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山人壽(公)公司新聞
台灣保險市場近年來發展迅速,隨著社會進入高齡化,人們對於醫療、照護和長期養老的關注也越來越高。近期,南山人壽與多位專家共同探討如何為樂齡族提供更全面的保障方案,讓年輕人也能提前規劃未來。 南山人壽資深副總陳維新表示,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重大疾病或失能等情況發生時,健保已經無法滿足所有的醫療需求。除了機械手臂手術、新式療法等自費項目,還有許多輔具、術後療養等費用支出,因此,準備足額的健康保障至關重要。 簡仲明,保險事業發展中心董事長,強調樂齡族應該將有限的資源用於投保在影響經濟最大的風險上,如醫療保險、失能或長照險,以及活多久領多久的年金保險。他建議購買一次給付大額保費的定期癌險,以減輕經濟負擔。 國泰人壽副總涂薏如建議,即使國人平均持有2.6張保單,也應該每三年檢視保障內容,確保保障範圍足夠。她指出,目前許多長照險保額過低,建議保戶可使用定期險來加強保障,並檢視1/10收入去購買年收入10倍的保障。 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則建議,購買保險時應將醫療險當作主約來投保,因為癌症標靶新藥健保多數不會給付。他指出,過去罹癌等於是生命幾乎走到終點,現在則是有經濟能力者可以續命,嘗試不同療法,因此,在健保未擴充前,民眾可自行規劃商業醫療險。 陳維新還提到,每種保單都有其保障範圍,如實支實付醫療主要是給付住院治療費用,若是癌症治療,則建議購買癌險或重疾險。現行保戶癌險或重疾險投保率約60%,保額多在50~60萬元,但現今癌症治療可能動輒百萬元,保戶應檢視自己的保額是否充足。
台灣南山人壽近期針對長期照顧和退休準備進行了一項深入調查,並與工研院合作發布了相關白皮書。白皮書中,南山人壽資深副總陳維新強調,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未來多數人將能活過百歲,但這也帶來了跨世代照顧的挑戰。他指出,現今50歲的人可能要同時照顧80歲的長輩以及未來可能活到100歲的家人,這對年輕一代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財務壓力。
根據調查,台灣國人預估退休金需達千萬元,長期照顧準備金則要近800萬元。陳維新提到,隨著少子化和高齡化現象的加劇,未來年輕人可能要面對扶養兩代老人的情況,這將進一步降低扶養比,甚至導致有些人選擇不生育,必須依靠自己準備養老。
白皮書還指出,現今約有46%的受訪者已有照顧家人的經驗,其中21%的人照顧經驗超過六年,年輕族群也有34%的人有照顧經驗。陳維新認為,雖然照顧人力目前還以家人為主,但未來可能需要依靠個人準備或機構服務。
調查顯示,受訪者平均預估長照準備金需達795萬元,較2021年的600萬元增加了近200萬元。陳維新預測,隨著認知長照風險和照護支出的增加,這個數字還會逐年上升。
在照護機構的經濟來源方面,約有63%來自子女,未來這部分也可能需要個人自行準備。陳維新強調,適足的退休金預期金額平均為1,024萬元,因此及早和長期累積退休金,並選擇正確的工具至關重要。
陳維新表示,南山人壽作為保險公司,不僅提供保障和風險轉移的工具,還積極跨產業合作,發展生態圈,提供客戶健康及照護服務,滿足老年生活的需求。
中信金控證券事業長張浴澤建議,投資要讓自己吃得下睡得著,「 ETF可解決選股的困擾、定時定額解決擇時的困擾。」
基富通證券總經理王浩宇點出國人退休金缺口變大,以「找到夠長 的坡道、找到夠濕的雪、持之以恆」的投資心法,才能累積足夠退休 金。
永豐銀行信託處副總經理鍾道成建議,透過信託可先規劃財產用於 高齡照顧、財富傳承,讓一生累積的果實留給對的人。
