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邦人壽公司新聞
壽險業2月在台股波段操作成效,部分伺機抓住高低點,勇於在股 海中進出,趁機實現不少資本利得;部份謹慎以待,同時尋求機會逢 低加碼,實現資本利得較1月減少;避險則轉正向挹注獲利,新台幣 1月升值、2月轉回貶值,單月新台幣貶1.4角、0.4%,壽險業者表示 ,2月因新台幣貶值有兌換利益,同時傳統避險成本下降,CS一年期 成本已降到3%以下,主要是美國經濟數據出爐後經濟出現放緩,市 場對今年美聯準會降息的預期又變回三次,台美利差可望縮窄,帶動 傳統避險工具成本下降。
2月部分大型壽險調降避險比重,兌換利益增加,且受惠於傳統避 險工具成本下降,整體避險成本相較1月改善。今年避險成本壽險仍 不敢大意,壽險業者指出,不會光看台美利差,還要看匯率,現在新 台幣兌美元已來到32.8元、靠近33元,「新台幣不會一直貶下去」, 當新台幣貶值時藉由降低避險比重確實可增加兌換收益,但目前新台 幣兌美元已靠近33元,就怕反轉升值,不敢大幅降低避險比重,因此 近期在避險上仍面臨壓力。
六大壽險前二月累積稅後共賺408億元、年增9%,其中股市操作一 向積極的富邦人壽,登單月與前二月獲利王,2月稅後賺95億元、年 增1.2倍,前二月賺182億元、年增36%。
南山人壽2月奪下亞軍,單月賺近55億元、年增近6倍,前二月賺7 8億元、年增23%;累積前二月的亞軍是國泰人壽稅後賺126億元,與 富壽為前二月率先賺破百億元的兩壽險公司。
凱基人壽2月賺27億元、年增85%,累積前兩月也賺破50億元、年 增66%;六大壽險2月僅新光人壽虧損31億元,主要是新壽適用外匯 準備金新制,避險兌換利益需全數提存外匯準備金,因此無法挹注到 獲利,加上股市下跌並未積極實現資本利得所致。
近年來,隨著國人健康意識的提升,外溢保單在台灣壽險市場上佔據了相當重要的地位。根據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外溢保單的初年度保費收入達到了277.5億元,年增長率達34%,顯示了其市場的熱度和潛力。
在眾多壽險公司中,國泰人壽以178.5億元的初年度保費收入蟬聯「外溢保費王」寶座,南山人壽則以58.4萬件的件數奪得「外溢件數王」。而富邦人壽以24億9,968萬元的保費收入,在這場競爭中穩居第二、三名,這也反映了富邦人壽在外溢保單市場上的穩定發展。
外溢保單主要分為三大類型:健走型保單、健檢型保單以及提供其他非現金方式給付促進健康的保單。其中,健走型保單在2024年的買氣最佳,初年度保費收入超過151.1億元,新契約件數達45.4萬件。健檢型保單則以46.3億元的初年度保費收入和25.2萬件的新契約件數位居第二。而提供其他非現金方式給付的保單,初年度保費收入為24.4億元,新契約件數為12.1萬件。
除了外溢保單,實務給付型保險商品也受到市場的關注。金管會已核准及備查的實務給付型保險商品共有48張,但2024年的銷售件數年減7%至26.1萬件,初年度保費收入年減52%至17.4億元。其中,最受歡迎的是提供醫療服務的保單,銷售件數達26.1萬件,初年度保費收入為17.4億元。而殯葬服務保單在2024年僅售出86件,初年度保費收入為164萬元;健康管理服務保單則仍然保持零銷售。
國人健康意識抬頭,外溢保單近年成為各家壽險兵家必爭之地。金管會目前已核准及備查15家壽險公司共245張具外溢效果之保險商品,據保險局統計,2024年外溢保單賣出119.6萬件,件數較2023年增加6.7萬件、年增6%,初年度保費收入則達277.5億元,較2023年的207.5億元,增加70億元、年增34%。
