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住商實業(未)公司新聞
近年來,大型百貨公司不僅是區域繁榮的指標,還帶動了周邊房價的上升。在高雄,四大百貨商圈的房價在過去3年裡呈現不同變化,其中夢時代百貨的漲幅最為驚人,達到10.3%。由於義享天地購物時尚廣場即將在明年3月加入競爭,預計將帶來新的商圈房價波動。 住商不動產企研室的統計數據顯示,自2018年以來,夢時代周邊房價從每坪15.5萬元上升至17.1萬元,漲幅達10.3%。徐佳馨經理分析,這種情況與資金轉進高雄有關,但多數投資聚焦於房價較低、發展潛力較大的區域。夢時代因為價格親民,加上亞洲新灣區的話題,成為了區域的亮點。 然而,三多商圈的大遠百與SOGO百貨周邊房價卻呈現下滑,跌幅約3.3%。徐佳馨經理認為,這與區域舊屋多、缺乏新話題、外來買盤不易帶動有關,但便利性並未受影響。 建商指出,三多商圈作為高雄的地王,已連續7年奪冠,但近3年的房價走弱,與沒有新的成屋建案有關,且人潮減少。漢神巨蛋生活圈的房價則呈現上漲,從每坪22.3萬元上升至23.8萬元,反映了農16特區的持續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高雄捷運紅線R13凹仔站生活圈的房價變化,將因為義享天地購物時尚廣場的加入而變得更加關注。此外,富邦人壽在高雄財政局標得的綜合商場地上權開發案也位於此捷運生活圈。京城建設的豪宅「KingPark」、國泰建設的「國泰R13馥建築」以及京城建設的「享京城」均在此地銷售,預計義享天地的加入將創造銷售紀錄。
根據住商不動產企研室統計,從2018年來高雄大型百貨公司周邊房價後發現,在夢時代、漢神本館、漢神巨蛋、以及三多商圈的大遠百與SOGO等百貨公司周邊房價中,以夢時代表現最強,漲幅達10.3%,從2018年的平均每坪15.5萬元,上漲到今年的17.1萬元。
住商不動產企研室經理徐佳馨分析,近年來資金轉進高雄,但多數是房價較低,有發展潛力的區域優先受惠,也因此,房價較親民的夢時代,不僅有價格優勢,亞洲新灣區的話題,更讓區域充滿亮點,表現最強並不意外。
倒是位於三多商圈的大遠百與SOGO百貨,房價反而表現較弱,從2018年的平均每坪21.1萬元,一路下滑到目前的20.4萬元,跌幅約3.3%。
徐佳馨認為,房價與周邊發展息息相關,若區域能有新案帶動,房價上揚也更為明顯,而成熟區域房價無法反映,關鍵在於區域舊屋多、話題少,外來買盤也不容易帶動,但這並不影響其便利性。
建商表示,大遠百、SOGO百貨以及新光三越構成的三多商圈,向來是高雄的地王,且已連續7年奪冠,近3年的平均房價走弱,應與近4年沒有新的成屋建案有關,另方面則是,三多商圈人潮已大不如前。
建商指出,漢神巨蛋生活圈從2018年每坪平均22.3萬元,上漲到目前的23.8萬元,漲幅約6.7%,則典型反應農16特區持續發展狀態,除人潮多,建商推案也積極,帶動漢神巨蛋生活圈房價上漲力道。
建商認為值得觀察的是,位於高雄捷運紅線R13凹仔站生活圈的房價變化,因為義享天地購物時尚廣場,將在明年3月加入加高雄百貨爭霸戰,而富邦人壽向高雄財政局標得的綜合商場地上權開發案,也在此一捷運生活圈。
建商表示,高雄捷運紅線R13凹仔站生活圈除京城建設正在銷售中的豪宅「KingPark」,還有國泰建設早期推出的新成屋「國泰R13馥建築」,最近的則是京城建設「享京城」,預期義享天地購物時尚廣場的加入,創造快速完銷紀錄。