政大風險與保險研究中心主委王儷玲揭示存退休金要打破四迷思, 設定較高的投報率、自提多一些、長期投資及早點開始;中信銀行理 財規劃部長武于程提出安心退休要顧「三本」:老本、定本與保本。
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說,醫療費上漲主因是新藥與醫療新科技出 現,台灣醫療支出只佔國內GDP的6.7%,遠輸日韓,呼籲增加醫療投 資。
南山人壽資深副總陳維新表示,國人預期退休金要準備千萬元以上 才充足,長照準備金亦要近800萬元,應早期準備、定期檢視,善用 保障「補充包」。
國泰人壽副總經理(涂)薏如建議要先存好健康、關係與財富,善 用各式保險去移轉風險,保障要每三年檢視一次,將新式醫療納入規 劃,才能有充足的健康基金。
強調保發中心是非營利組織的簡仲明建議,要買對最需要的醫療險 ,即發生時,保單一次給付大額保費,減輕經濟負擔,如一次性給付 的定期癌險;同樣對於失能或長照,亦需要龐大經濟支出,可用保單 移轉風險;再者是活太久、錢不夠用的風險,可用依存活情況領取的 年金險支應。
即便國人平均有2.6張保單,但國泰人壽副總(涂)薏如建議應每 三年檢視保障內容,且「保大不保小」,如目前保戶很多長照險保額 是一個月1萬元,但長照實際支出每月2萬元以上,明顯不足,重疾險 保額50萬元,光一個達文西手術就20萬元,建議保戶可用定期險去強 化保障,且可檢視1/10收入去買年收入10倍的保障。
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則強調,買保險不只投保投資型跟壽險,建 議將醫療險當主約來投保,因為癌症標靶新藥健保多數不會給付,過 去罹癌等於是生命幾乎走到終點,現在是有經濟能力者可以續命,嘗 試不同療法,因此在健保未擴充前,建議民眾可自行規劃商業醫療險 ,先備妥未來救命錢。
南山人壽資深副總陳維新則指出,醫療科技日新月異,一旦發生重 大疾病或失能等情事,單靠健保已無法滿足醫療需求,且除了機械手 臂手術、新式療法等自費項目,還有許多輔具、術後療養等費用支出 ,建議一定要自己準備足額的健康保障,才能達到理想的健康照護品 質,如南山亦隨著醫療科技進步,推出各式健康險「補充包」,讓保 戶可增加新式療法的保障。
陳維新也表示,每種保單都有其保障範圍,如實支實付醫療主要是 給付住院治療費用,若是癌症治療,還是建議買癌險或重疾險,現行 保戶癌險或重疾險投保率約60%,保額多在50∼60萬元,但現今癌症 治療可能動輒百萬元,保戶應去檢視自己的保額充足性。
陳維新表示,現在很多是50歲扶養80歲,但在少子化、高齡化下, 新世代未來面臨的是50歲要同時扶養80歲、與100歲的家人,若同時 要養小孩,恐怕扶養比將降到更低,有些人甚至不生小孩,要靠自己 準備養老。
南山人壽連三年與工研院合作白皮書倡議,今年特別提倡「跨世代 共好」,過往受訪者對生活品質的擔憂,普遍是健康或財務,但最擔 心的健康風險,已從過去的癌症、心血管疾病,今年第一名是失智, 現代人活得久,開始查覺高齡失智風險。
同時,約有46%受訪者已有照顧家人經驗,其中21%有六年以上, 甚至年輕族群亦有34%照顧經驗。照顧人力仍以家人為主,但未來少 子化,恐須靠自己準備或靠機構服務。
對於長照準備金,今年受訪者平均預估要795萬元才夠,相較2021 的平均600萬元,已提高近200萬元。陳維新認為,隨著認知長照風險 ,與照護支出逐年拉高,此數字還會每年攀升。
若無人照護或希望更專業看護,入住照護機構主要的經濟來源,約 63%是子女負擔,未來也可能要自己準備。
今年調查國人預期適足的退休金金額,平均是1,024萬元,所以如 何趁早、長期累積,且選對工具。
