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邦人壽(公)公司新聞
台灣壽險市場近期掀起一波分紅保單的搶市潮,其中深耕市場多年的保誠人壽與重新炒熱分紅保單市場的富邦人壽,不約而同地推出多項新產品,力圖固樁市場地位。富邦人壽近期推出的「活利優退分紅終身保險」與「美富優退外幣分紅終身保險」,旨在幫助民眾增加退休現金流,彈性選擇退休年齡,並提供長期壽險保障,讓資產增值,打造舒適與尊嚴的晚年生活。
面對高通膨與高齡化的雙高時代,富邦人壽強調,勞工朋友在提領勞退金前,可能會遇到工作中斷、意外、疾病等風險,或是提領後活太久所帶來的財務、健康與照護風險。為此,「活利優退」與「美富優退」兩款保單,旨在補足三大缺口:一是勞工退休金新制年滿60歲才能領;二是每月薪資自提上限僅6%;三是帳戶金額非終身領。
另一方面,保誠人壽也於近期宣布,其董事會已核准2025年分紅保單的紅利宣告。儘管全球經濟成長動能趨緩,地緣政治與主要國家大選等不利因素與不確定性存在,但受益於貨幣政策轉趨寬鬆、AI等科技創新需求以及強健的企業資產負債表,全球股市普遍上揚。固定收益投資方面,美債長天期公債殖利率回升至年度高點,美元強勢亦提升外幣資產投資收益率,使得保誠人壽的2024年度分紅帳戶報酬率及累積報酬率表現亮眼。連續12年銷售的分紅保單,均維持在100%中分紅以上的水準。
近期台幣強升對壽險業帶來不小的壓力,金管會主委彭金隆昨日(28日)在記者會上指出,整體壽險業面臨6兆元未避險的風險,約等值2,000億美元。台幣每升值1元,壽險業就會承受2,000億元的新台幣匯損。金管會已要求業界謹慎考慮今年的配息政策,並已有一家壽險公司撤銷了配息申請。
根據規定,壽險業配發現金股息需經保險局核准。目前,富邦人壽、台灣人壽、合庫人壽、凱基人壽等四家壽險業已向保險局遞件申請,總計近260億元。其中,已有一家壽險公司決定將股息保留在帳上,不繳給母金控。一位壽險高層表示,由於美國川普關稱導致今年股債匯市波動加大,壽險業應該多保留現金以應對風險,並順利接軌2026年的TW-ICS(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
彭金隆強調,即使在太平時期,壽險業發放股息也應遵循盈餘的20%原則,配息政策已經相當保守。此外,金控子壽險公司可以隨時召開董事會調整股息政策。他坦承,若將股息上繳給母金控,母金控明年可能會對子壽險公司進行增資,這對業界來說是個負擔。金管會已經請求業界謹慎思考,並有一家壽險公司已經撤銷了配息申請。
根據各家壽險公司的公告,富邦人壽計劃配發現金股息210億元,台灣人壽19.17億元,合庫人壽5.78億元,凱基人壽25億元,總計近260億元。其中,已有一家壽險公司因金管會的「勸說」而決定撤回申請。
在財委會昨日審議「國際金融業務條例」和「投保法修正草案」時,立委賴士葆、鍾佳濱、李坤城等人均關注到台幣升值對壽險業獲利和資本適足率(RBC)的影響,以及這是否會影響接軌TW-ICS和股息政策。彭金隆承認,目前壽險業可運用資金共37兆元,其中23兆元在海外。扣除非匯損問題的外幣保單後,還有15兆元。這15兆元中,有六成已經避險,未避險的台幣部位有6兆元,約等值2,000億美元。為了讓壽險業順利接軌TW-ICS,金管會已經傾向於同意採用匯率半年日均價計算RBC,預計6月底半年報將採用此方法。若業者的RBC在採用此方法後仍未達標,金管會也將提供「補考」機會。
依規定,壽險業配發現金股息都需經保險局核准,目前有富邦、台灣、合庫、凱基人壽等四家壽險業向保險局遞件申請當中,合計近260億元。據了解,已有一家將調整,把股息保留在帳上,不上繳母金控。