住商實業最新報導:北市店面交易量五年來最低,市場冷清高投報率成絕響
【台北訊】近期房市熱絡,不過這股熱潮並未均勻波及至全體產業。根據住商機構的實價登錄資料統計,今年前七月,台北市店面交易量共計155件,比去年同期減少了32.9%,創下五年來的最低點,甚至低於2016年房市最緊縮時期的交易量。
受到電商興起和疫情影響,店面空置狀況嚴重,租金和投報率雙雙下滑,讓高資產族、收租族和開店族對於購買店面的興趣大減。2018年和2019年同期,北市店面交易量均超過230件,但今年在這兩大因素的衝擊下,市場冷清。
從各行政區的交易量來看,除了松山、大同兩區維持去年水平外,其他十個行政區均不及去年同期。萬華區雖然擁有西門町商圈這樣的熱門地帶,但由於店面釋出稀少,投資人持保守態度,今年店面交易量僅個位數,比去年同期減少了67%。
在租金方面,過去大安區每年平均有46件店面租金超過每坪5,000元的租賃案,但今年迄今僅有六件。永慶房產集團統計顯示,北市店面租金平均單價已從過去最高的每坪3,160元下跌至目前的每坪2,380元,跌幅達24.7%。
房仲業者指出,過去店面投報率多在2.5~3%以上,如今多數已跌至2%以下,店面投報率不如預期,空置風險增加,讓買方猶豫不決。相較之下,今年整體房市動能強勁,但資金多流向低價區住宅、重劃區住宅,以及商辦、廠辦、工業用地。
住商不動產企研室經理徐佳馨表示,通路革命導致店面市場結構性改變,零售業轉進百貨商場,一線商圈的金店面不再強勢。對於投資者來說,為了追求更高的投資效益,他們更傾向於二、三線商圈或其他都會區的店面,這些地區的店面價格較低,投資報酬率也較穩定。
2018、2019年前七月,台北市店面交易量均達230件以上,2018年 更高達247件,今年在電商和疫情的雙重衝擊下,店面空置狀況更為 嚴峻,租金和投報率雙雙下修,大幅降低高資產族、收租族、開店族 入手店面的意願。
以各行政區觀察,除了松山、大同二區店面交易量維持與去年相同 水準外,其餘十個行政區均不如去年同期,萬華區雖然擁有租金最高 、人潮最旺的西門町商圈,但因店面釋出稀少、投資人保守觀望,今 年店面交易僅個位數,比去年同期減少了67%。
精華店面高租金行情不再,整體租金行情下滑,導致店面市場交投 清淡,過去大安區每年平均有46件店面租金超過每坪5,000元的租賃 案揭露,今年迄今僅有六件。
永慶房產集團統計顯示,過去台北市店面租金平均單價,最高曾達 每坪3,160元水準,今年已跌至每坪2,380元,跌幅達24.7%。
房仲業者指出,過去動輒2.5∼3%以上的投報率,多數跌到2%以 下,保值又保本的店面傳家神話,逐漸成為絕響。
大家房屋企研室主任郎美囡表示,店面投報率不如預期、空置風險 提高,讓買方卻步,相對於今年整體房市動能強勁,但資金多流向具 有題材的低價區、重劃區住宅,以及生產及辦公據點擴增需求強勁的 商辦、廠辦、工業用地,台北市店面成為房市熱潮下少見的交易緊縮 的產品。
住商不動產企研室經理徐佳馨表示,通路革命下,店面市場經過盤 整出現結構性改變,零售業轉進百貨商場,過去一線商圈金店面不再 強勢,對於投資者來說,為了讓投資更有效益,寧可轉進二、三線商 圈或者是其他都會區的店面,不僅價格低,投資報酬率也相對穩定。