在銷售外溢保單的15家公司中,若以初年度保費來看,國泰人壽保費收入達178億5,446萬元,拿下「外溢保費王」,南山人壽保費收入56億192萬元,富邦人壽保費收入24億9,968萬元,排在第二、三名。以件數來看,南山人壽以58萬4,261件取勝,搶下「外溢件數王」,國泰人壽件數42萬6,848件,富邦人壽達12萬1,810件,三大壽險囊括逾九成。
外溢保單依性質區分,若扣除「其他類」混合型保單,外溢保單主要分為以運動習慣折減保費或增加保額的健走型保單、以體況數值折減保費或增加保額的健檢型保單、提供其他非現金方式給付促進健康的保單,共三大類型。
2024年以健走型保單買氣最佳,初年度保費收入逾151.1億元、新契約件數45.4萬件,其次為健檢型保單,初年度保費收入46.3億元、新契約件數25.2萬件,至於提供其他非現金方式給付促進健康的保單初年度保費收入24.4億元、新契約件數12.1萬件。
另外,金管會已核准及備查七家壽險業、一共48張實務給付型保險商品,根據統計,2024年銷售件數年減7%至26.1萬件,初年度保費收入年減52%至17.4億元。而初年度保費收入前三名的保險公司依序為國泰人壽、全球人壽、富邦人壽。
實物給付型保單主要分為殯葬服務、醫療服務、健康管理服務三種類型,其中最受歡迎為提供醫療服務保單,2024年賣出26.1萬件、初年度保費收入為17.4億元,目前有五家保險業者推出。殯葬服務保單2024年僅銷售86件、初年度保費收入164萬元;健康管理服務」保單仍掛零。
台灣壽險市場今年前兩個月的銷售亮麗,富邦人壽的保單售情特別出色。根據市場分析,今年前兩個月賣得最好的保單主要是利變型壽險、變額年金險與分紅保單。其中,富邦人壽就包辦了7張總額達百億元的神單,分別是3張利變壽險、3張變額年金險與1張分紅保單,累積吸金近1,300億元。
這7張神單在五家壽險公司中,依然蟬聯各自銷售前三名,總銷售額已超過300億元,有望繼續保持百億元神單的榮譽。富邦人壽的銷售成績尤其亮眼,不僅在台灣壽險市場中表現突出,更展現了其市場競爭力。
去年,國泰、富邦、南山、新光、台壽五大壽險公司共計產生了7張百億元神單,其中利變壽險、變額年金險與分紅終身壽險佔據主要位置。今年,國泰人壽轉向投資型保單與美元利變壽險,去年3張百億元神單中,今年仍有2張名列其最熱銷保單。富邦人壽則持續強化分紅保單市場,其美富紅運外幣分紅終身壽險前兩個月銷售超過50億元。
南山人壽則回歸投資型保單市場,其鑫富雙享2變額年金險前兩個月銷售超過60億元;新光人壽則主攻利變型保單,美傳家外幣利變終身壽險前兩個月銷售超過15億元;台灣人壽的利變增額終身壽險前兩個月銷售接近10億元。
總結來說,台灣壽險市場在今年的開局十分精彩,各大壽險公司都推出了吸引人的產品,讓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富邦人壽在這股熱潮中表現出色,不僅保單銷售熱絡,更顯示了其在市場上的領先地位。
張利變壽險、3張變額年金險與1張分紅保單,7張累積吸金近1 ,300億元。
觀察今年前兩個月的銷售,這7張依然霸占在五家壽險中各自銷售 前三名,共已銷售逾300億元,有望連兩年都入列百億元神單榜單中 。
國泰、富邦、南山、新光、台壽五大壽險,去年共誕生7張百億元 神單,主要皆是利變壽險、變額年金險與分紅終身壽險。其中,國泰 人壽
今年主攻投資型保單與美元利變壽險,去年3張百億元神單,今 年依舊有2張入列國壽最熱銷前三大保單,利變型的萬美利美元利變 終身壽險,今
年前兩月已賣接近80億元,可望最快入列今年百億元神 單,投資型保單月月泰利變額年金險,前兩月銷售超過70億元。
富邦人壽今年持續主打分紅保單,分紅保單的美富紅運外幣分紅終身壽險,前兩個月已賣超過50億元,同時持續鞏固投資型保單市場, 真
豐利變額年金險前兩個月已賣超過20億元。
