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住商實業公司新聞
私法人掀起打包購樓熱潮,台北市商辦市場不動穩定。根據台北地政雲資料顯示,過去一年內,北市總價超過3億元的商業不動產整棟交易,已達六筆,總交易金額高達53.23億元,顯示出新一波商辦打包購樓潮的興起。
最新一筆交易發生在去年底,私法人以5.68億元的高價,購買了台北市承德路四段上的整棟商辦,這筆交易總價為承德路四段上實價以來次高。買方為「九如投資」,該公司負責人林隆士是霧峰林家後代,也是新光創辦人吳火獅的女婿。
九如投資以5.68億元購買的商辦,屋齡11年,地上12樓,總坪數約達1,167.8坪。賴志昶分析,買方購買這棟商辦的原因,是因為近期北士科重劃區議題豐富,市場對商辦物件的需求高。
士林商用不動產愈來愈受到矚目,承德路四段也因Google進駐「CAAM承德168」而受到關注,進一步帶動區域商用市場的能見度。
私法人不僅在商辦成屋市場現蹤,預售商辦案也見其身影。總銷20億元的「金矽谷NO.26」和40億元的「金矽谷NO.30」都有買方洽談中,其中一個客戶擬以整棟購買。
另外,總銷105億元的北市內湖新明路上「金矽谷NO.25環球旗艦總部」預計6月完工,近期該棟15樓整層空間被維科生技以總價約5.4億元購買,創下區域新高單價。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指出,2024年7月《平均地權條例》新修法上路後,政府「打住不打商」方向明確,商用不動產在市場具相當競爭力,尤其是在商業活動繁忙的蛋黃地帶。
徐佳馨進一步表示,近期面對川普引發的關稅風暴,金字塔頂端族群居安思危,將資產移往較為穩固的投資工具,商用不動產因此成為資金停泊處。
最新一筆北市商辦買樓交易,為去年底私法人砸5.68億元購入台北市承德路四段上的整棟商辦,總價為承德路四段上,有實價以來總價次高之交易。據了解,這筆交易的買方為「九如投資」,經查該公司負責人林隆士為霧峰林家後代,曾任國大代表,也是新光創辦人吳火獅的女婿。
據謄本資料,買方「九如投資」砸下5.68億元買下屋齡11年、地上12樓的整棟商辦,總坪數約達1,167.8坪。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分析,買方會出手購入北市承德路上整棟商辦,認為因近期北士科重劃區議題豐富,加上市場對商辦物件有高需求,因此吸引私法人出手。
業內專家表示,士林商用不動產愈來愈受到矚目,除了未來的主戰場核心落在北士科,而承德路四段近來也愈發的受到關注,尤其是在Google進駐「CAAM承德168」之後,進一步帶動區域商用市場的能見度。
私法人不僅在商辦成屋市場現蹤,預售商辦案也見其身影。據悉,總銷20億元「金矽谷NO.26」,以及40億元的「金矽谷NO.30」各有買方洽談中,前者客戶擬以整棟購入,後者則朝先買地、再客製化打造專屬的頂級商辦大樓方向洽談。
另外,採先建後售、總銷105億元的北市內湖新明路上「金矽谷NO.25環球旗艦總部」,預計6月完工,近期該棟15樓整層空間,被台灣生技業新星「維科生技」、以總價約5.4億元購入15樓整層和15個車位共668.59坪,扣除車位後,每坪最高成交價約79.56萬元,創區域新高單價,凸顯台灣企業對於優質商辦的強勁需求;目前該交易案實價登錄尚未揭露。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指出,2024年7月《平均地權條例》新修法上路後,政府「打住不打商」方向明確,此類商用不動產在市場具相當競爭力,尤其是在商業活動繁忙的蛋黃地帶,會成為置產族爭相購置的標的。她補充,近期面對川普引發的關稅風暴,金字塔頂端族群居安思危,將資產移往較為穩固的投資工具,因此價格較顯支撐力道且進可攻、退可守的商用不動產,成為此類族群資金停泊處。
去年9月19日的「金龍海嘯」對台灣房市造成了重創,市場交易動能持續低迷。今年第一季度,六都的家戶購屋比全面下滑,其中桃園市達到1%,而衰退最嚴重的台南市僅0.5%,與房地合一實施首季和2016年的同期紀錄持平。
家戶購屋比是衡量區域買氣的重要指標,住商機構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家戶購屋比以桃園市最高,達到1%,其次是台中的0.9%,其他四都則在0.5%至0.7%之間。與去年同期相比,六都的房市買氣普遍衰退,新北和台中分別創下近八、九年來同期新低,台南則與十年前房地合一稅上路首季、房市交易最低迷的紀錄持平。