七期購地金額最大貢獻者,當屬興富發建設豪擲159億元,一口氣購進七期三塊精華土地、合計總面積高達5,366.5坪;此外,豪宅一哥聯聚建設9月也一口氣砸下逾50億、在七期購入兩塊合計近2,000坪的精華土地。
此外,台中另一家豪宅建商近期也悄悄在七期惠中路買進一塊超過2,000坪的精華素地,以區域行情每坪動輒300萬推估,總購地金額高達5、60億元;此外,桃園中悅建設也積極布局七期,不僅斥資逾26億購地千坪,近期還將接連推出豪宅與A級商辦案。
其中,興富發以每坪350萬新高價買下市政北七路、惠中路口黃金角地,成為了七期新地王;聯聚建設則以305萬元購入市政北七路近千坪土地,成交單價創今年以來次高!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尤以北部建商搶購七期土地最為激烈,從年初達新工業台灣大道舊廠標售案,由興富發以83.7億得標,預計規劃商辦開發案;8月中悅建設又以總價26.78億買下市政北七路1,050坪土地、換算單價255萬元,看好七期百貨雙雄-新光三越、大遠百帶動的商業需求,未來有意推出A級商辦。
住商不動產七期南屯店協理黃權銘指出,看準台商回流投資,今年七期商辦市場進入了白熱化階段,商用不動產預估總銷超過600億元,連帶推升了豪宅市場的剛性需求。例如9月實價揭露10多筆億元級豪宅交易案,出現前所未見的驚人買氣,不僅在地建商趁勢搶推新案,北部建商也接連南下插旗,根據進場時程推估,台中七期明年豪宅推案量將翻倍成長。
其中,中悅建設首度插旗台中豪宅市場,二年前一舉購入台灣大道、河南路口兩塊精華素地,合併面積近2,000坪,首件作品規劃40層以上超級豪宅案,並找來HLA國際設計團隊操刀,預計明年公開,目前售價未定。
至於台中在地建商方面,由鉅建設「市政路新案」總銷上看120億元,寶璽建設在惠文路、近市政路的新案最快年底進場,單是這兩大豪宅建商,在七期推案量就超過200億元。
國內壽險業滿手新台幣資金,台灣人壽為提高收益率,用心尋找帶有長期租約的好標的。據了解,台壽昨日董事會通過取得的不動產標的,為國父紀念館對面,面對麥當勞左邊、與麥當勞同一排的黃金店面一樓與二樓。
那兩個樓層目前有路易莎咖啡、中醫、醫美等五、六家承租戶,租約至少還有十年,每年年化收益率將近3%。交易總金額新台幣5億3,688萬8,888元,土地面積約50.93坪、建物面積約400.30坪。
房仲業透露,賣方為兩名自然人,其中一位為以投資帝寶與炒樓聞名的房市大戶「劉媽媽」劉月娥;另外一位為社會名流,但用老婆的名字持有。
住商不動產企研室經理徐佳馨昨晚表示,從總價與收益來看,台灣人壽都買得「很甜」,5.3億餘元對壽險公司來講是九牛一毛,報酬率將近3%算是不錯。
適逢民俗月,不過這個8月,中古屋市場可是熱鬧非凡。根據各大商仲業者的統計數據,全台8月中古屋交易量,竟然比去年同期還有顯著增長,這個結果讓人意外。就以信義房屋為例,他們的銷售數據顯示,8月中古屋交易量年增逾三成,真可謂淡季轉旺。
不僅信義房屋,永慶、台灣、中信、住商等各大商仲業者也統計出同樣的結果,8月中古屋交易量都呈現年增格局。即使7月中古屋交易量爆發,基期較高,但8月交易量僅月減8%,年增33%,這個成績在民俗月還能保持,實在令人驚艷。
房仲業者認為,今年淡季能維持交易熱度,主要是由於遞延的買盤持續回籠,再加上民俗月仍有這樣的買氣,顯示買盤將有延續性。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今年第2季以來的買盤復甦,一方面是受到全球貨幣寬鬆救市與低利盛行刺激,另一方面則是過去三到四年的觀望遞延買盤回籠,讓市場買氣持續復甦。