一家壽險高層坦言,美國川普關稅讓今年股債匯市波動甚鉅,壽險本應該多保留現金在帳上,不要上繳母金控,才更有能力抵禦風險,也能順利2026年接軌TW-ICS(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
彭金隆也說,即便是太平時期,壽險業發放股息,也不是賺多少、就可以全部都發掉,股息是以盈餘20%為原則,配發股息政策已經很保守。
其次,若是金控子壽險,可隨時召開董事會調整股息政策。他坦言,若是上繳了母金控,屆時金控明年又要對子壽險增資,這樣更辛苦,金管會請業者審慎思考後,有一家已撤銷申請。
依各家壽險公告,富邦人壽擬配發現金股息210億元、台灣人壽19.17億元、合庫人壽5.78億元、凱基人壽25億元,合計近260億元。其中已有一家遭金管會「勸說」已決定撤件。
財委會昨日審「國際金融業務條例」、「投保法修正草案」,立委賴士葆、鍾佳濱、李坤城等均聚焦台幣升值重創壽險業獲利和RBC,是否影響接軌及股息政策。
彭金隆坦言,目前整體壽險業可運用資金共37兆元,有23兆元在海外,扣掉無匯損問題的外幣保單,還有15兆元。
這15兆元中,有六成有避險,未避險部位有台幣6兆元,約等值2,000億美元,當台幣每升值1元,就會有2,000億元新台幣匯兌損失影響數。
為了讓壽險業可順利接軌TW-ICS,金管會已傾向同意RBC採匯率半年日均價計算,預計6月底半年報就會採用。據了解,若業者RBC採匯率半年日均價計算後,還是有人沒達標,金管會也願意給「補考」機會。
高雄亞灣區成為金融業的下一個競爭熱點,不僅因為地緣位置優勢,更是因為金管會的積極推動高資產客戶財管業務。根據金管會的最新統計,目前已有13家國銀開始提供這項服務,並紛紛遞件申請進駐亞灣區,目標是7月份正式開業。此外,還有兩家投信業者和一家壽險業也加入競爭,使得亞灣區的金融競爭更加激烈。
這13家國銀中,除了星展銀行在4月已經開始營運外,其他如渣打銀行和台新銀行尚未啟動業務。而這13家銀行已經全部將目光投向亞灣區,顯示了市場的巨大潛力。另外,兩家投信業者也積極申請進駐,希望利用多通路銷售境外基金,這將為投信業帶來新的商機。
值得一提的是,國泰人壽已向高雄市政府申請簽署MOU,展開合作。而富邦、新光、南山、凱基等四家壽險業也不甘示弱,正在積極準備進入亞灣區市場。
在國銀承做高資產客戶財管業務方面,金管會的數據顯示,第一銀行以2,417位客戶和2,494億元的管理資產規模,已連續七個月保持領先地位。若以客戶數量來看,中信銀行則以2,298位客戶和2,391億元的管理資產規模,連續兩個月位居第二。這些數據都反映了亞灣區市場的潛在價值。
為了關懷社會弱勢群體,政府積極推動微型保險計劃,旨在為經濟弱勢者提供基本的人身保險保障。近期,各大壽險公司紛紛響應,共同推動微型保險的發展。根據最新數據,2025年的微型保單保費目標預計將達到1億3,347萬元,較2024年成長約11%,顯示了微型保險在台灣的普及與發展趨勢。
截至目前,整體壽險業的微型保險達成率已達一成,其中元大人壽、新光人壽、凱基人壽的達成率分別位居前三名。這些公司透過各種創新方案,為69.4萬名壽險保戶提供了保障。金管會自2009年起推動微型保險,旨在補充政府社會保險的不足,近年來,承保對象範圍不斷擴大,目前已為11類經濟弱勢或特定身分族群提供保障。
微型保險的保單具有低保費、保障內容簡單易懂、保險期間短(一年)以及多元投保方式等特點,這對於經濟弱勢者來說,是極具吸引力的選擇。金管會近年來也放寬了微型保險的承保規範,將承保對象擴大至中低收入高齡者,並調整了經濟弱勢者的年所得上限,讓更多族群得以受惠。
在微型保險的推廣上,產險業也不遺餘力。目前已有兩家產險公司開辦試辦型微型財產保險,總保障人數達17.5萬人。壽險公司則設定今年要完成1億3,347萬元的微型保單保費目標,據壽險公會統計,截至今年3月底,總保費收入為1,555.8萬元,總達成率11.66%,努力朝年底達標目標前進。
