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邦人壽(公)公司新聞
統計指出,保經公司新增業務員總數為1,208人,扣除異動後淨增 438人,居三大通路中業務員人數淨增長最多;壽險公司4月新增人數 2,349人,實際淨增185人;保代公司僅新增761人,出現127人淨減, 顯示競爭壓力加劇、人力流動加速較明顯。
從各家壽險公司來看,國泰人壽不含內勤登錄數的業務員規模居冠 ,共有5萬9,126人;南山人壽與富邦人壽分列二、三名,分別為3萬 3,494人與3萬3,059人;新光人壽與台灣人壽分別為1萬2,469人與7, 416人;近年積極強化自營通路的凱基人壽,目前也累積達1.5萬業務 員。
4月新增業務員方面,以國壽512人最多,富邦與南山人壽分別為4 29人與298人,凱基人壽210人;台灣人壽與新光人壽僅分別新增40人 與73人,新增人數相對保守。
觀察4月六家壽險每一業務員保費收入貢獻表現,以4月新契約保費 收入來換算,台灣人壽新契約保費37億元,平均每人貢獻約49.9萬元 ,表現最亮眼;凱基人壽64.2億元新契約保費,每人平均貢獻約42. 8萬元排名第二;新光人壽新契約保費36.8億元,每人平均貢獻29.5 萬元排名第三。
雖然國壽以124億元新契約保費居總體之首,但因人力基數龐大, 平均每人貢獻約21萬元;富邦人壽新契約保費94.3億元,平均為28. 5萬元;南山人壽69億元,平均為20.6萬元。以單人貢獻度來看,三 家公司雖未居前列,但因其吸納大量兼職業務員,形成人力規模優勢 ,從銷售成果來看仍展現穩健成長。
觀察個別公司結構,富邦人壽指出,新增業務員以18∼24歲最多, 整體仍以30∼34歲為主,其次為35∼39歲、25∼29歲族群。保險業自 由度高、挑戰性強,能發揮年輕人對職涯的期待與理想,因此對年輕 人有吸引力。
國泰人壽分析,今年新進正職業務員以25∼34歲最多,透過AG2.0 系統化增員流程篩選適配對象,再結合培育計畫與數位工具協助新人 發展。國壽也打造新業務平台NAP,整合行政、行銷與7,000堂線上課 程供進修,並舉辦暑期金融體驗營「夢想直販所」,提前讓Z世代感 受職場實境。
南山人壽統計,今年前四月18∼24歲新登錄人數占比近半,其次為 25∼29歲與30∼34歲。除了收入潛力,團隊文化與支持系統也是吸引 年輕人的關鍵。針對Z世代則持續深入校園舉辦營隊、競賽、產學合 作與獎學金等活動,培養年輕世代保險觀念,每年投注逾2億元發展 全職新人。
凱基人壽表示,今年新增業務員集中於25∼29歲,其次為30∼34歲 與18∼24歲。保險業具備工時彈性、收入與努力成正比,加上數位化 程度高,與Z世代追求自主、彈性的價值觀契合。
台灣人壽4月新增業務員中,18∼24歲占35%最多,25∼29歲約18 %。台壽認為,吸引年輕人加入的原因為「龍鑽計畫」提供明確晉升 與獎金機會、「Fun新培育計畫」搭配穩定保戶基礎,及金控資源支 持,讓新人快速上手、建立自信。
新光人壽4月新登錄73人中,以35歲以上為多,但18∼24歲也具相 當比重。新壽強調,組織涵蓋多元年齡層,包括二度就業、轉職與家 庭主婦等,針對Z世代,除推動校園實習計畫,也設計「超越/超業 專案」提供新人紮實訓練,搭配「珍珠計畫」由主管與超業師雙指導 ,協助新人接觸市場、加速成長。
台灣金融龍頭富邦金控於5日舉辦第一季法說會,揭露旗下富邦人壽在首季的股債操作亮麗成績。根據會議內容,截至3月底,富邦人壽的台股部位較去年底減少了796億元,成功避開了關稅戰的衝擊。在股票資產方面,實現資本利得達362.89億元,整體報酬率高達22.1%,在所有壽險公司中名列前茅。