大家房屋企研室主任賴志昶分析,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全台房市交易量逐月減少,雖然去年12月因年底交屋旺季出現短暫回溫,但今年以來房市買氣仍受到信用管制和房貸緊縮的壓抑。3月交易狀況雖有改善,但股市波動加劇,買方進場趨於觀望,買賣雙方對房價缺乏共識,議價期拉長,房市買氣低迷已超過半年,春燕歸來的跡象尚不見。
住商不動產企研室執行總監徐佳馨指出,隨著市場的冷淡,逐漸出現零星降價個案,賣方心態逐漸調整,這反而成為最佳的看房時機。自用型買方若有充裕資金,可趁勢進場,尋找價格較為穩固的房市。
今年首季家戶購屋比以桃園市最高,每百戶中有一戶家庭購屋,這反映了新青安貸款利多餘溫仍在,房價相對親民,吸引了雙北剛需買盤移居。然而,近年來房價高漲,因科技業投資題材炒作旺盛的台南市,在投資買盤退散、自住客購屋腳步放緩後,區域買氣大受影響,每百戶家庭僅有0.5戶購屋,購屋動能僅是桃園市的5成左右。
家戶購屋比是指每100戶中有多少家庭買房,為評估區域買氣指標 之一。據住商機構統計顯示,今年首季家戶購屋比以桃園1%最高、 其次為台中的0.9%,其餘四都均在0.5%∼0.7%間,相較於去年同 期六都約0.7%∼1.2%,今年六都房市買氣都有相當程度的衰退。其 中,新北、台中分別為近八、九年來同期新低,台南更追平十年前房 地合一稅上路首季、房市交易最低迷的紀錄。
大家房屋企研室主任賴志昶指出,去年下半年以來全台掀起金龍海 嘯,交易量逐月減少,僅去年12月因年底交屋旺季,出現短暫回溫, 今年以來房市買氣持續受到信用管制及房貸緊縮的壓抑,3月交易狀 況雖有好轉,但股市波動加劇,買方進場趨觀望、買賣雙方對房價缺 乏共識,使議價期拉長,房市買氣低迷已超過半年、仍未見春燕歸來 。
住商不動產企研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表示,隨著市場冷淡,逐漸有零 星降價個案出現,在賣方心態逐漸調整之際,反而為最佳看房時機, 自用型買方若有充裕資金,可趁勢進場價格較顯穩固的房市。
今年首季家戶購屋比仍以長年居冠的桃園最高,每百戶有一戶家庭 購屋,反應了新青安貸款利多餘溫仍在、房價相對親民吸引雙北剛需 買盤移居;不過近年房價高漲、因科技業投資題材炒作旺盛的台南, 在投資買盤退散、自住客購屋腳步放緩後,區域買氣大打折扣,每百 戶家庭僅0.5戶購屋,購屋動能僅是桃園的5成左右。
美國對等關稅政策重擊全球股市,股災恐讓國內下修中的房市雪上加霜。回首過去30年,十次股災中,五次隔年國內房市交易量回升,五次減少,多次股災呈現先修正後回補、資產重新分配的格局。不過,此次股災對投資置產族信心造成重擊,今年房市交易量恐創2019年以來新低,面臨30萬棟保衛戰。
由於這波股災,房地產業者研判,房市第二季底部浮現恐無機會,量縮價跌態勢不變。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直言,對等關稅實施,台灣對美出口將大減約63%,相當於GDP收縮約3.8%,「對房市來說,一定是一個大利空!」
然而,愛山林建設副董事長張境在信心喊話,表示短期內台股大幅震盪是必然的過程,房市也毋需太悲觀,估計觀察半年左右,應會明朗化。
盤點過去十次股災,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00年網路泡沫、2011年美債危機、2015年中國股災等四次,均為連續兩個年度交易量萎縮;不過,1995年中共試射飛彈、2003年SARS、2008年金融海嘯、2018年美中貿易戰、2020年新冠肺炎等五次股災後一年,國內房市買賣移轉棟數呈現增加。
近年股災後的全台平均房價多較前一年上漲,漲幅最明顯的是2022年美國暴力升息釀股災,當年全台房價上漲11.3%。
台灣房屋集團副總裁周鶴鳴表示,過去每逢全球金融動盪,美國多以量化寬鬆手段快速挽救經濟,2020年新冠疫情後美國聯準會積極印鈔、台灣央行接連降息,市場熱錢帶動隔年房市交易量創八年新高、助漲房價上漲,直至2023、2024年才因政府打炒房政策才讓交易量擴張趨緩,多次股災呈現先修正後回補、資產重新分配的格局。
住商不動產企研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表示,此次股災不僅衝擊總體經濟,亦可能大幅打壓投資置產族群信心,加上去年9月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餘波仍在,全台房市買氣在今年第一季跌入谷底,如今全球性股災改變台股近年指數在20,000點以上格局,一旦後續股市跌幅擴大、衝擊百業,今年全台房市交易量可能創下自2019年疫情以來新低。
業者坦言,房地產因為變現速度慢,流動性差,往往反應較慢,現階段又有中央銀行選擇性信用管制與金檢兩大壓力,房市恐怕很難樂觀,面對可能出現經濟衰退前的停滯性通膨,不易周轉的不動產很難成為資金避風港。