具體來看,元大人壽、新光人壽、凱基人壽的達成率超過20%,分別為34.74%、33.54%、22.34%。在有效契約人數方面,國泰人壽以17.2萬人佔據首位,提供約588億元的保障,之後依次為南山人壽和凱基人壽。新光人壽、台灣人壽、富邦人壽的有效契約人數分別為7.9萬人、7萬人、6.1萬人。
除了壽險公司外,產險業也在積極推展微型保險。13家產險公司設定今年要完成2,881萬元的微型保單保費目標,截至3月底,總保費收入為565.1萬元,總達成率約二成,其中,國泰產和泰安產的達成率分別達87%和51%。
金管會已核准15家國銀開辦富豪戶財管業務,星展銀在4月開辦,僅剩渣打銀和台新尚未開辦,換言之,開辦的13家銀行已全數搶進亞灣區。
另有二家投信業者也遞件申請進駐,證期局副局長高晶萍說,主要想申請做多通路銷售未具證投信基金性質的境外基金(俗稱另類基金),過去一檔基金只能找一家銀行,該項業務是讓投信可找多家銀行做銷售。
另一家壽險已向高雄市政府申請簽MOU。據了解,該家壽險是國泰人壽,另富邦、新光、南山、凱基等四家壽險業也正摩拳中。
金管會公布4月底國銀承做高資產客戶(1億元以上)財管業務,若以AUM來看,第一銀行已連續七個月稱王,若加上客戶數,則是連兩個月超車中信銀,成為雙料冠軍。
一銀4月底客戶數2,417人、管理資產規模2,494億元,中信銀是2,298人、2,391億元。
金管會自2009年起推動微型保險,目的主要是提供經濟弱勢者基本程度的人身保險保障,以填補政府社會保險或社會救助機制不足的缺口,近年持續擴大承保對象範圍,目前為11類經濟弱勢或特定身分族群提供因應特定風險基本保障的保險商品,種類包括定期壽險、傷害保險、實支實付型傷害醫療保險,並具有低保費、保障內容簡單易懂、保險期間短(一年)、多元投保方式(個人投保、團體投保及集體投保)等特點。
金管會也於近年進一步放寬微型保險的承保規範,將承保對象擴大至中低收入高齡者,並調整經濟弱勢者的年所得上限規定,使更多族群得以受惠。此舉已促成兩家產險公司開辦試辦型微型財產保險,總保障人數達17.5萬人。
壽險公司設定今年要完成1億3,347萬元微型保單保費目標,據壽險公會統計,截至今年3月底,微型保險有效契約人數達69.4萬人,總保額2,118.5億元,總保費收入1,555.8萬元,總達成率11.66%,力拚年底達標。
進一步觀察微型保險壽險業目標達成率,15家公司設定今年要完成1億3,347萬元微型保單保費目標,目前達成率超過20%的壽險公司有元大人壽、新光人壽、凱基人壽,達成率分別為34.74%、33.54%、22.34%。
以微型保險有效契約人數來看,截至3月底,國泰人壽以17.2萬人占最多、提供約588億元的保障,之後依序為南山人壽約有11.6萬人、保額約350.6億元,凱基人壽則有10.1萬人、保額達304.9億元。而新光人壽、台灣人壽、富邦人壽有效契約人數分別有7.9萬人、7萬人、6.1萬人。
另外,為了提升微型保險覆蓋率,產險業同樣也在積極推展,13家產險公司設定今年要完成2,881萬元微型保單保費目標,截至3月底,總保費收入為565.1萬元,總達成率約二成,其中,國泰產達成率達87%、泰安產達成率51%。