雖然富邦人壽在首季取得了豐收,但由於市場波動,OCI(其他綜合損益)未實現獲利由去年獲利的48億元轉為-733億元。至3月底,國內股票部位剩下3,832億元,占資金的7.5%,創下2016年第二季以來的新低占比。目前股票未實現部位已經接近損益兩平。
對於下半年的經濟景氣預測,富邦金總經理韓蔚廷表示,川普的關稅政策帶來了市場的高度不確定性,特別是國家間的相互影響難以預測。目前公司首要任務是在不確定的情况下降低風險,同時保持對市場的高度關注並彈性應對。例如,SWAP、NDF的比例持續調整以應對市場變化,並需嚴謹考慮各種避險工具的使用成本。
關於新台幣升值對金控配息的影響,韓蔚廷表示,富邦人壽的現金股利上繳金額尚需主管機關核准,目前金控尚未有調整配息的計畫。富邦金董事會已通過將配發普通股每股現金股利4.25元及股票股利0.25元,總股利配發達4.5元,總股利配發率達41.8%。
在併購策略方面,韓蔚廷指出,保險業即將接軌IFRS17和ICS,因此目前的重心是做好接軌工作,併購保險業不是優先選項。至於銀行、證券等其他行業,若對股東權益有助益,將會評估併購的可能性。整體來看,富邦金的併購策略方向並未發生太大變化。
富邦金控公布的數據顯示,富邦人壽的2024年底隱含價值(EV)達1兆746億元,首次突破兆元大關,年增長達15.4%。金控每股EV為78.6元。截至年3月底,金控總資產逾12.1兆元,年增長5.2%,淨值達9,142億元,年增長2.0%,普通股每股淨值為59.88元。
今年第一季,台灣壽險業的財報逐漸揭曉,其中,投資性不動產的表現尤為亮眼。在眾多壽險公司中,國泰人壽以5,028.96億元的投資性不動產餘額蟬聯「地產王」寶座,同時以33.13億元的租金收入穩坐「最大包租公」。然而,在這份財報中,台灣人壽的表現卻成為了最大黑馬。
台灣人壽在第一季的投資性不動產租金收入年成長41.89%,資產規模年增近6%,成為本季成長幅度最高的壽險公司。這一成績的背後,是台灣人壽過去兩年積極布局大型商業不動產與複合式開發案的成果。例如,南港大型商場LaLaport的盛大開幕,完工出租後的收益率預計將在3%以上,顯示了公司資產頭報策略的成效。
富邦人壽在第一季的租金收入為20.12億元,穩居第二高,但年減7%,投資性不動產餘額也小幅收斂至2,605億元。新光人壽與南山人壽的表現則相對穩定,租金收入分別約有12.54億元與11.86億元,年增幅分別為1.85%與4.96%,投資性不動產餘額也略有增長。
凱基人壽第一季的租金收入小幅成長1.18%,但資產餘額較去年同期減少4.56%,這與公司資產汰舊換新或重新配置策略有關。凱基人壽表示,不動產餘額降低主要是處分部分閒置資產所致,同時持續專注於不動產物業的收益優化,提升出租率及適時反應租金漲幅,使第一季租金收入優於去年同期。
近期新台幣匯率的暴力升值,對台灣壽險業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在富邦金控昨日舉行的法說會上,投資人關係部資深協理王家慧透露了關於新台幣匯率變動對富邦人壽影響的詳細資訊。據試算,新台幣匯率每升值1角,對富邦人壽的損益影響將達到約18億元。
5月份,新台幣匯率累計升值2.088元,升幅高達6.98%,這是過去36年來單月最大的升幅。面對這樣的匯率變動,富邦人壽採取了雙管齊下的策略。一方面,公司於5月底獲准適用外匯價格準備金新制;另一方面,額外增提了100億元的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然而,截至5月底,這270億元的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已經全數用完。
