯率波動。此外,將採用第六回合生命表來檢視死亡準備金,進一步減少提存準備金的數額。
這兩項措施預計將為壽險業帶來數千億元的準備金轉化,其中受惠最大的將是那些擁有大量舊有高利率終身壽險的大型壽險公司,如南山人壽等。
為了進一步落實這項方案,保發中心於3日邀集了九家壽險業者進行詳細討論,並由業界進行試算。壽險公會也在昨日迅速通過並正式向金管會提出提案,力爭在6月底前實施。
金管會對於這兩大方案已經展開可行性研究。第一個方案是將所有「有效保單」責任準備金利率提高0.25個百分點,減少的提存金額可以轉列為外匯準備金。第二個方案則是允許壽險業使用第六回合生命表來檢視死亡準備金,從而減少提存準備金的數額。
近期新台幣的暴升對壽險業造成了不小的影響,5月份新台幣對美元的匯率一度接近7,這讓壽險業界倍感壓力。許多壽險公司,包括國泰、富邦、南山等,都已經申請了外匯準備金新制,但隨著6月份新台幣匯率的再度上升,壽險業界再次陷入緊張狀態。
市場普遍預期,金管會將會接受這兩大準備金提存指標的鬆綁方案,為壽險業帶來救贖。
近期,隨著國際保險準則(ICS)新制的即將實施,台灣壽險業積極採取行動,通過發行債券來籌資和強化資本基礎。根據櫃買中心統計數據,今年至今,全體壽險業次順位債券發行金額已達307.8億元。其中,富邦人壽以190億元的發債規模領先群倫,全球人壽發債53.4億元位居第二,南山人壽發行50億元,三商美邦人壽則發債14.4億元。
面對2026年將實施的ICS 2.0新制,金管會在2023年4月宣布了一項重要政策,允許保險業發行10年期以上的長期次順位公司債進行籌資。這項政策不僅讓發行的債券能夠計入自有資本計算RBC,還可以像其他形式的自有資本一樣進行投資管理運用。這一鬆綁政策的推出,促使台灣壽險業在2023年和2024年發生了千億元規模的發債熱潮。
在2023年,壽險業次順位債發行金額達到1,074.87億元,其中,國泰人壽以近350億元的發債規模成為發債王,其次是富邦人壽的250億元,台灣人壽、新光人壽與南山人壽的發債額分別為130、130與115億元。而到了2024年,發債規模進一步擴張至1,378.88億元,其中富邦人壽以560億元居冠,國泰人壽以500.68億元(含一檔美元債)位居第二,南山人壽發債110.2億元,凱基人壽和新的光人壽分別發債100億元和83億元。
為了準備迎接ICS新制的挑戰,壽險業近年來一直在積極籌備,透過發債來增強資本。國泰人壽執行副總林昭廷在法說會上透露,公司目前資本充足,暫無發債需求與規劃。這一現象也反映了南山人壽等業內龍頭企業的穩健發展態勢。
富邦金除了向金管會申請增提外匯準備金獲准,壽險三雄國泰人壽 、富邦人壽與南山人壽均向金管會遞件申請外匯準備金新制,而金管 會已通過國壽與南山的申請,近日也將快馬加鞭通過富邦人壽的核准 。
6月台股ETF換股秀也進入重頭戲,群益台灣精選高息(00919)、 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等千億級高股息ETF陸續調整成分股,卡位 買盤流入力道加強,市場坐等抬轎或倒貨,使近期盤面籌碼大挪移。
法人表示,金控股因去年獲利大豐收,普遍交出亮麗股利,使今年 股利政策較去年大幅提升,進而獲得人氣高息ETF青睞納入成分股, 富邦金、國泰金雙雙被資產規模超過3,600億元的群益台灣精選高息 ETF選入,在主被動買盤推動下,使股價4日分別強勢大漲4.19%、1 .25%。
富邦金今日將召開法說會,外匯匯損將成市場關注焦點,而金管會 已經規劃針對壽險業外匯準備金做出鬆綁,並且先同意業者在半年報 申報時,資本適足率(RBC)可用匯率的半年日均價計算,有助財報 帳面數字美化。
富邦人壽4月稅後淨損24.1億元,前四月稅後淨利為249.5億元。國 泰人壽4月稅後淨損25.7億元,前四月稅後純益156.7億元。川普關稅 導致美元貶值、亞幣加速升值,在主管機關政策因應下具利空出盡意 味,壽險為主體的金融股表現回穩。