台灣壽險業近期發放現金股利引發關注,由於新台幣升值對業界帶來的影響,是否適宜發放現金股利,成為業界及立委關切的焦點。根據最新資料,目前已有四家壽險公司宣布將發放現金股利,總額約達240.37億元。 在這四家壽險公司中,富邦人壽成為焦點之一。該公司於4月29日董事會決議,將發放現金股利210億元,但實際金額尚待主管機關核定。富邦人壽強調,已將相關資料函報主管機關進行審核。 除了富邦人壽外,遠雄人壽、台灣人壽及合庫人壽也陸續公告將發放現金股利。遠雄人壽預計發放現金股利0.4元、股票股利0.7元,整體現金股利將發放5.42億元。台灣人壽則決議發放現金股利19.17億元,合庫人壽則將發放現金股利5.78億元。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表示,壽險公司發放現金股利需經過金管會保險局的審查,並符合相關規定。然而,在現階段,彭金隆呼籲各壽險公司應該謹慎思考,考慮到壽險業的特殊性,以及新台幣升值對業界資本適足率(RBC)的影響。 立委們關注到新台幣升值對壽險業RBC的衝擊。彭金隆解釋,RBC數字每半年公告一次,時間為6月底及12月底。去年12月底時,21家壽險公司中,僅有三商美邦RBC為136.3%,連續六期未達標200%的標準。金管會會持續觀察RBC的變動情況,並對市場變動保持高度警覺。 總結來說,台灣壽險業發放現金股利的決策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包括公司經營狀況、市場環境以及監管要求。在當前新台幣升值和國際市場波動的背景下,業界及監管機關均將謹慎看待股利發放,以確保業界穩定發展。
立委郭國文在昨(21)日的財委會上提出質疑,針對近期壽險業的獲利狀況,尤其是在台幣大幅升值背景下,金管會是否應該核准壽險業配發現金股息。金管會主委彭金隆對此表示,目前尚在審核程序中的案件,金管會將要求各壽險業者進行謹慎的考慮,這一決定將對今年壽險業的現金股息配發帶來變數。
根據規定,壽險業配發現金股息必須經過保險局的核准。遠雄人壽已經公告取得金管會的核准,並將配發5.4億元現金股息。彭金隆強調,一旦程序完成,就不會再對股息配發進行調整。而富邦、台灣、合庫、凱基等四家壽險業正在向保險局遞件申請,計劃配發總額超過240億元的現金股息,其中富邦人壽的配發金額將達210億元,為四家壽險業中最高。
彭金隆提到,壽險業配發現金股息會考慮多項因素,獲利與實際發放的金額可能會存在差異。對於尚未完成程序的案件,金管會將要求業者進行重新考慮,以避免未來增資時的困難。金管會將與各業者進行溝通,並請求他們謹慎處理。
富邦、台灣、合庫、凱基等四家壽險業能否獲得核准函,存在變數。根據金管會過去十年的統計,壽險業在過去五年中有超過半數的年度獲准發放百億元現金股息。尤其是在2022年度,九家壽險業共獲准配發561.6億元現金股息,創下歷史新高。然而,隨著美國暴力升息,2023年至2024年連續兩年僅有一家壽險業配發股息。
郭國文質疑,雖然2024年壽險業獲利豐厚,至少有四家壽險業計劃配發股息,但由於台幣升值對壽險業的RBC造成重創,金管會是否真的認為壽險業仍然獲利豐厚?彭金隆回應,2025年的現金股利發放將根據2024年的績效來決定,保險業配發現金股息需要經過保險局的審查。若程序已完成並符合規定,將允許發放;若是還在程序中,金管會將要求業者謹慎思考。
近期台幣升勢強烈,對壽險業帶來不小的影響。據悉,國壽、富邦人壽以及南山人壽這三大壽險公司已向金管會提出申請,希望採用外匯價格準備金新制。這三家壽險公司都期望能在5月底前獲得核准,以便能夠在5月份就開始動用外匯準備金,以應對匯損,維持獲利穩定性。
目前已有凱基、新光、友邦、台新和三商美邦等五家金融機構獲得金管會核准實施外匯準備金新制。若這三家壽險公司也獲准,將會有八家業者採用新制。新舊制之間的最大差異在於,提存與沖抵都能夠100%全額進行。例如,在4月至5月台幣升值導致匯損時,這八家業者可以動用準備金進行100%沖抵,以保護獲利;反之,當台幣貶值產生兌換利益時,也必須全數提存,無法累積獲利。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表示,對於擁有龐大海外資產的壽險業來說,若沒有進行避險,匯率波動將對財報帳務造成重大衝擊。他指出,整體壽險業約有6兆元沒有進行避險,相當於2,000億美元。當台幣升值1元時,就會產生1,500億至2,000億元的匯兌損失。根據壽險圈的估算,從4月至今新台幣已升值3元,若壽險業未進行避險,可能會出現約4,500億至6,000億元的匯兌損失,多數業者可能會將外匯準備金全數動用,造成「水庫見底」的狀況。