值得注意的是,富邦人壽原有的外匯價格準備金約為90億元,5月份自願增提100億元,適用外匯準備金新制後增加了80億元,餘額大約為270億元,這筆金額已經全數用於彌補5月份的匯兌損失。公司方面也確認,5月底已經耗盡所有準備金。
如果新台幣匯率繼續升值,富邦人壽將依照外匯價格準備金規範,繼續採取100%的提存與100%的沖抵機制,即通過損益方式增提外匯價格準備金來影響數字。
在避險比例的變化上,富邦人壽指出,去年底以及今年3月底,避險比例大約在七成上下波動,截至3月底為71%。富邦人壽也提到,第1季新台幣匯率的貶值對匯兌利得有所貢獻,但從4月份開始,新台幣轉為升值趨勢,這也使得未避險美元部位大幅減少,4月底約為19%。
富邦金控昨(5)日法說會,投資人關係部資深協理王家慧指出,根據最新外幣淨曝險部位試算,新台幣匯率每升值1角,對損益影響數約18億元。
5月新台幣匯率累計強升2.088元,升幅高達6.98%,逾36年以來單月最大升幅,富邦人壽雙管齊下,除5月底獲准適用外匯價格準備金新制,也額外增提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100億元,但截至5月底,270億元的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已用光。
富邦人壽原有外匯價格準備金約90億元,5月自願增提100億元,適用外匯準備金新制後增加80億元,餘額大約270億元,已全數用於充抵5月匯兌損失,公司也證實,5月底已經全數用完。
若新台幣匯率持續升值,富邦人壽將依外匯價格準備金規範,100%的提存與100%的沖抵機制繼續進行,也就是透過損益方式增提外匯價格準備金影響數。
在避險比例變化上,富邦人壽表示,去年底、今年3月底,大約都在七成上下波動,截至3月底為71%。
富邦人壽指出,第1季新台幣匯率貶值,貢獻匯兌利得,但4月起新台幣轉為升值趨勢,已大幅減降未避險美元部位,4月底約19% 。
據大型壽險公司估算這波新台幣升值的匯損數,部分壽險公司外匯 變動準備金燒光光,紛紛採取外價金新制或發債、不發股息等策略因 應。
富邦金5日法說中指出,富邦人壽透過提高NDF(無本金交易遠期外 匯)及PROXY(替代避險)避險比重、約1.9%,未避險美元部位由3 月底的27.2%,到4月已下降到19%,若以此標準,新台幣每升值1角 影響大約18億元。
但富壽因應匯率波動已申請外價金新制獲准,並自行增提100億元 ,5月已可適用新制,轉列80億元後,合計有270億元,可全數拿來沖 抵外匯損失,但到5月底即歸零,未來新制後將有100%沖抵機制。
國泰人壽執行副總林昭廷說,4月的舊制外匯準備金基礎下,新台 幣升值1%,匯損約20億元,升值1角影響數約6.3億元,但4月NDF增 加評價利益,真正的未實現只有54億元,加上攤提成本,升值1%對 損益表變動只有15億元。
5月起適用新制後,到月底都還有外匯準備金可衝抵,所以新台幣 升值一角或1%,國壽預估匯損金額是0元。
南山人壽截至4月底餘額約178億元,在新制度核准後得以追加404 億元,合計規模可達582億元,足以支撐5月可能面臨的匯損衝擊。
台灣人壽策略長葉(木百)宏強調,新台幣若升值1角,對台壽會 造成約2.6億元匯損,若要資本適足率(RBC)提升1個百分點則要6億 元,台壽今年不只規劃發債300億元、也已經宣布不發放股利。
凱基人壽執行副總林紹華法說會時說明,以目前外匯曝險估算,新 台幣每升1角影響少於17億元,截至4月底凱壽仍有外匯價格變動準備 金212億元,新台幣損平點約在30.7元∼30.8元,若再升值會直接影 響損益。