也由於這波股災,房地產業者研判,房市第二季底部浮現恐沒機會 ,量縮價跌態勢不變。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直言,對等關稅 實施,台灣對美出口將大減約63%,相當於GDP收縮約3.8%,「對於 房市來說,一定是一個大利空!」
不過愛山林建設副董事長張境在信心喊話,表示短期間內台股大幅 震盪是必然的過程,房市也毋需太悲觀,估計觀察半年左右,應會明 朗化。
盤點過去十次股災中,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00年網路泡沫、2 011年美債危機、2015年中國股災等四次,均為連續二個年度交易量 萎縮;不過1995年中共試射飛彈、2003年SARS、2008年金融海嘯、2 018年美中貿易戰、2020年新冠肺炎等五次股災後一年,國內房市買 賣移轉棟數呈現增加。
此外,近年股災後的全台平均房價多較前一年上漲,漲幅最明顯的 是2022年美國暴力升息釀股災,當年全台房價上漲11.3%。
台灣房屋集團副總裁周鶴鳴表示,過去每逢全球金融動盪,美國多 以量化寬鬆手段快速挽救經濟,2020年新冠疫情後美國聯準會積極印 鈔、台灣央行接連降息,市場熱錢帶動隔年房市交易量創八年新高、 助漲房價上漲,直至2023、2024年才因政府打炒房政策才讓交易量擴 張趨緩,多次股災呈現先修正後回補、資產重新分配的格局。
住商不動產企研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表示,此次股災不僅衝擊總體經 濟,亦可能大幅打壓投資置產族群信心,加上去年9月央行第七波信 用管制餘波仍在,全台房市買氣在今年第一季跌入谷底,如今全球性 股災改變台股近年指數在20,000點以上格局,一旦後續股市跌幅擴大 、衝擊百業,今年全台房市交易量可能創下自2019年疫情以來新低。
業者坦言,房地產因為變現速度慢,流動性差,往往反應較慢,現 階段又有中央銀行選擇性信用管制與金檢兩大壓力,房市恐怕很難樂 觀,面對可能出現經濟衰退前的停滯性通膨,不易周轉的不動產很難 成為資金避風港。
業者認為,4月起買賣移轉棟數將反映農曆年後及329檔期買氣是否 回暖,若買方信心未見提振,全年房市交易量大幅萎縮將成定局。
六都地政局統計顯示,六都3月買賣移轉棟數較2月均有4%∼30% 的回溫,累計第一季六都移轉棟數則是年減13%∼39%,其中台南第 一季買賣移轉僅4,188棟,為近九年來新低,量能衰退的幅度為六都 最鮮明。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第一季,六都中就有四個都會區移轉棟數超過 1萬棟,最多達到1.5萬棟,今年第一季只有新北市與台中市勉強達到 1萬棟,顯見房市交易已快速恢復冷靜。
信義房屋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目前仍是自用當道,房市交 易不易放量,尤其去年3∼9月房市交易熱絡,建物買賣移轉棟數月均 3.1萬棟,推估可能到9月移轉棟數都可能較去年同期量縮。
至於今年房市329檔期,預售市場應該維持個案表現,個案銷售期 待順銷而非熱銷,成屋市場雖然政策因素仍有干擾,但市場也消化了 半年的時間,不過短期股市震盪甚大,得觀察股市與國際情勢是否會 對後市造成影響。
住商不動產企研室執行總監徐佳馨分析,目前市況雖有回溫,交易 能量取決於貸款是否放寬,如各銀行對房貸依舊保守,交易恐怕亦難 以樂觀。
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莊思敏指出,儘管今年仍有建案完工交屋潮, 支撐買賣移轉棟數,但依照目前的情況來看,成屋市場交易持續低迷 的態勢恐怕難見明顯改善,擁有成熟機能、抗跌性強的蛋黃區,預期 將在這波房市盤整期中展現出更強的韌性。
近期台灣房市在政策打房與信用管制的影響下,買氣低迷,整體市場處於低檔徘徊狀態。根據統計,全台六都3月份的買賣移轉棟數為1.82萬棟,月增16.8%,但年減21.1%,累計第一季共4.8萬棟,年減23.6%,創下近八年同期新低。
業內人士預測,4月份的買賣移轉棟數將是農曆年後及329檔期買氣是否回暖的關鍵指標。若買方信心未見提振,全年房市交易量可能大幅萎縮。
六都地政局統計顯示,3月份六都買賣移轉棟數較2月均有4%至30%的回升,但累計第一季六都移轉棟數年減13%至39%。其中,台南第一季買賣移轉僅4,188棟,創近九年來新低,量能衰退的幅度在六都中最为顯著。
去年第一季,六都中有四個都會區移轉棟數超過1萬棟,最多達到1.5萬棟,而今年第一季只有新北市與台中市勉強達到1萬棟,顯示房市交易已快速恢復冷靜。