依規定,壽險業配發現金股息都需經保險局核准。據各業者揭露,遠雄人壽已公告取得金管會核准,將配發5.4億元現金股息,彭金隆說,程序已走完就不會再調整。
另富邦、台灣、合庫、凱基等四家壽險業則正向保險局遞件申請中,合計總配發股息將超過240億元,但至今保險局尚未核准,其中又以富邦人壽將上繳210億元現金股息給母金控最高。
彭金隆說,壽險業配發現金股息會扣除很多項目,獲利與真正發放數字會有一大段距離,「若程序尚未走完者,就會請業者考量,否則明年還要增資,可能會更辛苦」,金管會將與各業者溝通,請業者審慎思考。
換言之,富邦、台灣、合庫、凱基等四家是否能取得核准函,恐有變數。
據金管會近十年統計,有過半、五個年度,壽險業都獲准發放百億元現金股息,又以2022年度配發前一年度獲利時,共九家壽險業獲准配發561.6億元現金股息,刷史上新高,隨後遭逢美國暴力升息,2023年至2024年連兩年僅剩一家有配息。
郭國文質疑,2024年壽險業大賺,至少四家壽險業配息,但4月至今台幣升值重創壽險業RBC,金管會真的認為壽險業大賺嗎?
彭金隆說,2025年現金股利發放都是依據2024年績效,保險業要配發現金股息需經過保險局審查,若程序已經走完了,符合規定就會讓他發放,「但若是還在程序中,還沒發放者,我們會請他們審慎思考」。
目前已獲得金管會核准做外匯準備金新制者,包括凱基、新光、友邦、台新和三商美邦等五家,另三家大壽險業者再獲准後,將有八家業者都採用外匯準備金新制。
新舊制最大差異是,提存與沖抵都可100%全額。也就是說,例如4月至5月台幣升值出現匯損時,這八家業者可動用準備金做100%沖抵,撐住獲利;反之當台幣貶值時,有兌換利益也得全數提存,無法累積獲利。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坦言,任何匯率波動,對擁有龐大海外資產的壽險業,若沒有做避險情況下,將對財報帳務上有很大衝擊。他說,整體壽險業有6兆元沒有避險,約折合2,000億美元,當台幣升值1元,就會有1,500億至2,000億元匯兌損失影響數。
壽險圈估算,4月至今新台幣已暴升3元,壽險業未避險情況下,恐出現約4,500億至6,000億元匯兌損失,多數業者外匯準備金恐全數動用,「水庫見底」。
彭金隆說,壽險公司要發現金股利,須考量公司經營等因素,且都 需要經過金管會保險局審查,若符合相關規定,就會准許。但仍會請 每家業者好好思考,考量壽險業的特殊性。
四家將發放現金股利的業者,包括遠雄、富邦、台灣、合庫等人壽 公司。遠雄人壽已公告獲金管會核准,其他三家壽險公司仍在審核中 。
遠壽預計發放現金股利0.4元、股票股利0.7元,整體現金股利將發 放5.42億元;富邦人壽4月29日董事會決議發放現金股利210億元,富 壽強調已函報主管機關審核,實際金額尚待核定。
中信金控旗下台灣人壽4月30日董事會決議,將發放現金股利19.1 7億元,也強調現金股利分派金額尚待保險局核准;合庫人壽4月24日 董事會通過將發放現金股利5.78億元。
立委關注新台幣升值對壽險業RBC衝擊。彭金隆對此表示,RBC數字 每半年公告一次,時間為6月底及12月底。去年12月底時,21家壽險 中僅三商美邦RBC為136.3%,連續六期未達標200%的標準,金管會 會每天WATCH(觀察)變動情形。