六都交易統計顯示,台北市月增近一成最多,台中市則略增3%,新北市、桃園市、台南市則月減10%~15%左右,高雄市則月減34%最多。但若與去年同期相較,台中市年增49%最多,台北市以年增43%居次,新北市年增36%,桃園市與台南市年增三成,僅高雄市年減7%。
永慶房屋業管部資深經理謝志傑指出,今年沒有颱風攪局加上普遍民眾認為下半年是購屋好時機,因此積極看屋、詢價。永慶內部統計顯示,8月看屋量較7月大幅成長二成以上,而出價、付斡旋金意願也較7月增加,買賣雙方價格認知逐漸達成共識,有助於成交。
中信房屋總經理張世宗表示,以目前的財經局勢來看,房貸利率仍在低檔、市場資金未見消退,房市基本盤仍在,成交量與價格並無反轉疑慮,後續走勢仍屬穩中透強。大家房屋企畫研究室主任郎美囡也認為,隨著疫情逐漸趨緩,加上熱錢湧現,低利環境讓自用及資產布局的需求仍大,建議買方可以積極看屋及出價,商用不動產近期熱度高,也必須注意供需走勢及物件條件,以避免買到貴到。
信義、永慶、台灣、中信、住商等各大商仲業者統計顯示,8月中古屋確實淡季不淡,同步呈現年增格局。信義統計數字顯示,雖7月中古屋交易大爆發、基期較高,但8月交易量僅月減8%,卻年增33%,由於8月中旬進入華人買房禁忌的民俗月,有此交易表現,確實令人意外。
房仲業者認為,今年淡季維持交易熱度,主要包括遞延的買盤持續回籠,雖在民俗月仍有如此買氣,顯示買盤將有延續性。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今年第2季以來的買盤復甦,一方面受到全球貨幣寬鬆救市與低利盛行刺激,另一方面則是過去三到四年的觀望遞延買盤回籠,讓市場買氣持續復甦,加上今年並未受到民眾出國與颱風干擾,因此交易狀況呈現淡季不淡的表現。
六都交易統計顯示,相較上個月表現台北市月增近一成最多,台中市則略增3%,其餘包括新北市、桃園市、台南市則月減10%~15%左右,高雄市則月減34%最多。
但若與去年同期相較,台中市年增49%最多,台北市以年增43%居次,新北市年增36%,桃園市與台南市年增三成,僅高雄市年減7%。
永慶房屋業管部資深經理謝志傑指出,今年沒有颱風攪局加上普遍民眾認為下半年是購屋好時機,因此積極看屋、詢價。
根據永慶內部統計,8月看屋量較7月大幅成長二成以上,而出價、付斡旋金意願也較7月增加,買賣雙方價格認知逐漸達成共識,有助於成交,讓8月房市交易熱度增溫,尤其是雙北地區,8月表現是今年以來單月最佳。
房市交易量數月加溫,中信房屋總經理張世宗表示,以目前的財經局勢來看,房貸利率仍在低檔、市場資金未見消退,房市基本盤仍在,成交量與價格並無反轉疑慮,後續走勢仍屬穩中透強。
大家房屋企畫研究室主任郎美囡也認為,隨著疫情逐漸趨緩,加上熱錢湧現,低利環境讓自用及資產布局的需求仍大,建議買方可以積極看屋及出價,商用不動產近期熱度高,也必須注意供需走勢及物件條件,以避免買到貴到。
【房地產新聞】商用不動產市場波動,億元店面交易冷清,桃園受影響最重
近來,商用不動產市場的波動讓許多人感到困惑。根據最新統計,今年上半年北台灣僅成交11件億元店面,相比過去兩年同期均超過20件,交易量明顯減半。這個數字讓人不禁驚呼,高價店面變成了票房毒藥!