南山人壽去年回歸投資型保單市場,鑫富雙享2變額年金險今年持 續熱銷,前兩個月賣超過60億元;新光人壽今年主力續攻利變型保單 ,美
傳家外幣利變終身壽險前兩個月賣超過15億元;台灣人壽金得利 利變增額終身壽險,前兩個月銷售已接近10億元。
富邦人壽秉持著「正向力量 豐富生命」的企業核心價值,長期以來在永續經營的道路上不斷深耕。公司積極參與金管會推出的綠色及轉型金融行動方案,從金融與非金融領域共同出發,以投資影響力推動產業的永續發展。隨著綠色金融投資餘額逐年攀升,富邦人壽已經將2030年的目標設定為超過2兆元,並以加速產業低碳轉型為己任。
為提升客戶服務體驗,富邦人壽不斷創新,打造了「保險數位服務圈」。這一策略的實施,讓公司得以運用AI技術優化服務,同時降低運營成本和碳排放,進一步提升企業的環境責任。
在社會公益方面,富邦人壽積極扮演著保險業穩定社會的角色。公司積極推動國人金融防詐教育,並在企業端落實金融防制詐騙措施。2024年,富邦人壽成功阻擋詐騙金額高達400萬元以上,顯示其在社會公益方面的努力與成效。
富邦人壽還強化了永續治理和利益相關人溝通,不斷提升永續經營的韌性。公司三次入選機構投資人盡職治理資訊揭露較佳名單,這也是對其永續發展策略的肯定。
面向未來,富邦人壽將繼續深耕ESG(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領域,擴大金融影響力,不斷為環境、社會及人群創造共好價值,繼續在綠色金融和永續發展的道路上領先前行。
台灣金融龍頭富邦金控近日再獲肯定,旗下四大子公司台北富邦銀行、富邦證券、富邦人壽及富邦產險,在金管會主辦的「永續金融評鑑」中,分別榮獲銀行、證券商及保險公司三業排名前25%的殊榮。這是金控同業中獲獎數量最多的企業之一,充分展現了富邦在企業永續經營上的努力與成果。
金管會為了推動金融業因應氣候變遷及永續發展,自2023年起實施永續金融評鑑指標,旨在提升國際競爭力。此次評鑑結果,富邦金控的四大子公司在綠色金融、社會責任及治理等各方面表現卓越,顯示了富邦在永續發展上的領先地位。
富邦金控長期以來致力於實踐低碳、數位、激勵、影響等四大ESG策略,積極推動企業永續發展。在低碳方面,富邦金控積極參與碳交易市場,並提供客戶綠色金融產品;在數位方面,透過數位化轉型,提升服務效率與客戶體驗;在激勵方面,鼓勵員工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在影響方面,透過各種渠道推廣永續理念,對產業和社會的永續發展帶來積極影響。
富邦人壽作為富邦金控的關鍵子公司,在此次評鑑中表現亮眼,這是對其長期以來在ESG領域的投入與努力的肯定。富邦人壽不僅提供多元化的保險產品,同時也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以實際行動回饋社會,展現了企業的社會責任。
總結來說,富邦金控及其子公司在永續金融評鑑中的出色表現,再次證明了其在企業永續發展上的領先地位。未來,富邦金控將繼續堅持ESG策略,為客戶、股東、員工及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
台灣金融業龍頭富邦金控旗下四大子公司台北富邦銀行、富邦證券、富邦人壽及富邦產險,在最新一屆的「永續金融評鑑」中,榮獲銀行、證券商及保險公司三業排名前25%的殊榮,成為本次頒獎典禮中獲獎最多的企業之一。這一榮耀,不僅肯定了富邦金控在企業永續經營上的努力,也展現了其在低碳、數位、激勵、影響等四大ESG策略上的實踐成果。
富邦人壽作為永續金融的優等生,秉持「正向力量 豐富生命」的企業核心價值,積極推動綠色金融投資,並將2030年綠色金融投資餘額目標定為逾2兆元。此外,富邦人壽還不斷優化保險數位服務,利用AI技術提升客戶體驗,並強化社會公益投入,成功阻詐金額逾400萬元,展現了其在金融防詐方面的努力。