今年台灣六大壽險公司在前四個月的新契約保費收入呈現亮眼成績,累計達到2,036.3億元,年增長率達41%,創下近三年同期新高。在這波熱潮中,各大壽險公司不僅要面對2026年將接軌國際新會計制度IFRS 17和ICS的挑戰,還必須應對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因此紛紛推出台幣及美元分紅保單、投資型保單和保障型保單等多元化產品,以滿足不同客群的理财需求。
在眾多壽險公司中,國泰人壽以4月新契約保費收入124億元、年成長54%的亮眼數字,繼續保持冠軍寶座。累計前四月,國泰人壽的保費收入達673億元,年增長率驚人地達91%。其中,投資型保單銷售量持續上升,尤其是利變型壽險,年成長率達到91%。此外,保障型商品如健康及意外險(A&H)也因外溢保單銷售量大增215%,進一步推動整體銷售動能。
富邦人壽則以分紅保單為主打的熱銷商品,其中,高保障型終身壽險和退休規劃型還本險分別佔據前三大商品。在美元及新台幣分紅保單的推廣下,富邦人壽的保單銷售量不斷攀升。特別是隨著川普關稱政策引發市場波動,分紅保單以其「穩中求盈」的特性,成為市場中相對安全的資金避風港,受到退休規劃族、高資產客群及穩健理财族群的熱烈追捧。同時,富邦人壽也強調新台幣計價的健康險與傷害險(A&H)商品,其長期保障特點,較不受匯率或市場波動的影響,如重大傷病險或長照險等,也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
南山人壽在4月的保費收入為69億元,前四個月累計336億元,年增長率分別為11.3%和25.8%。其銷售主力為投資型年金險、美元理財型及高保障商品,並且醫療險商品的動能也相當穩健。而台灣人壽的4月新契約保費收入為37億元,年減23.15%,但前四個月的保費收入仍有所增長,年增長率為8.57%。
新光人壽在4月的保費收入為36.8億元,年成長17.3%,前四個月的保費收入為143.7億元,年成長11.4%。這主要得益于保障型與健康型商品的銷售量大幅提升。
近期,美國總統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不斷加劇全球股市波動,但這波動對壽險市場來說卻是帶來了一線希望。根據業內資料顯示,今年前四月,台灣壽險業新契約保費收入預計將突破3,400億元,同比大增逾四成,顯示出保險商品在投資人心中的吸引力逐漸回升。
在這波增長中,六大壽險公司表現亮眼。4月份,六大壽險公司新契約保費收入達424.6億元,同比增加近二成。今年前四月,六大壽險新契約保費合計2,036.3億元,年增逾四成。其中,壽險龍頭國泰人壽表現特別出色,4月新契約保費達123.9億元,年增54.3%,前四月累計保費收入達673.1億元,年增逾九成,主要得益于美元傳統型商品動能強勁。
富邦人壽也表現不俗,4月新契約保費為94.3億元,排名業界第二,年增近11%,前四月新契約保費444.5億元,年增20.8%。公司截至4月底的淨值比率約10%,RBC超過400%,整體資本維持良好。未來,富邦人壽將持續強化分期繳商品銷售,以滿足市場需求。
南山人壽則以投資型年金、美元理財型及高保障商品為銷售主力,4月新契約保費69億元,年增逾11%。公司累計前四月新契約保費336億元,年增26%,其醫療險商品動能穩健,受到市場的肯定。
凱基人壽的成長則更加驚人,4月新契約保費64.1億元,年增逾36%,前四月累計新契約保費260.3億元,年增63%。這一成長速度在六大壽險公司中名列前茅,顯示出公司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根據各公司統計,六大壽險4月新契約保費收入達424.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近二成,今年前四月六大壽險新契約保費合計2,036.3億元,年增逾四成。