在北市,億元店面的交易數量也出現了明顯的下滑。2016年至2018年上半年,北市億元店面的交易數量都維持在雙位數,但今年上半年僅有六件。而桃園市去年上半年還有12件,今年則衰退至僅有兩件。
住商不動產企研室經理徐佳馨表示,近年來實體店面走向「小而美」,商圈人潮減少,部分店面租金水準逐年下修,使得以前受歡迎的高總價店面明顯降溫。大家房屋企研室主任郎美囡則指出,總價逾1億元級別的店面,面積大、租金高,以最低2%的租金收益率要求來說,月租金至少要在17萬以上,能負擔高租金的租客有限,招租不易反而不受歡迎。
儘管上半年市場游資充沛、利率探低,億元店面卻不受青睞,交易量每況愈下。在桃園市,交通建設、社會福利等議題的發展,以及人口正成長帶動商機,特別是2018年底九合一選舉後,高總價投資板塊挪移到桃園市,包括中正藝文特區、青埔高鐵特區都不乏億元以上的高價店面交易。不過,今年因國際政經動盪、新冠肺炎干擾,海外資金及產業鏈回台布局,高總價不動產投資以廠房、工業用地及商辦為多,桃園反而成為北台灣高價店面交易衰退幅度最大的地區。
全台房市熱度不減,7月份買賣移轉棟數創下近55個月新高!內政部統計處的最新月報資料顯示,7月全國買賣移轉棟數達3萬551棟,月增19%,年增3.1%,這個數字讓人不禁想起2015年12月房市合一稅上路前的盛況。信義房屋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這次房市交易熱絡,主要是自住買盤的回籠帶動,雖然雙北市移轉棟數回升較緩,但大台北以外都會區的交易量相對穩健。 在六都中,台北市的移轉棟數逐漸接近3,000棟,新北市重新站上6,000棟大關,桃園市與台中市也雙雙站上4,000棟。台南市和高雄市的移轉量也都有顯著增長。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主任郎美囡分析,這波房市反彈的關鍵在於高資產族回歸和資金動能強勁,特別是台北市的物件頗受青睞。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經理徐佳馨指出,雖然上半年買賣移轉棟數數據不佳,但隨著國內疫情趨緩,市場逐漸復甦,低利和游資充沛,海外回流資金及產業鏈布局態勢明顯,不動產市場後市可期。曾敬德預計,8月房市交易量能仍會增溫,全年買賣移轉棟數有機會超過去年的30萬棟。
受自住買盤持續回籠帶動,房市交易熱絡,業界說,上一次單月交易量突破3萬棟,已是「房市合一稅」上路前的2015年12月,因此具有指標意義。
根據內政部資料統計,7月全國買賣移轉棟數為3萬551棟,月增19%,年增3.1%,移轉棟數創下近55個月以來新高,前七月移轉棟數17.1萬棟,較去年同期減少約1.1%。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單月3萬棟買賣移轉棟數,已接近上一波房市榮景時的移轉量能,比較不同的是上一波房市交易熱絡時,雙北市單月移轉棟數可達上萬棟,但受限房價水準等因素,現在僅回升到7,000~8,000棟,不過即使雙北復甦腳步較緩,但大台北以外都會區交易量相對穩健,主要是這波反彈買氣以自用型為主,房價負擔愈低區域,交易量增加的狀況愈明顯。