整體來看,壽險業者透過新制或增提方式,暫時度過5月龐大匯損 帶來的壓力。央行出手穩匯,期望5月的「空前」匯損壓力能就此「 絕後」。
富邦人壽首季大豐收,但也因市場波動,OCI(其他綜合損益)未 實現獲利由去年獲利48億元,3月底轉為-733億元,至3月底國內股票 部位剩下3,832億元,占資金的7.5%,創2016年第二季的新低占比, 目前股票未實現部位是「接近損益兩平」。
對下半年的景氣預測,富邦金總經理韓蔚廷說,川普關稅政策引發 市場高度不確定性,尤其個別國家相互影響非常難預測,目前首先是 在沒有把握下「降低風險」,第二是對市場保持高度關注及彈性因應 ,例如SWAP、NDF的比例一直在因應市場做調整,需認真考量各種避 險工具間的使用成本。
對新台幣升值的匯損壓力是否影響金控配息?韓蔚廷說,富邦人壽 上繳多少現金股利,目前仍需由主管機關審核准,但金控股利目前沒 有調整的計畫。富邦金董事會已通過將配發普通股每股現金股利4.2 5元及股票股利0.25元,合計總股利配發4.5元,總股利配發率達41. 8%。
併購策略方面,他指出,保險業明年要接軌IFRS17和ICS,目前將 重心在做好接軌的工作,併購保險業相對不是優先的選項;銀行、證 券等若對股東權益有助益就會評估,整體併購策略的方向並沒有太大 的改變。
富邦金公布富邦人壽2024年底隱含價值(EV)達1兆746億元,首度 突破兆元,年增15.4%,金控每股EV為78.6元。截至年3月底金控總 資產逾12.1兆元、年增5.2%,淨值9,142億元、年增2.0%,普通股 每股淨值59.88元。
另一表現突出的是台灣人壽,單季投資性不動產租金收入年成長4 1.89%、資產規模年增近6%,為本季成長幅度最高的黑馬。
國泰人壽第一季投資性不動產租金收入達33.13億元,年增3.35% 、季增8.77%,維持市場領先地位,坐穩雙冠王寶座,不動產餘額將 近5,028.9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逾85.6億元、年增1.73%。國壽指 出,第一季與去年同期相比,受惠於商場、飯店遇到過年期間抽成增 加,另有部分已完成的工程陸續開始收租,導致租金收入增加。
觀察各壽險租金收益增長幅度,台壽可謂最大黑馬,第一季租金收 入達7.19億元、年成長近42%,季增幅達35%,同期其投資性不動產 餘額達1,070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5.8%。台灣人壽過去兩年積極布 局大型商業不動產與複合式開發案,搭配其不動產管理經驗,加速活 化資產與租金正成長,本季租金收入明顯跳升,顯示其資產頭報策略 見效。以今年3月20日盛大開幕的南港大型商場LaLaport為例,完工 出租後的收益率上應會在3%以上。
富邦人壽第一季租金收入20.12億元,仍穩居第二高,但年減7%, 也較去年底水位下滑,投資性不動產餘額也出現小幅收斂至2,605億 元;新光人壽與南山人壽本季表現穩定,租金收入分別約有12.54億 元、11.86億元,年增幅分別為1.85%與4.96%,投資性不動產餘額 也略有增長。
凱基人壽第一季租金收入雖小幅成長1.18%,但資產餘額較去年同 期減少4.56%,與資產汰舊換新或重新配置策略有關。凱基人壽指出 ,不動產餘額降低主要是處分部分閒置資產所致,另持續專注於不動 產物業的收益的優化,提升整體出租率及適時反應租金漲幅, 使第 一季租金收入優於去年同期。
新台幣近期狂升,對壽險業帶來巨大壓力,為緩解業界困境,金管會出手救援,研擬鬆綁兩大準備金提存指標,為壽險公司注入新鮮血液。這兩大方案分別是拉高保單責任準備金利率,以及採用第六回合生命表,讓壽險業能夠釋出過去有效保單的「溢提」準備金,轉為外匯準備金,以應對匯率波動。該方案預計在6月底前實施,為壽險業帶來數千億元的準備金轉換機會。