據業者估算,今年4月整體壽險業保費收入約780億元,今年前四月可望突破3,400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四成以上。
其中,壽險龍頭國泰人壽4月新契約保費123.9億元,為六大壽險裡,唯一保費收入破百億元的公司,年增54.3%;今年前四月累計保費收入達673.1億元,年增逾九成,成長動能相當強勁,主要受惠於美元傳統型商品動能強勁,新契約保費年成長111%,健康及意外險商品維持穩健成長,單月新契約保費年成長23%。
富邦人壽4月新契約保費94.3億元、排名業界第二,年增近11%,前四月新契約保費444.5億元,年增20.8%。
截至4月底淨值比率約10%,RBC超過400%,整體資本維持良好,未來將持續強化分期繳商品銷售。
南山人壽4月新契約保費69億元,年增逾11%,主要以投資型年金、美元理財型及高保障商品為銷售主力,加上持續推出符合國人醫療照護需求商品,整體醫療險商品動能穩健,累計前四月新契約保費336億元,年增26%。
凱基人壽4月新契約保費64.1億元,年增逾36%,前四月累計新契約保費260.3億元,年增63%。
國泰人壽4月新契約保費收入124億元、年成長54%,續居冠軍寶座 ,前四月累計673億元、年增91%,幾乎翻倍成長,4月銷售主力仍是 投資型保單,新契約保費妹約61.4億元、年增49%,但成長最多是利 變型壽險,年成長率達91%。
國壽指出,利變型壽險去年同期的基期較低,且今年美元利變商品 銷售動能一直都維持良好,美元傳統型商品的銷售動能也相當強勁。 保障型如健康及意外險(A & H)商品,也因外溢保單銷售量較去年 同期大增215%,拉抬整體銷售動能。
富邦人壽4月最熱銷商品是分紅保單,前三大商品包括2張高保障型 終身壽險及1張退休規劃型還本險,目前並強推新台幣及美元分紅商 品,尤其川普關稅政策引發市場震盪,分紅保單「穩中求盈」特性, 成為市場相對安全的資金避風港,深受退休規劃族、高資客群及穩健 理財族群的青睞。另新台幣計價的健康險與傷害險(A & H)商品, 訴求長期保障型,較不受匯率或市場波動的影響,如重大傷病險或長 照險等。
南山人壽4月新契約保費收入69億元、前四個月336億元,分別年增 11.3%和25.8%,主要以投資型年金險、美元理財型及高保障商品為 銷售主力,加上整體醫療險商品動能穩健;台灣人壽4月新契約保費 收入37億元、年減23.15%,前四個月178億元、年增8.57%。
新光人壽4月新契約保費收入36.8億元、年成長17.3%,前四個月 為143.7億元、年成長11.4%,主因是保障型與健康型商品量能挹注 所致。
面對波動不斷的經濟環境,富邦人壽在2024年交出亮麗成績單,税後淨利突破千億關卡,達到新台幣1,026.6億元,創下歷史新高,穩坐業界獲利龍頭。這一成績的達成,不僅展現了富邦人壽在財務穩健方面的強大實力,也證明了其在市場變局中的堅韌與靈活應變能力。
在分紅帳戶方面,富邦人壽的表現同樣出色。2025年分紅保單的紅利宣告,最高可達105%,顯示了公司對於保戶利益的關注。過去10年,富邦人壽分紅保單紅利的實現率,始終保持在100%最可能紅利金額以上,這一數據充分說明了公司的信譽與可靠性。
富邦人壽長期以來關注國人的保障與退休規劃需求,結合公司的穩健經營與市場趨勢,推出了多樣化的分紅保單商品。這些商品不僅涵蓋了壽險保障、資產傳承,還包含了退休規劃,成為市場上的關注焦點,並帶動了分紅市場的整體熱度。
董采苓副總經理表示,自2023年2月起,富邦人壽推出了22檔分紅保單商品,涵蓋保障型、資產傳承型以及儲蓄型、退休金流型等不同類型,並提供台幣及美元兩種貨幣選擇,繳費年期從短到長,滿足客戶不同的資產累積、財富傳承和退休金流規劃需求。