陳維新表示,保險公司提供保障或移轉風險的工具,但人在發生疾 病或失能等危難時,除財務補償,也需要找照顧員、諮詢等服務,正 積極跨產業合作發展生態圈,提供客戶健康及照護服務,滿足老年生 活需求。
台灣壽險業市場正在進入一個轉型新紀元。根據最新數據,11月份,國泰、富邦、南山、新光、中國、台灣等六大壽險公司的保費收入總計約314億元,其中沒有任何一家公司的保費收入超過70億元。整體來看,台灣壽險業的保費收入預計將在500億元左右,與去年同期相比,總計衰退了13.7%,整體市場恐難以突破7,000億元的紀錄,創下17年來的新低。 從2009年開始,台灣壽險業的保費收入一直保持在9,000億元以上,甚至超過兆元,但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壽險公司開始推廣保障型、投資型以及較保守的利變型保單,預計每年將有數千億元的保費從壽險轉移到其他金融或投資商品。 今年,投資型保單的保費收入預計將達到2,500億元,但無法達到3,000億元的目標,創下七年來的新低。同時,利變壽險的全年保費收入也難以突破3,000億元,這是十年來的最低點。有金融專家指出,壽險新契約保費已經進入「瓶頸期」,銀行、投信等機構都在積極爭奪壽險業流失的保費,銀行希望獲得更多手續費,投信則想增加管理資產規模,從而提高獲利。 金管會已經宣布將在明年調升各幣別保單責任準備金利率,預計會導致保戶預期明年保費將更加便宜,因此12月份將無法出現往年停售業績。壽險業者預計明年的保費也將不會有太大變化。另外,由於2026年將接軌保險會計IFRS17與新清能力指標ICS,金管會將緊盯各公司的「商品轉型」情況,若公司再推銷蓄積型保單,可能無法獲得接軌獎勵。 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壽11月的美元傳統理財型保單成長了10%,但投資型保單的業績從10月的99億元降至11月的16億元,新契約保費為55.9億元,在六大壽險公司中排名第三。富壽則繼續強推分紅保單,11月新契約保費達到67億元,位居六大壽險公司之首。台壽則以65.7億元的新契約保費,位居第三名,其主要業務為傳統保單。 由於美國聯準會持續升息並維持高利率,資金流向美債,壽險業為了吸引資金,開發了分紅保單、澳幣連動債與國際債保單等產品。六大壽險公司前11月的新契約保費累計為4,060億元,年減約4%。
壽險從2009年以來每年9千多億元到逾兆元新契約保費的時代「已 成過去」,壽險公司改推保障型、投資型與相對較保守的利變型保單 下,每年將有數千億元從壽險轉到其他金融或投資商品。
今年投資型保單應可破2,500億元,但站不上3,000億元,創七年新 低,利變壽險全年同樣難站上3,000億元,則是創10年新低,有金融 業者即表示,壽險新契約保費已進入「瓶頸期」,銀行、投信等都想 積極搶占壽險業流失的保費,銀行可賺更多手續費,投信則想增加管 理資產規模,同樣有助獲利。
金管會已宣布明年調升各幣別保單責任準備金利率,保戶在預期明 年保費會更便宜下,今年12月將無往年的停售業績,壽險業者預估明 年保費應也便宜不到哪去,加上2026年要接軌保險會計IFRS17與新清 償能力指標ICS,金管會緊盯各公司「商品轉型」情況,若再衝儲蓄 型保單,恐拿不到接軌獎勵誘因,所以估計壽險新契約保費明年持平 或可能小幅成長。
國壽11月美元傳統理財型保單較上月成長10%,但其強項的投資型 保單11月僅16億元的業績,相比10月的99億元,少逾83億元,因此國 壽11月新契約保費為55.9億元,在六大壽險中排名單月第三。
富壽繼續強推分紅保單,11月新契約保費有67億元,應是單月第一 ,傳統型保單含健康、意外險等,有55億元左右;六大中的第三名是 台壽,單月有65.7億元左右,主要也是傳統保單為主。六大壽險11月 新契約保費約314億元,較10月減少逾46億元,減幅近13%。