根據市場估計,這兩大準備金約可達數千億元的「溢提數」,轉列為外匯準備金。對於擁有大量舊有高利率終身壽險的大型壽險公司來說,將是受惠最大的群體。保發中心於3日邀集九家壽險業者進行方案細節討論,並由業者進行試算。壽險公會於昨日迅速通過並正式向金管會提出提案,力爭6月實施。
金管會正在研擬鬆綁準備金的可行性。其中一個方案是將所有「有效保單」責任準備金利率提高1碼(0.25百分點),減少的提存金額可轉列為外匯準備金。但轉列的前提是責準金不能低於保價金。例如,責準利率從2%提高至2.25%,業者只需提存97元的準備金,減少的1元可轉列為外匯準備金。目前全體壽險業責任準備金餘額共有數十兆元,預計提高1碼後,全體壽險業可轉列外匯準備金可望達數千億元。
另一個方案是允許壽險業以第六回合生命表檢視死亡準備金。由於目前死亡準備金都是使用第五回合生命表,計算餘命僅70歲,但實際餘命已延長至80歲,當餘命增加、提存死亡準備金減少時,中間的「溢提」部分也可轉列為外匯準備金。這對於持有終身壽險、健康險的壽險公司來說,將是一大挹注。
面對新台幣的暴升,包括國泰、富邦、南山等八家壽險業已申請外匯準備金新制。然而,5月新台幣暴升近7%,外匯準備金水庫恐將全額動用,6月新台幣又見「29」字頭,壽險圈的壓力再次緊張。在壽險公會第一個提案被金管會打回票後,業者在考慮多種因素後,重新提出鬆綁準備金、搬救命錢的方案。市場預期,金管會有望接受這一方案。
近期,台灣壽險業積極發債籌資,為了厚實自身的資本基礎,準備迎接即將來臨的國際標準化壽險監管制(ICS)新制。根據櫃買中心統計,今年截至5月底,全體壽險業次順位債券發行金額已達307.8億元,其中,富邦人壽以190億元的發債金額領先群倫,緊隨其後的是全球人壽的53.4億元,南山人壽的50億元,以及三商美邦人壽的14.4億元。
隨著國內保險業即將於2026年接軌ICS 2.0,金管會在2023年4月宣布了一項新政策,允許保險業發行10年期以上的長期次順位公司債進行籌資。這項政策不僅能夠計入自有資本計算RBC,還可以像保險業以其他形式持有的自有資本一樣,進行投資管理運用。金管會的鬆綁政策,為壽險業帶來了2023年與2024年的發債盛況,兩年間的發債規模分別達到1,074.87億元與1,378.88億元(含美元債)。
在2023年與2024年的發債排名中,前五大壽險公司均來自前六大壽險公司。2023年,壽險龍頭國泰人壽以近350億元的發債金額,包括兩檔美元債券,獨占鳌頭;富邦人壽以250億元發債金額緊隨其後;台灣人壽、新光人壽與南山人壽分別發行130、130與115億元。至於2024年,發債排名略有變動,富邦人壽以560億元的發債金額穩坐冠軍,國泰人壽以500.68億元(含一檔美元債)位居第二,南山人壽、凱基人壽與新光人壽分別以110.2億元、100億元與83億元排名第三至第五。
為了迎接ICS新制,壽險業近年來不斷積極發展,並積極發債來厚實資本。國泰人壽執行副總林昭廷在法說會上表示,國泰人壽目前資本相當充足,暫時沒有發債的需求和規劃。這也反映了壽險業在迎接新標準的過程中,正逐步穩健發展。
富邦金除了向金管會申請增提外匯準備金獲准,壽險三雄國泰人壽 、富邦人壽與南山人壽均向金管會遞件申請外匯準備金新制,而金管 會已通過國壽與南山的申請,近日也將快馬加鞭通過富邦人壽的核准 。
6月台股ETF換股秀也進入重頭戲,群益台灣精選高息(00919)、 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等千億級高股息ETF陸續調整成分股,卡位 買盤流入力道加強,市場坐等抬轎或倒貨,使近期盤面籌碼大挪移。