在當前市場環境下,富邦人壽的分紅保單以其「穩中求盈」的特性,成為了市場上相對安全的資金避風港,特別受到退休規劃族、高資產客群以及穩健理財族群的青睞。
富邦人壽分紅保單的三大優勢包括:一是由專業投資團隊操刀,保戶無需每天關注投資市場變化;二是每年宣告一次分紅,保戶不用每月關注市場利率波動;三是紅利分配比例受法令規範,至少享有可分配盈餘七成以上,並明訂於條款中,確保保戶的利益。
富邦金控最新營業報告書於昨日(13日)正式公佈,董事長蔡明興在會議上對未來的市場趨勢及公司策略做出重要指示。蔡明興強調,展望至2025年,隨著AI等新興科技的發展需求日益強勁,相關供應鏈業者積極擴增產能,這將對出口及民間投資的成長提供有力支持。在企業獲利提升及軍公教人員調薪的推動下,預計台灣民間消費將維持溫和成長。然而,台灣經濟的實際表現將取決於美國經貿政策的變化對全球終端需求所產生的影響程度。
蔡明興進一步指出,富邦金將繼續深耕台灣市場,並積極布局亞洲地區。公司將評估併購及參股機會,以拓展其金融版圖。今年,富邦金的主要子公司將實施七大發展策略。
在富邦人壽方面,主管機關正逐步鬆綁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相關法規,並為配合IFRS 17與TW-ICS的準則,富邦人壽將推出相應措施,以幫助業界順利接軌。公司將根據市場變化調整商品策略,以應對未來的挑戰。
台北富邦銀行則計劃通過客群開發和深耕,擴大業務動能,並推進海外布局,以完善其金融平台。同時,將進行分眾經營和法個聯動,以提高營運效益。
富邦證券則致力于提升經紀市占率,加速獲客動能,並推動財管轉型,提升財管收入。公司還將加強AI技術的應用,以加速數位轉型。
富邦產險則持續發揮保險的正向影響力,落實社會責任,推廣永續發展,並加強風險管控。
富邦銀行(香港)將優化貸款及投資組合,提升資產收益率,並積極擴大財管客群基盤,發揮跨售潛能,以強化手續費收入。同時,嚴謹控制營運成本,提升風險管理效能。
富邦華一銀行將進行組織調整和資源統籌,優化公司銀行營運,提升客群覆蓋率,並導入線上線下融合及數位模式,精進零售銀行客群經營。
富邦投信則將響應「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政策,發展戰略型與具市場趨勢潛力的產品,以應對新型態產品法令的開放。
富邦人壽財務穩健的經營實力亦展現在分紅帳戶報酬率的亮眼成績,2025年分紅保單的紅利宣告,最高達105%最可能紅利金額水準,且近10年富邦人壽分紅保單紅利實現率,皆達100%最可能紅利金額以上水準。
富邦人壽長期關注國人保障與退休規劃需求,結合公司穩健經營實力與市場趨勢,推出多元分紅保單商品,打造兼顧壽險保障、資產傳承與退休規劃的新選擇,成為市場關注焦點,亦帶動分紅市場整體熱度升溫。
富邦人壽財務精算處執行副總經理董采苓表示,富邦人壽自2023年2月起推出一系列分紅保單商品,目前銷售中的分紅保單共22檔商品,包括保障型(資產傳承型)以及儲蓄型(退休金流型)分紅商品,涵蓋台幣及美元,繳費年期則包括短、中、長多種年期,協助客戶達到資產累積、財富傳承,或退休金流規劃等不同目標,成功打造分紅保單成為民眾新一代的國民保單。
無論商品型態,現階段富邦人壽提供台幣及美元分紅商品,在川普關稅政策引發市場震盪,分紅保單「穩中求盈」特性成為市場相對安全的資金避風港,深受退休規劃族、高資客群及穩健理財族群的青睞。分紅保單三大優勢如下:一、保險公司專業投資團隊操刀–保戶不須每天緊盯投資市場變化。二、每年宣告一次分紅–保戶不用每月關注市場利率波動。三、紅利分配比例受法令規範,至少享有可分配盈餘七成以上並明訂於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