在美國聯準會持續升息且維持利率高檔下,資金跑往美債,壽險業 用分紅保單、澳幣連動債與國際債保單想突圍,吸回流失的資金,六 大壽險累積前11月新契約保費為4,060億元,年減約4%。
【台灣金融新聞】
近來,台幣急升,對台灣壽險業帶來了不小的壓力,但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機遇。在這波台幣升值潮中,南山人壽作為台灣六大壽險之一,面臨著挑戰與機會並存的局面。
根據最新數據,11月台幣升值近1.16元,六大壽險的匯兌成本達近650億元,單月合計稅後虧損達368億元,這是近12個月來的最大損失。不過,這些壽險公司在股債市場的表現卻相當亮眼,綜合損益近2,300億元,創下10個月來最佳紀錄。
南山人壽作為其中的重要一員,其資產佔整體壽險業的79%。面對台幣急升,南山人壽並沒有放任損失,而是積極調整投資策略,緊急拉升避險比重,努力降低匯率波動的影響。
然而,這並不是南山人壽首次面對這樣的挑戰。去年11月,新台幣也急速升值1.3元,當時南山人壽也承受了不小的壓力。但這次,南山人壽表現出了強大的抗風險能力,成功將損失控制在合理範圍內。
在這波股債市場的回彈中,南山人壽也抓住了機會,實現了約140億元的資本利得,這對於減輕損失、提高盈利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未來,南山人壽將繼續密切關注市場動態,不斷調整投資策略,以應對匯率波動等各種風險。同時,也將繼續深化產品創新,提供更多符合客戶需求的金融產品,為客戶創造更多價值。
【新聞快報】近期新台幣匯率變動,對台灣壽險業帶來不小的影響。根據最新數據,11月份台灣六大壽險公司因為新台幣升值,整體虧損高達368億元,但相比去年同期,虧損已經減少了401億元。這其中,南山人壽表現出較好的獲利能力,前11月累計獲利279.4億元,而其他壽險公司則在這波匯率波動中承受了較大的壓力。
11月份,受到美元走貶及外資大舉匯入買超台股的影響,新台幣單月狂升3.7%,對壽險公司的匯兌損益及獲利表現造成了較大的負面影響。國泰人壽11月淨損達98.3億元,但由於掌握了波段操作,實現了較大的資本利得。而南山人壽則在這波調整中虧損90.5億元,但整體前11月還是獲利279.4億元。
不過,雖然11月份虧損較去年同期改善,但六大壽險公司合計前11月稅後獲利降至966億元,年減幅度達43%,這顯示了壽險業在市場變動下的脆弱性。新壽11月虧損88.54億元,累計前11月虧損達188.22億元,富邦人壽11月稅後虧損56.34億元,前11月稅後純益為389.62億元。中國人壽和台灣人壽的虧損則分別為11.3億元和23.01億元,兩家公司在整體市場中虧損相對較少。
這次新台幣匯率的變動,對壽險公司的經營環境帶來了不小的挑戰。但隨著台股回穩,以及各家公司積極的資本運用策略,未來的獲利空間仍值得期待。南山人壽的獲利表現,也讓人看到了在市場波動中,仍能穩健經營的壽險公司。
六大壽險合計前11月稅後獲利降至966億,年減幅度43%已較去年同期縮小。
國泰人壽指出,11月台幣兌美元單月大幅升值3.7%,對匯兌損益及獲利表現構成較大負面影響,單月淨損98.3億元,但因掌握波段操作,伺機實現資本利得。
南山人壽11月虧損90.5億,前11月累計自結獲利為279.4億元。新壽11月虧損88.54億元,累計前11月虧損188.22億元。富邦人壽11月稅後虧損56.34億,前11月稅後純益為389.62億元。
中國人壽11月虧損11.3億元為最少,台灣人壽虧損23.01億元,前11月累計稅後盈餘分別為112.8億元及137.8億元。
六大壽險即國泰、富邦、南山、新光、中國及台灣人壽,資產約占 整體壽險79%,11月即便有公司緊急拉升避險比重,但因新台幣急升 ,六大壽險全數出現單月虧損,重演去年11月情況。