台北富邦銀行則將永續視為企業DNA,不僅在永續金融面向上展現卓越表現,還創下了國內政府機關發行永續債首例,並與綠電售電業者合作,創造台灣首例金融機構協助企業客戶團購綠電的案例。北富銀也積極擴展金融友善服務,推出多項措施,以提升服務品質和普惠金融行動。
富邦證券在ESG領域表現亮眼,不僅在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三構面均有優異表現,還在環境面積極引導企業低碳轉型,在社會面推動金融友善服務,並在人力發展上制定員工永續轉型計畫。公司治理方面,富邦證券在利害關係人利益迴避、法令遵循及內部控制上也展現卓越表現。
富邦產險則在ESG保險商品開發、新興綠能研究以及損害防阻服務上不斷進步,同時運用金融科技降低交通碳排放,並在農作物保險採用無人機空拍勘損技術,推廣電子保單,提升客戶體驗和無紙化成效。
富邦人壽
永續金融優等生
富邦人壽秉持「正向力量 豐富生命」的企業核心價值,長期深耕永續經營,以金管會綠色及轉型金融行動方案的內涵,從金融與非金融合力並進,不僅運用投資影響力推動產業永續發展,逐年提高綠色金融投資餘額,增訂2030年逾2兆元之目標,加速產業低碳轉型;並持續打造「保險數位服務圈」,運用AI技術優化客戶服務體驗、降低營運成本與碳排放。同時,充分發揮保險業安定社會角色,積極投入社會公益,包含推動國人金融防詐教育、落實企業端金融防制詐騙措施,2024年成功阻詐金額逾400萬。此外,強化永續治理與利害關係人溝通,持續提升永續經營韌性,三度入選機構投資人盡職治理資訊揭露較佳名單。未來,富邦人壽將持續深耕ESG,擴大金融影響力,為環境、社會及人群創造共好價值。
台北富邦銀行
穩居銀行業前段班
台北富邦銀行繼榮獲首屆銀行業前20%佳績,第二屆「永續金融評鑑」再度獲評選為銀行業排名前25%,在34家受評銀行中脫穎而出,蟬聯前段班。北富銀將永續視為企業DNA,依循金控「低碳、數位、激勵、影響」四大永續策略推動ESG行動,在永續金融面向,北富銀致力發揮金融業的資金影響力,2024年擔任臺北市政府發行永續發展債券之標售及發行經理行,創下國內政府機關發行永續債首例;另攜手綠電售電業者,創下台灣首例由金融機構協助企業客戶團購綠電案例。同時,北富銀積極擴展金融友善服務,2024年完成民營企業首本「心障者金融常用易讀手冊」,另發布「移工金融理財認知調查」,推展移工普惠金融行動。未來北富銀將持續落實永續作為,朝永續金融領航者邁進。
富邦證券
深耕ESG表現亮眼
富邦證券重視企業社會責任,落實各項永續作為,榮獲金管會「永續金融評鑑」前25%肯定。在環境(E)、社會(S)與公司治理(G)三構面與總得分均有優異表現。富邦證券在環境面,除了持續關注氣候變遷議題,打造低碳營運環境之外,並透過議合行動,積極引導企業低碳轉型;在氣候風險策略、淨零轉型支援上獲得佳績。在社會面,致力推動金融友善服務,提升服務品質,並在人力發展上,因應永續趨勢訂定員工永續轉型計畫,提供完善的教育訓練;在實踐普惠金融及人權、人力發展上獲得認可。在公司治理面,於利害關係人利益迴避、法令遵循及內部控制強化上脫穎而出,整體表現深受主管機關肯定。
富邦產險
接軌國際贏得肯定
富邦產險長期運用核心職能並跨域整合資源,持續開發ESG各面向保險商品,並投入新興綠能研究,為太陽能、離岸風電、儲能產業開發多樣損害防阻顧問服務,更運用生成式AI結合豐富工安知識,打造「損害防阻資料庫系統」獲新型專利。富邦產險亦運用金融科技,導入MID身分認證機制,使用行動裝置即可進投保及理賠線上申請,降低交通碳排放;於農作物保險採無人機空拍勘損技術,有效簡化理賠申請流程及縮短作業時間;並致力推廣電子保單,簽發比率名列前段班,提升客戶體驗更達到無紙化成效。