信義房屋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指出,目前市場仍以自用為主,房市交易不易放量。去年3月至9月房市交易熱絡,建物買賣移轉棟數月均達3.1萬棟,預估今年移轉棟數可能到9月都較去年同期量縮。
今年329檔期,預售市場個案表現預期維持個案銷售,而非熱銷。成屋市場雖然政策因素仍有干擾,但市場已消化了半年的時間。不過,短期股市震盪對後市可能造成影響。
住商不動產企研室執行總監徐佳馨分析,目前市況雖有回溫,但交易能量取決於貸款是否放寬。若銀行對房貸依舊保守,交易難以樂觀。
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莊思敏表示,儘管今年仍有建案完工交屋潮,支撑買賣移轉棟數,但成屋市場交易持續低迷的態勢恐怕難見明顯改善。擁有成熟機能、抗跌性強的蛋黃區,預期將在這波房市盤整期中展現出更強的韌性。
台灣房市近況分析:住商實業揭露3月成交量變化,全球關稱戰波動影響交易信心
近期,台灣房市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市場動態趨於穩定但仍有波動。住商實業最新公布的3月中古屋市場交易資料顯示,成交量較2月平均增加,但與去年同期相比仍有顯著衰退。
根據住商實業的數據,3月中古屋市場成交量月增率約達15.5%至37.4%,雖然較前兩月有所提升,但相比去年同期,成交量衰退幅度在22.9%至35.5%之間。在六大都市中,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台南及高雄的成交量都有所變化,但年衰退幅度明顯。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指出,3月中古屋交易量穩定,但全球關稅戰的開打以及國際政經局勢的不確定性,對房市造成影響。此外,今年股市的震盪也牽動了房市信心,市場觀望氛圍持續。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認為,首購房貸作業時程緩解,六都低總中古小宅物件成交量逐漸回溫。然而,美國總統川普加碼的關稅政策以及股市波動,仍然對市場造成變數。
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提到,農曆春節後,民眾看屋步調回歸正常,交易量有所成長。今年3月房市進入交易旺季,部分屋主願意讓利,買方對房價下跌的期待降低,市場出現好轉跡象。
中信房屋總經理張世宗則表示,在當前不動產環境下,「價格」成為影響交易的關鍵。他觀察到,隨著市場變化,部分換屋族和投資客已經放棄過於堅持的態度,願意依合理行情進行交易,這加速了成交速度。
張旭嵐還分析,金管會加強金檢和銀行提高內控標準,對首購族購屋時的財務規劃提出建議。對於不同類型的首購族,如接案族、自營商和虛擬幣投資者,張旭嵐提醒需謹慎規劃,注意當前銀行的放貸態度。
據永慶、住商、台灣、中信等四大房仲最新3月內部店頭交易資料顯示,3月中古屋市場成交量較2月平均增加15.5%至37.4%,不過仍較去年同期衰退22.9%至35.5%。
以六都來看,據住商機構資料,台北市月增45.9%、年減32.7%,新北市月增40.1%、年減22.3%,桃園市月增28.6%、年減52.6%,台中月增26.1%、年減44.7%,台南月增43.3%、年減21.0%,高雄月增29.2%、年減43.6%,全國月增37.4%、年減35.7%。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表示,3月中古屋交易量趨穩,不過目前全球關稅戰開打,造成國際政經局勢不確定,加上今年以來股市震盪大、牽動房市信心,認為第2季不動產市場難有強勢表現。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認為,目前首購房貸作業時程已有緩解,六都低總中古小宅物件成交量逐漸回溫。不過在美國總統川普不斷加碼的關稅政策,都為全球政經局勢拋出變化球,而股市牽動房市信心,買方期待降價讓觀望氛圍未退下,房市進入觀察期。
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表示,通常農曆春節過後,民眾看屋步調回歸正常,交易量會較明顯的成長,今年3月進入房市交易旺季,加上部分屋主願意讓利,買方同時理解房價難有大跌的空間,在雙方對價格認知差距縮小下,市況已出現好轉跡象。