但同時間,台股由16,001點站上17,343點,美股單月亦上漲8%到 10%,美債殖利率下跌40∼80個基本點,等於壽險公司手中的股票及 債券價值都回升,因此六家公司單月綜合損益近2,300億元,創10個 月來最佳成績,亦等於11月是丟了面子、但賺了裡子。
因新台幣強升,六大壽險11月若海外投資完全不避險,兌換損失將 高達3,900多億元,估計整體壽險業兌換損失將逼近5,000億元;同時 因台美利差仍大,無本金遠期外匯(NDF)短天期成本10月還在2.67 %,到11月中竟飆高到10.05%,11月底也還在7.26%,CS一年期成 本還在4%之上,10月為4.44%,11月還有4.25%。
因此六大壽險現在每月避險工具成本也在280億元以上,整體壽險 則要300億元以上,成為獲利沈重包袱;11月六大壽險共收回338億元 外匯準備金,最少收回40億元、最多150多億元,全數「一朝回到解 放前」,從免增提的上限,降回一般水位,即從12月開始,六家公司 都必須強制增提外匯準備金,亦是成本增加。
去年11月新台幣亦急速升值1.3元,六大壽險去年11月合計單月稅 後虧損402億元,收回447億元的外匯準備金,今年11月情境再度重演 ,六大壽險獲利回吐,前11月累積稅後獲利為967億元,較去年同期 1,704億元,年減約43%,主要是今年股債資本利得不如去年。
台股11月漲9%,有壽險大量實現股票資本利得,抵銷匯損帶來的 劇烈衝擊,有些則覺得已是年底,應將獲利留到明年,因此11月六大 壽險實現資本利得約140億元,是近六個月來新高。
台灣南山人壽再創紀錄!董事長尹崇堯參加世界氣候峰會,分享金融保險永續經驗
杜拜COP28進行中,南山人壽董事長尹崇堯在7日參與了世界氣候峰會(World Climate Summit)的一場研討會,主題是「透過保險實現氣候韌性的未來」。這是台灣保險業首次參與世界氣候峰會,對於南山人壽來說,這是一個極具意義的時刻。
研討會上,尹崇堯董事長分享了三個關鍵觀點。首先,他強調保險業在台灣經濟中的重要性,去年保險業資產達到1.1兆美元,佔金融業總資產的三分之一,並創造了約40萬個就業機會。隨著人口結構的變化,保險業在社會安全網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對於國民的退休生活和長期健康具有重要影響。
第二點,尹董事長呼籲企業和交易夥伴共同投身ESG實踐,即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的綠色投資。他強調南山人壽透過影響力投資和綿密的人脈網絡,改變社會,並推動產業實現低碳轉型,保護地球和台灣公民。
最後,尹崇堯董事長強調健康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全球氣候變遷議題中。南山人壽自2020年底成立「健康守護圈」,旨在促進民眾的健康福祉,確保他們能夠獲得良好的醫療照護,並在疾病發生時提供財務補償,增強對抗氣候風險的韌性。
南山人壽將持續透過影響力投資和社會影響力改變台灣,並期望未來與各方共同努力,改善氣候變遷與環境永續議題。
台灣南山人壽成為國際氣候行動推手!董事長尹崇堯參與COP28「透過保險實現氣候韌性的未來」研討會,分享台灣金融保險永續經驗。這是台灣保險業首次參與世界氣候峰會,意義非凡。尹崇堯在會議上提出三大觀察:保險業對台灣經濟產業的重要性、保險業如何透過影響力投資改變社會、以及健康保險在應對氣候變遷中的關鍵角色。南山人壽將持續推動影響力投資和社會影響力,與各方共同改善氣候變遷與環境永續的議題。
世界氣候峰會(World Climate Summit)作為COP28期間最大的周邊會議之一,聚集世界重要的金融機構,以及各方利害關係人,共同討論氣候行動,被稱為「投資界COP」。