法人表示,金控股因去年獲利大豐收,普遍交出亮麗股利,使今年 股利政策較去年大幅提升,進而獲得人氣高息ETF青睞納入成分股, 富邦金、國泰金雙雙被資產規模超過3,600億元的群益台灣精選高息 ETF選入,在主被動買盤推動下,使股價4日分別強勢大漲4.19%、1 .25%。
富邦金今日將召開法說會,外匯匯損將成市場關注焦點,而金管會 已經規劃針對壽險業外匯準備金做出鬆綁,並且先同意業者在半年報 申報時,資本適足率(RBC)可用匯率的半年日均價計算,有助財報 帳面數字美化。
富邦人壽4月稅後淨損24.1億元,前四月稅後淨利為249.5億元。國 泰人壽4月稅後淨損25.7億元,前四月稅後純益156.7億元。川普關稅 導致美元貶值、亞幣加速升值,在主管機關政策因應下具利空出盡意 味,壽險為主體的金融股表現回穩。
壽險圈估算,這兩大準備金約達數千億元「溢提數」可轉列外匯準備金,每家壽險業估有數百億元,以有大量舊有高利率終身壽險的大型壽險公司受惠最大。
保發中心3日邀集九家壽險業者對此方案作細部討論,並由壽險業者試算,壽險公會昨(4)日火速通過並正式提案給金管會,力拚6月上路。金管會已正研擬鬆綁的可行性。
兩大方案為:一、拉高所有「有效保單」責任準備金利率1碼(0.25百分點),提存金額減少的「差額」可轉列外匯準備金。但轉列前提是責準金不能低於保價金。
例如責準利率2%,壽險未來要還給保戶100元,現在得提存98元準備金在帳面上,未來拉高責準利率1碼到2.25%,業者只需提存97元的準備金,提存金額減少1元,可轉列成外匯準備金。
目前全體壽險業責任準備金餘額共有數十兆元,估算拉高1碼,全體壽險業可轉列外匯準備金可望達數千億元,可大幅減緩新台幣暴升的匯損壓力,也挽救獲利。
二、允許壽險業以第六回合生命表檢視死亡準備金。業者說明,目前死亡準備金都是用第五回合生命表,計算餘命僅70歲,但目前餘命已延長到80歲,當餘命增加、提存死亡準備金減少,中間「溢提」部分也可轉列外匯準備金。這塊以有終身壽險、健康險較多者,挹注較大。
5月新台幣暴升近7%,包括國泰、富邦、南山等八家壽險業都已申請外匯準備金新制,但5月外匯準備金水庫恐全額動用到「乾枯」,6月新台幣又見「29」字頭,再度拉緊壽險圈的神經。
在壽險公會第一個提案:接軌IFRS17的有利影響數,遭金管會打回票後,業者在考量合法、又不違反會計制度、也不提前接軌等諸多評估後,重新再向金管會提鬆綁準備金、搬救命錢方案。市場預期,金管會有望點頭。
國內保險業將於2026年接軌ICS 2.0,金管會在2023年4月宣布,保險業可發行10年期以上長期次順位公司債籌資,不僅能計入自有資本計算RBC,也可比照保險業以其他形式持有的自有資本進行投資管理運用。
金管會鬆綁政策,促使壽險業在2023、2024年接連爆發逾千億元的發債盛況。櫃買中心資料顯示,2023年壽險次順位債發行金額衝上1,074.87億元(含兩檔美元債),2024年發債規模再擴張至1,378.88億元(含一檔美元債)。
回顧2023年與2024年,發債前五大壽險公司均為前六大壽險,2023年由壽險龍頭國泰人壽搶下發債王,包含兩檔美元債券在內,全年發債近350億元;富邦人壽發債250億元居次;台灣人壽、新光人壽與南山人壽也分別發行130、130與115億元。
2024年發債前五大排名略見變動,富邦人壽發債560億元居冠,國泰人壽500.68億元(含一檔美元債),南山人壽110.2億元,凱基人壽100億元,新光人壽為83億元。
壽險業為拚接軌國際新制,近年來均按表操課、積極發債厚實資本,國泰人壽執行副總林昭廷先前在法說會上表示,國泰人壽目前資本相當充足,暫無發債需求與規劃。