中信房屋總經理張世宗表示,當前不動產環境下,接下來「價格」將是左右交易的關鍵因素;他觀察,隨著市場變化,已有部分換屋族、投資客不再堅持,願意依照合理行情進行交易,加速雙方成交速度。同時,隨著市場逐步適應打炒房政策,觀望超過一季的自住客群也陸續進場看屋,因此接下來若買賣雙方對價格認知差距能再靠攏,市場交易量便有機會進一步提升。
張旭嵐分析,金管會加強金檢,銀行提高內控標準,接下來三種身分的首購族,在今年購屋時財務要謹慎規劃,第一接案族,承攬獎金的業務或是藝人網紅,就算年收入高,不過缺乏穩定收入,但貸款風險也高,需留意當前銀行放貸態度保守。
第二、自營商,經營小吃店或小型自營業者,多半收現金,缺乏與銀行往來的金流記錄,若年度扣繳憑單數字又不足,則貸款不易。
第三,純虛擬幣投資者,由於虛擬幣波動大,且金流來源複雜,財力證明正當性偏弱,銀行端貸款難度高。
近期,台北市商辦市場再創佳績,據實價登錄最新資料顯示,今年1月下旬,上市建商太子建設以總價7.68億元購得信義計畫區的「統一國際大樓」27樓及六個車位,成交單價創下國內辦公室交易新高。這座30層高的「統一國際大樓」27樓,此前由寶慶國際和萬世成世界兩家公司持有,2019年以5.5億元購得,六年後轉手,帳面收益達2億1,856萬元,增值四成。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分析,目前實價登錄商辦交易行情中,每坪成交價第二高的是2022年「統一國際大樓」15樓,單價210.5萬元;第三高則是2013年的「遠雄金融中心」十樓,每坪成交價185萬元。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資深經理陳定中提到,政府近年來對住宅市場打炒房政策較為嚴格,但對商用不動產的限制相對較少,私法人購買商辦無需經過許可。隨著國內產業發展活絡,北市精華區豪華辦公室的租金水準穩定上漲,吸引有自用需求的企業積極在商用市場進行布局。
根據實價登錄最新資料,太子建設以7.68億元取得「統一國際大樓」27樓和六個車位,該交易建物面積約430.15坪,扣除車位後,每坪成交均價約222.8萬元,創下國內商辦交易每坪單價新紀錄。
此外,士林的豪辦「欣翰士林官邸」去年底也發生了一筆3.4億元的交易,買方一口氣購得低樓層兩戶,總坪數達415.14坪,換算每坪成交均價分別為95.9萬元和96.1萬元。
陳定中進一步指出,2024年台北市億元商辦交易量前三名中,「欣翰士林官邸」以九筆交易高居榜首,其次是內湖的「興富發T1」交易五筆;第三名則是中山區的「大直豐匯」和「國票金控大樓」,各成交三筆。
「欣翰士林官邸」坐落於北士科、內科兩大產業聚落的中間點,交通便捷,靠近捷運站,單戶百坪起跳的規劃,適合企業設立總部,因此受到市場的熱烈追捧。
「統一國際大樓」位在信義計畫區,有30樓高,27樓前一手屋主是寶慶國際、萬世成世界兩家公司,2019年以總價5.5億元購入,持有六年後轉手,帳面收益增值2億1,856萬元,增幅達四成。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表示,目前實價登錄商辦交易行情中,每坪成交價第二高是2022年「統一國際大樓」15樓、單價210.5萬元;第三高是2013年「遠雄金融中心」十樓,每坪成交價185萬元。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資深經理陳定中表示,政府打炒房以住宅為重點,對商用不動產限制較少,私法人購買商辦免經許可,加上國內產業發展活絡,近年北市精華區豪華辦公室租金水位穩定上漲,讓有自用需求的企業積極在商用市場布局。
據實價登錄最新資料,今年1月太子建設以7.68億元取得「統一國際大樓」27樓和六個車位,該交易建物面積約430.15坪,扣除車位後,每坪成交均價約222.8萬元,寫下國內商辦交易每坪單價新紀錄。
此外,位於士林的豪辦「欣翰士林官邸」,去年底有買方一口氣砸3.4億元買下低樓層兩戶、總坪數達415.14坪,換算每坪成交均價各達95.9萬元、96.1萬元。
觀察2024年台北市億元商辦交易量前三名,士林豪辦「欣翰士林官邸」共有九筆交易最多,其次為內湖「興富發T1」交易五筆;第三名是中山區「大直豐匯」、「國票金控大樓」各成交三筆。
陳定中說,「欣翰士林官邸」坐落北士科、內科兩大產業聚落的中間點,近捷運、交通便利,單戶百坪起跳的規劃,符合企業設立總部的需求。
近期,台灣房市在中央銀行實施第七波信用管制以及政府打炒房政策的影響下,交易量低迷,賣方價格出現鬆動。住商機構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全台六都中,除了台中市議價率持平外,台北、高雄、新北、桃園和台南五都議價率均有擴大,其中桃園和台南的議價率分別上升至18.2%和19.5%,同比去年增加五個百分點,房市逐漸向買方市場傾斜。