壽險圈估算,這兩大準備金約達數千億元「溢提數」可轉列外匯準備金,每家壽險業估有數百億元,以有大量舊有高利率終身壽險的大型壽險公司受惠最大。
保發中心3日邀集九家壽險業者對此方案作細部討論,並由壽險業者試算,壽險公會昨(4)日火速通過並正式提案給金管會,力拚6月上路。金管會已正研擬鬆綁的可行性。
兩大方案為:一、拉高所有「有效保單」責任準備金利率1碼(0.25百分點),提存金額減少的「差額」可轉列外匯準備金。但轉列前提是責準金不能低於保價金。
例如責準利率2%,壽險未來要還給保戶100元,現在得提存98元準備金在帳面上,未來拉高責準利率1碼到2.25%,業者只需提存97元的準備金,提存金額減少1元,可轉列成外匯準備金。
目前全體壽險業責任準備金餘額共有數十兆元,估算拉高1碼,全體壽險業可轉列外匯準備金可望達數千億元,可大幅減緩新台幣暴升的匯損壓力,也挽救獲利。
二、允許壽險業以第六回合生命表檢視死亡準備金。業者說明,目前死亡準備金都是用第五回合生命表,計算餘命僅70歲,但目前餘命已延長到80歲,當餘命增加、提存死亡準備金減少,中間「溢提」部分也可轉列外匯準備金。這塊以有終身壽險、健康險較多者,挹注較大。
5月新台幣暴升近7%,包括國泰、富邦、南山等八家壽險業都已申請外匯準備金新制,但5月外匯準備金水庫恐全額動用到「乾枯」,6月新台幣又見「29」字頭,再度拉緊壽險圈的神經。
在壽險公會第一個提案:接軌IFRS17的有利影響數,遭金管會打回票後,業者在考量合法、又不違反會計制度、也不提前接軌等諸多評估後,重新再向金管會提鬆綁準備金、搬救命錢方案。市場預期,金管會有望點頭。
國內保險業將於2026年接軌ICS 2.0,金管會在2023年4月宣布,保險業可發行10年期以上長期次順位公司債籌資,不僅能計入自有資本計算RBC,也可比照保險業以其他形式持有的自有資本進行投資管理運用。
金管會鬆綁政策,促使壽險業在2023、2024年接連爆發逾千億元的發債盛況。櫃買中心資料顯示,2023年壽險次順位債發行金額衝上1,074.87億元(含兩檔美元債),2024年發債規模再擴張至1,378.88億元(含一檔美元債)。
回顧2023年與2024年,發債前五大壽險公司均為前六大壽險,2023年由壽險龍頭國泰人壽搶下發債王,包含兩檔美元債券在內,全年發債近350億元;富邦人壽發債250億元居次;台灣人壽、新光人壽與南山人壽也分別發行130、130與115億元。
2024年發債前五大排名略見變動,富邦人壽發債560億元居冠,國泰人壽500.68億元(含一檔美元債),南山人壽110.2億元,凱基人壽100億元,新光人壽為83億元。
壽險業為拚接軌國際新制,近年來均按表操課、積極發債厚實資本,國泰人壽執行副總林昭廷先前在法說會上表示,國泰人壽目前資本相當充足,暫無發債需求與規劃。
AI應用基礎建設上,國泰人壽以AI技術為基礎,建構數位中台架構 ,提升工作效率,優化後理賠案件審理時間縮短10%,能節省業務員 約60%行政作業時間,業務員滿意度高達95%;針對內勤員工則建置 理賠、核保、客服智能工作台,核保財務指標評估效率提升80%,客 服人員問題一次解決率達97%,今年的數位轉型主軸則從「人機協作 」進化至「人機互動」的深度結合。
南山人壽已成立「Beyond Lab」內部創新實驗室,並結合雲地大型 語言模型(LLM)和檢索增強生成(RAG)技術架構,輔以逐篇解讀、 專家指引等專利技術發展各領域AI應用。
新光人壽透過AI提升理賠防詐能力與業務支援工具,去年推出的「 壽險理賠樣態共享生態圈」,優化理賠AI模型準確度,有效減少誤判 與漏判風險;業務輔助工具方面,新壽開發「智能保單健診系統」能 自動彙整客戶多家保單資訊,業務員只要拍照掃描保單便能快速分析 保障缺口,幾分鐘內完成保單健診報告。