六都7月移轉量表現中,台北市2,892棟也逐漸接近3,000棟,月增27%;新北市重新站上6,000棟大關,月增19%且年增3%;桃園市與台中市雙雙站上4,000棟;台南市2,246棟;高雄市回升到3,634棟,月增24%且年增12%。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主任郎美囡分析,高資產族回歸、資金動能強勁,台北市物件也頗受青睞,至於桃園市話題討論熱度高,從機捷沿線到航空城議題熱度不減,且價格具競爭力,加速案量去化,高雄市買氣沉寂已久,終於谷底反彈,由於企業在南部擴廠、設廠帶動在地買氣,此外,先前交易一路緊縮,買方讓價意願高,增加成交機率。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經理徐佳馨指出,雖然買賣移轉棟數上半年數據不佳,但國內疫情趨緩,市場逐漸復甦,尤其低利、游資充沛,海外回流資金及產業鏈布局態勢明顯,不動產市場後市可期。
以目前房市熱絡的交易狀況來看,曾敬德認為,8月雖有民俗月可能讓部分民眾交屋腳步放緩,但7月房市交易量能增溫,預料8月移轉棟數仍會較去年量增,全年買賣移轉棟數有機會超過去年的30萬棟。
房仲業者根據實價登錄統計,台北市億元店面在2016∼2018年上半年都有雙位數,今年僅有六件;桃園去年上半年更高達12件,今年則衰退至僅有二件。整體北台灣地區億元店面交易在去年上半年達26件高峰,今年上半年合計僅有11件。
住商不動產企研室經理徐佳馨表示,近年來實體店面走向「小而美」,商圈人潮減少,部分店面租金水準逐年下修,使得以前受歡迎的高總價店面明顯降溫。大家房屋企研室主任郎美囡表示,總價逾1億元級別的店面,面積大、租金高,以最低2%的租金收益率要求來說,月租金至少要在17萬以上,能負擔高租金的租客有限,招租不易反而不受歡迎,儘管上半年市場游資充沛、利率探低,億元店面卻不受青睞,交易量每況愈下。
桃園市交通建設、社會福利等議題,人口正成長帶動商機,特別是2018年底九合一選舉後,高總價投資板塊挪移到桃園市,包括中正藝文特區、青埔高鐵特區都不乏億元以上的高價店面交易;不過今年因國際政經動盪、新冠肺炎干擾,海外資金及產業鏈回台布局,高總價不動產投資以廠房、工業用地及商辦為多,桃園反而成為北台灣高價店面交易衰退幅度最大的地區。
【房地產新聞】上半年房市穩定進行,住商實業預測下半年健康小宅成主流
近期來,受疫情影響,台灣房市交易量穩定上升,許多知名房仲公司如台灣房屋、信義房屋、永慶房屋、住商機構及中信房屋等,都感受到購屋客逐漸回籠的趨勢。台灣房屋集團總裁彭培業在昨日(6日)的發言中提到,房產不僅是快速消費品,而是具有長線投資價值的產品,它具有「長線、抗跌、穩健」的優勢。
彭培業總裁預測,雖然下半年不會出現報復性買盤,但房市將以「馬拉松型」產品為主流。這類產品主要分布在衛星城市或新興重劃區,例如林口新市鎮、桃園青埔重劃區、新竹關埔重劃區、台中北屯機捷特區,以及高雄橋頭新市鎮等地。這些地區因為產業園區的就業支撐,發展速度迅速,不會出現過度熱絡的報復性買盤。
彭培業總裁還提到,疫情也對消費者習慣造成了影響。在國內疫情控制後,市場呈現出「投資先行、剛性在後」的趨勢。由於疫情期間資金回流,土地及商辦等投資市場率先回暖,這也帶動了產業升級,有利於周邊剛性購屋需求的增長。同時,健康住宅的概念也受到廣泛關注,預計下半年健康小宅將成為市場的主流。
住商機構作為台灣房地產市場的重要力量,將繼續關注市場動態,為消費者提供專業的投資建議,並推動健康住宅的發展,滿足市場需求。
彭培業表示,不動產非快速消費品,而是具「長線、抗跌、穩健」的優勢,對於「馬拉松型」產品當道,他解釋,即受惠建設多、人氣旺、商機穩的衛星城市或新興重劃區,包括林口新市鎮,桃園青埔重劃區,新竹關埔重劃區,台中北屯機捷特區,和高雄橋頭新市鎮等,都因產業園區的就業支撐,發展急起直追,但不會出現報復性買盤。