去年1月至2月中,六都的平均議價率約在10%~14.5%之間,而今年迄今的平均議價率則上升至11.9%~19.5%。雖然成交行情並未出現明顯的下調,但由於過去屋主開價偏高,議價空間有限,如今市場情況有所變化,多數屋主開價雖然仍然偏高,但惜售態度不再堅決,買方有更大的議價空間。
住商不動產企研室執行總監徐佳馨指出,疫情後房市的多頭行情已經走到尾聲。去年初,新青安貸款開放,全台瘋迷小宅、低總價物件,六都議價率均低於15%,顯示當時賣方普遍待價而沽。而今年初,市場已經進入冷靜期,親民房價的區域如桃園、台南等都市區,價格開始鬆動,顯示這波房市寒流讓市場風向逐漸偏向買方。對於自用或剛性需求的購屋者來說,現在是考慮入市、多看房的好時機,有機會以「甜甜價」購得理想房屋。
從今年六都的平均成交委託天數來看,台北市的平均成交委託天數為79.4日,桃園則為78.2日,這兩個城市的成交委託天數較去年同期還有所增加,顯示高總價、高單價物件在房市前景不明朗的時期,對經濟局勢較為敏感的高資產買方出手更加謹慎。
住商機構最新統計資料顯示,台灣房市在過去一年中經歷了顯著的變化。截至今年2月中旬,除了台中市外,台北、新北、桃園、台南和高雄等五大城市均出現了殺價空間擴大的現象,議價率與去年同期相比平均上升了2至6個百分點。其中,新北市和桃園市的議價率上升幅度最大,分別增加了5.8個和5.7個百分點,這反映了去年第3季央行打炒房政策後,賣方心態轉變,對房價的態度從堅定轉為更加彈性,願意適時讓利給買方。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指出,去年初全國房市買氣熱絡,當時六都的房屋議價率均低於一成五,賣方普遍採取待價而沽的策略。然而,自去年第3季央行重拳打炒房以來,房市進入了冷靜期,市場風向逐漸偏向買方。特別是那些房價快速攀升、以親民房價聞名或重劃區較多的地區,如新北市、桃園市、台南市等,房價開始出現調整。
住商機構的內部數據顯示,今年2月中旬,六都中除台中市外,其餘五都的議價率均有所上升,其中新北市的殺價空間增加最多,達到5.8個百分點,其次是桃園市增5.7個百分點,台南市增5個百分點。整體來看,台南市以19.5%的議價率位居第一,桃園市以18.2%緊隨其後,新北市、高雄市和北市分別達到15.8%和14.7%。
成交委託天數,也就是房屋銷售天數,新北市和高雄市的賣房速度最快,約為55.9天和56.2天,兩個月內即可成交。而台南市和台中市則分別需要62.3天和64.9天,而台北市和桃園市的賣房時間則較長,分別達到79.8天和78.2天。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分析,近期交易量明顯下降,房市逐漸向買方市場傾斜。台南市因應房市冷靜期,議價率自然會上升;而台北市則因為多屬高總價、高單價物件,加上房市前景不明,高資產買方出手更加謹慎。
賴志昶還提到,桃園市的成交天數和議價率均呈上升趨勢,這主要是因為該區域的重劃區議題熱絡,同時也是建商推案的重鎮,新案和成屋的賣壓較重。在市場寒冬之下,成交委託天數上升,但由於該區域同樣具有親民房價優勢,議價空間自然會擴大。
至於新北市、台中市及高雄市,則呈現成交委託天數下修,但議價率上揚或維持平盤的趨勢。賴志昶強調,目前市場買氣低迷,能順利成交的物件多為擁有地段、機能和價格優勢的物件,這類物件正是剛性買方所追求的,因此相關區域出現成交委託天數下滑但殺價空間上揚的情況。
住商機構統計顯示,六都去年1月至2月中平均議價率約10%∼14. 5%,今年迄今約11.9%∼19.5%,其中除台中持平外,台北、高雄 約增加兩個百分點,新北、桃園、台南則增加五個百分點。
這也反映成交行情雖然並未出現明顯鬆動下修,不過過去開高價、 議價空間有限的情形,如今多數屋主開價仍高,但惜售姿態不再堅持 ,比起房市景氣熱絡的去年初,有更大的議價空間。
住商不動產企研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表示,疫情後房市多頭正式走向 尾聲,從去年初與今年初的成交狀況對比,即可知景氣變化;去年初 正逢新青安貸款上路,全台瘋迷小宅、低總價物件,六都議價率皆不 到15%,可見當時賣方大多待價而沽,惟今年初市場已進入冷靜期, 以親民房價聞名的區域,如桃園、台南等都會區,價格開始鬆動,可 見此波房市寒流,市場風向逐漸吹往買方,若為自用、剛性需求購屋 者,可以考慮入市多看房,有機會以「甜甜價」購得房屋。