除推動環境永續,富邦產險亦努力實踐友善服務理念,獲得金管會「公平待客原則評核」排名前25%的肯定,並取得ISO 10002客訴品質管理系統國際標準,展現不斷精進客戶服務品質的用心。
同時,充分發揮保險業安定社會之角色,積極投入社會公益,包含 積極推動國人金融防詐教育、落實企業端金融防制詐騙措施,2024年 成功阻詐金額逾400萬元。此外,強化永續治理與利關人溝通,持續 提升永續經營韌性,三度入選機構投資人盡職治理資訊揭露較佳名單 。未來,富邦人壽將持續深耕ESG,擴大金融影響力,為環境、社會 及人群創造共好價值。
五大壽險金控的國泰、富邦、中信、新光、凱基,旗下大型壽險子 公司持有台股市值多,尤其台積電更是第一大持股標的。統計至去年 底,五家持有市值約3,939億元(部分含債券、基金部位)。但今年 以來至3月4日,台積電股價約下跌6.9%,尤其4日台積電加碼投資美 國引發股價震盪劇烈,且1月初台積電一度漲到1,130元,五金控應有 趁機實現資本利得的機會,假設今年以來五金控皆未大幅加減碼,持 有台積電市值將降到約3,600億∼3,700億元間。
去年底五大金控持有台積電市值以富邦金1,526億元最多,市值創 12季新高,旗下富邦人壽更是台積電前十大持股股東。去年第四季富 邦金加碼台積電逾200億元,以去年底市值推算,持有台積電約14.1 9萬張,假設今年前兩個月未大舉加減碼,估4日持有台積電市值約減 少逾百億元,市值降到約1,400億元左右。
國泰金去年底持有台積電市值約910億元,且去年下半年約加碼逾 200億元,市值至少創2021年以來新高,推算持有台積電約8.47萬張 ,假設今年前兩個月未加減碼,市值約減少逾60億元。
新光金去年首季持有台積電市值一度超過900億元,部分為債券與 基金部位,去年第三季先大舉加碼逾300億元,第四季再實現資本利 得減碼逾200億元,至去年底持有台積電市值降到749億元。推算去年 底持有約6.9萬張,比第三季8.9萬張減少,假設今年前兩個月未加減 碼,這波股價震盪,新光金持有台積電市值約減少逾50億元。
對於《現代保險雜誌》公布的2025年「全國財金保險系所畢業生就 業意願」調查結果,及「保險龍鳳獎」頒獎,富邦金表現優異。富邦 金控董事長蔡明興表示,保險龍鳳獎30年以來每年針對「全國財金保 險系所畢業生就業意願」進行調查,調查結果除獲各界肯定與重視外 ,也是社會新鮮人求職選擇的專業指標之一。富邦金、富邦壽、富邦 產14度蟬聯四項特優獎項,代表對富邦金及子公司在人才發展與企業 經營上的肯定。
蔡明興說,去年富邦金控連續16年蟬聯金控每股獲利王,同時善用 集團、子公司人才發展資源,持續推動多元的培育方案,並優化學習 平台,支持員工自我發展;今年1月1日起更全面提升員工持股信託福 利,全力打造友善幸福的職場環境,與員工攜手共同續創佳績。
富邦人壽總經理陳世岳指出,富邦人壽矢志成為台灣保險專業人才 的培育搖籃,致力提升員工的職場幸福感、提供多元福利制度,獲台 灣企業永續獎「職場福祉領袖獎」殊榮。並長期與大專院校建教合作 ,推動校園人才培育銜接計畫,讓學生融合課堂理論與實際案例,預 先養成職場技能,打造畢業即就業的實戰力。
富邦產險總經理賴榮崇認為,富邦產險深知人才培育的重要性,為 員工規劃全方位培訓藍圖,搭配多元混和學習方式讓員工能夠隨時因 應市場環境,提升專業能力。並致力培育年輕學子成為金融保險專業 人才,多年來陸續與各大專院校保險相關系所進行產學合作,開辦產 險實務課程,對全台各縣市大學不限科系所應屆準畢業生,規劃「實 習工讀生」招募專案,透過實務歷練提升專業能力,奠定職涯發展良 好基礎。
富邦人壽業務通路處資深副總經理陳寬偉表示,富邦人壽憑藉多元的獎勵計畫、完善的培訓制度及優渥的員工福利,幫助業務夥伴在自由與成就之間找到最佳平衡,實現職涯理想。