疫情也改變消費者習慣,彭培業指出,國內疫情控制後市場呈現「投資先行、剛性在後」的趨勢,由於疫情爆發資金回流後,土地及商辦等投資市場率先增溫,帶動產業升級則有利周邊剛性購屋需求,加上健康住宅的概念備受矚目,下半年健康小宅將成目前市場主流。
今年第一季,台灣房地產市場再創佳績,外國人在台購買建物數量達332棟,年增46.3%,創下16年來新高。這股熱潮背後,仲介業者指出,貿易戰導致海外資金回流,以及產業鏈回台部署,成為主要動力。過去外國人取得國內不動產的高峰點,分別在2003年、2008年及2015年,而今年則是因貿易戰帶動資金回流,使得外國人全年購買國內不動產達1,350棟,創下新高。其中,新北市以71棟最多,台北市、台中市分別以63棟居次,外國人購屋明顯集中在都會區。彰化、台中市、新竹縣、屏東縣等地土地取得量也相當亮眼。住商不動產企研室經理徐佳馨分析,雖然房地合一稅對外國人的稅率從35%起跳,但全球資金寬鬆與降息風再起,使得具有收益的不動產依然受歡迎,境外資金轉進台灣不動產風雲再起。然而,隨著不動產取得成本高漲,也將影響個案周轉性。
【房地產新聞】 近年來,台灣房地產市場再掀外資置產熱潮,這股風潮背後,實則是國際局勢變化以及台商回流布局的影響。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今年第一季外國人在台取得建物棟數達332棟,創下16年來新高紀錄,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46.3%。其中,雙北以及台中市成為外資青睞的熱點地區。 分析指出,這波外資置產風潮,其實不少是台商透過境外公司帶動。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主任郎美囡表示,台灣經濟逐漸回歸基本面,不動產市場從谷底回升,吸引了海外資金透過境外公司進行資產布局。 從交易數據來看,新北市以71棟建物交易量居首,台北和台中市則以63棟並列第二。桃園市有44棟,高雄市36棟,台南市則只有18棟。這些數據顯示,外資取得不動產仍以主要都會區為主,新北市房價低於台北市,生活機能佳,是買房主力區域。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經理徐佳馨強調,雖然房地合一稅對外國人轉手獲利的課徵稅率從35%起跳,但隨著全球資金寬鬆與降息風再起,不動產仍具吸引力。住宅產品在自用型買盤挹注下,市場表現穩健。 台灣房屋智庫經理陳炳辰預測,隨著疫情趨緩和台灣政經局勢穩定,若全球產業布局發生變化,再度吸引海外資金回歸或產業鏈回流,外資購置房產的動能有望持續延續。
雖然今年第一季外國人在台購買建物數量有點高,但內政部的數字告訴我們,真正買土地的案子卻沒那麼多。第一季外國人只買了800筆土地,比去年同時期少了一點點,但土地面積卻暴增了142.9%,這是什麼意思呢?其實,這些外國人買土地,大多數是看中了商用不動產的未來潛力。
我們來看看具體的數字,台中市的土地交易量最多,有125件,之後是桃園市的107件,新北市則是98件。這三個地方都是產業重鎮,不僅吸引了台商回流,還因為美中貿易戰的影響,很多公司都在擴大生產,所以購買土地的需求也增加了。
郎美囡主任說,這些外國人透過境外公司購買土地,除了自用需求外,主要是因為對商用不動產的前景看得很順眼。徐佳馨經理也提到,商用不動產現在很受歡迎,因為資金潮湧入,加上產業前景看漲,讓商用不動產成為了投資熱門。
這些數字和觀點,讓我們看到了台灣商用不動產市場的熱度,也讓我們對外國投資者的動向有了更深的了解。