AI技術進步神速,業務員是否會被取代成為外界討論焦點。國泰人 壽強調,AI雖可提升複雜商品的推薦準確度與線上流程的體驗,卻難 以取代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連結,若保險公司能提供業務員AI工具,業 務員同樣能擁抱科技而不被科技取代,成為科技輔助型的顧問。
部分壽險業表示,的確有在評估降低美元資產部分,但多數業者認為,美元資產短期難以被取代,部分公司布局澳洲、英國公司債,可能是配合外幣保單配置。
凱基人壽指出,公司內部確實有在討論評估進一步降低美元資產部位,凱基人壽因為有發行澳幣保單商品,會視狀況調配。
國泰人壽昨天表示,海外固定資產的配置要考慮市場深度、利率水準以及匯率長期的展望來決定。
南山人壽表示,美元資產的市場深度與廣度皆為全球最佳,且遠超其他貨幣資產,另全球貿易與投資結算仍主要採用美元結算,美元資產短期仍有其難以被取代性。新壽表示,目前投資布局維持正常操作,隨著市場變化進行動態調整。
台灣人壽昨未正面回應是否在債券配置上有所變動。富邦人壽表示,法說會前無法回應。
新台幣匯率強升,衝擊壽險業5月獲利表現,富邦人壽雙管齊下,除遞件申請外匯準備金新制外,昨天也公告,獲金管會核准增提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100億元。
目前國內的壽險三雄,國泰人壽、富邦人壽與南山人壽均向金管會遞件申請外匯準備金新制;金管會已通過國泰人壽與南山人壽的申請,近日也將快馬加鞭通過富邦人壽的核准。
據統計至6月2日止,已獲金管會核准適用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新制 的業者,包括友邦人壽、新光人壽、凱基人壽、台新人壽、三商美邦 人壽、國泰人壽、南山人壽、富邦人壽,合計八家。壽險業者積極參 與,主要是希望趕在5月底前適用,富邦人壽更同步增提外匯價格變 動準備金100億元,雙管齊下力抗匯損。
國壽、南山壽申請新制後面對匯損壓力暫時減緩,其中國泰人壽4 月底外價金餘額305億元,改用新制後可多出146億元;南山人壽改用 新制後則有超過500億元,是兩家外價金餘額最高的壽險公司,應足 以因應5月匯損帶來的壓力;富邦人壽3月底外價金餘額262億元,且 持續動態提高避險比率加上成功改新制後,又增提百億元外匯準備金 ,預估也可撐過5月匯損帶來的龐大壓力。
面對新台幣持續升值帶來的匯損壓力,壽險業者除陸續申請外匯價 格變動準備金新制,透過新制開放壽險業申請將五類準備金轉列充實 外匯準備金水位,就可適用提存與沖抵100%全額。另外,增提外價 金、下調股利也是因應之道,台壽就以不發股利因應,富邦人壽4月 已公告擬發放現金股利210億元,後續是否跟進下調股利發放額度, 備受市場關注。
從近期壽險業者除期盼金管會出手救援外,已紛紛出招自救,可見 新台幣持續升值帶來的匯損壓力與日俱增,預期勢必衝擊即將公布的 金控5月獲利,進而影響今年存股族對金融股除權息行情的期待。富 邦金將在6月5日舉行法人說明會,富邦人壽獲利與因應匯率變動之道 ,勢必將成為法人關切焦點。
「業務員第13個月定著率」可視為一家公司的留才指標,也就是各壽險公司當年度登錄業務員迄第13個月仍在職人數占當年度登錄業務員總數的比例,定著率愈高,代表愈多新血留得住,成為公司的戰將。
根據保險業公開資訊觀測站最新公布的數據,近三年壽險公司業務員定著率持續上升,從2022年平均57.13%、2023年60.15%,2024年提升至66.14%。
21家壽險公司中,2024年定著率最高為宏泰人壽、臺銀人壽,以100%的高定著率並列第一,中華郵政壽險定著率為97.06%,較2023年小幅成長。而六大壽險中,凱基人壽定著率達89.32%排在第一,亦超越2023年的86.85%;台灣人壽以80.38%的定著率排在第二;第三則是國壽成長至67.1%。