富邦人壽業務員體系向來以高效能著稱,憑藉精實的培訓制度與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服務理念,協助業務員實現多角化經營,透過循序漸進的完整培訓制度,2024年業務主管(主任以上)薪資年增幅近三成,平均月薪高達12.6萬元。
富邦人壽2024年的新進同仁過半數是未滿30歲的社會新鮮人,在人力穩定發展的同時,也達成年齡結構年輕化。為協助新人迅速融入公司,富邦人壽為新進同仁訂定專案獎勵制度,新人於專案期間2年內符合獎勵條件,最高可獲42.9萬元獎勵。公司亦透過「新銳培訓」、「精銳培訓」及「明日之星成長營」等分階段訓練,幫助新人快速成長,3年內打造出能獨當一面的業務主管。
根據2024年富邦人壽內部統計資料,30歲以下業務主管人數高達35%,充分證明想在富邦成功,年齡絕非問題。富邦人壽今年外勤預計增員5,000人,期盼吸引更多人才加入,一同共創職涯巔峰,開啟保險新未來。
統計下來,今年至3月已有六家大型壽險美元保單宣告利率在4.2% 以上。
市場預期今年美國聯準會維持降息循環,美元利變險成大型壽險主 戰場,宣告利率戰從年初就開打,1月南山人壽率先發動,調升旗下 美元保單宣告利率最高至4.2%;國泰人壽在農曆年過後的2月,也將 旗下美元保單宣告利率最高拉齊至4.2%;一向在宣告利率調整上較 積極的台灣人壽,2月也不甘示弱,將旗下美元保單一口氣拉升到最 高4.3%,又站穩最高的地位。
三大壽險帶頭調升後,其他大型壽險3月立馬跟進,新光人壽調升 高達111張的美元保單,包含18張現售商品與93張停售商品,調整幅 度達10∼15個基本點(1個基本點是0.01個百分點),美元宣告利率 最高來到4.25%,緊追台灣人壽;新壽並同步調升91張新台幣保單宣 告利率,其中17張現售商品及74張停售商品共約10個基本點,最高宣 告利率也來到2.72%。
全球人壽3月調升18張美元保單,調升幅度約5∼10個基本點,美元 保單最高宣告利率也來到4.25%,與新光人壽並列第二高;另全球人 壽3月調升八張新台幣保單宣告利率,最高來到2.5%。
另外,凱基人壽3月調升18張美元保單,最高宣告利率來到4.2%, 與南山、國泰拉齊,並調整七張新台幣保單最高宣告利率來到2.75% ;富邦人壽3月調整30張美元保單,宣告利率最高4.15%。
統計今年來至3月,六家大型壽險將美元宣告利率拉升到4.2%以上 ,目前以台灣人壽4.3%暫居市場最高。
其次新光人壽、全球人壽皆在3月拉上4.25%,並列市場第二高。 國泰人壽、南山人壽、凱基人壽陸續拉升到4.2%,並列第三高。
龍頭國泰人壽3日與中信銀推出新的美元利變壽險;富邦人壽今年 持續聚焦在分紅保單上,與華南銀行合作推新的外幣分紅終身險;南 山人壽動作頻頻,先與玉山銀行合作推出新的利變終身壽險,也與永 豐銀行、安聯投信合作推出新的投資型保單。
投資型保單市場今年第一季也非常熱鬧,除南山外,新光人壽連續 兩年進攻澳幣投資型保單市場,與法巴銀行推新的澳幣投資型年金險 ;台灣人壽與安聯投信則合作推出新的類全委帳戶。
銀行通路銷售保單在面臨接近三年的低潮期後,今年可望回歸成為 壽險主力通路之一,去年12月銀行通路銷售壽險新契約保費收入就回 升到361億元,年增率倍增,今年1月持續穩健的以361億元挹注壽險 新契約保費收入,相較2022年下半年以來單月多只有150億∼200億元 ,顯示銀行通路銷售已逐步回溫。
今年第一季大型壽險明顯積極與銀行通路合作,像是業務大軍強健 的國泰人壽,3日推出新的美元利變還本險,全期提供保戶超過總繳 保險費的身故保險金保障,與中信銀行合作在中信各分行銷售,目標 針對想要打造穩定退休金流來源者。