不過,房仲業者分析,外資置產寫新紀錄反應近年國際局勢變化大,帶動部分台商回流布局,也吸引海外資金透過境外公司在台置產,由於統計資料未排除台商透過境外公司置產,此波外國人置產風潮,實際上有不少是台商所帶動。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主任郎美囡分析,台灣經濟逐漸回歸基本面,不動產已從谷底回升,除了帶動本國買氣,也吸引外國人置產,另一方面,自美中貿易戰開打後,陸續有海外資金回歸或產業鏈回台部署,不少買方也透過境外公司進行資產布局。
從今年第1季外國人在台交易情形來看,全國移轉建物共332棟,建物面積共1.1萬坪,在六都個別表現上,建物棟數以新北市71棟最多,台北市與台中市皆以63棟並列第二位,接下來則是桃園市的44棟交易,高雄市則有36棟,台南市只有18棟。
郎美囡表示,六都個別表現可看出,外國人取得不動產仍以主要都會區為主,新北市房價低於台北市,但生活便利機能佳,一直都是買房主力區域。此外,國內豪宅市場盤整後近年穩健回溫,也成為外資族群看好也願意出手的時間點。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經理徐佳馨指出,雖然房地合一稅對外國人而言,轉手獲利的課徵稅率從35%起跳,但隨著全球資金寬鬆與降息風再起,具有收益的不動產仍能獲青睞,因此從台灣本地的市場來看,住宅產品在自用型買盤挹注下堪稱穩健,吸引有自用需求的外資願意購屋。
至於今年是否能延續外資買房成長的動能,台灣房屋智庫經理陳炳辰分析,隨著疫情趨緩,加上台灣政經局勢穩定,也因防疫有成而在國際上能見度大增,未來若全球產業布局發生變化,再度吸引海外資金回歸或產業鏈回流,就有望再度吸引僑外資身分購置房產。
房仲業者分析,若是以境外公司名義購置土地,除了自用需求外,出手動機多半是看好商用不動產前景。
統計顯示,今年第1季外國人購買土地的狀況來看,僅有800筆交易,與去年同期相比下滑1.8%,但六都中以台中市的125件交易居冠,其次則是桃園市的107件,新北市以98件位居第三。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主任郎美囡分析,新北、桃園及台中市是產業布局重鎮,在美中貿易戰開打帶動台商回流後,有部分擴廠的自用需求,及看好未來商用不動產前景,陸續有買方願意透過境外公司出手購買土地。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經理徐佳馨表示,商用不動產受惠於資金潮與產業前景而炙手可熱。
過去外國人取得國內不動產有三個高峰點,分別為2003年趁房市低點外資AMC大舉在台布局2,608棟,2008年看好兩岸關係好轉買進1,644棟,及2015年因稅制改變提前進場1,709棟;除此時間點外,每年約有1,000∼1,200棟的取得量。去年開始,因貿易戰帶動資金回歸,不少台商透過境外公司獵地購樓,外國人全年購買國內不動產1,350棟,已是自2016年房地合一稅實施以來新高,而今年首季取得規模仍再攀高。
今年第一季六都外國人取得建物以新北市71棟最多,台北市、台中市各63棟次之,外國人購屋明顯集中在都會區,尤其豪宅市場回溫,加上商用不動產近年日趨熱門,使外國人取得都會區建物數量增加。此外,外國人取得土地以非都會區為大宗,其中彰化約2.6萬坪全台最多,台中市1.7萬坪次之,新竹縣、屏東縣也都有超過1萬坪,相對低成本的工業不動產明顯受惠海外資金回流。
住商不動產企研室經理徐佳馨指出,雖然房地合一稅對外國人的稅率從35%起跳,隨著全球資金寬鬆與降息風再起,具有收益的不動產仍能獲青睞,讓境外資金轉進台灣不動產風雲再起,不過隨著不動產取得成本高漲,也將影響不動產個案周轉性。