新台幣匯率強升,衝擊壽險業5月獲利表現,富邦人壽雙管齊下,除遞件申請外匯準備金新制外,昨天也公告,獲金管會核准增提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100億元。
目前國內的壽險三雄,國泰人壽、富邦人壽與南山人壽均向金管會遞件申請外匯準備金新制;金管會已通過國泰人壽與南山人壽的申請,近日也將快馬加鞭通過富邦人壽的核准。
據統計至6月2日止,已獲金管會核准適用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新制 的業者,包括友邦人壽、新光人壽、凱基人壽、台新人壽、三商美邦 人壽、國泰人壽、南山人壽、富邦人壽,合計八家。壽險業者積極參 與,主要是希望趕在5月底前適用,富邦人壽更同步增提外匯價格變 動準備金100億元,雙管齊下力抗匯損。
國壽、南山壽申請新制後面對匯損壓力暫時減緩,其中國泰人壽4 月底外價金餘額305億元,改用新制後可多出146億元;南山人壽改用 新制後則有超過500億元,是兩家外價金餘額最高的壽險公司,應足 以因應5月匯損帶來的壓力;富邦人壽3月底外價金餘額262億元,且 持續動態提高避險比率加上成功改新制後,又增提百億元外匯準備金 ,預估也可撐過5月匯損帶來的龐大壓力。
面對新台幣持續升值帶來的匯損壓力,壽險業者除陸續申請外匯價 格變動準備金新制,透過新制開放壽險業申請將五類準備金轉列充實 外匯準備金水位,就可適用提存與沖抵100%全額。另外,增提外價 金、下調股利也是因應之道,台壽就以不發股利因應,富邦人壽4月 已公告擬發放現金股利210億元,後續是否跟進下調股利發放額度, 備受市場關注。
從近期壽險業者除期盼金管會出手救援外,已紛紛出招自救,可見 新台幣持續升值帶來的匯損壓力與日俱增,預期勢必衝擊即將公布的 金控5月獲利,進而影響今年存股族對金融股除權息行情的期待。富 邦金將在6月5日舉行法人說明會,富邦人壽獲利與因應匯率變動之道 ,勢必將成為法人關切焦點。
國壽5月調升美元保單宣告利率至4.25%後,6月未再調整任何幣別 保單的宣告利率;富壽6月宣布針對約30張美元利變壽險調高宣告利 率0.1個百分點,調整後最高利率達4.25%;全球壽原先美元保單最 高就是4.25%,6月也宣布一張美元保單同步調升10個基本點至4.25 %,主因為近月觀察區隔資產帳戶的累積情況表現穩健,且已有累積 收益。
其他凱基、台灣、遠雄、國泰、臺銀、新光、三商美邦、宏泰人壽 等,6月美元保單宣告利率不變。凱壽以4.3%美元利變型終身壽險維 持領先之一;台灣人壽美元保障商品最高也是4.3%;遠雄人壽4月、 5月推出兩張美元利變型終身壽險4.32%,穩居市場最高,6月未再新 增商品或調整利率。
其他外幣保單方面,各壽險皆未調整宣告利率,凱壽旗下人民幣保 單最高宣告利率3%、澳幣保單最高宣告利率4.15%;台壽旗下人民 幣保單宣告利率最高仍是2.6%、澳幣保單4.2%;國壽現售澳幣保單 最高為3.9%。
新台幣保單方面,臺銀人壽針對停售的新台幣利變型壽險(含萬能 壽險)調升宣告利率10個基本點至2.1%,主力維持最高2.45%;多 數壽險維持新台幣保單宣告利率不變,市場最高仍落在2.75%。
新商品方面,全球壽與台壽均透露正規劃新款利變型壽險或利變型 年金險商品。
「業務員第13個月定著率」可視為一家公司的留才指標,也就是各壽險公司當年度登錄業務員迄第13個月仍在職人數占當年度登錄業務員總數的比例,定著率愈高,代表愈多新血留得住,成為公司的戰將。
根據保險業公開資訊觀測站最新公布的數據,近三年壽險公司業務員定著率持續上升,從2022年平均57.13%、2023年60.15%,2024年提升至66.14%。