業務員人數眾多的南山人壽,今年在進攻利變型保單時也是選擇與 銀行合作,與玉山銀行推出專屬的利變型終身壽險,目標鎖定在三明 治族群;去年正式回歸投資型市場,今年更加緊腳步推出一系列投資 型保單,包含變額壽險、變額年金,且也是與永豐銀行、安聯投信聯 手合作。
新光人壽趁勝追擊,想延續去年澳幣投資型年金險的勢頭,今年首 季再新推澳幣投資連結型年金險,是與法國巴黎銀行合作,連結的標 的是法巴銀行發行的八年期社會債券;台灣人壽與安聯投信合作,在 原本的新台幣系列投資型保單中,新增新的類全委帳戶。
金管會在去年3月正式開放壽險業可海外設立SPV發債籌資,率先啟 動的是國泰人壽,去年7月初發行10年期美元次順位公司債,完成國 內保險業首檔海外債發行,發行金額為6億美元。國壽在去年兩度啟 動海外發債,去年8月底第二度海外發債的發行總規模也達3.2億美元 ,發行15年期首十年不可贖回的美元次順位公司債。
南山人壽去年9月啟動第一次的海外發債,去年9月發行7億美元的 10年期次順位資本債,是國內壽險業海外發債的史上最大發行量。國 泰、南山兩家壽險去年光是在海外發債上,合計已發行高達16.2億美 元。
在國泰、南山打下海外發債基礎後,今年大型壽險由新光人壽率先 發動,正式向金管會申請設立SPV海外發債籌資,預計今年底前啟動 首波的海外發債計畫。
三家壽險不約而同將SPV設立在新加坡,壽險業者表示,國內債券 市場胃納量有限,海外市場規模大,有必要往國外去,主要是發行美 元債,但會選擇在新加坡設立SPV,主要考量新加坡地理位置離台灣 近,對當地金融市場也較熟悉,語言上隔閡較少。
壽險業者指出,今年海外發債需要考量的時機點很多,包含市場利 率、信評與資金需求等,現在美國聯準會在降息,確實發債成本會減 輕一些,但同時也要看美國的公債殖利率,如10年期與15年期,假設 殖利率在4%,就等於要在4%以上往上加,至於加多少,就要看信評 表現,同時也會考量RBC與ICS比率,尤其今年是接軌準備最後一年, 必須掌握好發行的時間點以有利接軌時維持住較高的ICS。
去年已啟動海外發債的兩家壽險,國泰人壽因去年已完成發債目標 ,今年暫時沒有國內外發債計畫;南山人壽去年剛發完300億元次債 ,去年底董事會再通過200億元的發債額度,200億元額度除國內發債 外,也不排除今年再啟動第二波海外發債。
台灣壽險業即將迎來重大的轉折點,2026年將全面接軌國際會計準則IFRS 17與ICS。在這個緊迫的準備期,許多壽險公司都在積極調整策略,以應對即將來臨的挑戰。其中,新光人壽在董事長魏寶生的帶領下,展開了積極的商品策略。
魏寶生於記者會上宣布,新光人壽今年將以美元利變保單為主要推銷商品,並加大意外險與健康險(A & H)的銷售力度。他特別強調了健康險的發展,指出新光人壽在1月份的A & H銷售已經躍升至壽險市場的第三名。
不僅如此,新光人壽也沒有放棄在投資型保單市場的布局。魏寶生透露,公司已連續兩年推出澳幣投資型年金險,並計劃在2026年接軌後全力進攻投資型保單市場。這一策略背後,是對未來市場的深遠洞見。
新光人壽協理林保霖進一步解釋,今年公司的首要任務是準備接軌IFRS 17與ICS,因此將會大量累積CSM(合約服務邊際)。由於投資型保單對CSM的幫助不大,因此今年將以美元利變保單為主力,並加大A & H的銷售,尤其是健康險的銷售。
在產品策略上,新光人壽已經推出了多款具有特色的投資型保單,如連結綠色債券的境外結構型保單,以及今年的連結社會債券結構型保單。這些產品不僅具有特色,也反映了公司對長期投資的關注。
此外,新光人壽也正在積極解決過去的RBC(資本適足率)問題。總精算師林漢維表示,公司已經在2024年底順利維持在法定標準200%以上的RBC,並已向金管會正式申請在新加坡設立SPV(特殊目的實體)進行海外發債。這將有助於公司在接軌前做好資金準備。