尹崇堯此次分享三項重要觀察。第一,保險扮演台灣經濟產業的重要角色,2022年台灣保險業資產高達1.1兆美元,占金融業總資產的34%,同時創造約40萬個就業機會。同時,隨著人口結構邁向超高齡及少子化的趨勢,同時面臨新醫療科技的挑戰,商業保險作為社會安全網的一環,對國民的退休生活和長期健康,將發揮關鍵的作用。
第二,保險業可透過影響力投資及綿密的人脈網路改變社會。他呼籲合作企業及交易夥伴投身ESG實踐,致力實現淨零碳排目標。發揮投資人的永續影響,同時也推動產業實現低碳轉型,並守護地球及台灣公民。此外,南山人壽擁有逾660萬保戶以及4萬名內外勤夥伴,透過人際網絡,有效持續提升公眾對永續發展的認知,動員參與氣候變遷、社會公益及環境保護等相關活動。
第三,健康的重要性正與日俱增,已在全球氣候變遷議題中成為重要的主流,人壽保險業對於氣候變遷的角色已經愈來愈重要,南山人壽自2020年底成立「健康守護圈」,希望促進民眾的健康福祉,確保其獲得妥善的醫療照護資源,並且在疾病發生時能夠給予財務補償,強化民眾對抗氣候風險的韌性。
尹崇堯表示,南山人壽將持續透過影響力投資和社會影響力改變台灣,並且期望未來能與各方共同推動,改善氣候變遷與環境永續的議題。
世界氣候峰會是COP28最大的周邊會議之一,聚集世界重要的金融 機構及各方利害關係人討論氣候行動,被稱為「投資界COP」。尹崇 堯分享三項重要觀察,第一是保險扮演台灣經濟產業的重要角色,去 年台灣保險業資產達1.1兆美元,佔金融業總資產的34%,並創造約 40萬個就業機會。同時,隨著人口結構邁向超高齡及少子化,並面臨 新醫療科技的挑戰,商業保險作為社會安全網的一環,對國民的退休 生活和長期健康發揮關鍵作用。
第二是保險業可透過影響力投資及綿密人脈網路改變社會。呼籲合 作企業及交易夥伴投身ESG實踐,致力實現淨零碳排目標。發揮投資 人的永續影響,同時也推動產業實現低碳轉型,並守護地球及台灣公 民。此外,南山人壽擁有逾660萬保戶和4萬名內外勤夥伴,透過人際 網絡,持續提升公眾對永續發展的認知,動員參與氣候變遷、社會公 益及環境保護活動。
第三是健康的重要性與日俱增,在全球氣候變遷議題中成為主流, 人壽保險業對於氣候變遷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南山人壽自2020年底成 立「健康守護圈」促進民眾的健康福祉,確保其獲得妥善的醫療照護 資源,並且在疾病發生時給予財務補償,強化民眾對抗氣候風險的韌 性。
尹崇堯強調,南山人壽將持續透過影響力投資和社會影響力改變台 灣,並且期望未來與各方共同推動改善氣候變遷與環境永續議題。
台南商場新血加入!南山人壽與新光三越簽約,2025年開設第三店 記者小編報導:近日,台灣知名百貨龍頭新光三越與南山人壽正式簽署合作協議,將於2025年在台南市北區打造新光三越的第三家分店,這也是南山人壽首次與新光三越攜手合作,未來的合作空間令人期待。 新光三越董事長吳東昇與南山人壽董事長尹崇堯在簽約儀式上都表達了對未來合作的期待,兩家企業預計將共同打造一個融合時尚與生活品質的購物空間,為台南市民帶來全新的消費體驗。 新光三越的百貨版圖已經非常廣泛,擁有信義新天地A4館、南西本館、桃園大有店、台中新光三越、高雄三多店等多家分店。不過,桃園大有店已經開始準備歇業並準備出售,而信義新天地A9館、高雄左營則屬於BOT案。此次與南山人壽的合作,將新光三越的版圖再拓展一個新篇章。 南山人壽擁有5兆資產,未來在商辦市場的發展機會無窮。在當今金融界,南山人壽董座屬於最年輕的領導者,這一點也讓新光三越將其視為百貨業的首選合作夥伴。此次合作,不僅是兩家企業的互利共贏,也將對台南市區的發展帶來積極影響。