定著率進步最大的則是新光人壽,從2023年的46.5%躍升至62.98%,一口氣上升逾16個百分點,顯見留才策略有成;富邦人壽亦較2023年成長逾3個百分點,達62.98%;南山人壽2024年定著率則為54.47%。
另,據壽險公會統計,壽險公司4月登錄業務員人數止跌,較上月增加185人,來到20萬4,401人,若是與2024年同期20萬5,523人相較,減少1,122人。
近年來,台灣壽險業市場競爭激烈,各大壽險公司不斷尋求突破,力圖提高業務員的留任率。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台灣壽險業的平均定著率達到66%,顯示出業界在留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眾多壽險公司中,凱基人壽和台灣人壽的定著率表現特別亮眼,均超過80%。其中,凱基人壽的定著率達到89.32%,較去年上升2.47個百分點,穩坐六大壽險公司的頭把交椅。而台灣人壽以80.38%的定著率位居第二,也較去年提高了近4個百分點。
新光人壽的定著率進步尤為驚人,從去年的46.5%躍升至62.98%,大幅上升16.48個百分點,這一成績對於公司來說是一大鼓舞。富邦人壽的定著率也較去年成長了3個百分點,達到62.98%。這些公司通過不斷優化留才策略,成功地將更多新血留在了公司內。
值得一提的是,南山人壽的定著率為54.47%,雖然與其他公司相比略有差距,但已經顯示出公司在留才方面的努力和成效。而宏泰人壽和臺銀人壽則以100%的高定著率並列第一,中華郵政壽險的定著率為97.06%,也呈現小幅成長。
此外,壽險公會的統計數據顯示,4月份壽險公司登錄的业务員人數止跌回升,較上月增加185人,總計達到20萬4,401人。但與去年同期相比,仍減少了1,122人,這也反映了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
總的來說,台灣壽險業在留才方面取得了可觀的進展,各公司不斷提升定著率,以期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穩占一席之地。
昨日,潤泰全(2915)於股東會上揭露了2024年度的財務情況。董事長徐盛育在會中透露,由於去年美債殖利率的上升,導致轉投資的南山人壽必須提列盈餘公積,因此2024年度的股利僅能配發2.5元。徐盛育指出,這一決策是因為公司面臨美債殖利率上升帶來的壽險業損失增加,南山人壽作為潤泰全的重要投資,根據權益法,公司必須提列特別盈餘公積,這是股利發放較低的主因。
對於股東會上部分股東對於股利發放的不滿,徐盛育回應,公司並非不願意發放股利,而是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無法提高股利發放。他強調,今年在川普關稅政策的變動下,潤泰全所受的衝擊可能會比去年更大。
根據潤泰全的財報,2024年公司稅後純益達135.6億元,每股收益(EPS)為13元。然而,由於南山人壽和潤泰新的貢獻,其中南山人壽對潤泰全的財報表現影響最大,其貢獻約88億元,而潤泰新則約39億元。
徐盛育還提到,新台幣匯率的暴升對壽險業確實造成了一定影響,但根據金管會的約談結果,各家壽險公司的資本適足率都在332%,淨值資產比7.7%,因此沒有風暴的疑慮。至於匯率對公司的影響,由於國貿業務銷售及採購均多以美元計價,相互沖抵後,對公司影響不大。
總結來說,潤泰全在面對外部環境的挑戰時,仍然堅守穩健的財務策略,並且強調會根據金融評價損失的結果來決定是否提列法定盈餘公積,並在可能的情況下分配股利,回饋股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