總結來說,新光人壽正積極準備迎接2026年的新挑戰,通過多管齊下的策略,不僅在傳統的保險產品上保持競爭力,也在投資型保單市場上尋求新的機會。
台灣保險市場近期現象多端,根據金管會最新公布數據,2024年外幣保單銷售於去年12月創下14個月新高,當月外幣投資型保單銷售金額達73億元。這一成績的背後,是市場對美國經濟的樂觀預期,以及美元投資型保單銷售的帶動。
然而,從整體2024年的外幣保單來看,傳統型與投資型保單的表現卻截然不同。去年外幣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達3,227億元,年增長22%,其中傳統型保單賣達2,728億元,年增長35%,主要受到宣告利率調升的影響。而外幣投資型保單則因市場波動,全年銷售僅498億元,年減少2成。
在市場領先者方面,去年外幣計價保單在投資型和傳統型保單市場中,均由國泰人壽稱霸,而富邦人壽則位居第三。在投資型保單市場中,安聯人壽奪得亞軍,而在傳統型保單市場中,新光人壽則是第二名。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美元強勢,台灣消費者仍對新台幣保單情有獨鍾,外幣保單在整體新契約保費收入中的占比僅38%,創下2019年以來新低。
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指出,去年新台幣保單銷售較多,主要受到匯率變動的影響。雖然今年市場預期將持續觀望,但近期美元有趨弱的跡象,這通常會帶動外幣保單銷售的上升。
就各幣別來看,美元仍是最主要的交易幣別,去年共賣出約98億美元,年增長22%。其中,以利變保單為主的傳統型保單最熱銷,去年賣出84億美元,年增長3成。而美元投資型保單去年僅賣出14億美元,年減少13%,但12月的銷售額達2.17億美元,創下2023年8月以來新高。
在人民幣保單方面,去年則表現出色,全年銷售人民幣1.22億元,年增長17%。其中,傳統型保單賣出人民幣0.27億元,年增長5成,而投資型保單賣出人民幣0.95億元,年增長1成。
魏寶生帶領新壽高層出席新商品記者會,宣布第二年發行澳幣投資 型年金險,為壽險首檔連結社會債券的結構型保單。魏寶生表示,新 壽雖賣的投資型保單不多,但都有特色,兩年前他加入新壽時,就想 著要選擇與長期投資國外的機構合作,因此去年推出首檔連結綠色債 券的境外結構型保單,今年趁勝追擊再推連結社會債券的境外結構型 保單。
目前投資型保單市占較高為國泰、南山、安聯、富邦等,連兩年推 投資型年金險,是否代表新壽要轉向進攻投資型?新壽協理林保霖指 出,今年以接軌為首要任務,要大量累積CSM,因投資型對CSM幫助不 大,因此今年以美元利變為主力,去年是美元利變銷售冠軍,今年並 宣示加大A & H銷售,尤其會關注在「H」(健康險)上,1月賣A & H已來到壽險第三名。等明年接軌後再拼投資型保單,有助接軌ICS後 調整投資配置。
目前新壽新契約保費中高達7成為美元保單,旗下美元利變險宣告 利率最高也有4%以上,3月擬再拉高美元宣告利率搶市占;健康險從 今年初就陸續推出高齡實支終身險與保障到最高90歲的定期防癌險, 1月推出後銷售表現佳。
另過去困擾新壽的RBC(資本適足率)問題,新壽總精算師林漢維 說明,2024年底RBC順利維持在法定標準200%以上,接下來因應接軌 ICS,已正式向金管會送件,申請在新加坡設立SPV啟動海外發債,擬 於今年底前完成。
主要是前年、去年已在國內發債,考量國內發債胃納量有限,有必 要啟動海外發債,時間點會以RBC需求為主,考量接軌前市場波動較 大,會觀察6月與12月的RBC尋求合適時機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