此外,以今年六都平均成交委託天數來看,台北市平均79.4日、桃 園78.2日最高,其中台北比去年同期還增加九天,顯示台北市多屬高 總價、高單價物件,在房市前景不明時期,對經濟局勢較為敏感的高 資產買方,出手更為謹慎。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分析,對比去年初與今年初成交狀況,去年初全國房市買氣暢旺,當時六都房屋議價率皆不到一成五,賣方大多待價而沽;不過去年第3季央行重手打炒房至今,房市進入冷靜期,風向逐漸吹往買方,先前房價快速飆升、以親民房價聞名或重劃區多的區域,如新北市、桃園市、台南市等處,價格開始鬆動。
住商機構內部數據顯示,今年截至2月中旬,六都中除台中市持平,其餘五都議價率全數上揚,殺價空間增加最多的是新北市,增5.8個百分點,其次為桃園市增5.7個百分點,台南市也多5個百分點;若以整體議價率看,以台南市19.5%、桃園市18.2%居冠亞軍,新北市、高雄市也達15.8%,北市殺價空間也有14.7%。
至於成交委託天數,也就是房屋銷售天數,新北市、高雄市賣最快,各約55.9天、56.2天,兩個月內就能賣掉一戶,台南市、台中市分別為62.3天、64.9天,而台北市、桃園市賣最久,成交委託銷售天數各達79.8天、78.2天。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分析,近期交易量明顯趨冷,房市漸往買方市場傾斜,本身具親民房價特性的台南市,因應房市冷靜期,議價率自然更大;至於台北市多屬高總價、高單價物件,適逢房市前景不明,對經濟局勢較為敏感的高資產買方,出手更為謹慎。
另外賴志昶表示,桃園成交天數與議價率皆呈上揚,主因區域重劃區議題濃厚,更是建商推案重鎮,新案、成屋賣壓沉重,在市場寒冬之下,成交委託天數上揚,但本身同樣具有親民房價優勢,議價空間自然拉大。至於新北市、台中市及高雄市皆呈現成交委託天數下修、但議價率上揚或維持平盤等趨勢。
賴志昶指出,目前市場買氣維持低迷,當前能順利成交物件,多為擁有地段、機能以及價格優勢的良好物件,這類物件就是剛性買方所需,以致相關區域出現成交委託天數下滑但殺價空間上揚情況。
去年房市熱絡,六都家戶購屋比均創近三年新高,但高端房市卻出現反轉,愈來愈多的屋主選擇降價求售。房仲公司代售物件調降開價比信用管制前增加2成,自去年第四季起,由於中央銀行實施信用管制政策,交易量急速下滑,2024年恐成為房市長期多頭市場的「最後一舞」。
根據台灣房屋統計內部整體待售物件調降開價案件數量,目前達到3,431件,較信用管制前高出2成。在六都降價物件中,台中占比最高,達26%,新北、桃園也約占20%。六都開價平均降幅約8%,其中台南的調降幅度最大,達8.7%。相比之下,台北市的降價物件最少,僅占六都的6%,調降幅度為六都最低的7.2%,在台北想要撿到便宜的機會並不容易。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去年第四季政府打擊炒房行為,進一步影響了買氣,銷售速度放緩,部分屋主心態出現軟化,這使得降價物件增加。對於今年想購屋的民眾來說,這正是一個伺機而動的好機會。從產品型態來看,透天、別墅產品在整體降價物件中的占比超過4成,開價的平均降幅達到10.2%,這個下修幅度比公寓或大樓高出很多。
至於家戶購屋比,去年六都中,桃園市以5.2%的購屋比最高,台中4.9%次之,高雄3.9%位居第三,而台北市的購屋比最低,為2.9%。與往年相比,雖然近年來家戶數量快速增加,但購屋動能卻更加強勁,台北、桃園、台南、高雄的家戶購屋比均創近三年新高,新北、台中則與2021年的高點持平。
住商不動產企研室執行總監徐佳馨指出,去年上半年新青安房貸政策的推動,以及下半年銀行限貸及信用管制政策的實施,使得整體交易保持強勁動能,家戶購屋比處於近年高點。然而,自去年第四季起,交易量開始持續下滑,今年初仍未見起色,這顯示房市已經進入寒冬。因此,購屋者宜慎選區域和地段,居安思危,以應對未來市場的波動。
根據台灣房屋統計內部整體待售物件調降開價案件數量,目前有3 ,431件,較信用管制前高出2成,目前六都降價物件中,台中占26% 最多,新北、桃園也占約20%,六都開價平均降幅約8%,調降幅度 最大為台南的8.7%;台北市降價物件最少、僅占六都的6%,調降幅 度為六都最低的7.2%,在台北市想要撿便宜並不容易。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指出,去年第四季政府打炒房 衝擊買氣,在銷售速度放緩下,部分屋主心態略有軟化,使降價物件 增加,對於今年想撿便宜的民眾而言,正好是可以伺機而動的機會點 。若以產品型態來說,透天、別墅產品在整體降價物件占比逾4成, 開價的平均降幅達10.2%,下修幅度較公寓或大樓高出不少。
至於代表購屋意願的家戶購屋比,去年六都家戶購屋比以桃園市5 .2%最高,台中4.9%次之,高雄3.9%六都第三,而台北市2.9%六 都最低。與往年相較,即使近年家戶數量快速增加,不過購屋動能更 為強勁,台北、桃園、台南、高雄家戶購屋比皆創近三年新高,新北 、台中追平2021年的高點。