21家壽險公司中,2024年定著率最高為宏泰人壽、臺銀人壽,以100%的高定著率並列第一,中華郵政壽險定著率為97.06%,較2023年小幅成長。而六大壽險中,凱基人壽定著率達89.32%排在第一,亦超越2023年的86.85%;台灣人壽以80.38%的定著率排在第二;第三則是國壽成長至67.1%。
定著率進步最大的則是新光人壽,從2023年的46.5%躍升至62.98%,一口氣上升逾16個百分點,顯見留才策略有成;富邦人壽亦較2023年成長逾3個百分點,達62.98%;南山人壽2024年定著率則為54.47%。
另,據壽險公會統計,壽險公司4月登錄業務員人數止跌,較上月增加185人,來到20萬4,401人,若是與2024年同期20萬5,523人相較,減少1,122人。
富邦人壽強調,該公司推出的新台幣「活利優退分紅終身保險」,與美元「美富優退外幣分紅終身保險」等金流型分紅保單,能夠協助民眾增加退休現金流,可彈性選擇退休年齡,還有壽險保障長期累積使資產增值,打造舒適與尊嚴的晚年生活。
富邦人壽表示,生活在高通膨+高齡化的雙高時代,勞工朋友提領勞退金前如果因為工作中斷、意外、疾病,或是提領後活太久,都可能面對生活費不夠用的財務風險、醫療費不足的健康風險、長期看護需求的照護風險。
富邦人壽指出,「活利優退」與「美富優退」可補足三大缺口:第一、勞工退休金新制年滿60歲才能領。第二、每月薪資自提上限僅6%。第三、帳戶金額非終身領。
保誠人壽日前宣布,董事會日前已經核准2025年分紅保單的紅利宣告。在股票投資部分,雖然經歷2024年全球經濟成長動能趨緩、以及地緣政治與主要國家大選等不利因素與不確定性,但是受益於貨幣政策轉趨寬鬆、人工智慧(AI)等科技創新需求及強健的企業資產負債表等利多題材,全球股市普遍上揚。
固定收益投資部分,2024年的美債長天期公債殖利率回升至年度高點,美元強勢亦有助於提升外幣資產投資收益率,因此,2024年度分紅帳戶報酬率及累積報酬率仍有不錯的表現,使得保誠人壽連續12年所銷售的分紅保單,皆維持在100%中分紅以上的水準。
台灣壽險業最新「定著率」數據顯示,業界整體呈現向上趨勢,2024年平均定著率達到66%,顯示各家公司留才策略成效显著。在六大壽險公司中,凱基人壽與台灣人壽的定著率分別超過80%,而新光人壽則在一年內定著率上升逾16個百分點,這些成果都證明了公司在留才方面的努力得到回報。 「業務員第13個月定著率」作為衡量公司留才能力的重要指標,其高定著率意味著公司能夠留住更多新血,讓他們成為公司的戰將。根據保險業公開資訊觀測站最新的數據,過去三年的壽險公司業務員定著率不斷上升,從2022年的平均57.13%上升到2023年的60.15%,最終在2024年提升至66.14%。 在21家壽險公司中,宏泰人壽和臺銀人壽以100%的高定著率並列第一,中華郵政壽險的定著率則為97.06%,比去年小幅成長。凱基人壽以89.32%的定著率位居六大壽險公司之首,略超過2023年的86.85%;台灣人壽以80.38%的定著率排在第二;而國壽則成長至67.1%。新光人壽的定著率進步最為顯著,從2023年的46.5%躍升至62.98%,這一躍升證明了公司在留才策略上的成功。富邦人壽的定著率也有所上升,比去年成長超過3個百分點,達到62.98%;南山人壽的2024年定著率則為54.47%。 此外,壽險公會的統計數據顯示,4月份壽險公司登錄業務員人數止跌回升,較上月增加185人,總計達到20萬4,401人。然而,與去年同期相比,人數減少了1,122人。 綜合上述數據,台灣壽險業在留才方面取得顯著成果,不僅提高了業務員的定著率,也為公司的長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