台南市將迎來新光三越的第三家分店!這家知名百貨公司昨(6)日與南山人壽簽署合作協議,將進駐南山台南廣場,預計2025年開幕。這次新光三越選擇在台南市北區商圈落腳,將結合時尚、生活與在地文化,打造一個全新的生活娛樂聚落。 新光三越自1996年在台南中山店開幕以來,就一直是台南商圈的重要推手。2002年,它帶來第二家分店——台南新天地,為西門商圈帶來新的商機。隨著台南城市的快速發展,新光三越持續在台南投資,並希望此次進駐南山台南廣場能夠拓展台南新興聚落的商業活力。 南山台南廣場作為南山人壽的產業,與新光三越的合作不僅是商業上的聯手,也是對台南城市發展的共識。新光三越的這個新據點將涵蓋地上一樓至五樓,超過萬坪的空間將結合購物與娛樂,並融入創新與科技元素,同時引入世界同步流行的時尚生活品牌,與台南的文化景觀相融合。 值得一提的是,新光三越近年來不斷拓展新事業。去年8月,它首度跨足Outlets市場,在高雄打造了「SKM Park」。今年10月,它試營運了最新一代店型——Diamond Towers,面積約4,500坪,成為新光三越小巧的店舖。這次與南山人壽的合作,將再次展現新光三越在創新與發展上的決心。
新光三越1996年第一家「驛前流行時尚百貨」台南中山店開幕,帶起站前商圈聚集動能;2002年第二家台南新天地開幕,促進西門商圈商機蓬勃。隨著台南城市快速發展,新光三越持續投資在地建設,此次進駐南山台南廣場開出台南第三家分店,希望拓展台南新興聚落。
南山台南廣場為南山人壽所有,新光三越昨天與南山人壽合作,舉行南山台南廣場商場簽約儀式。新光三越新據點涵蓋地上一樓至五樓,有超過萬坪空間,將結合購物與娛樂,融入創新與科技元素,並導入世界同步流行的時尚生活品牌,融入台南文化景觀,要打造專屬於台南的生活娛樂聚落新指標。
新光三越持續拓展新事業,去年8月首度跨足Outlets市場,在高雄打造「SKM Park」,今年10月試營運最新一代店型Diamond Towers,面積約4,500坪,是新光三越最小店舖。
攤開新光三越百貨版圖,除了自有資產信義新天地的A4館、南西本 館、桃園大有店、台中新光三越與高雄三多店等,其中桃園大有店已 歇業準備出售,而信義新天地A9館、高雄左營等則屬BOT案,其餘包 括台北站前店、信義A8與A11、天母店、桃園店、嘉義、台南中山與 西門新天地等則分別與新光人壽、富邦人壽、國泰人壽等合作,首度 與南山人壽合作是一個開端。
業界分析,南山人壽扛5兆資產,未來跨足商辦機會很多,尤其是 現今金融界最年輕董座坐陣,新光三越居於百貨業龍頭自然成為首選 。
新光金控旗下的南山人壽昨日盛大舉辦創立60周年慶祝茶會,這場活動在具有象徵意義的新光人壽保險摩天大樓內進行,吸引了許多業界領袖和重要來賓的參與。當天,新光家族成員齊聚一堂,包括新光金名譽董事長吳東進、台新金董事長吳東亮及兩位夫人,這也是吳氏兄弟自新光金董事改選後的首度同台亮相,場面熱鬧非凡。 在慶祝茶會上,吳東進對於外界關注的新壽增資案表達了明確的支持立場。他表示,增資是必要的,因為金管會曾經要求他支持新壽的增資,並透露金管會曾經四次去函新光金要求增資,包括要求繼任團隊完成之前的增資案,以及70億元的增資案須在年底前完成。吳東進強調,增資是未雨綢繆的重要措施。 對於新光金與台新金未來是否會啟動合併案,吳東亮則表示,在未解決新壽接軌問題之前,合併案的可能性不大。他認為,新壽需要改善體質,並將面臨增資壓力。 慶祝茶會現場,南山人壽董事長尹崇堯、台灣金控董事長沈榮津、國票金控董事長魏林等多位業界領袖也出席,現場氣氛融洽。新光人壽董事長魏寶生則立下了未來十年的目標,期望在70歲時累積保單能夠突破3,000萬張。 吳東進在受訪時也提及了新光金的發展歷程,他指出,自2002年新光金挂牌上市以來,資本額從242億元增加至1,578億元,平均每年增加63億元。他認為,公司的成長不是僅靠賺錢,而是通過併購等方式來實現。吳東進強調,他的經營作法是通過資本運作來幫助公司成長,並不認為換人是解決問題的合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