住商不動產企研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表示,去年上半年新青安房貸政 策催動,下半年銀行限貸及信用管制政策端出,整體來說,交易保持 強勁的動能,使家戶購屋比處於近年高點,去年第四季起交易量持續 重挫,今年初仍未有起色,顯示房市凜冬已到,購屋者宜慎選區域地 段,居安思危以因應未來市場波動。
住商不動產最新調查顯示,去年全國住宅開工宅數創近五年新低,僅12萬7,883宅,這一數字寫下了近年來的最低紀錄。主要原因在於去年9月政府為打擊炒房風潮實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導致去年第4季開工量急速下降。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表示,去年開工量的下降反映了建商在政策不明朗及營建業缺工問題嚴峻的情況下,選擇延緩開工以避風頭。 徐佳馨進一步指出,今年在建商減量經營的背景下,後續可能會通過優惠促銷方案來刺激買氣。如果市場買氣有顯著回升,建商將可能增加開工量並加大推案力度;反之,若買氣持續低迷,今年開工量也難以看到明顯增長。 內政部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全國住宅類開工宅數為12萬7,883宅,連續第二年呈現衰退。過去幾年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年開工約14.6萬宅,為近年來的高點。不過,從2023年到2024年,開工量逐漸下滑,分別為13萬宅和12.7萬宅。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7月國內開工量達到1萬7,331宅,創下史上單月開工量最高紀錄。然而,隨著央行於同年9月實施第七波信用管制,房市信心受到重創,從第4季開始,房市表現逐漸冷淡,開工量也隨之下降。 從區域分布來看,新北市去年開工宅數下滑達62.9%,是全台下滑最多的城市。這主要是由於過去新北市推案過度集中於部分重劃區,導致餘屋較多,市場買氣也逐漸冷卻。台南市去年開工量年減37.7%,約8,367宅。而其他四都,包括台北、桃園、台中、高雄,去年開工量則呈現不同程度的增長。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指出,去年開工量寫下近五年新低,今年在建商減量經營下,後續可能擴大優惠促銷方案刺激買氣,若買氣有明顯起色,將增強建商後續開工、加大推案意願;反之若買氣持續萎靡,今年開工量也恐難有起色。
徐佳馨表示,去年第3季央行重手打炒房,市場買氣瞬間冷靜下來,加上政府房市政策未明,同時營建業缺工問題仍嚴峻,都是讓開發商延緩開工暫避風頭的重要考量,使去年建案開工量下探至五年新低。
內政部統計,去年全國住宅類開工宅數為12萬7,883宅,為近五年新低,呈連二年衰退。觀察近年數據,近年高點約落在2022年,全年開工約14.6萬宅,不過在那之後,2023年下滑至13萬宅,2024年繼續下滑至12.7萬宅。
不過數據顯示,去年7月國內開工量達1萬7,331宅,創下史上單月開工量最高紀錄,是直到去年第4季,開工量才急轉直下,專家認為,與央行祭出史上最重打炒房措施有高度關聯。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分析,去年7月開工量衝新高,主因當時央行限貸、銀行限縮土建融情況逐漸嚴峻,使當時建商不管是迫於資金壓力,或仍看好房市熱潮,皆加緊開工腳步,不過9月央行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房市信心重挫,去年第4季起至今房市表現冷淡,讓去年開工量較顯平靜。
若以區域來看,新北市去年開工宅數下滑達62.9%最多,顯見過去區內推案過度集中部分重劃區,造成重劃區餘屋較多,加上市場買氣趨冷,讓建商有意延緩開工避風頭;其次是台南市年減37.7%,去年開工量約8,367宅。
至於其餘四都,去年開工量則較2023年呈現16%至48%的正成長力道。其中台北市去年住宅類開工宅數達1萬1,164宅,較2023年同期成長17.5%;桃園市開工宅數則約2萬6,466宅,較2023年同期成長48.4%。
台中市開工宅數達3萬3,185宅,冠居全台各縣市,年增率達16.5%;高雄市住宅類開工量達2萬437宅,年增率約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